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搜索文档
加强自主创新 2035年城轨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化率将达100%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4:41
国内一家城轨信号企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举例称,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是 地铁信号系统的核心技术,被称为地铁的"智慧大脑"。早年,CBTC核心技术主要由西门子、阿尔斯 通、泰雷兹等国外厂商所垄断,中国地铁运营商采购国外设备价格通常在1300万元/公里。2010年,北 京地铁亦庄线首次使用国产化CBTC设备,让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CBTC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也是在2010年前后,国内企业交控科技、中国通号、众合科技等纷纷在CBTC技术方面取得突破,随着 中国企业CBTC技术的成熟,国产化设备逐渐取代进口,设备价格也从1300万元/公里降低到800万元— 900万元/公里,降幅超过三成。 自主化与开放合作并行:构建技术主权与产业生态 从"国产化"到"自主化":六十年技术突围之路 我国城轨技术的自主化进程,镌刻着几代建设者的攻坚印记。1965年7月1日,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即北 京地铁1号线开始建设,在此后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城轨装备国产化与自主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1965年后的30余年,依托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和天津地铁1号线,启动了我国城轨交通的开创性 建设,此时城轨交通技术装 ...
交控科技郜春海:通过场景驱动、AI赋能共筑低空经济新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6-16 23:06
低空经济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需整合各环节形成完整价值链,才能构建坚实繁荣的新生态 [1] - AI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生产要素与经济形态,中国凭借后发优势与智能化路径有望开辟独特发展道路 [1] - 全球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40年达1.5万亿美元(约10.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目标2035年达3.5万亿元人民币 [3] 低空经济定义与发展路径 - 低空经济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可延伸至3000米)空域,以民用航空器活动为牵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核心是释放低空空域作为新型生产要素 [2] - 相比地面交通,低空空域无需大量物理基建,仅需"空中划一条线",显著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2] - 美国遵循"自下而上"传统通用航空模式,中国呈现"自上而下"特征,起步即瞄准垂起化、自动化与无人化 [2] AI与低空经济融合 - AI发展呈现通用大模型与垂直大模型双轨并行,中国企业深耕垂直大模型是实现AI价值高效落地的务实选择 [3] - AI赋能低空经济的具体路径包括:数据决策转化(处理无人机采集数据生成可执行决策)、自主路径规划(动态优化航线避开风险区)、多模态垂直大模型开发(如农业无人机识别病虫害匹配喷洒方案) [3] - AI应用需深入业务核心逻辑,仅停留在表层应用是资源浪费 [3]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低空经济由四大板块构成:飞行器制造(如eVTOL、无人机)、数字化基础设施(起降场、通导监系统)、空域调度管理(十万架级飞行器自动化调度)、场景化运营服务(物流、巡检、载人) [4] - 当前低空经济"热乱并存":2024年各地规划建设上千个起降点,但运营规则和安全标准尚未统一,导致"敢造飞机不敢飞"困局 [5] - 产业需打通从用户需求、任务智能分配到执行反馈的闭环,形成完整价值链 [5] 低空经济场景演进 - 近期(1~3年):赋能型场景主导,如农林植保(AI精准施药减少30%化学污染)、电力巡检(替代人工高危作业)、隧道检测(无人机深入有毒环境) [5] - 中期(3~5年):物流场景规模化,如城市即时配送(医疗急救物资)、跨境重型运输(深圳试点海鲜15分钟送达,损耗率从12%降至3%) [5] - 远期(8~10年):载人交通革命,从文旅体验起步(如景区短途接驳),逐步扩展至通勤,终极目标飞行汽车进入家庭 [6] 低空经济核心挑战 - 法规细则仍需完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进多年,但配套法规细则落地仍需过程 [7] - 安全问题: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及防冲突机制需绝对可靠,是大规模商用前提 [8] - 人才缺口:行业亟须高校培养与吸引顶尖人才支撑技术攻坚与产业创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