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3.7

搜索文档
Manus爆火仨月远走他乡,AI Agent全球化困于合规与代码
第一财经· 2025-07-16 15:28
Manus公司战略调整 - Manus近期频繁出现在巴黎、新加坡、硅谷等全球航线,收缩国内团队并重仓海外市场,引发行业关注 [1] - 公司官网显示"所在地区不可用",清空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内容,仅微信视频号保留与阿里通义千问战略合作信息 [3] - 创始人肖弘曾表示中国创业者应更激进地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 - 公司3月发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4月完成由Benchmark领投的海外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 [5] - 6月将全球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开启本地招聘,7月优化中国市场员工 [6] AI Agent行业出海趋势 - 在AI Agent赛道,一批中国创业者正集体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3] - Convergence AI初期获得1200万美元Pre-seed投资 [3] - 海外市场垂类Agent早有案例,OpenAI发布Operator后行业启动新一轮热潮 [3] - Pokee AI创始人认为通用Agent可能先在北美市场爆发,因国内商业环境开放性存在不确定性 [4] - 行业产品通过MCP协议进行功能叠加,停留在"功能拼图"阶段 [10] 合规挑战与监管影响 - Manus面临Reverse CFIUS法规调查,因其作为中国AI企业接受美国投资机构投资 [5] - 2025年1月Reverse CFIUS生效,限制美国资本投资中国AI等关键领域 [6] - 公司产品依赖外部大模型,被行业中性点评为"套壳"类产品 [7] - 美国监管部门对Manus融资合规性尚未给出确定性结论 [7] - 地缘政治、合规能力等因素使创业出海成为综合较量 [5] 行业范式变革 - AI营收增长达到有史以来最快阶段,里程碑达成速度比PaaS/SaaS时代快5-10倍 [9] - 模型性能演进加速,指令遵循、工具调用等能力显著提升 [9] - 创业者利用模型红利,找到垂直洼地领域并成为标杆应用 [10] - Manus利用Claude3.7模型能力推出惊艳应用 [10] - 行业早期阶段,率先找到新模型能力与垂直应用的公司可获得快速增长 [11]
历史首次!o3找到Linux内核零日漏洞,12000行代码看100遍揪出,无需调用任何工具
量子位· 2025-05-25 11:40
AI在漏洞研究领域的突破 - OpenAI的o3模型成功发现Linux内核SMB实现中的远程零日漏洞CVE-2025-37899,这是首次公开讨论的由大模型发现的此类漏洞[1][2][4][5] - 整个发现过程仅使用o3 API本身,未借助复杂工具或智能体框架[3][6] - 漏洞类型为SMB"注销"命令处理程序中的释放后使用漏洞,涉及内核内存损坏和任意代码执行风险[4][24] 实验方法与技术细节 - 研究员Sean Heelan为o3提供约3300行代码的上下文,包括命令处理器、连接建立/拆除等完整调用链[12] - 提示词明确要求寻找use-after-free漏洞,并包含KSMBD架构说明,每个实验运行100次以统计成功率[13][14] - 在12000行代码量测试中,o3发现全新漏洞的成功率降至1%,但仍识别出会话注销处理程序中的新漏洞[20][21][22] AI模型性能对比 - o3在100次测试中生成结构化漏洞报告,表现优于Claude 3.7(发现3次)和Claude 3.5(未发现)[16][17][18] - o3的修复方案比人类更完善,例如指出Kerberos漏洞修复中指针置空方案的同步缺陷[25][26][27] - 当前AI误报比例较高(信噪比约1:50),但技术发展有望持续优化[28][29][32]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OpenAI首席研究官预测,类似o3的推理模型将在深度技术工作和科学发现中发挥更大作用[8] - 大模型在程序分析领域展现出接近人类审计员的创造力与灵活性,尤其适用于10000行以内的代码问题[30][32] - 该技术可提升专家级研究员效率,但需警惕潜在滥用风险[31]
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
乱翻书· 2025-04-28 10:07
AI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AlphaGo到Gemini的演进标志着AI从窄域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 2022年ChatGPT问世后 AI发展进入狂飙期 2025年DeepSeek等产品亮相预示"机器人量产元年"到来 [3][6] - 技术奇点理论认为未来会出现"智能爆炸" 科技进步将进入人类无法预测的阶段 当前AI发展如同"等待列车到站" 已能听到技术变革的呼啸声 [3][6] - GPT-4训练量超过10万亿token OpenAI采用"大力出奇迹"方法 现存数据库可能无法满足GPT-5学习需求 [26] 行业影响与岗位替代 - 文科与理科岗位同时面临AI替代风险 游戏行业联合创始人指出AIGC将改变开发模式 仅需极少数天才和业余爱好者 普通从业者需考虑转行 [6][19] - 白领岗位替代速度超过蓝领 创意工作如写作 编程 设计等结构化工作最易被AI取代 而具身智能涉及的体力劳动替代难度较高 [27][29] - 初级内容创作如股票报道 赛事新闻等已被AI取代10年 深度报道和Vlog等个性化内容暂时难以替代 [18] 创作者应对策略 - 专业创作者需将AI融入工作流 如使用可灵AI生成视频素材 Plaud Note自动整理录音 DeepSeek生成采访提纲等工具提升效率 [12][17] - IP价值和人设成为护城河 用户积累的现实关系 独特人生经历和情感流动是AI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7][18] - 技术让超级个体和业余爱好者崛起 如"小猫补光灯"开发者通过AI工具实现零编程基础创作 长尾效应正在复兴 [19][20] 市场格局变化 - 头部集中效应加剧 纳斯达克"七巨头"和中国大公司垄断加剧 但平台机会减少后 供给端创新机会增加 [22][23][25] - 汽车行业向具身智能机器人转型 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 完整产业链和统一大市场 有望在AI硬件和智能驾驶领域实现爆发 [33][34] - 技术平权与数字鸿沟并存 AI既赋能普通人创作 也拉大头部与尾部差距 资源分配更倾向工具使用效率高者 [2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