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 1955系列

搜索文档
年轻人没钱? Gucci要把上海比斯特奥莱店关掉!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03
门店调整 - Gucci将在6月2日关闭上海比斯特购物村的奥莱门店 [2] - 2024年7月至今已关闭中国6家门店,包括福州、大连、太原、沈阳等地门店 [9] - 目前上海仍有7家正价门店和1家奥莱店正常营业 [8] - 母公司开云集团2025年一季度净关闭25家门店,其中Gucci占10家 [11] - 公司历史上曾以"日均开店0.3家"速度扩张,中国门店最多超80家,现以"俩月1店"节奏收缩 [9] 财务表现 - 开云集团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大跌14%至38.83亿欧元 [11] - Gucci一季度营收15.7亿欧元,可比销售额下跌25% [11] - 2024年Gucci营收同比暴跌23%至76.5亿欧元,亚太市场下滑32% [11] - 二手市场Gucci包袋回收价仅1-3折,少数款式4-5折 [16] 市场策略 - 2020-2022年加大奥莱渠道依赖,中国开设8家奥莱店 [17][18] - 新品数月内以3-5折流入折扣渠道,被称"自我毁灭式"清库存 [18] - 过度折扣影响正价客户心理预期,导致正价门店受反噬 [18][19] - 关闭全球940平方米以上大型门店 [14] 消费者趋势 - 年轻消费者认为产品"姨味重",缺乏吸引力 [4][13] - 经济下行导致冲动消费和炫耀式消费减少 [13] - 95后、00后更倾向体验消费而非奢侈品消费 [21] - 社交媒体年轻博主很少展示奢侈品穿搭 [21] - 上一次现象级爆款是2019年的1955系列,距今已7年 [23] 行业动态 - 多个奢侈品牌同步收缩:BV关闭4家中国门店,Prada关4家,LV关2家,Dior、Chanel各关1家 [19][21] - 关闭门店多为运营10年以上的老店 [21] - 奥莱渠道曾是疫情后重要销售渠道,Gucci、Prada、Burberry等品牌在奥莱表现突出 [18]
Gucci正在“哭泣”:销售额暴跌25%,成开云集团最大“拖油瓶”|贵圈
新浪财经· 2025-05-07 09:07
Gucci业绩下滑现状 - 2025年一季度Gucci营收15.7亿欧元,按可比销售额下跌25%,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6.2亿欧元[5] - 同店销售额暴跌25%,比预期的23.6%降幅更严重,连续多个季度表现不佳[5] - 2024年每季度销售额同比降幅分别为21%、20%、25%和24%[5] - 今年以来已关闭上海静安寺商圈两家门店,去年还关闭太原、沈阳、香港等地门店[2] 对母公司开云集团的影响 - 开云集团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大跌14%至38.83亿欧元[5] - Gucci成为集团最大"拖油瓶",拖累整体业绩[4] - 开云股价自年初累计下跌超25%,最新市值218亿欧元,仅为LVMH的十分之一[6] - 高盛将开云目标价从180欧元下调至168欧元,维持"卖出"评级[6] 产品与品牌问题 - 最近一次现象级爆款是2019年的1955系列,此后六年无全民热议单品[8] - 品牌调性模糊,未能精准触达Z世代消费者[10] - 产品设计被指"妈感"太强,不符合当下流行的"老钱风"审美[8] - 过度依赖过往成功经验,创新乏力,未抓住年轻化、休闲化趋势[11] 二手市场表现 - 酒神、塞尔维亚等系列二手价仅为专柜价的1-3折(2000-6000元vs专柜2万多元)[14] - GG Marmont交易量增150%,但二手均价仅为专柜价40%[14] - 定价不统一(国内2万vs国外1.8万)和奥莱店3-5折销售伤害品牌价值[15] 专家建议的改进方向 - 重塑品牌形象,重回顶级奢侈品牌行列[17] -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研发投入[17] - 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18] - 重视圈层营销,重振高端客户信心[18]
Gucci正在“哭泣”:销售额暴跌25%,成开云集团最大“拖油瓶”|贵圈
新浪财经· 2025-05-07 08:27
品牌表现下滑 - Gucci在中国市场持续进行战略性收缩,2025年2月在上海静安寺商圈一天内关闭两家门店,2024年陆续关闭太原、沈阳、香港、大连、福州等门店 [2] - 开云集团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大跌14%至38.83亿欧元,核心品牌Gucci营收15.7亿欧元,按可比销售额下跌25%,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6.2亿欧元 [3] - Gucci同店销售额暴跌25%,比分析师预期的23.6%降幅更严重,且已连续多个季度表现不佳,2024年每季度同比降幅分别为21%、20%、25%和24% [3] 财务与市场反应 - 开云集团股价自年初累计下跌超25%,最新市值218亿欧元,仅为LVMH集团的十分之一 [4] - 高盛重申对开云集团"卖出"评级,目标价从180欧元下调至168欧元,德意志银行、瑞银等机构也下调目标价或维持中性评级 [4] - Gucci在二手市场价格大幅贬值,热门款如酒神、塞尔维亚系列专柜价2万多元,二手价仅2000-6000元(1-3折),GG Marmont交易量增150%但二手均价仅为专柜价40% [12] 品牌定位与产品问题 - 消费者认为Gucci品牌调性模糊,缺乏清晰定位,产品设计被指"土感"和"妈感",上一次现象级爆款为2019年的1955系列,此后六年无全民热议单品 [5][6] - 专家指出Gucci品牌形象下滑原因:与大众品牌联名和打折拉低形象、产品创新乏力、假货率高、炫耀性消费降温 [7] - 过度依赖过去成功导致创新不足,未抓住年轻化、休闲化、运动化趋势,缺乏支撑持续创新的设计团队 [9] 运营与渠道问题 - Gucci定价不统一,同一款包国内卖2万多元,国外1.8万元,伤害国内消费者热情 [12] - 销售渠道除官网和专柜外还有奥特莱斯(3-5折),影响专柜正价销售 [12] - 官方解释价格差异源于汇率和税率,奥莱店销售往季款式 [12] 未来改善方向 - 重塑品牌形象重回顶级奢侈品牌行列,与LV和香奈儿竞争 [14] - 加大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整合优质产业链资源 [14] - 利用数字化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重构商业模式 [14] - 重视圈层营销,重振高端客户信心和影响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