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VO

搜索文档
小鹏的下一步,把车卖贵
36氪· 2025-05-24 13: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交付量超9.4万台,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2] - 毛利率达15.6%创历史新高,汽车毛利率10.5%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2] - 净亏损6.6亿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13.7亿元)和环比(2024年四季度13.3亿元)均大幅收窄 [3] - 单车收入15.29万元,环比下降(2024年四季度16.03万元) [11] 大众合作 - 服务与其他收入超14亿元,包含与大众合作的技术研发服务,毛利率超66% [5] - 合作研发车辆进入冲刺阶段,新车预计2026年早期投放市场 [5] - 合作车型量产后大众将根据销量继续支付费用,收入模式长期持续 [5] - ID.EVO概念车基于小鹏G9平台打造,融合大众驾驶特性与小鹏智能化技术 [6][8] - 合作车型与小鹏G9价格区间明显分隔(G9改款后24.88万-27.88万元) [8] 产品战略 - 小鹏G9年底可能推出增程式电动车型,与大众纯电车型形成差异化 [10] - 全新P7定位30万级,公司押注其"神颜"设计和智能化优势实现爆款效应 [13][15] - 2021年P7曾年销60569台,30万以上高配车型占比显著 [13] - 公司宣称下半年辅助驾驶技术将形成"断档级优势" [13] 行业趋势 - 新势力与跨国车企合作成为盈利新路径(如零跑技术授权收入占比预计2025年超5%) [10]
一汽大众4月在华销量下滑 转型仍面临挑战
财经网· 2025-05-21 09:22
一汽-大众官方发布2025年4月份销量数据,实现整车销售113406辆,燃油车份额同比增长0.4个百分 点。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8001辆,同比增长7.9%,燃油车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奥迪品牌销售 36900辆(含进口车),1—4月国产豪华燃油车累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捷达品牌销售8505辆。 但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一汽-大众4月份销售11.3万辆销量成绩远低于3月份的15.4万辆。 不过,一汽-大众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向外界展示了智能电动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果。 在华销量出现下滑 销量大幅降低,意味着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主导优势。 从全球市场来看,德国大众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但是营业利润却同比下 滑37%至29亿欧元。从销量看,一季度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为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在大部分市场 实现了增长,但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大众在华销量为64.41万辆,同比下滑7.1%,占全球总销量的30%。虽然大众汽 车在西欧、中欧、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均实现了销量增长,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消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带来的影响。 2024年,一汽大众全年销量达 ...
一汽-大众4月在华销量环比下滑 电动化转型仍面临销量挑战
财经网· 2025-05-15 16:54
日前,一汽-大众官方发布2025年4月份销量数据,实现整车销售113406辆,燃油车份额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大 众品牌销售68001辆,同比增长7.9%,燃油车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奥迪品牌销售36900辆(含进口车),1—4月国 产豪华燃油车累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捷达品牌销售8505辆。 图源:一汽-大众官方 但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一汽-大众4月份销售11.3万辆销量成绩远低于3月份的15.4万辆。 不过,一汽-大众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向外界展示了智能电动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果。 在华销量出现下滑 销量大幅降低,意味着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主导优势。 从全球市场来看,德国大众汽车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但是营业利润却同比下滑37%至29亿欧 元。从销量看,一季度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为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在大部分市场实现了增长,但在中国市场出现 了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大众在华销量为64.41万辆,同比下滑7.1%,占全球总销量的30%。虽然大众汽车在西欧、中欧、 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均实现了销量增长,但仍然无法完全抵消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20 ...
VDA主席穆希雅:深化中德产业合作正当时
经济观察报· 2025-05-08 16:36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动 -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成为观察全球汽车格局变动的重要窗口,展览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展出车辆1366台,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七成[5] - 电动化、智能化与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车展核心关键词,中国本土品牌展示自主研发成果,部分领域实现领跑[5] - 德系车企通过本土化战略应对中国市场变化,大众、宝马、奔驰等展示本地智能化协同成果[7][8][10]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 - 中德合作进入更深层、更系统的关键时刻,双方在辅助驾驶、AI座舱、绿色制造等领域各具优势[3] - 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变化,致力于满足中国消费者在智能化、大尺寸、数字体验等方面需求[12] - 超过三分之二的德国车企计划继续加大在华投资,三分之一企业拟扩大产能,八成受访企业长期看好中国市场[17] 技术路径与市场结构 - 中国车企在电池、电驱、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等领域快速突破,德国车企在整车平台、安全标准、工程集成方面保持强势[12] - 中国品牌在德国市场份额不足1%,德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约20%,每出口一辆中国车至德国,便有142辆德国车出口至中国[13] - 中德汽车产业从互补走向对标,在竞争中催生新的合作机遇[12] 政策与制度合作 - VDA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关税,主张通过规则对话解决分歧,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14] - 中德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聚焦供应链透明化、碳足迹追踪等议题[15] - 中德汽车关系从"项目层级"迈向"制度共建"新阶段,为全球汽车产业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17] 未来展望 - 中德汽车产业关系迎来新一轮结构性重塑,中国是德国车企新能源转型的"利润发动机",德国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试金石"[18] - 中德合作升华为基于全球责任与共同议题的共建机制,需在张力中寻找共识、在制度中寻求协同[18] - 中德携手在全球汽车产业新版图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坐标[18]
从批判到跟进!大众汽车上海车展发布首款增程概念车,合资品牌在华战略转向“中国市场主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15:15
大众汽车战略转向 - 公司发布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 ERA CLT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 纯电续航达350公里 预计2026年一季度量产 [1] - 公司此前对增程式混动技术持否定态度 如今战略转向"中国市场主导" 反映其在华战略调整 [1] - 增程式混动技术成为合资车企在华业务发展重要方向 除大众外 长安马自达也推出增程式和纯电双动力车型 [3] 中国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200万辆 渗透率超40% 其中增程式车辆销量达118万辆 同比增长84 2% [3] - 2024年公司在中国交付293万辆汽车 新能源车交付超20万辆 占比7% ID系列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7% 但增速低于增程式市场 [4] - 公司面临本土品牌竞争压力 将中国市场置于战略核心地位 视其为技术创新风向标 [5]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布局 - 公司位于合肥的VCTC自2024年1月全面运营 本土开发的CMP平台开发周期缩短30% 成本优化约40% [5] - VCTC与CARIAD中国合作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 2026年起将搭载于本土制造纯电动车型 [5] - 大众安徽作为第三家合资公司 未来三家合资企业将有更清晰战略分工 ID ERA与ID EVO设计语言差异显著 [6] 产品规划与市场竞争策略 - 公司未来三年计划通过三大合资企业推出超30款新车型 强化产品矩阵竞争力 [6] - 公司强调不盲目追求销量 以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为核心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6] - 行业认为公司战略转向是数据驱动的理性选择 需适应"中国速度"实现传统巨头与本土创新生态融合 [6]
观车 · 论势 || 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 中国汽车引领变革 ——2025上海车展深度观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9:19
技术趋势 - 新能源技术突破显著,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上汽首款搭载能量密度超400Wh/kg固态电池车型将量产 [1] - 800V高压平台成为标配,理想i8支持5C超充,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极氪1.2MW超充桩大幅提升补能效率 [1] - 能源形态多元化,广汽氢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超800公里,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与增程式混动并行 [1] - 驾驶辅助技术进入量产验证期,小鹏G7优化BEV+Transformer模型,蔚来乐道L90采用纯视觉方案压缩硬件成本至2000元以内 [2] - 中国科技企业重塑供应链话语权,地平线征程6芯片占国内高阶驾驶辅助市场40%份额,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创新标志技术输出转型 [2]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凭技术溢价冲击高端市场,比亚迪仰望U8加长版冲击百万级,极氪009被定义为全球顶级阵营标志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65%,30万元以上车型份额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3] - 全球化进展显著,蔚来ET9适配多国标准,比亚迪ATTO 3海外销量同比增58% [3] - 传统巨头加速转型,奥迪E5 Sportback搭载570kW双电机与800V超充技术,大众ID.EVO采用小鹏全栈技术 [3] - 合资车企生存法则转向"技术本土化",70%合资展车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较2023年提升45个百分点 [3] 新势力企业动态 - 头部企业构建生态壁垒,理想发布全新纯电SUV i8巩固高端市场,鸿蒙智行推出四大品牌矩阵多款核心产品 [4] - 尾部品牌加速出清,哪吒、极越因资金问题逐步淡出,竞争焦点转向"体系化能力" [4] 用户体验升级 - 汽车进化为智能终端,宝马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开发"出行伴侣",上汽系统支持语音定制座舱环境 [4] - 多模态交互成标配,奔驰MBUX系统支持手势控制,奥迪E5 Sportback配备全息交互界面 [4] - 汽车成为"第三生活空间",催生新商业模式,小米SU7 Ultra实现跨设备生态衔接 [4] 行业启示 - 智能化能力决定市场竞争力,L2+级车型销量占比将达65%,高阶驾驶辅助提升车型溢价 [4] - 差异化定位决定生存空间,市场呈"哑铃型"分化 [4] - 全球化需本土化先行,中国车企"出海"需适配硬件、软件和服务,打破"低价竞争" [4]
200场发布会背后,是中国车企“背水一战”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24 20:19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成长为全球性龙头"的最后窗口期,上海车展成为车企背水一战的舞台 [1][6][12] - 全球经济萧条与贸易战压力下,行业从流量狂欢回归技术本质,国际观摩机会可能减少 [5][11][12] - 车企以"向死而生"心态布局,将上海车展视为电气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最后机会 [3][6][37] 中国车企动态 头部五强战略 - **比亚迪**:仰望U8L以5.4米车长冲击豪华巅峰,腾势Z概念跑车搭载线控转向/云辇-M等技术,方程豹推出钛3与豹8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14] - **长城汽车**:4.0L V8发动机吸引油车粉丝,哈弗枭龙MAX全系双电机四驱限时价11.68-15.48万元,强化全球化形象 [14][12] - **吉利汽车**: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集团,统一神盾金砖电池品牌,整车端推出银河战舰原型车/极氪9X/领克900 [14] - **长安汽车**:深蓝S09采用华为乾崑智驾,启源Q07以13.98万元起售价切入中型SUV市场 [14] - **奇瑞汽车**:捷途纵横系列覆盖40-150万元高端越野,风云A9与瑞虎9L延续性价比策略 [14] 新势力与二线车企 - **蔚来**:乐道L90主打空间与前备箱容积,萤火虫定价11.98万元起,注册"蔚乐萤"新公司 [16] - **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 i8亮相,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推动VLM/VLA智能驾驶技术 [18] - **一汽集团**:红旗H9/HS9搭载司南1000智驾系统,奔腾悦意系列谋求销量翻身 [18] - **上汽集团**:鸿蒙智行"尚界"项目投入超60亿元,智己L6搭载IMOS4.0 AI生态座舱 [20][21] - **广汽/东风**:广汽发布星灵AI全景图涵盖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东风推出天元智能技术品牌 [21] 海外巨头应对 - **丰田**:实施RCE区域总工程师制度,放权中国团队开发铂智3X/bZ5等车型,整合比亚迪等伙伴资源 [25][26] - **大众**:ID.AURA/ID.ERA/ID.EVO三款概念车分别由一汽/上汽/大众安徽量产,与小鹏技术合作 [27][28] - **其他外资**:通用升级Ultium平台至2.0版本,本田/日产采用Momenta技术弥补智能化差距 [30] 供应链竞争 - **华为**:乾崑智能技术获11家车企采用,电驱产品转速达25,000rpm,问界M9等新车密集展示 [34][35] - **Momenta**:以艺术化展台设计突出"十年挽救百万生命"愿景,客户覆盖主流外资品牌 [37] - **宁德时代**:推出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电电增程"技术,被媒体称为"王炸" [37] - **国际供应商**:博世/佛瑞亚等全球高管站台,试图扭转保守形象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