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D.ERA
icon
搜索文档
增程能再救一次合资和豪华品牌们么?
虎嗅· 2025-07-10 17:23
增程技术市场动态 - 2025上半年多家合资及豪华品牌重新评估增程技术路线 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已明确将推出增程新车 宝马奔驰也可能进入该市场[1][2] - 理想汽车早期SEV项目因法规限制搁置 投资超2亿 后转向增程路线 理想ONE初期融资困难 100多家投资机构因技术偏见拒绝[3][6] - 当前增程技术已被问界 零跑 小鹏等品牌验证 市场接受度远超8年前预期[7] 合资品牌增程布局 - 广汽丰田将在汉兰达和赛那导入增程技术 主打家用市场 其THS混动系统可通过简化结构快速转型[9][10][13] - 上汽大众推行"合资2.0"战略 计划推出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的增程SUV 研发周期从48个月大幅压缩 加强与华为 Momenta等技术合作[17][18][20] - 合资品牌通过放权中国团队取得成效 广汽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销量提升 增程被视为深化本土化改革的下一步[17] 豪华品牌技术转向 - 宝马考虑在X5 X3 X7等车型推出增程版本 十年前i3 REX因技术局限未能成功[23][27] - 奔驰曾中断增程研发 但2024年启动对理想L9 问界M9的研究 可能转向大电池插混路线[27][28] - 豪华品牌面临技术适配挑战 传统发动机研发逻辑与增程器"高转速稳态运行"需求存在冲突[33] 增程技术本质解析 - 技术核心在于解决补能焦虑与智能化体验的冲突 而非单纯动力形式 理想L6增程器热效率达40.5% NVH控制在60分贝以下[33][35] - 市场成功关键是对中国家庭场景的深度理解 如理想打造"移动的家"概念 集成驻车空调 外放电等场景化功能[31][32][35] - 当前增程已从技术妥协方案演变为市场行为符号 反映消费者对长续航 低成本和科技舒适性的综合需求[38][39]
大众汽车的电池订单,花落苏州电池公司!
鑫椤锂电· 2025-06-30 15:59
大众汽车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4年大众在华销量2742万辆同比下降10%市场份额减少2个百分点[3] - 2024年大众中国合资企业营业利润17亿欧元同比下滑35%为近十年最低水平[3] - 大众加速新能源转型投入数十亿开发CEA平台并追加25亿欧元投资合肥生产创新中心[3] - 2025年计划推出奥迪与上汽合作首款车型audi E及基于PPE平台的第二款奥迪车型[3] - 2026年启动增程攻势首款车型为IDERA概念车CLTC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纯电续航350公里[3] 大众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 2025-2027年在中国推出约40款新车超半数电动化产品[4] - 2030年前在中国推出超30款纯电动车型[4] - 增程车型布局被视为大众反攻中国市场的关键举措[4] 正力新能公司动态与订单分析 - 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主营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提供电芯至电池包一体化方案[5] - 公司董事长曹芳为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之妹[5] - 2024年4月14日港交所上市发行121523700股定价827港元/股募资用于产能扩张及研发[5] - 凭借035元/瓦时低价成为零跑汽车主力供应商并获大众2026年增程车型电池订单[5]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比亚迪王传福预测2024-2026年为新能源行业淘汰赛阶段[4] - 预计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至10%中国品牌占据30%增量空间[4]
车圈反腐:东风元老被查,合资车企挥刀采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0:58
汽车行业反腐与供应链管理 - 反腐成为汽车行业主旋律,东风汽车已有6名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包括原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唐腾[1] - 上汽大众采购部门一名科长被警方带走,调查组正在审查更高级别员工,此前曾有举报采购部高管吃拿卡要的内部邮件曝光[1] - 合资车企对合规要求严格,供应链健康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流程效率,整肃供应链在行业关键时期尤为重要[1] - 汽车产业链长、环节多,年采购额达数百亿级别,腐败可能造成巨大损失[1] 车企反腐案例与措施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称腐败是公司发展"拦路虎",长城汽车对贪腐采取零容忍态度,曾花10倍成本追查百万贪腐[2] - 小鹏汽车过去两年掀起反腐风暴,采购部门存在物流成本异常(集装箱替代滚装船)、座椅成本比同行高25%等问题,采购负责人李丰2023年10月被警方带走[2] - 小鹏CEO何小鹏亲自管理供应链,公司毛利率从2023Q3的-2.7%提升至2024Q1的15.6%[3] - 蔚来推行"透明供应链"体系,接入数十家供应商并掌握其成本细节,单独设立成本审计部门控制利润水平[3] 供应链廉洁与经营效益 - 供应链腐败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直接影响汽车零部件质量和安全标准[3] -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强调"质量是生命",最新车型为隐藏式门把手配备单车超500元的备用电容系统[6] - 整肃供应链的隐性价值包括树立团队纪律、赢得供应商信任[4] 上汽大众经营转型 - 合资车企面临经营压力:帕萨特十年前单车毛利率20%,途昂达30%,当前燃油车利润压缩,ID系列电动车仍亏损[5] - 上汽大众目标2025年销量120万辆(与2024年持平),新増程产品需达到理想汽车毛利率水平,留出10%利润空间[5] - 降本措施包括降低开发许可费、砍掉不盈利项目、将部分研发工作从外包转内部[5] - 增效措施包括改革经销商考核制度、推出ID ERA等7款新车型(2026年2款纯电+3款插混+2款増程)[6] 行业趋势 - 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供应链整肃成为淘汰赛中的关键竞争力,直接影响毛利率健康度[6]
大众起飞前夜的第一场人事任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0 07:06
大众中国管理层变动 - 齐泽凯将于7月1日接替孟侠出任大众品牌中国CEO [4][7] - 齐泽凯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曾在宝马负责生产流程优化,2018年加入大众集团负责生产战略规划 [9][10][11] - 2020年出任大众南非董事总经理,成功应对疫情和芯片短缺危机 [12] - 2022年调回德国总部负责MQB产品线管理,直接向大众品牌CEO施文韬汇报 [14][15] 齐泽凯的职业背景与优势 - 在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产品战略方面经验丰富 [16] - 曾在麦肯锡担任7年副总监,具备战略咨询背景 [17] - 经历过跨文化训练,包括在南非和中国的任职经历 [12][16] - 产品专家型管理人才,适合统筹大众中国三家合资企业的协同 [21] 大众中国2026年产品规划 - 将推出至少6款纯电车型,其中4款基于CMP平台和CEA架构的紧凑型SUV,价格约2万欧元 [23] -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各推两款,大众安徽推出两款基于小鹏G9的B级车型 [24] - 2026年已知新车共8款,包括ID.AURA轿车和ID.ERA增程SUV等 [25][26] - 2026-2030年将大力推出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增程和插混三种形式 [27] 技术平台与研发进展 - 电子电气架构CEA已可横跨A级至C级车型 [28] - 大众中国正评估CEA在奥迪平台上的应用可能性 [29] - 2023年底至2024年初推进L2+级别驾驶辅助,2025年底实现L2++,2027年后规划L3级 [32][33] - CEA研发团队正从北京向合肥集中,未来可能以合肥为中心 [37][38] 合资企业差异化战略 - 一汽-大众定位年轻化家庭市场,上汽大众主打高端美学,大众安徽聚焦个性创新 [30] - 仍将采用双车战略,通过设计和价格体现差异化定位 [30] VCTC与CARIAD合并传闻 - 内部传闻VCTC可能合并CARIAD中国,但官方否认 [34][40] - CARIAD中国与VCTC正联合开发基于小鹏EEA的CEA架构 [34] - CARIAD中国的全球平台软件业务可能在未来4-5年萎缩 [38]
“蓝军”傅强:危机意识,上汽大众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7:11
新能源市场格局变化 - 2023年纯电动车市场相比2021年增长107%,但增程、混动产品增长492%,是纯电的近5倍 [1] - 上汽大众在纯电赛道布局了ID系列,但没有增程产品,面临市场压力 [1] - 公司最终接受增程技术是市场验证的可行方向,快速调整战略 [1] 上汽大众转型战略 - 2023年底立项全尺寸增程式SUV ID ERA,瞄准理想L8/L9,2026年上市 [2] - 从合资1.0时代转向合资2 0时代,产品定义权从德国转移到中国 [7] - 组建"蓝军"试点代理制,开设ID Store新能源销售渠道 [4] 产品与技术发展 - ID ERA注重增程系统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辅助,目标行业领先 [10] - 为保证续航里程,在产品开发中做出取舍,如减少氛围灯数量 [11] - 坚持安全底线,保留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路系统,单车成本增加500元 [11][12][13] 销售与营销策略 - ID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但年销量10万出头,未达20-30万目标 [4] - 推行"一口价"策略,减少议价时间,让经销商聚焦服务 [31][32] - 代理制从1 0升级到2 0,交付周期从3-4周缩短至1周内 [18][19] 历史发展与危机意识 - 1998年达成首个"百万辆",桑塔纳曾占中国轿车市场50%份额 [2] - 2003-2004年面临销量下滑,通过推出帕萨特领驭和朗逸扭转局面 [23] - 学习华为IPD工作方法,引入红蓝军对抗机制优化产品定义 [24][25] 未来规划 - 2026年计划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是转型关键年 [34] - 坚持"油电同进"战略,不放弃燃油车用户群体 [26] - 2025年定位为"品质服务年",提升服务水平 [34]
千余款车型同台竞技 比拼产品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6-05 05:16
车展概况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开幕,主题为"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市场",汇聚112家整车品牌、1039款车型及50场新车发布会 [1] - 比亚迪打造专馆,携仰望、方程豹、腾势等品牌参展,并首次开放兆瓦闪充区展示超充技术 [1] - 鸿蒙智行在2号馆展出,超豪华轿车尊界 S800亮相 [1] 参展车企动态 - 小米汽车带来小米 SU7、小米 SU7 Ultra以及首次亮相的小米 YU7 [2] - 蔚来汽车展出蔚来、乐道、萤火虫品牌,2025年将有9款新车上市交付 [2] - 上汽大众发布全新增程式新能源概念车ID ERA及第五代EA888发动机技术 [2] - 奥迪Q6L e-tron开启预售,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2] 鸿蒙智行合作进展 - 华为与江汽合作的尊界 S800上市,售价70 8万元起,上市一小时大定突破1000辆,70%用户选择100多万元的顶配版本 [3] - 尊界 S800等车型将于2025年三季度升级华为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3] - 江汽集团为尊界组建超5000人的研发和交付团队,成立上海研发中心 [3] - 奇瑞集团表示将紧跟华为,抱团出海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 [3] - 上汽集团总裁称尚界品牌将适配鸿蒙智行产品谱系,拥抱主流市场 [3] 车企战略与研发投入 - 小鹏汽车董事长表示未来将聚焦AI汽车、飞行汽车、AI机器人领域,上季度单季度研发投入近20亿元 [4] - 广汽集团推出多款智能产品覆盖纯电、增程、插混技术,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50亿元 [4][5]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其中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5]
大六座SUV市场“9系”大战:深蓝S09限时20.49万元起售,欲抗衡理想L9、问界M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5:34
大六座SUV市场竞争格局 - 大六座SUV市场竞争加剧 深蓝汽车CEO坦言已错失定价权 [1] - 深蓝S09价格区间23 99万至30 99万 目标占据细分市场20%-30%份额 当前订单量1 7万份 [1] - 4月细分市场销量排名:问界M9(1万辆) 腾势N9(5018辆) 理想L9(3801辆) 领克900(2625辆) [1] 深蓝S09产品策略 - 针对第三排安全痛点设计950mm后防撞缓冲区 配备2700mm侧气帘实现三排全覆盖 [2] - 推出限时补贴政策 叠加国补后起售价降至20 49万元 并实施"一年保价"政策 [2] - 目标用户年龄30-45岁(平均37岁) 较品牌其他车型偏年长但保持年轻化定位 [2][3] 行业动态与趋势 - 2024年问界M9和理想L9分别销售15 6万辆和8 5万辆 吸引更多车企进入该细分市场 [3] - 合资品牌加速布局:上汽大众ID ERA概念车(2026年量产) 大众安徽ID EVO纯电SUV亮相 [3] - 华创证券预测2024年为六座SUV上市大年 20万元级市场或成新蓝海 30万元以上竞争加剧 [4] 深蓝汽车产品线布局 - 已推出SL03 L07 S07 S05等年轻化车型 G318使品牌调性多元化 S09强化家庭用户覆盖 [3] - 公司担忧产品矩阵扩张导致品牌定位模糊 通过造型定义保持核心年轻用户群体 [3]
大众反击三部曲III:460亿黑天鹅
36氪· 2025-05-21 10:56
战略合作与投资 - 上汽大众中方团队拆解ID4 X并替换为上汽零束及中国供应商零部件,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1] - 大众在美国复制相同模式,拆解奥迪并换装Rivian零部件后决定投资Rivian 58亿美元[1][14] - 2024年5月奥迪与上汽签订ADP智能数字平台联合开发协议,6月追加协议共同开发3款插混及2款纯电车型[1] - 大众同期分别投资小鹏汽车7亿美元和Rivian 58亿美元,并与Rivian成立合资公司[5] 技术研发突破 - 上汽大众改造ID4 X实现外放电功能,并以此向德方团队展示研发能力[9][12] - 2022年上汽大众在ID车机系统应用层开发卡拉OK等APP,突破合资公司无底层代码权限限制[12] - 通过替换ID4 X全部原装零部件为本土供应商方案,实现整车OTA功能并显著降低成本[13] - 奥迪E5 Sportback融合上汽数字化技术与quattro四驱,ID ERA搭载EA211 EVO II发动机实现1000km+续航[15][16][22] 合资模式优势 - 上汽大众40年合资历史形成高效合作机制,ADP平台车型开发周期短于大众与小鹏/Rivian合作[6][15] - 中德团队利用时差实现24小时接力研发,奥迪E5 Sportback与ID ERA快速完成首秀[15] - 公司估算上汽大众对大众集团的价值相当于64亿美元(461亿人民币),超过对小鹏和Rivian投资总和[6] 营销与市场表现 - 德方高管范必欧通过中文直播直接互动用户,快速响应产品改进需求[16][18] - 2025年Q1燃油车市场份额达8.5%,高于2023年7.1%和2024年8%水平,动力总成终身质保政策成效显现[20] - 公司强调德系基因品质优势,在燃油车市场持续获取资金支持电动化转型[20] 产品规划 - ADP平台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与增程车型ID ERA于2025年同步亮相,扭转市场对合资车企的悲观预期[2][15] - 产品型谱已规划至2030年后,涵盖智能驾驶辅助、双腔空悬、后轮转向等前沿配置[1][16]
一汽大众4月在华销量下滑 转型仍面临挑战
财经网· 2025-05-21 09:22
一汽-大众2025年4月销量表现 - 4月整车销售113406辆 其中大众品牌68001辆(同比+7 9%) 奥迪品牌36900辆(含进口车) 捷达品牌8505辆 [1] - 燃油车份额同比提升0 4个百分点 大众品牌燃油车份额提升0 7个百分点 [1] - 4月销量环比3月下降26 6%(11 3万vs15 4万) [1] - 1-4月奥迪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份额居首 [1] 大众集团全球及中国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球销量213 36万辆(同比+1 4%) 营业收入776亿欧元(同比+2 8%) 营业利润29亿欧元(同比-37%) [2] - 中国市场一季度销量64 41万辆(同比-7 1%) 占全球销量30% [2] - 2024年一汽大众销量165 91万辆(含进口车) 同比下滑13% 占大众全球销量18% [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286 6万辆(同比+35 5%) 渗透率40 9%(较2023年+9 3pct) [2]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2025年预计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650万辆(含出口) 增速30% 渗透率超50% 内需1500万辆(渗透率55%) [3] - 自主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及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加速崛起 [3] 大众电动化转型战略 - 上海车展发布ID AURA纯电轿车 ID EVO全尺寸纯电SUV ID ERA增程SUV 计划2027年前在华推20+款新能源车 [4] - 2026年起将新增11款本土化车型(6纯电+2插混+2增程+1燃油) 捷达首款纯电车型2026年上市 [4] - 基于CMP平台推出两款纯电车型 搭载CEA电子架构(含自动驾驶功能) [4] - 本土化团队主导开发 捷达纯电车型采用一汽自研SOA架构 [5] 市场竞争格局 - 新能源时代传统燃油车竞争优势减弱 品牌认知分化加剧 [5] - 本土品牌崛起挤压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与盈利空间 [5]
一汽-大众4月在华销量环比下滑 电动化转型仍面临销量挑战
财经网· 2025-05-15 16:54
一汽大众2025年4月销量表现 - 4月整车销售113406辆,环比3月15.4万辆显著下滑[1][3] - 大众品牌销售68001辆(同比+7 9%),燃油车份额提升0 7个百分点[1] - 奥迪品牌销售36900辆(含进口车),1-4月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份额第一[1] - 捷达品牌销售8505辆[1] 大众集团全球及中国市场动态 - 一季度全球销量213 36万辆(同比+1 4%),但中国市场下滑7 1%至64 41万辆(占全球30%)[4] - 一季度营业收入776亿欧元(同比+2 8%),营业利润29亿欧元(同比-37%)[4] - 2024年一汽大众全年销量165 91万辆(同比-13%),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18%[6]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 6万辆(同比+35 5%),渗透率达40 9%(较2023年+9 3个百分点)[6] - 2025年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1650万辆(增速30%),内需渗透率或超55%[6] - 自主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及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加速崛起[6] 大众电动化转型战略 - 上海车展推出ID AURA纯电轿车、ID EVO全尺寸SUV及ID ERA增程SUV[7] - 2027年前将在中国推出超20款新能源车,2026年起新增11款定制车型(含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7] - CMP平台将推出两款搭载CEA电子架构的纯电车型,支持高级自动驾驶[8] - 捷达首款纯电车型采用一汽自研SOA架构,本土化团队主导开发[8] 市场竞争与挑战 - 燃油车时代优势(品牌积淀/产品品质)面临新能源市场重构[8] - 市场份额与盈利空间受本土品牌双重挤压,重返第一梯队存不确定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