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MO AIR 3
icon
搜索文档
影目CEO杨龙昇:小米入局AI眼镜是好事,大家销量翻了两三倍
36氪· 2025-07-17 08:03
行业趋势 - AI眼镜行业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冷清状态转变为资本和厂商竞相涌入的热门赛道 [1] - 行业热度由OpenAI、Deepseek等AI大模型热潮带动,叠加Meta与Ray-Ban合作产品2024年销量突破200万台的示范效应 [3][13] - 2025年智能眼镜大盘流量增长10倍,各厂商销量预计提升2-3倍,中国市场全年出货量预计达60-70万台(同比增长250%-300%)[5][22]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三类玩家:互联网大厂(小米、百度)、转型的AR四小龙(影目、Xreal、Rokid、雷鸟)、新入局者(闪极、华强北厂商)[7] - 小米入局带动行业销量增长,其首款产品预计年出货30-40万台,影目预计以15万台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二 [22] - 当前竞争尚未进入份额争夺阶段,创业公司仍有2-3年窗口期建立品牌壁垒 [17][18]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形态分化:小米采用"眼镜形态摄像头"方案(BOM成本约1200元),影目等厂商主打带显示功能的一体式AR眼镜(BOM成本1700-1800元)[12] -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包括:轻量化设计(接近普通眼镜)、光学显示(双目全彩/FOV优化)、AI系统层整合(减少调用层级)、6Dof空间计算能力 [8][25][26] - 影目实现光波导量产技术,良率提升15%,国产化率达80%,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0% [20][21][26] 资本动态 - 融资环境显著改善:从2024年仅国资关注转变为2025年产业战投/市场化基金密集入场,影目B2轮融资1.5亿元(B轮总额近3亿元),交割周期仅2个月 [1][14] - 资本关注三大核心问题:行业前景判断、小米入局影响、创业公司竞争策略 [5][16] - 头部聚集效应显现,资金集中流向行业前两名企业 [18] 商业化路径 - 短期聚焦工具型场景:实时翻译(时延优化至0.3秒)、会议助手、生活服务(一键点餐等)[24][30] - 长期看好娱乐社交场景:游戏和社交应用被视为终局形态,影目设立5000万基金培育AI Agent生态 [28][31][32] - 渠道建设加速:影目与亚洲眼镜合作开设线下品牌店,探索新零售模式 [20] 供应链与成本 - 核心成本构成:芯片(高通AR1芯片44美元)、显示模组、传感器(占BOM成本60-70%)[12] - 供应链优化方向:国产替代(目标90%以上国产化率)、光波导产线建设(影目投入4500万元)、双芯片方案解决功耗问题 [24][26][29] - 华强北低端方案难以满足技术要求,行业需重投入解决麦克风定向传音等200+细节问题 [23][24] 用户定位 - 影目聚焦一二线城市新中产人群,通过个性化设计与大厂形成错位竞争 [19] - 产品体验阈值:需实现全天佩戴(>8小时续航)、无眩晕显示效果、自然语义交互三大基础体验 [8][25]
聚焦AI+AR,酷派与影目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3 13:47
战略合作 - 酷派集团与影目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组建"AI+AR融合创新工作组",聚焦AI大模型轻量化、虚实交互算法、多模态感知融合及AR设备与手机算力协同等关键技术 [1] - 合作将加速推动智能终端形态演进 [1] 渠道与市场拓展 - 酷派将开放全球线上电商平台、线下零售网络及运营商资源,助力影目科技拓展市场 [2] - 双方计划联合策划全球化品牌营销活动,打造AI×AR智能眼镜现象级声量 [2] 公司背景 - 酷派集团是国内知名智能终端制造商,近年来积极拓展5G与AIoT生态 [3] - 影目科技专注于AR智能眼镜研发,在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 [3] 产品技术 - 影目科技2024年11月推出两款AR眼镜产品:INMO GO 2与INMO AIR 3,分别聚焦翻译与轻办公场景 [4] - INMO GO 2是全球首款支持流式同声传译的AR眼镜,支持40种语言在线翻译及离线语音识别,搭载JBD的Micro LED光引擎,采用双目单绿+光波导设计 [5] - INMO AIR 3是全球首款1080P一体式AR眼镜,采用索尼0.44英寸Micro OLED屏幕和阵列光波导,具备1920×1080分辨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