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

搜索文档
撑起外贸出口“半边天”,上半年增速达到7.8%
南京日报· 2025-09-16 10:29
"机电"盎然,动能澎湃。据金陵海关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南京机电产品出口总值达954.4亿 元,同比增长7.8%,占我市出口总值的52.2%。 在全球贸易格局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机电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增长不仅 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压舱石",更勾勒出南京"智"造出海新图景:以技术创新突破贸易壁垒,以生态 协同开拓全球市场,以敏捷响应捕捉新兴机遇,从而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与创新活力。 应势而新,高端音频"声"动海外市场 此外,公司很早就将目光投向新型智能硬件领域,这类产品创新性和市场爆发力更强,在欧美市场 取得强势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汉桑科技就启动了越南制造基地的建设,这一前瞻布局 保证了产品交付的连续性和客户合作关系的稳定。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是我们穿越周期的底气。"王斌强调。 以变应变、推陈出新,也让传统家电市场焕发蓬勃生机。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全 自动智能洗衣机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今年1—8月,公司出口总额上扬8%,其中欧洲与南美市场增幅 达到14%。 公司供应链主管林传根告诉记者,出口业务继续"奔跑",得益于品 ...
Meta 新品AI眼镜或将发布,消费电子ETF(561600)涨超0.8%冲击5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16 10:11
流动性方面,消费电子ETF盘中换手1.37%,成交541.40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15日,消费电子 ETF近1周日均成交8427.67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消费电子ETF紧密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 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消费电子主题上市公司证券 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寒武纪(688256)、 立讯精密(002475)、中芯国际(688981)、工业富联(601138)、京东方A(000725)、澜起科技(688008)、豪 威集团(603501)、兆易创新(603986)、歌尔股份(002241)、东山精密(002384),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 54.8%。 Meta Connect大会即将召开,或将发布新品AI眼镜。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 追踪报告》 ,2025年上半年国际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其中雷朋Meta智能眼镜的强劲需 求占据大约70%。此外值得关注的是,Meta ...
机构: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仍有上行空间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8:55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实现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16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东兴证券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当前处于政策、技术、需求三维共振阶段,叠加"人工智能+"行动带来自 上而下的政策赋能及潜在资金支撑,国产芯片及云计算龙头在业绩上逐步验证、大厂CapEx持续投入推 高行业发展确定性。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仍有上行空间,其在科技投资领域的主线地位较难撼动。 中原证券(601375)认为,回顾2025年上半年,DeepSeek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国产大模型崛起,助力AI 应用大规模落地,人工智能创新持续推进,AI眼镜新品陆续发布,比亚迪(002594)推动"智驾平权", 全民智驾时代开启,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具身智能机器人,2026年计划将产能提升至5万台以 上,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展望2025年下半年,AI算力需求持续景气,云侧AI算力硬件基础 设施仍处于高速成长中,AI眼镜、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端侧AI创新百花齐放。 ...
聚首岳麓 展望AI时代新图景!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与青年创业者代表共商人工智能发展大计
长沙晚报· 2025-09-16 07:50
人工智能发展必要性 -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焦点 [2] - 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2] - 人工智能已进入新时代 [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AI创新和发展需强大算力支撑 [3] - 打造绿色高效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必然需要 [3] - 算力是新时代水电般的基础设施 [6] - 中兴通讯与湖南移动合作打造混合训练与推理千卡计算资源池 [3] - 与湖南电信联手建设推理专用千卡计算资源池 [3]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湖南需在具身智能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2] - 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可赋能制造业、农业、商业和应急抢险 [8] - 灵伴科技认为AI真正载体是具身智能和随身智能 [7] 新工科教育与人才培养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政府、高校、平台与园区协同发力 [4] - 新工科教育需融合深度教育和人才培养 [4] - 采用项目制学习方法:一年级参加展会、二年级企业实习、三年级训练营、四年级探索项目 [4] - 湖南作为教育大省需高度重视AI在教育领域发展 [2] 数据安全与应用 - 在安全前提下让数据流通促进湖南产业安全快速发展 [7] - 从技术赋能、场景驱动、生态构建三方面让数据应用为产业赋能 [7] 企业创新实践 - 中兴通讯长沙基地拥有5000名员工其中3000名研发人员 [3] - 长沙基地成为中兴通讯增速最快研发中心 [3] - 灵伴科技AI眼镜计划用5-10年时间让用户逐步放下手机 [7] - 汇视威公司正不断向大模型基座能力突破发起冲锋 [9] 创业环境支持 - 政府政策加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环境 [9] - XbotPark科创模式成功孵化大疆、云鲸、希迪智驾等企业 [4]
【康耐特光学(2276.HK)】国内领先的树脂镜片制造商,长期关注公司AI眼镜业务进展——首次覆盖报告(付天姿/王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16 07:04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点击注册小程序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康耐特光学是国内领先的树脂眼镜镜片制造商 传统眼镜业务量价齐升,推动镜片需求持续增长 由于近视率和老视率提升、功能性需求增加,眼镜市场呈现量价齐升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中国市场 为例,中国镜片人均购买量从2019年的8.6副/百人增长至2024年的10.0副/百人,预计在2029年将增长至13.6副/ 百人;中国镜片人均支出从2019年的人民币21.2元/人增加到2024年的人民币27.1元/人,预计2029年中国镜片 人均支出将达到38.3元/人。眼镜市场量价齐升相应推动镜片需求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至2029年 全球眼镜镜片制造厂商出厂销售额将增长至82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 ...
康耐特光学(2276.HK)首次覆盖报告:国内领先的树脂镜片制造商 长期关注公司AI眼镜业务进展
格隆汇· 2025-09-16 04:12
公司概况 - 康耐特光学是国内领先的树脂眼镜镜片制造商 成立于1996年 总部位于上海 在上海 江苏 日本鲭江设有三大生产基地 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 [1] - 按2023年树脂镜片销售额计 公司位列全球第五 按2024年树脂镜片出厂销售量计 公司在中国树脂镜片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1] - 2024年公司收入20.6亿元 同比增长17% 2025年上半年收入10.84亿元 同比增长11% [1] - 公司业务涵盖标准镜片业务 功能镜片业务 定制镜片业务 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4% 37% 19% [1] 行业趋势 - 眼镜市场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主要由于近视率和老视率提升 功能性需求增加 [2] - 中国镜片人均购买量从2019年的8.6副/百人增长至2024年的10.0副/百人 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3.6副/百人 [2] - 中国镜片人均支出从2019年的人民币21.2元/人增加到2024年的人民币27.1元/人 预计2029年将达到38.3元/人 [2] - 预计至2029年全球眼镜镜片制造厂商出厂销售额将增长至82亿美元 2024年至2029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8% [2] - 中国眼镜镜片出厂销售额将增长至297.5亿元 2024年至2029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 [2] 核心竞争力 - 公司依托高折射率技术+C2M定制模式构建核心壁垒 [3] - 公司SKU超700万 覆盖1.499-1.74全折射率 国内首家量产1.74高折射率树脂镜片 绑定日本三井化学MR-174原料供应 [3] - C2M模式实现24小时定制交付 泰国基地有望于2026年投产强化全球化产能 [3] - 高毛利定制业务持续扩张 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 [3] AI眼镜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148.7万台 同比增长82.3% 同期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达49.4万台 同比增长116.1% [3] - 公司已突破超薄镜片与光波导片贴合核心技术 拥有技术先发优势 [3] - 目前与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客户合作研发进展顺利 [3] - 歌尔入股提供技术及资金赋能 [3]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亿 7.1亿 8.8亿元人民币 [4] - 按照2025年9月11日股价 对应2025-2027年34倍 27倍 22倍市盈率 [4] - 2025-2027年公司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均值 [4] - 公司2025和2026年的PEG估值低于可比公司PEG均值 [4]
数字生活的原生入口:蚂蚁集团发布AI眼镜全新技术框架gPass
机器之心· 2025-09-15 20:19
机器之心发布 机器之心编辑部 日前,在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 ——gPass。该技术具备「安全、交 互、连接」三大核心能力,致力于实现 AI 眼镜与智能体之间安全、可信、即时信息交互,为用户打造自然无感的服务体验,同时 构建起面向眼镜厂商和开发者的安全 AI 数字服务生态。 AI 眼镜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成为 「AI 原生入口」,彻底重构数字生活服务模式。这种重构体现在三个维度: 第一,服务形态从 「平面感知」 走向 「空间认知」—— 依托空间计算技术,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深度融合,让服务不再局限于 屏幕,而是融入现实场景;比如:高德地图与 AI 眼镜合作的导航让路线指引直接叠加在真实街道上,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深度融 合; 第二,交互方式从 「线性指令」 走向 「感官交互」—— 基于多模态交互与理解,让人与设备的沟通更自然、更高效;比如:蚂 蚁发布的 "看一下支付" 功能,通过目光与语音即可完成交易,真正实现 "所见即所得"; 具体来说,行业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端到端软硬件能力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整体软硬件架构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软硬件研发难度 ...
康耐特光学(02276):首次覆盖报告:国内领先的树脂镜片制造商,长期关注公司AI眼镜业务进展
光大证券· 2025-09-15 19:5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康耐特光学"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康耐特光学是国内领先的树脂镜片制造商 按2024年树脂镜片出厂销售量计在中国树脂镜片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市占率9.4% [1][18] - 公司依托高折射率技术+C2M定制模式构建核心壁垒 拥有超过700万个SKU 覆盖1.499-1.74全折射率 是国内首家量产1.74高折射率树脂镜片的企业 [3][18][61] - AI眼镜市场快速增长 2025Q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148.7万台 同比增长82.3% 公司已突破超薄镜片与光波导片贴合核心技术 与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客户合作研发进展顺利 [4][72][93] - 歌尔股份通过新股配售及老股收购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持股20.03% 战略合作聚焦XR镜片研发及供应链协同 [29][9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2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1% 2025H1收入10.84亿元 同比增长11% [1][1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28亿元 归母净利率20.8% 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 2025H1归母净利润2.73亿元 归母净利率25.2% [5][11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亿 7.1亿 8.8亿元人民币 对应同比增长32.3% 25.7% 23.1% [5][6] 业务结构 - 业务涵盖标准镜片 功能镜片和定制镜片三大板块 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4.01% 36.64%和19.18% [1][20] - 2024年标准镜片收入9.1亿元 同比增长8.8% 功能镜片收入7.6亿元 同比增长32.4% 定制镜片收入3.95亿元 同比增长11.8% [20] - 2025H1标准镜片 功能镜片 定制镜片收入占比分别为42.27% 35.26%和17.05% [20] 行业趋势 - 中国镜片人均购买量从2019年8.6副/百人增长至2024年10.0副/百人 预计2029年达13.6副/百人 [2] - 中国镜片人均支出从2019年21.2元/人增至2024年27.1元/人 预计2029年达38.3元/人 [2] - 全球眼镜镜片出厂销售额预计从2024年62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8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8% [2] - 中国眼镜镜片出厂销售额预计从2024年207.2亿元增长至2029年297.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5% [2] 技术优势 - 绑定日本三井化学MR-174原料供应 具备高折射率镜片技术稀缺性 [3][61] - C2M模式实现24小时定制交付 远超行业平均3-5天周期 [3][66] - 全球布局四大生产基地 上海 江苏 日本鲭江及在建泰国基地 泰国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 [3][18][67] 估值分析 - 按2025年9月11日股价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4x 27x 22x 低于可比公司PE均值 [5][130] - 2025和2026年PEG分别为1.3和1.0 低于可比公司PEG均值 [5][130] - 当前总市值208.58亿港元 总股本4.80亿股 [7]
晶盛机电20250914
2025-09-15 09:49
**晶盛机电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碳化硅衬底、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及材料[2] * 公司为晶盛机电[2] **碳化硅衬底业务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掌握8至12寸碳化硅衬底核心工艺 在长晶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 * 产能布局领先 上虞现有年产30万片产能并计划2025年底达产 银川60万片产能已动工 未来计划将上虞产能转移至银川以降低成本 并在马来西亚布局切磨抛工艺[2][3] * 碳化硅衬底三大核心应用为功率型应用(新能源车、储能、数据中心)、光学型应用和先进封装[5] * 预计2026年末或2027年初功率型应用将从6寸向8寸转移 公司已掌握8寸长晶技术且设备兼容6至8寸产线[2][5] * 公司已成功生产12寸产品 是全球少数能生产该尺寸的企业之一 并与Xreal签订战略协议供应8寸及后续12寸衬底用于AI眼镜[2][6] * 功率型应用市场规模约100亿元 AI眼镜应用需求可能是其两倍 先进封装市场规模也较大[2][7][8] * 碳化硅在AR眼镜和先进封装等新兴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有望远超当前功率型应用[9] **半导体设备业务发展情况** * 半导体设备新接订单增长显著 中报披露在手订单超过30亿元[2][10] * 公司不仅生产设备 还代工设备零部件 预计今年及明年该业务将有不错增长[2][10] **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公司业务情况**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盈利下滑 各环节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普遍亏损[4][11] * 行业正通过产能和价格治理应对 上游硅料、硅片价格已有明显修复[11][12] * 公司光伏设备收入占总收入约八成 但因硅片行业盈利不佳 新签订单承压[4][13] * 公司推广超导技术进展缓慢 但减值压力较小[4][13] * 电池设备方面 TOPCon技术提效是行业趋势 公司是边缘钝化设备头部企业 并开发了叠山技术[13] * 光伏材料主要产品为石英坩埚和金刚线[4][13] * 石英坩埚价格处于底部 公司微利状态下市场份额预计今年达40% 明年提升至60%[4][13] * 金刚线方面钨丝逐步取代碳丝成为主流 今年7月全行业钨丝占比达80% 公司正通过自研降低成本[4][13] * 公司光伏设备与材料业务均处于周期底部 有望随行业反内卷及盈利修复实现业绩反转[13]
太平洋证券:储能持续超预期 AI+新能源进入关键期
智通财经· 2025-09-15 09:25
储能需求与市场爆发 - 储能需求超预期爆发 根源在于新能源配储调用率和经济性提升以及海外沙特 智利等新兴市场崛起 [1] - 2025年1-8月国内储能中标规模超210GWh 同比增长1.5倍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40.21GWh 同比增长106.1% [1] - 宁德时代研发的全球首款钠新电池正式通过储能领域新国标认证 [1]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QuantumScape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PowerCo公司完成全球首次QS固态锂金属电池驱动电动车的实车演示 [1] - 固态电池应用超预期 厦钨新能 上海洗霸等受益 [1] 锂电池材料与结构件市场 - 2025年8月锂电隔膜价格开启反弹 干法隔膜年内累计涨幅超30% 湿法隔膜涨幅5%-10% [2] - 钢壳电池因iPhone17系列 AI眼镜等需求迎来扩产潮 苹果iPhone17系列预计全系采用钢壳电池 [2] - 豪鹏科技获Meta AI眼镜电池供应份额 珠海冠宇加大投资建设钢壳电池量产线 [2] 储能产品与市场拓展 - 特斯拉发布新一代公用事业级储能系统Megapack3及整合Megapack3 变压器与开关设备的Megablock 计划2026年底于休斯顿生产Megapack3 [3] - 思格新能源专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市场 2023-2024年收入增长22.8倍 2024年实现净利润8380万元 2025年截至4月30日的四个月内净利润为1.872亿元 [3] 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 - 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提出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多行业深度应用等目标 2030年力争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达国际领先 [4] - AI+新能源有望持续加速发展 海博思创 星云股份等受益 [4] 新能源与人形机器人战略 - 特斯拉正式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 首条内容曝光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实物 呼应特斯拉宏图计划4.0从电动车向AI+机器人的战略转向 [4] - 新能源+人形机器人进入关键期 震裕科技 科达利 浙江荣泰等受益 [4] 海上风电市场突破 - 大金重工与海外某海风开发商签署海风基础供应合同 提供超大型海上风电单桩 过渡段及附属结构 合同总金额约12.5亿元 产品将于2026年交付完毕 [4] - 重视风电两海的拓展 大金重工 运达股份等受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