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AR
icon
搜索文档
卖出30亿台的iPhone,不会被轻易杀死
36氪· 2025-08-04 19:04
以下文章来源于爱范儿 ,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 爱范儿 .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杀不死你的, 使你更强大? 文 | 苏伟鸿 来源| 爱范儿(ID:ifan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在这个人人都想杀死iPhone的时代,它却越卖越好。 8月2日,苹果公开了第三季度财报,成绩堪称亮眼,实现了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最大收入涨幅。 在财报交出的一系列数字之中,有一个颇具里程碑意义:iPhone已经售出超过30亿台,能武装地球将近一半的人口。 并且iPhone销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2007年iPhone问世,九年后的2016年销量达到了10亿部,五年后2021年就达到了20亿部,而来到30亿部只用了四 年。 从上个十年开始,尤其是生成式AI大热的这几年,越来越多更前卫的产品相继登场,怀揣着「干掉」iPhone的野心。 但我相信,iPhone依旧会在我们的未来保有一席之地,卖出下一个10亿台。 iPhone不只是通讯设备 从财报来看,苹果上季度总收入940.4亿美元,其中iPhone占了445.8亿,比其他所有产品加起来还多一倍,依旧是苹果的顶梁柱。 图源:App Economy Insights iPh ...
国泰海通|电子:AI眼镜跟踪:大厂新品陆续发布,政策支持技术创新
阿里"夸克 AI 眼镜"发布 - 阿里自研首款智能眼镜"夸克 AI 眼镜"在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预计年内正式发布 [2] - 产品提供带显示和不带显示版本,带显示方案采用双目Micro-LED+衍射光波导技术 [2] - 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集成通义前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 [2] - 支持AR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功能 [2] - 集AI交互、视觉显示和轻量化佩戴于一体,开创AI+AR融合交互新范式 [2] 行业动态与大厂布局 - 小米、阿里等大厂将在2025年入局发售AI智能眼镜 [2] - Meta与雷朋联名的Rayban-Meta AI眼镜自2023年9月推出后销量突破200万台 [3] - 2025年Meta有望发布带显示的AR眼镜,Rokid Glasses、雷鸟X3 pro已在Q2发售 [3] - 小米、三星、字节等大厂也计划在2025年推出AI智能眼镜产品 [3] 市场数据与增长预测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234万台,预计2025年达550万台,同比增长135% [3]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 - 上海市印发《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支持AI眼镜创新 [3] - 方案重点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3] - 聚焦轻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大视场角等关键技术指标 [3] - 推动显示器件、波导镜片、核心芯片等关键部件迭代创新 [3] - 鼓励下一代硅基微显示产品模式与眼镜形态创新 [3]
AI眼镜跟踪:大厂新品陆续发布,政策支持技术创新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31 14: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元器件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大厂AI+AR眼镜密集发布催化及大模型多模态迭代对AI+AR眼镜交互能力的提升 推荐歌尔股份、恒玄科技、水晶光电、蓝特光学、蓝思科技 相关标的星宸科技、雷神科技、环旭电子、天键股份、佳禾智能、舜宇光学科技等 [4] 报告具体内容总结 大厂AI眼镜发布情况 - 2025年小米、阿里等大厂入局发售AI智能眼镜 阿里首款自研智能眼镜“夸克AI眼镜”在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亮相 预计年内正式发布 提供带显示和不带显示版本 带显示方案基于双目Micro - LED+衍射光波导方案 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 具备通义前问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 支持AR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 有望开启AI+AR融合交互新范式 [4] 政策支持情况 - 《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 - 2030年)提出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聚焦轻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大视场角等关键技术指标 推动关键部件迭代创新 鼓励下一代硅基微显示的产品模式与眼镜形态创新 加快推动全彩化、便携式智能眼镜产品研发 [4] 全球AI眼镜出货量情况 - Meta与雷朋联名的Rayban - Meta AI眼镜自2023年9月推出销量已突破200万台 2025年Meta有望发布带显示的AR眼镜 Rokid Glasses、雷鸟X3 pro在Q2正式发售 小米、三星、字节等大厂亦有望在2025年入局发售AI智能眼镜 根据Wellsenn XR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234万台 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550万台 同比增长135% [4]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情况 |可比公司|收盘价(元)|总市值(亿元)|2024A EPS(元)|2025E EPS(元)|2026E EPS(元)|2024A PE|2025E PE|2026E PE|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歌尔股份|23.34|814.92|0.79|0.98|1.31|30.58|23.82|17.82|增持| |恒玄科技|246.61|414.15|3.86|4.12|5.31|89.94|59.86|46.44|增持| |水晶光电|21.14|293.98|0.75|0.93|1.17|28.55|22.73|18.07|增持| |蓝特光学|27.88|112.41|0.55|0.93|1.13|50.97|29.98|24.67|增持| |蓝思科技|22.78|1194.82|0.73|1.08|1.34|32.97|21.09|17.00|增持| |雷神科技|31.22|31.22|0.21|0.51|0.69|145.22|61.22|45.58|| |星宸科技|58.55|246.53|0.61|0.75|0.99|96.20|77.96|59.32|-| |环旭电子|15.73|345.47|0.75|0.84|1.04|20.91|18.81|15.06|-| |天键股份|38.26|62.47|1.30|0.92|1.53|29.50|41.65|24.99|-| |佳禾智能|17.44|66.36|0.11|0.27|0.40|160.59|64.66|43.92|-| |舜宇光学科技|73.90|809.06|2.47|3.14|3.75|27.76|23.56|19.73|-| 注:已覆盖推荐标的盈利预测取国泰海通证券预测值 未覆盖标的盈利预测取Wind一致预测 [5]
明星出国也戴!从联名奢牌到合作金店、药厂,不少玩家还在“等风来”,智能眼镜何时迎来大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2:24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智能眼镜行业处于克制发展阶段,厂商观望情绪浓厚,期待小米、阿里等大厂先行教育市场[1][4] - 技术路径分化明显:AI眼镜(小米、Meta)、AR眼镜(雷鸟、Rokid)、AI+AR融合产品(雷鸟、雷神)形成三大阵营[3] - 供应链已提前布局,深圳华强北等地白牌眼镜产能充足,但品牌厂商产品上市节奏慢于预期[4] 产品动态与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销量超预期数倍,正在紧急备货;Ray-Ban Meta系列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超200%[8] - 海外品牌加速本土化:XREAL One Pro搭载自研光学引擎和芯片国内首秀,Halliday推出支持处方镜片产品(国内早鸟价2499元/台)[3][16] - 跨界玩家涌现:Meta联名Prada推奢侈品眼镜,老凤祥发布适老化产品,仁和药业推出脑机协同眼镜[1][14] 技术路径与生态建设 - AI眼镜被视作大模型落地关键入口,头部企业围绕"大模型能力+超级应用+硬件生态"构建竞争壁垒[2][7] - AR眼镜海外市场表现优于国内,XREAL基于Google Android XR系统推动生态标准化[5][6] - 智能手机厂商(小米、三星、苹果)具备硬件协同优势,可通过设备联动提供完整生态体验[7] 市场前景与用户需求 -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同比+121.1%),翻译功能成为核心刚需场景[8][9] - 当前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通过潮玩化(首饰设计)、功能细分(骑行、情绪监测)突破市场[14][16] - 用户认知需多维度提升,佩戴舒适度、续航、显示效果等基础体验仍是关键制约因素[14] 未来产品管线 - 下半年将密集发布20+款新品,包括三星GM联名款、字节跳动拍摄眼镜、阿里AI眼镜(11月上市)等[16] - 老牌厂商与科技公司持续跨界合作,如光粒科技LOHO联名运动眼镜、传音智能眼镜(10月发售)[16]
阿里字节等巨头涌入 AI智能眼镜风口将至?
广州日报· 2025-07-28 00:29
行业趋势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82.3%,中国市场增速达116.1%,而AR/VR产品下滑23.9% [3] - 行业呈现轻便化、眼镜化趋势,Meta取消第四代Quest头显计划,转向代号"Phoenix"的眼镜类产品 [2] - AI+AR被视为智能眼镜核心发展方向,行业"iPhone时刻"或将在2027-2028年到来 [6] 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亮相,深度融合通义千问基座模型及支付宝生态,支持导航、支付、比价等功能 [1][3] - 字节跳动布局研发AI智能眼镜,整合豆包大模型,计划开辟智能穿戴第二条产品线 [2] - 华为、小米、XREAL聚焦消费级影音娱乐,微软、Meta深耕企业级生产力工具,行业呈现两极分化 [4] 技术挑战 - 芯片算力瓶颈、光学显示难题、生态建设滞后是行业主要技术壁垒 [1][4] - 产业链成熟度不足导致产品交付难、用户体验参差不齐、退货率高企 [4] - 缺乏杀手级应用和成本高企制约规模化落地,如苹果Vision Pro面临大众市场推广难题 [4] 竞争格局 - 阿里、字节入局将开创AI原生穿戴设备新品类,集成摄像头、麦克风等多功能 [4] - 行业进入"百镜大战"阶段,但需警惕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应专注核心技术研发 [5] - 硅谷巨头苹果、Meta、Google、微软、OpenAI已布局智能眼镜赛道超10年 [4]
WAIC对话|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AR智能眼镜“理想价格”2000元以内
北京商报· 2025-07-27 21:32
行业动态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148.7万台 同比增长82.3% AR/VR市场出货65.6万台 同比增长18.1% [3] - 同期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49.4万台 同比增长116.1% AR/VR市场出货量13.5万台 同比增长25.2% 中国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3] - 行业存在周期性热度波动 部分企业因技术成熟度或市场教育不足导致时机误判 [10][12] 产品技术 - Rokid Glasses重49克 集成光波导显示技术 支持高清拍摄、物体识别、实时翻译、导航等AI功能 是全球唯一量产的全功能AI+AR眼镜 [7] - 产品搭载最新支付功能 用户反馈积极 部分消费者因该功能直接下单 [13] - 采用"普通眼镜"形态设计 相比VR设备更注重增强现实场景的实用性 [12] 竞争格局 - 行业被称为"百镜大战" 但公司认为当前仍属早期热闹阶段 未达真正泡沫期 [8] - 部分同行因选择VR方向或过早进入市场(如Google Glass)导致战略失误 [12] - 公司坚持按技术成熟度分阶段推出产品 从toB逐步扩展到消费级市场 [11] 价格策略 - 当前AI+AR眼镜均价约3000元 公司预测理想价位应下探至2000元以内 [14] - 新产品将维持较高定价 成熟产品会持续降价 预计1-2年可达目标价位 [14] 跨界合作 - 与人形机器人企业探索两种合作模式:通过眼镜远程操控机器人或辅助数据采集 [9] - 公司强调技术落地需匹配社会需求时间点 2020年以来产品发布均踩中市场爆发节点 [11]
政策落地做强产业优势 加速培育智能眼镜“上海品牌”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22
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提出以智能眼镜带动显示技术创新,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1] - 方案聚焦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下一代显示技术攻关,强化光波导、显示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四大核心环节供给能力 [1] - 行业人士表示智能眼镜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主要应用终端,具有较大市场空间,或成为产业链发展关键 [1] - 高盛研报显示AR眼镜中显示屏和光学模块合计占总成本的45%至55% [1] 显示技术路线与产业集群建设 - 行业对显示技术路线未达成共识,谷歌、微软、苹果等企业采用不同技术方案 [2] - 方案提出支持临港、静安中环两翼、浦东金桥、金山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2] - 方案计划培育3家以上国内龙头企业,打造3个显示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品牌 [2] - 上海已初步形成相关产业链集群,拥有龙旗科技、视涯信息科技、鲲游光电等多家企业 [2] 产业链优势吸引企业投资 - AR眼镜厂商XREAL将公司总部落户上海浦东,连续三年蝉联全球AR市场份额第一 [3] - XREAL选择上海主要考量产业链优势,上海及长三角集中了AR眼镜关键部件制造商 [3] - 星纪魅族集团XR负责人表示上海是重要发展基地,未来将长期在上海发展 [3]
上海市经信委印发行动方案,政策指引下一代显示产业加速发展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3 2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市经信委印发的《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 - 2030 年)》技术路线清晰、导向明确,依托上海半导体产业优势,有望支撑国内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培育国际影响力品牌并形成生产制造能力 [1][2][10] - 上海市域内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并联动发展,建议关注龙头企业培育进度及 3 大产业集群协同效果 [2][11] - AR 未来技术路线未收敛,未来三年是行业发展关键节点,建议重点观测 2026 - 2027 年龙头公司全彩产品发布进度及落地节奏,和 2028 年的行业放量情况 [4][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7 月 22 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行动方案,提出以终端需求为龙头牵引,发展两大技术路线,布局三大未来方向,攻关四大核心环节,构建下一代显示产业体系,目标是 2028 年锻造长板环节,2030 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 点评 政策导向及影响 - 方案依托上海半导体产业优势,突破“卡脖子”瓶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培育国际影响力品牌和生产制造能力 [2][10] 重点关注方向 - 终端:以智能眼镜带动技术创新,发展 AI + AR、AI + MR 等多形态眼镜产品,培育微显示生态链,推动全彩化、便携式智能眼镜产品研发,相关企业如 XREAL、星纪魅族 [2] - 技术路线:聚焦 Micro LED、硅基 OLED 两大方向,重点支持全彩 Micro LED 微显示器量产,相关企业如 JBD [3] - 核心环节:发展光波导、主控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提高供给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以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协同,相关企业如歌尔光学、恒玄科技、中微公司、奥来德等 [3] 行业预测 - 2024 - 2030 年智能眼镜行业复合增长率为 44.7%,以消费级 AR 增长为主要驱动力,2030 年销量有望达 1443 万副,消费级 AR 眼镜贡献 1173 万副(中高端占比达 80%) [3][12] - 截至 2030 年,玻璃基底光波导仍为主流方案,刻蚀及纳米压印工艺占比各半;微显示角度,全彩 MicroLED 为主、LCoS 为辅 [3][12] 技术观测重点 - 从基底材料看,看好玻璃基底 + 刻蚀方案在中高端产品中的普遍运用,关注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在特定高端领域的应用潜力 [4][13] - 从光波导方案看,看好衍射光波导的长期成本几何级别下降空间,关注反射光波导的量产良率提升情况 [4][13] - 从光机角度,重点关注 MicroLED 全彩方案的量产、降本及像素提升情况,关注中短期大厂 LCS 配套产品的市场反馈 [4][13] - 关注视觉大模型赋能、眼动追踪等交互形态升级带来的产品力提升空间 [4][13] 建议关注企业 - 光波导:歌尔光学、舜宇奥来、鲲游光电 [3][5][14] - Micro LED:上海显耀(JBD) [3][5][14] - SoC:恒玄科技 [3][5][14] - 智能眼镜品牌方:XREAL、星纪魅族 [2][5][14] - 配镜环节:康耐特光学 [5][14] - 核心装备:中微公司 [3][5][14] - OLED 设备与材料:奥来德 [3][5][14]
7月23日投资早报|广联航空董事长王增夺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江铃汽车上半年净利润7.33亿元同比下降18.17%,今日两只新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7-23 08:39
隔夜行情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0.62% 深证成指涨0.84% 创业板指涨0.61% 北证50涨0.45% 沪深两市成交额约18930.38亿元 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1930.58亿元 [1] - 港股恒指涨0.54%报25130.03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0.39%报9075.6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8%报5606.83点 全日成交额2660.73亿港元 [1]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涨0.40%报44502.44点 纳指跌0.39%报20892.69点 标普500指数涨0.06%报6309.62点 [1] 新股上市 - 技源集团(603262)发行价10.88元/股 发行市盈率25.51倍 主营业务为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研发创新及产业化 主要产品包括HMB、氨基葡萄糖等 是全球HMB原料最大供应商 客户包括雅培集团、Blackmores等 [3] - 山大电力(301609)发行价14.66元/股 发行市盈率19.57倍 主营业务为电力系统智能产品技术研发 主要产品包括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等 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 外资动态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5、6月份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总量超6000亿美元 [4] - 上交所将推出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 科创板指数总数达32条 ETF达86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4] 产业政策 - 上海印发《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聚焦轻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等关键技术 推动显示器件、波导镜片等关键部件创新 [5]
果链巨头,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22:50
收购计划 - 歌尔股份拟以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香港联丰全资子公司香港米亚及昌宏有限公司100%股权 [2]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 - 两家标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合计约港币91.1亿元(未经审计) [7] 收购标的业务情况 - 香港米亚及昌宏有限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竞争力 [6] - 两家公司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精细化表面处理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积累 [6] - 与行业领先客户长期合作,具备可观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 [6] 收购战略意义 - 现有精密结构件业务与标的公司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 [7] - 可获取优质资产并进一步提升垂直整合能力 [7] - 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综合竞争力,推动主营业务长期健康发展 [7]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对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为31.96%,较2023年的43.38%显著下降 [9]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3.05亿元,同比下降15.57% [10]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23.53% [10] - 2024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6.09% [10] 公司战略布局 - 持续巩固传统业务领域核心竞争优势 [9] - 积极进行战略创新转型,把握新兴智能硬件、AI技术、元宇宙等产业机遇 [9] - 降低对单一核心客户依赖成效显现 [10] 市场表现 - 7月22日股价涨3.39%至23.81元/股 [11] - 总市值为831.3亿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