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授权服务
搜索文档
芯原股份20251009
2025-10-09 22:47
公司概况与商业模式 * 公司为新元股份 成立于2001年 并于2020年上市 是中国半导体IP和芯片定制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3] * 公司商业模式为半导体IP授权和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 具体包括IP授权服务(收取使用费和版税)和芯片定制服务(收取设计及量产费用)[3] * 公司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 其中约90%为研发人员 且88.76%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2.84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8.77% 环比增长119.74%[2][4] * 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 尤其是AI ASIC业务的突出贡献[2][4] * 分业务看 芯片设计业务(NRE)收入4.29亿元 环比增长291.76% 同比增长80.67% 量产业务收入6.09亿元 环比增长133.02% 同比增长158% IP授权业务收入2.31亿元 同环比均增长14%[5] * 第三季度新签订单15.9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45%[5] 订单情况与盈利能力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 在手订单达30.86亿元 连续8个季度保持高位[2][6] * 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32.49亿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29.3亿元的水平[2][6] * 在手订单中约65%与AI算力相关[2][5] * 公司自2020年上市后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2021年实现扣非前盈利 2022年实现扣非后盈利并摘掉"U"标识 2023年上半年保持盈利[2][7] * 当前在手订单中有90%来自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 预计未来一年内约80%的现有订单将转化为收入[8] 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IP领域表现卓越 中国排名第一(含台湾地区) 全球排名第八 在六大处理器种类上位居全球前二[2][9] * 公司拥有1,600多种模拟和视频IP 客户数量超过400家 并通过并购补全了数字IP板块[2][9] * 公司AI产品出货量超2亿颗 芯片总出货量达到20亿颗 广泛应用于汽车、显卡、手表等多个领域[10][11] * 国内高速Serdes产品(如112G Serdes)技术整合取得进展 对提升数据中心业务能力和毛利率有积极影响[42] 战略布局与行业观点 AI与算力趋势 * 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视频产品已成功部署到主要云平台[10] * 公司认为大模型发展将推动端侧微调卡和推理卡的重要性远超云端训练卡 分布式计算可减轻网络压力并提高实时性和隐私保护[12] * 端侧计算相较于云端计算具有降低网络延迟、提高实时性、增强隐私保护等优势[13] * 公司预测端侧AI的爆发性增长可能要到2026年或2027年[35] 特定应用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 成功产品需满足重量低于30克、续航8小时、价格2000元人民币以内并具备AI功能 预计销量可达百万级[17][36] * AI玩具有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潜力 可通过离线小模型促进儿童语言发展[18] * 自动驾驶技术已取得进展 未来10万元以下车型也将配备基本款智能驾驶系统(约100 TOPS算力)[19][20] * 到2030年 AI功能将成为个人电脑和手机的标配[15] 技术架构与生态 * 公司看好RISC-V指令集架构的发展 其开放性、灵活性和低授权费用是优势[21] * 公司参与推动RISC-V生态系统发展 包括举办论坛、组织青少年大赛、与高校合作开设课程等[24][26] 运营管理与风险应对 人才策略 * 公司人才招聘以校招为主 2024年录取200人(97%拥有985/211硕士) 2025年录取100多人(89%拥有985/211本科及硕士) 2026年预计收到12-15万份简历[27][30] * 公司通过系统培训使毕业生迅速成长 提高单位人头产出效率[30] 研发与成本 * 公司研发费用增加主要体现于定制化服务业务增长 公司将IP开发等全部费用化处理[29] * 公司毛利和净利与产品不同 前期投入无销售成本、现场支持成本和库存成本 因此毛利即净利[32] 地缘政治与出口管制 * 公司积极应对地缘政治变化 拓展国际市场[10] * 出口管制促使公司在国内寻找替代方案 例如代理销售UCIE接口和132G高速接口产品 并准备预案确保业务连续性[44] * 出口管制下 云上芯片不能做得太大 但小规模芯片(可取代H20或A100)也能满足需求 强调"够好"而非"最好"[43] 资本运作与并购 * 公司正在推进一项并购计划 旨在补齐处理器领域的短板[45] * 公司定增已筹划一年 决定先行启动 策略基于实际需求而非炒作概念[43] 市场展望 * 公司认为当前股市处于由软件带动硬件发展的长期牛市阶段 预计2025年股指有望达到4,000点 2026年达到5,000点[4][31][46]
大麦娱乐再涨超7% 三丽鸥中国区授权收入高增 机构看好公司IP授权业务强劲表现
智通财经· 2025-08-13 10:08
公司股价表现 - 大麦娱乐(01060)股价上涨7.08%至1.21港元 成交额达2.32亿港元 [1] 三丽鸥中国区业绩 - 三丽鸥2026财年一季度中国区收入3.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0% [1] - 授权业务收入2.51亿元 同比增长158% [1] 阿里鱼与三丽鸥合作影响 - 阿里鱼与三丽鸥合作对双方业绩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1] - 2025财年阿里鱼超50%收入来自三丽鸥 [1] - 三丽鸥中国区授权业务和大麦娱乐IP授权业务在2025财年爆发式增长 [1] 合作运营进展 - 线上线下活动稳步推进 嗨翻节、超品日已举办第二届 [1] - 三丽鸥在公告中重点提及中国区对业绩增长的显著贡献 [1] - 双方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未来将以长线运营为基础 [1] IP授权业务前景 - 阿里鱼为三丽鸥策划的营销活动为其他合作IP(如Chiikawa、蜡笔小新)提供运营经验 [1] - 公司有望签约更多新IP [1]
大麦娱乐20250611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行业为娱乐行业,包括 IP 授权、线下演出、电影等细分领域;涉及公司有阿里鱼、大麦娱乐、三丽鸥、吉咖瓦、卡游等 [2][3][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鱼 IP 业务 - **IP 资源情况**:拥有约 200 个 IP 资源,按头部、中腰部等层级规划,头部有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等,中腰部有猫福山迪等,今年新增《乱马 1/2》等轻量级 IP [3]。 - **IP 评估与收入贡献**:通过参考下游售授权相关的零售额(GMV)划分头部与非头部 IP,少数头部 IP 贡献 80%甚至更多收入 [4][5]。 - **独家版权情况**:三丽鸥家族有大中华区商品授权独家代理权,吉咖瓦有广告、空间及商品全方位独家权利等,宝可梦与蜡笔小新非独家 [7]。 - **与三丽鸥合作**:始于 2023 年,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推动其在中国市场业绩增长,续约风险低 [10][11]。 - **吉咖瓦表现**:2025 年是 IP 授权业务重要增量贡献者,线下快闪店火爆,动画将发行,在 IP 矩阵收入贡献排前三 [12][13][14]。 - **C 端业务规划**:2025 年重点布局,战略方向为内生开发 IP 货品品牌(如“另物”)和签约设计师开发新 IP,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 [15][16]。 - **卡牌赛道布局**:卡游是客户,合作 IP 有三丽鸥和圣斗士星矢等,若突破将纳入 C 端战略 [17]。 - **收入结构**:2024 年 IP 总收入 14.3 亿,主要来自 IP 转授权、天猫旗舰店运营等,2025 年锦鲤拿去关停,take rate 基本稳定 [2][19]。 大麦娱乐业务 - **团队情况**:分为 ToB 和 ToC 业务,ToB 业务团队饱和,ToC 业务招人,产品开发对 2025 年财报影响有限 [19]。 - **演出市场情况**:2025 年演唱会增速放缓,体育和剧类活动增长超预期,各品类均有增长但受场馆资源限制 [22]。 - **灯塔与大麦票房数据差异**:灯塔反映上演当月票房,大麦是预售口径,完成出票服务后当月计入收入 [23]。 - **演唱会市场因素影响**:场次增加对整体市场影响更显著,高级别艺人观影人数有保障,中腰部艺人在低线城市上座率下降 [24][26]。 - **城市外溢影响**: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外溢,高级别艺人在低线城市上座率高,中腰部艺人在低线城市上座率下降 [25][26]。 - **竞争格局**:线下演出竞争激烈,猫眼有价格战,大麦保持公开透明价格,市场份额一季度同比持平 [28]。 - **国际化战略**:明确国际化战略,聚焦港澳及东南亚市场,通过与场馆票务系统合作、股权投资和 APP 改版拓展业务 [29]。 - **电影业务**:电影市场不佳,公司收缩电影投资,今年暑期档片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50% - 60%,目标是减少亏损 [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三丽鸥在中国大陆地区疫情前有长期稳固合作伙伴,疫情期间关系变化使阿里鱼能与其签署独家协议 [8]。 - 大麦娱乐 ToB 业务通过签单模式确认收入,若增长需扩招 BD 和商务人员并平衡人效 [19]。
大麦娱乐(01060.HK):\"演艺+IP\"双引擎 重构线下娱乐新基建
格隆汇· 2025-07-03 18:25
公司概况 - 大麦娱乐是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业务涵盖内容制作、宣传发行、IP衍生授权、商业运营、票务管理及互联网数据服务 [1] - 公司电影业务累计参与300余部电影的出品发行和推广,演出业务覆盖全品类现实娱乐票务类型 [1] - 阿里巴巴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层具备丰富互联网行业经验且参与持股 [1] - 2023年起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规模效应显著推动增长进入快车道 [1] IP业务分析 - 中国IP行业规模达千亿级别且增速快潜力大,商品授权为主要模式,单位授权金可撬动25倍以上商品GMV [2] - 中国人均IP商品零售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不足日本1/4、美国1/5,行业增长空间显著 [2] - 阿里鱼作为中国最大IP授权代理平台,已与三丽鸥等达成主授权协议,未来将向上游拓展头部IP授权,向下游强化2C业务布局 [2] - 阿里鱼核心竞争优势包括海量客户资源、大数据匹配能力、联合营销体系及自动追踪结算系统 [2] 演出业务分析 - 2024年全国线下演出票房达579亿元,其中大型演出占比过半,行业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2] - 大型演出通过人均票房提升驱动"价增",旅游演艺等通过观演人数增长驱动"量增" [2] - 演出经济具备显著溢出效应,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3] - 大麦票务市占率领先,演唱会头部项目覆盖率近100%,未来将向海外市场延伸并拓展体育赛事、脱口秀等新品类 [3] - 公司竞争优势体现在票务分成占比较低,技术及现场服务等新基建构成核心护城河 [3] 财务预测 - 预计FY26-28年总收入分别为78 91/95 34/116 83亿元,同比增速18%/21%/23% [3] - 同期经调整EBITA预计为10 12/14 98/21 33亿元,同比增速25%/48%/4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