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1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M3/M4 Mac上跑Linux“破灭”?Asahi Linux又一核心开发者官宣退出:告别苹果,转战英特尔
36氪· 2025-08-28 20:28
似乎不再执着于让 Linux 跑在新款 Mac 设备上,Asahi Linux 项目的又一位核心人物 Alyssa Anne Rosenzweig 于今日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告别苹果生 态系统,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加入英特尔团队,围绕 Xe-HPG 架构展开工作。 消息一出,引发开源社区的热烈讨论。有人送上祝福,期待她的新征程;也有人隐隐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在 M3、M4 芯片的 Mac 上跑 Linux 的梦想将 愈发遥远。 那 Alyssa 究竟是何方神圣?她的离开会对 Linux 运行在苹果 M 系列芯片上的项目带来怎样的影响? 高中写驱动,进入大学即获得正式工作 翻开 Alyssa 的个人博客主页,映入眼帘的自我介绍相当简洁:一位专注图形驱动的开发者,同时也是软件自由的忠实拥护者。 殊不知,Alyssa 在图形驱动和编译器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整整七年的经验。而当这一切开始时,她还只是一个学生;即便到现在,她也不过才本科毕业 两年。 回看她的成长历程,早在 2017 年,高中时期的 Alyssa 就独立启动了一个实验性项目——Panfrost,这是一个早期的开源 Mali 驱动研究项目。 它的目标是为 ...
自研 M 芯片五周年,苹果站在时代的交界点,和 Intel 挥手道别
36氪· 2025-07-01 18:18
ARM Mac转型历程 - macOS Tahoe将是最后一代支持Intel处理器Mac的版本 苹果承诺为升级Tahoe的老Mac提供三年安全更新 [2] - 后年的macOS 28将不再包含完整Rosetta 2 仅保留部分组件支持老应用和游戏 [4] - 公司从PowerPC转向Intel的过渡比预期更平稳 为苹果带来丰厚回报 [6] - 2018-2019年是转向ARM的最佳时机 当时Intel停滞在14nm工艺 而台积电已实现7nm工艺 [6] 技术突破与优势 - M1采用GPU/CPU/内存统一封装设计 更像超强iPhone处理器 兼具低功耗和高性能 [8] - Rosetta 2通过预翻译x86代码和运行时优化 使M1 Mac能无感运行大部分老应用 [10][12] - M1 Pro/Max/Ultra系列将统一内存和自研核心优势发挥到极致 实现专业级性能 [13] - M系列处理器强力GPU核心+大内存封装模式 意外契合生成式AI时代需求 [15] 行业影响 - 公司自研芯片路线推动整个半导体行业向高集成/高能耗比方向加速发展 [22] - 促使Intel推出内存统一封装的酷睿Ultra系列 AMD推出Ryzen AI Max处理器 [17][19] - 带动迷你主机/PC掌机等小众品类增长 M芯片还应用于Vision Pro和AI服务器 [22] - 高通收购NUVIA后推出骁龙X Elite 推动Windows on ARM走向"可用"阶段 [16] 转型成果 - 五年内完成全产品线去Intel化 开发者快速适配ARM原生应用 [13] - M1 Mac用户体验显著优于同期Intel机型 无噪音/低发热/流畅运行 [24] - 原计划基于Intel芯片的新Mac项目最终取消 全面转向Apple Silicon [26] - 转型被评价为"公司押注自己以来最佳决定" 展示软硬件协同的独特优势 [8][13]
买出来的芯片帝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4 11:09
高通战略并购与技术整合 - 公司通过一系列精准并购构建了横跨手机、汽车、物联网、AI边缘计算的芯片帝国,将收购的技术团队与资产深度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 [1] - 并购策略不仅填补技术空白,更注重将外部技术内化为生态并统一为平台,实现从单一芯片公司向系统互连布局者的转型 [32] - 在GPU、CPU、无线通信、V2X、SerDes等关键领域均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并通过长期打磨形成差异化优势 [1][32] GPU领域:Adreno的技术演进 - 2006年以较低价格收购AMD剥离的ATI移动GPU部门,获得图形处理技术团队并命名为Adreno [3][4] - Adreno名称源自ATI著名GPU品牌Radeon的字母重组,象征技术传承与创新 [4] -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到来,Adreno GPU深度集成到Snapdragon平台,性能从Adreno 200系列提升至740系列,支持OpenGL ES、Vulkan等图形API [5] - 现代Adreno GPU已超越传统图形渲染,集成机器学习加速、计算着色器等前沿技术,支撑AR/VR、计算摄影等新兴应用 [5][6] CPU领域:从公版架构到自研核心 - 长期依赖Arm公版Cortex核心导致差异化不足,苹果M系列芯片的成功促使公司寻求架构自主权 [8][9] - 2021年以13亿美元收购Nuvia,获得其由苹果前芯片架构师领衔的高性能处理器设计团队 [10][11] - 经过三年整合,2024年推出基于Nuvia技术的Oryon自研CPU,采用创新微架构设计并在AI加速方面专项优化 [13][14] - Oryon CPU实现性能与功耗平衡,支撑公司进军PC市场并与x86处理器直接竞争 [14] 无线连接技术:Atheros的整合价值 - 2011年以31亿美元收购Atheros,补足Wi-Fi/蓝牙等非蜂窝连接技术短板 [21] - Atheros在OFDM、MIMO等无线技术上有深厚积累,其射频设计与信号处理能力与高通蜂窝技术形成互补 [17][18] - 通过深度融合实现多连接技术统一优化,使高通成为唯一能同时提供蜂窝、Wi-Fi、蓝牙顶级解决方案的厂商 [22][25] - 整合后的连接技术覆盖智能手机、PC、物联网等多个市场,支撑公司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 [23] 汽车与新兴技术布局 - 收购以色列Autotalks补全V2X通信技术,支持DSRC和C-V2X双协议,完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27] - 将V2X模块原生集成至Snapdragon Ride平台,提升车与外界连接的协同性,推动从单机智能向协同智能转型 [28] - 收购Alphawave Semi的SerDes技术,解决AI推理、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数据互连瓶颈,为Chiplet异构计算奠定基础 [29][30] - 高速互连能力成为布局数据中心、AI加速卡等新业务的关键基础设施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