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I300系列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光芯片之争,愈演愈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1 08:46
核心观点 - AMD宣布收购光子芯片初创公司Enosemi,正式加入共封装光学(CPO)竞赛,旨在将技术融入下一代机架式系统以提升AI领域竞争力[2] - 共封装光学相比铜互连具有更高带宽、更低延迟和更低功耗优势,通过光纤传输信号实现性能突破[2] - 行业巨头如英特尔、博通和Nvidia已布局CPO多年,Nvidia计划在2024年推出采用该技术的网络交换机[2][5] - CPO技术可解决AI时代铜缆覆盖范围有限和高性能光模块功耗激增的痛点[2][3] 技术细节 共封装光学优势 - 光纤互连突破铜线几英尺的物理限制,可将整排GPU整合为大规模集群[3] - Nvidia采用CPO的交换机设计使功耗降低3.5倍,消除64-512个可插拔光模块(每个20W-40W)的能耗[5][6] - 博通已实现1.6TB/s无差错双向带宽的光学芯片集成[6] 企业技术路线 - AMD计划将Enosemi光子技术集成至MI300系列芯片,但具体方案尚未明确[3] - Nvidia在机架内保留铜互连(避免增加20kW功耗),横向扩展网络采用CPO连接多节点[5] - 英特尔认为光学器件是机架级架构关键要素,正在探索相关应用[7] 行业竞争格局 - 博通第一代51.2Tbps CPO交换机已被腾讯采用,Micas Networks等公司提供相关产品[6] - Celestial AI、Lightmatter等初创公司持续推进光学中介层设计创新[7] - 当前CPO技术仍面临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技术成熟度挑战[7]
为了打败英伟达,AMD再出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4 09:28
AMD收购ZT Systems的战略意义 - 公司以49亿美元收购ZT Systems,旨在获取其在系统和机架级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加速基于AMD的AI基础设施设计和部署 [1] - 此次收购使公司能够提供整合CPU、GPU、网络组件及开源软件ROCm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挑战Nvidia的CUDA生态系统 [9] - ZT Systems与AWS、Microsoft Azure等云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关系增强了AMD产品的市场可信度 [9] AMD业务表现与转型 - 2024年第四季度数据中心部门收入达39亿美元,同比增长69%,Instinct AI加速器全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 [3] - 游戏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9%,嵌入式业务下降13%,主要受库存调整和需求疲软影响 [6] - 公司将下一代MI350 AI芯片生产计划提前至2025年中期,反映对AI领域的重点投入 [6] 市场竞争格局与挑战 - 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超1万亿美元,目前由Nvidia主导 [1] - Nvidia的CUDA生态系统具备开发者熟悉度和工具优势,AMD的ROCm平台面临推广难度 [10] - 英特尔(Gaudi加速器)及其他AI芯片初创公司加剧市场竞争 [10] - 中国市场占AMD收入近四分之一,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带来业务不确定性 [12] 技术整合与执行风险 - 顺利整合ZT Systems仅是第一步,需持续投入资金和工程资源以跟进Nvidia技术路线图 [10] - 需保留ZT Systems关键人员以确保过渡顺利,并在价格与性能上形成竞争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