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G004A

搜索文档
乐普生物20250710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公司 乐普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产品研发进展** - **EGFR ADC(MRG003)**:全球领先,鼻咽癌适应症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获批上市,头颈鳞癌预计2027年内获批;与PD - 1联用治疗鼻咽癌二期临床队列完成入组,30位患者确认客观缓解率达67%,头颈鳞癌二期临床正在入组[2][3][5] - **TFADC(MRG004A)**:全球第二,在胰腺导管腺癌方面显示良好信号,已完成国内扩组实验,计划今年10月ASCO大会公布37个患者样本量数据,已向CDE提交注册性临床沟通交流申请[6] - **GPC3 ADC(MRG006A)**:具有全球首创潜力,针对肝癌进行一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分享一期临床数据并寻求海外合作[7][8] - **Claudin 18.2 ADC(CMG901)**:与康诺亚共同开发,授权给阿斯利康,处于全球注册性三期临床阶段,预计2026年底提交NDA申报[2][9] - **CDH17 ADC(MRG007)**:针对结直肠癌,授权给美国Biotech Avent,获国内IND批件,即将启动临床试验,总交易金额含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超1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2][10] - **溶瘤病毒CG0,070**:用于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美国注册性三期临床试验表现良好,预计2026年美国获批并商业化,2027 - 2028年初国内获批上市[4][14][15] - **PD - 1药品普特利单抗**:2022年底获批上市,2023年销售收入1亿,2024年3亿,2025年目标5亿[13] - **T cell engager(TCE)平台**:引入4 - 1BB共刺激因子,构建三抗分子CTM012,针对DLL3靶点治疗小细胞肺癌,本周获国内NDA批件,将进临床试验并计划尽快向FDA提交IND申请[13] - **贺岁ADC项目**:处于注册性三期临床入组阶段,预计2027年完成三期临床试验[26] 2. **公司经营与财务** - **研发费用**:2025年预计约4亿元,现金支付约3.5 - 3.6亿元,计划推进主要管线进关键性试验阶段[4][25] - **利润预期**:预计2028年左右整体利润端扭亏为盈,与核心产品商业化落地节奏匹配[4][29] - **经营情况**:基于CTH SEVENTEEN ADC交易及上半年商业化,中报预期良好,全年有望实现EBITDA为正及经营现金流收支平衡[20] 3. **市场与销售** - **销售团队**:截至去年末约200人,2025年计划扩至约250人,负责PD - 1和EGFR IDC首个适应症NPC商业化[18][21] - **销售目标**:2026年希望两品种商业化落地,国内销售额达6 - 8亿元[22] - **销售峰值预期**:EGRADC国内市场销售峰值约30亿人民币,适应症为鼻咽癌和头颈部癌[27] 4. **平台发展** - **ADC平台**:2014年始建,有完整分子评审机制和体系,未来开发差异化新型ADC分子[11][12] - **TCE平台**:首个靶点DLL3,验证平台技术,计划开发其他实体瘤及免疫项目,引入合作伙伴,精力集中于ADC部分[28] 5. **专利与竞争**:EGFR ADC产品有明确专利保护,从金曼特独占授权获单抗GMT101开发ADC,获中美专利保护,竞品无影响[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数据发布与会议安排**:下半年ASCO大会发布TFADC、MRG004A胰腺适应症EB期扩组数据;ESMO大会发布EGFRC与PD - 1联合治疗NPC适应症二期随访数据;12月ASH大会发布CD20 ADC MRG001与BTK联合治疗数据[19] 2. **产品适应症市场情况**:鼻咽癌国内每年新发患者约6 - 7万人,存量约30万;头颈部癌发病率更高但进展快[27]
从PD-1跟随到多款ADC领先,乐普生物-B(02157)迎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2:30
公司概况 - 乐普生物成立于2018年,通过并购泰州翰中、泰州奥科、上海美雅珂及引进CG Oncology溶瘤病毒,形成PD-1抗体、ADC药物和溶瘤病毒三大核心管线 [1] - 公司于2022年登陆港交所,当前股价较上市初期下跌约50%,但2024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78%,表现领先于香港生物科技板块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1%,其中PD-1药物普特利单抗销售额达3.00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 [4] 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采用"PD-1基石+ADC联用+前沿技术延伸"策略:以PD-1切入肿瘤治疗领域,通过ADC联用提升疗效,并布局TCE和溶瘤病毒实现精准化治疗 [1] - 核心在研药物MRG003(EGFR ADC)已递交鼻咽癌NDA并获CDE优先评审及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头颈鳞癌III期临床入组中 [4][6] - 溶瘤病毒CG0070全球III期临床完成入组,单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完全缓解率达75.2%,12个月持续缓解率50.7% [14][16] - 早期管线包括TCE平台开发的CTM012(2025年中美IND申报)及MRG007(已授权ArriVent,潜在交易额达11.6亿美元) [17] 核心产品临床数据 - MRG003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IIa期试验中显示ORR 47.4%、DCR 79.0%,显著优于二/三线免疫治疗20-30%的ORR水平 [7] - MRG003治疗头颈鳞癌的ORR为30.6%,其中2.3 mg/kg剂量组对PD-1/铂类失败患者的ORR达43%,mPFS 4.2个月 [8] - 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的II期数据ORR 66.7%、DCR 93.3%,MRG002联合治疗尿路上皮癌ORR 70% [12] - CG0070单药治疗膀胱癌的12个月CR率50.7%,联合PD-1后CR率提升至83%,且无3级及以上副作用 [14][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Rakuten Medical的EGFR ADC获批,乐普生物MRG003与百利天恒BLB01D1处于III期临床领先梯队 [6] - EGFR靶向治疗领域呈现ADC/双抗替代趋势,信达生物、阿斯利康、石药集团等均有在研产品,双抗ADC占比50% [5][6] - 溶瘤病毒疗法中CG0070疗效优于已上市的帕博利珠单抗和基因疗法Adstiladrin,安全性优势显著 [15] - ADC联合免疫治疗成为行业趋势,2022年全球58项ADC与IO联合试验启动,占ADC联合用药的46% [10] 市场潜力与需求 - 中国是鼻咽癌高发区,复发/转移患者二线治疗选择有限,MRG003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填补临床空白 [8][10]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领域CG0070展现出历史最佳疗效数据(24个月无进展率97.3%),奠定基石疗法地位 [16] - ADC药物MRG002(HER2)、MRG004A(TF)分别进入III期和I期临床,覆盖乳腺癌、胰腺癌等大适应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