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疗法
搜索文档
创新方案避免重复穿刺给药
科技日报· 2025-10-24 09:12
治疗技术突破 - 研究展示了溶瘤病毒疗法的安全性 [1] - 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囊式通道”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痛苦和治疗负担 [1] 传统疗法挑战 - 免疫系统易将溶瘤病毒视作外来物清除,大幅缩短其攻击肿瘤的有效周期,临床往往需要重复给药保障疗效 [1] - 以往每次给药都需对脑肿瘤患者脑部进行穿刺注射,造成额外脑部损伤且每次注射都要单独手术 [1] 创新方案细节 - “囊式通道”治疗方案通过一次手术在患者皮下置放小囊,并用连接管将小囊与肿瘤精准连通 [1] - 后续给药无需脑部穿刺或额外手术,只需将药剂注入小囊,药剂便可通过连接管直达肿瘤部位 [1] - 该方式避免重复穿刺对脑部的反复损伤,减少手术次数,极大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1]
溶瘤病毒蓝海赛道持续升温,滨会生物能否“闯出一片天”?
智通财经· 2025-10-23 10:19
近日,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会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招 银国际和中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也为其全球化战略布局注入 强劲动力。 作为一家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的生物科技企业,滨会生物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 疗法的研发与商业化。滨会生物的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滨磊博士于肿瘤免疫学及溶瘤病毒学领域拥有 逾30年专业知识,为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 (T-VEC)的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并且 在该药物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溶瘤病毒疗法持续升温之际,滨会生物能否凭借颇具稀缺性的核心产品获得港股投资者青睐? 核心产品具备全球同类首创潜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滨会生物目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于2023年度、2024年度、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 30日止六个月,滨会生物实现收益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25万元、14万元(单位为人民币,下同); 同期,年/期内亏损分别为约1.10亿元、1.13亿元、4374.8万元、4421.5万元。 与许多成长初期的生物科技企业一样,亏损主要源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 ...
新股前瞻|溶瘤病毒蓝海赛道持续升温,滨会生物能否“闯出一片天”?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0:16
作为一家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的生物科技企业,滨会生物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 疗法的研发与商业化。滨会生物的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滨磊博士于肿瘤免疫学及溶瘤病毒学领域拥有 逾30年专业知识,为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T-VEC)的原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并 且在该药物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完成13轮融资,总金额超15亿元,投资方涵盖扬子江药业、九州通等产业资本, 以及中金资本、祥峰投资等知名机构,2023年融资后公司估值达32.2亿元,反映出市场对其技术路径与 商业前景的高度认可。 在溶瘤病毒疗法持续升温之际,滨会生物能否凭借颇具稀缺性的核心产品获得港股投资者青睐? 核心产品具备全球同类首创潜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滨会生物目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于2023年度、2024年度、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 30日止六个月,滨会生物实现收益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25万元、14万元(单位为人民币,下同); 同期,年/期内亏损分别为约1.10亿元、1.13亿元、4374.8万元、4421.5万元。 近日,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滨会生 ...
谁将是溶瘤病毒王者?滨会生物携全球首个III期HSV-2药冲港交所,亏损扩大能否突破商业化迷雾|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10-18 20:33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是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溶瘤病毒领域15年的生物科技企业,专注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研发与商业化 [2]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拥有溶瘤病毒、核酸疗法及蛋白生物制剂三大管线矩阵 [3] - 公司创始人刘滨磊是全球首个获批溶瘤病毒药物原研核心成员,公司以“全球首个HSV-2型溶瘤病毒进入III期临床”为差异化优势 [2][3] - 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75亿美元,2024年中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达35亿元,较2023年增长29.6% [2][9]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候选药物BS001(OH2注射液)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HSV-2型溶瘤病毒,已在中、美、欧洲同步推进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 [3][4] - BS001采用总生存期(OS)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覆盖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多个适应症,累计获得FDA两项孤儿药资格、CDE突破性疗法认定 [4] - 另一重磅资产BS006注射液是全球首创双抗溶瘤病毒,2025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许可,正式启动中美同步临床探索 [4] - 公司研发投入巨大,2023年研发费用达1.07亿元,占当年总支出的9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仍超85% [5][6] 技术与生产优势 - 公司是中国唯一持有溶瘤病毒药品生产许可证A证的企业,已建立行业独有的垂直整合CMC体系 [4] - 自主研发的悬浮培养工艺使病毒滴度比传统贴壁培养提升10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40% [4] - 公司在武汉光谷建成年产20万支的GMP生产车间,可满足III期临床及上市初期供应需求,后续规划产能将提升至100万支 [4] 财务状况与融资情况 - 公司目前尚无产品实现商业销售,收入主要依赖研发服务、试剂销售等非核心业务 [5] - 2023年营收98.1万元,2024年增至172.5万元,2025年上半年骤降至14万元,同比下滑44% [5] - 公司持续亏损,2023年净亏损1.10亿元,2024年扩大至1.13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4421.5万元,两年半累计亏损超2.7亿元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6亿元,而2024年净亏损就达1.13亿元,面临资金消耗压力 [7] - 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3轮融资,总金额超15亿元,2023年融资后公司估值达32.2亿元 [5] 商业化挑战与市场竞争 - 公司在药物商业化方面经验有限,销售及市场人员占比不足5%,完整的销售团队尚未搭建 [9] - 溶瘤病毒药物推广需深耕肿瘤科室,对销售团队专业度要求极高,国内已上市企业均配备数百人专业销售团队 [9] - 中国溶瘤病毒市场渗透率仅约12.4%,患者认知不足且多数产品未纳入医保,单疗程费用普遍超过10万元 [9][10] - 国内溶瘤病毒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北京阿诺生物医药以18%市场份额领跑,复星医药、康泰生物等企业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超25% [10] - 竞争对手阿诺生物的核心产品AN007与BS001同为黑色素瘤适应症,也已进入III期临床,且背靠成熟商业化团队,可能形成直接竞争 [10] 上市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此次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表,此前曾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最终转向港股 [2][8] - 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BS001的全球III期试验、管线研发及商业化产能建设,被视为瞄准国际化融资与产品出海的关键一步 [8]
武汉滨会生物冲击IPO:专注于溶瘤病毒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格隆汇· 2025-10-14 18:27
公司上市进程与股权结构 -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18A章规则寻求港股上市,由华泰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担任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截至2025年9月21日,创始人刘滨磊博士及其一致行动人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持有公司总股份的26.32% [3] -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七轮投资,投资总额约为10.4亿元人民币,2023年12月的投后估值约为32.2亿元人民币 [4] 创始人及管理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滨磊博士今年62岁,拥有约40年的药品研究、药物开发及业务管理经验 [4] - 刘博士曾是英国生物制药公司BioVex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参与开发了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 [5]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4] 行业概况与市场前景 - 溶瘤病毒是具有肿瘤选择性的免疫治疗药物,可通过直接裂解癌细胞和引发全身性免疫反应来治疗癌症 [7] - 2024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约8710万美元,中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约4530万人民币 [12] - 预计到2030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将达到75亿美元,中国市场将达到92亿人民币 [12] 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 - 公司已建立涵盖溶瘤病毒、核酸疗法及蛋白生物制剂三大策略系列的差异化管线,其中以溶瘤病毒为核心 [7] - 核心产品BS001是一款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新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目前正处于III期关键临床试验阶段 [14] - BS001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4.48%,对PD-1疗法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42.1% [15]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 - BS001为全球首个达到临床阶段并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15] - 在421名接受BS001治疗的患者中,75.06%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10.69%为≥3级 [15] - 公司已与乐普生物达成协议,共同开发BS001与普特利单抗及LP002的联合疗法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有4种溶瘤病毒药物获得监管批准,适应症集中于少数肿瘤类型 [17] - 全球仅有四种溶瘤病毒候选药物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其中包括滨会生物的BS001 [17] - 关键产品BS006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TCE表达的HSV溶瘤病毒 [20]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目前尚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收入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14万元 [22] -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产生净亏损1.1亿元、1.13亿元、4420万元,两年半累计亏损2.67亿元 [23]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66亿元,可应付未来12个月成本的至少125% [25] 行业技术挑战 - 溶瘤病毒领域仍存在安全性挑战,包括神经毒性、不受控制的病毒复制和全身炎症等风险 [10] - 在肿瘤细胞中实现选择性复制同时不伤害健康组织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挑战 [10] - 递送技术仍需继续更新迭代以改善治疗效果 [11]
Cell子刊:顾晓松/吴俊华/江春平团队开发溶瘤病毒水凝胶系统,防止肿瘤复发
生物世界· 2025-10-13 12:08
行业背景与临床挑战 - 肿瘤术后复发是重大临床挑战,包括原位复发和转移性复发,复发时间不确定,可能发生在手术后数年甚至数十年 [2] - 目前临床常采用化疗和放疗控制术后复发,但这些方法往往具有较强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 技术创新与核心发现 -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能够持续释放溶瘤病毒的稳定超分子水凝胶系统adv@Nap gel,在肿瘤切除手术后立即进行原位治疗 [3][6] - 该水凝胶系统可有效控制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并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其作用机制包括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诱导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 [6] - 该策略展现出多病毒平台普适性,研究证明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痘苗病毒均可通过此水凝胶系统实现疗效 [3][6][8] 技术优势与作用机制 - 水凝胶局部缓释系统提供持续性释放溶瘤病毒,延长局部免疫激活窗口,避免重复给药,符合术后伤口愈合的长期免疫调控需求 [7] - 溶瘤病毒通过直接裂解肿瘤细胞释放肿瘤抗原,并激活I型干扰素通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T细胞应答,将免疫"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5][7] 临床转化潜力 - 结合手术中即时原位应用该水凝胶系统,可同步解决微残留病灶和免疫抑制微环境问题,为降低肿瘤复发提供一种低毒、高效的联合治疗思路 [9]
滨会生物递表港交所 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08:31
上市申请与保荐人 -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 [1] 公司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癌症免疫疗法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 [1] - 公司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 [1] - 核心产品BS001(OH2注射液)是一种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1] - BS001能够选择性复制于肿瘤细胞并激活全身免疫 [1] 核心产品BS001的临床进展与地位 - BS001是全球首个达到临床阶段并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1] - BS001已在中国进行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 [1] - BS001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III-IV期黑色素瘤和恶性胶质瘤 [1] - BS001获得了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耐药性或进展性黑色素瘤 [1] 核心产品BS001的临床数据 - 在一项Ia/Ib期试验中,BS001显示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31.06个月 [1] - 在同一试验中,BS001的客观缓解率为34.48% [1] - 对于耐药PD-1疗法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42.1% [1] 产品管线与团队背景 - 公司拥有五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 [1] - 多项产品具有全球同类首创的潜力 [1] - 公司由在肿瘤免疫学和溶瘤病毒学领域拥有逾30年经验的刘滨磊博士领导 [1] - 刘滨磊博士曾是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T-VEC)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1]
滨会生物递表港交所,无产品无收入,商业化经验有限,两年半亏逾2.7亿元
中国能源网· 2025-10-05 10:41
公司上市申请与估值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1] - 2023年融资后公司估值为32.2亿元 [1] 核心产品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溶瘤病毒疗法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 [2] - 核心产品BS001(OH2注射液)是一款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新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2] - BS001能够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复制,直接引发溶瘤效应,并激活全身免疫活动 [2] - 公司正在研究BS001作为单药疗法及与PD-1抑制剂的联合疗法,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 [2] - BS001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2]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尚无产品获批准进行商业销售,收入规模极小 [3] - 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98万元、172.5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4万元,同比下降44% [3] - 公司连年亏损,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2.7亿元 [1][3] - 2023年、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10亿元、1.13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422万元 [3] - 绝大部分经营亏损源于研发项目成本及行政开支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6亿元 [5] 商业化前景与运营挑战 - 公司在药物商业化方面经验有限,面临建立销售网络和市场认知的挑战 [6] - 溶瘤病毒药物获批后,在生产、运输、注射等环节质控要求极高 [6] - 产品需与PD-1等药物联用才能体现疗效,销售团队需深耕肿瘤科室 [6] - 公司员工总数不足200人,销售队伍尚未搭建,商业化能力是未知数 [6] - 国内对基因改造病毒制剂的临床监管趋严,III期试验安全性问题可能推迟上市 [6]
新股消息 | 滨会生物递表港交所 已将BS001推进至中国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
智通财经· 2025-09-30 21:25
公司上市申请与背景 -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 [1] -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的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 [1] - 公司由拥有逾30年肿瘤免疫学及溶瘤病毒学专业知识的创始人刘滨磊博士领导 其为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 [1] 核心产品BS001的研发地位与特点 - 核心产品BS001(OH2注射液)是一款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新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能够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复制并激活全身免疫活动 [2] - BS001是全球首个达到临床阶段并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有潜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准的同类疗法 [3] - BS001是首个获中国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3] 核心产品BS001的临床进展与数据 - 公司已将BS001推进至中国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 该试验采用总生存期作为主要终点 [3] - 在已完成的Ia/Ib期试验中 BS001治疗显示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31.06个月 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4.48% [3] - 对PD-1疗法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其客观缓解率更高达42.1% [3] 核心产品BS001的监管资格与适应症 - BS001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 用于治疗III期至IV期黑色素瘤和恶性胶质瘤 [3] - BS001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用于治疗对抗PD-1疗法耐药或在治疗后进展的不可切除的III期或IV期黑色素瘤 [3] - 公司正在研究BS001作为单药或与PD-1抑制剂联合 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实体瘤 [2] 公司研发管线与财务概况 - 公司已建立包含五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产品的多元化管线 其中多项产品具有全球同类首创潜力 [2] - 于2023年度、2024年度 公司收益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人民币 [4] - 于2023年度、2024年度 公司年/期内亏损分别为约1.10亿元、1.13亿元人民币 [4]
滨会生物递表港交所 已将BS001推进至中国黑色素瘤III期临床试验
智通财经· 2025-09-30 21:21
上市申请概况 -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1] - 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 [1] 公司业务与领导层 -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的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 [3] - 公司工作由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刘滨磊博士领导,其在肿瘤免疫学及溶瘤病毒学领域拥有逾30年专业知识 [3] - 刘博士为首个获FDA批准的溶瘤病毒药物IMLYGIC (T-VEC)的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并在该药物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3] 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已建立包含五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产品的多元化管线,其中多项产品具有全球同类首创潜力 [4] - 核心产品BS001 (OH2注射液) 是一款基于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新型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4] - BS001能够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复制,直接引发溶瘤效应,并分泌hGM-CSF以激活全身免疫活动 [4] - 公司正在研究BS001作为单药疗法及与PD-1抑制剂的联合疗法,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等多种实体瘤适应症 [4] 核心产品地位与临床进展 - BS001为全球首个达到临床阶段并进入III期关键试验的以HSV-2为病毒骨架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5] - BS001为首个获中国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5] - BS001为首个及唯一一个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III期至IV期黑色素瘤的中国原创溶瘤病毒候选药物 [5] - BS001亦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以及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对抗PD-1疗法耐药的黑素瘤 [5] - BS001的Ia/Ib期试验显示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31.06个月,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4.48%,对PD-1疗法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42.1% [5] 财务表现 - 2023年度、2024年度收益分别为98.1万元、172.5万元人民币 [6] - 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分别为25万元、14万元人民币 [6] - 2023年度、2024年度亏损分别约为1.10亿元、1.13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分别为4374.8万元、4421.5万元人民币 [6] - 2023年、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068亿元、1.028亿元人民币,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分别为4362.1万元、3889.4万元人民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