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070

搜索文档
乐普生物(02157)收入暴增350%,吹响盈利号角:“双轮驱动”破局,ADC管线蓄势引爆未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20 20: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66亿元,较去年同期1.33亿元同比增长350% [1] - 净利润293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97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4670万元,去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1.15亿元 [2] - 毛利率达到94.1%,去年同期为84.2% [2] 商业化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8% [3] - 该产品已纳入CSCO指南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MSI-H/dMMR实体瘤 [3] - 公司通过建立高效销售团队提升医生和患者认知度 [3] 研发管线进展 - ADC药物MRG003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NDA获优先审评,预计年内获批上市 [4] - MRG003关键临床数据显示:ORR达30.2%(化疗组11.5%),中位PFS 5.82个月(化疗组2.83个月),中位OS 17.08个月(化疗组11.99个月) [4] - MRG004A(TF-ADC)推进至胰腺癌Ⅲ期临床 [8] - MRG006A(GPC-3 ADC)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早期数据显示多例肿瘤缩小 [8][9] - 溶瘤病毒CG0070针对膀胱癌在美国完成III期入组,计划2025年下半年BLA申报 [10] - CG0070临床数据显示CR率75.5%,mDoR 27.9个月,未出现≥3级不良事件 [1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通过BD合作实现收入3.09亿元 [11] - 授权ArriVent海外开发MRG007,获得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1] - 与Excalipoint合作TOPAbody平台资产,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2] - 采用NewCo模式出海,分散风险并开辟新现金流通道 [13] 战略与竞争优势 - 通过"商业化+BD"双轮驱动实现盈利 [14] - 技术平台包括Hi-TOPi和TOPAbody,聚焦下一代ADC及IO双/三特异性抗体 [14] - 管线覆盖热门与稀缺靶点,具备全球竞争力 [6][14] - 联合疗法布局广泛,包括MRG003与免疫治疗联用的三期临床 [5]
乐普生物收入暴增350%,吹响盈利号角:“双轮驱动”破局,ADC管线蓄势引爆未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20 20:0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66亿元 较去年同期1.33亿元增长350% [1] - 净利润2930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1.97亿元 实现上市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1]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4670万元 去年同期净流出1.15亿元 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2] - 毛利率达到94.1% 去年同期为84.2% 毛利额从1.12亿元增长至4.39亿元 [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普佑恒(普特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 同比增长58.8% [3] - 产品已纳入CSCO指南 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MSI-H/dMMR实体瘤 [3] - MRG003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新药申请获CDE优先审评 预计年内获批上市 [4] - MRG003关键临床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30.2%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82个月 中位总生存期17.08个月 [4] 研发管线布局 - ADC管线形成高能矩阵:MRG003(EGFR靶向)处于上市审批阶段 MRG004A(TF靶向)进入胰腺癌III期 MRG006A(GPC3靶向)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 [6][8] - 溶瘤病毒CG0070针对BCG无应答膀胱癌 美国III期完成入组 中国进入注册临床沟通阶段 [10] - CG0070单药临床缓解率75.5%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27.9个月 未出现≥3级不良事件 [10] - 联合疗法取得突破:CG0070与PD-1联用显示85%缓解率 12个月持续缓解率68% [1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通过BD授权实现收入3.09亿元 包括MRG007授权ArriVent获得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1][12] - 与Excalipoint就TOPAbody平台达成合作 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同时取得对方10%股权 [12] - 采用NewCo模式出海 分散风险并开辟新现金流通道 [13] 技术平台与战略方向 - 拥有Hi-TOPi ADC平台和TOPAbody多特异性抗体平台 具备持续产出创新资产能力 [14] - 聚焦下一代ADC药物及IO双/三特异性抗体技术迭代 [14] - 布局"单药突破+联合疗法"双线策略 MRG003已开展与免疫治疗联合的三期临床 [5] - 针对肝癌领域未满足需求:全球年新发87万例 中国占37万例 MRG006A有望填补二线治疗空白 [8][9]
乐普生物-B(02157)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 收入显著增长2.5倍 研发管线成果丰硕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6:59
财务业绩 - 收入4.66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249.5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174.5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1.92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02元 [1] 收入构成 - 对外授权收入3.09亿元人民币 主要来自MRG007授权 [1] - 普佑恆®(普特利单抗注射液)销售收入1.51亿元 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58.8% [1] - 提供CDMO服务收入630万元 [1] 产品管线布局 - 拥有1种临床/商业化阶段候选药物 [2] - 9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包括7种靶向疗法药物和2种免疫治疗药物 [2] - 3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联合疗法 [2] - 持续建立和开发新技术平台作为创新引擎 [2] 监管进展与认证 - MRG003用于治疗NPC获FDA授予BTD、ODD及FTD 获CDE授予BTD [2] - MRG002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ODD [2] - CMG901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FTD及ODD 获CDE授予BTD [2] - MRG004A用于治疗PC获FDA授予ODD及FTD [2] - CG0070获CDE及FDA授予BTD [2] - MRG003及MRG006A获FDA的IND批准 [2] 商业化与合作伙伴关系 - 普佑恆®已完成商业化全流程 处于销售快速增长阶段 [3] - CMG901全球权益授权给AstraZeneca [3] - MRG007大中华区以外权益授权给ArriVent [3] - 建立国内端到端商业化能力 定位为全球生物科技公司 [3] - 在国际研发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参与度越来越高 [3]
乐普生物-B(02157.HK)中期扭亏为盈至2930万元
格隆汇· 2025-08-20 16:4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4.66亿元 为2024年同期收入的3.5倍[1] - 首次实现盈利 期间利润约为人民币2930万元 对比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97亿元[1] - 公司拥有人期内应占亏损每股盈利0.02元人民币[1] 业务定位 - 公司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1] - 致力于通过全面且先进的ADC技术开发平台开发创新型ADC药物[1] - 拥有从药物发现临床开发CMC及GMP合规生产的一体化端到端能力[1] 产品管线 - 战略性布局多个肿瘤产品管线 包括一种临床商业化阶段候选药物和九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2] - 九种临床阶段药物中七种为靶向疗法 两种为免疫治疗药物[2] - 三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联合疗法正在开发中[2] 药物进展与认证 - MRG003用于治疗NPC获FDA授予BTD ODD及FTD 并获CDE授予BTD[2] - MRG002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ODD[2] - CMG901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FTD及ODD 并获CDE授予BTD[2] - MRG004A用于治疗PC获FDA授予ODD及FTD[2] - CG0070获CDE及FDA授予BTD[2] - MRG003及MRG006A已获FDA的IND批准[2] 生产能力与战略 - 随着ADC候选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 公司已建立并正在逐步扩大内部生产能力[1] - 致力于通过整合自主创新能力及战略合作持续开发市场差异化产品管线[1] - 不断探索协同治疗方法并努力建立新的技术平台作为创新引擎[1][2]
从PD-1跟随到多款ADC领先,乐普生物-B(02157)迎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2:30
公司概况 - 乐普生物成立于2018年,通过并购泰州翰中、泰州奥科、上海美雅珂及引进CG Oncology溶瘤病毒,形成PD-1抗体、ADC药物和溶瘤病毒三大核心管线 [1] - 公司于2022年登陆港交所,当前股价较上市初期下跌约50%,但2024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78%,表现领先于香港生物科技板块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21%,其中PD-1药物普特利单抗销售额达3.00亿元,同比增长约3倍 [4] 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采用"PD-1基石+ADC联用+前沿技术延伸"策略:以PD-1切入肿瘤治疗领域,通过ADC联用提升疗效,并布局TCE和溶瘤病毒实现精准化治疗 [1] - 核心在研药物MRG003(EGFR ADC)已递交鼻咽癌NDA并获CDE优先评审及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头颈鳞癌III期临床入组中 [4][6] - 溶瘤病毒CG0070全球III期临床完成入组,单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完全缓解率达75.2%,12个月持续缓解率50.7% [14][16] - 早期管线包括TCE平台开发的CTM012(2025年中美IND申报)及MRG007(已授权ArriVent,潜在交易额达11.6亿美元) [17] 核心产品临床数据 - MRG003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IIa期试验中显示ORR 47.4%、DCR 79.0%,显著优于二/三线免疫治疗20-30%的ORR水平 [7] - MRG003治疗头颈鳞癌的ORR为30.6%,其中2.3 mg/kg剂量组对PD-1/铂类失败患者的ORR达43%,mPFS 4.2个月 [8] - MRG003联合普特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的II期数据ORR 66.7%、DCR 93.3%,MRG002联合治疗尿路上皮癌ORR 70% [12] - CG0070单药治疗膀胱癌的12个月CR率50.7%,联合PD-1后CR率提升至83%,且无3级及以上副作用 [14][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Rakuten Medical的EGFR ADC获批,乐普生物MRG003与百利天恒BLB01D1处于III期临床领先梯队 [6] - EGFR靶向治疗领域呈现ADC/双抗替代趋势,信达生物、阿斯利康、石药集团等均有在研产品,双抗ADC占比50% [5][6] - 溶瘤病毒疗法中CG0070疗效优于已上市的帕博利珠单抗和基因疗法Adstiladrin,安全性优势显著 [15] - ADC联合免疫治疗成为行业趋势,2022年全球58项ADC与IO联合试验启动,占ADC联合用药的46% [10] 市场潜力与需求 - 中国是鼻咽癌高发区,复发/转移患者二线治疗选择有限,MRG003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填补临床空白 [8][10]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领域CG0070展现出历史最佳疗效数据(24个月无进展率97.3%),奠定基石疗法地位 [16] - ADC药物MRG002(HER2)、MRG004A(TF)分别进入III期和I期临床,覆盖乳腺癌、胰腺癌等大适应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