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RTX GPU
搜索文档
史诗级和解:英特尔获老对手英伟达超350亿投资,股价创38年最大单日涨幅
36氪· 2025-09-19 17:38
合作核心内容 - 英伟达计划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63亿元),若通过监管,将持有英特尔约4%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 [1] - 两家公司将联合开发多代定制的CPU和GPU集成产品,目标市场覆盖云计算公司、大企业和PC消费市场 [1] - 合作旨在将AI加速与通用CPU融合,构建更强计算体系,以服务数据中心AI工作负载并提升消费级PC的图形与智能算力 [5] 技术与产品分工 - 英伟达主要负责AI算力、GPU技术及NVLink高速互联技术,其单个NVLink通道带宽可达25GB/s ~ 50GB/s(双向),远超PCIe 5.0单通道约4GB/s的带宽 [5] - 英特尔主要贡献其CPU技术、x86生态系统及制造与先进封装能力,将为英伟达量身打造定制版x86 CPU [5][8] - 合作产品包括:为数据中心优化的、整合了英特尔定制x86 CPU的英伟达AI基础设施平台;以及为个人PC推出的、整合了NVIDIA RTX GPU的x86 SoC [8] - 此次合作不包括英特尔为英伟达代工GPU,但英特尔会为联合产品提供CPU和先进封装 [8] 市场反应与股价影响 - 消息宣布后,英特尔股价一度大涨约28%,收盘涨幅约22.77%,创下38年来最佳单日表现 [1] - 截至同日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3.49%,而AMD下跌0.78%,博通下跌0.24% [3] 管理层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计划将CUDA加速计算技术与英特尔CPU及x86生态结合,共同开创新一代计算体系 [4] - 英特尔CEO陈立武强调,x86架构是计算基石,英特尔的制造封装能力将与英伟达的AI优势互补 [4] - 英特尔发言人指出,合作不会影响公司现有产品路线图,双方是互补关系,英特尔将继续推出自家GPU产品 [8] 合作背景与历史关系 - 双方曾于2009年因Nehalem架构专利授权问题对簿公堂,2011年和解,英特尔向英伟达支付15亿美元授权费 [11] - 近年来,两家公司在AI和数据中心算力上存在竞争,英伟达主导AI训练,英特尔在传统数据中心占优但在AI加速上落后 [14][15] - 英伟达在代工技术上已与英特尔合作近一年,目前正在评估英特尔的制造实力 [9] 公司近期状况 - 英特尔财报陷入连年亏损,2024年亏损近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2亿元),市值跌至千亿美元级别 [16] - 英特尔近期采取多项举措改善财务状况,包括任命新CEO、接受美国政府约9.9%持股、以约33亿美元出售Altera业务51%股权等 [16] - 分析师认为,此次合作对英特尔意义重大,有望为其在AI芯片开发上找到新方向和角色 [18]
史诗级和解:英特尔获老对手英伟达超350亿投资,股价创38年最大单日涨幅
AI前线· 2025-09-19 16:08
合作核心内容 - 英伟达计划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63亿元),若通过监管审批,英伟达将持有英特尔约4%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 [2][3] - 两家公司将联合开发多代定制的CPU和GPU集成产品,目标市场覆盖云计算公司、大型企业和PC消费市场 [2] - 合作旨在将AI加速与通用CPU融合,构建更强计算体系,以服务数据中心AI工作负载并提升消费级PC的图形与智能算力 [10] 技术与分工 - 英伟达将贡献其AI算力、GPU技术及NVLink高速互联技术,英特尔则主要提供CPU技术、制造能力及先进封装 [10][11][14] - NVLink技术单通道带宽可达25GB/s至50GB/s(双向),远超PCIe 5.0单通道约4GB/s的带宽,一条NVLink带宽约等于6至12条PCIe 5.0通道带宽 [11] - 英特尔将为英伟达量身定制特别版x86 CPU,并整合进英伟达的AI平台,同时为个人PC市场推出整合NVIDIA RTX GPU的x86 SoC [11][13] - 此次合作不包括英特尔为英伟达代工GPU,但英特尔会为联合产品提供CPU和先进封装,且不影响双方现有产品路线图 [14] 市场反应与影响 -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开盘一度大涨约28%,收盘涨幅约22.77%,创下38年来最佳单日表现 [3] - 截至同日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3.49%,而AMD下跌0.78%,博通下跌0.24% [7] - 分析师认为此次合作有望定义AI PC并加速其发展,对英特尔意义重大,50亿美元投资对英伟达而言是小数目,但为英特尔在AI芯片开发上指明了新方向 [22][24] 历史背景与竞争格局 - 英特尔与英伟达曾关系良好,但在2009年因Nehalem架构专利授权问题对簿公堂,2011年和解,英特尔支付英伟达15亿美元授权费,英伟达退出英特尔CPU平台的芯片组市场竞争 [18][19] - 近年来竞争焦点集中在AI与数据中心算力,英伟达凭借GPU和CUDA生态主导AI训练,英特尔则力推CXL开放标准,但自研GPU及加速芯片项目效果未达预期 [20][21] - 英特尔2024年亏损近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2亿元),市值跌至千亿美元级别,远低于英伟达,公司近期通过出售业务(如以约33亿美元出售Altera 51%股权)及引入投资(如美国政府持股9.9%)等方式改善财务状况 [21][22] 领导层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将把CUDA加速计算技术与英特尔CPU及x86生态结合,共同开创新一代计算体系 [8] - 英特尔CEO陈立武强调x86架构是数十年计算基石,英特尔的制造与封装能力将与英伟达的AI优势互补,依托制程能力推动行业突破 [8]
NVIDIA投资Intel 50亿美元,美国政府赚麻了
搜狐财经· 2025-09-19 12:27
投资交易概述 - NVIDIA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认购英特尔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普通股[1] - 此项投资可能使NVIDIA持有英特尔约4%的股份[3] - 交易宣布后,英特尔股价一度涨幅高达30%,收涨22.8%,市值飙升约265亿美元[3] 战略合作内容 - 英特尔与NVIDIA将共同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产品[3] - 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NVIDIA定制x86处理器并集成进NVIDIA AI基础设施平台[3] - 在消费级领域,英特尔将推出集成NVIDIA RTX GPU的x86 SoC,用于需要先进CPU与GPU集成解决方案的PC产品[3] 对英特尔的影响 - 近期交易(包括美国政府89亿美元和软银集团20亿美元投资)为陷入困境的公司及时输血[4] - 合作将为英特尔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线,尤其是在已大幅落后的AI方面,有望借助NVIDIA技术实力重新夺回市场地位[4] - 英特尔CEO强调公司是美国唯一进行领先半导体研发和制造的半导体公司,合作将改善其经营状况并支持持续研发投入[4] 对NVIDIA的影响 - 合作将弥补NVIDIA在CPU方面的短板,并可能使公司在各领域的SoC方面获取更多市场份额[4] - 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合作将NVIDIA的AI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CPU及x86生态紧密结合,为新计算时代奠定基础[5] 行业背景与影响 - AI正在推动工业革命并重塑计算堆栈的每一层,此次合作被视为两大先进平台的融合[5] - 在中国市场,已叫停采购NVIDIA的任何"特供"AI芯片,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正积极推进自研芯片落地和国产替代进程[5]
芯片大地震,黄仁勋355亿入股,英特尔要为老黄造CPU,股价狂飙30%
36氪· 2025-09-19 07:31
合作核心内容 - 英伟达将斥资50亿美元(约355亿人民币)入股英特尔,持股比例超过4%,成为英特尔大股东之一 [1] -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购入英特尔普通股 [3] - 两家公司将专注于利用英伟达的NVLink技术连接双方架构,结合英伟达的AI加速计算优势与英特尔的CPU技术及x86生态系统 [6] - 合作具体方向包括:英特尔为英伟达未来的AI数据中心定制x86 CPU;英特尔将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的x86系统级芯片(SoC) [6] 市场反应与财务影响 -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瞬间暴涨近30% [3] - 英伟达当前市值达到4.21万亿美元,远超英特尔的1471亿美元 [11] - 华尔街预测英伟达今年的销售额有望冲击2000亿美元,其单个季度的营收未来可能超过英特尔全年收入 [11] 公司管理层观点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AI正在驱动新的工业革命,此次合作是两大世界级平台的强强联合,将为开启下一个计算时代奠定基石 [8] - 英特尔CEO陈立武表示,英特尔的数据中心和客户计算平台,结合其工艺技术、制造实力和先进封装能力,将与英伟达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形成优势互补 [8] 英特尔近期其他资本动态 - 除英伟达外,特朗普政府几周前也与英特尔洽谈,计划收购英特尔约10%的股份 [14] - 软银集团将向英特尔投资20亿美元,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收购英特尔普通股 [14] - 交易完成后,美国政府和软银将分别成为英特尔第一和第五大股东,英伟达的持股比例(4%-5%)将使其成为排在软银之前的大股东 [16]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英特尔正面临挑战,包括在AI浪潮中错失先机、制造工艺被台积电超越、市场份额被AMD蚕食以及营收增长乏力 [9] - 此次合作对英特尔而言是在关键时期获得的重要机遇 [17] - 对英伟达而言,这是一次巩固其市场地位、拓展生态系统的战略举措 [18] - 这场合作标志着计算世界的权力格局正在被重塑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