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euralink脑机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首位脑机植入者重磅发声:我重生了
创业邦· 2025-08-25 18:11
核心观点 - Neuralink首位脑机接口植入受试者Noland Arbaugh通过植入设备实现用思想控制计算机 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展示技术潜力 [2][7][14] - Neuralink技术具备高连接率(超1000个电极) 无线功能和运动皮层深度植入等创新优势 推动脑机接口领域发展 [22][24] - 公司正拓展临床应用(如盲人视力恢复试验Blindsight) 并探索与Optimus机器人整合 未来计划覆盖更多国家地区 [56][57][60] 技术特点 - 设备植入超1000个电极 连接率高于市场多数脑机接口(通常仅数百电极) [22] - 采用运动皮层深度植入方式 比竞争者(如Synchron/Precision Neuroscience)更具侵入性但控制精度更高 [22][23] - 实现完全无线连接 无需物理线缆但需每5小时充电一次 充电线圈可集成于帽子中 [24] - 手术由专用机器人完成 耗时不足两小时 电极丝连接大脑神经元并处理电信号 [12][13] 临床进展 - 首位受试者术后可控制计算机进行游戏(如马里奥卡丁车) 设备操作等 每日使用约10小时 [16][30] - 首次使用即打破2017年脑机接口光标控制速度与精度世界纪录 [16] - 全球已有8名患者加入临床试验(含1名女性) 患者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阿联酋 所有患者均患瘫痪或渐冻症 [30] - 2024年7月底单日完成2例植入手术 英国试验获伦敦大学学院医院和纽卡斯尔医院批准 [30][60] 商业与社会影响 - 受试者公开身份后成为公众人物 但公司未限制其言论自由或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28][49][50] - 公司承担所有手术与植入物费用 并报销受试者相关交通开支 [42] - 投资者投入数亿资金 全球关注度持续提升 [66] - 公司愿景为建立"完整大脑接口" 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 [30][67] 未来发展 - 启动Blindsight试验于阿联酋 旨在帮助盲人恢复视力 [56] - 开发机器人手臂供患者使用 未来计划实现感官控制以操作Optimus机器人 [57] - 马斯克表示可能将Optimus肢体连接至人体 实现身体部位完全控制 [57] - 技术被视为医学未来方向 可能通过科技解决残疾问题 [71]
「机械飞升」18个月后,马斯克首位脑机植入者重磅发声:我重生了
36氪· 2025-08-25 11:34
公司技术进展 - 全球首位人类受试者成功植入脑机接口芯片18个月 设备通过超过1000个电极连接大脑运动皮层 实现无线信号传输[1][6][12] - 芯片植入手术由专用机器人完成 耗时不足两小时 设备可测量脑电活动并转化为数字指令[6] - 设备支持思想控制计算机 使用者可操作游戏、家电及电子设备 充电频率为每五小时一次[6][8][12] - 技术团队已解决电极回缩问题 并实现充电期间持续使用设备的功能更新[12][13][37] 临床试验进展 - 目前共有9名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 包括8名后续参与者及1名女性 所有受试者均为瘫痪或渐冻症患者[16] - 试验范围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及阿联酋 所有手术均在美国医院完成 其中两名受试者在7月底同日接受植入[16] - 新启动"Blindsight"试验项目旨在帮助盲人恢复视力 将在阿联酋开展[40] - 英国通过伦敦大学学院医院和纽卡斯尔医院开展新试验[43] 商业应用拓展 - 公司正开发机器人手臂供参与者使用 未来计划实现感官控制功能 使受试者可操控Optimus机器人肢体[41] - 受试者每日使用设备约10小时 用于学习、阅读、游戏及工作事务处理[18] - 公司承担所有手术及植入物费用 并报销受试者相关交通开支[25] 行业技术地位 - 脑机接口领域已有超过50年研究历史 自1998年以来美中两国至少有十几家企业开展人体试验[11] - 相比竞品采用更高侵入性方案 电极深度植入运动控制区 连接率显著高于多数现有设备[12] - 无线设计突破传统有线连接方案 但竞品Blackrock Neurotech也已推出无线处理器进行研究[12] 社会影响与关注 - 首名受试者公开身份后成为公众人物 开展专业演讲并创办企业 同时面临黑客攻击及安全骚扰事件[16][18][32] - 公司面临动物实验伦理争议 被指控对测试用猴子处理不当 但官方声明强调以人道方式开展合作[44] - 受试者明确表示未签署保密协议 公司鼓励公开分享使用体验[33][34]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目标建立完整大脑接口系统 重点发展感官控制与肢体连接技术[17][41] - 将与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实现协同应用 探索人体与机械肢体直接连接的解决方案[41] - 马斯克强调推进谨慎性 表示因安全考量未加速技术推广[44]
「机械飞升」18个月后,马斯克首位脑机植入者重磅发声:我重生了!
搜狐财经· 2025-08-24 19:34
公司技术进展 - 全球首位人类受试者Noland Arbaugh成功植入Neuralink脑机芯片18个月 通过思想控制计算机实现游戏操作、家电控制及数字设备交互 [2][7][9] - 设备植入超过1000个电极 连接率显著高于行业现有水平 电极丝直接连接大脑运动皮层区域 采用无线设计需每5小时充电一次 [15] - 手术由专用机器人设备完成 耗时不足两小时 植入后受试者打破2017年脑机接口光标控制速度与精度世界纪录 [7][9] 临床试验进展 - 目前共有8名受试者完成植入 包括1名女性 所有患者均患有瘫痪或渐冻症 试验范围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及阿联酋 [18] - 公司启动"Blindsight"新试验 旨在帮助盲人恢复视力 并与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开发联动 探索感官控制及肢体连接技术 [43][44] - 7月底获英国监管批准 将通过伦敦大学学院医院和纽卡斯尔医院开展新临床试验 [46] 行业地位与竞争 - 脑机接口领域已有超过50年研究历史 自1998年以来美中两国十余家公司开展有限人体试验 [12][13] - Neuralink采用侵入式技术路径 相较竞争对手Synchron、Precision Neuroscience及Blackrock Neurotech更具深度 后者部分设备仍需有线连接 [15] 社会影响与受试者反馈 - 首位受试者每日使用设备约10小时 用于学习、阅读及工作 并重返校园攻读神经科学学位 同时创办演讲公司 [20] - 设备使受试者重获生活自主性 其公开表示"感觉重生"并恢复对未来的潜力感知 [20][23][50] - 公司承担所有手术及植入费用 并为受试者提供差旅报销及演讲报酬 [27] 技术风险与争议 - 部分电极丝曾出现回缩导致控制功能暂时丧失 后经团队修复解决 [38][40] - 公司被指控对实验动物处理不当 回应称以"最人道和伦理的方式"合作 受试者亦反驳相关指控 [47] - 马斯克强调公司推进谨慎 表示"每个个体都确保万无一失" [47][48] 商业发展与投资 - 公司获得全球关注 投资者投入数亿资金 愿景聚焦帮助残疾人的使命实现 [48] - 联合总裁DJ Seo明确目标为"建立完整大脑接口" 马斯克称技术未来"既奇怪又酷" [19][44]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数字华夏发布首款双形态人形机器人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4-29 11:27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功研发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该产品通过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验收 可植入"比头发丝更细更软"的柔性微电极至实验动物大脑皮层 [2] - 美国渐冻症患者成为全球第三个Neuralink脑机芯片植入者 患者通过植入物控制笔记本电脑光标 并利用Grok AI克隆声音进行交流 植入物还能用于视频编辑 [4] 人形机器人创新 - 数字华夏发布首款双形态人形机器人星行侠®P01 该产品采用本体与轮式结合设计 是公司继夏澜®、夏起®后的第三款重点人形机器人产品 [6] - 均普智能搭建首条人形机器人量产中试线 初期年产能约1000台 产线配备视觉引导装配系统及多轴联动测试平台等40余套高端装备 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85% 后期计划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8] 人工智能与3D技术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 该模型基于Stable Video Diffusion改进 可根据单一输入图像创建多视图3D网格 支持同时输出多个新视角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