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Worm(神经蠕虫)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新突破!科学家研发“动态电极”,可在颅内“游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9-20 20:58
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韩飞团队联合徐天添团队,以及东 华大学严威团队,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的研究成果在《自然》发表。 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NeuroWorm(神 经蠕虫)。该研究首次提出了脑机接口"动态电极"的新范式,打破了植入式电极的"静态"传统,为脑机 接口电极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率先取得医疗器械注检认证的柔性可拉伸电子皮肤。 经过五年攻关,研究团队在郑海荣院士、李光林研究员的帮助下,终于制备出拥有沿着纤维长度方向独 立分布的多达60个通道的、直径仅有196微米的柔软可拉伸纤维电极。 为了让制备的电极"动起来",团队在电极的一端增加了微小的磁头,通过结合高精度磁控系统和即时影 像追踪技术,使电极能够在体内自主调控前进方向,并能稳定记录高质量的生物电信号。 这样的"动态电极"可以在兔子颅内"游走",根据需要主动更换监测目标,研究团队给它命名为 NeuroWorm——神经蠕虫。 该研究中,深圳先进院刘志远研究员、徐天添研究员、韩飞副研究员,东华大学教授严威是论文共同通 讯作者。厦门大学助理教授谢瑞杰(原刘志远 ...
技术与政策助力传感器行业加速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9-20 00:07
我国传感器技术创新再传捷报。 在脑机接口等神经接口系统中,电极是连接电子设备和生物神经系统的核心界面传感器。9月18日,中 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网消息显示,该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 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NeuroWorm(神经蠕虫)。这一成果是生物电子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将 使传统的被动固定式植入电极首次迈向可主动控制、智能响应、与生物组织协同运动的全新阶段,为神 经系统功能的长期动态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尤政表示,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神经末梢",是实现万物互联、智 能制造、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科技的底层支撑。 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传感器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核心元件以及生产设备供应;中游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的设计、制造以及 封装测试;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智慧医疗等。 根据数据统计,近一个月内,已有35家传感器概念股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与此同时,产业链上市公 司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落地、量产进展、订单情况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18日,浙江福莱新材(605488)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