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GPT
搜索文档
“湘”约全球 逐梦AI
长沙晚报· 2025-09-19 07:37
湖南长沙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定位 - 湖南及长沙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定位清晰,瞄准“应用”导向,聚焦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7] - 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以“AI领航 畅想湘江”为主题,标志着湖南数字经济从“移动互联”向“智能互联”跨越的战略宣言 [7] -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向全球AI逐梦者发出邀约,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 [3][7]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生产力 [6] - 湖南正举全省之力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随着《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深入实施,到2026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8] - 长沙出台《数字长沙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6年)》《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并辅以真金白银投入 [8] - 长沙在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基础上,陆续出台研发人才政策10条和海外人才政策10条,形成多层次、有重点、全覆盖的政策支撑 [10] 算力基础设施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总算力超5000PFlops,超算算力跻身全国第三 [3] - 在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合一”体系完善下,全省总算力已攀升至12000PF,超算能力达到223PF,位居全国第三 [11] - 长沙全市已布局22个规模以上算力中心,总算力占全省的70%,拥有全国计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1] - 湖南目标到2030年全省算力规模突破20EF、超算算力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推动算力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11] 创新平台与人才 - 长沙拥有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湘江实验室等6家省级创新平台 [12] - 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拥有6个人工智能相关“双一流”学科,聚集了王耀南、桂卫华、王怀民等10余名人工智能领域院士 [12] - 长沙与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创新研究院和实验室,如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长转化 [12][16] 创新创业生态 - 长沙现有创业孵化基地426家,拥有大学生创业在孵项目近2500个 [15] - 一年来,全省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10399个增幅33.5%,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4289家增幅27.3%,新增大学生创业者13889人增幅48.7% [15] - 2024年,全省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670家,累计到位资金6004.1亿元 [16] - 中兴通讯在长沙成立全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启用,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携手让创新成果“长”在长沙 [17] 产业发展规模与标杆 - 截至今年6月,长沙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超2500家,产业链规上企业营收超400亿元,相较于首届互联网岳麓大会召开之时均实现大幅增长 [20] - 湖南湘江新区企业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进入福布斯“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50强”榜单 [20] - 长沙是全国同时拥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十城之一,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榜单中位列第12 [18] 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 - 在中联智慧产业城,AI智能机器人“小谷”与工人流畅协作,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 [22] - 视比特的“工业之手”完成0.3毫米级装配,比邻星人形机器人灵巧执行任务,依托“感知—决策—执行”具身闭环 [20] - 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ZTVT胎基无纺布自学习视觉系统”,显著提升布匹瑕疵检测技术水平 [23] - 铁建重工通过大量实验构建全品类焊接工艺知识库,赋予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实现焊缝自动寻位、误差识别及补偿 [24] - 广汽埃安长沙智能生态工厂通过全面视觉AI应用、3D视觉系统与超柔性技术协同,实现每53秒生产一台新能源汽车的柔性生产 [25][26] - 富兰地工具引入智能立体库后,盘点准确率从80%提升至100% [27] 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应用 - 创壹科技借助真人演绎+“OneStory”平台AI技术,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30] - 万兴天幕2.0大模型亮相,其物理真实感、立体音效等关键维度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生成速度较以往提升22% [33] - 湖南汇视威完成中国首个国产化预训练的移动端视觉大模型“橘洲”V1端侧版,将解码模型参数量压缩为国外主流开源模型的1/20 [33] -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自主研发AI双目直播相机和AI视频翻译等前沿技术成果 [34] - 芒果数智开发的山海App已上线超6万件数字文物,打造“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文博空间 [34] - 湖南蓝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影嗅”人工智能平台,使后期制作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25%、拍摄效率提升40% [35] - 马栏山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通过AI视频翻译工具,将微短剧备案审核时效由3个月缩短至2个星期 [35] - 众笑文化出品的微短剧依托“XTV短剧出海平台”,上线首周斩获10亿次播放量,跻身全球周榜前三 [35] 人工智能+民生服务应用 - 长沙计划到2026年实现万辆C-V2X终端网联服务,培育550家以上集群企业,打造中部“车路云”标杆 [42] - 圣湘生物实现13分40秒完成扩增、30分钟内快速检测急重症感染 [42] - 三诺生物开发的SinoGPT借力DeepSeek实现智能服务规模化落地,目前公司全球用户超过2500万,产品和服务覆盖187个国家和地区 [43] - 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童培峰团队的“脑机接口——非侵入式癫痫辅诊系统”在长沙落地孵化 [44] - 蓝思科技与Rokid共同开发的Rokid Glasses智能眼镜整机重量仅为49克,实现100%国产化,全渠道销售订单已突破40万台 [44] - 长沙华羽先翔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架全倾转旋翼eVTOL工程样机完成公开首飞 [45] - 湖南空中快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低空经济产业移动互联网平台“空中快滴” [45] - 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部署全省首个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政务知识库平台,“AI公务员”重塑政务服务形态 [48] 未来发展重点与挑战 - 长沙需要吸引、培育类似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具有产业生态整合能力的链主型企业 [49] - 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上需加强,基金相关投资刚刚起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力度有待加强 [49] - 长沙正在科学布局赛道,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引育,以绘制“技术有温度、创新有情怀、发展有质感”的新时代画卷 [50]
【私募调研记录】丹羿投资调研亚辉龙、三诺生物
证券之星· 2025-08-29 08:08
亚辉龙公司技术进展 - 公司二代测序工程样机已完成 实现核心试剂 辅助试剂及辅助酶试剂全方位自产自研 芯片加工修饰 文库制备完成 生物性满足基本测试需求 拥有单光道 片上汇流 无疤痕测序等相关专利技术 [1] - 全面推进产品矩阵 技术研发 客户服务 办公数据等与DeepSeek等人工智能平台的深度融合 [1] - 实验室自动化领域亚辉龙iTLA Max全场景智慧生态解决方案系统与DeepSeek等AI技术平台的融合不断深化 [1] 三诺生物AI技术应用 - 医疗AI平台SinoGPT接入DeepSeek 实现智能服务的规模化落地 [1] - 后续将通过深度融合DeepSeek的深度推理能力打造糖尿病垂直领域专属大模型 [1] - SinoGPT为各业务场景搭建智能应用包括智能客服 糖管助手 外呼机器人 [1] 机构调研背景 - 知名私募丹羿投资于8月28日对亚辉龙和三诺生物两家上市公司进行调研 [1] - 上海丹羿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成立于2015年4月 实缴资本金1000万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管理备案编号P1015236 [2] - 公司核心高管均从事投研工作十年以上 曾在华宝兴业基金 国投瑞银基金 国金证券等机构担任投资经理或首席研究员 期间管理基金规模数十亿 [2]
三诺生物李心一:推动可穿戴医疗设备研究开发
证券时报· 2025-08-22 02:44
公司市场地位与规模 - 公司为全球第四大血糖仪企业 用户超2500万 覆盖187个国家和地区[1] - 中国糖尿病自我监测人群中超50%使用公司产品[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积极向糖尿病医疗服务领域延伸 打造"生物传感+物联网+智慧医疗+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的数字管理模式[2] - 聚焦动态血糖仪(CGM)创新研发 CGM成为下一轮战略发展核心产品[2] - 基于第三代葡萄糖制备技术推动产品向智能化、便捷化、舒适化方向迭代[2] 产品研发进展 - 已完成第二代CGM产品研发并实现国内上市 提升用户便捷性与佩戴舒适性[3] - 第二代CGM产品获得欧盟CE-MDR认证 可在认可该资质的国家销售[3] - 2022年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慢病管理 SinoGPT借力DeepSeek实现智能服务规模化落地[3] 研发投入与未来规划 - 维持年均营收占比超8%的研发投入[3] - 全球研发中心即将落成 预期投入5亿元 聚焦生物传感产业链[3] - 未来将研发人工胰腺、胰岛素泵等技术 提供更全面的慢病防治解决方案[3]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卫健委推进糖尿病防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 - CGM市场成为血糖行业重点竞争领域 可提供连续全天血糖信息[2] - 欧美市场是CGM产品的主要市场[3]
三诺生物李心一:推动可穿戴、高端植入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6:0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血糖仪企业 全球用户超过2500万 产品和服务覆盖187个国家和地区[1] - 在中国有超过50%的糖尿病自我监测人群使用公司产品[1] - 公司战略从血糖仪制造向糖尿病医疗服务领域延伸 打造"生物传感+物联网+智慧医疗+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的数字管理模式[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全球研发中心即将落成 此前预期投入5亿元 聚焦生物传感产业链[3] - 维持年均营收占比超8%的研发投入[3] - 持续推动可穿戴和高端植入医疗设备研发 未来将布局人工胰腺和胰岛素泵技术领域[3] 核心产品进展 -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被定位为下一轮战略发展核心产品[2] - 已完成第二代CGM产品研发并实现国内上市 提升用户便捷性和佩戴舒适性[2] - 第二代CGM产品获得欧盟CE-MDR认证 可在认可欧盟MDR资质的国家销售[2] 技术突破与智能化 - 基于第三代葡萄糖制备技术推动产品向智能化、便捷化、舒适化方向迭代[2] - 2022年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慢病管理 SinoGPT借力DeepSeek实现智能服务规模化落地[2] - 打通诊疗系统、硬件设备和用户数据之间的闭环[2] 市场拓展计划 - 加快CGM产品在海外市场推广 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全球销售布局[2] - 欧美市场被确认为CGM产品的主要市场[2] - 从动态血糖监测向多指标动态监测(CXM)领域拓展[3]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卫健委推进糖尿病防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1] - 政策明确要求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1] - CGM市场已成为血糖行业的战略必争之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