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Code

搜索文档
GitHub CEO:AI正将1.5亿开发者变成 “智能体指挥官”
36氪· 2025-07-30 19:33
AI对编程领域的影响 - AI并非取代程序员,而是帮助开发者进化为“智能体指挥官”,软件开发的未来将是人与智能体深度协作的时代[1] - GitHub Copilot在启用文件中已帮助生成46%的代码行,自然语言正演变为“通用编程语言”[6][11] - AI工具降低编程门槛,推动更多人参与软件创作,未来开发者数量计划从1.5亿扩展到10亿[6][20][25][26] GitHub平台发展历程与定位 - GitHub从2008年正式发布,最初用户主要来自Ruby on Rails社区,通过“拉取请求”等创新功能革新了开发者协作方式[4] - 平台模糊了开源贡献者、商业开发者等不同类型开发者之间的界限,现代开发者呈现多元化特征[5] - GitHub定位为“开发者之家”,将分散的代码库汇聚成协作中心,目前拥有1.5亿注册开发者,每年产生数亿个Pull Request[8][11][25] 智能体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 当前编程智能体在SWE-bench基准测试中准确率约60%,扩展到其他编程语言时准确率可能骤降至30%[14] - Copilot采用MCP技术无缝对接各类开发环境,工作流程包括扫描代码库、调用开发工具、生成解决方案等环节[21] - 智能体需要经过专业开发者严格审核,确保代码符合规范且不引入安全漏洞[19] 未来开发者角色演变 - 开发者将转变为“智能体指挥官”,核心能力转为任务拆解、需求描述和AI协作决策[6][15] - 开发者需掌握判断何时自己编码或交给智能体处理的决策能力,以及用精确开发语言与智能体沟通的技巧[15] - 未来开发者可自由切换GPT、Claude等AI模型,重新尝试的成本非常低[6][23] 编程教育普及与开源生态 - AI工具使七八岁孩子能通过自然语言提问学习编程,跨越语言障碍使编程教育更加普惠[9] - GitHub创新图谱工具分享开发者创新活动信息,开源文化推动全球开发者跨越国界协作[26] - 平台托管大量开源代码,对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了解全球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价值[26]
下一代终端文本编辑器,可以安静写代码,不用跟插件打架了
菜鸟教程· 2025-07-02 09:08
Helix编辑器核心特点 - 开箱即用的现代编辑体验,无需配置插件即可获得智能补全、跳转定义等LSP功能[2][4] - 采用Rust编写,专为终端优化,轻量快速且无后台进程,适合SSH/tmux等低功耗环境[3][6] - 重新设计编辑逻辑,摆脱Vim历史包袱,提供更清晰的键位和极简配置文件[7] 核心技术优势 - 基于tree-sitter实现语法树级代码理解,支持函数/JSON对象等结构化选择而不仅是字符块[6] - 原生多光标编辑体系,将多光标作为基础操作单位而非插件功能[6] - 内置模糊搜索器实现文件/符号/全局搜索,无需安装Telescope等额外工具[6] - 默认集成现代编辑器功能:自动补全括号、可视化缩进线、主题配色等[6] 安装与配置 - 支持跨平台安装:Linux(apt/dnf)、macOS(brew/port)、Windows(winget/scoop/choco)[10] - 配置文件仅需~/.config/helix/config.toml,示例配置包含主题/自动保存等基础选项[19] - 通过hx --health命令检查语言支持状态,显示各语言的LSP/高亮/缩进等功能完备性[11][13] 核心操作模式 - 采用"选择-操作"范式,与Vim的"操作-选择"相反[11] - 提供四种模式切换:Normal(Esc)、Insert(i)、Select(v)、Command(:)[14] - Goto模式(g)支持文件位置跳转/LSP定义查找[15] - Match模式(m)实现括号/引号快速操作[17] - Command模式(:)支持带自动补全的命令输入[18]
YC AI 创业营 Day 2:纳德拉、吴恩达、Cursor CEO 都来了
Founder Park· 2025-06-19 17:10
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观点 - AI应被视为工具而非人类 下一个前沿是赋予记忆和行动能力但需与人类推理区分[4] - 智能体将成为新一代计算机 技术精确性和用户体验是关键[4] - 反馈循环产品如Agentic AI表现优于一次性工具 持续交互带来复合性能提升[4] - 原型构建速度提升10倍 软件开发效率提高30-50% 应利用实时反馈降低风险[4] - 代码稀缺性下降 价值实现比代码本身更重要[4] - 真实世界数据不可替代 对复杂视觉和物理任务尤为关键[4] - AI最佳用途是加速迭代而非追求一键生成魔法 需产品经理参与评估[4] - 平台复合效应支撑AI发展 云基础设施数十年积累是关键[7] - 基础模型是新型基础设施 产品生态才是价值核心[7] - 经济影响是AI价值基准 需创造GDP增长才算变革性[8] - 算力与智能呈对数增长 未来突破需范式转变[8] - AI发展需解决能源消耗和社会共识问题[8] - 行业变革最大瓶颈是工作流程变更管理[8] - AI加速工作角色融合 催生全栈人才趋势[8] - 消除重复性工作可释放创造力[9] - AI形态仍在快速演进 需对未来突破保持开放[9] - AI不会取代开发者 将转变软件工程核心至系统设计[9] - 企业仍需对AI产品行为负法律责任 隐私安全是核心[9] - 实用价值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如印度农民聊天机器人案例[10] - Microsoft战略重心转向功能完备的智能体[10] - 量子计算可能是下一个颠覆性技术 Microsoft聚焦纠错量子比特研发[12] - VSCode和Excel是赋能型产品的典范[12] Deep Learning.AI创始人吴恩达观点 - 初创公司执行速度是成败关键 AI带来指数级学习复利[15] - 最大机会在应用层而非模型层 应专注用户场景实现[15] - Agentic AI因反馈循环优势显著[16] - 基础模型与应用间兴起代理式编排中间层[17] - 具体想法比宏大叙事更易快速执行[17] - 早期数据验证失败时具体方案更易转向[17] - 快速原型和实时反馈可显著降低市场风险[17] - 构建20个粗糙原型比打磨一个完美版本更有效[18] - 快速行动需结合责任承担 这是建立信任基础[19] - 代码价值转向实现功能而非编写过程[19] - 技术架构选择变为可逆决策 鼓励大胆实验[19] - 编程能力门槛降低但仍是必备技能[19] - 领域知识与AI结合产生更大价值[19] - 产品经理成为新瓶颈 建议与工程师配比达2:1[19] - 工程师需兼具产品思维理解用户需求[20] - 反馈获取速度层级:内部测试->朋友->陌生人->千名用户->全球A/B测试[20] - 深厚AI知识仍是竞争护城河[20] - 警惕AGI等炒作概念 关注实际用户价值[20] - AI安全核心在于应用方式而非技术本身[20] - 用户喜爱度是唯一关键指标[20] - 教育AI仍处早期探索阶段[20] - 警惕利用AI恐惧推动的监管保护主义[21] Physical Intelligence联创Chelsea Finn观点 - 机器人技术需全栈构建 不能简单叠加现有体系[24] - 数据质量优于数量 多样性真实性是关键[24] - 预训练+微调(约1000高质量样本)是最佳模式[24] - 通用型机器人模型表现超越专用系统[24] - 真实世界数据对复杂任务不可替代[24] - 过度资源投入可能延缓进展 需保持问题清晰度[24] Cursor CEO Michael Truell观点 - 持续构建积累信心 早期病毒传播项目奠定基础[27] - 快速验证陌生领域 实践中学习[27] - 差异化定位不惧巨头竞争 全流程开发自动化打开市场[27] - 3个月完成从代码到发布 快速迭代校准方向[27] - 专注AI功能放弃IDE开发加速进展[28] - 社交媒体推文启动早期用户增长[28] - 年收入从100万增至1亿美元 周复合增长达10%[28] - 跟随好奇心与聪明人共事[28] Figma CEO Dylan Field观点 - 联合创始人需具备持续激励能力[29] - 早期项目失败磨砺出成功产品[29] - 快速发布收费获取反馈驱动演进[29] - 长期愿景需拆解为短期可执行冲刺[30] - 产品市场契合可能需5年时间验证[31] - AI时代设计成为新差异化因素 Figma推出多款新产品顺应趋势[32] - AI加速原型设计迭代 需设计师深度参与[33] - 坦然面对拒绝是成功必经之路[34] - AI不应取代人际连接核心价值[35]
AI 开发工具的隐形战场:新一轮 IDE 之争打响!
AI科技大本营· 2025-05-07 22:02
战略选择与平台限制 - 开发者在AI开发工具领域面临战略两难选择:要么受限于VSCode插件生态的限制,要么另起炉灶打造独立工具[2][3] - VSCode等平台对插件功能有严格限制,许多预期功能无法实现,因平台需维护"技术信任模型"并限制第三方代码权限[4] - 微软明确规定分支版本或改版产品不得使用官方插件市场,除非获得官方认可[6] 开源替代方案OpenVSX - Eclipse基金会推出OpenVSX Registry,为VSCode分支版本提供合法插件市场,支持VSCodium、Gitpod等开源IDE[7][8] - OpenVSX采用社区驱动模式,与微软市场对比:开源支持、允许API接入、社区自主发布插件[9] - 该方案存在插件不全问题,无法自动迁移微软市场的全部插件[9] 微软生态的竞争动态 - Cursor通过fork VSCode实现爆发增长,ARR两年内从100万美元飙升至超1亿美元,远超SaaS行业平均增速[13] - 微软采取隐蔽手段限制非官方IDE,例如使C/C++扩展在Cursor等平台失效,而非直接封禁市场访问[18] - VSCode与Copilot分属不同部门,存在目标冲突:Copilot寻求多平台扩展,VSCode则希望开放更多AI工具接入[14] 行业趋势与开发者选择 - AI驱动开发工具变革,促使公司权衡是否继续依赖VSCode生态或自主创新[1][12] - 开发者呼吁VSCode开放更多扩展接口,避免强制fork,倡导类似Chromium的开源协作模式[20] - 当前竞争格局下,微软通过技术条款和API控制权维持生态主导地位,而Cursor等新兴工具挑战其规则[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