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x

搜索文档
起底全球估值 NO.1 机器人公司,创始人被称作“下一个马斯克”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00
公司融资与估值 - C轮融资筹集超10亿美元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 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2] - 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英伟达 英特尔资本 LG Technology Ventures 赛富时 T-Mobile Ventures 高通创投等参投 [2] - 2023年5月完成7000万美元A轮融资 两个月后获900万美元A+轮投资 2024年2月B轮融资6.75亿美元时估值26亿美元 [3] - 过去一年半估值增长约14倍 从B轮26亿美元增至C轮390亿美元 [3] 技术研发进展 - 成立12个月内设计出人形机器人大部分部件 2023年3月推出首款机器人Figure 01 具备搬箱子和观察学习煮咖啡能力 [3] - 2024年8月推出续航与计算能力更强的Figure 02 [4] - 2025年2月自主研发端到端AI模型Helix 为首款能对上半身进行高频连续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4] - 机器人行走速度达每小时2.68英里(约1.2米/秒) 较前代提升近七倍 [5] - 第三代产品Figure 03于2025年5月问世 被CEO称为最先进硬件系统 [5] 应用场景拓展 - 2024年6月实现物流产线分拣包裹 7-8月展示家政能力(取放衣物 叠衣服) 9月展示碗碟放入洗碗机功能(误差容忍度厘米级) [5] - 与宝马汽车合作 在汽车产线测试人形机器人 与投资方Brookfield合作开发预训练数据集 [8] - 实现从工业场景向家庭场景渗透 未来围绕清洁 护理等日常服务需求拓展能力 [5] 产能与商业化 - 2025年3月宣布BotQ量产工厂 第一代产线年产能12000台 未来四年扩展至年产10万台机器人或300万个执行器 [8] - 三年内完成从概念到商业化应用跳跃 在AI模型构建 硬件 数据采集和商业化上实现闭环 [6] 行业竞争格局 - 创始人坦言感受到中国宇树科技等同行竞争压力 认为中国工程团队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主要竞争者 [9] - 行业加速进入淘汰赛 不具备AI能力的本体厂或被挤压生存空间 [12] - 特斯拉 Optimus 宇树科技等处于第一梯队 仅有少数具备全栈能力的企业有望突破至"具身智能"层级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机器人大模型是破解传统控制瓶颈 迈向通用具身智能的关键路径 [11] - 产业重心转向"小脑+大脑"系统研发 科技大厂(谷歌 OpenAI Meta 英伟达)和国内厂商(华为 百度 科大讯飞)均布局通用大脑 [12] - 市场采用"终局估值法" 按特斯拉2029年出货100万台对应利润空间评估核心零部件公司 [12]
三年登顶全球估值第一,这家机器人公司凭什么?
虎嗅· 2025-09-21 22:06
公司融资与估值 - C轮融资筹集超10亿美元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 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1] - 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英伟达 英特尔资本 LG Technology Ventures 赛富时 T-Mobile Ventures 高通创投等行业巨头参投[1] - B轮融资完成6.75亿美元 估值26亿美元 贝索斯旗下公司投资1亿美元 微软投资9500万美元 英伟达和亚马逊各投资5000万美元[2] - A轮融资7000万美元 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A+轮获得900万美元投资[2] - 过去一年半估值增长约14倍[3] 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 - 首款人形机器人Figure 01于2023年3月面世 能完成搬箱子等体力任务 通过观察人类示范学会煮咖啡[3] - 2024年8月推出Figure 02 续航能力和计算推理能力更强 软件更高级[4] - 2025年2月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模型Helix 是首款能对整个人形机器人上半身进行高频率连续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4] - 第三代产品Figure 03于2025年5月问世 被CEO称为最先进的硬件系统[5] - 机器人行走速度达每小时2.68英里(约1.2米/秒) 较前代提升近七倍[5] 商业化应用与产能 - 与宝马汽车建立合作关系 在斯帕坦堡工厂进行汽车产线测试[13] - 量产工厂第一代产线每年可量产12000台人形机器人 未来四年将扩展至年产10万台机器人或300万个执行器[12] - 机器人已展示物流产线分拣包裹 家政服务(洗衣 叠衣 洗碗)等多种场景作业能力[5] - 实现从工业向家庭场景渗透 未来有望围绕日常服务需求拓展能力边界[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加速进入淘汰赛 仅有少数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企业能突破至"具身智能"层级[16] - 中国工程团队在低成本高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主要竞争者之一[14] - 特斯拉Optimus 宇树科技等处于第一梯队 市场已深度认可人形机器人的广阔空间[16] - 不具备AI能力的本体厂或被挤压生存空间 产业重心已转向"小脑+大脑"系统研发[18]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Brett Adcock有近20年前沿科技创业经验 曾创立Archer Aviation和Vettery[9] - 在Figure首轮投入1000万美元 A轮追加2000万美元 未来可能至少投入1亿美元[11] - 被多家媒体称为"下一个马斯克"或"马斯克2.0" 身价达30亿美元[11]
行业深度 | 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四:特斯拉引领 迈向具身智能新纪元【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1 19:47
正文 01 引言 本篇报告为《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第四篇,详细解读海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历程,梳 理拆解多元化技术路线探索,分析研判海外科技巨头、头部初创 公司技术布局与商业化路径 。我们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奇点已至,看好海外机器人产业链长期增量空间。 摘要 海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迈向量产新纪元。 海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历经萌芽探索、集成发展、高动态发展及智能化发展四大阶段,技术路线呈现仿生模拟与功 能学习双轨并行格局。日本侧重形态仿生与服务应用,而美国引领功能学习与复杂环境操作产业化。欧洲多国则多元化创新。竞争格局上,科技巨头通过全栈布 局、内生发展及外延拓展三线并进,美国凭借AI积累强势领跑,初创公司数量与中国持平,近10年融资额达13.7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发展趋势凸显大模型深度赋 能,Figure AI的Helix VLA模型突破跨场景泛化,Physical Intelligence的Hi Robot分层架构提升指令跟随准确率40%,端到端模型加速执行效率质变;应用落 地聚焦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及家庭服务三大场景,产业化拐点已至,建议关注强客户卡位与量产能力的汽配供应链企业。 ► 引言:大模型 ...
起底全球估值NO.1机器人公司,创始人被称作“下一个马斯克”
虎嗅· 2025-09-20 11:30
公司融资与估值 - C轮融资筹集超10亿美元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 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1] - 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英伟达 英特尔资本 LG Technology Ventures 赛富时 T-Mobile Ventures 高通创投等参投[1] - 2023年5月完成7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24年2月完成6.75亿美元B轮融资 估值26亿美元 贝索斯投资1亿美元 微软投资9500万美元 英伟达和亚马逊各投资5000万美元[2] - 过去一年半估值增长约14倍 从B轮26亿美元增至C轮390亿美元[3] 技术发展与产品迭代 - 成立12个月内设计出人形机器人大部分部件 2023年3月推出首款机器人Figure 01 能完成搬箱子和煮咖啡等任务[3] - 2024年8月推出Figure 02 续航和计算能力更强 软件更高级[4] - 2025年2月自主研发端到端AI模型Helix 是首款能控制人形机器人上半身的高频视觉-语言-动作模型[4] - 2025年3月Figure 02行走速度达每小时2.68英里(1.2米/秒) 较前代提升近七倍[6] - 2025年5月推出第三代产品Figure 03 被CEO称为最先进硬件系统[6] - 2025年6月实现物流产线分拣包裹 7-8月展示家政能力(洗衣 叠衣) 9月展示碗碟放入洗碗机能力[6] 商业化进展与产能规划 - 与宝马汽车合作 在斯帕坦堡工厂进行汽车产线测试[10] - 2025年3月宣布BotQ量产工厂 第一代产线年产能12000台 未来四年扩展至年产10万台或300万个执行器[10] - 从工业场景向家庭场景渗透 围绕清洁 护理等日常服务需求拓展能力边界[7] - 三年内完成从概念到原型再到商业化应用的跳跃 实现AI模型构建 硬件 数据采集和商业化闭环[7] 创始人背景与行业竞争 - 创始人Brett Adcock有近20年科技创业经验 曾创立Archer Aviation(2020年上市)和Vettery(1.1亿美元被收购)[8] - 在Figure首轮投入1000万美元 A轮追加2000万美元 未来可能至少投入1亿美元[9] - 公开提及中国宇树科技的竞争压力 认为中国工程团队在低成本高效率方面具有优势[11] - 预测最终只有少数团队能成功[12] 当前Figure 特斯拉Optimus 宇树科技处于第一梯队[13] 行业趋势与技术壁垒 - 机器人大模型是突破传统控制瓶颈 迈向通用具身智能的关键路径[14] - 产业重心转向"小脑+大脑"系统研发 仅少数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企业能定义具身智能核心标准[14] - 大模型决定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天花板 是商业化核心壁垒[15] - 科技大厂(谷歌 OpenAI Meta 英伟达)和国内厂商(华为 百度 科大讯飞)布局机器人"通用大脑"[15] - 行业进入淘汰赛 不具备AI能力的本体厂生存空间被挤压[15] - 市场对核心零部件公司采用"终局估值法"(按特斯拉2029年出货100万台测算利润空间)[17]
390亿美元,全球具身智能第一估值来了!英伟达持续加注中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9 08:03
最新消息,C轮融资已拿到 超10亿美元承 诺资本,投后估 值高达390亿美元 ,一举创下当前公开信息中具身智能赛道的最高估值纪录。 编辑丨 量子位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之心 "公众号 >> 点击进入→ 具身 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的。 与OpenAI分道扬镳后,Figure不仅技术进展一波接着一波,融资方面也有新进展了。 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英伟达继续加注,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麦格理资本、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高通风投等也都有参与。 宣布好消息的同时,Figure不忘发布"招贤令",AI-Helix、BotQ制造、电气、设施、运营等13个方向开启招聘。 资金将支撑三大核心布局 据称,新一轮融资将支撑Figure在三大核心领域的发展。 其一,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家庭 ...
王兴兴对手,估值2700亿
虎嗅· 2025-09-18 16:3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吴琼,题图来自:AI生成 投资人开始找上门。 2023年5月,Figure完成7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跟投方包括Aliya Capital、Bold Ventures、Tamarack Global、FJ Labs和库卡机器人前CEO Till Reuter。两个月后,又获得 了来自Big Sky Partners和Intel Capital的900万美元投资。 全球最贵人形机器人公司诞生了。 最新消息,Figure宣布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3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打破全球 人形机器人公司估值纪录。 其实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投资人聊到宇树时也会常常提起Figure——2022年成立,估值千亿,令人惊 讶。相比之下,国内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估值显得保守多了。 鲜为人知的是,Figure目前产品的零部件,不少来自中国制造业公司。更有意思的是,Figure创始人 Brett Adcock曾公开聊到王兴兴的宇树科技,坦言感受到来自中国同行的竞争压力。 一、全球最贵人形机器人 ...
王兴兴对手,估值2700亿
投资界· 2025-09-18 16:13
公司融资与估值 - Figure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 投后估值3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 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4][9] - 公司估值在一年半内增长15倍 从2023年5月A轮融资后开始快速攀升 [4][8][10] - 融资历史包括:2023年5月7000万美元A轮(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2023年7月900万美元追加投资(Big Sky Partners和Intel Capital) 2024年2月6.75亿美元B轮(贝索斯投资1亿美元 微软投资9500万美元) [8][9] 技术发展与产品 - 公司自主研发机器人AI模型Helix 实现多机器人协同操作 2024年2月终止与OpenAI合作后推出该模型 [13][14] - 首款人形机器人Figure 01于2023年10月面世 具备搬箱子、煮咖啡等任务能力 并通过观察人类示范实现自主学习 [13] - 产品零部件供应链依赖中国制造企业 包括长盈精密(关节/轴承/传感器)、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旭升集团(镁合金外壳)、兆威机电(无刷电机) [1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相对保守 宇树科技2024年6月融资投前估值百亿级别 被认为可能存在低估 [4][19] - 中国供应链优势显著: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100家关键企业中有56家来自中国 [18][19] - 特斯拉擎天柱、波士顿动力等国际巨头均依赖中国供应链 例如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 [18]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公司与宝马汽车达成合作 但被质疑实际仅有一台机器人在非生产时段运行 存在夸大宣传嫌疑 [16] - 计划将融资资金用于三方面: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和商业运营、构建下一代GPU基础架构、启动先进数据收集工作 [10] - 行业面临实操能力验证挑战 公司演示视频未在公开场合展示实际运行能力 AI模型竞争激烈 [16]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Brett Adcock曾创办人才市场公司Vettery(1亿美元被收购)和电动飞行器公司Archer Aviation(市值57亿美元) 2022年辞职创立Figure [12] - 被外界称为"马斯克2.0" 创业初期因缺乏产品市场适应度被多数科技投资人拒绝 公司曾每月消耗100万美元资金 [6][12][13] - 公开认可中国竞争对手 认为中国工程团队在低成本和高效率方面的优势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主要竞争者 [4][20]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918
腾讯研究院· 2025-09-18 00:01
空间智能与3D生成技术 - 李飞飞公司World Labs发布空间智能模型Marble 仅用单张图片或文本提示即可生成持久存在的大规模3D世界 [1] - Marble相比前代产品支持浏览器自由视角导航 生成世界规模更大、风格更多样化且几何结构更干净 [1] - 用户可将生成内容导出为高斯点云并集成至Three.js 实现在桌面、移动设备和VR头显的高效运行 目前已开放白名单测试 [1] AI支付协议与金融科技 - 谷歌联合美国运通、PayPal、Mastercard等60多家机构推出代理支付协议AP2 旨在构建AI代理支付安全标准框架 [2] - AP2通过加密签名数字合同作为用户指令证明 允许预授权AI代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完成购买 支持实时交易与无人工委托任务 [2] - 加密版本A2A x402支持稳定币支付 目前协议已开放GitHub仓库供开发者探索 [2] 企业级AI应用开发 - Anthropic计划投资10亿美元创建企业应用克隆体 OpenAI预计2030年前在数据相关成本支出80亿美元 [3] - 两家公司使用强化学习环境模拟企业软件(如Salesforce、Zendesk、Cerner)训练AI模型操作专业系统 [3] - 通过聘请领域专家示范任务执行 训练AI成为虚拟同事以开辟新盈利渠道 [3] 智能体平台升级与开源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全面升级RAG、Multi-Agent及WorkFlow工具链 近3个月完成近600个功能上线 [4] - 平台完善知识库管理运维 支持多方式配置Agent协同 提供工作流全局Agent视野和即时指令技术 [4] - 优图实验室将开源Youtu-Agent智能体框架和Youtu-GraphRAG知识图谱框架 已推出智能质检等行业Agent解决方案 [4] AI版权争议与法律风险 - 迪士尼、华纳兄弟和环球影业联合起诉MiniMax 指控其海螺AI产品未经授权使用蜘蛛侠等IP进行AI训练 [5] - 三大公司要求返还侵权所得并索赔每项侵权最高15万美元 请求法院颁布永久禁令切断MiniMax使用相关IP的可能性 [5] - MiniMax此前在国内面临爱奇艺关于《苍兰诀》的类似指控 揭示AIGC在IP模仿领域的重大法律风险 [6] 音频处理与效率工具 - ima更新支持上传MP3、M4A、WAV、AAC格式音频文件 AI自动生成原文、速览和纪要 方便处理培训录音等内容 [7] - 新增电脑端快捷键截图功能 支持截图后直接提问、加入知识库或记笔记 [7] - 手机端笔记支持离线编辑与新建 无网络状态下可记录灵感 联网后自动同步 [7] 视频创作AI工具 - YouTube为Shorts创作者推出生成式AI工具 引入谷歌文本转视频模型Veo 3定制版"Veo 3 Fast" [8] - 新版以480p分辨率低延迟生成内容并同步添加声音 支持将动态效果应用到静态图片 [8] - 同步推出基于谷歌Lyria 2的语音转歌曲混音工具和AI编辑功能 可自动整理精彩片段并添加音乐与转场效果 [8]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融资 -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C轮融资 获超10亿美元承诺资本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创具身智能赛道纪录 [9] - 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 英伟达、英特尔资本等参与 资金用于扩大BotQ工厂生产规模及GPU基础设施搭建 [9] - Figure推出Helix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其机器人已实现叠衣服、分拣快递等复杂任务 [9] 未来技术趋势预测 - 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 预测AGI将成为最具变革性驱动力量 AI智能体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 [10] - 十大趋势包括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交互方式向多模态演进 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 [10] - AI存储容量需求较2025年增长500倍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突破50% [10] AI系统架构实践 - Shopify分享AI助手Sidekick架构经验 建议保持架构简单、工具边界清晰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如即时指令 [12] - 提出用反映真实生产环境的基准真相集替代黄金数据集 将大语言模型裁判与人类评估结果对齐 [12] - 警告奖励作弊问题(如退出式作弊、标签式作弊) 建议构建多层检测机制并结合程序化验证与语义评估 [12]
暴涨1400%!刚刚,重磅消息传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20:47
当地时间9月16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在其官网宣布完成超过10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 到390亿美元。 本轮融资由百汇创投(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其他投资方还包括英伟达、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英特尔资本、LG Technology Ventures、赛富时、T-Mobile Ventures、高通创投等知名企 业。 Figure表示,这一里程碑对于开启人形机器人的下一阶段增长至关重要,有助于公司扩展人工智能平台 Helix和BotQ的生产制造。此次融资里程碑支持了公司在三个核心领域的发展势头: 1)将人形机器人扩展到家庭和商业运营。公司正在扩大BotQ的生产制造和实际部署,使机器人能够协 助完成家庭和商业工作。 2)构建下一代GPU基础架构,加速训练和模拟。该计算基础将为Helix的感知、推理和控制核心模型提 供支持。 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颇高! 据最新消息,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宣布,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超过10亿美元资金,投后 估值达到390亿美元。这意味着,仅用一年多的时间,这家公司的估值就飙升了1400% ...
390亿美元,全球具身智能第一估值来了,英伟达持续加注中
36氪· 2025-09-17 19:53
与OpenAI分道扬镳后,Figure不仅技术进展一波接着一波,融资方面也有新进展了。 最新消息,C轮融资已拿到超10亿美元承诺资本,投后估值高达390亿美元,一举创下当前公开信息中具身智能赛道的最高估值纪录。 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英伟达继续加注,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麦格理资本、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 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高通风投等也都有参与。 宣布好消息的同时,Figure不忘发布"招贤令",AI-Helix、BotQ制造、电气、设施、运营等13个方向开启招聘。 资金将支撑三大核心布局 据称,新一轮融资将支撑Figure在三大核心领域的发展。 其一,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家庭及商业场景规模化渗透。 Figure表示正扩大其人形机器人大批量制造工厂BotQ的生产制造规模与现实场景部署范围,让机器人能够协助完成家庭事务及商业领域的劳动力相关任 务。 emmm,展开讲讲? 比如说前段时间创始人Brett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