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angye

搜索文档
高盛:中国必需消费品_专家观点_持续政策对酒类销售、餐饮的影响
高盛· 2025-06-23 1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东鹏饮料、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农夫山泉、山西杏花村汾酒和五粮液宜宾的评级均为买入[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以来白酒销售受反奢侈法规影响,各价格段零售需求或受冲击,次高端白酒受影响最大,部分地区短期需求冲击更大,未来政策实施强度是关键观察点,不同品牌表现分化,除茅台外白酒预付款普遍滞后,饮料销售表现稳健[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白酒行业 - **短期需求冲击**:反奢侈法规影响各价格段白酒零售需求,次高端白酒受影响最大,6月上半月各品牌销量或下降30%-50%,部分地区如安徽、河南短期需求冲击更大,5月端午节旺季销量下降约10%[1][7] - **政策实施强度**:政策审查可能持续到下月,8 - 9月是观察法规实施更新的关键时间点,若中秋和国庆假期法规实施未正常化,零售需求可能进一步受扰,导致库存抛售和批发价格波动[1][8] - **品牌表现分化**:茅台受政策收紧压力相对有限,品牌力强、经销商信心稳定、礼品需求占比增加,批发价维持在2000元左右,1800元是多数经销商盈利的关键批发价;五粮液批发价回落至2024年四季度水平,经销商预付款更犹豫;老窖需求弹性不足、商业活动敞口大,面临更大压力;汾酒青花20政务/商业宴会需求占比高,但销量和批发价相对有韧性,渠道库存健康[1][10][16] - **预付款情况**:截至6月,茅台和五粮液预付款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56%和50%,茅台略快于去年,老窖和汾酒二季度预付款极少,年初至今分别为45%和50%,多数品牌二季度放松预付款要求[1][9] 饮料行业 - 农夫山泉5月在湖南地区东方树叶(补贴前)、瓶装水(红瓶和绿瓶合计)销量同比分别增长约33%和低两位数,茶派销量下降,即饮茶市场竞争激烈,果汁市场除NFC果汁外增长较疲软[1][16] - 东鹏特饮2025年销量增长20%-25%的可见度高,布署拉零售需求强劲,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6] 公司估值与目标价 - **东鹏饮料**: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367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3倍,按8.9%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6年年中[14] - **农夫山泉**: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43.6港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0倍,按8.7%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6年年中[16][17] - **山西杏花村汾酒**:12个月基于市盈率的目标价234元,基于21.8倍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按10.3%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18] - **泸州老窖**: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150元,基于15.6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按8.4%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20] - **五粮液宜宾**: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170元,基于19.5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折现至2025年底,目标市盈率以2012 - 2023年公司全周期平均市盈率为基准[21] - **贵州茅台**:12个月目标价2017元,基于26.5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按9.5%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目标市盈率以20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周期平均市盈率为基准[22]
全网控价什么意思?控价的具体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41
第二个是品牌价值稀释。 笔者认为做品牌,最核心的一个功能就是全网控价; 大家好,这里是老苏控价; 全网乱价是品牌渠道管理失控的典型表现!就好像一辆车没了刹车,那不得乱套嘛!本质就是品牌对价格体系管不住了,市场秩序直接崩塌。 咱结合食品、酒水饮料、电子服装这些行业的现状来看,品牌要溃败和控价失效那可是直接挂钩的。 首先说说全网乱价对品牌的致命危害。 第一个就是渠道利益链断裂。低价倾销让线上线下经销商利润都倒挂了,就像某家电品牌,线上搞低价促销,线下门店的客流量一下子就少了30%,经销商 亏损率都达到40%了。 价格一乱,渠道冲突就来了,正规经销商利润受损,直接就不想合作了,这可不就恶性循环了嘛! 消费者从低价渠道买了产品,就开始怀疑品牌的高端定位了。比如某美妆品牌,一级经销商线上乱价,"轻奢"形象直接受损,客群都往低价市场跑了。 长期低价下去,消费者直接就把它当成"廉价品"了,想涨价那比登天还难。 第三个是假货泛滥和信任危机。低价竞争把正品的利润空间挤没了,假货就趁机钻空子。五粮液鉴定发现线上12%的产品都是假货,其中77%还来自百亿补 贴渠道。 第一个是电商认知不足和传统模式惯性。传统品牌太依赖线下经销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