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 Her
icon
搜索文档
看完 1289 个死掉的 AI 产品,我发现这些需求就不该用 AI 解决
36氪· 2025-07-07 15:33
AI应用赛道现状 - AI应用淘汰率极高,国外平台Dangai整理的「AI坟场」名录显示1289个产品已关闭或停止运营,其中2025年新增200多个[2] - 失败产品中聊天机器人占比接近40%,辅助代码类产品超过20%,包括曾融资7750万美元的明星搜索产品Neeva[4][9] - 套壳产品占比高,如AI搭讪台词生成器「AI Pickup Lines」仅运营数月即关闭,硬件领域代表Humane的AI pin因功能缺陷遭遇市场负面评价[6][7] 失败原因分析 - 产品功能娱乐性大于实用价值,应用场景单一难以满足复杂需求,如MaskrAI(名人肖像生成)和Oinionate(辅助决策)[6] - 套壳产品面临双重竞争:同类产品比拼与大模型功能更新的替代压力[9] - 创业公司在通用搜索等赛道难以抗衡巨头,Neeva在谷歌/微软垄断下最终失败[9] 大厂表现与挑战 - 国内Minimax拥有多个SOTA级自研模型,但首款AI伴侣产品Glow因80%内容涉黄被下架[10] - 字节跳动「猫箱」、阅文「筑梦岛」等大厂AI伴侣产品均因尺度问题被整改或停运[12] - 即便具备模型和算力优势,产品运营中的合规与内容管理仍是关键挑战[15] 情感陪伴赛道特点 - 2023年全球Top50 AI应用中8款属于陪伴类,代表产品包括CharacterAI和Replika[16][17] - 该赛道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但盈利模式困难,多数采用订阅制或游戏化氪金玩法[20] - 国内AI伴侣应用月活普遍下滑,如筑梦岛2023年12月月活骤降14%,使用时长减少50%[22] 商业模式对比 - Replika付费用户比例超50%,2024年月收入稳定在200万美元,CharacterAI虽用户量更大但变现乏力最终被谷歌收购[24] - 赛道呈现两极分化:深度小众用户付费意愿强但市场有限,海量用户难以转化[26] - 部分公司尝试转型,开发非恋爱型AI陪伴(如游戏陪玩)以规避监管和盈利压力[22]
行业头部App被约谈!AI陪伴“擦边”争议背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2 08:22
行业监管动态 - 筑梦岛APP因AI生成低俗内容被上海网信办约谈 要求整改审核机制并加强未成年人内容清理 [1][3] - 国内多款AI陪伴产品曾因类似问题被下架 包括Glow、X Her、未伴等 [7][9] - 监管趋严导致厂商升级敏感词过滤机制 但用户反馈体验下降明显 [7][8] 市场格局与玩家 - 全球Top50 AI应用中8款为AI陪伴产品 其中6款涉及NSFW内容 [1] - 国内月活Top10垂直AI应用中5款为AI陪伴 星野(663万)、猫箱(537万)、筑梦岛(91万)位列前三 [4] - 头部玩家包括MiniMax、字节跳动、阅文等 腰部玩家如wow、冒泡鸭、X Eva等 [4][6] 商业模式困境 - 行业普遍依赖荷尔蒙驱动 80%用户使用场景涉及擦边内容 [7][9] - 变现模式以订阅制为主(12-14元/月) 结合抽卡、冲榜等游戏化付费玩法 [10] - 2024年末多数产品月活下滑 筑梦岛月活下跌13.8% 使用时长降45% [11] 产品转型方向 - 头部公司转向"内容创作社区"或Agent智能体赛道 [11] - 部分企业探索非恋爱型陪伴 如游戏陪玩(逗逗游戏伙伴)、宠物陪伴(回音岛) [12] - 行业共识需在吸引力、变现与合规间寻找可持续模式 [13] 资本与运营动态 - 筑梦岛2023年8月内测 2024年1月独立运营并获1000万美元融资 [4] - 腰部玩家运营压力大 X Her、冒泡鸭已中止或缩减业务 [10][11] - 字节跳动(猫箱)成为少数保持月活增长的企业 [11]
AI陪伴“擦边”争议背后 行业陷入商业迷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18:33
监管与合规问题 - 筑梦岛APP因AI生成低俗内容被上海网信办约谈 要求整改审核机制并加强未成年人内容清理[1] - 国内多款AI陪伴产品曾因类似问题遭遇下架或停运 行业监管警铃持续响起[2][6] - 筑梦岛虽设未成年人模式但实际未有效限制聊天尺度 存在色情擦边及猎奇内容输出[3] - 2023年3月MiniMax旗下Glow因用户大量擦边内容被举报下架 2024年5月X Her被央视点名露骨擦边[6]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AI陪伴赛道被视为ChatGPT之外最有希望的垂直应用场景 国内月活Top10中5款为陪伴类应用[4] - 第一梯队玩家为星野(663万月活)、猫箱(537万月活)、筑梦岛(91万月活) 均由头部互联网公司孵化[4] - 主流产品采用"虚拟恋人"模式 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演绎提供亲密体验 但普遍存在擦边营销现象[6][8] - 行业高度同质化 80%产品聚焦恋爱关系 仅少数尝试游戏陪玩或宠物陪伴等非恋爱路径[11] 商业模式与变现挑战 - 行业普遍依赖荷尔蒙需求吸引用户 因其最易激发付费冲动但不可持续[2][9] - 头部产品采用订阅制(12-14元/月) 结合基础服务与抽卡/冲榜等游戏化付费玩法[9] - 筑梦岛2023年8月内测 2024年1月获阅文等1000万美元融资 但月活下滑13.8% 使用时长降45%[3][10] - 部分公司转向内容创作社区或Agent智能体 弱化情感陪伴定位[10][11] 产品体验与用户反馈 - 厂商升级敏感词过滤机制后用户抱怨体验下降 出现"回复人机化""剧情卡壳"等问题[7] - 虚拟角色需保持人设连贯与剧情流畅 但合规收紧限制AI创作能力[7] - 用户可通过训练引导AI输出擦边内容 认为这是亲密关系不可或缺的部分[6] - 产品经理指出未成年人内容边界清晰 隔离用户群体是解决合规问题的关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