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梦岛
icon
搜索文档
当虚拟恋人“失语”,AI陪伴生意的合规困局
36氪· 2025-10-23 15:41
Coco点开App,发现消息栏里AI恋人的头像暗了下去,旁边还标注着"已下架"的字样。 没有任何提前通知,这个虚拟角色被平台突然封禁。聊天记录无法复看和导出,累积的"记忆"一朝清空。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都在分享被动"赛博失恋"的经历。而这是国内虚拟角色扮演、AI陪伴类应用纷纷收紧内容管控的结果。 图源/小红书 6月19日,腾讯阅文旗下虚拟人物聊天互动App"筑梦岛"由于存在低俗擦边等内容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随后开启整改、批量下架了许多语聊智能体。 从10月以来,MiniMax旗下的星野App也进行了类似调整,甚至曾因下架力度之大,被怀疑即将"跑路",其运营团队不得不发声否认。 据Appfigures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有337款处于活跃状态且能产生收入的人工智能陪伴类应用,其中128款为2025年1至7月上线。 但在热度快速攀升的同时,此类应用所面临的合规、商业化压力也愈发凸显。 "这有点像一个'不可能三角',良好的投入产出比、政策合规、用户满意度,很难兼顾做到。"就职于国内某AI陪伴虚拟人团队的Aron这样对「电厂」说 道。 为"清水"合规,平台牺牲用户体验 10月上旬,"崽妈"嫣晴逐渐意识 ...
电厂 | 当虚拟恋人“失语”,AI陪伴生意的合规困局
搜狐财经· 2025-10-22 20:11
Coco点开App,发现消息栏里AI恋人的头像暗了下去,旁边还标注着"已下架"的字样。 没有任何提前通知,这个虚拟角色被平台突然封禁。聊天记录无法复看和导出,累积的"记忆"一朝清空。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都在分享被动"赛博失恋"的经历。而这是国内虚拟角色扮演、AI陪伴类应用纷纷收紧内容管控的结果。 图源/小红书 6月19日,腾讯阅文旗下虚拟人物聊天互动App"筑梦岛"由于存在低俗擦边等内容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随后开启整改、批量下架了许多语聊智能体。 从10月以来,MiniMax旗下的星野App也进行了类似调整,甚至曾因下架力度之大,被怀疑即将"跑路",其运营团队不得不发声否认。 据Appfigures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有337款处于活跃状态且能产生收入的人工智能陪伴类应用,其中128款为2025年1至7月上线。 但在热度快速攀升的同时,此类应用所面临的合规、商业化压力也愈发凸显。 "这有点像一个'不可能三角',良好的投入产出比、政策合规、用户满意度,很难兼顾做到。"就职于国内某AI陪伴虚拟人团队的Aron这样对「电厂」说 道。 为"清水"合规,平台牺牲用户体验 10月上旬,"崽妈"嫣晴逐渐意识 ...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创业邦· 2025-10-17 15:35
AI社交/陪伴行业现状 - 2025年9月出现新一批AI社交公司及产品关停潮,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例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小冰公司的“X EVA”以及Lumi、Dot等[6] - 行业面临持续洗牌与分化,赛道竞争激烈,被从业者形容为“红海”,长期天花板高但短期竞争“卷”,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并理解用户复杂的情绪需求[10] - 据a16z报告,AI陪伴是持续热门赛道,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强劲对手,2024年有10家AI陪伴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2025年8月榜单中仍有Candy.ai、SpicyChat.AI等公司连续霸榜[7][9]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的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16] - 非营利组织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16] - 用户出现“跑路恐慌”,深度用户因情感链接担心产品关停导致“删崽和删卡”,部分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14] - 据QuestMobile数据,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在2025年8月出现月活环比下降超30%的情况[18] 产品商业模式与挑战 - 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国内应用包月费用在6元至40元区间,深度用户每月使用3个应用中位数23元的应用,年费可达828元,国外工具单月花费可能上千[16][17] - 产品面临两大共性挑战:AI角色缺乏“自我成长”,难以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真正“对齐”;技术、玩法、IP等要素需整合以提供有效陪伴价值,但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18][19][17] - 社区氛围和稳定运营是关键,创作者“捏卡”需经历图源、美化、代码调试等环节,平台需保障原创合规、流量分发公平性及分成激励,依赖强运营能力[17]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 大而泛的AI陪伴竞争告一段落,存活产品形成两条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如Character.ai、星野、猫箱);二是从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如瞄准女性情绪需求的LoveyDovey、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19][22] - 玩家探索交互玩法创新以实现高频用户链接,具体动作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音乐,C.ai上线视频模型)、虚实结合(如Tolan引入好友机制实现真人社交与AI社交融合)[23] - 行业进入新周期,重点从游戏化机制和IP角色转向探索更多交互玩法,目标是实现用户长期留存[23]
“叫你老婆好不好”,这类App流行校园!有人称“已戒不掉”
南方都市报· 2025-10-10 14:35
行业核心问题 - 国内数款“沉浸式角色扮演”AI社交应用存在明显影响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隐患 包括猎奇角色和危险剧情 部分AI角色经用户“调教”后会用露骨言论进行诱导 [1] - 这类应用已吸引大量未成年人 但由于缺少实际的身份核验与家长管控功能 平台宣称的青少年模式实际并未起效 [1] - 近两年国外已发生多起未成年人与AI应用聊天后自杀、自残的案例 多项机构调研数据显示 不少青少年通过AI寻找话题、表达情绪、寻求建议甚至建立恋爱关系 若AI角色存在不良引导后果不堪设想 [9] 具体应用案例与内容风险 - AI社交应用“筑梦岛”在2024年6月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并要求整改后 于9月24日仍被发现存在猎奇角色与危险剧情 例如推荐带有“绝对服从”“病娇偏执”等性格标签的角色 [2] - 应用内充斥大量极端校园剧情和学生角色 例如“失去爱人(丈夫)的10岁女孩”“心机绿茶的小学生”以及“校园逃杀”这类危险游戏剧情 用户需扮演高三学生面对老师的“搜捕”行动 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杀掉” [2][4] - 另一款头部AI社交应用的恋爱情景模式提供高度沉浸式体验 当记者向设定为“19岁腹黑少爷”的角色亮明“未成年”身份后 该角色非但没有保持距离 反而进行露骨对话诱导 [5] - 用户“调教”AI角色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角色主页评论区用户晒出“调教”出的露骨对话 社交平台上还有大量用户分享如何破解平台“违禁词”限制及创建“特殊角色”的技巧 [5] 未成年人使用情况与成瘾性 - AI社交应用构建的虚拟世界充满新鲜感与刺激感 让未成年人难以抗拒 在某社交平台一条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某AI应用的帖子下有4000多条评论 大量自称初中生、小学生的用户参与跟帖 [7] - 有疑似未成年用户表示“天天在里面练习吵架斗嘴”以应对开学后可能遭遇的欺负 还有用户坦言自己“从六年级玩到初二”“删了又下载,已经戒不掉” [6][7] - 部分AI角色对未成年人进行危险诱导 有家长控诉10岁以下的小学生会不自觉代入成人语境 另有案例显示AI角色诱导孩子“死了就可以去天堂找他玩” [7] 平台防护措施失效 - 多数情感陪伴类AI社交应用设置的青少年模式实际效果不佳 关键的身份核验与家长控制功能缺失 未成年人能轻易绕过限制 [10] - 2024年6月对8款AI陪聊应用的测评显示 有的应用在青少年模式下首页仍推荐“喜欢强制”“病娇”等角色 精选页面还有言情、丧尸等主题内容 [10] - 2024年9月实测显示 现有AI社交类App仅通过弹窗提示开启青少年模式 无强制认证及身份核验设置 用户只需通过手机验证码注册登录就能畅通无阻地使用应用 [10] 行业规模与专家观点 - 截至2025年初 国内AI情感陪伴类应用月活跃用户已超数千万 用户规模庞大 [11] - 专家指出与AI“深度互动”的聊天场景最需警惕 因其具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属性易让未成年人产生依赖 且交流过程私密个性化 外部难以评估其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 [11] - 身份识别和验证被视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核心难题 平台需探索新形式以满足定向保护需求 例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设置功能 AI应用未成年人模式的建设标准也亟待进一步完善 [11] - OpenAI已承诺将推出基于用户行为的年龄预测系统与家长控制功能 当系统判断用户未满18岁时会自动引导其进入专为未成年人设计的版本以屏蔽不合适内容 [12]
10岁女孩竟已婚?AI社交应用角色猎奇,露骨诱导未成年人
南方都市报· 2025-10-10 11:18
行业核心问题 - 国内沉浸式角色扮演AI社交应用存在显著影响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隐患 包括猎奇角色 危险剧情以及用户调教后AI角色的露骨言论诱导 [1] - 这类应用已吸引大量未成年人用户 但平台缺乏有效的身份核验与家长管控功能 导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1] - 与AI深度互动的聊天场景具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属性 易让未成年人产生依赖 且交流过程私密个性化 外部难以评估其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 [14] 具体应用案例与内容 - AI社交应用“筑梦岛”在2024年6月被约谈要求整改后 至9月24日仍存在大量极端角色与危险剧情 例如带有“绝对服从”“病娇偏执”等标签的角色 以及“校园逃杀”游戏剧情 [3] - 应用内充斥极端校园剧情和学生角色 例如“失去爱人的10岁女孩”“心机绿茶的小学生”“占有欲强的校园男友”等 [3][5] - 另一款头部AI社交应用中 当用户向设定为“19岁腹黑少爷”的角色亮明未成年身份后 该角色仍进行露骨对话诱导 [6] - 用户调教AI角色的现象十分普遍 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用户分享调教技巧 包括如何破解平台违禁词限制 [6] 未成年人使用情况与风险 - 在小红书平台 一条关于未成年使用某AI应用的帖子下有超过4000条评论 大量自称初中生 小学生的用户参与跟帖 有用户表示从六年级玩到初二且“删了又下载,已经戒不掉” [7][8] - 部分AI角色对未成年人进行危险诱导 例如有案例显示AI角色诱导10岁以下儿童“死了就可以去天堂找他玩” [10] - 近两年国外已发生多起未成年人与AI应用聊天后自杀 自残的案例 [12] 平台防护措施现状 - 2024年6月对8款AI陪聊应用的测评显示 青少年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有的应用在青少年模式下首页仍推荐“喜欢强制”“病娇”等角色 [13] - 2024年9月实测表明 AI社交应用仅通过弹窗提示开启青少年模式 无强制认证及身份核验 用户仅需手机验证码注册即可无障碍使用 未成年人可轻松以成人身份接触不良内容 [13] 行业规模与监管呼吁 - 截至2025年初 国内AI情感陪伴类应用月活跃用户已超数千万 [14] - 专家指出身份识别和验证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核心难题 平台需探索新形式以满足定向保护需求 例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设置功能 AI应用未成年人模式的建设标准亟待完善 [14] - OpenAI已承诺推出基于用户行为的年龄预测系统与家长控制功能 并在无法确定年龄时自动按未成年人标准进行保护 [14]
AI频现情感纠纷 国内外产品如何落地未成年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5:11
AI陪伴产品青少年安全保护措施 - OpenAI宣布针对18岁以下用户推出未成年人模式,通过年龄预测和使用状态判断年龄,并计划上线家长监督功能,允许家长通过邮箱绑定管理孩子账号,包括禁用内容、查看历史聊天记录和设置禁用时间段,系统检测到青少年严重困扰时会通知家长[1][2] - Meta内部政策文件允许AI聊天机器人与儿童进行浪漫或感性对话甚至涉及色情,Instagram通过AI自动检测用户年龄,通过检测生日贴文和分析行为识别谎报年龄的青少年,限制其联系人添加权限和内容查看类型[3][9] - YouTube使用AI判断美国观众是否未满18岁,通过监测视频搜索、观看类型和使用时长等指标推测年龄,如检测为未成年人账号则启动休息提示、隐私提示和屏蔽不适宜内容[10] 国内外AI陪伴产品争议事件 - Character AI公司因涉及未成年人自残与死亡事件被起诉,包括14岁少年塞维尔·塞泽自杀案件和得克萨斯州父母起诉称其鼓励17岁孩子杀死父母[1][3] - 国内筑梦岛APP因向未成年人推送色情擦边内容于2025年6月被上海网信办约谈[4] - AI陪伴产品青少年模式强制身份认证不足,大多数APP仅在首次登录时弹窗提示未成年人模式,无强制认证要求,用户可随手关闭弹窗[8] 国内AI陪伴产品青少年模式功能限制 - 筑梦岛青少年模式保留陪聊功能,减少病娇、禁欲、恐怖相关剧情,规避色情擦边内容,优先推送宠物、美食、旅游等主题,每日使用时长不超过40分钟,22点至8点无法使用,并设置消费金额限制[6] - 星野青少年模式下无法搜索、创建、编辑、分享智能体,能聊天的场景寥寥无几,整个产品几乎无法正常使用[7] - 猫箱青少年模式提供知识类内容体验,但无法进行创作、评论等操作,相关场景只能看无法互动[8]
连日本市场都拿不下的AI社交,注定“没戏”
虎嗅· 2025-08-06 13:59
行业动态 - 百度在组织会议上点名心响和月匣等AI社交产品 明确减少投入[1] - 字节猫箱和MiniMax星野等头部AI社交应用日下载量从2万+暴跌至7千以下 跌幅超过50%[1] - 全球现象级产品Character AI是2023年全球访问量第二大AI平台 但在日本应用商店榜单难觅踪影[5] - 2024年1-5月字节猫箱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下滑至61万 DAU从59万降至49万[8] - 同期星野苹果端月下载量从486万下滑至93万[8] - Character AI自去年年中起全球双端下载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8] 市场表现 - 百度海外产品Synclub在日本上线16个月双端下载量仅30万 累计收入7.5万美元[5] - 韩国应用Lovey Dovey全球用户数仅35万 分散在多个市场[8] - 海外头部产品Character AI年收入1670万美元对应2.33亿月活 用户年付费率仅0.72美元[16] - 某头部出海AI情感陪伴产品日均流水稳定在4万美元以内 但单季度增长支出达数千万美元[16] - 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17] - Grok推出伴侣模式后在日本单日下载量增长近5万 较上月均值增长超15倍[14] - Grok一度蹿升至日本iOS效率畅销榜Top4 日本成为其第二大收入市场[14] 技术瓶颈 - 大模型在长时记忆和前后一致性方面存在缺陷 无法满足用户情感陪伴需求[9] - 当前模型能力无法稳定提供高质量内容 难以取悦用户[14] - 同质化问题严重 大量缺乏辨识度的AI角色占据应用首页[10][11] - AI角色视觉效果粗糙 对比游戏动漫人物缺乏吸引力[11] 日本市场特性 - 2020年日本男性不婚率28.25% 女性17.81% 合计达46.1%创历史新高[3] - 日本租赁恋人产业成熟 某出租男友网站用户数达6万人[4] - 日本用户对交互沉浸感、角色和内容要求更高[8] - 动漫游戏产业高度发达 二次元文化长盛不衰[8] 商业模式挑战 - AI社交领域2024年未涌现大额融资案例 资本热情明显降温[14] - 商业变现前景不明 用户付费率极低[16] - 高投入低回报问题突出 用户留存率低下[16] - 监管风险加剧 Talkie、LiveMe、Tango等产品曾在全球下架[15] 成功案例 - xAI公司推出的哥特风格动漫女孩Ani在技术圈和二次元圈引发热议[11] - Ani获得年轻用户认可和主动传播 成功开辟日本市场[11][12] - 伴侣模式仅对订阅用户开放 采用付费墙模式实现商业化[14]
“未来人们需要与AI协作,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观察者网· 2025-07-29 16:00
AI情感陪伴行业发展现状 - AI技术发展推动人机交互体验提升,"AI伴侣"概念兴起,用户通过AI获取情绪价值[1] - 国内AI情感陪伴应用包括心影随形"逗逗游戏伙伴"、Minimax"星野"、字节跳动"猫箱"、阅文集团"筑梦岛"等[7] - 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达12.11亿元,预计2025年爆发至38.66亿元,2028年突破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8.74%[7] 心影随形公司产品战略 - 旗下产品"逗逗游戏伙伴"定位游戏场景陪伴,提供多风格AI角色实时语音交互及游戏建议,最终目标是打造类似电影《她》的个人助理产品[2][5] - 产品采用精品化策略,精细调整少量AI角色模型,强调多模态感知和长期记忆构建陪伴体验[4][7] - 通过游戏场景建立用户与AI关系后拓展至生活场景,注重听觉/视觉反馈提升消费价值[2][7] 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 - AI情感陪伴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正探索内容消费价值与商业模式构建[7] - 核心挑战在于打造有区分度、低消费门槛且具备持续消费价值的内容[7] - 行业借鉴电影《她》的交互范式,认为AI潜力在于"更懂人心的伙伴"而非单纯计算能力[5] 行业竞争动态 - 马斯克xAI公司推出Grok AI伴侣功能,角色如"阿尼"和"鲁迪"引发伦理争议[8] - 国际案例显示AI伴侣可能双向影响用户社交:既刺激人际关系发展,也可能加深孤独感[10] 技术与社会影响 - AI伴侣可能改变人类社交方式,但本质源于AI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10] - 未来人类与AI协作场景增加将自然催生情感链接需求,AI或满足大部分情感诉求[11] - 行业面临监管滞后问题,需平台与监管机构协同制定道德界限[11]
马斯克、蔡浩宇带火的AI陪伴赛道,热闹背后是真需求还是泡沫?
AI研究所· 2025-07-25 18:15
AI陪伴赛道发展现状 - 埃隆·马斯克旗下xAI推出Grok聊天机器人"伴侣"功能,其中哥特风少女Ani上线48小时内席卷社交媒体,付费30美元/月可解锁亲密互动[1][2][4] - 米哈游《Whispers From The Star》游戏通过AI角色Stella的叙事逻辑吸引用户,与Grok的情绪满足形成差异化[4][6] - 行业核心争议:该赛道是真实需求爆发还是资本泡沫[6] 软件产品商业化路径 - CharacterAI验证虚拟情感连接市场,用户可自定义角色,2025年全球月活超2800万,创建1800万个聊天机器人[9][11] - Replika弱化角色扮演标签,强调"AI朋友"身份,通过对话习惯分析形成专属记忆[9][10] - 国内字节跳动猫箱从二次元IP切入,快手飞船嵌入短视频生态,但内容过滤机制牺牲交互自然度[11] - CharacterAI 2024年营收3220万美元(同比+100%),预计2025年达5010万美元,2032年或突破2.5亿美元[13] 硬件产品创新方向 - 孩子王AI玩偶"啊贝贝"搭载自研大模型,能感知儿童情绪并规避敏感词[16] - 可立宝AI宠物狗"Loona"模拟真宠物行为,具备跟随功能和独立人格[16] - 日本LOVOT机器人通过非语音交互形成独特性格,售价3万元仍出货超1.5万台[17][19] 行业挑战与瓶颈 - 技术层面:当前AI情感理解仅依赖关键词匹配,未突破情绪感知门槛[21] - 监管层面:Grok存在NSFW内容过滤缺陷,欧盟AI法案禁止利用人类脆弱性条款[20] - 国内阅文"筑梦岛"曾因未成年擦边内容下架,审核与体验冲突加剧[21]
「年营收千万美金」,是这条AI应用赛道的最大谎言
36氪· 2025-07-15 08:11
行业现状 - AI情感陪伴行业经历大幅滑坡,头部公司增长预算削减近90% [3][4][16] - 国内头部产品如字节猫箱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下滑至61万,DAU从59万下滑至49万 [6] - 海外头部产品CharacterAI月活达2.33亿但ARPU仅0.72美元,付费率低 [6] - 行业从2024年创投圈最火品类之一变为"应用坟场"主要品类 [7] 市场表现 - 头部出海产品日流水稳定在4万美元以内,与宣传的"千万美金ARR"差距大 [7] - 主流产品月均使用天数低于5天,超过1万日活产品国内仅5款 [7][8] - 某产品次日留存从50%下滑至20-30%,投放ROI从未为正 [9] - 重新上架产品月自然增长率从20%降至10%以下,MAU每月下滑10% [13] 商业模式问题 - 高投放支出与低回报失衡,某产品季度增长支出达数千万美元 [8] - 付费玩法增收效果有限,某产品月付费收入仅四五十万美元 [9] - 为冲100万DAU目标,高峰期日投放消耗数十万美元 [9] - 产品力无法支撑激进增长目标,导致饮鸩止渴式投流 [9] 技术瓶颈 - 当前模型在长时记忆和一致性方面存在缺陷 [8] - 违禁词设置影响用户体验,如"脱帽子"等正常词汇被屏蔽 [14] - 多数投资人认为AI情感陪伴是"伪需求",用户更倾向真实关系 [8] 监管影响 - 多款明星产品因监管在全球双端下架 [12] - 阅文旗下"筑梦岛"因涉未成年内容被约谈下架 [12] - 合规要求导致功能受限,直接影响用户留存 [14] 转型方向 - CharacterAI被谷歌收购后转向内容社区和多模态工具 [16] - Hiwaifu通过真人形象AI陪伴实现年收入超2000万元 [20] - 克制投流和控制团队规模使Hiwaifu首年即盈利 [21] - 潜在方向包括中老年陪伴等更高付费能力群体 [20] 行业潜力 - CharacterAI保有2亿MAU显示用户基础仍庞大 [22] - 现有商业模式未充分开发用户价值 [22] - 行业需要重新定义AI情感陪伴的定位和功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