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Shares ETF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犹太人资本巨头贝莱德,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3 21:46
贝莱德的崛起历程 - 1988年拉里·芬克因利率误判亏损1亿美元被第一波士顿投行解雇,后加入黑石集团[3][6] - 1992年带领团队独立并更名为BlackRock(黑岩),确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差异化战略[8] - 自主研发阿拉丁风险管理系统,2005年可处理全球85%可投资资产数据[10][11] 金融危机与扩张关键节点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凭借阿拉丁系统提前减持有毒资产,管理资产逆势增长37%至1.3万亿美元[13] - 2009年以13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BGI),规模翻倍至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15] - 2010-2020年通过低费率ETF(0.03%)、央行流动性管理及阿拉丁系统商业化实现指数级增长[17] 全球业务规模与影响力 - 2020年管理资产达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两倍,持有标普500企业平均7%股份[19] - 美国政府未经招标委托其管理4540亿美元疫情救助基金[20] - 全球每10美元投资中有1美元经其系统处理[19] 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 2021年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实现从"看客"到"场内玩家"的转变[22] - 投资覆盖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互联网(腾讯、阿里)、金融地产等核心领域[24] - 通过MSCI指数和算法捕捉A股政策红利,2022年要求被投科技公司提供数据权限及董事会观察权[26] 产业链整合与监管挑战 - 新能源领域形成闭环投资:电池制造(宁德时代)、锂矿上游、光伏电站[28] - 2025年拟228亿美元收购李嘉诚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节点),被中国部分叫停[28] - 中国加强外资备案要求(持股超0.5%需备案)并加速本土资管发展(五年规模增长280%)[26][31] 未来竞争格局 - 中国推动人民币结算(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及金砖银行扩容以对冲外资影响力[31] - 明确"资本自由流动+自主规则制定"的双底线,平衡开放与国家安全[29][35]
Larry Fink wants to build a new BlackRock — this time in private markets
Business Insider· 2025-03-31 22:50
文章核心观点 - 贝莱德正从传统资管公司转型,将目光投向私募市场,认为2025年是金融格局转变的关键节点,未来有更大机遇 [1][4][6]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贝莱德最初是传统资管公司,通过向大众提供低成本ETF成为行业最大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11.6万亿美元 [1] - 公司公开市场业务规模庞大,iShares ETF系列和固定收益共同基金产品管理数万亿美元资产,每年产生数十亿美元收入 [3] - 公司ETF业务管理资产超4万亿美元,降低了主动和被动基金的行业费用,挤压了资管公司利润率 [5] 私募市场布局 - 公司私募市场野心明显,去年花费280亿美元收购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HPS投资伙伴以及专注私募市场的数据提供商Preqin [2] - 公司CEO关注私募市场的“680亿美元投资热潮”、私人贷款的持续增长以及私募市场指数化 [4] 金融格局转变 - 金融格局正从60 - 40投资组合(公共股票和债券)转向50 - 30 - 20投资组合,五分之一资本将投向房地产、基础设施和私人信贷等资产 [6] - 普通个人投资者因高门槛和其他限制难以参与私募市场投资,但公司认为这一问题可解决,就像解决公开市场主动和被动投资的分歧一样 [7][8] 其他情况 - 公司CEO信件有政治意味,提及财富差距,但未提及ESG投资和DEI倡议,公司此前在这些问题上表态已降温 [9] - 尽管面临政治动荡,CEO仍乐观,认为公司进入2025年处于最强转折点,未来机遇更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