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 Holdings, Inc. (PYPL) CEO Daniel Schulman Presents at Goldman Sachs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2 (Transcript)
2022-09-13 10: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PayPal Holdings, Inc.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现状 - eBay迁移至托管支付业务,过去4 - 5个季度给公司带来约24亿美元的营收压力,本季度(第三季度)带来约100个基点的压力,第四季度影响可忽略不计[3] - 疫情后消费者行为转变,电商增长回归疫情前趋势线,公司上半年需应对前期的高增长基数,目前已接近常态化增长[4] - 疫情后进入严峻的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环境,公司年初的指引已考虑这些因素,目前营收呈增长趋势,4月增长7%,5月增长10%,6月增长12%,7月增长14%[5] 核心业务情况 - **核心Checkout业务**:是PayPal的核心,具有规模优势,拥有近3500万活跃商户账户和近4亿活跃消费者账户,消费者信任PayPal品牌,60%的消费者更倾向使用PayPal进行在线结账,行业转化率高;竞争激烈,但竞争对手因亏损和资金问题收缩业务,公司今年将产生超5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是获取市场份额的机会;公司需改进基本体验,如降低延迟、提高可用性、优化展示位置,还需减少结账摩擦,推出移动SDK以实现内联结账,推广加速结账功能[9][10][11] - **Braintree业务**:是全栈处理业务,商户只需一次集成,可处理多种钱包、卡片、货币和替代支付方式;上季度增长44%,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50%,受美国众多领先移动应用玩家青睐;具有高转化率、低损失率等优势,可实现加速结账和内联结账体验,还能实现收支结合和智能路由,销售和上线网站的管道强劲,公司正大力投资其功能和系统容量[17][18][19] - **跨境业务**:上季度跨境业务(剔除eBay)外汇影响为 - 6%,但剔除eBay后增长2%,不过去年同期增长约28%;与Visa和万事达的跨境业务不同,PayPal跨境业务主要是电商交易;受供应链问题和经济问题影响,中国业务量从三年前的20%以上增长降至本季度的下降30% - 50%;中长期来看,跨境电商将继续扩张,PayPal作为受信任的品牌,在跨境业务恢复时将受益[21][22][23] - **Venmo业务**:2021年总支付额(TPV)达2300亿美元,拥有超9000万消费者账户,每月带来超1亿美元收入;公司正在改进功能,如改进借记卡和信用卡、增加奖励功能、重新设计应用程序、改善搜索功能、添加慈善资料、创建青少年账户、考虑国际扩张;还在探索PayPal和Venmo的互操作性,以及与亚马逊合作推出“Pay with Venmo”功能[24][25][26] 公司战略与财务情况 - **战略方面**:专注投资高信念增长领域,如Checkout、Braintree和数字钱包,吸引顶尖人才;注重成本控制,今年计划削减9亿美元成本,明年削减13亿美元成本,第四季度开始提高运营利润率,2023年继续增长[5][7] - **财务方面**:本季度营收符合预期,每股收益(EPS)可能好于预期,连续三个季度达到或超过指引;成本控制方面表现较好,部分成本削减得益于疫情后规模扩大带来的单位成本降低,以及业务模式调整导致的营销支出减少[32][33][35] 领导团队与人才 - 公司认为投资高信念增长领域、确保合理成本结构和拥有合适人才及组织结构对公司转型至关重要;引入了JK、John Kim等优秀人才,构建了消费者和商户组织的领导架构,实现了关键指标的端到端问责制[38][40][41] 未来愿景与举措 - 未来三到五年,公司的核心是围绕参与度,创造商业和支付旅程中的美好体验,包括数字应用的预购、支付和售后功能;持续投资高增长、高信念领域,保持生产力,确保运营利润率杠杆,坚守公司价值观和使命以吸引和留住人才[52][5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交易、优惠和奖励,每月为消费者节省数千万美元,且这一趋势将加速,公司希望成为最具回报的支付方式[30] - 公司停止了在长尾地理区域的投资、平台上的股票交易项目,采用卡片策略而非QR码策略,以降低运营费用并提高生产力[47][48][49]
Coinbase Global, Inc. (COIN) Goldman Sachs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2 Call (Transcript)
2022-09-13 10: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加密货币行业 - 公司:Coinbase Global, Inc.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运营环境与战略调整 - 核心观点:公司长期看好加密货币,虽处于挑战环境但聚焦核心战略机会并控制成本 [5][6] - 论据:公司有超10年历史,经历4个加密周期;当前聚焦零售、机构业务、质押、云服务和Web3;减少营销、专业服务和基础设施支出 加密政策现状与展望 - 核心观点:全球处于加密政策的“春天”,各国积极制定监管框架 [9] - 论据:欧洲通过MiCA;美国在加密商品、稳定币和加密证券方面有立法进展;其他国家如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也在推进相关政策 质押业务发展 - 核心观点:质押业务是公司增长亮点,有多种客户参与方式和发展机会 [21][22] - 论据:Q2超三分之二月交易用户参与非投资活动,主要是质押;有零售、机构和开发者三个核心客户群体;持续增加质押资产和拓展全球业务 以太坊合并影响 - 核心观点:以太坊合并是重要技术发展,对公司和行业有积极影响 [25] - 论据:从工作量证明转向权益证明,代表去中心化社区的技术发展;提高区块链可扩展性、更环保,能源消耗最多降低99.95% 利息收入来源 - 核心观点:公司部分业务受益于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收入 [30] - 论据:与Circle合作的USDC市值约500亿美元,产生利息收入;客户托管余额约70亿美元、公司现金约57亿美元,均产生利息收入 竞争环境与差异化优势 - 核心观点:加密市场增长,公司不视为零和游戏,有自身差异化优势 [34] - 论据:有加密原生和金融机构两类竞争对手;公司提供综合服务、注重安全合规和易用性 国际扩张战略 - 核心观点:国际扩张重要,采用“深耕”和“广泛拓展”双策略 [38] - 论据:“深耕”需建立本地法币渠道和监管关系,在英、巴西、欧盟等地招聘;“广泛拓展”通过钱包和加密对加密交易,钱包支持21种语言 人员调整影响 - 核心观点:人员调整虽艰难但必要,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和成本控制 [48] - 论据:裁员约18%,提前行动以适应市场变化;聚焦五个产品领域,确保成本最小化 衍生品业务发展 - 核心观点:衍生品业务有市场需求,公司按合规步骤推进 [52] - 论据:全球三分之二加密活动在衍生品市场,多数在海外;先推出比特币和以太坊微型期货,后续申请FCM牌照并拓展机构业务 机构业务进展 - 核心观点:机构业务发展良好,有独特优势和增长潜力 [60] - 论据:2018年开始布局,收购相关公司;具备安全合规、综合服务和风险管理优势;与BlackRock合作体现业务实力 零售费率情况 - 核心观点:零售费率未受压力,反映公司服务价值 [67] - 论据:用户看重公司的安全、易用性和综合服务,愿意支付溢价;零费率模式存在不良行为 Coinbase Ventures战略作用 - 核心观点:Coinbase Ventures是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有多重价值 [69] - 论据:提供专有洞察、潜在并购机会和高投资回报率;在加密寒冬加倍投入,追求更好价值 NFT业务展望 - 核心观点:NFT将持续发展,公司继续投资 [73] - 论据:当前存在可用性挑战,但未来有主流应用潜力,社交和时长将是重要因素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运营受多部门监管,包括纽约金融服务部、财政部、CFTC等,有多种牌照 [15] - 公司向SEC提交请愿书,希望明确加密证券规则 [13] - 公司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合约受CFTC明确监管 [56] - 与BlackRock合作,其Aladdin客户可通过联合体验交易加密货币 [65]
Novavax, Inc. (NVAX) Presents at H.C. Wainwright 24th Annual Global Investment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2-09-13 07:1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公司:Novavax,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VAX) - 行业:疫苗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疫苗技术独特性 - 公司拥有重组全长蛋白纳米颗粒技术,其疫苗在免疫系统看来像病毒,能产生有效免疫反应,还添加了增强免疫反应的佐剂Matrix - M,在新冠疫苗上有良好数据支撑 [4] 商业前景与定价 - 美国秋季新冠疫苗采购可能是政府采购的最后一次,2023年将转向商业运营,全球可能走向年度季节性接种,这对公司是最大的价值创造点 [6] - 疫苗行业定价由市场驱动,考虑到对疫情复发的恐惧和疫苗的经济成本,美国一剂100美元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公司已进行公私支付方测试,且医保早期公布的报销价格为60美元一剂,这对公司来说在毛利率上有很大空间,也有一定的定价和折扣策略调整空间 [7][8][9] Matrix - M佐剂的作用 - Matrix - M是一种大小类似病毒的颗粒,含有皂苷,能激活免疫细胞,增加免疫反应的水平和质量,帮助高度纯化的蛋白质向免疫系统显示其危险性 [11] - 在新冠疫苗项目开始时,对比纳米颗粒单独使用和添加Matrix - M的情况,发现添加后免疫反应有巨大差异,且能实现剂量节省,仅需5微克抗原 [14] - Matrix - M能让免疫系统识别病毒不变的部分,如公司的武汉原型疫苗对BA.5有很好的免疫反应,对病毒持续进化有重要意义 [15] 疫苗对不同病毒的适用性及前景 - 公司的疫苗适用于未来的病毒,在新冠疫苗的两项3期试验中,即使病毒不断进化,疫苗在不同人群和地区都表现出一致的效果,其原理是病毒表面蛋白的结构功能需保留,疫苗能对其产生免疫反应,这对流感疫苗也有重要意义 [17][18] - 公司的Matrix - M纳米颗粒疫苗数据显示,对去年的毒株免疫后,对新进化的病毒仍有免疫效果,有望成为更好的流感疫苗 [19] - 新冠病毒不会消失,预计需要每年接种疫苗,公司的疫苗有持久的保护作用,但考虑到免疫力下降和病毒变化,建议每年免疫 [21][22][23] - 公司认为将新冠和流感疫苗结合是合理的,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确认两者结合的效果,且公司已有有效的流感和新冠疫苗 [25] 二价疫苗及市场情况 - 公司对是否推出二价疫苗并不确定,但正在进行相关工作,部分客户可能有需求,公司的原型疫苗与流感疫苗的组合试验有良好结果 [28] - 美国政府对mRNA疫苗的二价决策与公司的重组蛋白纳米颗粒佐剂疫苗情况不同,公司的原型单价疫苗正在接受FDA审查,在全球43个国家已获使用授权,不同国家对疫苗的要求存在不一致,预计未来几个月会稳定下来,目前公司认为武汉原型疫苗是合适的选择 [29][30][31] 公司战略定位与发展 - 公司未来5 - 10年将实现价值创造,虽然在某些方面落后于mRNA制造商,但凭借在43个国家的授权、大规模3期临床试验、监管批准和政策支持等,战略定位非常有利,有望在2023年及以后取得成功 [33][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的Matrix - M佐剂也应用于疟疾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项目,如牛津大学与血清研究所合作的改进疟疾疫苗中使用了该佐剂 [26] - 公司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后,随着限制放宽、口罩政策取消,整体疫苗接种率急剧下降,市场需求从初次接种转向加强针,公司错过一些加强针市场机会,不过12 - 17岁青少年市场已获批,明年将有加强针市场机会 [37][38] - 公司致力于建立疫苗信心,将凭借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而不是贬低其他疫苗 [40]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BAC) Barclays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2-09-13 06:5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银行业 - 公司: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竞争定位与优势 - **服务全面且客户覆盖广**:服务全球企业、投资者,以及美国大众市场消费者、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各类客户,客户可伴随公司成长一生,历经230年打造的业务模式难以快速复制[3][4] - **数字化程度高**:上月有10亿次数字交互,美林边缘平台资产达3000亿美元,每年新增25 - 30万客户,新增100万支票账户,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界面占比达86%[4][5][7] - **品牌与客户满意度高**:品牌评级和客户满意度处于最佳状态,客户流失率低,利于业务增长[5] - **技术投入大**:每年在技术上投资35亿美元,过去几年新增200 - 300名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服务中型企业[5] 吸引客户的因素 - **服务能力强**:财富管理业务是美国最大且在全球领先,具备投资、贷款等多种能力;企业服务涵盖信贷、交易服务和企业员工银行服务,过去五六年有数百万人注册该服务[7][8] - **客户导向与服务一致性**:专注客户需求,产品和服务公平且15年来保持一致[8] 管理层变动成效 - **团队表现出色**:新管理团队成员经验丰富,在疫情后推动核心业务增长、提升市场份额,投资银行团队在市场下滑时仍专注增长[10][11] ESG方面举措 - **利润与目标兼顾**:通过推动资本主义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既为股东带来回报,也为公司内外创造机会,如从低收入社区招聘1万人,降低员工流失率[13][14][15] - **环境投资承诺**:去年投资2500亿美元,未来10年承诺投资3.5万亿美元助力企业向环保转型[15] - **社区投入**:开展慈善和住房开发工作,增强社区实力以促进公司成功,在年轻人群体中具有吸引力,吸引不同年龄段客户开户[16] 消费者情况 - **消费增长**:2022年8月消费者支出比2021年8月增长10%,交易数量增长5.5% - 6%,劳动节消费比去年增长17%,消费者账户余额稳定,借贷能力充足,就业和工资增长超通胀[19][20][21] - **对经济和就业影响**:消费者强劲消费利于经济,但增加了美联储调控就业市场的难度,服务业需求高导致就业市场紧张,失业率难以下降[22] 贷款业务 - **增长趋势**:前两个季度贷款增长良好,本季度预计与市场表现相似,未来有望快于经济增长,部分房贷业务因市场动态放缓[24][25] 存款业务 - **结构变化**:企业和高端投资客户存款会随利率上升流向市场,消费者支票账户存款相对稳定,财富管理和企业业务中非利息存款占比下降,利息存款占比上升[27][28][31] - **增长潜力**:经历利率调整过渡期后,有望恢复超越市场和经济的增长,过去曾实现存款增长5%,新增100万支票账户是核心增长动力[29][3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市场业务**:两三年前调整策略,平衡表增长,团队持续投资客户[34] - **企业业务**:贷款增长正常,在中端市场和商业银行业务增加放贷人员,新客户获取量创新高[34] - **财富管理业务**:每季度新增5000个客户,虽受股市波动影响资产管理费用,但因业务多元化,上季度收入创新高,利润率接近历史最高[35][38] - **消费业务**:连续14个季度新增支票账户,核心支票账户占比从60%提升至90% - 93%,平均账户余额从2000美元提升至11000美元,信用卡业务每季度新增100万张卡,8月净增长创新高,但余额因客户现金充裕仍较低[35][36] 投资银行业务 - **费用下降但管道充足**:投资银行费用从高点的每季度20亿美元降至11亿美元,与疫情前水平相当,但业务管道充足,需市场稳定推动项目落地,交易业务本季度表现好于以往,预计降幅为低个位数[40][41] 利息收入 - **增长趋势**:过去三个季度净利息收入(NII)连续改善,本季度约9亿美元,预计下季度更高,第四季度年化收入接近600亿美元,主要得益于贷款、存款和定价策略,核心存款增长,费用率低,利润空间扩大[43][45][46] 成本控制 - **成本稳定**:费用维持在60 - 60.5亿美元,通过数字化、流程再造、简化产品和减少管理层级等方式降低成本,员工数量从28.5万减至21万,分行数量从近6000家减至3900家,同时员工薪酬增长[47][49][50] - **运营杠杆恢复**:疫情前有20个季度实现运营杠杆,目前已连续四个季度恢复,未来预计收入增长快于费用增长,保持200个基点左右的运营杠杆[55][56] 信用质量 - **表现良好**:核心投资组合违约率低于2019年,信用卡冲销率减半且保持低位,储备设定方法保守,假设失业率为5%,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投资组合质量强[58][59][60] - **风险管理能力强**:在应对行业危机和市场变化时表现出色,如石油危机和俄罗斯相关问题,能根据市场动态调整房贷承销政策,提升行业整体信用质量[61] 资本管理 - **资本充足**:本季度因新方法需谨慎管理资本,目前资本充足率为10.5%,高于要求的10.4%,目标是年底前提升资本水平并增加股票回购[64] - **应对监管压力**:虽面临SEB 90个基点和2024年可能50个基点的压力,但预计市场变化会缓解部分压力,这是行业性模型调整,非公司特定问题[63][67] 税务问题 - **税率稳定**:基本税率为21%,因长期住房和环境税收抵免降至约11%,与第二季度的9%差异源于一些特殊因素,《降低通胀法案》保留了相关抵免,预计税率不会大幅变化[69][70][71] 诉讼问题 - **积极应对**:与Ambac的诉讼已进入审判阶段,公司会调整储备以应对,预计完成最后一案[72][7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会议中分析师通过ARS问题了解观众对美国银行股票持仓和估值影响因素的看法,56%的观众持有美国银行股票,认为影响估值的主要因素是信用质量和资本[2] - 公司在2016 - 2019年的会议中也讨论过存款和存款定价问题,当时存款增长情况可作为参考[27] - 公司曾在2011 - 2019年将成本从70多亿美元降至53亿美元,后因通胀等因素回升至60亿美元[48]
General Motors Company (GM) Presents at Goldman Sachs 2022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2-09-13 06:45
纪要涉及的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mpany)及其子公司Cruis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通用汽车公司 - **愿景与战略**:致力于实现零碰撞、零排放和零拥堵的世界,向全电动和自动驾驶未来转型,战略转型产品组合,投资技术和人才,控制供应链以掌握自身命运 [4][5][6] - **电动汽车业务** - **Ultium平台**:2018年初开始开发,去年底Hummer车型投入市场,可用于各种类型车辆,助力公司到2025年在北美和中国实现100万辆电动汽车产量,预计产生约500亿美元年收入,推动轻型车辆到2035年全电动化 [9][11] - **产品规划**:现有HUMMER、Cadillac LYRIQ等车型,明年将推出Chevrolet Silverado EV、Blazer EV和Equinox EV等,覆盖美国汽车市场最大细分领域 [12][13] - **BrightDrop业务**:通用汽车旗下初创公司,已获FedEx、Verizon和Walmart订单,明年计划生产约3万辆车,可提高包裹交付效率 [14][15] - **供应链建设**:一年多前开始构建北美供应链,计划至少建设4个电池工厂,创造数千个新工作岗位,早于相关政策出台 [16][17] - **软件定义车辆**:2019年推出车辆智能平台,可进行OTA更新,开发的Ultifi平台将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随着更多车辆搭载,将带来更多收入 [18][19] - **Cruise业务**:2016年收购Cruise,目前持股80%,每年投资约20亿美元,Cruise是美国主要城市首个运营全自动无人驾驶叫车业务的公司,还在拓展交付服务,双方计划在本世纪中叶推出个人自动驾驶汽车 [20][21] Cruise公司 - **业务进展**:今年初开始商业化运营,已成为全球最大商业机器人出租车运营公司,在旧金山提供数千次乘车服务,客户28天留存率近50%,积累30万英里无人驾驶里程 [23][24][25] - **增长策略** - **提升体验**:无人驾驶解决传统叫车问题,Origin车型专为乘客设计,腿部空间大且可个性化定制,目前正在封闭赛道测试 [31][32][33] - **降低成本**:Origin目标使用寿命100万英里,设计注重低成本维护和清洁,通过优化运营、使用机器人和投资核心技术降低成本,2025年Gen 7架构下成本将达最优,个人拥有自动驾驶汽车将可行 [34][36][37] - **扩大可用性**:构建通用AI、破解低成本地图技术、在监管方面取得进展,未来扩张难度降低,未来90天将在Phoenix和Austin开展业务,2023年将有数千辆自动驾驶汽车投入更多市场,2025年计划实现10亿美元年收入 [38][39][40][42][4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人才招聘**:通用汽车通过明确使命、提供有竞争力薪酬吸引人才,Cruise通过商业化运营、RLO计划和Cruise Flex吸引和留住人才 [54][55][56][57] - **IRA法案影响**:美国《降低通胀法案》将加速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边际成本平价,通用汽车因提前布局电池制造和供应链,能更好利用税收抵免政策 [58][59][60] - **技术等级**:通用汽车的Super Cruise和Ultra Cruise属于驾驶辅助技术,Cruise才是实现车辆完全自动驾驶的途径 [63] - **行业预期**:未来一年,AV行业发展速度和通用汽车电动汽车转型成果可能令行业和投资者惊讶 [65][66] - **地图技术转变**:AV系统从依赖高精度地图转向更多依靠自身传感器和感知系统,这种转变将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68][69]
Uber Technologies, Inc. (UBER) Goldman Sachs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2 (Transcript)
2022-09-13 06:2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出行、外卖配送、广告、零售 公司:Uber Technologies, Inc.、Aurora、Lyft、DiDi、Bolt、Albertsons、Disney、Amex、Rakuten、Prime、Grab、Yandex、Apple、Walmart、Coca - Cola、PepsiCo、Starbucks、McDonald'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情况 - 核心观点:公司从疫情中走出,处于更有利地位,业务全面发展且具竞争力 [5] - 论据:从出行转向配送业务,二者规模相当且配送业务实现高增长与盈利;退出非核心业务,成本管控能力提升,上季度 EBITDA 利润率达 12%,高于 7% 的目标;利用平台优势,实现 Uber 和 Uber Eats 用户互通,通过会员和忠诚度计划锁定用户;作为全球唯一的多平台参与者,业务多元化,在多数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市场整合趋势对其有利 出行业务 - **需求趋势** - 核心观点:出行需求恢复良好,呈现可预测性且后续趋势积极 [10] - 论据:8 月出行量与 7 月一致,劳动节出行高峰与 2019 年相似;预计劳动节后业务量强劲,将迎来多个最佳周;返校和返岗趋势以及社交活动增加将推动 Q4 需求增长 - **增长来源** - 核心观点:出行业务增长来自核心业务、新产品创新和地理扩张 [13] - 论据:约 50% 增长来自核心 UberX 业务,受益于服务消费增长和按需服务需求增加;约 35% 来自新产品创新,如可叫车类别、企业业务、低成本选项和细分受众产品,其中 Reserve 产品年运营率超 20 亿美元;约 15% 来自地理扩张,如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市场 - **司机供应** - 核心观点:司机供应环境积极,虽仍有缺口但持续改善 [18] - 论据:上月出行司机数量达疫情后新高,8、9 月活跃司机数逐周创新高;主要市场司机供应仍短缺 5% - 10%;通过激励计划和产品创新增加司机数量,如模块化入职和司机前置定价及目的地功能,提高了司机注册到激活及首次出行的转化率,提升了市场吞吐量和司机满意度 配送业务 - **需求情况** - 核心观点:配送业务需求稳定增长,消费者习惯具有粘性 [30] - 论据:上季度配送业务总预订量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 12%;受众增长、订单规模、频率和留存率符合预期或与过去一致 - **盈利驱动因素** - 核心观点:配送业务盈利能力增强,受多因素驱动 [31] - 论据:市场密度增加降低了每笔交易成本;市场成熟使营销成本占总预订量的比例下降;广告业务发展良好,目前广告业务运营率达 3.5 亿美元,目标是到 2024 年达到 10 亿美元 - **新垂直业务** - 核心观点:新垂直业务发展良好,杂货业务潜力大 [33] - 论据:新垂直业务运营率达 45 亿美元,健康增长;约 10% 的食品配送活跃消费者每月也购买新垂直业务商品,同比增长 3%;杂货业务通过整合 Cornershop 功能到 Uber Eats 应用,有望实现巨大增长,在国际市场排名靠前 超级应用战略 - 核心观点:超级应用战略处于早期阶段,具有巨大增长潜力 [44] - 论据:约 45% 的总预订量来自使用多种产品的用户,但仅 17% 的客户使用多种产品,增长空间大;Uber Eats 从出行业务获取客户的成本低且数量多;会员计划具有内容优势,会员消费是非会员的 2.5 倍以上,留存率高 20%;目前约 25% 的预订量来自会员,配送业务中会员预订量占比约三分之一 盈利能力与资本配置 - **盈利能力目标** - 核心观点:公司有信心实现盈利目标 [57] - 论据:计划未来几年总预订量增长率达 22% - 25%,增量 EBITDA 利润率达 7%;出行业务中 UberX 业务增量利润率超 10%,配送业务增量 EBITDA 目标为 5%,且已出现超预期情况;严格控制间接费用增长 - **资本配置** - 核心观点:合理配置资本,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61] - 论据:将逐步变现非战略投资;保持自由现金流为正,目标是使债务达到投资级;认为在当前价格下回购股票是增量资本的良好用途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出行业务中司机前置定价和目的地功能的创新,改变了传统基于时间和距离的定价方式,提高了司机满意度和市场吞吐量 [20] - 配送业务广告业务中,不同品类的广告占总预订量的比例不同,如杂货店 Cornershop 为 2% - 3%,酒类 Drizly 为 8% [32] - 超级应用战略中,Uber Eats 从出行业务获取客户的成本仅为 Google、Facebook、Instagram、TikTok 总和的四分之一,但客户数量是其两倍 [44] - 会员计划在不同市场的推出情况,目前 Uber 1 已在全球七个市场推出,未来将继续扩大市场覆盖并提高渗透率 [47]
eBay Inc. (EBAY) Presents at Goldman Sachs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2 (Transcript)
2022-09-13 06: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eBay Inc.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战略转型与聚焦品类** - **转型方向**:2.5年前转型聚焦非新品当季和特定品类,提升客户满意度和NPS,改变买卖双方体验[2] - **聚焦品类成果**:如运动鞋品类投资后表现良好,上季度聚焦品类增速比其他业务高9个百分点;计划到2024年底使聚焦品类GMV占比达50%,目前已达20%[2][12] - **品类拓展策略**:从单一品类和地区开始拓展认证服务,如运动鞋、手表、手袋、珠宝等,提升品类信任度和NPS、CSAT;针对不同品类采取不同投资策略,如运动鞋注重营销和降低费用,零部件和配件注重改变平台体验[10][11][15] 2. **消费者与市场环境** - **宏观环境影响**:虽受宏观环境影响,但聚焦非新品当季使业务更具韧性,如翻新品类可提供30%折扣的类新品[6] - **目标消费者**:热衷买家年均消费超3000美元,购物30次,涉及8个品类;公司注重将新买家培养成热衷买家,并推动其跨品类消费和成为卖家[7] 3. **广告业务** - **现有成果**:通过Promoted Listings Standards产品使广告业务收入超10亿美元,卖家使用该产品销售额呈两位数增长;去年推出三款新广告产品,上季度环比增长30%[25][26] - **未来目标**:到2025年广告业务占GMV比例从目前的1.5%提升至2%[27] - **发展策略**:持续改进广告产品,为卖家和买家提供更多价值,预计广告收入增速将超过业务量增速[29][30] 4. **支付业务** - **转型成果**:实现800亿美元交易量,推出多种支付方式,如Google Pay、Apple Pay、Afterpay、Klarna等,并持续创新,如买家外汇业务[32][33] - **未来机遇**:从服务、信任和选择三个方面拓展业务,预计在投资者周期内带来3亿美元收益[34][36] - **与GMV关系**:支付业务带动整体费率提升,随着支付业务成熟,GMV和收入的差异将逐渐缩小[38][39] 5. **投资与资本配置** - **投资重点**:优先投资核心业务,包括聚焦品类、技术创新、广告和支付等领域;通过构建、收购和合作的方式拓展业务[45] - **资本配置策略**:保持不变,优先投资业务,同时向股东返还资本;过去几年通过业务简化和剥离创造超200亿美元价值[61] 6. **营销与客户获取** - **流量优势**:80%流量为自然流量,有利于业务变现[49] - **营销转型**:从纯下漏斗营销转向全漏斗营销,停止1%忠诚度计划,将资金重新投入到有成效的营销活动中,如影响者营销[50] - **客户获取**:通过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终身价值,吸引更多热衷买家;在各品类中,既要提升现有热衷买家的体验,也要获取新的热衷买家[52][54] 7. **并购战略** - **收购目的**:与聚焦品类战略一致,拓展业务和提升用户体验 - **具体收购案例**:收购TCGplayer拓展收藏品业务;收购KnownOrigin获取数字领域人才;收购myFitment提升零部件和配件品类的适配体验[56][57][58][5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技术创新速度**:移动应用部署从每月一次变为每周一次,测试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提升了创新速度[64] - **人才团队建设**:超过一半的领导团队为新成员,招聘了世界级人才,如AI负责人、销售负责人等[3][65] - **ESG贡献**:推动二手交易行业发展,设定碳中和目标,为慈善事业筹集10亿美元,创造超100万个就业机会[66]
CRISPR Therapeutics AG (CRSP) Morgan Stanley 20th Annual 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2-09-13 05:59
行业与公司 - 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 AG (NASDAQ:CRSP) [1] - 行业: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 [4]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的未来前景** - 公司认为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将在未来12年内占据制药市场的1/3 [4] - 公司目标是成为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Genentech”,并计划到2030年成为一家价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 [5] 2. **技术平台与研发方向** - 公司正在从体外(ex vivo)向体内(in vivo)基因编辑扩展,并关注基因校正和基因消融 [6] - 在体内基因编辑领域,公司认为有100种罕见病适应症和大量常见病适应症的机会 [7] - 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基因编辑平台,包括CRISPR-X,专注于基因校正技术 [15][16] 3. **CAR-T细胞疗法的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异体CAR-T细胞疗法,并已在实体瘤中展示了完全缓解的案例 [42] - 公司预计CTX110将成为一款10亿美元级别的药物,并计划在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取得批准 [43] - 公司还计划通过CTX130和CTX131在T细胞淋巴瘤和实体瘤中取得进展 [43] 4. **糖尿病治疗项目** - 公司与ViaCyte合作推进1型糖尿病治疗项目,目标是开发无需设备的胰岛细胞疗法 [52] - 公司预计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获得VCTX210的免疫逃逸数据,并计划在2023年推出VCTX211 [54][55] 5.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已筹集超过35亿美元,并正在高效利用资金推进多个项目 [18] - 公司强调在研发投入上的回报率(ROIC),并计划在市场低迷时加大投资以扩大领先优势 [19] 6. **监管与市场准入** - 公司与Vertex合作的项目exa-cel已进入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阶段,预计将在美国和欧洲提交申请 [23] - 公司认为FDA和EMA对CRISPR/Cas9技术的支持度较高,预计将很快获得批准 [21][22] 7. **定价与市场渗透** - 公司正在与各州和联邦政府讨论定价策略,特别是在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症的治疗上 [32] - 公司认为一次性治疗的经济效益显著,特别是在减少长期医疗成本方面 [33] 8. **竞争与技术对比** - 公司认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碱基编辑(base editing)是互补技术,而非竞争关系 [12] - 公司正在开发多种基因编辑技术,包括脱氨酶、逆转录酶和整合酶等 [16] 其他重要内容 - **团队建设与研发效率** - 公司强调在研发效率上的提升,例如新一代CAR-T疗法的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成本从8000万美元降至2000万美元 [18]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展研发团队,以支持更多项目的推进 [17] - **市场机会与挑战** - 公司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在罕见病和常见病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器官替代和抗衰老领域 [7] - 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体内基因编辑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如何扩大市场渗透率 [38] 总结 CRISPR Therapeutics AG在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正在推进多个具有突破性的治疗项目。公司对未来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并计划通过高效的研发投入和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实现其成为行业领导者的目标。
Okta, Inc. (OKTA) CEO Todd McKinnon Presents at Goldman Sachs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2 (Transcript)
2022-09-13 04: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Okta,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OKT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本季度业务情况 - **积极方面**:联邦政府和公共部门业务表现强劲,是公司战略重点之一;百万美元以上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净收入留存率超120%,体现客户成功、低客户流失率和健康的追加销售[5][6]。 - **待改进方面**:需改进Okta与Auth0销售团队的整合,这是公司今年首要任务,关乎赢得客户身份市场,对公司长期战略至关重要[7]。 Auth0收购决策 - **核心观点**:对Auth0收购决策有100%的信心,认为这是实现公司战略的关键举措。 - **论据**:随着云计算发展、应用程序激增、数字化转型加速,身份管理从附属功能变为客户重要战略决策;Auth0是新兴客户身份市场的明确领导者,在吸引开发者和满足特定用例方面具有深厚持久的优势;市场上购买身份解决方案而非自行构建的趋势增强,客户对能覆盖所有用例的身份平台需求增加[9][16][19]。 市场趋势与公司定位 - **核心观点**:公司成功受云计算普及、应用复杂性增加、客户数字化转型等宏观趋势驱动;在向成为客户首要云身份平台的道路上仍需努力。 - **论据**:零信任概念在疫情后得到广泛认可,加强了劳动力身份战略与安全战略的联系,公司作为身份信息的权威来源从中受益;目前在随机询问中,提及身份管理为重要技术平台的C级高管比例仍有待提高[23][24][26]。 产品拓展与市场进入 - **核心观点**:进入特权访问和身份治理市场是为深化与CIO组织的关系,满足市场对集成解决方案的需求。 - **论据**:传统核心访问管理产品依赖网络和本地部署,灵活性和云适应性不足,导致特权访问和身份治理市场独立发展;公司认为新时代需要一个能整合访问管理、特权访问和身份治理的中央系统,其解决方案顺应了这一趋势[30][32]。 无密码身份验证进展 - **核心观点**:在劳动力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消费者领域仍需更多标准化工作。 - **论据**:公司内部已实现无密码办公;设备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为无密码身份验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将生物识别传感器集成到所有应用程序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层仍面临挑战;消费者领域存在平台多样性问题,需要更多标准化来简化安全和认证流程[36][37][40]。 竞争环境与差异化 - **核心观点**:竞争不可避免,但公司具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市场向云安全和身份管理的转变是最大机遇。 - **论据**:身份管理市场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吸引了众多竞争对手,尤其是大型平台;公司的差异化体现在产品更易于集成、注重为客户提供选择和灵活性的哲学理念;微软等公司对云安全的推广有助于市场接受云身份管理,为公司带来需求增长[48][50][54]。 客户身份市场竞争 - **核心观点**:在客户身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且发展迅速。 - **论据**:过去开发者多自行构建客户身份解决方案,公司的策略是引导他们购买现成解决方案;销售决策通常由高管做出,公司销售团队可在此发挥作用;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公司在客户身份市场份额领先[60][61][62]。 盈利与效率 - **核心观点**:作为成长型公司,注重效率和资金的最佳使用,遵循“40法则”来管理公司。 - **论据**:公司在追求增长的同时,需要确保增长的效率,以达到可实现的盈利水平,“40法则”是一个良好的治理概念[66][68]。 销售团队情况 - **核心观点**:销售代表的入职培训时间通常为6 - 9个月,前Auth0员工的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但公司已取得一定进展。 - **论据**:入职培训时间因业务板块而异,关注员工流失和入职培训对销售和营销成本及公司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公司正在全面解决员工流失问题,并看到了积极的效果[70]。 市场整合挑战 - **核心观点**:公司认为身份管理应作为云服务提供,市场整合中传统资产的组合难以实现云服务的优势。 - **论据**:云服务的产品更集成、更灵活,能更好地利用数据,而传统资产的整合难以达到这些效果[7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CEO Todd McKinnon提到与东海岸一家大型医疗公司首席数字官的交流,对方对Okta能提供涵盖劳动力、业务伙伴、面向客户应用等多方面的广泛平台表示兴奋[20]。 - 关于客户身份市场的销售决策,通常由副总裁、首席数字官、首席营销官等高管做出,而非开发者直接使用信用卡付费[61]。
NXP Semiconductors N.V. (NXPI) Goldman Sachs 2022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2-09-13 04:42
纪要涉及的公司 NXP Semiconductors N.V.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近期业务情况** - 自财报发布后客户活动、采购模式和库存建设计划无变化,CEO关于欧洲宏观环境的言论被误读,实际未影响欧洲业务[2][3] - 供应受限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甚至2023年,目前供应只能满足约80%的去风险积压订单,主要因第三方代工厂在28 - 90纳米工艺技术的供应紧张,60%的收入来自第三方代工厂[4][6][8] - 供应将逐季改善,但中期内不会出现供应过剩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10] 2. **NCNR订单情况** - NCNR订单主要来自大型直接客户,无移动客户参与,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工业领域,工业需求与供应相比仍较短,NCNR积压订单远超对供应商的长期承诺[12] - 2023年汽车和工业的NCNR订单均大于2022年,且多数2022年参与的客户2023年继续参与[13][14] - 若客户需求变化,公司会基于长期采购义务和NCNR订单的匹配情况处理,NCNR订单可执行性无问题[15][16][18] 3. **定价情况** - 因投入成本上升,公司将成本转嫁至客户以维持利润率,2022年和2023年预计持续如此,2021年营收增长约28%,定价仅为低个位数,今年定价影响更大,供需平衡时定价可能回到低个位数下降,但基数更高[20] - 各业务板块定价情况较为一致,因主要技术节点在16 - 90纳米,均来自代工厂且性质可变[22] 4. **行业供应担忧** - 认为TI的产能扩张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使用的工艺节点投资不足,且TI的28纳米工艺可能与公司需求不匹配,公司业务非基于价格竞争,更注重为客户提供合适解决方案[24] 5. **汽车业务增长驱动** - 汽车和工业业务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 - 14%,增长因素包括低个位数的单位增长、定价提升和内容增长,内容增长是最大驱动力,如非电动汽车领域产品内容占比加速提升[27][28] - 具体增长驱动包括雷达业务从2021年的6亿美元预计增长到2024年的12亿美元,电气化业务从2021年的2亿美元预计增长到2024年的5亿美元,区域域处理业务从2021年的3亿美元预计增长到2024年的6亿美元且2024年后加速增长,这些驱动因素占汽车业务约1/3[29][30] 6. **区域域处理业务差异化** - 现代汽车向分层架构转变以实现软件定义车辆,公司识别出汽车的五个领域,在网络、车身与舒适、域推进三个领域有望成功,在电子座舱业务有一定基础但高端面临竞争,在ADAS领域做互补业务[32][33] - 该业务在2024年前如飞机在跑道滑行,从3亿美元增长到6亿美元,2024年后将起飞并大幅增长[35] 7. **电池管理系统(BMS)业务差异化** - BMS市场呈双寡头格局,NXP和ADI是两大玩家,ADI合并Maxim后占领先地位,公司解决方案是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电池单元上的精密模拟设备、后端处理器和负载平衡软件,ADI主要提供精密模拟设备,将系统设计留给合作伙伴[37][38] 8. **与OEM合作模式变化** - 汽车半导体在未来十年对OEM产品价值影响增大,OEM与半导体供应商的对话将更紧密,是三方对话,公司与一级供应商的业务交易继续,但设计、架构定义和供应保障等方面与OEM直接对话,公司市场份额有望增长,但也面临更大风险[40][41][42] 9. **工业与物联网业务情况** - 工业与物联网业务约占总营收20%以上,增长预期为9% - 14%,可大致分为60%的纯工业和40%的物联网,物联网业务中有一些消费类产品存在疲软情况[43][45] - 该业务约80%通过分销渠道销售,公司对渠道有较强控制,历史平均渠道库存为2.4个月,近7 - 8个季度为1.5 - 1.6个月,低于目标,当前环境下保持对渠道的严格控制是合适的[45][46] 10. **财务情况** - 公司毛利率从10年前的40%多提升到50%多,后达到55%,接近58%,主要受COVID后利用率提高和产品组合影响,未来目标是达到60%,关键在于驱动盈利增长、提高市场份额和推出新产品[50][51] - 短期内无明显提升毛利率的杠杆,主要影响因素是产品组合,长期来看新产品推出和组合变化将改变公司毛利率状况[54] - 若2023年营收下降10% - 15%,公司有信心保持毛利率在55% - 58%,运营利润率在23%或更低,原因包括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比从10年前的70%降至30%,工厂高利用率时非最优状态,运营费用有可变薪酬模型和人员 attrition 率等杠杆,且会保护研发投入[56][57][58] - 公司资本分配政策不变,优先考虑有机增长,继续保护研发投入,小型并购持续进行,大型并购因地缘政治因素较难发生,将100%的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6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2020年Q2和部分Q3疫情期间,利用率下降,毛利率降至约49%,但仍产生18%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显示出公司在经济环境收紧时的应对能力[59] - 公司认为芯片补贴虽受关注但并非战略核心,业务需自身具备可行性,会继续申请补贴但不受其影响[63] - 公司强调M&A需符合基本战略,否则会造成干扰,目前应专注于执行已制定的未来三到四年的路线图[68][69] - 若通胀环境改善,公司认为对利润率结构影响不大,因提价只是为维持财务模型而非提高利润率[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