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00175)

搜索文档
比亚迪、吉利年中销量首超本田、日产
第一财经· 2025-08-28 05:12
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前11名车企中 丰田以销量超过400万辆位居第一 大众以440万辆位居第二 现代起亚以365万辆位居第三[4] - 比亚迪销量214万辆 同比增长33% 排名从2024年第8升至第7 吉利销量193万辆 同比增长29% 排名从2024年第10升至第8[4][7] - 本田销量178万辆同比下降5% 日产销量161万辆同比下降6% 铃木销量163万辆同比下降2% 三家日系车企排名均下滑[4][7] 中国车企表现 - 比亚迪和吉利成为全球前十大车企中唯二增速超过10%的车企 分别以33%和29%的增速位列第一和第二[7] - 比亚迪坚持只产销新能源汽车战略 2024年销量排名已超过本田和日产 2025年上半年猛攻海外市场[7] - 吉利集团新能源销量增长显著 旗下三大品牌新能源销量超过70万辆 2024年与日产销量仅差1万辆[7]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 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7]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增速均超过40%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突破45%[7] 日系车企市场表现 - 日系车企在美国市场受到15%关税政策影响 丰田、本田、日产2025财年一季度业绩均明显下滑[7] - 在中国市场 本田和日产销量降幅双双超过17% 铃木和三菱已退出中国市场[7] - 在东南亚市场 日系车份额超70%的格局被打破 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城等8家中国车企已在泰国规划建厂生产电动车[7]
比亚迪、吉利年中销量首超本田、日产,全球前10大车企格局再生变
第一财经· 2025-08-27 22:36
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前10名中丰田以554万辆位居第一 大众以440万辆位居第二 现代起亚以365万辆位居第三[2] - 比亚迪以214万辆销量排名第7 吉利以193万辆销量排名第8 两家中国车企首次超过本田和日产进入前十[1][2] - 本田销量178万辆排名第9 铃木销量163万辆排名第10 日产销量161万辆跌出前十[2][6] 中国车企表现 -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3%至214万辆 排名从2024年第8升至第7 海外新能源车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132%[2][3] - 吉利销量同比增长29%至193万辆 排名从2024年第10升至第8 新能源车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2][3][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增长超40% 渗透率达44.3%[5] 日系车企表现 - 本田销量同比下降5% 铃木下降2% 日产下降6% 三家车企排名均下滑[1][6] - 日系车企在美国市场受15%关税影响 丰田净利润同比下降37% 本田下降50.2% 日产亏损1157亿日元[6] - 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本田和日产降幅超17% 仅丰田因纯电车型实现小幅增长[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 比亚迪等8家车企在泰国建厂 日系车企铃木 斯巴鲁关闭泰国工厂[7] - 日产计划2025年9月关闭泰国工厂部分产能 本田整合泰国生产基地[7] - 全球汽车竞争格局转向新能源驱动 中国车企凭借电动化优势实现排名跃升[1][3][5]
中国车企领涨,比亚迪、吉利跻身全球销量榜前十
观察者网· 2025-08-27 16:57
全球汽车销量格局变化 - 比亚迪和吉利位列2025年1-6月全球新车销量前十名 日产首次跌出前十 [1] -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3% 吉利增长29% 奇瑞同比增长14% [1] - 日产上半年全球销量161万辆 跌至2009年雷曼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3] 中国车企表现 - 中国车企在技术、供应链与市场多维度优势下实现亏损减少甚至盈利 [3] - 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奇瑞、比亚迪、吉利排名显著提升 [3] - 中国车企持续加强海内外市场建设并塑造独特技术和品牌形象 [6] 外资车企挑战 - 丰田、大众、现代、通用销量增幅为个位数 Stellantis、福特、本田、日产呈现不同程度下滑 [3]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亏损1157亿日元 约56亿元人民币 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3] - 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8%至27万辆 较2018年巅峰期72万辆减少近六成 [5] 区域市场动态 - 日产在美国面临混动车型产品线不足和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双重影响 [5] - 日产在东南亚市场受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与整车企业出海挑战 [5] - 日本国内市场日产销量同比减少10%至22万辆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5] 行业转型趋势 - 智能电动领域技术创新成为汽车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 [5] - 外资车企开始结合中国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产业链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 [6] - 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由中国汽车产业引领 销量榜单持续洗牌 [6]
吉利汽车(0017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7 16: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为1502.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10] - 毛利为247.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4%[10] - 税前溢利为112.8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0] - 本期间溢利为94.5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10]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2.8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9%[10]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94.5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04.76亿元下降9.8%[11]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7.17亿元人民币[1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归母净利润为92.898亿元人民币[15] - 归母净利润92.9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3%(2024年同期107.17亿元)[58] - 归属普通股持有人期间溢利为人民币92.90亿元,同比下降13.3%(对比去年同期107.17亿元)[59] - 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溢利为人民币92.90亿元,同比减少14%[175] - 撇除特殊项目后溢利为人民币66.57亿元,同比增长102%[175] - 极氪收益同比增长至人民币49,454,398千元(2024年同期:48,251,976千元)[158] - 极氪期内亏损收窄至人民币-64,952千元(2024年同期:-1,313,001千元)[158] - 总收益同比增长27%至人民币1,503亿元[17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为73.2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10] - 所得税费用为18.34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4.962亿元大幅增加[10] - 已付所得税同比增长35.6%至25.3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8.67亿元人民币[16] - 研发成本总额73.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3%(无形资产摊销44.12亿元增40.5%,研发成本29.16亿元增0.5%)[48] - 存货成本确认为开支121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48] - 即期所得税支出24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206.15亿元增39.5%)[50] - 递延所得税收益6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8.5%[50] - 分銷及銷售費用同比上升6.4%至人民币83.8亿元[17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总额73.2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60.40亿元增长21%[198][199]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化研发成本44.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199] - 费用化研发成本29.16亿元,同比仅增长1%[199] - 资本化研发增加54.3亿元,主要与新能源智能车型开发相关[200] 其他收益净额 - 其他收益净额为47.61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71亿元大幅增长[10] - 外汇汇兑净收益为36.33837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0.547亿元人民币[46] - 政府补助及津贴为6.9328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4568亿元人民币增长27.0%[46] - 财务费用净额为3.447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1.7525亿元人民币减少84.2%[47] - 外汇汇兑收益36.3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0.55亿元[48] - 外匯匯兌淨收益人民币36.3亿元[173] 每股盈利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92.18分,同比下降13.4%[10] - 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90.31分,同比下降14.6%[10] - 基本每股盈利0.9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0%(加权平均股数100.78亿股增0.1%)[58] - 摊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增至102.87亿股,同比增长1.5%(对比去年同期101.33亿股)[60] - 每股基本盈利因会计政策变更增加人民币1.91分[36] - 每股摊薄盈利因会计政策变更增加人民币1.89分[36] 现金流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同比下降20.7%至150.3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89.55亿元人民币[1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同比扩大13.7%至151.9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3.59亿元人民币[16]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改善至102.5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12.15亿元人民币[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增长13.4%至531.92亿元人民币,期初为430.58亿元人民币[16] - 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同比减少43.0%至15.0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6.42亿元人民币[16] - 无形资产增加支出基本持平为64.5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5.54亿元人民币[16] - 银行借款所得款项大幅增长262.5%至130.0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5.86亿元人民币[16] - 期末总现金水平为人民币58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6.2%[176]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50亿元[176] - 总资本支出达人民币80亿元[176] - 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89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0.3%[17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31.9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430.58亿元增长23.5%[12] - 存货为268.9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293.59亿元减少8.4%[12] - 贸易应收款项为187.4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191.84亿元减少2.3%[12] - 贸易应付款项为770.7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862.73亿元减少10.7%[12] - 银行借款总额为163.6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41.00亿元大幅增长299.2%[12][13] - 权益总额为920.9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939.91亿元减少2.0%[13]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46.1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348.51亿元减少0.7%[12] - 无形资产为358.2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的356.25亿元增长0.6%[12] - 公司处于净流动负债状态约83.72亿元人民币[19] - 净流动负债恶化至107.91亿元人民币,主要因收购导致流动负债增加超过流动资产[32][33] - 总借款达人民币19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2%[179] - 应收票据净额为人民币40.8亿元[177] 业务线表现 - 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收益为1345.98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收益的89.5%[42] - 销售汽车零部件收益为56.25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8.5612亿元人民币增长15.9%[42] - 销售电池包及相关零件收益为35.8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3.4562亿元人民币下降17.6%[42] - 合作制造收入为33.9206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4564亿元人民币增长94.3%[42] - 知识产权许可收益为6.6550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0.94325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605.7%[42] - 销售汽车、汽车零部件及电池包相关零件收入为176.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7%(对比214.43亿元人民币)[97] - 总销量达1,409,180辆,同比增长47%[174] -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25,151辆,同比增长126%,占总销量51.5%[174] - 燃油汽车销量684,029辆,同比增长8%[174] - 纯电动汽车销量510,803辆,同比增长173%[174] 地区表现 - 中国市场销量达1,225,066辆,同比增长62%,市占率11.2%[174] - 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40,458辆,同比增长146%,占出口销量22%[17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合并会计法处理共同控制下实体合并,自2025年1月1日起追溯适用[20][23] - 会计政策变更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涉及共同控制下实体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入账[186] - 私有化极氪的初步非约束性报价于2025年5月7日提交[194] - 私有化旨在建立统一上市平台,简化营运架构,提升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力[197] - 与雷诺合作可进入巴西市场并利用其分销基础设施[193] - 收购关联经销商旨在建立直接经销商渠道并减少持续关联交易[189] 投资和收购活动 - 领克汽车科技收购总代价为人民币9,104,721,000元,其中现金代价9,000,000,000元,锁箱利息104,721,000元[25] - 浙江极氪认购领克新股本现金代价约人民币367,347,000元,注册资本由7,500,000,000元增至7,653,061,225元[25] - 收购六家目标公司70%股权总现金代价约人民币29,239,000元[27] - 公司收购星驱科技额外17.5%股权,现金代价为人民币4.2亿元,持股比例从24.15%增至41.65%[66] - 公司于2025年6月以4980万元人民币现金对价出售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41.5%股权,确认收益213万元人民币[73] - 公司向关联方沃尔沃投资收购一间附属公司,交易金额为54亿元人民币[141] - 公司向关联方宁波路特斯创业投资出售一间联营公司,交易金额为人民币4.2亿元[142] - 极氪以总代价人民币9,104,721,000元收购领克50%股权(吉利控股20%及沃尔沃投资30%)[152] - 收购目标公司完成支付现金代价人民币29,239,000元[153] - 公司出资人民币15亿元(含无形资产13亿元及现金2亿元)获取合营公司30%股权[160] - 公司通过资产及现金出资504百万欧元(约人民币3,930百万元)获取联营公司21.29%股权[161] - 极氪私有化总代价上限约23.99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71.99亿元)[163] - 收购6家关联汽车经销商70%股权,现金代价约为人民币29,239,000元[188] - 出售吉利欣旺达41.5%股权获得收益人民币2,130,000元[190] - 出售吉利欣旺达28.5%股权代价为人民币34,200,000元[190] - 收购星驱科技17.5%股权代价为人民币420,000,000元[191] - 注资雷诺巴西后公司将持有21.29%权益[192] - 吉利控股子公司GH(SGP)将持有雷诺巴西5.11%权益[192] - 私有化对价方案:每股极氪股份可选择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195] - 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可选择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以吉利美国存托股份形式交付)[195] - 极氪私有化现金对价总额为2,398,768,630美元(约人民币171.99亿元),其中关联持有人部分为1,048,494,270美元(约人民币75.18亿元)[196] - 若全部选择股份对价,将发行最多1,098,059,328股代价股份,占公司2025年7月15日已发行股本约10.9%[197] - 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附属公司,集团持股从当前62.8%(悉数摊薄)提升至100%[195][197] 关联方交易 - 公司向关联方Ioncor Ltd.销售汽车部件,2025年收入为19.1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0.80亿元人民币下降37.8%[140] - 公司向关联方衢州极电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购买汽车零部件,2025年支出为18.3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1.43亿元人民币下降41.8%[139] - 公司从关联方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收入6.5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0.95亿元人民币增长591.8%[140] - 公司向关联方吉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购买汽车零部件,2025年支出为2.68亿元人民币[140] - 公司向关联方启征新能源汽车(济南)有限公司购买整车成套件及汽车部件,2025年支出为28.60亿元人民币[138] - 公司从关联方义乌翼真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收入1.94亿元人民币[139] - 公司向关联方浙江浩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支付营运服务费1.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0.70亿元人民币增长123.2%[138] - 公司从关联方浙江智马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收入1.7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0.50亿元人民币增长247.9%[138] - 公司从关联方Polestar Performance AB获得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收入2.6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0.40亿元人民币增长553.6%[140] - 公司从关联方浙江吉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已付股息人民币10.51亿元[142] - 公司向关联方BELGEE销售整车成套件及汽车部件,金额为人民币12.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7亿元增长248%[142] - 公司向关联方宝腾集团销售整车,金额为人民币7.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34亿元下降26%[142] - 公司从关联方雷诺韩国获得股息收入人民币2664.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55亿元下降83%[142] - 公司向合营公司浩思动力集团购买动力总成产品,金额为人民币115.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25亿元增长609%[142] - 公司从合营公司吉致汽金获得利息收入人民币8243.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5亿元下降45%[142]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整车成套件收入356.13亿元人民币[134] - 向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购买整车支出363.18亿元人民币[134] - 向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购买整车成套件及汽车部件支出214.19亿元人民币[134] - 浙江吉利汽车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采购支出12.995亿元人民币[134] -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的汽车部件采购金额达12.821亿元人民币,技术许可服务费支出为0.67亿元人民币[135] - 宁宁波吉利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技术许可服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67.2%,从15.773亿元降至5.168亿元[135] - 沃尔沃Personvagnar AB技术许可服务收入减少34.5%,从3.031亿元降至1.986亿元[135] - 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金额达3.999亿元人民币[136] - 领吉汽车整车成套件及汽车部件销售额突破10.082亿元人民币[137] - 浙江吉润梅山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技术许可服务费支出激增1022%,从0.136亿元增至1.528亿元[137] - 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整车采购额达1.484亿元,运营服务费支出1.988亿元[136] - 浙江吉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服务费支出锐减97.7%,从5.966亿元降至0.135亿元[137] - 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整车成套件销售额同比完全终止,去年同期为5.639亿元[135] - 浙江寰福科技有限公司汽车部件采购金额达1.078亿元,技术许可服务费支出0.197亿元[135] 联营和合营公司表现 - 宝腾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益79.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2024年同期:71.59亿元)[67] - 雷诺韩国2025年上半年收益9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2024年同期:76.14亿元)[67] - 宝腾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78.6%(2024年同期:1.72亿元)[67] - 雷诺韩国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904万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净利润8498万元)[67] - 公司于宝腾集团持股49.9%,对应权益账面价值17.08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14.83亿元)[68] - 公司于雷诺韩国持股34.02%,对应权益账面价值30.2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28.68亿元)[68] - 非重大联营公司贡献应占利润总额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2024年同期:3.14亿元)[69] - 合营公司权益总额244.2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6.4%(2024年末:229.45亿元)[70] - 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注册资本4.58亿元人民币,公司持股26.07%[65] - 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公司持股比例75%[71] - 浙江吉利爱信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7亿美元,公司持股比例40%[71] - 浩思动力集团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594.9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553.12亿元增长7.6%[76][77] - 浩思动力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益471.13亿元人民币,期间溢利9.66亿元人民币[77] - 吉致汽金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89.5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85.42亿元增长4.9%[76][77] - 吉致汽金2025年上半年收益18.90亿元人民币,期间溢利4.17亿元人民币[77] - 浩思动力集团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6.4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76.50亿元增长13.0%[76] - 吉致汽金2025年6月30


瑞银:升吉利汽车目标价至20港元 指估值已合理
智通财经· 2025-08-27 15:37
估值与目标价调整 - 公司目前估值处于合理水平 相当于预测明年市盈率11.4倍 [1] - 目标价由15港元上调至20港元 [1] 销量预测与业绩表现 - 上调2025至2027年销量预测13%至18% 至310万至340万辆 [1] - 上半年销量在庞大基数下实现47%同比增长 [1] 市场情绪与产品周期 - 市场对公司普遍持乐观态度 [1] - 产品周期更新为积极因素 [1]
瑞银:升吉利汽车(00175)目标价至20港元 指估值已合理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5:34
估值与目标价调整 - 公司目前估值处于合理水平 相当于预测明年市盈率11.4倍 [1] - 目标价由15港元上调至20港元 [1] 销量预测与业绩表现 - 上调2025至2027年销量预测13%至18% [1] - 销量预测调整至310万至340万辆 [1] - 上半年销量在庞大基数下实现47%同比增长 [1] 市场情绪与产品周期 - 市场对公司普遍持乐观态度 [1] - 乐观情绪源于强劲销量增长及产品周期更新 [1]
曹操出行(02643):从定制车到Robotaxi,主机厂网约车龙头启航
国信证券· 2025-08-27 14:0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98-108港币 较现价81.25港币有25%-39%上行空间 [1][4][6]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吉利集团孵化的出行服务平台 实控人李书福持股77.1% 2024年平台总交易额170亿元 市占率5.4%居行业第二 [1][18] - 短期通过定制车破局主业有望步入盈利拐点 中线Robotaxi赋能成长 [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9/275/346亿元 同比增长43%/32%/26% 经调整后净利润-4.9/1.0/5.1亿元 [4]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6年PS1.8-2.0x 对应合理估值98-108港币 [4][6] 公司概况 - 发展历程分为三阶段:2015-2020年B2C模式初步探索期 2021-2023年战略升级期发布N³战略 2024年至今深化发展新阶段面向Robotaxi时代 [16] - 2024年布局全国136个城市 34000辆定制车覆盖31个城市 2025年6月港交所上市 [16] -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 IPO引入梅赛德斯-奔驰、亿纬亚洲、国轩高科等基石投资者 [18] - 2021年起管理层引入网约车职业经理人 现任CEO龚昕具13年行业经验 [20][21]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46.6亿元/+37.4% 出行服务/车辆租赁/车辆销售占比92.6%/1.3%/5.9% [23] - 毛利率持续改善 2022-2024年分别为-4.4%/5.8%/8.1% [35] - 2024年经营现金流2.4亿元 由负转正 [41] - 负债率276.7% 财务杠杆较高 流动比率0.16 [38] - IPO募集17.18亿港元 20%用于偿还借款 19%改进车服解决方案 18%采购定制车 [48] 行业发展 - 2024年出租汽车客运量日均0.98亿人次/+7.1% 占城市客运总量33.6% [2][52] - 网约车日均单量3150万单 渗透率从2015年10%提升至2022年41% [2][52] - 共享出行市场规模3444亿元 2019-2024年CAGR10.6% [58] - 行业利润率偏低 滴滴2024年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EBITA/GTV为3.0% [2] 竞争格局 - 一超多强格局 2024年滴滴/曹操/T3出行市占率70.4%/5.4%/5.3% [75] - 聚合平台订单占比超30% 为中小平台提供流量入口 [79][81] - 主机厂背景玩家多以B2C模式起步 后转向轻资产扩张 [83] 定制车战略 - 定制车降低车辆TCO 33%-40% 曹操60月摊销成本2955元 vs 行业5013-7198元 [100] - 2024年定制车渗透率25.1% 司机时薪36元 vs 行业27元 [3][99][115] - 客单价28元 高于滴滴24元 如祺26元 [111] - 预计2025-2027年销售曹操60车型1.5-3.2万/2.5-4.5万/4-6万辆 [99] Robotaxi布局 - 吉利集团2025年6月将智能驾驶业务团队全面整合 引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总裁 [3] - 拟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2027年规模化运营 [3] - Robotaxi有望重塑盈利模型 消除司机端成本占比60-80% [87][93] - 政策环境优化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开放特定区域商业化服务 [93] 成长驱动 - 预计2025-2027年日均单量229/297/372万单 同比增长40%/30%/25% [3][129] - 新城市拓展 计划2025年末覆盖180-200城 [120] - 既有城市市占率提升 2024年一线城市市占率8.8% [126] - 单均EBIT有望从2025年-0.3元改善至2027年0.5元 [3]
曹操出行:上半年营收增53.5%至94.56亿元,毛利率升至8.4%
新浪财经· 2025-08-27 13:31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实现收入94.56亿元 同比增长53.5%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95亿元 同比收窄35.45% [1]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7%提升至8.4% [1] 运营数据 - 总GTV(商品交易总额)110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53.6% [1] - 总订单量3.795亿单 同比增长49% [1]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2025年4月起部署新一代Robotaxi 采用吉利最新冗余架构设计 [1] - 融合自动派单、远程安全保障、出行舱服务及资产数字化管理等能力 [1] - 与吉利及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及预装专有组件 [1] - 截至报告期末在苏州和杭州累计完成超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 [1]
吉利公布接入卫星相关专利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3:00
公司技术布局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请"接入卫星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专利 [1] - 专利涉及终端设备根据与地面站距离确定候选地面站 候选地面站覆盖范围需包含终端设备覆盖范围 [1] - 方法包括从候选地面站选择目标地面站 并将终端设备接入目标地面站连接的卫星 [1] 技术方案细节 - 专利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 通过距离计算实现卫星网络接入优化 [1] - 技术核心为通过地面站覆盖范围与终端设备位置的匹配关系实现卫星接入路径选择 [1] - 方案涉及终端设备 地面站和卫星三者之间的协同连接机制 [1]
因认股权获行使 吉利汽车(00175)发行8.2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8-27 12:17
公司股份变动 - 吉利汽车于2025年8月27日因雇员行使认股权发行8.2万股普通股股份 [1] - 股份发行依据2023年4月28日采纳的认股权计划执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