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讯传媒(00205)
icon
搜索文档
财讯传媒(0020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2:55
财务表现 - 收入为15,331千港元,同比下降29.7%[2] - 毛利为10,434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605.1%[2] - 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平值变动亏损为34,962千港元[2] - 应占一间联营公司的亏损为5,260千港元[2] - 期内亏损为25,701千港元,同比增加187.1%[2] 资产负债情况 - 应收款项为63,690千港元,较年末基本持平[3] - 应收贷款为125,555千港元,较年末增加5.8%[3] - 持作买卖投资为30,191千港元,较年末下降53.7%[3]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6,392千港元,较年末下降11.3%[3] - 应付款项为15,363千港元,较年末基本持平[3] 业务构成 - 集团收入为15,331千港元,其中服务收入7,175千港元、经纪服务收入156千港元、销售相关产品收入1,084千港元、放债收入6,916千港元[10] - 集团分部虽然整体亏损3,952千港元,但其中服务分部亏损1,740千港元、经纪服务分部盈利86千港元、销售相关产品分部亏损348千港元、放债分部亏损1,950千港元[10] - 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7,2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7.1%[31] -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约2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1.3%[32] - 放债业务利息收入约6,9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5.1%[34] -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相关货品销售收入约1,0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6.5%[35] 其他收益及亏损 - 集团其他收益及虧损净额为22,097千港元,主要包括撤销注册附属公司收益19,985千港元和汇兑收益2,121千港元[15] - 集团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4,962千港元[10] - 集团应占一间联营公司的亏损为5,260千港元,但同时有一间联营公司权益减值撥回9,129千港元[14] 信用风险管理 - 集团给予广告服务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给予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产品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不超过90日[22][23] - 集团致力于对证券经纪业务的应收款项维持严密监控以最小化信贷风险[22] 股息政策 - 集团不建议派发任何中期股息[18] - 公司不建议派发中期股息[39] 未来发展 - 广告业务受中美贸易战及COVID-19疫情影响而大幅减少[31] - 本集团将继续强化金融业务并积极发展数字媒体营销及MCN业务[36] - 本集团将维持审慎乐观态度并探索其他合适投资机遇[36] - 公司拟将未动用的认购新股所得款项约2300万港元用于扩大广告业务[43]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权益总额约141,3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700,000港元[46] - 本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约56.8%,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7个百分点[46] - 本集团有应付债券约20,900,000港元及其他贷款约9,200,000港元[46] - 本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6,6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400,000港元[46] 人力资源 - 本集团于香港及中国有105名员工,较去年同期增加7名[50] - 董事持有本公司股份及根据购股权计划持有的相关股份数目[52]
财讯传媒(0020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22:33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及销售书籍及杂志业务,近年面临困境和挑战[5] - 公司积极拓展数字媒体营销服务和多渠道网络业务,收入约为26,8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69.8%[6] - 公司决定不再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将向监管机构交还牌照[7] - 放贷业务为公司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收入约为11,3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29.5%[9] - 公司通过向各类客户提供有担保或无担保贷款开展放贷业务,主要为有担保大额贷款[10] - 公司在授出贷款前进行独立信贷评估,以确保能够收回贷款[11]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贷款组合中,贷款本金介于40,000港元至22,500,000港元之间,有担保贷款约为84,900,000港元,无担保贷款约为33,700,000港元[13] - 二零二三年度预期信贷损失及减值损失净额分别约为25,500,000港元和8,1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下降[14]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来自提供广告服务和销售书籍及杂志的收入总额为约26,8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6.6%[20] - 本集团整体毛利率为约29.3%,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高毛利率业务收入占比减少[22] - 本集团持有的持作买卖投资录得公平值收益约12,1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23] - 銷售及分銷成本为约5,0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17.4%,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增加[24] - 行政开支为约42,9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88.2%,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和法律及专业费用增加[25] 股权及股东 - 公司股本每20股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从0.10港元变为2.00港元,未行使的购股权也相应调整[49]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31,800,000份可认购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50]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31,800,000份可认购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122港元[51]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58,400,000份可认购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355港元[52] - 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约为16.6%[53] 公司治理 - 李煒先生于2023年1月18日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68] - 審核委員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委聘外聘核数师、审阅财务数据、监督财务和会计惯例、审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71] - 薪酬委员会负责审阅、考虑和批准与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薪酬相关的公司政策和架构的建议[74] - 提名委员会负责定期审查董事会的结构、规模和组成,并向董事会提供有关任何变动的推荐意见[79] - 董事会总体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责,制定和审查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和规则[80]
财讯传媒(0020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1 18: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8,379千港元,较2022年的73,163千港元下降47.54%[3] - 2023年公司毛利为11,231千港元,较2022年的41,243千港元下降72.77%[3]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40,465千港元,较2022年的87,294千港元收窄53.64%[3]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为37,397千港元,较2022年的89,263千港元收窄58.09%[3] - 2023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33,772千港元,较2022年的99,113千港元收窄65.93%[4]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032港元,较2022年的0.13港元收窄75.38%[4] - 2023年非流动资为24,169千港元,较2022年的32,791千港元下降26.30%[6] - 2023年流动资产为354,777千港元,较2022年的394,403千港元下降10.04%[6]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77,080千港元,较2022年的198,923千港元下降11.08%[6]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81,445千港元,较2022年的205,597千港元下降11.75%[7] - 2023年公司总收入38,379千港元,较2022年的73,163千港元下降47.54%[15]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40,465千港元,2022年为87,294千港元[20][22] - 2023年财务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31,085千港元,2022年为91,253千港元[27]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857千港元,较2022年的1,676千港元增长10.80%[2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23279千港元,2022年为82473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736142730股,2022年为655923552股[32] - 2023年集团整体毛利率约29.3%,低于2022年的约56.4%[55] - 2023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50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30万港元增加约117.4%[56] - 2023年行政开支约429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280万港元增加约88.2%[56]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约71.8%至约2330万港元,2022年亏损约8250万港元[5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约为1.814亿港元,2022年约为2.056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本年度亏损约3740万港元所致[6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为2040万港元,2022年约为227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52.1%,2022年约为51.9%[7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4100万港元,2022年约为8300万港元[72]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广告服务收入26,787千港元,较2022年的50,239千港元下降46.68%[15] - 2023年放债业务利息收入11,305千港元,较2022年的8,047千港元增长40.49%[15] - 2023年中国地区外部客户收入10,678千港元,较2022年的45,574千港元下降76.57%[25] - 2023年香港地区外部客户收入27,701千港元,较2022年的27,589千港元增长0.40%[25] - 提供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268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69.8%[48] - 2023年证券经纪业务佣金、经纪及利息收入共约3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0.7%,公司将停止该业务[49] - 2023年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利息收入约113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29.5%[51] - 2023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未产生收入[52] - 2023年集团广告、书籍及杂志业务收入约268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5020万港元减少46.6%[55] - 2023年证券经纪、电子商务及放债业务收入分别约为30万港元、约零港元及约1130万港元,2022年分别约为820万港元、约670万港元及约800万港元[55]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收,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收;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30] - 2023年即期税项过往年度中国企业所得税超额拨备3068千港元,2022年香港利得税拨备不足1969千港元[31] 公司款项相关指标变化 - 2023年应收款项总额为63861千港元,较2022年的62376千港元增加[34] - 2023年应收贷款为178795千港元,较2022年的188975千港元减少;按固定利率每年8% - 10%计息[39][40] - 2023年应付款项总额为15441千港元,较2022年的19072千港元减少[41] - 2023年12月31日,证券买卖业务应付款项约982.8万港元,2022年约为982.9万港元[43] - 2023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业务无应付款项,2022年为85万港元,平均信贷期61日[44] - 2023年借贷总计3029.8万港元,2022年为3351.9万港元,其中2023年应付保证金为0,2022年为341.9万港元[4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应付保证金约零港元,2022年为340万港元;应付债券约209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其他贷款约940万港元,2022年约为920万港元[7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持作买卖投资约零港元,2022年约为670万港元;担保应付保证金约零港元,2022年约为340万港元[7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自受规管证券经纪取得之定息借款约零港元,2022年约为340万港元,并无持有金融工具从事对冲或投机活动[75] 公司持作买卖投资情况 - 2023年持作买卖投资录得公平值收益约1210万港元,2022年为公平值亏损约3070万港元[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为6520万港元,2022年约为3530万港元[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已确认持作买卖之投资的公平值收益约1210万港元,2022年为公平值亏损约3070万港元[68] 公司款项信贷期及计息情况 - 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及销售书籍杂志业务应付款项平均信贷期为90日,2023年和2022年相同[42] - 证券交易业务现金客户应收款项于结算日期后按要求偿还,按香港最优惠利率加3%年利率计息[36]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2023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27020千港元,较2022年的13282千港元增加[2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于香港及中国有70名雇员,2022年为46名[76] 公司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27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动用结余约1000万港元,预计2024年12月31日悉数动用[59][61]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780万港元,已动用2160万港元,未动用款项预计2024年12月31日前使用[63][64]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香港会计准则等多项准则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公司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3] - 无单一客户贡献公司总收入10%以上[26] - 2023年和2022年均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拟派股息[33] - 2023年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事项[65] 公司董事会相关情况 - 公司采用更灵活方法召开董事会会议,非执行董事无固定任期但须轮值告退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79][80]
财讯传媒(0020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13 21:08
股份认购协议 - 本公司与认购人签订了120,000,000股新股份的认购协议,认购价格为每股0.4港元[3] 资金用途 - 本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用于扩大广告业务,特别是数字媒体营销服务和多渠道网络服务[3] 放贷业务 - 本集团放贷业务主要提供有担保或无担保贷款给各类客户,客户主要为旧客户,贷款主要为有担保大额贷款[4] - 本集团在授出贷款前会进行独立信贷评估,以评估借款人的信贷质量[5] - 本集团会定期进行信贷检视,以监控持续贷款的信贷额度[6] - 本集团有规范的程序处理拖欠款项,逾期6个月将考虑聘请律师进行追讨和执行行动[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贷款本金介于约200,000港元至20,900,000港元之间,有担保贷款金额约为85,900,000港元,无担保贷款金额约为60,400,000港元[8] - 由于COVID-19带来的经济影响,本集团确认的应收贷款和利息的预期信贷损失和减值损失净额分别约为35,300,000港元和42,800,000港元[9] 资料变更 - 本公司的其他资料保持不变,除上文所披露者外,年报中的所有其他资料保持不变[10]
财讯传媒(0020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9 16:3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2.1828亿港元,较2022年的3.1912亿港元下降31.6%[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147.8万港元,较2022年的1916.6万港元下降92.3%[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94.1万港元,较2022年的2972.4万港元收窄69.9%[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895.8万港元,较2022年的2972.4万港元收窄69.9%[3] - 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1083.9万港元,较2022年的2526万港元收窄57.1%[6]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0.01港元,较2022年的0.05港元收窄80%[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4,898千港元,2022年为14,182千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5,708千港元,2022年所得现金净额为17,457千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0,606千港元,2022年增加净额为3,275千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2,818千港元,2022年为26,773千港元[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四个经营及呈报分部外部销售总收入为21,828千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分部亏损总计17,846千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8,941千港元[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入为31,912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9,724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89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6,479千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225千港元,银行利息收入为 - 381千港元;2022年同期折旧为228千港元,银行利息收入为 - 28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4,80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2,258千港元[28] - 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为736,143千股,2022年为616,142千股[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整体毛利率约6.8%,较2022年同期约60.1%有所下降[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作买卖之投资公平值亏损约53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1940万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约2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30万港元增加约84.6%;行政开支约18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150万港元增加约58.3%[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占合营企业溢利约340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占亏损约590万港元;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约780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占亏损约1050万港元[53][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8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3230万港元减少约85.1%[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1.94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约2.056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期内亏损约900万港元[6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207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约2270万港元减少[6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51.7%,较2022年12月31日约51.9%略有下降[6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应付保证金约零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340万港元减少;应付债券约215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2090万港元增加;其他贷款约86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920万港元减少[6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528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约8300万港元减少[66] 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3.676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2791亿港元增长12.1%[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36.662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9.4403亿港元下降7.0%[8]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18.795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8923亿港元下降5.5%[8]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19.475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5597亿港元下降5.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款项总计57,9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376千港元[29] - 提供广告服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1,68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61千港元[29][31] - 证券买卖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54,58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299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持作买卖之投资均为在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金额分别为35,613千港元和35,300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付款项总计18,58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072千港元有所下降[35] - 2023年6月30日提供广告服务产生的应付款项为7,630千港元,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8,393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证券经纪业务现金客户应付款项为10,144千港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9,627千港元[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356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约3530万港元略有增加[62] 股本及储备相关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6,161千港元,股份溢价为34,421千港元,资本储备为13,092千港元[13] - 公司附属公司须将除税后溢利的10%拨入法定储备(除非储备额已达附属公司注册资本的50%)[1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期内提供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9,100,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41.7%[45] - 2023年上半年证券经纪业务佣金、经纪收入及利息收入合共约7,000,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32.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利息收入约56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25.7%[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约1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0.5%[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服务收入约9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270万港元减少约28.3%[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约7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810万港元;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约1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330万港元;放债业务收入约56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780万港元[52] 业务决策相关 - 公司决定不再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因其持续亏损经营[46] - 公司自2020年起积极拓展数字媒体营销服务及多渠道网络(MCN)业务以多元化广告业务收入[44] 人员及管理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雇员及顾问持有的公司购股权未行使数量为63,600,000股,较年初无变化[39]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层人员酬金为206千港元,低于2022年同期的244千港元[41] - 董事会未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与2022年同期相同[43] - 2023年7月21日,公司向承授人授予合共7300万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6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有98名,较2022年12月31日46名增加[70] 审核及合规相关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主席为罗智鸿先生,另两名成员为梁达贤先生及王清漳先生[81]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和财务申报事宜,包括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中期财务报表[81] - 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相关准则[82] 董事信息相关 - 截至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李亮先生、李炜先生(2023年1月18日获委任)、李曦先生[84] - 截至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罗智鸿先生、梁达贤先生、王清漳先生、李振先生、章知方先生、周洪涛先生[84]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1827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结余约1000万港元,董事会预期用作拟定用途[56][58] - 2022年9月1日完成认购事项,配发及发行1.2亿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4780万港元,已动用1000万港元[59] 税务政策相关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收香港利得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收;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26]
财讯传媒(0020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21:37
财务收入与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1828亿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912亿千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47.8万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16.6万千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894.1万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72.4万千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895.8万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72.4万千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入2.1828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1912亿港元下降31.6%[11][1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894.1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972.4万港元有所收窄[11][1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89.8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 - 647.9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48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3225.8万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91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41.7%[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约70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32.1%,公司决定不再经营该业务[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利息收入约56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25.7%[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约1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0.5%[36] - 2023年上半年广告服务收入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8.3%[40] - 2023年上半年证券经纪、电子商务、放债业务收入分别为约700万、10万、560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约为810万、330万、780万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约6.8%,较2022年同期的约60.1%下降[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作买卖之投资公平值亏损约53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940万港元减少[43][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约2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30万港元增加约84.6%;行政开支约18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150万港元增加约58.3%[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分占合营企业溢利约34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分占亏损约590万港元[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约78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050万港元减少[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8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230万港元减少约85.1%[47]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6762亿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791亿千港元[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6.6628亿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4403亿千港元[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7957亿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8923亿千港元[2]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9.4758亿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5597亿千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款项总计5.795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2376亿港元有所下降[20] - 提供广告服务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168.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6.1万港元[20] - 证券买卖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5458.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29.9万港元[20] -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相关产品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167.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1.6万港元[20] - 2023年6月30日持作买卖之投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为35,61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300千港元[25] - 2023年6月30日应付款项为18,5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072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3560万港元,无占集团资产总值5%以上的持作买卖投资[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1.94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2.056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期内亏损约900万港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51.7%,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51.9%略有下降[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信托及独立账户除外)约52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300万港元[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持作买卖之投资为零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70万港元;应付保证金为零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40万港元[63]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经营及呈报分部包括提供广告服务、证券经纪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相关产品、放债[10] - 公司将积极发展数字媒体营销及MCN业务,探索合适投资机会[38][39] 股息与购股权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并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股息,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中期股息[17] - 计算2023年和2022年每股摊薄亏损时未假设行使公司尚未行使购股权,因其假设行使将导致每股亏损减少[19] - 2023年7月21日,公司向若干合资格参与者授予合共7300万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64]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1827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结余约1000万港元,董事会预期用作拟定用途[49][52]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780万港元,已动用10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动用未动用款项[53]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及中国有98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46名[66] 股权拥有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董事章知方实益拥有37,5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李亮、李曦、李振、周洪涛、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实益拥有318万股,各占已发行股份0.43%[67] 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期内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0]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在本期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但在守则条文第C.5.3条及第C.5.8条有重大偏离[71] 委员会情况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王清漳、罗智鸿、梁达贤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财务申报事宜[75]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7]
财讯传媒(0020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8:50
各业务线收入占比情况 - 2022年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502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68.7%[8] - 2022年证券经纪业务佣金、经纪及利息收入合共约82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1.2%[9] - 2022年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利息收入约80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0.9%[10] - 2022年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约67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9.2%[11] 各业务线收入变化情况 - 2022年广告服务及销售书籍杂志收入较2021年增加35.7%,从约3700万港元增至约5020万港元[17] - 2022年证券经纪、电子商务、放债业务收入分别约为820万、670万、800万港元,2021年分别约为1100万、620万、1420万港元[17]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情况 - 2022年整体毛利率约56.4%,低于2021年的约61.0%[17] - 2022年持作买卖投资录得公平值亏损约3070万港元,2021年为公平值收益约1000万港元[17] - 2022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230万港元,较2021年约330万港元减少约30.3%[18]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约2560万港元减少约10.9%至2022年约2280万港元[19]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增加约105.7%至约8250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4010万港元[20] - 2022年确认分占合营企业财迅萌达收益约660万港元,2021年分占亏损约1150万港元[19] - 2022年确认分占联营公司亚太金融投资亏损约930万港元,2021年分占亏损约4.5万港元[19] - 2022年末公司权益总额约2.056亿港元,2021年末约2.567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本年度亏损约8930万港元[37] - 2022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约2270万港元,2021年末约67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51.9%,2021年约47.8%[37] - 2022年末公司应付保证金约340万港元,2021年末约320万港元;应付债券约2090万港元,2021年无;其他贷款约920万港元,2021年无[37] - 2022年末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信托及独立账户除外)约8300万港元,2021年末约2510万港元[38] - 2022年末公司已抵押持作买卖投资约670万港元,2021年末约1530万港元,以担保应付保证金[39] - 2022年末公司雇员有46名,2021年末为64名[42] - 2022年公司收入为73,163千港元,较2021年的68,350千港元增长7.04%[151]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为89,263千港元,较2021年的44,591千港元亏损扩大100.18%[151] - 2022年公司年内全面开支总额为99,113千港元,较2021年的49,112千港元增长101.81%[151]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13港元,2021年为0.08港元[151]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32,791千港元,较2021年的29,872千港元增长9.77%[152] - 2022年流动资产为394,403千港元,较2021年的462,355千港元下降14.70%[152]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98,923千港元,较2021年的228,828千港元下降13.07%[152]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95,480千港元,较2021年的233,527千港元下降16.29%[152]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05,597千港元,较2021年的256,710千港元下降19.91%[152] - 2022年股本为7,361千港元,较2021年的6,161千港元增长19.48%[152]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8247.3万港元,2021年为4013.6万港元[154] - 2022年换算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898万港元,2021年为 - 482.2万港元[154] - 2022年全面开支总额为9261.4万港元,2021年为4459.8万港元[154] - 2022年发行新股份所得为4800万港元,2021年为3038.5万港元[154] - 2022年除税前亏损8729.4万港元,2021年为4353.7万港元[158] - 2022年财务资产减值亏损净额9125.3万港元,2021年为5454.6万港元[158] - 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财务资产之公平值变动为3072.6万港元,2021年为 - 1002.6万港元[158] - 2022年经营所用现金为 - 599.4万港元,2021年为 - 1868.6万港元[158] - 2022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781.4万港元,2021年为 - 1999.6万港元[158] - 2022年购置物业、机器及设备支出1.4万港元,2021年为285.4万港元[160] - 2022年出售物业、机器及设备所得款项为19.6万港元,2021年为1.8万港元[160] - 2022年认购可换股债券付款400万港元,2021年无此项支出[160] - 2022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81.8万港元,2021年为1333.6万港元[160] - 2022年融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7288.3万港元,2021年为188.8万港元[160]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6125.1万港元,2021年减少3144.4万港元[160] - 2022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10.1万港元,2021年为5731万港元[160]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99.4万港元,2021年为2510.1万港元[160] 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筹集所得款项总额最多约5.3113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27亿港元[23] - 2021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810万港元,已全部按拟定用途动用[26][27] - 2021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180万港元,已全部用于偿还集团借款[29]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780万港元,拟用于扩大广告业务,已动用1000万港元[30]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32] - 2014年北京乐华久坊两名新股东注资1574.7万港元,公司股权由90%减至71.28%[156] 公司股权及股东情况 - 根据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6161.4273万股,占2022年报告日公司已发行股份7.3614273亿股约7.2%;2021年可发行股份4461.4273万股,占当时已发行股份6.1614273亿股约7.2%[4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736,142,730股股份[112][118] - 章知方先生持股37,500股,占已发行股份数目的0.01%[110] - 李亮、李曦、李振、周洪涛、罗智鸿、王清漳、梁达贤先生各持有相关股份3,180,000股,各占已发行股份数目的0.43%[110] - 涌容(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26,5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数目的17.18%[118]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在2022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大部分条文,但在通知时间和非执行董事任期规定上有偏离[48][49] - 公司董事在2022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及公司证券交易行为守则[50] - 董事会由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约每季举行一次全体会议,李亮、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出席率为100%(5/5),李曦出席率为20%(1/5),李振出席率为60%(3/5),章知方出席率为0%(0/5),周洪涛出席率为40%(2/5)[53] - 李炜于2023年1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5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出席率为100%(3/3)[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均出席[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均出席[65] - 董事会已采纳提名政策和董事会多元化政策[66][67]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2年中期及年度业绩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规定且披露充分[58] - 董事薪酬按技能、知识、经验、参与事务及市况厘定,可获授购股权作为长期奖励[60]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会监察提名及多元化政策执行情况[6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各联席公司秘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71] - 持股量占附有可于公司股东大会上投票权利的已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书面要求,董事须在要求提交日期起计30日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81] - 股东提名参选董事书面通知期限至少为7日,若在寄发股东大会通告后呈交,期间由寄发通告日起计至不迟于大会举行日期前7日止[83] - 公司收到股东提名参选董事通知后,若需押后选举大会,需给予股东至少10个营业日考虑相关资料[84]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会于大会举行前至少足20个营业日寄送,其他股东大会至少足10个营业日寄送[85] - 股东周年大会须发出不少于足21日及20个营业日通知,其他股东大会须发出不少于足14日及10个营业日通知,若全体有权出席及投票股东同意,股东周年大会可短期限通知召开;若大多数有权出席及投票股东(合共占总表决权不少于95%)同意,其他大会可短期限通知召开[85][87] - 李曦、李亮及罗智鸿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告退,退任董事均合资格膺选连任[105] - 拟膺选连任之董事无与公司或附属公司订立集团不可于一年内终止而毋须赔偿(法定赔偿除外)之服务合约[107] - 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7披露者外,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订立董事有重大权益且于2022年12月31日或年内仍存续之重大合约[109] 审计及财务报表相关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核数师法定核数服务已付或应付费用约为550,000港元,非核数服务为零港元,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约为550,000港元和零港元[7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财务报表由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131] - 公司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决议案续聘开元信德为核数师[132] - 公司2022年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而公平地反映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13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款项约6240万港元,应收贷款约1.463亿港元[139] - 集团选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化法计量除现金客户外的应收款项亏损拨备,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计算[139] - 集团委聘独立专业估值师对该等应收款项进行预期信贷亏损评估[139] - 审核按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预期信贷亏损的管理评估是关键审核事项,因其数额重大且需管理层重大判断及假设[139] - 处理该等应收款项减值评估的主要审核程序包括了解信贷风险管理、评估估值师能力等[140] - 公司董事负责根据相关准则和规定编制真实公平的综合财务报表及落实内部监控[143] - 管治负责人负责监督集团的财务报告过程[144] - 核数师目的是取得综合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误陈述的合理保证并发出报告[145] - 核数师在审核过程中行使专业判断、保持专业怀疑态度,识别评估风险等[146] 公司业务及运营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及合营企业业务包括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分销书籍及杂志等[93] - 集团过往五个财政年度业绩以及资产及负债摘要刊于第98页[97] - 集团2022年业绩刊于第28页之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96] - 集团物业、机器及设备年内变动详情刊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5[98] - 公司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并无可供分派予股东之储备[102] - 2022年最大供应商应占采购额及五大供应商合共应占总采购额分别占集团总销售成本约8%及18%[103] - 2022年最大客户应占销售额及五大客户合共应占总销售额分别占集团总收入约20%及41%[103] - 20
财讯传媒(0020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1 22:57
公司整体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收入为73163千港元,较2021年的68350千港元增长7.04%][1]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89263千港元,较2021年的44591千港元亏损幅度扩大100.18%][1] - [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0.13港元,2021年为0.08港元][2]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7.3163亿港元,较2021年的6.835亿港元增长7.04%][11]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8729.4万港元,较2021年的4353.7万港元亏损扩大100.51%][14][1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82473千港元,2021年为40136千港元,亏损幅度扩大][2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增加约105.7%至约8250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4010万港元][5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约2.056亿港元,较2021年约2.567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本年度亏损约8930万港元][76] 公司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32791千港元,2021年为29872千港元][3] - [2022年流动资产为394403千港元,较2021年的462355千港元减少14.7%][3]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98923千港元,较2021年的228828千港元减少13.06%][3]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95480千港元,较2021年的233527千港元减少16.29%][3]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05597千港元,较2021年的256710千港元减少19.91%][4] - [2022年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及销售书籍等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961千港元,2021年为11028千港元][25] - [2022年证券交易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8299千港元,2021年为109809千港元][25] - [2022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116千港元,2021年为6858千港元][25] - [2022年应收贷款(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46259千港元,2021年为164903千港元][33] - [2022年提供广告代理服务等业务产生的应付款项为8393千港元,2021年为7590千港元][34] - [2022年证券交易业务产生的应付款项(现金客户)为9627千港元,2021年为24270千港元][34] - [2022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业务产生的应付款项为850千港元,2021年为5279千港元][34]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款项约982.9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2482.7万港元减少][3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为3530万港元,2021年约为5910万港元,无重大投资][7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2270万港元,2021年约67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51.9%,2021年约47.8%][7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应付保证金约340万港元、应付债券约2090万港元、其他贷款约920万港元,2021年应付保证金约320万港元,无应付债券和其他贷款][7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信托及独立账户除外)约8300万港元,2021年约2510万港元][7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持作买卖投资约670万港元,2021年约1530万港元,以担保应付保证金][8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一项定息借款约340万港元,2021年约320万港元,并无持有金融工具从事对冲或投机活动][82] 公司业务板块收入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在中国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分销书籍及杂志,在香港从事证券经纪、放债、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6] - [2022年广告服务收入为5.0239亿港元,较2021年的3.6954亿港元增长36%][11] - [2022年证券经纪服务佣金及经纪收入为183.1万港元,较2021年的447.3万港元下降59.06%][11] - [2022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收入为291.2万港元,较2021年的379.8万港元下降23.33%][11] - [2022年销售高科技产品收入为378.6万港元,较2021年的237.4万港元增长59.48%][11] - [2022年证券经纪业务利息收入为634.8万港元,较2021年的655.5万港元下降3.16%][11] - [2022年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804.7万港元,较2021年的1419.6万港元下降43.31%][11] - [公司在中国和香港经营业务,2022年来自中国的收入为4557.4万港元,来自香港的收入为2758.9万港元][16][17] - [2022年,提供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502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68.7%][42] - [2022年,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约82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1.2%][44] - [2022年,放债业务利息收入约80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0.9%][45] - [2022年,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约67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9.2%][47] - [2022年,提供广告服务及销售书籍和杂志收入较2021年增加35.7%,达约5020万港元][51] 公司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2年除税前亏损相关的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3282千港元,2021年为10332千港元][20] - [2022年香港利得税过往年度拨备为1969千港元,2021年为1053千港元][22] - [2022年,集团整体毛利率约56.4%,低于2021年的约61.0%][53] - [2022年,持作买卖投资录得公平值亏损约3070万港元,2021年为公平值收益约1000万港元][54] - [2022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23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43.5%][55] - [2022年,行政开支约228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约10.9%][56] - [2022年集团确认持作买卖之投资公平值亏损约3070万港元,2021年为公平值收益约1000万港元][74] 公司合营与联营公司情况 - [2022年公司合营企业财迅萌达确认收益约660万港元,2021年为亏损约1150万港元,同时确认合营企业权益减值亏损拨备约130万港元][57] - [2022年公司联营公司亚太金融投资确认亏损约930万港元,2021年为亏损约4.5万港元,确认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拨回约520万港元][58] 公司股息与派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派付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60] 公司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27亿港元,截至2021年底未动用结余为10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动用完毕][61][64] - [2021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810万港元,已全部按拟定用途动用][65] - [2021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180万港元,已全部用于偿还集团借款][67]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780万港元,拟用于扩大广告业务,已动用1000万港元][69]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2022年集团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7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承担,2021年亦无][81] - [截至公告日期,并无重大的报告期后事项][84] 公司员工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于香港及中国有46名雇员,2021年为64名][83] 财务报告准则影响情况 - [本年度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综合财务报表披露无重大影响][8] - [公司董事预期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新订准则及修订本在可见将来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0]
财讯传媒(00205)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14 19:42
放债业务基本情况 - 公司放债业务专注向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有担保或无担保贷款,资金由集团内部资源提供[2] 贷款业务数据 - 2021年12月31日贷款本金额介乎约70万港元至2200万港元,有担保及无担保贷款年利率均介乎8.0%至10.0%,贷款期限介乎3个月至一年[6]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涉及26名个人客户及2名企业客户,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涉及应收贷款分别约为2269.9万港元及1.03379亿港元,占公司应收贷款总额约10%及44%[6] - 五大借款人为个人,均为独立于公司及其关连人士的第三方,所有贷款均以抵押品作担保[6] 贷款减值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应收贷款及利息之预期信贷亏损及撇销所产生之减值亏损净额分别约2390万港元(2020年:约2760万港元)及约1810万港元(2020年:无)[7] - 公司委聘独立专业估值师对应收贷款及利息进行减值评估,计算贷款减值金额时考虑多项因素[7] 贷款管理措施 - 授出贷款前会进行独立信贷评估,用于厘定信贷额度,贷款后会定期检查抵押品价值[3] - 借款人账龄分析按月编制并受密切监察,负责人员每月向董事汇报贷款组合状况[5] - 债务逾期3个月,负责人员将向客户发送提醒及/或催款函;逾期6个月,管理层将考虑聘请律师提供意见[5] - 负责人员对逾期金额进行定期审查并采取跟进动作[7]
财讯传媒(00205)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9 19:13
收入与利润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收入3.191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644亿港元有所下降[2] - 2022年上半年毛利1.9166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3213亿港元减少[2]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2.9724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1169亿港元扩大[2]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05港元,与2021年同期持平[4] - 2022年上半年提供广告服务及销售书籍等收入为1.2708亿港元,业绩亏损0.2659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提供证券经纪服务收入为0.8127亿港元,业绩溢利0.1551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相关产品收入为0.3304亿港元,业绩亏损0.1026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放债收入为0.7773亿港元,业绩溢利0.4076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3.1912亿港元,除税前亏损2.9724亿港元[2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收入3.644亿港元,除税前亏损1.9828亿港元,2021年同期除税前亏损2.1134亿港元[26][3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3.225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1134亿港元[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127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39.8%[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约81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25.4%[6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利息收入约78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24.5%[6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商务业务收入约33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10.3%[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广告服务及销售书籍杂志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6.4%至约1270万港元[7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整体毛利率约60.1%,较去年同期的约63.7%有所下降[7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作买卖之投资公平值亏损约19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约20万港元[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110万港元增加约53.1%[74]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9653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872亿港元减少[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7085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74501亿港元略有减少[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35301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40974亿港元减少[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3554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33527亿港元增加[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3145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671亿港元减少[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2.3145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5671亿港元减少[9] - 2022年6月30日应收款项总计1.235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7695亿港元[37] - 提供广告服务及销售书籍及杂志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2年6月30日不超3个月占比3%、3 - 6个月占比4%、6个月 - 1年占比93%;2021年12月31日对应占比为97%、2%、1%[39] -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相关产品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2022年6月30日不超3个月占比15%、3 - 6个月占比30%、6个月 - 1年占比40%、超1年占比15%;2021年12月31日对应占比为25%、19%、44%、12%[41] - 2022年6月30日持作买卖之上市证券(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为39,69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9,140千港元[43] - 2022年6月30日银行结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短期按金约232,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202,000港元[44] - 2022年6月30日应付款项为38,02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7,384千港元[45] - 2022年6月30日应付保证金约3,284,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157,000港元;抵押持作买卖投资总账面价值约11,150,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5,329,000港元[5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为397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约5910万港元减少[8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2315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约25670万港元减少;资本负债比率约52.8%,较2021年12月31日约49.1%增加[8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持作买卖之投资约111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约1530万港元减少[89] 现金流情况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4182亿港元,2021年为所得2.7793亿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0,2021年为4.3281亿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1.7457亿港元,2021年为2.7162亿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0.3275亿港元,2021年为1.1674亿港元[17] 业务分部情况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有五个经营及呈报分部,包括提供广告服务等[23] 其他财务指标情况 - 2022年上半年财务资产减值亏损净额6479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382万港元[27] - 2022年上半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228万港元,银行利息收入28万港元;2021年同期折旧85万港元,银行利息收入12万港元[30]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2年为6.16142亿股,2021年为4.04945亿股[36] 股息情况 - 报告期内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发股息,2022年上半年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亦无[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建议派付中期股息[6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股息[75] 递延税项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递延税项抵免,2021年6月30日亦无[32] 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方面,2022年1月1日及6月30日每股0.01港元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0,000,000千股,金额为1,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2022年1月1日及6月30日为616,142千股,金额为6,161千港元[52] 购股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行使购股数有不同行使价和行使期的多个类别,如行使价0.176港元未行使3,180,000股等多种情况[54] - 2021年4月16日授出的购股已于当日即时悉数归属,2022年上半年无购股获行使[56] - 2020年5月20日授出的购股已于当日即时悉数归属,2022年上半年无购股获行使[56] - 2019年4月17日授出的购股已于当日即时悉数归属,2022年上半年无购股获行使和没收(2021年没收31,860,000份)[5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就购股确认开支约1,732,000港元[58] 股份配发与发行情况 - 2022年8月15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协议,将配发及发行1.2亿股新股份,认购价每股0.4港元[60] - 2022年8月15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将配发及发行1.2亿股新股份,认购价为每股0.4港元[90] 成本与开支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分销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约83.8%至约130万港元,行政开支减少约35.0%至约1150万港元[72] 所得款项用途情况 - 公开发售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200万港元用途已更改,董事会预期未动用结余1000万港元将用作拟定用途[76][78] - 2021年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810万港元已全部按拟定用途动用[79] - 2021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180万港元拟用于偿还集团借款,截至公告日尚未动用[82] 收购与出售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83] 员工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有6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64名[92] 股权持有情况 - 2022年6月30日董事章知方持股37,5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李亮等7人通过购股权持有相关股份318万股,各占已发行股份0.52%,已发行股份总数6.1614273亿股[94] - 2022年6月30日无人士已知会公司其在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拥有须记录于登记册的权益或淡仓[97] 证券交易情况 - 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8]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本期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在发出董事会会议通知等方面有重大偏离[99] 委员会情况 - 薪酬委员会成员为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提名委员会成员为王清漳、罗智鸿、梁达贤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2]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罗智鸿、梁达贤、王清漳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财务申报事宜[103] 守则遵守情况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相关行为守则[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