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传媒(00205)

搜索文档
财讯传媒(00205)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8-13 19:0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 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將於二零二五 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一)舉行董事會會議,藉以(其中包括)批准本公司與其附 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未審計中期業績及考慮派發股息(如 有)。 承董事會命 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李亮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三日 SEEC MEDIA GROUP LIMITED 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並於百慕達存續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05) 董事會召開日期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會由執行董事李亮先生、李煒先生、李振先生及周洪濤先生以 及獨立非執行董事羅智鴻先生、方穎女士及郭輝先生組成。 ...
*ST天喻(300205)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01.63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37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1日收盘,*ST天喻报收于5.28元,下跌6.22%,换手率3.13% [1] - 成交量13.46万手,成交金额7182.37万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01.63万元,占比成交额18.12%,其中超大单净流出274.25万元、大单净流出1027.38万元 [1] - 中单净流出454.89万元、小单净流入846.73万元 [1]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4537.43万元,同比减少86.50% [1] - 归属净利润4018.91万元,同比减少947.89%,扣非净利润4094.65万元,同比减少4653.24% [1] - 流动比率1.346、速动比率1.117、资产负债率45.64% [1] 公司基本信息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位于武汉市,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企业注册资本43005.6万人民币,实缴资本43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杨海涛 [1] 公司商业活动 - 公司共对外投资18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417次 [2] - 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239条,专利信息609条,拥有行政许可40个 [2]
财讯传媒(00205)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11:54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SEEC Media Group Limited 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並於百慕達存續的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6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205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10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财讯传媒(0205)供股股份100%成功认购,拟于7月10日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7-09 17:30
供股方案及结果 - 公司以每持有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非包销供股,提呈供股股份总数为368,071,365股 [1] - 截至2025年6月16日,接获6份有效申请涉及197,547,320股供股股份,占供股总数的53.67%,未获认购及未售出股份为170,524,045股 [1] - 配售代理成功以每股0.11港元的价格配售全部170,524,045股未获认购股份 [1] - 供股最终配发及发行股份达368,071,365股,实现100%认购 [1] 资金用途 - 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4,050万港元,净额约3,950万港元 [1] - 资金将用于偿还应付债券、企业开支、广告营销应付款项,以及一般营运资金、房租及员工成本 [1] 股权结构变化 - 涌容(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从18.60%降至12.40% [2] - 李炜持股比例从4.18%降至2.79% [2] - 独立承配人新获得170,524,045股,占比15.44% [2] - 其他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从77.22%降至69.37% [2] 后续安排 - 缴足股款供股股份预计于2025年7月9日前寄发 [2] - 供股股份将于2025年7月10日上午9时在联交所开始交易 [2]
002052,退市风险警报解除
证券时报网· 2025-06-15 18:58
公司股票状态变更 - 公司股票将于6月16日停牌一天,6月17日开市起复牌并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1] - 股票简称由"*ST同洲"变更为"同洲电子",日涨跌幅限制变更为10% [1] - 撤销对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已获得深交所审核同意 [5]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能源领域业务和机顶盒领域业务 [3] - 能源领域业务包括18650锂电池、聚合物软包电池、高功率电源产品、铅改锂电池PACK、备用电源、家庭储能、电动自行车电池和新能源车换电业务等 [3] - 机顶盒领域业务包括卫星接收工程机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智能终端、数字电视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家庭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平台业务等 [3] 财务及审计情况 - 2023年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3] - 2024年度财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正值、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已消除 [4] 风险警示历史 - 公司股票于2024年4月23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 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3] - 2022年2月7日起因与大族控股存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而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4] - 与大族控股诉讼案件已和解并执行完毕,被冻结的主要银行账户已经被解除冻结 [4] 银行账户冻结情况 - 截至2024年4月20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南通同洲电子尚存在其他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的情形 [4] - 截至公告提交日,被冻结资金占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净资产的0.33%,占货币资金余额的0.71% [5] - 被冻结银行账户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不存在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况 [5]
财讯传媒(0020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9: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来自提供广告服务以及销售书籍及杂志收入总额约2020万港元,较2023年约2680万港元减少24.4%[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来自证券经纪业务及放债业务收入分别约零港元(2023年约30万港元)及约990万港元(2023年约1130万港元)[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整体毛利率约41.2%,高于2023年约29.3%[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60万港元,较2023年约500万港元减少约90.0%;行政开支由2023年约4290万港元减少约43.5%至2024年约2420万港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分占集团合营企业亏损约1460万港元(2023年分占收益约480万港元);确认分占集团联营公司亏损约790万港元(2023年约1010万港元),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拨回约1120万港元(2023年无)[22][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约48.6%至约3460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2330万港元)[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7400万港元,较2023年的6520万港元有所增加[33] - 2024年集团确认持作买卖之投资公平值亏损约110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收益约1210万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约1.5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814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本年度亏损约2890万港元[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2560万港元,较2023年的2040万港元增加[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51.9%,2023年约52.1%[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950万港元,较2023年的4100万港元减少[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根据购股计划可能发行股份数除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为16.1%,2023年为16.6%[43] - 2024年12月31日,购股计划下已授出但尚未行使购股的股份数为1.1564亿股,占公司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6.1%;2023年分别为1.22亿股和16.6%[4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0,151千港元,较2023年的38,379千港元下降约21.44%[139]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28,882千港元,较2023年的37,397千港元有所收窄,收窄幅度约22.77%[139] - 2024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27,263千港元,较2023年的33,772千港元下降约19.27%[139]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2,080千港元,较2023年的24,169千港元下降约50.02%[141]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11,048千港元,较2023年的354,777千港元下降约12.32%[141]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42,071千港元,较2023年的177,080千港元下降约19.77%[141]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55,421千港元,较2023年的181,445千港元下降约14.34%[141]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047港元,2023年为0.032港元[139] - 2024年摊薄每股亏损为0.046港元,2023年为0.030港元[139]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75,194千港元,较2023年的207,271千港元下降约15.47%[141] - 2024年除税前亏损2940.3万港元,2023年为4046.5万港元[146] - 2024年经营所得现金为2336.7万港元,2023年为 - 3725.2万港元[146] - 2024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304万港元,2023年为 - 3680.1万港元[146] - 2024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51.7万港元,2023年为1018.1万港元[148] - 2024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4322.7万港元,2023年所得现金净额为421.1万港元[14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70.4万港元,2023年为4277.1万港元[148] - 2024年年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54.8万港元,2023年为4102.7万港元[14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为202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67.1%[8] - 公司自2023年9月19日起暂停证券经纪业务,2024年无相关佣金、经纪及利息收入[9]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利息收入约为99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32.9%[10] - 公司放债业务债务逾期3个月,负责人员将发提醒及/或催款函[14] - 公司放债业务债务逾期6个月,管理层将考虑聘律师提供追讨及强制执行意见[14] - 2024年12月31日贷款本金介于约20万港元至2020万港元,有担保贷款约9380万港元,无担保贷款约5350万港元,年利率均介于6.4%至8.0%[15] - 2024年12月31日,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涉及应收贷款分别约1880万港元及7460万港元,占集团应收贷款总额约13%及5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亏损及撇销产生减值亏损拨回净额分别约3610万港元(2023年约2550万港元)及约640万港元(2023年约810万港元)[16] - 2024年集团于中国投融资投资总额约1730万港元,未变现收益约340万港元,占股权3.15%[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款项约6390万港元,应收贷款约1.186亿港元[1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李振先生、章知方先生于2023年9月20日辞任执行董事[5] - 梁达贤先生于2024年1月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 - 王清漳先生于2024年12月13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 - 方颖女士于2024年12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 - 郭辉先生于2024年3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 - 2024年1月1日,梁达贤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人数低于上市规则规定;3月31日郭辉获委任后,公司全面遵守规定[46] - 董事会现由5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共举行6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50] - 李炜于2023年1月18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51] - 审核委员会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罗智鸿、王清漳、郭辉出席率均为100%,方颖因新委任无会议可出席[54] - 薪酬委员会2024年举行四次会议,罗智鸿出席率100%,郭辉出席率100%,王清漳出席率100%,方颖出席率100%[57] - 提名委员会2024年举行四次会议,罗智鸿出席率100%,郭辉出席率100%,王清漳出席率100%,方颖出席率100%[60] - 公司董事会采纳提名政策,明确提名候选人需考虑技能经验等因素及提名程序[61] - 公司董事会采纳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设定可量度目标并维持至少1名女性董事[62] - 公司认为董事会当前成员在性别、专业背景及技能方面具备多元性[63] - 董事会负责企业管治职责,制定检讨政策常规,监察人员培训发展[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秘书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65] - 董事会负责维持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认为其有效充足并授权管理层执行[66] - 董事会审阅信纳集团在会计、内审及财务汇报方面资源、人员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及预算足够[66] - 公司对内幕消息处理和发布进行规范,确保其在获适当批准披露前保密并有效一致发布[68]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致宝信勤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委员会负责就其委聘、续聘及罢免向董事会提供推荐建议[69]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生效,股息派付及金额取决于集团财务表现等多种因素[73] - 持股量占附有可于公司股东大会上投票权利的已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书面要求,董事须在要求提交日期起30日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74] - 股东提名非公司董事人士出任董事,发出通知期限至少为7日,若在寄发股东大会通告后呈交通知,期间由寄发通告日起至不迟于股东大会举行日期前7日止[76] - 公司收到股东提名参选董事通知,若在刊发股东大会通告后,须按规定刊登公告或发出补充通函,并给予股东至少10个营业日考虑相关资料[76][77] - 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以投票方式进行,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在大会举行前至少20个营业日寄送,其他股东大会至少10个营业日寄送[78] - 股东周年大会须发出不少于21日及20个营业日通知召开,其他股东大会须发出不少于14日及10个营业日通知召开,若全体有权出席及投票的股东同意可缩短股东周年大会通知期限,若大多数有权出席大会及投票的股东(合共占全体股东于该大会总表决权不少于95%)同意可缩短其他大会通知期限[78][80] - 公司董事负责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规定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并落实必要内部监控[133] - 管治负责人负责监督集团财务报告过程[134] - 核数师目的是取得综合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误陈述的合理保证并发出核数师报告[135] - 核数师审核中识别按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的减值评估为关键审核事项[128] - 核数师处理应收款项减值评估的主要审核程序包括了解信贷风险管理、评估估值师能力等[129] - 核数师在审核过程中行使专业判断并保持专业怀疑态度,识别评估重大错误陈述风险等[136] - 核数师与管治负责人沟通审核计划范围、时间及重大审核发现等事项[137] - 核数师对董事使用持续经营会计基础的适当性作出结论,评估综合财务报表整体呈列等[13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15年公开发售53.11亿股,所得款项净额约5.18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结余1000万港元[27][29] - 2022年认购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780万港元,已动用3850万港元,未动用93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30][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无抵押,无重大承担,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32][38][3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有55名雇员,2023年为70名[41] - 截至2024年1月1日及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授予的购股数均为3214273份[44] - 2024年公司核数师法定核数服务已付或应付费用约为500,000港元,2023年约为550,000港元;非核数服务已付或应付费用为零港元,2023年为零港元[71] - 公司宪章文件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重大变动[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96] - 2024年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集团总销售成本约41%,五大供应商合共采购额占约56%[97] - 2024年最大客户销售额占集团总收入约27%,五大客户合共销售额占约41%[97] - 2024年12月31日,李炜先生持股30,778,750股,相关股份7,3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5.17%[103] - 2024年12月31日,李亮先生、李曦先生、李振先生、周洪涛先生、罗智鸿先生相关股份均为3,180,000股,各占已发行股份0.43%[10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736,142,730股股份[104] - 2024年12月31日李煒持股30,778,75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的5.17%,其根据购股计划持有的相关股份数目为7,300,000股[109] - 2024年12月31日涌容(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36,94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的18.60%[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报表由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121] - 公司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提
财讯传媒(0020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30,151千港元,较2023年的38,379千港元下降约21.44%[3] - 2024年公司毛利12,416千港元,较2023年的11,231千港元增长约10.55%[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29,403千港元,较2023年的40,465千港元亏损收窄约27.34%[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8,882千港元,较2023年的37,397千港元亏损收窄约22.77%[3]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0.047港元,2023年为0.032港元[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12,080千港元,较2023年的24,169千港元下降约50.02%[5] - 2024年流动资产311,048千港元,较2023年的354,777千港元下降约12.32%[5] - 2024年流动负债142,071千港元,较2023年的177,080千港元下降约19.77%[5] - 2024年资产净值155,421千港元,较2023年的181,445千港元下降约14.34%[6] - 2024年公司应占年内亏损中,本公司拥有人亏损34,596千港元,非控股权益盈利5,714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015.1万港元,2023年为3837.9万港元,同比下降约21.44%[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分部亏损963.3万港元,除税前亏损2940.3万港元[22] - 2024年来自中国外部客户收入695千港元,较2023年的10,678千港元下降93.49%;来自香港外部客户收入29,456千港元,较2023年的27,701千港元增长6.33%[25] - 2024年其他盈亏净额8,705千港元,较2023年的20,255千港元下降56.04%;融资成本1,922千港元,较2023年的1,857千港元增长3.49%[27] - 2024年除税前亏损经扣除核数师酬金500千港元、总员工成本11,991千港元、折旧总额1,847千港元等项目后达致[27]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34,596千港元,较2023年的23,279千港元增长48.62%;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36,142,730股[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整体毛利率约41.2%,高于2023年约29.3%[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持作买卖投资录得公平值亏损约110万港元(2023年:公平值收益约1210万港元)[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60万港元,较2023年约500万港元减少约90.0%[54]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约4290万港元减少约43.5%至2024年约2420万港元[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分占合营企业亏损约1460万港元(2023年:分占收益约480万港元),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约790万港元(2023年:分占亏损约1010万港元),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拨回约1120万港元(2023年:无)[54][5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约48.6%至约3460万港元,2023年亏损约2330万港元[56] - 2024年末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为7400万港元,2023年约6520万港元[62] - 2024年末集团权益总额约为1.554亿港元,2023年约1.814亿港元,减少主要因本年度亏损约2890万港元[66] - 2024年末集团非流动负债约为2560万港元,2023年约2040万港元[66] - 2024年末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51.9%,2023年约为52.1%[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信托及独立账户持有者除外)约为1950万港元,2023年约为410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52.44%[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有55名雇员,2023年为70名,同比减少约21.43%[71]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广告服务收入为2024.1万港元,2023年为2678.7万港元,同比下降约24.43%[16] - 2024年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991万港元,2023年为1130.5万港元,同比下降约12.34%[16] - 2024年提供证券经纪服务外部销售为0,2023年有4000港元[16][22] - 2023年外部销售总收入38,379千港元,其中商务平台服务及提供广告服务收入26,787千港元,提供证券经纪服务收入287千港元,放债收入11,305千港元[23] - 2024年提供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202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67.1%[45] - 2024年证券经纪业务无佣金、经纪及利息收入,该业务自2023年9月19日起暂停[46] - 2024年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利息收入约99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32.9%[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提供广告服务以及销售书籍及杂志收入总额约2020万港元,较2023年约2680万港元减少24.4%[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来自证券经纪业务及放债业务收入分别约零港元(2023年:约30万港元)及约990万港元(2023年:约1130万港元)[53] 各业务线盈利及亏损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提供广告服务分部溢利为898.2万港元,提供证券经纪服务分部亏损1501.2万港元,放债分部亏损360.3万港元[22] - 2023年分部溢利/(亏损)总计为 - 22,092千港元,其中商务平台服务及提供广告服务溢利9,432千港元,提供证券经纪服务溢利3,023千港元,放债亏损34,673千港元[23] 业务应收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及销售书籍及杂志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8,868千港元,较2023年的3,248千港元增长173.03%[31] - 2024年证券交易业务产生的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5,433千港元,较2023年的60,613千港元下降41.54%[31] 应收贷款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应收贷款在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按固定利率介乎每年6.4%至8.0%计息[36] - 2024年应收贷款为17.13亿港元,2023年为17.88亿港元;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405.1万港元,2023年为6015.6万港元[37] - 2024年有担保应收贷款为9.37亿港元,2023年为8.49亿港元;2024年无担保应收贷款为5.35亿港元,2023年为3.37亿港元[37] - 2024年三个月内应收贷款为1039.2万港元,2023年为66.4万港元;2024年三个月至六个月应收贷款为1841.5万港元,2023年为5683.5万港元;2024年六个月以上至一年应收贷款为1.18亿港元,2023年为6114万港元[39] - 2024年12月31日贷款本金额介乎约20万港元至2020万港元,有担保贷款约9380万港元,无担保贷款约5350万港元,年利率均介乎6.4%至8.0%[50] - 2024年12月31日,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涉及应收贷款分别约为1880万港元及7460万港元,占公司应收贷款总额约13%及5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亏损及撇销产生减值亏损拨回净额分别约3610万港元(2023年:约2550万港元)及约640万港元(2023年:约810万港元)[51] 业务应付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及销售书籍及杂志产生之应付款项为880.9万港元,2023年为561.3万港元;2024年证券交易业务现金客户应付款项为982.8万港元,2023年为982.8万港元[40] - 2024年不超过三个月广告代理服务应付款项为400.4万港元,2023年为71万港元;2024年三个月至六个月为31.3万港元,2023年为22.4万港元;2024年一年以上为449.2万港元,2023年为467.8万港元[41] - 2024年证券交易业务应付款项约982.8万港元,2023年约982.9万港元[42] - 2024年应付债券为2094.7万港元,2023年为2094.7万港元;2024年其他贷款为947.1万港元,2023年为935.1万港元[43] 业务运营及合规相关情况 - 公司重新评估2023年1月1日及2024年1月1日的负债条款,应用修订本后负债流动或非流动分类不变,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1]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新订准则及修订本,除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外,预计其他准则对未来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2][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公司正分析其对财务报表列报及披露的影响[14] - 2023年提供证券经纪服务(包括经纪)业务暂停,直至进一步通知[20] - 证券交易业务自2023年9月19日起暂停,直至进一步通知[34] - 截至公告日期,无重大报告期后事项[72] - 年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73] - 回顾年度内,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但在守则条文第C.5.3条及第C.5.8条有偏离[74] - 全体董事确认在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7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事宜[76] 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筹集所得款项总额最多约5.3113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27亿港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结余为100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动用[58]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780万港元,已动用3850万港元,未动用余额93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59][60] 集团投资相关情况 - 2024年末集团拥有1300万股中国投融资股份,占其股权之3.15%,投资总额约1730万港元,未变现收益约340万港元[63][64] - 2024年集团确认持作买卖之投资的公平值亏损约110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收益约1210万港元[64] 集团资产抵押及承担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无抵押以担保银行融资,2023年也无[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承担,2023年也无[69] 集团对冲安排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订立任何对冲安排[70]
财讯传媒(0020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20:40
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533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1828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提供广告服务收入为7,175千港元,证券交易业务为156千港元等,综合收入为15,331千港元[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外部销售总收入为2.1828亿港元,其中提供广告服务9089万港元、证券交易业务6974万港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137万港元、放债5628万港元[14] - 2024年上半年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72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7.1%[35] - 2024年上半年证券经纪业务佣金、经纪及利息收入共约2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1.3%[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利息收入约69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45.1%[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商务业务收入贡献约10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6.5%[3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广告服务收入约7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910万港元减少约20.9%[4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证券经纪、电子商务及放债业务收入分别约20万、100万及690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约700万、10万及560万港元[40] 毛利与亏损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43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78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57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958千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03港元,2023年同期为 - 0.01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提供广告服务分部亏损4,706千港元,证券交易业务盈利116千港元等,综合亏损4,446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5,701千港元[12] - 公司各业务业绩分部亏损总计1.7846亿港元,其中提供广告服务亏损4396万港元、证券交易业务亏损7931万港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亏损1385万港元、放债亏损4134万港元[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941万港元,2023年同期数据未提及[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516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800万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整体毛利率约68.1%,较2023年同期约6.8%有所下降[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作买卖投资公平值亏损约3500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约530万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占合营企业亏损约210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占溢利约340万港元;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约530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占亏损约780万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5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480万港元增加约425.0%[41]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617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169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549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7080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4533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7697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131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1445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收款项总计6.36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3861亿港元略有下降[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作买卖之投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为3.019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151亿港元[2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应付款项为153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441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作买卖之投资约为302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3560万港元有所减少[4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为1.41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814亿港元减少,主要由于本期产生期内亏损约2570万港元[4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非流动负债约为2020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040万港元相近[4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约56.8%,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约52.1%[4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应付债券约2090万港元,其他贷款约920万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660万港元[49]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1529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482千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 - 4136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0839千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6,875千港元,2023年为-14,898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535千港元,2023年为-5,708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340千港元,2023年为-20,606千港元[8]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343千港元,2023年为52,818千港元[8] 业务分部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四个经营及呈报分部为提供广告服务、证券交易业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放债[12] 其他收入与收益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等项目分别为373、22,097等千港元[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2.209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0898亿港元[16] 客户信贷期情况 - 公司提供广告服务客户信贷期不超三个月,证券买卖业务信贷期及现金客户结算期为1 - 2日,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高科技产品客户信贷期一般不超90日[20][22] - 提供广告服务产生的应付款项平均信贷期为90日,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29] 股息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无派付、宣派或建议派发股息,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中期股息[18] - 董事会未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35] 税务情况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收,超200万港元部分按16.5%税率征收,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18] 购股权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行使购股权为60420000份,较2023年1月1日的63600000份减少3180000份[31] - 2020年5月20日授出的购股行使价为0.176,2021年4月16日授出的为0.1282[31] 管理层酬金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层人员酬金等开支为380千港元,2023年为206千港元[34] 业务决策情况 - 公司决定不再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因其持续亏损[35] 业务发展规划 - 集团将强化金融业务,积极发展广告业务,探索其他合适投资机遇[38] 所得款项情况 - 2015年公开发售筹集所得款项总额最多约5.3113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27亿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动用结余为1000万港元[42]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780万港元,拟用于扩大广告业务[43] 重大收购出售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45] 资产抵押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向银行抵押任何资产及银行存款[50]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有105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98名[53] 股权持有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董事李炜持有公司股份73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17%;李亮、李曦、李振、周洪涛、罗智鸿、王清漳各持有318万股,各占已发行股份的0.43%[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主要股东李炜持有公司股份73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17%;涌容(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3694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的18.60%[5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7.3614273亿股[54] 证券交易情况 - 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的情况[54]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本期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但在守则条文第C.5.3条及第C.5.8条有重大偏离[55] 委员会成员情况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罗智鸿、郭辉(2024年3月31日获委任)及王清漳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5]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王清漳、罗智鸿及郭辉(2024年3月31日获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罗智鸿、郭辉(2024年3月31日获委任)及王清漳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7] 董事守则遵守情况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相关行为守则[58] 过往数据参考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部分数据为千游元7,361、千鑫元81,221等[7]
财讯传媒(0020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2:55
财务表现 - 收入为15,331千港元,同比下降29.7%[2] - 毛利为10,434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605.1%[2] - 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平值变动亏损为34,962千港元[2] - 应占一间联营公司的亏损为5,260千港元[2] - 期内亏损为25,701千港元,同比增加187.1%[2] 资产负债情况 - 应收款项为63,690千港元,较年末基本持平[3] - 应收贷款为125,555千港元,较年末增加5.8%[3] - 持作买卖投资为30,191千港元,较年末下降53.7%[3]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6,392千港元,较年末下降11.3%[3] - 应付款项为15,363千港元,较年末基本持平[3] 业务构成 - 集团收入为15,331千港元,其中服务收入7,175千港元、经纪服务收入156千港元、销售相关产品收入1,084千港元、放债收入6,916千港元[10] - 集团分部虽然整体亏损3,952千港元,但其中服务分部亏损1,740千港元、经纪服务分部盈利86千港元、销售相关产品分部亏损348千港元、放债分部亏损1,950千港元[10] - 广告及营销相关服务收入约7,2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7.1%[31] -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约2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1.3%[32] - 放债业务利息收入约6,9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45.1%[34] -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相关货品销售收入约1,0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6.5%[35] 其他收益及亏损 - 集团其他收益及虧损净额为22,097千港元,主要包括撤销注册附属公司收益19,985千港元和汇兑收益2,121千港元[15] - 集团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4,962千港元[10] - 集团应占一间联营公司的亏损为5,260千港元,但同时有一间联营公司权益减值撥回9,129千港元[14] 信用风险管理 - 集团给予广告服务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给予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销售产品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不超过90日[22][23] - 集团致力于对证券经纪业务的应收款项维持严密监控以最小化信贷风险[22] 股息政策 - 集团不建议派发任何中期股息[18] - 公司不建议派发中期股息[39] 未来发展 - 广告业务受中美贸易战及COVID-19疫情影响而大幅减少[31] - 本集团将继续强化金融业务并积极发展数字媒体营销及MCN业务[36] - 本集团将维持审慎乐观态度并探索其他合适投资机遇[36] - 公司拟将未动用的认购新股所得款项约2300万港元用于扩大广告业务[43]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权益总额约141,3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700,000港元[46] - 本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约56.8%,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7个百分点[46] - 本集团有应付债券约20,900,000港元及其他贷款约9,200,000港元[46] - 本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6,6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400,000港元[46] 人力资源 - 本集团于香港及中国有105名员工,较去年同期增加7名[50] - 董事持有本公司股份及根据购股权计划持有的相关股份数目[52]
财讯传媒(0020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22:33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及销售书籍及杂志业务,近年面临困境和挑战[5] - 公司积极拓展数字媒体营销服务和多渠道网络业务,收入约为26,8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69.8%[6] - 公司决定不再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将向监管机构交还牌照[7] - 放贷业务为公司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收入约为11,300,000港元,占总收入约29.5%[9] - 公司通过向各类客户提供有担保或无担保贷款开展放贷业务,主要为有担保大额贷款[10] - 公司在授出贷款前进行独立信贷评估,以确保能够收回贷款[11]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贷款组合中,贷款本金介于40,000港元至22,500,000港元之间,有担保贷款约为84,900,000港元,无担保贷款约为33,700,000港元[13] - 二零二三年度预期信贷损失及减值损失净额分别约为25,500,000港元和8,1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下降[14]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来自提供广告服务和销售书籍及杂志的收入总额为约26,8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6.6%[20] - 本集团整体毛利率为约29.3%,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高毛利率业务收入占比减少[22] - 本集团持有的持作买卖投资录得公平值收益约12,1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23] - 銷售及分銷成本为约5,0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17.4%,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增加[24] - 行政开支为约42,9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88.2%,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和法律及专业费用增加[25] 股权及股东 - 公司股本每20股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从0.10港元变为2.00港元,未行使的购股权也相应调整[49]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31,800,000份可认购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50]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31,800,000份可认购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122港元[51]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58,400,000份可认购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的购股权,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355港元[52] - 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约为16.6%[53] 公司治理 - 李煒先生于2023年1月18日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68] - 審核委員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委聘外聘核数师、审阅财务数据、监督财务和会计惯例、审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71] - 薪酬委员会负责审阅、考虑和批准与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薪酬相关的公司政策和架构的建议[74] - 提名委员会负责定期审查董事会的结构、规模和组成,并向董事会提供有关任何变动的推荐意见[79] - 董事会总体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责,制定和审查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和规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