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地产(00369)

搜索文档
永泰地产(0036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16:3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为477.3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59.8百万港元有所下降[7][6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07.7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盈利456.6百万港元下降明显[7] - 公司资产总值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34,935.2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5,499.2百万港元略有下降[7]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綜合虧損为334,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减少739,000,000港元[19] - 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143,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475,000,000港元减少,除税前虧損为4,000,000港元[19] - 集团股东应佔綜合虧損为374,000,000港元,每股虧損为0.28港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374,000,000港元减少[22] - 集团股东应佔核心綜合溢利为63,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68,000,000港元减少[23] - 集团投资物业与金融工具的非现金估值虧損淨額为437,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收益淨額206,000,000港元减少[21] - 本公司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374.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374.0百万港元有明显下降[60] - 永泰地产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477.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59.8百万港元有所下降[60] - 本公司股东应占的净亏损为3.74亿港元,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为2.76港仙[102] 物业项目销售情况 - 集团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OMA by the Sea"已售出约1%的住宅单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售出约91%的住宅单元[22] - 集团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OMA OMA"提供466个分层住宅单元,尚未售出任何单元[21] - 集团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OMA by the Sea"提供517个分层住宅单元,已售出约1%的住宅单元[21] - 集团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OMA OMA"提供466个分层住宅单元,已售出约95%的住宅单元[21] - 集团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OMA by the Sea"提供517个分层住宅单元,已售出约91%的住宅单元[22] - 香港中環商业用地项目总楼面面积高达433,500平方呎,出租率约为91%[27] - 沙田住宅用地项目总楼面面积约89,000平方呎,出租率约为88%[28] - 沙田九肚山低密度住宅项目“澐瀚”和“澐灃”已租出约88%和68%的住宅单元[29] - 伦敦商业物业出租率均约为96%[32] - 北京新城国际公寓出租率约为58%[33] 财务风险管理 - 本集团通过多项融资渠道保持适度的资本结构,保障财务资源满足经营需要和业务拓展[38] - 本集团的负债比率为15.9%,较2022年底的16.4%略有下降[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595百万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2,390百万港元[43] - 本集团主要以港元进行业务,外债中10%为其他货币,主要为英镑[43] - 本集团通过本地货币融资和远期外汇合约大幅减轻英国海外业务投资面临的风险[44] 股权结构及股东信息 - 郑维志持有483,451,75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35.62%;郑维新持有481,384,416股股份,占35.47%;郑文彪持有462,488,185股股份,占34.08%[122] - 吴德伟与配偶共同持有313,666股股份[1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357,200,279股[123] - 郑维志、郑维新、郑文彪为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共同持有462,488,185股股份[124]
永泰地产(0036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21:01
财务状况 - 集团商业物业公平价值减少4.8亿港元,金融工具估值收益净额下跌至4,300万港元[2] - 集团录得股东应占综合亏损3.74亿港元,每股亏损0.28港元[3] - 集团建议维持每股6.0港仙的中期股息,总额为8,100万港元[4] - 集团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4.77亿港元,毛利为3.13亿港元[13] - 集团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亏损为1.79亿港元,财务费用为9.1亿港元[13] - 集团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3.34亿港元,每股亏损0.28港元[13] - 集团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全面亏损为3.5亿港元[14] - 非流动资产中,投资物业为2023年6月30日为20294.7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20467.9百万港元略有下降[15] - 流动资产中,待售物业为2023年6月30日为3831.2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3739.4百万港元有所增加[15] - 流动负债中,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023年6月30日为916.1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883.1百万港元有所增加[15] - 资产净值为2023年6月30日为26665.3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27327.3百万港元略有下降[16] 业务发展 - 集团在铜锣湾重新开幕的逸兰酒店将成为香港高雅精品酒店[10] - 集团成功续签大部分即将到期的租约,Landmark East双子塔出租率维持在90%[9] - 集团的新住宅发展项目正如期推进,包括大圍和上水的住宅用地项目[8] 收入情况 - 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物业销售及项目管理收入、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收入、金融投资利息收入等,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计477.3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859.8百万港元有所减少[23] - 二零二三年六月底,物业发展部门收入为150.1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略有下降[25] - 二零二三年六月底,物业投资及管理部门收入为292.5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有所增长[25] - 二零二三年六月底,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部门收入为18.7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有所下降[25] - 二零二三年六月底,其他部门收入为27.4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有所增长[25] 项目销售情况 - 全資擁有項目"OMA OMA"已售出约95%的住宅單位[45] - 多數股權項目"OMA by the Sea"已售出约91%的住宅單位[47] - 公司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提供517个分层住宅單位,已售出约1%的住宅單位[46] - 公司擁有的中等密度住宅用地项目提供466个分层住宅單位,已售出约95%的住宅單位[45] 风险管理 - 公司预期香港整体经济将持续复苏,但住宅物业和写字楼市场需要更长时间才会回升[84] - 公司继续推售屯门"Upper Gold Coast"系列项目的余下单位,相信市场气氛好转后住宅物业市场表现将逐步回升[85] - 公司预期写字楼物业年内出租率将维持稳定,租金下跌情况在可控制范围内,将继续审慎地管理业务以适应市场波动[87] 公司治理 - 执行董事包括郑维志、郑维新、郑文彪、周伟伟和吴家炜[95] - 非执行董事有郭炳联、康百祥和陈周薇薇[95]
永泰地产(0036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6:38
财务业绩 - 撇除一次性估值收益等,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6.58亿港元,同比增长4%[7] - 2022年收入40.967亿港元,同比增长20%;毛利15.726亿港元,同比增长17%[8] - 投资物业及金融工具之公平价值变更为 - 9.71亿港元,同比增长115%[8] - 除税前亏损1520万港元,公司股东应占亏损5400万港元[8] - 每股普通股股息合计27港仙,与2021年持平[9] - 资产总值354.992亿港元,同比增长8%;权益总额273.273亿港元,同比增长3%[9] - 2022年全年派發總股息為每股27港仙,與去年相同[13] - 2022年物業估值虧損淨額及減值撥備總額為17億港元,金融工具估值收益淨額為5.02億港元,非現金估值虧損淨額為11.98億港元,去年為3.01億港元[1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錄得股東應佔綜合虧損5.4億港元,去年則錄得溢利8.54億港元,每股虧損為0.40港元[13] - 撇除非現金估值虧損淨額,2022年公司實現股東應佔核心綜合溢利6.58億港元,與2021年的6.83億港元相若[13] - 2022年公司資產淨值為273.27億港元,去年為281.66億港元[13] - 2022年公司收入為40.97億港元,2021年為34.23億港元,收入增加主要因「OMA by the Sea」預售單位交付確認收入增多[15] - 2022年物業發展分部收入為33.42億港元,2021年為27.01億港元[15] - 2022年撇除估值收益淨額及減值撥備,物業發展分部除稅前溢利為7.1億港元,2021年為4.97億港元[15] - 2022年「The Carmel」項目全部住宅單位均已售出,約1%住宅單位已交付,相關收入於2022年確認[15] - 2022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5.89亿港元,2021年为5.97亿港元,除税前亏损(含估值亏损净额)为7.68亿港元,2021年为溢利3900万港元[16] - 2022年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1.06亿港元,2021年为690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含估值亏损净额)为1.58亿港元,2021年为5000万港元[20] - 2022年其他业务分部收入为6000万港元,2021年为5600万港元;除税前亏损(含估值收益净额)为800万港元,2021年溢利为300万港元[2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273.27亿港元,较2021年的281.66亿港元减少8.39亿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为67.28亿港元,2021年为68.04亿港元;负债比率为16.4%,2021年为19.0%[23][2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2.41亿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33.93亿港元,合计56.34亿港元[25] - 2022年公司收入40.97亿港元,2021年为34.23亿港元[140] - 2022年公司本年度亏损3.24亿港元,2021年溢利9.18亿港元[140] - 2022年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0.40港元,2021年为每股盈利0.63港元[140] - 2022年公司本年度全面亏损3.97亿港元,2021年全面收益9.44亿港元[14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77.16亿港元,2021年为290.20亿港元[14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77.83亿港元,2021年为97.19亿港元[14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6.05亿港元,2021年为68.06亿港元[144] - 2022年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更为亏损11.99亿港元,2021年为亏损5.27亿港元[140] - 2022年金融工具公平价值变更为亏损9.71亿港元,2021年为亏损4.52亿港元[140] - 2022年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为亏损1.89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0.03亿港元[142] - 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1.771亿港元,2021年为33.462亿港元[145] - 2022年其他长期负债为1100万港元,2021年为3280万港元[145] - 2022年递延税项负债为3.789亿港元,2021年为3.851亿港元[145]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73.273亿港元,2021年为281.658亿港元[145] - 2022年股东资金中股本为6.78亿港元,2021年为6.774亿港元[146] - 2022年永续资本证券为14.914亿港元,2021年为15.134亿港元[146] - 2022年非控股权益为1511万港元,2021年为 - 5万港元[146] - 2022年本年度亏损5.4亿港元,全面亏损总额为6.135亿港元[147] - 2022年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亏损1.891亿港元[147] - 2022年已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2.848亿港元,2022年中期股息8140万港元[147] - 2021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76.41亿港元,2021年末为281.658亿港元[149] - 2021年度公司溢利8.544亿港元,全面收益总额9.438亿港元[149] - 2022年经营(亏损)/溢利为 - 2.09亿港元,2021年为8.998亿港元[150] - 2022年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5.69亿港元,2021年为 - 13.338亿港元[151] -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4.353亿港元,2021年为 - 1.257亿港元[152] - 2022年融资活动(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 - 4.859亿港元,2021年为19.849亿港元[154] - 2022年末现金及等值现金为11.133亿港元,2021年末为14.655亿港元[154] - 2021年与拥有人交易总额为 - 4.19亿港元[149] - 2022年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支付为 - 1.015亿港元,2021年为 - 0.134亿港元[152] - 2022年筹集银行借款30.361亿港元,2021年为42.38亿港元[152] 项目权益 - 公司在OMA OMA物业发展项目中所占实际权益为100%,OMA by the Sea为70%等[6] - 公司在Landmark East物业投资及管理项目中所占实际权益为100%,Fleet Place 10号为25%等[6] - 公司在香港逸兰铜锣湾酒店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项目中所占实际权益为100%,吉隆坡逸兰武吉锡兰服务式公寓为50%[6] - 公司在永泰地产发展管理服务项目中所占实际权益为100%,逸兰酒店及公寓管理为100%[6] 项目进展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发展项目中,结志街/嘉咸街发展计划H18C项目累计售出约95%住宅单位,约8%已交付;“OMA by the Sea”项目累计售出约90%住宅单位,约88%已交付[16] - 2022年9月,公司与另一地产发展商合营企业投得沙田一幅住宅用地,拥有50%权益,总楼面面积约8.9万平方呎[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约202.7万平方呎,总应占市场公平价值约210亿港元,其中香港163.3万平方呎,伦敦32.8万平方呎,北京6200平方米[18] - 2022年12月31日,Landmark East出租率约为91%,瑞兴中心出租率约为84%[18] - 2022年12月31日,“澐瀚”项目已租出约81%住宅单位,“澐灃”项目已租出约74%住宅单位[18] - 公司拥有伦敦多宗商业物业权益,全资产物业平均出租率约86%,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约92%[18][19] - 公司拥有北京新城国际公寓33个住宅单位,2022年12月31日已租出约67%单位[19] - 公司透过市区重建局项目投得中环一幅综合商业用地,拥有50%权益,总楼面面积达43.35万平方呎,地基工程已竣工[16] - 公司拥有“OMA by the Sea”项目70%权益,实用面积约25.2万平方呎,提供517个分层住宅单位,2022年已预售约1%住宅单位[16] - 香港逸蘭銅鑼灣酒店10月關閉進行大規模翻新工程[14] 业务风险与展望 - 公司对2023年业务前景保持审慎,将继续推售屯门项目余下单位,关注业务表现并探索投资机遇[27] - 公司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受香港物业市场、利率变动、政治司法形势等因素影响[28] - 公司物业发展活动受香港法律及法规影响,政府楼市降温措施或带来不利影响[28] - 公司物业投资及服务式公寓业务若租金或出租水平下降、续约或找新租户困难,财务表现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28] 公司业务策略 - 公司致力于维持和发展“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管理”“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以取得稳健回报[31] - 公司物业发展专注打造优质物业,通过收购出售和项目管理取得回报[31] - 公司物业投资及管理维持多元化投资组合,为租户提供服务并通过资产管理等取得回报[31] - 公司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保持品牌形象,拓展第三方管理服务,优化业务运营模式取得回报[31] 公司运营管理 - 公司通过招标程序甄选主要供应商或承包商,内部审核部门定期检讨采购及招标程序[30] - 公司住宅发展项目有完善交付手续,商业及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式公寓管理定期向客户获取反馈提升服务质量[30] 公司人员架构 - 郑维志博士自1991年出任公司主席,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等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于2022年6月1日和1月1日退任及辞任该等职位[32] - 郑文彪先生自1991年出任公司执行董事,为永泰出口商等公司董事,相关公司属公司大股东[32] - 郑维新先生自1994年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2007年获委任为副主席,还是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2] - 周伟伟先生自2007年出任公司执行董事,曾任ARA资产管理(新达城)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于2022年4月15日辞任[33] - 周伟伟先生为Farnham等公司董事,按规定这些公司属公司大股东[33] - 吴家炜先生自2015年1月出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22年12月1日起不再担任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兼任教授[33] - 郭炳联先生自1991年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为新鸿基地产等公司主席或董事,新鸿基地产属公司大股东[34] - 郭炳联先生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34] - 郭顥澧自2015年4月出任郭炳聯在公司的替任董事,负责新鸿基地产集团香港新住宅项目工作[35] - 康百祥自2002年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公司审核委员会成员[35] - 陈周薇薇自2012年出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超30年地产投资经验[35] - 马世民自1994年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薪酬委员会主席[35] - 杨杰圣自2004年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委员会主席等[36] - 鲍文自2012年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香港政府服务30年[36] - 林健锋自2018年6月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玩具业有超40年经验[36] - 吴德伟自2022年11月21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专长制造业运营等[36] - 冯静雯于2007年加入集团,为公司财务总监[37] - 钟少华于1993年加入集团,为公司集团法律顾问兼公司秘书[37] 股息分配 - 2022年10月6日公司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0港仙,合共约8140万港元;董事会建议末期股息每股21.0港仙,连同中期股息合共约3.664亿港元[4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为47.2亿港元,2021年为50.9亿港元[42] 慈善捐款 - 集团本年度慈善及其他捐款为20万港元[44] 董事选举与退任 - 周伟伟、吴家炜、郭炳联、杨杰圣、吴德伟会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合资格重选连任[44] - 吴德伟于2022年11月21日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会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自愿退任并合资格重选连任[44] 公众持股量 - 公司已维持联交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46] 股份持有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
永泰地产(0036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21:17
2022年财务业绩 - 2022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5.4亿港元去年录得溢利8.54亿港元每股亏损为0.4港元[1]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本年度亏损3.239亿港元[4]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0.4港元[4]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全面亏损6.135亿港元[5] - 2022年综合亏损为3.24亿港元2021年盈利为9.18亿港元[36] - 2022年股东应占综合亏损为5.4亿港元2021年综合盈利为8.54亿港元[36] - 2022年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0.4港元2021年为每股盈利0.63港元[37] - 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2022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6.58亿港元与2021年的6.83亿港元相若[1] - 撇除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2022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6.58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0.25亿港元[37] 2022年资产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273.27亿港元去年为281.66亿港元[1] - 2022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为20467.9百万港元2021年为21777.7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535.2百万港元2021年为1635.0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于合营企业之投资合营企业贷款为3802.2百万港元2021年为3787.6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于联营公司之投资为24.7百万港元2021年为26.1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按摊销成本记账之金融投资为656.1百万港元2021年为375.7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之金融投资为579.1百万港元2021年为627.8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其他非流动资产为247.7百万港元2021年为585.4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资产为8.0百万港元2021年为17.6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衍生金融工具为309.3百万港元2021年为98.8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中待出售物业为3739.4百万港元2021年为5702.0百万港元[6] - 2022年12月31日物业发展分部资产为56.236亿港元2021年为84.974亿港元[17] - 2022年12月31日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资产为187.254亿港元2021年为198.986亿港元[17] - 2022年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为193.316亿港元2021年为204.713亿港元[19] - 2022年英国地区非流动资产为6.943亿港元2021年为8.349亿港元[19] - 2022年中国地区非流动资产为5.052亿港元2021年为5.374亿港元[19] 2022年各地区收入情况 - 2022年香港地区收入为39.912亿港元2021年为33.106亿港元[18] - 2022年英国地区收入为0.232亿港元2021年为0.291亿港元[18] - 2022年新加坡地区收入为0.208亿港元2021年为0.216亿港元[18] - 2022年中国地区收入为0.189亿港元2021年为0.243亿港元[18] - 2022年其他地区收入为0.426亿港元2021年为0.376亿港元[18] 2022年不同业务收入情况 - 2022年物业销售及项目管理收入为3303.5百万港元2021年为2652.7百万港元[14] - 2022年租金收入及物业管理收入为695.6百万港元2021年为667.0百万港元[14] - 2022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40.9百万港元2021年为36.5百万港元[14] - 2022年应收按揭贷款利息收入为38.1百万港元2021年为47.8百万港元[14] - 2022年金融投资股息收入为18.6百万港元2021年为19.2百万港元[14]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4096.7百万港元2021年为3423.2百万港元[14] - 2022年物业发展外部销售分部收入为3342.5百万港元[15] - 2021年物业发展外部销售分部收入为2701.4百万港元[16] - 2022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外部销售分部收入为589.2百万港元[15] - 2021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外部销售分部收入为597.3百万港元[16] - 2022年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1.06亿港元2021年为0.69亿港元[47] 2022年成本与税负情况 - 2022年收入40.967亿港元销售成本25.241亿港元[4] - 二零二二年本期税项157.3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99.1百万港元[25] - 二零二二年递延税项14.6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28.7百万港元[25] - 二零二二年所得税开支171.9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127.8百万港元[25] 2022年公司运营相关情况 - 二零二二年员工成本总额273.3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263.2百万港元[23]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集团聘有约360名雇员[60] - 公司内部审核部门定期检讨采购及招标程序确保公开公平[63] - 公司住宅项目有完善交付手续确保交付高质量产品[63] - 公司商业及住宅物业管理等定期向客户取得反馈提升服务质量[63] - 公司致力达到并维持高标准企业管治遵守监管规定[64] 2022年公司人事变动情况 - 2022年8月28日郑海泉先生辞世导致公司相关职位空缺[65] - 2022年11月21日吴德伟先生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马世民先生获委任[65] 2022年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于2022年11月29日赎回1.7亿新加坡元债券[66] 2022年股息情况 - 2022年全年派息每股27港仙与去年相同[1] - 2022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21.0港仙加上中期股息每股6.0港仙年度股息共每股27.0港仙[34] 2022年项目销售与交付情况 - 2022年The Carmel项目已售出全部住宅单位仅1%交付买家确认收入[39] - 2022年OMA OMA项目已累计售出约95%住宅单位8%交付买家确认收入[39] - 2022年OMA by the Sea项目已累计售出约90%住宅单位88%交付买家确认收入[40] 2022年物业投资与管理相关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约202.7万平方呎总应占市场公平价值约210亿港元[42] - 2022年12月31日Landmark East出租率约91%瑞兴中心出租率约84%[43] - 2022年12月31日澐瀚住宅单位出租率约81%澐灃住宅单位出租率约74%[44] - 2022年12月31日伦敦三项全资拥有物业平均出租率约86%[44] - 2022年12月31日伦敦四项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约92%[45] - 2022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5.89亿港元2021年为5.97亿港元[42] - 2022年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除税前亏损7.68亿港元2021年分部盈利0.39亿港元[42] 2022年公司财务相关指标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共67.28亿港元[50]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一年内偿还25.51亿港元占38%二零二一年为34.58亿港元占51%[51]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负债比率为16.4%二零二一年为19.0%[51]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借款净额为44.87亿港元二零二一年为53.39亿港元[51]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银行结存及现金为22.41亿港元二零二一年为14.65亿港元[52]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33.93亿港元二零二一年为25.82亿港元[52] -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或然负债为49.44亿港元二零二一年为52.60亿港元[54] -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集团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垫款为28.73亿港元二零二一年为28.90亿港元[55] 2022年年报相关情况 - 2022年年报将于2023年4月25日前后寄发给股东[66] 2022年公司业务影响因素情况 - 集团业务受香港物业市场总体情况利率变动政治与司法形势影响[59] 2022年公司其他财务数据情况 - 2022年物业估值亏损净额及减值拨备总额为17亿港元金融工具估值收益净额为5.02亿港元非现金估值亏损净额为11.98亿港元去年为3.01亿港元[1] - 二零二二年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193.7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264.5百万港元[29] - 二零二二年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883.1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3,152.2百万港元[31] - 二零二二年应付货款16.6百万港元二零二一年为9.7百万港元[31] 2023年业务前景情况 - 二零二三年业务前景保持审慎[56]
永泰地产(0036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9 16:30
财务表现 - 2022年中期收入为85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3.1%[7] - 2022年中期除税前溢利为456.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6.4%[7] - 2022年中期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74.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8.7%[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综合溢利为374,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8,000,000港元增长9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860,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7,000,000港元增长73%[1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溢利为405,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20,000,000港元增长84%[1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168,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9,000,000港元增长70%[1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28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14港元增长100%[1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85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2.6%[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476.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5%[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7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7.6%[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56.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6.4%[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內溢利为404.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4.3%[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8港元,同比增长100%[3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內全面收益总额为311.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3.5%[3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85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3.1%,其中物业销售及项目管理收入为454.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57.6%[64] - 物业投资及管理收入为355.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1.1%[64]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1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5%[6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56.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6.4%[6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3.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百万港元[71]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获得政府补助及补贴3.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收入[71]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经营溢利为150.3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8.4百万港元大幅增长[7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374.0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88.2百万港元大幅增长[7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中期资产总值为38,562.5百万港元,较2021年末减少0.5%[7] - 2022年中期负债总值为10,418.2百万港元,较2021年末减少1.5%[7] - 2022年中期永续资本证券为1,491.4百万港元,较2021年末减少1.5%[7] - 2022年中期非控股权益为2.0百万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300%[7] - 2022年中期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6,654.9百万港元,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7] - 公司2022年6月30日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6,662,000,000港元,較2021年12月31日減少2.1%[19] - 公司2022年6月30日資產淨值為28,144,000,000港元,較2021年12月31日減少22,000,000港元[22] - 公司2022年6月30日負債比率為16.7%,較2021年12月31日的19.0%有所下降[23] - 公司2022年6月30日銀行結存及現金為1,963,000,000港元,未動用循環貸款融資為2,694,000,000港元[24] - 公司2022年6月30日或然負債為5,087,000,000港元,較2021年12月31日減少3.3%[26] - 公司投资物业在2022年6月30日的价值为21,555.0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1,777.7百万港元略有下降[40] - 公司于合营企业的投资在2022年6月30日为1,809.9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35.0百万港元有所增加[40] - 公司流动负债在2022年6月30日为6,468.4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806.3百万港元有所减少[40] - 公司资产净值在2022年6月30日为28,144.3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165.8百万港元略有下降[41] - 公司股东资金在2022年6月30日为26,654.9百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6,652.9百万港元略有增加[42] - 公司全面收益总额在2022年上半年为311.8百万港元,其中包括374.0百万港元的期内溢利[43] - 公司已派付2021年末期股息284.8百万港元[43] - 公司永续资本证券在2022年6月30日的分派为54.3百万港元[43]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129亿港元,较期初减少5260万港元[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4.82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895亿港元有所下降[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97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102亿港元有所减少[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351亿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1940万港元[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添置投资物业支出79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90万港元有所增加[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购买按摊销成本记账的金融投资支出3.67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684亿港元略有下降[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12.835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694亿港元大幅增加[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已付股息2.845亿港元,与2021年同期持平[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永续资本证券已付分派331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330万港元略有下降[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衍生金融工具的现金收入2950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为支付1430万港元[45] - 公司金融工具公平价值计量中,第一层级资产为581.7百万港元,第二层级为284.3百万港元,第三层级为1,238.8百万港元,总计2,104.8百万港元[56] - 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中,利率掉期合约公平价值为186.0百万港元,跨币掉期合约为23.8百万港元,远期外汇合约为74.5百万港元[56] - 公司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之应收按揭贷款为1,238.8百万港元,较年初减少655.4百万港元[61] - 公司其他长期负债为11.2百万港元,较年初减少21.6百万港元[61] - 公司上市证券及债券投资以市价列账,第一层级金融资产为581.7百万港元[59] - 公司第二层级金融工具包括跨币掉期合约、远期外汇合约及利率掉期合约,公平价值基于活跃市场报价计算[59] - 公司第三层级金融工具公平价值估计中,应收按揭贷款参考市场输入数据根据贴现现金流量预测厘定[61] - 公司其他长期负债公平价值估计中,假设包括投资回报率、预测价格通胀率及退休金增幅等[62] - 公司金融工具公平价值计量等级在2022年上半年无任何层级间转移[58] -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政策自2021年底以来无任何变更[53] - 应收按揭贷款总额为13.45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7.92亿港元下降24.9%[85] - 应收货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3.356亿港元,较去年底的2.645亿港元增长26.9%[86] - 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31.292亿港元,较去年底的31.522亿港元略有下降[90]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66.615亿港元,较去年底的68.043亿港元下降2.1%[92]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总数为13.5597亿股,总价值为6.78亿港元[94]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发行了2.6亿新加坡元的4.35%永续资本证券[95] - 公司已订约但未有拨备的承担总额为61.34亿港元,较去年底的85.92亿港元下降28.6%[96] - 公司为合营企业提供的银行融资担保总额为50.871亿港元,较去年底的52.604亿港元下降3.3%[97] - 公司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垫款总额为28.188亿港元,较去年底的28.901亿港元下降2.5%[98] - 投资物业价值从4412.7百万港元下降至4297.9百万港元[99] - 待出售物业新增2680.3百万港元[99] - 信贷融资动用金额从2047.2百万港元增加至3061.0百万港元[99] - 合营企业非流动贷款从3787.6百万港元减少至3563.2百万港元[101] - 合营企业流动贷款从36.0百万港元增加至50.8百万港元[101] - Southwater集团的贷款融资担保总额为34.5亿港元,款项及贷款总额为54.87亿港元[119] - 公司为联属公司提供的财务支持及担保总额为87.28亿港元,超过上市规则规定的8%资产比率[121] -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非流动资产为100.933亿港元,流动资产为139.627亿港元[122] -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为29.797亿港元,非流动负债为78.655亿港元[122] -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净值为51.365亿港元,本集团应占权益为18.346亿港元[122] 物业发展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475,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0,000,000港元增长217%[1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物业发展分部除税前溢利为219,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05,000,000港元下降57%[1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位于屯门的OMA OMA项目已售出约95%的住宅单位[1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位于屯门的The Carmel项目全部178个住宅单位均已售出[15]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445.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78.1%[67] 物业投资及管理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29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0.7%[16]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302,000,000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216,000,000港元[16] - 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为2,027,000平方呎,总市场公平价值约为22,300,000,000港元[16] - 位于香港的Landmark East物业出租率为86%[16] - 位于伦敦的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为95%[17]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300.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1.1%[67] 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 - 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60,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22.2%[17] - 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32,000,000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20,000,000港元[17] - 公司在北京新城国际公寓的33个住宅单位出租率为85%[17] - 逸蘭銅鑼灣酒店自2021年11月起成為檢疫酒店後,收入有所改善[18] - 逸蘭蘇豪東服務式公寓出租率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18] - 吉隆坡的逸蘭武吉錫蘭服務式公寓自2022年4月起旅遊限制及檢疫措施放寬,利好入境業務[18] - 服务式公寓投资及管理分部收入为5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5.3%[67] 其他业务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業務分部收入為30,000,000港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11.1%[19]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業務分部除稅前虧損為33,000,000港元,主要歸因於金融工具公平價值虧損5,000,000港元[19] 股息及股东权益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0港仙,与2021年同期相同[9] - 公司宣派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中期股息每股6.0港仙,与2021年相同[3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中期股息为每股6.0港仙,与2021年同期持平,总金额为81.4百万港元[79] 管理层及股东持股 - 郑维志、郑维新及郑文彪共同拥有462,488,185股股份,占总股本约34.11%[103][104] - 郭炳联拥有9,224,566股股份,占总股本约0.68%[103][104] - 郭顥澧拥有9,736,566股股份,占总股本约0.72%[103][104] - 吴德伟与其配偶共同持有313,666股股份,占总股本约0.12%[103][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郑维志持有的未行使认股权总数为2,222,500份,行使价从3.69港元至6.10港元不等[106] - 郑维新持有的未行使认股权总数为2,222,500份,行使价从3.69港元至6.10港元不等[107] - 周伟伟持有的未行使认股权总数为440,000份,行使价从3.69港元至6.10港元不等[107] - 2022年上半年,郑维志行使了355,250份认股权,行使价为3.69港元,行使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4.25港元[106] - 2022年上半年,周伟伟行使了66,750份认股权,行使价为3.69港元,行使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4.25港元[10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授出郑维志301,750份认股权,行使价为4.342港元[10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授出郑维新301,750份认股权,行使价为4.342港元[10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授出周伟伟56,750份认股权,行使价为4.342港元[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授出认股权总数为17,111,750份,其中在2022年上半年授出4,170,000份[10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员工行使认股权数量为1,229,000份[108] - 公司预计股息率为6.35%,无风险利率为1.81%,股份市价预期波幅为23.58%[109] - 每份认股权的估计公平价值为0.37港元[109] - 公司采用二项式模式对认股权进行估值,该模式包含主观假设,如股价波幅,可能影响公平价值的准确性[110]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355,971,279股[113] - Brave Dragon Limited持有141,794,482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0.46%[112] - Crossbrook Group Limited持有270,411,036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9.94%[112] - Wing Ta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62,488,185股,占已发行股本的34.11%[112] - 永泰出口商有限公司持有182,560,826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3.46%[112] - 永泰(郑氏)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99,884,783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4.74%[112] -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持有183,612,533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3.54%[112] - 华大置业有限公司持有101,579,467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49%[112] 管理层变动 - 公司非执行董事袍金由75,000港元增至79,000港元,独立非执行董事袍金由303,000港元增至318,500港元[126]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袍金由130,000港元增至136,500港元[126] - 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袍金由65,000港元增至68,500港元[126] - 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郑维志博士自2022年6月1日起退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6] - 公司副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郑维新先生自2022年6月30日起不再担任行政长官创新及策略发展顾问团成员[126] - 公司执行董事周伟伟先生自2022年4月15日起辞任ARA资产管理(新达城)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26] 其他 - 公司预计在旅游限制进一步放宽后,酒店业务经营业绩将继续改善[30] - 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总额从24.
永泰地产(0036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6:3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收入为34.232亿港元,同比增长23%[9] - 2021年毛利为13.396亿港元,同比增长34%[9] - 公司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6.83亿港元,同比增长50%[7] - 公司资产总值为387.385亿港元,同比增长4%[10] - 公司权益总额为281.658亿港元,同比增长2%[10] - 公司每股普通股股息为27港仙,与2020年持平[8] - 公司投资物业及金融工具之公平价值变更亏损4.523亿港元,同比减少63%[9]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0.454亿港元,相比2020年亏损5.551亿港元有显著改善[9]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544亿港元,相比2020年亏损6.744亿港元有显著改善[9] - 公司2021年收入为34.232亿港元,同比增长23.2%[12] - 公司2021年股东应占综合溢利为8.544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6.744亿港元[14] - 公司2021年每股盈利为0.63港元,派发总股息为每股27.0港仙[14] - 公司2021年投资物业与金融工具的公平价值亏损净额减少,核心综合溢利增长50%至6.83亿港元[14] - 公司2021年资产总值为387.385亿港元,负债总值为105.727亿港元[12] - 公司2021年收入为3,423,000,000港元,较2020年的2,778,000,000港元增加23.2%[16] - 2021年股东应占核心综合溢利为683,000,000港元,较2020年的456,000,000港元增加49.8%[16] - 物业发展分部2021年收入为2,729,000,000港元,较2020年的2,054,000,000港元增加32.9%[16] - 2021年综合溢利为918,000,000港元,较2020年亏损616,000,000港元增加1,534,000,000港元[16] - 公司2021年股东应占每股盈利为0.63港元,2020年为每股亏损0.50港元[16] - 公司2021年收入为34.232亿港元,同比增长23.2%[141] - 公司2021年毛利为13.396亿港元,同比增长33.9%[141] - 公司2021年经营溢利为8.998亿港元,相比2020年的亏损4.915亿港元大幅改善[141] - 公司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0.454亿港元,相比2020年的亏损5.551亿港元显著改善[141] - 公司2021年净利润为9.176亿港元,相比2020年的亏损6.159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1] - 公司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63港元,相比2020年的每股亏损0.50港元大幅改善[141] - 公司2021年全面收益总额为9.438亿港元,相比2020年的亏损5.666亿港元显著改善[144] - 公司2021年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8.806亿港元,相比2020年的亏损6.251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4] - 公司2021年度溢利为854.4百万港元,较2020年有所增长[148] - 公司2021年全面收益总额为943.8百万港元,其中包括854.4百万港元的年度溢利和65.5百万港元的永续资本证券收益[148] - 公司2021年已派付2020年末期股息和2021年中期股息分别为284.5百万港元和81.3百万港元[148] - 公司2021年权益总额从2020年的27,641.0百万港元增长至28,165.8百万港元,增长1.9%[147] - 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6.744亿港元[150]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0年的286.235亿港元减少至2021年的276.41亿港元[150] - 公司经营溢利从2020年的亏损4.915亿港元转为2021年的盈利8.998亿港元[151] - 公司投资物业公平价值变动从2020年的10.645亿港元减少至2021年的5.274亿港元[151] 投资物业 - 公司投资物业组合总面积为1,919,000平方呎,总应占市场公平价值约19,900,000,000港元[22] - 物业投资及管理分部2021年收入为570,000,000港元,较2020年的614,000,000港元减少7.2%[21] - 公司2021年投资物业与金融工具公平价值亏损净额为301,000,000港元[16] - Landmark East物业出租率为85%,总楼面面积为1,338,000平方呎[23] - 瑞兴中心物业出租率为87%,总楼面面积为187,000平方呎[23] - 伦敦三处全资拥有物业平均出租率为95%[24] - 伦敦四处合营企业物业平均出租率为88%[24] - 北京新城国际公寓出租率为91%,总楼面面积为6,200平方米[25] - 永泰地产2021年投资物业按公平价值列账为21,777,700,000港元,录得重估亏损527,400,000港元[136] - 投资物业估值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主要按收益资本化法计算,涉及资本化率和市场租金的假设[136] - 独立外聘估值师对投资物业进行估值,评估了资本化率和市场租金的合理性[136] - 投资物业组合包括商业物业、工业物业、住宅单位及服务式公寓,主要位于香港、中国及英国[136] - 审计过程中采用了抽样法核查估值师使用的物业资料,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136] - 永泰地产的财务报告披露了投资物业估值的充足信息,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136] - 审计过程中评估了独立估值师的资历、能力和客观性,确保估值的可靠性[136] 物业发展 - 公司主要投资项目包括OMA OMA、The Carmel等,权益占比从21%至100%不等[6] - 位于屯门的OMA OMA项目已累计售出约90%的住宅单位,其中87%已交付买家[18] - 公司2021年通过政府土地招标以2,600,000,000港元投得新界粉岭一幅中等密度住宅用地[19] - 公司计划在未来数月取得「OMA by the Sea」的占用许可证,并希望于第四季度取得合约完成证明书[14] - 公司已开始规划新收购的上水港铁站附近中等密度住宅用地,延续「Affordable Luxury」发展策略[14] - 公司计划继续推售“OMA OMA”及“OMA by the Sea”项目的余下单位,目标在第四季度取得合约完成证明书后交付所有预售单位[31] 酒店业务 - 公司酒店业务2021年继续录得经营亏损,Lanson Place酒店加入指定检疫酒店计划后入住率及收入有所改善[14] - 公司酒店业务预计在Omicron变种病毒疫情受控和旅游限制放宽后,经营业绩能逐步改善[31] 财务结构 - 公司2021年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6,804,000,000港元,同比增长55%[29] - 公司2021年银行结存及现金为1,465,000,000港元,未动用循环贷款融资为2,582,000,000港元[30] - 公司主要在香港经营业务,外汇波动风险轻微,主要使用港元,其次为人民币、英镑、新加坡元及马来西亚令吉[3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因合营企业银行融资担保录得或然负债52.6亿港元(2020年:54.15亿港元)[31] - 公司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垫款为28.9亿港元(2020年:28.92亿港元),已作为合营企业贷款融资之后偿贷款[31] - 公司为取得信贷融资抵押的账面值分别为44.13亿港元、1.53亿港元及3400万港元的投资物业、金融投资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31] - 公司2021年资产净值为28,166,000,000港元,同比增长525,000,000港元[28] - 公司流动负债中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0年的725.9百万港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3,458.1百万港元,增长376.4%[145]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中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0年的3,653.7百万港元减少至2021年的3,346.2百万港元,下降8.4%[147] - 公司2021年权益总额从2020年的27,641.0百万港元增长至28,165.8百万港元,增长1.9%[147]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0港仙,总计约81,300,000港元[52] - 公司建议派发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21.0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总计约366,100,000港元[52] - 公司2021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储备为5,090,000,000港元,较2020年的5,456,000,000港元有所减少[53] - 公司股息政策与财务表现、业务环境、投资需求、流动现金状况及预测现金流量状况挂钩,派息率每年不同[124]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由五位执行董事、四位非执行董事和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2] - 公司已为董事及行政人员投保董事及行政人员责任保险[92] - 公司董事会负责批准年度预算、监控营运及财务表现、制定策略及风险偏好[96] - 公司董事会于年内举行了四次会议[96] - 公司董事已参加培训并提交培训记录,培训类型包括A类和B类[98] - 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及检讨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并履行企业管治职责[99] - 公司董事会已检阅及采纳企业风险管理架构[99] - 公司董事会已批准2020年企业管治报告与2020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99] - 薪酬委员会于2021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工作包括审阅和批准执行董事的薪酬福利、认股权计划及董事袍金发放建议[100] - 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包括基本薪金和酌情花红,由薪酬委员会根据个人责任、表现、业务单位表现及公司整体表现进行审核[101] - 2021年高级管理人员的酬金范围在3,000,001港元至5,000,001港元及以上,其中3人酬金在3,000,001港元至4,000,000港元,1人酬金在5,000,001港元及以上[103] - 提名委员会于2021年举行一次会议,主要工作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董事重选推荐及董事成员多元化政策[105][106] - 董事提名政策强调董事应具备的技能、知识及经验,并考虑公司表现、财务状况及策略方向[107] - 提名程序包括确定新董事的期望技能、外部机构协助物色候选人、公司秘书提供候选人资料及评估候选人独立性[108] - 董事重选政策要求提名委员会根据董事提名政策及多元化政策,评估重选董事的适合性并向董事会提供推荐意见[109]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旨在提升董事会的多元化程度,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专业经验等方面,以提升公司业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110]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实现性别多元化,目标是增加女性董事比例,前提是具备适当技能和经验的人选[111]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实现年龄多元化,目标是增加年轻年龄层董事比例,前提是具备适当技能和经验的人选[112] - 公司董事会确保至少有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上市规则第3.10(2)条规定的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长[113] - 公司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举行了三次会议,审阅了2021年的工作进度报告及内部审核团队完成的工作[115][116] - 公司董事会确认负责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定期检讨其成效[117] - 公司采用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的风险检讨程序,全面识别并优先排序集团内的重大风险[118] - 公司内部审核部负责提供独立保证,确保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程序有效运作,并定期向审核委员会报告[119] - 公司制定了内幕消息政策和举报政策,确保内幕消息保密并及时披露,同时鼓励员工举报不当行为[120] - 公司董事会根据内部审核部报告及管理层确认书,对2021年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进行了成效检讨,认为系统在所有重大方面均有效运作[121] - 公司2021年度核数师酬金为4,854,000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774,000港元,其中税务服务占774,000港元[122] - 公司董事会在2021年内共举行了4次会议,所有执行董事均出席了全部会议[123] - 公司秘书钟少华在2021年内接受了超过15个小时的专业培训以更新其技能和知识[125] - 公司财务报告由董事负责编制,核数师对财务报告的责任声明载于年报第57页至第60页[126] - 公司股东沟通政策旨在使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及时获取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公司资料[127] - 公司所有刊物,包括年报、中期报告、通函等,均可在联交所网站获取[128]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10%的股东可请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29]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5%的股东或不少于100名股东可提交书面要求,提呈议案或陈诉书[130]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公司董事会确认负责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定期检讨其成效[117] - 公司采用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的风险检讨程序,全面识别并优先排序集团内的重大风险[118] - 公司内部审核部负责提供独立保证,确保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程序有效运作,并定期向审核委员会报告[119] - 公司制定了内幕消息政策和举报政策,确保内幕消息保密并及时披露,同时鼓励员工举报不当行为[120] - 公司董事会根据内部审核部报告及管理层确认书,对2021年度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进行了成效检讨,认为系统在所有重大方面均有效运作[121] 会计政策与财务报告 - 公司正在评估新订准则、修订本及准则改进的影响,尚未确定其对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大影响[160] - 公司采用收购会计法作为业务合并的入账方法[161] - 公司对附属公司的控制权自转移之日起全面综合入账,自终止之日起停止综合入账[161] - 公司对联营公司的投资初始按成本确认,其后以权益会计法入账[162] - 公司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分类为共同经营或合营企业,并以权益法入账[163] - 公司按权益法确认投资后,调整损益以反映分占获投资公司的溢利或亏损[164] - 公司对非控股权益交易视作与权益拥有人的交易,调整控股与非控股权益账面值[165] - 公司停止综合入账或按权益入账投资时,保留权益按公平价值重新计量[165] - 公司采用购买会计法将所有业务合并入账,包括所转让资产的公平价值、被收购业务之前拥有人所产生负债、公司已发行股本权益等[166] - 公司对附属公司的投资按成本减减值列账,若股息超出宣派股息期内附属公司的全面收益总额,则需进行减值测试[167] - 公司经营分部的划分与提供给执行董事的内部报告一致,执行董事负责分配资源及评估经营分部的表现[168]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报,港元为公司的功能货币和呈报货币[169] - 外币交易按交易当日汇率换算为功能货币,汇兑损益一般于损益内确认[170] - 海外业务的业绩和财务状况按资产负債表结算日的收市汇率换算为呈报货币,汇兑差异于其他全面收益内确认[171] - 出售海外业务时,累计货币换算差额重新分类至损益[172] - 土地及楼宇按历史成本减折旧及减值亏损列账,重估产生的账面值增加部分经扣除税项后于其他全面收益确认[173] - 融资租赁类别的租赁土地摊销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在估计可使用年限内按直线法计算,楼宇折旧率为2% - 4%,傢俬、装置及设备折旧率为2% - 33 1/3%,运载工具折旧率为20% - 33 1/3%[174] - 投资物业按公平价值列账,公平价值由外部估值师在每个报告日期釐定,公平价值变更在综合收益表内记录为估值收益或亏损的一部分[175] - 待出售物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较低者列账,可变现净值计及最终预计变现价格减各类适用销售费用及完工预计成本[176] - 资产列为待售资产时,按账面值与公平价值减去出售成本两者之较低者列账,分类为持作出售资产的投资物业在报告期末按公平价值列账[177] - 附属公司、合营企业、联营公司及其他非金融资产投资在账面值可能无法收回时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按资产之账面值超出其可收回金额之差额确认[178] - 金融投资、应收按揭贷款及其他金融资产按公平价值计量,收益或亏损将於损益或其他全面收益记账[179] - 金融投资、应收按揭贷款及其他金融资产在交易日确认,当从这些资产收取现金流量的权利经已到期或经已转让时,即终止确认[180] - 金融投资、应收按揭贷款及其他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若非按公平价值透过损益记账,则按公平价值加收购该资产直接应占的交易成本计量[181] - 公司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利息收入采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