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icon
搜索文档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6 18:0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57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329千港元大幅下降[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亏损为472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毛利为1,324千港元[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95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194千港元有所减少[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2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278千港元大幅减少[7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價值虧損为27,684,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收益405,857,000港元[79] - 公司本期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1,130,000港元(2023年:收益352,189,000港元)及每股基本亏损1.36港仙(2023年:每股盈利12.82港仙)[130] - 商品贸易分部收入为46,549,000港元,分部亏损为1,150,000港元[131] - 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579,000港元,分部亏损为956,000港元[132] - 长期投资分部亏损为33,068,000港元,主要来自AFC Mercury Fund的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135] - AFC Mercury Fund的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为27,684,000港元[137] - 千洋集团贡献收入24,724,000港元,亏损为13,406,000港元[140] - 金融机构业务分部收入为4,761,000港元,分部亏损为354,000港元[141] - 贷款融资业务分部亏损为11,000港元[143] - 其他投资分部亏损为123,000港元[14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842,648,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68,610,000港元或7.5%[14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12,542,000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31,593,000港元或9.2%[14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27,438,000港元,流动负债为488,813,000港元,流动比率为0.26[14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803,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15,846,000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20.5%[149]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的借款净额为64,043,000港元[149]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购物業、廠房及設備4,506,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071,000港元增加[7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确认使用權資產850,000港元及租賃負債850,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382,000港元及382,000港元[7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來自客戶合約之應收貿易賬款为6,54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974千港元增加[8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應收一間附屬公司非控股股東款項为6,597千港元,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80]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應付貿易賬款为0千港元,与2024年3月31日持平[84]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中,涉及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为46,724,000港元,其中33,118,000港元涉及未付施工应付款项的法律诉讼[8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股票经纪业务向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为8,642,000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1,349,000港元有所减少[8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银行借款为115,846,000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113,106,000港元有所增加[9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银行借款的实际浮动利率为6.06%,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6.16%有所下降[92]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租赁负债为387,833,000港元,相比2024年3月31日的380,949,000港元有所增加[9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因售后回租安排产生的未偿还租赁负债为383,840,000港元,其中12个月内需偿还10,085,000港元,12个月后需偿还373,755,000港元[9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因违反售后回租合约条款,租赁负债中的268,272,000港元被分类为流动负债[9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租赁负债的借款年利率介于2.61%至7.10%之间[9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与联蔚就售后回租安排的和解协议中,租赁负债中的7,526,000港元被分类为流动负债,108,074,000港元被分类为非流动负债[9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银行借款以16,380,000港元的使用权资产作抵押,并由一名非控股股东担保[92] - 分类为持作出售的资产中,物業、廠房及設備为12,647千港元[101] - 公司股本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已發行及繳足的普通股为3,027,424,240股,价值30,274千港元[102] - 資產抵押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使用權資產为153,707千港元[104] - 資產限制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物業、廠房及設備为139,000港元,使用權資產为16,380,000港元,银行结存为3,615,000港元[105] - 金融資產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上市股本證券的公平價值为145千港元,非上市基金的公平價值为203,021千港元[111] - 資本承擔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就收購已訂約但尚未於簡明綜合財務報表計提撥備之物業、廠房及設備之資本開支为81,859千港元[11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30,274,00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3,027,424,240股[156] 诉讼与或有负债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涉及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为46,724,000港元,其中33,118,000港元涉及未付施工应付款项的法律诉讼[86] - 訴訟及或然負債中,聯蔚要求廣明支付到期未付租金39,414,000港元、違約金21,338,000港元及其他相關訴訟費用604,000港元[116] - 公司于2022年10月收到联蔚就一个储油罐售后回租安排的纠纷提起的民事起诉状,要求支付余下租金人民币52,800,000元(相当于58,621,000港元)、违约金人民币24,376,000元(相当于27,063,000港元)及其他诉讼费用人民币1,059,000元(相当于1,176,000港元)[117] - 公司于2023年5月收到联蔚就三个储油罐售后回租安排的纠纷提起的民事起诉状,要求支付余下租金人民币158,750,000元(相当于176,252,000港元)、违约金人民币76,999,000元(相当于85,488,000港元)及其他诉讼费用人民币2,907,000元(相当于3,227,000港元)[11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相关租赁负债分类为流动负债,公司认为不大可能因法院强制执行令及财产保全令而须承担立即偿还余下租赁款项274,287,000港元、逾期费用、应付利息及其他诉讼费用138,896,000港元[120] - 公司于2022年7月收到民事起诉人就向一名个人提供贷款的纠纷提起的民事起诉状,要求支付债务本金人民币110,658,000元(相当于122,858,000港元)、违约金人民币31,373,000元(相当于34,832,000港元)及其他相关诉讼费用[121] - 公司于2024年4月收到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就一项暂停的液體化學品儲存及物流項目建築合約糾紛提出的仲裁申请,要求支付建设费用人民币15,901,000元(相当于17,654,000港元)及进度款项利息人民币241,000元(相当于260,000港元)[123] - 公司董事认为不大可能对上述工程费用、进度款项利息及和解款项利息以及其他相关诉讼费用承担法律责任[124] - 公司于2023年12月15日收到朱先生就不公平损害的基础提出的清盘呈请,寻求将千洋清盘的判令或按其釐定的價格購買PT OBOR及港聯投的千洋股份的判令[125][126] 股东与股权 - 公司董事会建议实施股份合并,每十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合并为一(1)股每股0.10港元的合并股份[128] - 公司股本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已發行及繳足的普通股为3,027,424,240股,价值30,274千港元[102] - 程民骏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95%[172] - 程民骏先生通过Champion Choice Holdings Limited间接持有公司732,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24.18%[17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主要股东程先生持有15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95%,并通过Champion Choice持有732,000,000股股份,占24.18%[1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主要股东朱先生持有312,882,769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33%,并通过One Perfect持有2,340,000股股份,占0.07%[184][185] - 公司董事会建议实施股份合并,每1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0.10港元的合并股份,该合并尚未完成,须待股东批准[187]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管理層要員之薪金中,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袍金为420千港元,薪酬及其他酬金为4,872千港元,总计5,292千港元[103] - 公司执行董事程民骏先生自2017年9月30日起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董事总经理两个职位[191] - 公司董事会主席未出席本公司股东周年大会,违反了企业管治守则第F.2.2条[194] - 公司持续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适用守则条文[195] - 公司继续采用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19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黄以信先生(审核委员会主席)、任广镇先生及林易彤先生[19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97]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计划将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约0.8百万港元变更为营运资金[160] - 公司预计全球经济环境将维持大幅波动,主要受地缘政治局势、通货膨胀压力及全球经济下滑风险影响[165] - 公司将继续探索可行融资以开展建设新泊位,提升储油罐的使用吞吐量[166] - 公司管理层采取审慎方法控制石油化工品销售分部的风险,利润率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不稳定[169] - 公司位于毛里裘斯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业务活动有所加强[169] - 公司计划通过扩展产品范围、服务范围及客户基础,巩固现有业务分部的发展,并探索新商机[170] - 公司将寻找机会出售资产或表现欠佳的业务,如解散英国附属公司Cupral[170]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聘用共151名雇员,包括执行董事[163] 其他 - 公司主要货币资产及负债以及业务交易以港元、韩圜、人民币、美元及英镑为单位[152] - 公司于2021年8月20日采纳新购股权计划,旨在提供激励或奖励[176] - 根据购股权计划,董事会可于2031年8月19日前授出购股权,授出购股权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0%[177]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及任何其他购股权计划已授出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8 22:31
收入与利润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76,034千港元,同比增长280.9%[2] - 毛利为4,29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653千港元[2] - 期间亏损为47,040千港元,去年同期溢利为353,589千港元[2] - 每股基本亏损为1.36港仙,去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为12.82港仙[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为40,269千港元,去年同期溢利为365,696千港元[4]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间亏损为6,771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0,293千港元[4] - 公司收入分析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76,034,000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9,961,000港元有所增加[24]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显著增加,从2023年同期的19,507,000港元增加到2024年同期的71,273,000港元[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76,034千港元,同比增长280.9%[29] - 贸易收入为46,549千港元,同比增长0%[29] - 港口及港口相关服务收入为24,724千港元,同比增长26.7%[29] - 权益及保险经纪收入为4,761千港元,同比增长948.7%[29]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为47,04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53,589千港元[34]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价值减少27,684千港元,去年同期增加405,857千港元[40] - 财务成本总额为8,272千港元,同比增长8.9%[4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折旧为16,179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0,537千港元有所减少[46] - 公司未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产生应课税溢利,因此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拨备[47] - 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间亏损为956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3,194千港元有所减少[53] - 公司已终止经营业务在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间现金流量净额为-626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6千港元有所增加[5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0.03港仙,相比2023年同期的0.50港仙有所减少[59]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投资基金公平价值亏损为27,684,000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公平价值收益405,857,000港元有所减少[64] - 公司本期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1,130,000港元,主要由于金融工具的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74] - 公司本期商品贸易分部收入为46,549,000港元,分部亏损为1,150,000港元[75] - 公司本期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579,000港元,分部亏损为956,000港元[78] - 公司本期长期投资分部亏损为33,068,000港元,主要来自AFC Mercury Fund投资的金融工具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79] - 本期获得未变现公平价值亏损27,684,000港元,去年同期为公平价值收益405,857,000港元[81] - 千洋集团贡献收入24,724,000港元,亏损13,406,000港元,去年同期收入为19,507,000港元,亏损20,791,000港元[84] - 金融金融机构业务录得分部收入4,761,000港元,分部亏损354,000港元,去年同期收入为454,000港元,亏损2,841,000港元[86] - 贷款融资业务分部收入为零,分部亏损11,000港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亏损10,000港元[88] - 其他投资贡献分部收入为零,分部亏损123,000港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亏损4,006,000港元[89] 资产与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15,210千港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27,438千港元[5] - 流动负债总额为488,813千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361,375千港元[5]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53,83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86,940千港元[5]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10,190千港元,总权益为243,645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偿还银行贷款账面值为115,846,000港元[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361,375,000港元[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亏损约47,996,000港元及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5,038,000港元[13] - 公司总资产为842,648,000港元,较上期减少7.5%,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12,542,000港元,减少9.2%[91] - 公司流动资产为127,438,000港元,流动负债为488,813,000港元,流动比率为0.26[9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803,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15,846,000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20.5%[93]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为71,87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1,948千港元略有下降[6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应收贸易账款为6,54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974千港元有所增加[6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93,89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10,408千港元有所减少[70]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应付款项中,涉及未付施工应付款项的法律诉讼金额为33,118,000港元[71]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其他应收账款中,包括就股票经纪业务向第三方支付款项8,234,000港元[67]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其他应付款项中,包括就股票经纪业务向第三方收取款项8,642,000港元[72] - 公司借款及售后回租安排以资产作抵押,使用權資產账面值为153,707,000港元[111] - 公司部分资产因诉讼收到财产保全令而受到限制,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139,000港元、使用權資產16,380,000港元及銀行結存3,615,000港元[112]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的资本开支为81,859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9,286千港元有所增加[113]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30,274,000港元,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3,027,424,240股[117] - 公司通过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36,300,000港元,净额约为33,600,000港元,用于支付收购物業、廠房及設備之應付款項[118] 法律与诉讼 - 公司面临法律申索金额总计约人民币514,184,000元(相当于570,874,000港元)[1] - 公司面临多起诉讼,涉及售后回租安排和债务纠纷,可能导致支付总额达274,287,000港元[102] - 公司认为不大可能因法院强制执行令而立即偿还274,287,000港元租赁款项及138,896,000港元逾期费用和诉讼费用[102] - 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江苏宏贸面临仲裁,需支付建设费用15,901,000元及进度款项利息241,000元[106] - 公司董事认为不大可能对仲裁中的工程费用、利息及其他诉讼费用承担法律责任[107] - 公司附属公司千洋面临清盘呈请,清盘诉讼仍在进行中,审判聆讯将于2025年11月举行[108][109] 流动资金与融资 - 公司已采取措施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包括与银行和出租人磋商修订贷款和租赁合约[15] - 公司正在寻求资本市场其他筹资机会或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额外融资贷款[15] - 公司正在寻找合适机会出售非上市基金投资以产生额外现金流入[15] - 公司董事认为,考虑到上述计划及措施,公司将有充足营运资金为其经营提供资金[16] 业务分部与投资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终止了金属回收经营分部[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中央行政成本为20,151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开支、其他收益及亏损为113千港元[36] - 公司认购AFC Mercury Fund股份,总代价为20,000,000美元(约156,000,000港元),持有AFC Mercury Fund已发行股本约29.71%[80]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局势不明朗、通货膨胀压力及全球经济下滑风险[126]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业务将面临进一步挑战和不确定性[130] - 公司将继续采取审慎措施和实施各种策略,减轻市场环境挑战对业务的不利影响[130]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石油港口及倉儲業務活動持續穩定,管理层正寻找新方法及技术改善生产力,增加石油化工品销售[127] - 公司继续自销售石油化工品商品产生收入,管理层已采取更审慎的方法控制该分部风险[127] - 公司认为广西区内的邻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推动地方燃料需求,有助于公司产生收入[127] - 公司将探索可行融资,以开展建设新泊位,提升储油罐的使用吞吐量[127] - 公司将通过扩展产品范围、服务范围及客户基础等,巩固现有业务分部的发展[130] - 公司将探索新商机,多元拓展业务至新的潜在业务领域[130] - 公司将继续寻找机会出售资产或表现欠佳的业务[13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外[132][133] - 董事會主席因其他重要公務而無法出席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135][136] - 公司已继续采用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有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标准守则[13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138] 其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之上市证券[131] - 公司聘用共151名僱員,包括執行董事,较2024年3月31日的161名有所减少[122] - 公司董事会建议实施股份合并,每十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将合并为一股每股0.10港元的合并股份[123]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8 06:04
公司业绩 - 公司在2024年度录得21,341,000港元的净亏损,每股基本净亏损为0.74港仙[30] - 金属回收业务在本年度录得收入42,758,000港元,较上年度略有增长[33] - 金属回收业务在本年度录得虧損32,745,000港元,较上年度略有减少[33] - 长期投资业务在本年度录得收益130,084,000港元,较上年度大幅增长[35] - 千洋集团在本年度录得收入50,539,000港元,较上年度略有增长[46] - 千洋集团在本年度录得虧損128,234,000港元,主要由于资产减值损失所致[46] - 金融机构业务在本年度录得收入2,961,000港元,较上年度有所增长[47] - 本集团贷款融资业务在2024年度出现亏损,达到627,000港元[52] - 本集团其他投资业务在2024年度出现亏损,达到11,270,000港元[53] - 本集团资产总值在2024年度减少117,886,000港元,降至911,258,000港元[54]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在2024年度增加9,685,000港元,达到344,135,000港元[55] - 本集团流动比率在2024年度约为0.33,较上年提高[57] - 本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在2024年度为16.8%,较上年下降[58] - 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增加至3,027,424,240股,已发行股本增至30,274,000港元[62] - 非上市投资按公平价值在2024年度收益为135,792,000港元[66] 投资业务 - AFC Mercury Fund主要投资于韩国交易所上市公司,本集团持有其股份约29.71%[36] - 本集团已获得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135,792,000港元,较上年度大幅增长[38] - CEC Asia Media Group L.P.主要投资于南韩媒体、藝人及美容训练学院等项目[39] - 本集团持有CEC Fund股份约20%[3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构成及变动情况详细记录在董事会报告书中[doc:87],[doc:88],[doc:89],[doc:90],[doc:91] - 公司已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关于其独立性的书面确认,并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doc:95]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情况详细记录在报告书中[doc:96],[doc:97],[doc:98],[doc:99],[doc:100],[doc:101]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未持有公司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doc:101] - 公司已为董事及人员因企业活动产生的法律行动做出适当保险安排,保险范围每年检讨[doc:102] - 董事薪酬详细记录在綜合财务报表附注6中[doc:103] - 本公司董事无涉及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权益[104] - 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在重要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105] - 黄敏明女士被任命为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07] - 葛侃宁先生已辞去董事会副主席、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职务[108] - 王恭浩先生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109] - 公司现有的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十年,最多可授出201,828,282股股份[110] - 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合格人士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做出贡献[111] - 董事会可全权酌情授出购股权给公司员工、董事、股东、顾问等[112] - 购股权行使价格由董事会酌情确定,不得低于公司股份面值[114]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未授出或行使购股权[119] 公司治理与企业文化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治理准则作为其企业治理政策和惯例[156] - 公司认为由同一人兼任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有助于更有效率和成效的规划和商业计划实施[160] - 公司持续遵守企业治理规定,董事会监督企业治理常规[166] - 董事会负责公司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批准重要事项包括财务报告、股本集资、交易公告等[172] - 董事会监督管理层实施业务计划,建立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系统,倡导公司廉洁文化[173] - 公司每位新委任董事接受上市发行人董事职责入职培训[174] - 董事持续接受培训,提升知识和技能,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76] - 公司为董事和人员购买保险,以应对可能引起的法律行动[180] - 公司董事会已成立四个董事委员会,包括審核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企業管治委員會[198] - 董事会目前由六名男性成员和一名女性成员组成,致力于维持女性代表的水平[196] - 公司已与全体非执行董事签订委任函,任期为十二个月,自动续约十二个月[187]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以确保技能、经验、专长和观点的均衡[190]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7 22:54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为151,959千港元,较2023年的411,302千港元大幅下降[1] - 公司本年度录得亏损89,250千港元,较2023年的360,405千港元有所减少[2] - 公司本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56,505千港元,较2023年的325,466千港元有所减少[1] - 公司本年度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亏损为32,745千港元,较2023年的34,939千港元有所减少[2] - 公司本年度其他全面开支为4,955千港元,较2023年的37,829千港元有所减少[2] - 公司本年度总资产为739,953千港元,较2023年的878,528千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本年度流动负债净额为353,013千港元,较2023年的536,095千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本年度非流动负债为109,859千港元,较2023年的24,429千港元有所增加[4] - 公司本年度总权益为277,081千港元,较2023年的318,004千港元有所减少[4] - 公司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151,959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411,302千港元有所下降[24][25][32] - 贸易收入从2023年的360,984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98,459千港元[25][32] - 港口及港口相关服务收入在2024年为50,539千港元,与2023年的50,001千港元基本持平[25][32] - 股票及保险经纪收入从2023年的301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2,961千港元[25][32]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总收入为151,959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411,302千港元大幅减少[32] - 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为56,505千港元[34] - 2024年分部收入中,贸易收入为98,459千港元,石油化工品收入为50,539千港元,机构业务收入为2,961千港元[34] - 2024年分部业绩中,贸易分部亏损883千港元,石油化工品分部亏损129,300千港元,机构业务分部亏损5,086千港元[34] - 2024年中央行政成本为38,252千港元[34] - 2024年财务成本为169千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收入为411,302千港元[35] - 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为325,464千港元[35]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收入为151,959千港元,较上年度减少63.05%[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金融工具收益净额为124,522千港元,较上年度增加217.6%[3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60,251千港元,较上年度减少64.9%[39]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为31,594千港元,较上年度减少65.7%[39]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商誉减值亏损为0,较上年度减少100%[39]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除税前亏损为32,745千港元,较上年度减少6.3%[4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为42,758千港元,较上年度增加3.7%[4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销售成本为55,755千港元,较上年度增加9.4%[46] - 公司决定不派付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4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1,341,000港元,较2023年的201,962,000港元有所减少[4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亏损为每股1.02港仙,较2023年的1.37港仙有所减少[5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价值收益为135,792,000港元,较2023年的29,505,000港元大幅增加[5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持有的非上市基金股份占该基金已发行股本约29.71%,公平价值为230,705,000港元[55][5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为71,948,000港元,较2023年的64,630,000港元有所增加[5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其他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已就股票经纪业务向第三方支付金额11,144,000港元[5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110,408,000港元,较2023年的135,435,000港元有所减少[6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金额为45,306,000港元,其中32,173,000港元与未付工程应付款项的法律行动相关[6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股票经纪业务向第三方收取款项11,349,000港元[61] - 公司本年度录得亏损21,341,000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74港仙[64] - 商品贸易业务收入为98,459,000港元,分部亏损883,000港元[65] - 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42,758,000港元,分部亏损32,745,000港元[67] - 长期策略投资分部收益为130,084,000港元,主要来自AFC Mercury Fund的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68] - AFC Mercury Fund的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为135,792,000港元,资本分派为66,032,000港元[71] - 石油化工品仓储业务尚未投入运营,千洋集团收入为50,539,000港元,亏损128,234,000港元,主要由于减值亏损91,845,000港元[78] - 金融机構业务收入为2,961,000港元,分部亏损5,086,000港元[79] - 貸款融資業務分部收入為零,分部虧損627,000港元[84] - 其他投資分部收入為零,分部虧損11,270,000港元[85] - 公司资产总值为911,258,000港元,较去年减少11.5%[10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44,135,000港元,较去年增加2.9%[104] - 流动资产为171,305,000港元,流动负债为524,318,000港元,流动比率为0.33[106] - 银行结存及现金为81,999,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39,968,000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6.8%[107] - 公司终止在英国的业务经营,因铜原料采购面临巨大困难[99] - Muhabura Capital Limited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扩张,发挥其在非洲金融中心的核心战略地位[100] - AFC Mercury Fund在韩国交易所上市公司STX Corporation Limited的投资取得显著收益[101] - 公司预计在经济逐步回暖及全球规模减息的背景下,为所有股东带来正面回报[102] - 公司更改每手买卖单位,由2,000股更改为30,000股[110] - 公司涉及多起售后回租安排的诉讼,涉及金额总计约266,468,000港元[114][115][116][117] - 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江苏宏贸面临仲裁,需支付建设费用人民币15,901,000元及进度款项利息人民币241,000元[120] - 公司董事会认为不大可能承担上述工程费用、进度款项利息及和解款项利息以及其他相关诉讼费用的法律责任[121] - 公司附属公司面临清盘呈请,涉及不公平损害的诉讼[122][123][124] - 公司资产抵押账面值为166,383千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7.1%[125] - 公司资本承担为79,286千港元,用于收购物物业、厂房及设备[126] - 公司完成供股,发行1,009,141,413股,所得款净额约35,426,000港元[127]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9] - 公司重大投资包括AFC Mercury Fund,账面值为230,705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25.3%[130] - 公司员工总数为161人,较上年度增加3.2%[132] - 公司附属公司Cupral Group Limited因业务表现及财务状况不佳,进入破产管理程序[134] - 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在本年度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36] - 执行董事程民骏先生兼任本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位,自2017年9月30日起生效[138] - 董事會主席程民駿先生未出席2023年8月14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14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以信先生未出席2023年10月13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易彤先生未出席2023年11月27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143] - 公司已继续采用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有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45] - 审核委员会已与外聘核数师审阅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146]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同意初步公布所载有关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状况表、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入表及相关附注的数字[147] - 本业绩公布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本公司网站可供浏览,年报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及于上述网站可供浏览[148] 法律及诉讼 - 公司面临与售後回租安排及債務糾紛相关的法律申索,金额约为525,471千港元[7] - 公司涉及法律申索金額約人民幣487,179,000元(相當於525,471,000港元)[87] - 公司未償還銀行貸款113,106,000港元及未償還租賃負債261,161,000港元[88] - 公司錄得流動負債淨額353,013,000港元,年度虧損約89,250,000港元,經營現金流出淨額69,737,000港元[89] - 公司涉及多起售后回租安排的诉讼,涉及金额总计约266,468,000港元[114][115][116][117] - 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江苏宏贸面临仲裁,需支付建设费用人民币15,901,000元及进度款项利息人民币241,000元[120] - 公司董事会认为不大可能承担上述工程费用、进度款项利息及和解款项利息以及其他相关诉讼费用的法律责任[121] - 公司附属公司面临清盘呈请,涉及不公平损害的诉讼[122][123][124] 财务策略及流动性 - 公司董事认为,本集团将有充足营运资金为经营提供资金,并履行到期的财务责任[12] - 本集团已采取措施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及改善财务状况,包括与银行磋商修订贷款契约、与出租人磋商延长售後回租合约、对抗民事申诉及出售非上市基金投资[11] - 本集团管理层的计划及措施能否达成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成功执行上述措施[13] - 若本集团未能达成上述计划及措施,可能无法继续按持续经营基准营运,并可能须作出调整[14] - 公司计划及措施包括与銀行磋商修訂貸款契約、與出租人磋商延長售後回租合約、在民事訴訟中成功抗辯及出售非上市基金投資[91] 会计政策及准则 - 本集团按总额基准确认与租赁负债相关的递延税项资产及与使用权资产有关的递延税项负债约35,287,000港元[18] - 本集团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新订及修订,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等[15] - 本集团于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有关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的递延税项”,对财务状况无影响[16] - 本集团于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作业准则第2号(修订本)披露,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9] - 本集团于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会计估计的定义”,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2] - 本集团已将新会计政策追溯适用于2022年4月1日或之后发生的租赁交易[17] 业务分部表现 - 商品贸易业务收入为98,459,000港元,分部亏损883,000港元[65] - 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42,758,000港元,分部亏损32,745,000港元[67] - 长期策略投资分部收益为130,084,000
保德国际发展(00372):王恭浩获任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4-04-18 22:5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王恭浩已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自2024年4月18日起生效 [1] - 葛侃宁由于有意从事其他业务活动,故已辞任董事会副主席兼公司执行董事,均自2024年4月18日起生效 [2] - 葛侃宁已不再为上市规则项下公司的授权代表,自2024年4月18日起生效 [3] - 王恭浩已获委任为上市规则项下公司的授权代表,以接替葛侃宁,自2024年4月18日起生效 [3]
保德国际发展(00372)附属广明与联蔚已订立调解协议
智通财经· 2024-02-23 21:16
保德国际发展(00372)公告 - 公司发布公告,修订融资租赁的期限及支付期限[1] - 调解协议修订融资租赁期限至2025年12月30日,余下金额共计人民币1.17亿元[2] - 广明未能按时偿还责任将支付迟延违约金[3]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9 06:1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9,29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9.3%[4] - 毛利为67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528千港元[4] - 金融工具收益净额为401,85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3,478千港元[4] - 除税前溢利为340,39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6,800千港元[4] - 期間溢利为340,39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6,800千港元[4] - 期間全面收入總額为337,91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5,215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錄得除稅前溢利349,395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96,800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綜合收入為367,380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除稅前虧損為96,800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金融工具之收益淨額為401,851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33,478千港元[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財務成本為9,644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為12,965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除稅前溢利已扣除總折舊24,532千港元[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為352,18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90,343千港元[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收益352,189,000港元,每股基本盈利12.82港仙[88] - 公司於AFC Mercury Fund的投資帶來金融工具的未變現公平價值收益[88] - 商品貿易業務產生分部收入零港元,分部虧損210,000港元[89] - 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19,32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368,000港元增长[91] - 金属回收业务分部亏损为13,19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818,000港元减少[91] - 长期投资分部收益为403,478,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4,278,000港元[96] - AFC Mercury Fund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为405,857,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1,201,000港元[109] - AFC Mercury Fund资本分配为11,203,217,000韩元,相当于约66,032,000港元[109] - CEC Fund公平价值为零,由于重大财务困难导致业务终止[112] - 金融機構業務錄得分部收入454,000港元,分部虧損2,841,000港元[117] - 貸款融資業務錄得分部收入為零,分部虧損10,000港元[123] - 其他投資貢獻分部收入為零,分部虧損4,006,000港元[12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動資產總額为1,154,302千港元,流動資產總額为218,030千港元[5] - 流動負債總額为663,579千港元,流動負債淨額为445,549千港元[5] - 總資產減流動負債为708,75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42,433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總權益为692,25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18,004千港元[5] - 公司錄得流動負債淨額445,549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有一筆賬面值為113,140千港元的未償還銀行貸款,已違反貸款契約[11] - 公司有一筆賬面值為373,665千港元的未償還租賃負債,已違反售後回租合約條款[1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租赁负债总额为395,513,000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8,223,000港元,一年后到期387,290,000港元[61] - 公司因违反租赁合约条款,租赁负债已分类为流动负债[61] - 公司于2023年6月通过供股发行1,009,141,413股股份,筹集所得款净额约33,600,000港元[6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为192,237,000港元,物業、廠房及設備账面值为18,927,000港元[64] - 公司借款及售後回租安排以資產作為抵押,相關資產账面值总额为211,164,000港元[64] - 公司借款以资产作抵押,物業、廠房及設備账面值为18,927千港元,使用權資產账面值为192,237千港元[142] - 公司资产因财产保全令受到限制,物業、廠房及設備限制金额为146,000港元,使用權資產限制金额为20,041,000港元[143] - 公司附屬公司被要求支付未付租賃款項379,434,000港元及逾期費用、應計利息及其他訴訟費用111,489,000港元[144] - 公司附屬公司及個人被要求支付本金債務人民幣110,658,000元(相當於118,836,000港元)及逾期違約金人民幣19,558,000元(相當於21,003,000港元)[145] - 公司通过供股发行最多1,009,141,413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項總額約36,300,000港元,所得款項淨額約為33,600,000港元[149] - 公司不建議派付本期間之中期股息[151] - 公司聘用共195名僱員,包括執行董事[153] - 公司透過股東特別大會通過一項普通決議案,以每股0.0062港元的認購價發售8,228,571,432股股份,籌集所得款項總額約51,000,000港元[154] - 總資產為1,372,332,000港元,較上期增加約33.3%[125]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為720,581,000港元,較上期增加386,131,000港元或115.5%[126] - 流動資產為218,030,000港元,流動負債為663,579,000港元,流動比率約為0.33[128] - 銀行結存及現金為129,890,000港元,銀行及其他借款為140,635,000港元,資產負債比率為1.5%[129] 现金流 - 經營業務動用之現金淨額為-27,382千港元,投資業務所得之現金淨額為62,970千港元,融資業務所得之現金淨額為18,789千港元[7] - 期末現金與現金等值項目為129,890千港元,相比期初增加54,377千港元[7] 法律诉讼与纠纷 - 公司涉及與售後回租安排及債務糾紛有關的法律申索,金額約為630,761千港元[10] - 公司涉及多項訴訟,包括售後回租安排的糾紛,涉及金額達379,434,000港元[83] - 公司涉及債務糾紛,民事起訴人要求支付債務本金118,836,000港元及違約金21,003,000港元[84] - 公司認為不大可能因法院發出的強制執行令及財產保全令而須承擔立即償還租賃款項的法律責任[83] - 公司認為不大可能就上述貸款本金、延遲違約金及其他相關訴訟費承擔法律責任[85] - 聯蔚要求廣明支付到期未付租金723,000港元及餘下租期之全部租金餘款114,127,000港元、遲延違約金18,604,000港元及其他相關訴訟費用736,000港元[135] - 公司接获上海金融法院判决,需支付租金余款人民币106,273,000元(相當於114,127,000港元)[137] - 公司需支付违约金约人民币3,000元(相當於3,000港元)及迟延违约金人民币10,202,000元(相當於10,956,000港元)[137] - 公司需承担诉讼费人民币100,000元(相當於107,000港元)及其他诉讼费人民币582,000元(相當於625,000港元)[137] - 公司接获民事起诉状,需支付到期未付租金人民币35,500,000元(相當於38,123,000港元)及违约金人民币8,539,000元(相當於9,170,000港元)[138] - 公司接获民事起诉状,需支付租金余款人民币52,800,000元(相當於56,702,000港元)及违约金人民币10,402,000元(相當於11,171,000港元)[139] - 公司接获民事起诉状,需支付租金余款人民币158,750,000元(相當於170,482,000港元)及违约金人民币28,642,000元(相當於30,759,000港元)[140] 业务分部收入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9,290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67,380千港元有所下降[23][24] - 金属回收收入从2022年同期的9,368千港元增加到2023年同期的19,329千港元[23][24] - 港口及港口相关服务收入从2022年同期的27,440千港元减少到2023年同期的19,507千港元[23][24] - 权益经纪收入及保险经纪收入从2022年同期的236千港元增加到2023年同期的454千港元[23][24]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收入为19,507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27,443千港元有所下降[24] - 公司在英国的收入为19,329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9,368千港元有所增加[24] 投资与基金 - 公司持有基金股份占该基金已发行股本约29.71%[48] - 基金的公平价值为500,770,000港元,较上期增加339,825,000港元[49]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基金公平价值收益为405,857,000港元,资本分配为66,032,000港元[49] - 公司持有AFC Mercury Fund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29.71%[107] - 公司持有CEC Fund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20%[110] - 公司通过认购事项目前持有千洋集团65%股权[104] - 千洋集团贡献收入19,507,000港元,亏损20,791,000港元,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未有增值稅退稅10,797,000港元[115] 财务报告与会计准则 - 公司应用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之修订等[21] - 公司采用历史成本法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平价值计量[19] - 公司金融工具的公平价值计量主要使用贴现现金流量及基金资产净值,输入数据包括商品价格、汇率及上市股份价格[66] - 公司部分金融资产按公平价值计量,其中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价值为8,831,000港元[70] - 公司非上市基金的公平价值为500,770,000港元,基于相关投资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9 22:40
收入与利润 - 本期收入为39,29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67,380千港元大幅下降[1] - 本期毛利为67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528千港元[1] - 本期金融工具收益净额为401,85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3,478千港元[1] - 本期除税前溢利为340,39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6,800千港元[2] - 本期期间溢利为340,39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6,800千港元[2] - 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337,91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5,215千港元[2] - 公司收入分析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39,290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67,380千港元有所下降[18] - 公司收入分拆显示,贸易收入在2022年为330,320千港元,而2023年无贸易收入[19] - 公司收入确认的时间分析显示,某一时点的收入为19,783千港元,随时间确认的收入为19,507千港元[19] - 公司收入的地理位置分析显示,香港收入为51千港元,中国(不包括香港)收入为19,507千港元,英国收入为19,329千港元,毛里裘斯收入为403千港元[19] - 公司分部资料显示,2023年金屬回收收入为19,329千港元,港口及港口相關服務收入为19,507千港元,權益經紀收入及保險經紀收入为454千港元[21] - 公司分部资料显示,2022年貿易收入为330,320千港元,金屬回收收入为9,368千港元,港口及港口相關服務收入为27,440千港元,權益經紀收入及保險經紀收入为236千港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入为39,290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40,395千港元[2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入为367,380千港元[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96,800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工具收益净额为401,851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亏损33,478千港元[2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成本为9,644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2,965千港元有所下降[2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折旧总额为21,259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2,993千港元有所减少[2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52,189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90,343千港元有显著改善[29] - 公司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收益352,189,000港元,每股基本盈利12.82港仙[47] - 商品贸易业务分部收入为零港元,分部亏损210,000港元[48] - 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19,329,000港元,分部亏损13,194,000港元[50] - 长期投资录得收入零港元,分部收益403,478,000港元[54] - AFC Mercury Fund在本期间获得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405,857,000港元[65] - 千洋集团贡献收入19,507,000港元,亏损20,791,000港元,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未有增值税退税10,797,000港元[71] - 金融机構业务录得分部收入454,000港元,分部亏损2,841,000港元[73] 资产与负债 - 本期流动资产总额为218,030千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为663,579千港元,流动负债净额为445,549千港元[3] - 本期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708,75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42,433千港元[3] - 本期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6,50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4,429千港元[4] - 本期总权益为692,25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18,004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购物業、廠房及設備3,071,000港元,确认使用權資產及租賃負債各382,000港元[3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购物業、廠房及設備6,163,000港元,确认使用權資產10,792,000港元及租賃負債10,110,000港元[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该基金公平价值为500,77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60,945,000港元大幅增加[3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公平价值收益405,857,000港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41,201,000港元[3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为68,623,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4,630,000港元有所增加[3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142,653,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35,435,000港元有所增加[3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40,635,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46,281,000港元有所减少[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为113,14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21,012,000港元有所减少[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自第三方取得的贷款为27,495,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5,269,000港元有所增加[4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中有20,041,000港元以使用权资产作抵押,并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担保[4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自第三方取得的贷款以18,927,000港元厂房及机器作抵押,年利率为10%,原到期日为2023年10月,后延期至2024年10月[45] - 公司资产抵押账面值为211,164千港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228,094千港元)[99] - 公司资产限制导致物業、廠房及設備146,000港元、使用權資產20,041,000港元及銀行結餘3,205,000港元受到限制[100] - 公司资本承擔为83,578千港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79,126千港元)[106] - 公司总资产为1,372,332,000港元,较上期增加约33.3%[80] 投资与筹资 - 公司于2018年6月21日以20,000,000美元(约156,000,000港元)认购韩国私募股权基金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9.71%[35] - 公司持有AFC Mercury Fund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29.71%[63] - 公司通过认购事项目前持有千洋集团约65%的股权[61] - 千洋集团主要从事提供石化港口及仓储服务以及港口相关服务[55] - 公司投资于Cupral,持有其90%的股权,总认购价为2,250,000英鎊[49] - 公司持有CEC Fund股份占CEC Fund已发行股本的20%[66] - 公司认购CEC Fund股份的总代价为2,000,000美元(相当于约15,600,000港元)[67] - CEC Fund的公平价值为零,由于重大财务困难导致终止业务[68] - 公司通过贷款资本化投资于Yangtze Prosperity Development (HK) Limited,该公司拥有江苏宏贸仓储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69] - 公司通过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51,000,000港元,用于支付和解协议项下的款项[11] - 公司计划通过与银行磋商、法律抗辩、资本市场筹资和出售非上市基金投资等方式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并改善财务状况[11] - 公司董事认为,考虑到上述计划及措施,集团将有充足营运资金为其经营提供资金,并履行到期的财务责任[12]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最多1,009,141,413股供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36,300,000港元[107] - 供股所得款項淨額(扣除開支後)將約為33,600,000港元,用于支付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費相關欠款餘額約人民幣59,829,000元及相應利息[107]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8,228,571,432股千洋新股份,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51,000,000港元,用于支付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款項[111] 法律与合规 - 公司被判支付剩余租金余款人民币106,273,000元(相当于114,127,000港元)[91] - 公司被判支付违约金人民币10,202,000元(相当于10,956,000港元)及自2022年11月18日起的迟延违约金[92] - 公司被要求支付到期未付租金人民币35,500,000元(相当于38,123,000港元)及违约金人民币8,539,000元(相当于9,170,000港元)[93] - 公司被要求支付剩余租金全额人民币52,800,000元(相当于56,702,000港元)及违约金人民币10,402,000元(相当于11,171,000港元)[94] - 公司被要求支付剩余租金全额人民币158,750,000元(相当于170,482,000港元)及违约金人民币28,642,000元(相当于30,759,000港元)[95] - 公司被要求支付未付租赁款项约379,434,000港元及逾期费用、应计利息及其他诉讼费用约111,489,000港元[101] - 公司被要求支付本金债务人民币110,658,000元(相当于118,836,000港元)及逾期违约金人民币19,558,000元(相当于21,003,000港元)[102] - 公司一直遵守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之企業管治守則,但有兩項偏離[120][121][12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以信先生因其他业务承担未能出席2023年10月13日的股东特别大会[125] - 公司持续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适用守则条文,董事会将继续监察及审阅企业管治常規[126] - 公司继续采用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有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于本期間内一直遵守标准守则的规定标准[12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以信先生(审核委员会主席)、任广镇先生及林易彤先生组成,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29] - 中期业绩公布已发布,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可供浏览[130]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公司通过其附属公司继续减少商品市场的信贷风险,专注于金属、化学品及能源产品的贸易[48] - 公司成立樺輝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及顾问业务,并取得第4类及第9类牌照[74] - 公司收购保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准于香港经营长期保险(包括相連保险)经纪业务[75] - 公司附属公司Muhabura Capital Limited获毛里裘斯金融服務委員会授予投资银行业务牌照[76] - 公司预计其港口碼頭將於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成为中國跨海城市石油運輸的主要參與者[114] - 公司於英國的回收業務Cupral在2022年受能源成本上升影响,但通过成本削減及提高廠房效率,虧損有所減少[115] - 公司於毛里裘斯的投資銀行業務收益增加,预计明年收入將進一步增長[116] - 公司決定繼續放緩其金屬貿易業務,保持保守態度,直至經濟前景更明朗[117] 财务报告与审计 - 公司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并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不建议派付本期間之中期股息(二零二二年:無)[109]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公司聘用共195名僱員(包括執行董事),相比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的197名僱員有所减少[110]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19 06:05
公司业务状况 - 公司主席表示,随着新冠疫情控制,业务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4] - 公司在中国市场遇到新冠疫情限制,导致业务增长放缓,但随着限制解除,业务活动有所反弹[5] - 公司在英国回收业务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阻力,已进行成本削减和提高效率,以接近现金流平衡[6] - 公司决定继续放缓金属贸易业务,保持保守态度,直至经济前景更明朗[7] - 金属回收业务在本年度录得收入101,574,000港元,较上年增长[15] - 金属回收业务分部间销售及分部虧損分别为36,512,000港元和25,588,000港元[15] - 本集团投资于英国回收厂,旨在开发绿色金属市场,提高碳排放[16] - 英国管理团队投资于廢铝行业,需要进一步研发,与行业合作发展机会[19] - 本年度千洋集团贡献收入为50,001,000港元,较去年增长了43.1%[37] - 本年度千洋集团亏损307,066,000港元,主要由商誉、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的减值损失导致[37] - 本集团金融机构业务录得分部收入301,000港元,较去年大幅下降74.1%[3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在本年度录得201,962,000港元的净亏损,主要由于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10] - 本集团长期投资收入为零港元,分部收益为24,469,000港元[20] - 本集团财报显示资产总值为1,029,144,000港元,较去年减少35.7%[47]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334,45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40.2%[48] - 本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22,较去年大幅下降至1.1[50] - 本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2.9%,较去年增长至10%[51] - 本集团于2023年3月31日的资本承担为79,126,000港元,较2022年增长了17.1%[60] 公司投资情况 - AFC Mercury Fund主要投资于韩国交易所上市公司STX Corporation Limited[30] - 本集团持有AFC Mercury Fund股份约29.71%,获得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31] - CEC Asia Media Group主要投资于媒体、藝人及美容训练学院等项目[32] - 非上市投资中,按公平价值计算,对AFC Mercury Fund的投资为160,945千港元,占总资产的15.6%[63] - 本年度已确认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为29,505,000港元[64]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公司一直维持足够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145] - 董事会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广泛经验,为公司管理层提供独立意见[146]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考虑技能、知识、经验、性别、年龄、服务年期等因素[148] - 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实施的业务计划需经董事会审批[150] - 董事会监督管理层实施的业务计划结果,确保内部监控系统有效运作[151] - 公司已为董事及人员可能引起的法律行动投购保险,保障足够[154] - 公司已与全体非执行董事签订委任函,任期为12个月,期后将自动续约12个月[157] - 公司已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发出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158]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确保拥有均衡的技能、经验、专长和多元化观点以配合公司策略[159]
保德国际发展(0037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30 06:11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452,530千港元,较上年度减少48.8%[1] - 本年度毛利为-281,310千港元,而上年度为46,181千港元[1] - 本年度除税前亏损为360,403千港元,较上年度增加111.2%[1] - 本年度全面开支总额为398,234千港元,较上年度增加151.9%[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536,095千港元,而上年度为27,372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536,095千港元,年度亏损约360,405千港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50,529千港元[10] - 公司本年度收入为452,530千港元,相比上年的884,491千港元有所下降[18] - 公司贸易收入从上年的844,337千港元下降至360,984千港元[18] - 公司金属回收收入从上年的1,742千港元增加至41,228千港元[18] - 公司港口及港口相关服务收入从上年的34,990千港元增加至50,001千港元[18] - 港口及港口相关服务收入为50,001千港元,同比增长42.9%[25] - 保险经纪收入为301千港元,同比下降74.1%[25] - 贸易收入为360,984千港元,同比下降57.2%[25] - 金属回收收入为41,228千港元,同比增长22.7倍[25] - 总收入为452,530千港元,同比下降48.8%[25] - 分部收入中,对外销售为452,530千港元,分部间销售为60,346千港元[28] - 分部业绩中,贸易分部业绩为3,055千港元,金属回收分部业绩为-36,512千港元[28] - 除税前亏损为360,403千港元,同比扩大111.2%[28] - 金融工具收益净额为39,542千港元,同比增加117.2%[30] - 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价值增加29,505千港元,同比增加144.5%[30]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物業、廠房及設備賬面值為387,283,000港元,使用權資產賬面值為207,720,000港元,商譽賬面值為零[33]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虧損為171,768,000港元,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為92,128,000港元,商譽減值虧損為5,270,000港元[33]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除稅前虧損為36,437,000港元,其中包括員工成本42,908,000港元和折舊63,451,000港元[35]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所得稅開支為2,000港元,其中包括中國企業所得稅2,000港元[35]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201,962,000港元,加權平均普通股數目為2,259,908,236股[39]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商譽減值虧損為5,270,000港元,商譽賬面值調整後為零[41]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按公平價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價值為160,945,000港元,年度內公平價值收益為29,505,000港元[45]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應收貸款已悉數償還,其中包括授予Cupral非控股股東貸款2,949,000港元和授予第三方貸款19,123,000港元[46]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現金產生單位可收回金額為538,893,000港元,若折現率增加1%,可收回金額將減少至538,893,000港元,並確認進一步減值50,645,000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現金產生單位可收回金額為552,151,000港元,若預算收入減少5%,可收回金額將減少至552,151,000港元,並確認進一步減值37,387,000港元[34] - 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为57,503千港元(2022年:75,541千港元)[47]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7,127千港元(2022年:74,333千港元),其中0-30日账龄的应收账款为6,713千港元[4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总额为135,435千港元(2022年:250,614千港元),其中应付款项为774千港元[50] - 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为93,907千港元,其中68,382千港元与未付工程应付款项的法律行动相关[50] - 公司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1,962,000港元,较上年的158,417,000港元增加[66] - 商品贸易业务收入为360,984,000港元,较上年的844,337,000港元减少[67] - 金属回收业务收入为101,574,000港元,较上年的43,480,000港元增加[72] - 金属回收业务录得分部亏损36,512,000港元,较上年的25,588,000港元增加[72] - 长期投资录得分部收益24,469,000港元,较上年的分部亏损67,179,000港元改善[77] - 公司借款及售后回租安排以资产作抵押,相关资产账面值为228,094,000港元,较上年的366,512,000港元减少[63] - 由于诉讼,公司部分资产受到限制,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178,000港元、使用權資產22,479,000港元及銀行結餘3,181,000港元[63] - 公司资产总值从2022年的1,600,250,000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1,029,144,000港元,减少35.7%[1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2年的558,807,000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334,450,000港元,减少40.2%[121] - 公司流动资产从2022年的338,789,000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150,616,000港元,流动负债从311,417,000港元增加至686,711,000港元,流动比率从1.1降至0.22[123] - 公司银行结存及现金从2022年的109,590,000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69,552,000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从165,290,000港元减少至146,281,000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从10%增加至22.9%[124]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亏损约360,405,000港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50,529,000港元[107] - 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536,095,000港元[107] - 公司确认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为29,505,000港元,相比去年亏损66,264,000港元[1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聘用共197名员工(包括董事),相比去年207名[138] 法律诉讼与债务问题 - 公司涉及与售后回租安排及债务纠纷相关的法律申索,金额约为632,785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有一笔未偿还银行贷款,账面值为121,012千港元,已违反贷款契约[8] - 公司有一笔因储油罐售后回租安排产生的未偿还租赁负债,账面值为397,885千港元,已违反租赁合约条款[9] - 涉及售后回租安排的诉讼中,广明被要求支付总金额为403,831,000港元[59] - 涉及债务纠纷的诉讼中,广明被要求支付债务本金126,477,000港元及迟延违约金22,354,000港元[61] - 公司涉及与售後回租安排及债务纠纷相关的法律申索,金额约为人民币553,641,000元(相当于632,785,000港元)[105] - 公司有一笔账面值为121,012,000港元的未偿还银行贷款及账面值为397,885,000港元的未偿还租赁负债[106] - 公司因收到财产保全令,已违反银行贷款的若干契约及售後回租合约的若干条款[106] - 公司面临两项重大诉讼,涉及未付租赁款项403,831,000港元及逾期费用80,123,000港元,以及贷款本金126,477,000港元及逾期违约金22,354,000港元[129][130] 融资与投资活动 - 公司通过供股方式发行1,009,141,413股供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項淨額约33,600,000港元[1] - 公司计划将供股所得款项用于支付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应付款项[1] - 公司正在积极与银行磋商,修订贷款契约并提取银行借款[1] - 公司正在与出租人磋商,延长储油罐的售后回租合约[1] - 公司正在寻求资本市场其他筹资机会或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额外融资贷款[1] - 公司正在寻找合适机会出售非上市基金的投资,以产生额外现金流入[1]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与千洋订立认购协议,认购100股优先股,总认购价为200,000,000港元[80] - 公司于2021年10月11日完成对千洋的认购事项,持有千洋65%的股权[85] - 公司持有AFC Mercury Fund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29.71%[87] - 公司于2021年3月29日认购千洋668,571,429股新普通股,认购价为200,000,000港元[83] - 公司于2018年6月认购AFC Mercury Fund股份,总代价为20,000,000美元[88] - 公司于2018年12月认购CEC Fund股份,总代价为2,000,000美元[91] - 公司于2019年通过贷款资本化投资于Yangtze Prosperity Development (HK) Limited[93] - 公司计划通过与银行和出租人磋商、在民事申诉中成功抗辩、取得资本市场资金或额外融资贷款、出售非上市基金投资等方式缓解流动资金压力[109][112] - 公司认为不发表意见声明对日常营运无重大影响,视乎附注1所载措施的结 - 公司完成供股,发行最多1,009,141,413股供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36,300,000港元,净额约33,600,000港元[142] - 公司拟将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支付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涉及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欠款余额约人民币59,900,000元及相应利息[142] - 公司于本年度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44]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公司投资于英国回收厂,该厂已进行测试,能够以每小时2公吨铜粒的铭牌容量产出率运作[74] - 公司投资于AFC Mercury Fund,录得金融工具的未变现公平价值收益[77] - 千洋集团在本年度贡献收入50,001,000港元,亏损307,066,000港元[95] - 公司金融机構业务本年度录得分部收入301,000港元,分部亏损6,670,000港元[97] - 公司贷款融资业务本年度录得分部收入16,000港元,分部溢利3,000港元[102] - 公司其他投资本年度贡献分部收入为零,分部亏损1,613,000港元[103] - 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与国家管网合作的石油管道网络项目[116] - 公司英国回收业务Cupral通过成本削减和提高效率接近现金流平衡,正在寻求替代融资以提高资产负债率[117] - 公司毛里裘斯投资银行业务预计未来12至18个月内收益贡献将增长[118] - 公司决定继续放缓金属贸易业务,保持保守态度直至经济前景更明朗[119]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2年的67,878,000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79,126,000港元,用于兴建石油化工品仓储及相关设施[133] - 公司建议将每手买卖单位由2,000股更改为30,000股,于2023年5月23日生效[140] 公司治理与管理层 - 公司执行董事程民骏先生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位,自2017年9月30日起生效[146] - 董事会主席程民骏先生因其他重要业务安排,未出席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