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
搜索文档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委任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为新任核数师
智通财经网· 2025-11-10 12:18
智通财经APP讯,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发布公告,大信梁学濂(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已辞任 公司核数师,自2025年11月10日起生效。经审核委员会推荐,董事会已议决委任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 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新任核数师,自2025年11月10日起生效,以填补大信梁学濂辞任后的临时空缺, 任期直至公司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为止。 ...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委任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为新任核数师
智通财经· 2025-11-10 12:18
公司核数师变更 - 大信梁学濂(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辞任公司核数师 自2025年11月10日起生效 [1] - 董事会委任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核数师 自2025年11月10日起生效 [1] - 新任核数师任命经审核委员会推荐 任期直至公司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为止 [1]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HK)委任信永中和为新任核数师
格隆汇· 2025-11-10 12:08
董事会进一步宣布,经审核委员会推荐,董事会已议决委任信永中和为公司新任核数师,自2025年11月 10日起生效,以填补大信梁学濂辞任后的临时空缺,任期直至公司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为止。 格隆汇11月10日丨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HK)宣布,大信梁学濂已辞任公司核数师,自2025年11月10 日起生效。 ...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 - 更换核数师
2025-11-10 12:00
核数师更换 - 大信梁学濂2025年11月10日起辞任,信永中和同日接任[4][5] - 更换核数师不影响2025年审计及业绩刊发[4] - 更换可提高审计成本效益、保持质量[5]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执行董事为管幼平与陈鹏等[6]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3 07:11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股份数目为20亿股,面值0.05港元[1] - 上月底及本月底法定/注册股份数目、股本均无增减[1] 股份发行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0021657亿股,无库存股份[2]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无增减[2]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12:00
股份与股本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亿股,面值0.05港元,法定/注册股本为1亿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法定/注册股本均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11.0021657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0021657亿股[3] - 上月底和本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相关数目均无增减[3]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6 16:56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2025年中期营业总收入为10.9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06亿港元增长20.8%[9] - 公司2025年中期毛利为3.0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30亿港元增长31.2%[9] - 公司2025年中期税前利润为2137.3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4116.9万港元[9] - 公司2025年中期净利润为1639.5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4504.6万港元[9]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644.8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4498.9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 - 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8%至109.37亿港元(2024年同期:90.55亿港元)[21][22][25] - 税后净利润为1645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499万港元)[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60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500万港元[46] - 公司综合营业收入为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21%[46] 各业务线表现 - 制造及销售染整机械业务2025年中期收入为8.6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04亿港元增长23.2%[5] - 制造及销售不锈钢铸造产品与不锈钢供应链业务2025年中期收入为2.2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1亿港元增长12.4%[7] - 制造及销售染整机械分部利润为2402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035万港元)[21][22] - 不锈钢铸造产品与供应链分部利润同比增长231.9%至2243万港元(去年同期:676万港元)[21][22] - 染整机械业务收入为8.67亿港元,同比增长23%,占总收入79%[47] - 不锈钢铸造及供应链业务收入为2.26亿港元,同比增长12%,占总收入21%[49] - 染整机械业务经营溢利为240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000万港元[47] - 不锈钢铸造及供应链业务经营溢利为22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00万港元[49]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染整机械收入占比从2024年中期的45%提升至2025年中期的46%[5] - 欧洲市场不锈钢铸造产品收入占比从2024年中期的35%略降至2025年中期的33%[7]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同比增长20.7%至46.95亿港元(去年同期:38.89亿港元)[25] - 亚洲太平洋地区(除中国内地及香港)收入同比增长48.4%至31.83亿港元(去年同期:21.45亿港元)[25] - 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染整机械销售额为4.14亿港元,同比增长27%[47] - 海外市场染整机械销售额为4.53亿港元,同比增长20%[4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2.8%至2561万港元(去年同期:3811万港元)[21][22][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1,840人,较2024年底约1,900人减少约3.2%[52]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2.5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2.54亿港元微增0.8%[52] - 员工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4年上半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3%[52]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措施使毛利率重回前期正常水平[49] 现金流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00.2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239.9万港元改善84.6%[15]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5亿港元,主要为借款增加所致[1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3.16亿港元,较期初的2.54亿港元增长24.2%[1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500万港元[54] 资产和债务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从2024年底的2.51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期的3.14亿港元,增长25.3%[11]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1.97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3.62亿港元下降12.1%[12] - 流动负债总额大幅增加至23.85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9.69亿港元增长21.2%[12] - 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部分)达11.20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8.92亿港元增长25.6%[12] - 公司净权益为10.03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9.73亿港元增长3.0%[12][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0.74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0.44亿港元增长2.9%[13] - 非控股权益为7129.9万港元,较2024年底的7023.1万港元增加1.5%[13] - 持有待售资产总额为2.50亿港元(去年末:2.52亿港元)[32] - 营业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303,154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26,122千港元,增长40.6%[36] - 营业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从2024年底的200,12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54,641千港元,增长27.2%[36] - 超过90天的营业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20,45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119千港元,增长17.9%[3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847,65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35,932千港元,增长22.2%[3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185,27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230,922千港元,增长3.9%[40] - 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从2024年底的391,897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29,977千港元,增长86.3%[40] - 来自同系附属公司的贷款从2024年底的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151千港元[38] - 应付票据从2024年底的54,53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27,299千港元,增长133.5%[38] - 应收票据从2024年底的51,376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7,013千港元,增长108.2%[36] - 2025年6月30日存货增至3.93亿港元,较2023年底3.66亿港元增长7.4%[54]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12.31亿港元,其中68%人民币计价、32%港元计价[54] - 现金及银行结存3.14亿港元,人民币占比42%、港元25%、欧元21%、美元11%[54] - 负债比率从2024年底96%降至2025年6月91%[55] - 流动比率从2024年底0.59降至2025年6月0.47[55] 资本支出和承担 - 资本支出增加60.3%至3133万港元(去年同期:1953万港元)[35] - 资本承担从2024年底的35,31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4,126千港元,增长194.8%[4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唐永智(主席)、蒋高明博士和陈英博士[7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72] - 审核委员会认为财务报表遵守适用会计准则、上市规则及法律规定[72] - 审核委员会确认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72] - 执行董事为管幼平(主席)和陈鹏(总经理)[73] - 非执行董事为方国梁[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唐永智、蒋高明博士和陈英博士[73] - 董事方国樑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18.02%股份[65]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持有公司55.94%股份[67] - 子公司中国恒天控股持有3.5779亿股股份[69] - 子公司新伟思国际持有2.5762亿股股份[69] - 方寿林通过全权信托持有1.949亿股股份占比17.72%[67][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翠城道土地收回事项构成非常重大出售,须经股东特别大会批准[56][57] - 公司已升级审批系统并于2025年7月完成全面运行[61] - 2025年8月已实施首次董事及高管法律合规培训[61] - 计划2025年9月委聘独立内控顾问进行政策审查[62] - 银行融资修订后包括5亿港元一年期定期贷款[64] - 控股股东需持续持有至少30%股权否则构成违约[64] - 中期报告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73] 每股数据 - 公司2025年中期每股基本盈利为1.49港仙,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4.09港仙[10] - 每股基本盈利1.49港仙(去年同期每股亏损4.09港仙)[33] - 每股基本盈利及摊薄后盈利均为1.49港仙,去年同期每股亏损4.09港仙[46]
综合运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9-06 01:54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国机集团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强化投资者回报作为长期工作 引导上市公司运用市值管理工具 打造主业突出、治理规范、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集群[1] - 集团从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资本运营、加大改革力度、规范运作和积极回报投资者五个方面发力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1] - 集团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资本运营滚动规划 明确各上市公司战略定位 并将市值管理纳入上市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2] 市值管理目标与成效 - 集团以"跑赢大市、优于行业"为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工具实现价值优化[2] - 截至2025年6月末 集团上市公司总市值较2022年末增长17.5% 总体涨幅高于同期指数涨幅[2] - 国机汽车2025年制定股东回报规划 明确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5%[6] 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1] - 苏美达拟收购蓝科高新 强化新能源与化工装备行业协同能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5][6] - 中国电研2025年获集团一致行动人增持657万股(占总股本1.62%) 增持金额超1.4亿元[3] 投资者回报实践 - 中国电研自2019年上市累计现金分红约9.3亿元 每年分红比例均高于净利润42%[3] - 一拖股份A股上市累计分红14.73亿元 2024年度分红3.37亿元 2025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6] - 集团推动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2] 子公司战略布局 - 国机重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稳步提升新兴产业营收占比[4] - 国机精工布局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及金刚石功能材料 预计3-5年形成新利润增长点[5] - 中工国际推动业务向工业化领域聚焦 向"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经营"转型[4]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2:00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亿股,面值0.05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11.0021657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0021657亿股[2] - 2025年8月公司法定/注册股份、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份数目均无增减[1][2]
中国恒天立信国际(00641.HK)上半年拥有人应占溢利1600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28 22:29
核心财务表现 - 综合营业收入达10.9亿港元 同比增长21%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600万港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450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及摊薄后盈利均为1.49港仙 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4.09港仙 [1] 业务结构分析 - 染整机械业务收入占比79% 为主要收入来源 [1] - 不锈钢铸造产品与不锈钢供应链业务收入占比21% [1] 经营策略 - 在充满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积极降本增效 [1] - 通过运营优化确保各板块业务可持续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