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常州两只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8-01 18:12
日前,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分别发布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 据悉, 江苏常州 新能源 产业专项母基金( 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产业专项母基金")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以下简称"省级母基 金")与常州市共同出资设立,规模50亿元。 公告指出:母基金投资方式包括通过设立产业子基金投资或直接投资项目,直接投资项目金额一般不超过产业专项母基金实际投资金额的30%。 产业专项母基金在产业子基金中认缴出资比例不超过产业子基金规模的30%,对单个直投项目的投资金额不超过产业专项母基金实缴出资总额的 20%。 母基金主要投资于 新能源 汽车先进制造、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 光伏 技术、 氢能 、新型 储能 、深海深空智能装备等领域。 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 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产业专项母基金")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以下简称"省级母基金") 与常州市共同出资设立,规模30亿元。 该母基金主要投资于高端功能材料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智能仿生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 等细分领域。 两只母基金存续期均为1 ...
首席论势|连平:未来十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速将达5%~7%
广州日报· 2025-08-01 16: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将对民营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动 力。"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未来,民营经济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成 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力量之一。 连平关注到,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民营企业的身影随处可 见,已经涌现出一批耀眼的明星企业。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国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扩大至92%以上。此外,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 重大技术攻关任务的数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未来更多民营企业有望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攻关,在科技创新中发挥 更大作用。"连平预计,到2035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将突破60%,技术创新成果贡献率达 80%以上,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方案"。 连平提到,民间投资将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新生力量。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实施带动民间投资信 心稳步修复。今年上半年,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长达6.6%;分行业看,制造业民间投 资增长11.5%,增速比全部制 ...
让外贸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每日商报· 2025-07-31 06:20
中国外贸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 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9% [1]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20% "新三样"产品出口加速 [1] 外贸发展动能分析 -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从价格成本优势转向技术比较优势 [1] - 产业转型趋势明确 聚焦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市场拓展策略 - 实施多元化布局 同步巩固传统市场与开拓新兴市场 [2] - 精准捕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2] - 强化市场响应速度 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2] 国际合作深化 - 纺织服装 农业机械 能源装备等产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2] - 中国超大规模进口市场持续惠及全球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世界创造新机遇 [2] 竞争优势展望 - 外贸综合竞争优势基础稳固 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 -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力激发 持续增强外贸发展韧性 [1][2]
《中国城市创投活力及城市创新力指数报告》发布: 创投创新联动 头部城市差异化发展各显其能
证券时报· 2025-07-31 06:03
城市创投活力指数排名 - 2024年中国城市创投活力指数前三名为上海、深圳、北京,与第四名及之后城市拉开较大差距,呈现"头部领跑,梯队分化"格局 [1][2] - 募资指数北京位居第一,上海、苏州紧随其后,广深位列前五,苏州超越广深,南京与深圳基本持平 [2] - 投资指数上海全国第一,北京、深圳紧随其后,前10名城市以一线或新一线为主且差距较小 [2] - 退出指数深圳居首,长三角苏州、杭州进入前10,中西部以武汉、合肥与成都为主 [2] 城市创新力指数排名 - 北京、上海、深圳创新力指数位居前三,北京绝对领先,依托国家实验室(占全国60%)、央企研发总部(中关村约76家)及顶尖高校 [2] 热门赛道投融资城市表现 - 半导体集成电路赛道在8个城市(上海、深圳、苏州、杭州、合肥、南京、成都、武汉)位列首位,北京、广州位居第二,显示资本聚集效应 [3] - 区域特色赛道:北京以AI为首要赛道领先,深圳计算机视觉第四,合肥新材料及航空航天前五 [3] - 生物制药在5个城市(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排名前二,北京、苏州、广州前五 [3] - 医疗器械赛道在深圳、苏州、广州排名第二,上海、北京、杭州、合肥、成都稳居前三 [3] 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 - 杭州、苏州凭借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活跃表现,跻身热门赛道投融资城市前五名 [1]
创投观察:地方政府投资基金优化返投条件 迈向科学规范发展新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38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调整 - 国家发改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及《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1] - 政策导向与2023年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后者同样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1] - 全国已有广东、深圳、长沙等近十个省市响应政策,调整方向包括直接下调区域返投比例(从2倍降至1.5倍、1.1倍乃至1倍)和拓宽返投认定范围 [1] 返投机制问题分析 - 传统"基金注册本地化+硬性返投任务"管理模式制约市场化运作效率,与政策初衷出现偏差 [2] - 弊端体现在:投资机构被迫局限特定区域可能错失全国优质科创项目,以及部分机构通过设立空壳公司等"假返投"手段规避监管 [2] - 核心症结在于产业定位与区域禀赋错配,多数政府投资基金扎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优势产业未必匹配 [2] 地方探索与行业影响 - 部分地区建立符合投资条件的子基金项目池提升返投项目质量,避免"为投而投" [3] - 深圳天使母基金推出让利机制,在收回全部实缴出资成本后将超额收益全额让渡给子基金管理机构及其他出资人 [3] - 政府投资基金已成为一级市场最大出资来源,系列规范文件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迈入科学规范、提质增效新阶段 [3]
培育新职业发展沃土 多元举措护航良性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29 07:18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正高级经济师 李红见 学校层面,建议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如根据新职业的特点和需求,及 时调整和优化相关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时俱进纳入新职业相关培养内容,提升新职业人才队伍质量。 社会层面,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导向,让大众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并尊重新职业劳动 者。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新职业劳动者的敬业精神和创新风采,增强其职业认同 感和归属感。 每一个新职业都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全力推动新职业稳健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就业角度看,新就业形态因为岗位类型多样、劳动方式灵活、人员包容性强等特点,为就业群体提供 了大量新机会,成为不确定性就业环境下的"蓄水池"和"稳定器"。 不过,作为社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新职业在职业技能标准、培训体系、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相对滞后 性,导致从业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此外,新职业的工作形式、内容有时与传统职业也存在较 大差异。 因此,促进新职业从业者成长发展,亟须政府相关部门、院校以及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推动新职 业所在的产业快速向前发展。 政府层面,建议发挥引领和保 ...
资产资金双端发力 释放资本市场“活”的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05:05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在今年以来登陆A股的57家公司中,逾九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超3500家公司已实施分红;养老 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较上季度增长0.15万亿元……这组数据传递出资产端与资金端协同发力,进一步 活跃资本市场的鲜明信号。 在资产端改革的同时,资金端也不容忽视。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促进畅通私募股权 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试点等举措将促进更多中 长期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从募资来看,设立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投市场有望"走活全局"。市场人士关注 到,今年以来多地因地制宜设立引导基金聚"活水",助力创业投资机构发挥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 从投资来看,支持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等举措落地,有望激发创投新活力。 "长远来看,AIC有望成为耐心资本的载体。"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AIC需建立"长 周期考核+容错机制",鼓励投资硬科技早期项目;打造"产业+金融"复合型团队,借助AI技术提升估值 与风控水平;引入险资、养老金,并打通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等退出渠道。对于全国性股 份制银行等,需强 ...
并购重组跟踪(二十九)
东吴证券· 2025-07-28 21:08
政策更新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央企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并购并重,选准投资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7][8] - 深交所将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规范活跃市场,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8] - 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价值,落实“并购六条”,严防利益输送[8] 并购事件统计 - 7.21 - 7.27,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3例失败,剔除后共95例,重大并购28例,完成19例,重大完成2例[10] 重大并购重组更新 - 7.21 - 7.27,上市公司为竞买方且竞买方为国央企的并购事件共12例,部分交易有明确交易价值,如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100%股权价值1721258.19万元[14] 并购失败事件 - 本期3例上市公司并购失败,竞买方为北方长龙(2例)、纳尔股份[16][17] 实控人变更 - 本期4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变更[19][20] 市场表现 - 7.21 - 7.27,重组指数跑赢万得全A,超额0.61%,中期重组指数与万得全A滚动20日收益差在正值区间震荡[25]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及特朗普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行业基本面不确定等风险[28]
LP出资热度回升,创投市场走出 “寒冬”|月度LP观察
FOFWEEKLY· 2025-07-28 18:01
6月国内创投市场整体表现 - 6月国内创投市场整体回暖,机构LP出资活跃度与新基金备案规模均呈增长态势,政策型LP通过持续稳定的出资为一级市场回温注入关键动力[3][6] - 机构LP出资数量环比增长8.15%,同比增幅达41.12%[6] - 6月新备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总计409只,环比上升20.65%,较去年同期增加61.02%,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47只,创业投资基金262只[8] LP类型结构与出资特征 政策型LP - 6月政策型LP出资占比最高达39.05%,2025年上半年认缴出资金额超八千亿元占比近七成[10][13] -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参与福建时代泽远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吸引产业资本、金融机构及国际企业共同布局绿色产业[13] - 出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14] 产业型LP - 产业型LP出资占比35.88%,活跃度环比提升14%,其中非上市公司增幅达17%[10][15] - 信息技术领域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建筑业锚定路桥工程等基建项目,房地产领域推动"产城融合"[16][18][19] 金融机构LP - 金融机构出资占比5.65%,活跃度环比提升16%,险资占比超50%[10][23] - 太保战新并购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北京保实诚源基金规模130亿元为6月险资最大出资案例[23] - 配置方向集中于医疗养老(如平安银发基金)与核电等技术创新领域[23] 财务型LP - 财务型出资占比19.23%,活跃度环比上升4%,外资通过参投红杉、高瓴等深化国内市场布局[10][24] 区域投资动态 江苏省 - 6月江苏省出资活跃度与规模双领先,占比18%,政策型LP单笔认缴金额普遍突破亿元[28][32]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累计组建41只专项基金总规模达1069亿元,第三批新增5只基金规模155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28][29] 中西部地区 - 乌鲁木齐设立50亿元工业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拉萨强市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5亿元聚焦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33] - 中西部地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强化工业基础与培育文旅集群[33] 活跃LP案例 - 东方国资已设立母基金16只、子基金120余只,总规模超1000亿元,助推100余家科创企业上市[35]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重点投资"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6] 市场总结 - 各类LP分工协作推动资本流向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型LP发挥杠杆效应,产业型LP强化产业链整合,金融机构LP加速布局医疗与科技,外资通过头部机构深化参与[38][39] - 江苏依托顶层设计引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西部围绕特色产业差异化布局,市场呈现全面复苏态势[39]
央企加快向“新”发力,努力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46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国资委将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中央企业增强"创新韧性" [1] - 国资委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引导央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1] -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强调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1]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发展 - 国资委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要求央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 [1] - 多家央企将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作为重点任务,明确具体工作安排 [1] - 央企高质量发展面临外部挑战,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 [2] 央企在细分领域的创新实践 - 招商局集团、国药集团围绕生物制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细分赛道,探索研发培育、产业并购、专业运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 - 国资委支持央企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3] - 国资委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并购并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4] 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投资与布局 - 2023年央企完成战新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6] - 2024年一季度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累计成立未来产业相关企业79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7] - 国资基金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国投系基金战新投资占比均超70% [7] 央企具体部署与案例 - 国机集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推动数智化转型 [6] - 中国华能优化战略布局,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 [6] - 中国石油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布局未来产业 [6] - 国投集团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以基金投资加快产业培育 [7] 未来投资方向与建议 - 央企未来投资将集中在工业母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8] - 需做好顶层设计,避免分散重复投资,加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严控断链风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