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性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前9月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802.6亿元,维生素E、硝酸价格上涨
天风证券· 2025-11-05 16:11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投资评级为中性(维持评级)[7] 报告核心观点 - 周期相对底部或已至,建议关注供需边际变化行业[6] - 自主可控背景下,供给替代缺口带来投资机会[7] - 基础化工板块表现强劲,跑赢大盘指数[5][17] 重点新闻跟踪 - 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3732亿元,同比增长3.2%[2][14]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802.6亿元,同比下降4.4%[2][1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2568.8亿元,同比下降13.3%[2][14] 化工产品价格表现 - 本周涨幅前五化工产品:硫酸(+13.5%)、维生素E进口(+10.5%)、天然气Henry Hub(+10.4%)、液氧山东杭氧(+9.4%)、硝酸(+6.3%)[3][30] - 维生素E价格持续攀升,主流接单价上涨至50元/公斤,部分报价51-52元/公斤[3] - 硝酸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50-200元/吨[4] - WTI油价下跌0.8%至60.98美元/桶[3] 板块行情表现 - 基础化工板块上涨3.49%,沪深300指数下跌0.43%,跑赢大盘3.92个百分点[5][17] - 板块涨幅居所有行业第4位[5][17] - 子行业涨幅前列:钾肥(+7.69%)、无机盐(+7.43%)、氟化工(+7.08%)、磷肥及磷化工(+6.41%)、有机硅(+5.55%)[5][18] 重点子行业观点 - 需求稳定,全球供给主导:三氯蔗糖(金禾实业)、农药(扬农化工、润丰股份)、MDI(万华化学)、氨基酸(梅花生物、新和成)[6] - 内需驱动,对冲关税冲击:制冷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化肥(云天化、亚钾国际)、民爆(广东宏大)、染料(浙江龙盛)[6] - 产能先投放子行业:有机硅(新安股份)、氨纶(华峰化学)[6] 自主可控投资机会 - OLED材料: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万润股份[7] - 催化材料:凯立新材、中触媒[7] - 合成生物学:华恒生物[7] - 吸附树脂:蓝晓科技[7] - 电子大宗气: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广钢气体[7] 重点个股跟踪 - 万华化学前三季度营收1442.3亿元,净利润91.6亿元[71] - 华鲁恒升前三季度营收235.52亿元,净利润23.74亿元[71] - 新和成前三季度营收166.42亿元,净利润53.21亿元,同比增长33.37%[71] - 扬农化工前三季度营收91.56亿元,净利润10.55亿元[71]
广东21地市三季报出炉 深广佛莞惠总量居前五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05 16:09
经济总量排名 - 深圳以27896.44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广东各地市之首 [1] - 广州以23265.65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名第二 [1] - 佛山、东莞、惠州的经济总量分别为9620.82亿元、9318.93亿元和4476.72亿元,位列第三至第五名 [1] 经济增长速度 - 梅州以6.0%的增速领跑全省 [1] - 深圳、湛江、潮州的经济增速分别为5.5%、5.0%和5.0% [1] - 广州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从一季度的3.0%提升至上半年的3.8%,再到前三季度的4.1%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517.28亿元,同比增长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2% [2] - 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显示器件制造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深圳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38.2%和33.6% [4] 工业经济表现 - 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半年的4.3%提升0.7个百分点 [4] - 深圳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83万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090.45亿元 [4] - 梅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半年的8.4%提高0.6个百分点 [6] - 湛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 [6] 区域产业动态 - 湛江钢铁零碳项目冲刺投产,以中科炼化、巴斯夫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加速成形 [6] - 湛江全市工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6] - 汕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14.0%和37.3% [6] - 汕头“三新”产业投资占“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总额比重为46.6%,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 [6] 重大经济活动 - 第138届广交会举办,东莞以超400家企业、1000个展位的历史最大规模亮相,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科创企业占比近六成 [8] - 潮州80家企业在广交会第三期意向成交3.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5% [8] - 湛江廉江的家电企业抱团亮相广交会,拿下超6.3亿元意向订单 [8] -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并组织企业前往广州、江门、湛江、汕头、汕尾等地考察 [8]
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增长8.5%
国际金融报· 2025-11-05 10:05
先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 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整体增长8.5%,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1.3%、人工智能增长12.8%、生物医药增长3.6% [1] - 三大先导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2.3%,较2024年提高0.6个百分点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7.3%,占工业比重44.1%,其中新能源(19.6%)、新一代信息技术(10.9%)、高端装备(10.3%)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三大先导产业合计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 [1] 高端装备与船舶海工产业 - 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等高端装备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29.6% [1] - 前三季度上海船舶海工重点企业完工355.5万载重吨,三大船企累计交付新船43艘,手持订单270余艘,绿色清洁能源船型占比75%以上 [5] 民营经济与外资投入 - 1-9月民营工业产值增长8.7%,快于面上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速达13.1% [2] - 外资企业信心增强,斯凯孚汽车亚太总部、西门子能源上海高压开关厂厂房扩建等优质外资项目加快启动实施 [1] 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1-9月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投资规模预计比“十三五”增长50%以上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增长41.8%、新能源汽车投资增长10.2%、高端设备制造投资增长8% [3] - 中芯东方、中船长兴等10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前三季度落地产业项目1800个,计划总投资约5000亿元 [4] 汽车产业 - 前三季度上海汽车工业产值5225.0亿元,可比增长11.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7.7% [4] - 1-9月全市整车产量12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9.7万辆,占比64.5%,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25.4% [4] - 2025年9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量9.1万辆,创年内单月最高,其中国内交付7.2万辆 [5] - 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规划年产能10万台纯电动整车,计划2027年中下线 [5]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 前三季度上海软信业实现增加值5277.43亿元,增长15.5%,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13%,上拉全市生产总值1.7个百分点 [5] - 软信业营业收入达到13708.1亿元,同比增长24.1%,为“十四五”期间增速最快 [5] - 软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1%,涨幅较上半年提升40.7个百分点 [6] - 前三季度完成185笔融资,笔数占全国16%,主要集中在AI大模型及应用、工业软件等领域 [6]
中国交建20251104
2025-11-05 09:29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中国交建,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城市、水域等领域[1] * 行业涉及传统基建(公路桥梁、铁路、城市建设)和新兴业务(节能环保、新能源、水利等)[2][4][13] 核心经营与财务表现 新签合同额 * 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13,400亿元,同比增长4.65%,完成年度计划的67%[4] * 境内新签合同额10,559亿元,同比增长4%[2][4] * 境外新签合同额2,841亿元,同比增长7.13%[4] * 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4,664亿元,同比增长9.34%[2][4] * 农林牧渔工程类业务新签合同额109亿元,同比增长73%[2][4] * 水利项目新签合同额461亿元[4] * 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新签合同额766亿元[2][4] 营收与利润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139亿元,同比下降4%,完成年度计划的63%,但降幅收窄,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下降1.3%[2][5] * 毛利润567亿元,毛利率11.04%,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毛利率达11.8%,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2][5] * 净利润136.47亿元,净利润率2.66%[2][5] 现金流与负债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658亿元,同比显著收窄,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收入15.1亿元[2][5] * 资产负债率76.2%[2][5] 业务板块与区域分析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集中于非洲(占比36%)和亚洲(占比39%),大洋洲近期有所增长,拉丁美洲和欧洲有新的突破[4][15] * 海外业务类型以城市建设类和公路桥梁建设为主,铁路建设口碑良好[4][15][16] * 海外整体毛利率略低于国内,但净利润率较高,且境外收款情况优于境内[4][17] 城市建设与新兴业务 * 城市建设订单增长主要来自房屋建筑类项目及工程类相关房建项目,保障房等类似订单包含在内并保持增长[2][9][12] * 新兴业务具体包含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库及云数据库服务等[11] * 运河类项目由中交疏浚集团负责,包括平陆运河等成功案例[10] 业绩驱动因素与挑战 业绩下滑原因 * 业务规模受影响,合同转化率和收入确认过程中的付款延迟对盈利产生重大影响[4][17] * PPP项目整改导致投资拉动的建造工程规模大幅下降,高毛利项目减少[4][17] * 新兴业务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4][17] * 大型单体项目减少,生产资源更加分散,影响盈利水平[4][17][18] 应对策略与成本控制 *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内部基础工作环节梳理,通过项目管理挤压成本空间[4][19] * 管理费用率已从近4%降至2.5%~2.6%,通过集中采购和清退部分分包商进一步降低成本[4][19] * 融资成本从4%以上降至3.5%~3.6%,财务费用下降[19]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启动市值管理和估值提升计划,包括回购A股和大股东增持H股[2][6] * 已完成回购A股计划下限的17%[2][6] * 中交集团增持H股完成了计划下限的37%[2][6] * 公司宣布了2025-2027年的分红规划,将根据业绩和现金流改善情况确定年度利润分红比率[2][6][8] * 回购增持期限为一年,将在各业绩公告窗口期之外积极寻找机会进行操作[7] 宏观展望与公司战略 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展望 * 强调建设交通强国,在传统基础设施和新技术业务领域发展潜力巨大[13] * 提出适度超前发展,包括投资和理念上的超前,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绿色化、数字化[13] * 公司提出"五全四大"发展框架[13] * "五全":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域(基本盘),加快推进绿色和数字业务[13] * "四大":加大海外市场、装备领域、地方经济建设及融合方面的力度[13]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预计未来5年基建投资规模将稳中有升,注重提升能效及绿色化、数字化发展[14] * 公司将在结构调整中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并加强海外市场拓展[14] * 未来5年基建投资不会大幅上升或下降,而是在稳定基本盘的同时提升能效[14] 其他重要事项 化债工作与现金流改善 * 前三季度通过化债收回逾期应收款项约300多亿至小400亿元,改善了现金流并缓解了减值压力[4][21] * 公司持续与地方政府沟通,加强化债政策对接[21] * 预计第四季度甲乙双方将加快结算兑现,有望进一步改善现金流,实现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目标[22] 财务指标解读 * 资产负债率逐季提升主要受行业环境(业主资金到位不佳)和国家政策(鼓励加大投资)影响,但仍在可控范围内[20] * 当前业绩下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背离反映了合同转化、付款延迟及业务结构调整的影响[17]
科创板打造 “硬科技”企业成长新天地
中国证券报· 2025-11-05 04:40
科创板市场定位与发展成就 - 科创板已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肩负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 [1] - 面世七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突破590家,IPO募集资金超9000亿元 [2] - 上市公司涵盖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矩阵 [1] 上市制度包容性与企业类型 - 科创板吸引了包括57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2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等一批特殊类型企业 [2] - 过去无法满足盈利要求的科技企业现可将科创板作为国内融资首选平台,获得资本活水支持 [3] - 证监会和上交所正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7] 产业集群效应与产业链带动 -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超120家,涵盖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行业龙头 [3] - 科创板上市公司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融资,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成为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 [3] - 资本支持助力企业研发创新,例如百利天恒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加速创新药研发 [3] 科创成长层改革成效 - 今年6月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改革政策,其中"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4] - 截至目前,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公司共35家,包括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和新注册的3家企业 [4] - 科创成长层以更包容的上市标准、更契合的监管逻辑、更完善的发行机制,为成长期、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企业打造新赛道 [4] 企业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已披露三季报的33家科创成长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 [5] - 科创成长层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在增收减亏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5] 融资与投资端改革进展 -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新增产业并购近150单,本年度新增交易近90单,累计披露交易金额近480亿元 [6] - 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达46单,交易数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 [6] - 11家科创板公司申请适用"轻资产、高研发"进行再融资,拟募集金额近290亿元 [6] - 投资端已形成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截至9月底上市ETF突破100只,指数跟踪产品规模合计超3300亿元 [6]
“十五五”国资改革重点明确:加强战略重组 推动科技创新
第一财经· 2025-11-04 21:43
国资国企改革核心目标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3][6]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截至三季度末多家央企已接近完成既定目标,例如中国有色集团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7%,中国中煤、中国石化等企业均进入收尾攻坚阶段[6]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 “十五五”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落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1][7] - 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7] - “十四五”期间,国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7]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布局 - 面向“十五五”,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做强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对外产业[4]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4]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需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4] 产业链协同与大中小企业融通 -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发挥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深化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牵头组建产业联盟[5] -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联合国务院国资委连续三年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今年上半年各地举办活动超2500场,签订合作协议1.1万余项[5] - 连续三年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累计组织召开40场主题活动,“链长”企业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近万项[5] 企业治理与深化改革方向 - 推动深层次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的新机制,要用数据洞察替代经验判断,用赋能型经济组织替代管控型组织架构,用长期价值思维替代短期效益导向[6] - 国企改革应着眼于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核心功能优化,从规模化重组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制度建设转向效能提升[8] - 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并推进“扁平化”管理和“主责主业”管理,压缩企业管理层级[9]
“十五五”国资改革重点明确:加强战略重组,推动科技创新
第一财经· 2025-11-04 21:27
国资国企改革方向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3][6][7] - 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1][7][8] - 完善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中央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和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90% [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增长第二曲线 [1][4] - 加快推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在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0%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大科研投入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5][8] - 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 [1][8] - 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等专项行动,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 [4] 企业协同与产业链融通 - 深化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带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5] - 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累计召开40场主题活动,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近万项 [5] - 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化协同合作凝聚发展合力 [3][5] 改革重点与成效 - 十四五期间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 [7] -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等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7] - 国企改革从制度建设向效能提升跨越,多家央企改革任务完成率接近100% [6]
资本圈大事!A股最佳董秘、港股最佳IR齐聚,研判“下一个增长曲线”
搜狐财经· 2025-11-04 17:34
会议核心信息 - 会议主题为“科技擎领 面向世界”,聚焦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产业发展新议题 [1] - 会议将于2025年11月12日在广州南沙举办,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 [1] - 会议旨在深度聚焦产业发展新议题,探寻新周期下的发展路径 [1] 会议议程与议题 - 议程设置直击当前市场最关切的焦点,包括政策与战略前瞻、科技与产业融合、治理与价值实现等核心板块 [3] - 政策与战略前瞻板块将深度解读“十五五”规划开启之年的宏观趋势与投资机会 [4] - 科技与产业融合板块将聚焦企业智能、数智化跃迁、产业并购等热点,探讨上市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5] - 治理与价值实现板块核心议题为在“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新生态下,如何通过卓越治理、有效市值管理和坚定回报政策赢得长期资本青睐 [6] 颁奖典礼与行业标杆 - 年会同期将举办“2025新财富杂志最佳董秘、港股最佳IR颁奖典礼”,为300余位“最佳董秘”、50个“最佳证代”团队及百余个“港股最佳IR”团队加冕 [6] - 获奖者代表了在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领域的最高水准,为从业职群树立专业标杆 [9] - 评选具有广泛市场参与基础,超20万资本圈专业人士参与投票,代表近3500家投资机构的市场选择 [10] - 评选权威性由200余位顶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背书 [10] 参会嘉宾与支持机构 - 参会嘉宾包括监管机构代表、顶级产业智囊、上市公司高管、投研机构负责人和新财富杂志最佳董秘、港股最佳IR等资本圈核心力量 [1][11] - 会议特设“腾势汽车·新财富杂志董秘之夜”环节,为与会嘉宾提供深度交流场景 [11] - 会议得到腾势汽车、中泰证券、华通证券国际、东阳光鲜虫草等机构支持,广州银行、岗底斯信息、中诚信绿金国际等为支持机构 [13]
资本圈大事!A股最佳董秘、港股最佳IR齐聚,研判“下一个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 2025-11-04 12:54
宏观大势解读| AI投资策略| 产业并购实操——市场最热议题一次深度拆解。与市场最强头脑共谋增长,与董秘职群年度标杆共证荣 耀。 2 0 2 5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一年。新"国九条"指引下,"强本强基"与"严监严管"成为构筑市场新生态的鲜明主 线,"新质生产力"则绘制了未来产业与投资的清晰蓝图。刚刚结束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更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大局,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 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应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由新财富杂志社主办、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承办、广州南沙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 2 0 2 5新财富杂志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年会暨最佳 董秘、港股最佳IR颁奖典礼",将于11月1 2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广州·南沙举办。 本次年会以"科技擎领 面向世界"为主题,邀请监管机构代表、各核心产业顶级智囊、上市公司高管、投研机构负责人和新财富杂志最佳董 秘、港股最佳IR等资本圈核心力量,深度聚焦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产业发展新议题,共同探寻新周期下的发展路径。 直面 未来 之问: 聚焦核心议题,破解发展 ...
首期510亿,又一超级基金落地北京!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26
基金概况与结构 -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规模为510亿元 [4] - 基金总期限最长15年,其中投资期5年,管理及退出期8年,并可延长2年,具备“耐心资本”特征 [5] - 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兼顾政策目标与投资回报,强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 基金运作采用“母基金+直投+跟投”组合模式,可单独投资或合作设立子基金,预计撬动超千亿元社会资本 [3][5] 出资方构成 - 基金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 [5] - 中国国新作为单一最大出资方,拟出资150亿元,占总规模的34.88% [5] - 其他主要出资方包括: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18.6亿元(占比23.26%)、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71.2亿元(占比13.95%)、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出资59.3亿元(占比11.63%) [5] - 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中国海油、中国联通、中国电科、国家电投、中国宝武、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国物流等央企或其资本平台也参与了出资 [5] 投资方向与领域 - 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投资覆盖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8大前沿领域 [6] - 具体投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AI芯片、智能感知与决策系统)、航空航天(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母机、机器人)、量子科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 [6] - 未来能源领域涵盖氢能、新型储能、可控核聚变;未来信息领域涵盖6G通信、类脑计算、光电子集成;未来制造领域涵盖柔性制造、数字孪生、增材制造;未来材料领域涵盖超导材料、二维材料、超材料 [6][7] 基金设立状态 - 基金主体“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