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锐控股(00784)

搜索文档
凌锐控股(00784)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9 16:34
财务表现 - 公司在2023年中期报告中显示,收入为110,864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26,715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在2023年中期报告中披露,除税前(虧損)溢利为1,57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059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盈利为0.20港仙,较上年同期的0.13港仙有所下降[5]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中披露,流动资产净值为31,504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6,299千港元有所下降[6]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资产淨值为75,22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76,793千港元有所下降[6]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中披露,期内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为1,57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019千港元有所上升[7]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淨额为4,79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833千港元有所上升[8]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中披露,融资活动(所用)╱所得現金淨額为-2,784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6,842千港元有所下降[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净亏损约1.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1.0百万港元下降[39] - 本集团收入由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26.7百万港元减少约12.5%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110.9百万港元[41] - 本集团毛利率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3%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4%[44] 资产状况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中披露,资产淨值为75,22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76,793千港元有所下降[6]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于2023年9月30日约为145.8%,较3月31日的133.3%增加[51] - 本集团已抵押机器、建筑设备和汽车给银行和金融机构作为短期银行贷款的抵押[54] 股东信息 - 凌志輝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30,000,000股,占比16.25%[65] - 李劍明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2,910,000股,占比50.36%[67] - 楊婉雯女士持有公司股份402,910,000股,占比50.36%[67] - Simply Marvel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57,090,000股,占比7.14%[67] 其他信息 - 本公司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未经审计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1] - 本集团首次应用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和披露未经审计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没有重大影响[13]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10所載的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之操守準則[77] - 購股權計劃旨在提供額外獎勵給公司僱員等,計劃有效期為10年[78]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財務報表[90]
凌锐控股(00784)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9 19:08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10,864千港元,同比下降12.5%[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13,765千港元,同比增长5.6%[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为1,57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1,059千港元[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亏损为0.20港仙,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13港仙[2]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573千港元[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1.6百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净溢利1.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加薪、仓库租赁开支增加及缺乏政府补助[31] - 公司收益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6.7百万港元减少12.5%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0.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改善信贷控制以应对COVID-19疫情[34] - 公司直接成本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3.7百万港元减少14.6%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97.1百万港元,与收益减少一致[35]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3%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2.4%,主要由于专注于由直接劳力和机器履行的项目[36]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6百万港元增加14.7%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15.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和仓库租赁开支增加[37] 资产负债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为50,146千港元,同比增长14.0%[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为103,243千港元,同比增长4.4%[3]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75,220千港元,同比下降2.0%[4]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工具)为49,778,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43,636,000港元有所增加[14] - 贸易应收款项为58,531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8,949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公司银行结余从2023年3月31日的12.6百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7.8百万港元[41] - 公司总债务从2023年3月31日的102.4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9月30日的109.6百万港元[42] - 公司应付保留金从2023年3月31日的21,877千港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20,962千港元[26] - 公司银行借贷从2023年3月31日的29,305千港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28,624千港元[26] - 公司银行借贷约为28.6百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9.3百万港元有所减少[4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3月31日的133.3%上升至2023年9月30日的145.8%[44] - 公司已抵押的机器及建筑设备账面净值从2023年3月31日的21.2百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17.5百万港元[46] - 公司人寿保单付款抵押金额保持稳定,为4.0百万港元[47] 客户与收入 - 公司收益全部来自香港的地基工程服务,未提供其他地区分部数据[12][14] - 主要客户A、B、C、D分别贡献收益40,446千港元、39,790千港元、17,119千港元和11,708千港元,其中客户A和B的收益占比超过10%[15] - 公司其他收入为75千港元,较2022年的2,409千港元大幅下降,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16] 成本与开支 - 融资成本为949千港元,较2022年的723千港元有所增加,主要来自租赁负债和银行借贷[17]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23,904千港元,较2022年的26,502千港元有所下降[18] - 公司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从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3,383千港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2,855千港元[2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成本总额为23.9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5百万港元有所下降[55] 股东与股权 - 公司董事凌志辉先生持有130,00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16.25%[57] - 公司主要股东李剑明先生通过Simple Joy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402,91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50.36%[59] 公司治理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了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无不合规事件[67] - 公司董事会认为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已符合企业管治守则[73] - 陈少鸿先生于2023年9月29日辞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74] - 梁卓豪先生于2023年9月2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年薪为1,040,000港元[75]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审核委员会包括至少三名成员,其中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且至少有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相关财务管理专长的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审核委员会的基本职责包括检讨财务资料、监管财务申报系统、内部监控系统及风险管理系统,以及与外聘审计师的关系[7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并作出充足披露[79] - 自2023年9月30日起至公告日期,董事会未获悉任何重大事项[80]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发,并将寄发予股东[81] 员工与薪酬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3月31日的98名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96名[54] 其他 - 银行结余的短期银行存款利率为0.375%至0.875%,较2023年3月31日的0.375%至0.625%有所上升[2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1] - 公司董事及控股股东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参与任何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62]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提供任何与公司业务竞争的新业务机遇[66]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7年12月4日起生效,持续10年,计划下可发行的股份总数不超过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80,000,000份,期间无购股权被授出、行使、到期、失效或注销[71]
凌锐控股(00784)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21 16:5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总收益为239.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344.3百万港元减少30.6%[5][12]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选择具有良好应收款项结算记录的客户以改善信贷控制[5][12]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344.3百万港元减少30.6%至2023年的239.0百万港元[18] - 直接成本从2022年的319.5百万港元减少23.2%至2023年的245.5百万港元[19] - 公司从2022年的毛利24.8百万港元转为2023年的毛损6.6百万港元,毛利率从7.2%降至-2.8%[20]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2.6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2.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21]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21.4百万港元增加27.7%至2023年的27.4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花红拨备增加[22] - 公司2023年净亏损30.0百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净溢利2.2百万港元[24] - 公司银行结余从2022年的10.1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12.6百万港元[25]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的106.9%上升至2023年的133.3%[28] - 公司员工人数从2022年的172名减少至2023年的98名,员工成本总额从66.2百万港元减少至54.1百万港元[37] - 公司不建议派付2023年度的末期股息[38] 业务运营与风险管理 - 公司预计在主要经营业务私营地基界别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6] - 公司成立项目小组以知名客户为目标,预计在公营地基部门取得满意成绩[7] - 公司将继续获得其他资格及增强财务资源,作为总承建商进行投标[13] - 公司大部分收益来自非经常性合约,客户项目数量减少将对运营及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14] - 公司可能承担分包商不履行、延迟履行或不合规履行的责任[14] - 公司基于项目估计时间及成本釐定报价价格,实际时间及成本可能与预计状况有所偏离[14] - 公司董事会负责监督整体策略、财务表现及风险管理,并监督高级管理层表现[84] -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每年进行审阅,并由独立顾问公司进行独立审阅,审核委员会认为其属有效及充分[143]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发现对财务报表或整体营运有重大影响的欺诈或不当行为事件[145]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已全面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65] - 公司自2017年4月起采纳反贪污政策,涵盖防止、侦查及举报欺诈事件,任何经证实案件将向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报告[67] - 公司自2017年4月起采纳举报政策,任何经证实案件须向指定高级职员及审核委员会报告[67] - 公司设有股东通讯政策,由审核委员会定期检讨,确保与股东保持有效持续对话[68] - 公司设有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自2018年12月起采纳,并每年由提名委员会进行检讨[71]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确保获得独立意见及建议[73] - 公司董事会目前没有女性董事,计划在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7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比例超过董事会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86]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大多数,由董事会主席担任主席[7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名具备专业资格或财务专长[87] - 公司董事会每年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确保其提供独立观点[90]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保障其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法律责任[84]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凌志辉先生(主席)和陈少鸿先生(行政总裁)[86] - 凌先生、何先生及施先生将于2023年8月29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董事职位,并将膺选连任[94] - 公司董事会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分别负责监督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董事会的架构及人员组成、财务资料及内部监控系统[99]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认为属公平合理[104] - 提名委员会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审阅及推荐重选董事,并推荐委任凌先生及李先生为执行董事[108] - 审核委员会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三次会议,审阅公司2022年年度业绩、中期业绩及2023年年度审核计划[112]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并作出充足披露[113] - 公司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审议财务及营运表现,并研究及批准整体策略及方针[114]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自2018年12月21日起采纳,旨在提升董事会多元化程度,包括性别、年龄、文化及教育背景等方面[120][121][122] - 公司提名委员会将遵守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确保董事会至少有一名女性董事,并致力于提高性别多元化[123] - 公司董事会目前无女性董事,计划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24] - 公司全体员工层面的性别比例将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披露,致力于在招聘时考虑性别多元化[125] - 公司提名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为提名委员会提供关键选择标准及原则,协助董事委任及继任计划[126][127] - 提名委员会在评估董事候选人时考虑的因素包括诚信、行业成就、时间投入、多元化、管理支持能力及独立性标准[128] - 提名委员会将根据提名程序向董事会建议委任董事,包括召开会议、进行尽职调查及提出建议[130]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已发布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与年报同时刊发[80] - 公司致力于员工发展、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82] - 公司发布了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披露了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方面的表现[159][161] - 公司已制定内部策略及政策,旨在为持份者创造可持续价值,并成立专责团队管理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164] - 公司通过持份者参与识别重大环境及社会议题,并与各方持份者进行公开及定期的沟通[166][167] - 公司已识别17项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包括职业健康及安全、劳工常规、废弃物管理等[170] - 公司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环境政策和节能措施以缓解气候变化风险[172] - 公司每年审查气候相关风险,识别极端天气、政策法律风险及市场风险等重大气候相关事件[174] - 公司采用低噪音设备和申请建筑噪音许可证以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76] - 公司制定废水处理程序,确保符合《水污染管制条例》要求,并最大程度减少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177] - 公司已制定程序处理环境不合规情况,包括即时通知、调查及报告改进措施[178] - 公司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935吨,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1吨,颗粒物排放量为0.134吨,与2022年相比保持稳定[180] - 公司2023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356.42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265.03吨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大型项目用电增加[187] - 公司2023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46,209吨,较2022年的18,924吨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大型项目地基及挖掘工程产生大量惰性建筑及拆除废弃物[189] - 公司2023年总耗水量为2,544立方米,较2022年的15,141立方米大幅减少,主要由于负责的工地水耗项目数减少[193] - 公司2023年总能耗为1,110,560千瓦时,较2022年的891,639千瓦时增加,主要由于大型项目用电增加[196] - 公司已实施减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的措施,包括避免交通繁忙时段用车、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及安排员工拼车[181] - 公司已建立综合数据采集系统,严格监控温室气体排放,并每月监测汽车使用以维持最佳效率[183] - 公司已发起目标,使用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作为未来五年维持排放水平的基准[187] - 公司已发起目标,使用2022年无害废弃物密度作为未来五年维持废弃物水平的基准[189] - 公司已发起目标,使用2022年能耗密度作为未来五年维持能耗及用水量水平的基准[196] 股东沟通与信息披露 - 公司设有股东通讯政策,由审核委员会定期检讨,确保与股东保持有效持续对话[68] - 公司股东沟通政策确保股东及有意投资者可方便、平等和及时地获得公司无任何偏见及可理解的资料[152] - 公司已建立与股东的有效沟通渠道,并通过年报、中期报告、通函及股东大会等方式定期提供财务表现、策略方向及重大业务发展的最新资料[155] - 公司内幕消息披露政策包括向董事会及公司秘书界定定期财务及经营申报的规定,以评估内幕消息及作适时披露[151] 审计与合规 - 公司外部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3年度的审计服务费用约为900,000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约为21,000港元[133]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并作出充足披露[113] - 公司已修订并采纳新的公司章程大纲及细则,以符合上市规则及开曼群岛的适用法律[156][157] 员工与管理层 - 凌志輝先生拥有43年建造业经验,曾任职于恒辉工程公司和明利机械工程,负责建筑地盘运作的日常监督及监管[42] - 陈少鸿先生拥有逾25年地基行业经验,现任公司行政总裁,负责集团的日常管理及运营[44][45] - 庄金峰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并担任多家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46][47][48] - 何振琮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文凭和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并担任多家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49][50] - 施伟亷先生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多项专业资格,包括劳工处注册安全审核员和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附属会员[53] - 曾国平先生拥有33年建造业经验,现任集团建筑经理,负责建筑地盘运作的日常监督及监管[54][55] - 公司财务总监黄志伟先生于2016年加入公司,并于2018年晋升为财务总裁,负责监督财务运营、合规事宜及策略管理[58] - 公司秘书吴愷盈女士于2019年3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拥有超过14年的审计、会计及财务申报经验[61][62]
凌锐控股(00784)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7 21:29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344.3百万港元减少30.6%至2023年的239.0百万港元[1] - 2023年毛损为6.6百万港元,而2022年毛利为24.8百万港元[1] - 毛利率从2022年的7.2%下降至2023年的毛损率2.8%[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0.0百万港元,而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2百万港元[1]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75港仙,而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8港仙[1]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为239.0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44.3百万港元减少30.6%[27][32]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毛损为6.6百万港元,毛损率为2.8%,而2022年同期毛利为24.8百万港元,毛利率为7.2%[34]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净亏损为30.0百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净溢利2.2百万港元[37]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净流动资产为36,299千港元,较2022年的59,196千港元有所下降[3] - 2023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0,277千港元,较2022年的110,339千港元减少[3] - 2023年净资产为76,793千港元,较2022年的106,832千港元减少[3] - 公司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41,601千港元,较2022年的56,525千港元下降26.4%[20] - 公司2023年合约资产为81,137千港元,较2022年的103,594千港元下降21.7%[21] - 公司2023年合约负债为4,263千港元,较2022年的2,503千港元增长70.3%[21]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在2023年为37,043千港元,较2022年的57,461千港元减少[22] - 公司银行结余为12.6百万港元,较去年增加24.8%[3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76.8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8.1%[39] - 公司债务总额为102.4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0.3%[39]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33.3%,较去年增加24.7%[41] 成本与开支 - 公司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为54,060千港元,较2022年的66,194千港元下降18.3%[17]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直接成本为245.5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19.5百万港元减少23.2%[33]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行政开支为27.4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1.4百万港元增加27.7%[36]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54.1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18.3%[51]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3年地基工程服务收益为238,957千港元,较2022年的344,286千港元下降30.6%[16] - 公司2023年其他收入为2,940千港元,较2022年的2,642千港元增长11.3%,主要得益于政府补助2,233千港元[16] - 公司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30,039千港元,而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2,240千港元[19]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其他收入为2.9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百万港元增加,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35] 股息与分红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派付任何末期股息[1] - 公司2023年未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与2022年相同[18] - 公司未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52] 风险与展望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收益依赖非经常性合约、分包商履约风险以及项目成本和时间的不确定性[29] - 公司展望未来将继续审慎财务管理,增强财务资源,并投资于人力及信息系统以提高运营能力[28] 法律与诉讼 - 公司涉及的法律诉讼中,董事认为有充分理由否认原告的指控,因此未在综合财务报表中作出拨备[25] 其他 - 公司主要在香港从事提供地基工程服务[4] - 公司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2,683千港元,而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837千港元[17] - 公司全職僱員人数为98名,较去年减少43.0%[51] - 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42] - 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48] - 公司无重大外汇风险[45]
凌锐控股(00784)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21 17:0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中期收益为126,715千港元,同比下降22.6%[7] - 2022年中期毛利为13,033千港元,同比增长3.3%[7] - 公司2022年中期除税后溢利为1,019千港元,同比下降31.9%[7] - 公司2022年中期每股盈利为0.13港仙,同比下降31.6%[7] - 公司2022年中期流动资产净值为70,477千港元,同比增长19.1%[9] - 公司2022年中期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19,133千港元,同比增长8.0%[9] - 公司2022年中期资产净值为107,851千港元,同比增长1.0%[9] - 公司2022年中期银行结余为9,300千港元,同比下降8.2%[9]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13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260千港元现金净流入,出现显著下降[14]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543千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及设备,相比去年同期的6,221千港元有所减少[14]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842千港元,主要来自新银行借贷66,867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518千港元现金净流出有所改善[14]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300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179千港元有所增加[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稅前溢利为26,50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0,448千港元下降12.96%[34]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利得稅開支为4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40千港元大幅下降92.59%[36]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13港仙,较2021年同期的0.19港仙下降31.58%[40]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溢利为1.0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5百万港元减少33.3%[62] - 公司收益从2021年同期的163.7百万港元减少22.6%至2022年的126.7百万港元[64] - 公司直接成本从2021年同期的151.1百万港元减少24.8%至2022年的113.7百万港元[66]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同期的7.7%提升至2022年的10.3%[67]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同期的11.3百万港元增加20.4%至2022年的13.6百万港元[68]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为9.3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0.1百万港元减少7.9%[71]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总债务为99.8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14.2百万港元减少12.6%[71]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3月31日的106.9%下降至2022年9月30日的92.6%[72] 客户与收入 - 公司主要客户A和客户B的收益分别为70,149千港元和33,27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8,643千港元和39,465千港元有所下降[27] - 公司其他收入中,政府补助为2,160千港元,主要来自香港特区政府防疫抗疫基金下的保就业计划[29] 融资与成本 - 公司融资成本为723千港元,其中银行借贷利息为694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46千港元有所减少[30]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借贷总额为30,470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4,385千港元增长24.95%[52] 资产与负债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工具)为48,35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0,846千港元有所减少[2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34,892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3,873千港元下降35.23%[4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37,250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7,461千港元下降35.17%[49]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抵押的机器及建筑设备账面净值为23.5百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4.3百万港元增加64.3%[75] 管理层与员工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总额为3,383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305千港元增长2.36%[5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员工总数为113名,较2022年3月31日的172名减少了34.3%[8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成本总额为26.5百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0.4百万港元减少了12.8%[82] 股东与股权 - 公司董事陈少鸿先生持有57,09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7.14%[86] - 公司董事凌志辉先生持有70,00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8.75%[86] - 主要股东李剑明先生通过Simple Joy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462,91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57.86%[91] 股息与资本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3]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并无重大资本承担[80] 业务与竞争 - 公司收益仅来自香港的地基工程服务,未呈列经营分部资料[81] - 公司控股股东及董事未从事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9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收到任何控股股东提供的与现有及未来业务竞争的新业务机遇资料[99] 企业管治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全面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0]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7年12月4日起生效,持续有效10年,购股权行使后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101][10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授出、行使、到期或失效任何购股权[105] - 公司已采纳健全的企业管治原则,符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06]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适当的专业资格或会计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08]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108]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发,并将寄发给股东[111] 其他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及设备购置金额为25,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048,000港元大幅下降99.50%[42]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78] - 公司未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5]
凌锐控股(00784)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22 16:5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344.3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241.0百万港元增长42.9%[21] - 收益增长主要由于建筑行业经济环境复苏及建筑工程重启,例如启德项目[21] - 公司收益从2021年的241.0百万港元增加42.9%至2022年的344.3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建筑行业经济环境复苏和项目进展顺利[32] - 直接成本从2021年的222.0百万港元增加44.0%至2022年的319.5百万港元,与收益增长一致[33] - 毛利率从2021年的7.9%下降0.7个百分点至2022年的7.2%,主要由于COVID-19期间低毛利率项目和额外员工成本[34] - 其他收入从2021年的9.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2.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一次性政府补贴减少[35]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的24.6百万港元减少13.0%至2022年的21.4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未支付员工花红[36] - 公司净溢利从2021年的净亏损0.6百万港元转为2022年的净溢利2.2百万港元[38]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1年的10.7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的10.1百万港元[41]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的98.7%上升至2022年的106.9%[43] - 公司未建议派付2022年度的末期股息[53] 运营风险与挑战 - 公司预计未来将面临价格竞争,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及香港立法会基础设施项目审批进度放缓[22] - 公司大部分收益来自非经常性合约,客户数量减少可能对运营及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6] - 公司可能承担分包商不履行、延迟履行或不合规履行的责任[26] - 公司基于项目估计时间及成本定价,实际时间及成本可能与预计状况有所偏离[2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非执行董事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80] - 公司已全面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73]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了责任保险,以保障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法律责任[76] - 公司董事会授权执行董事及其他高级行政人员负责日常营运及管理,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7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适当学历、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管理经验,且无在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担任其他职位[81] - 公司董事会负责监督所有重大事宜,包括制定整体策略、监察财务表现及内部监控等[75]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准则,并全面遵守[74]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的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长[80] - 公司董事的服務合約及委任函已續新,自2020年12月27日起為期三年[82] - 公司董事會已成立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審核委員會,並具有明確的書面職權範圍[86] - 薪酬委員會在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舉行一次會議,審閱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認為屬公平合理[91] - 提名委員會在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舉行一次會議,審閱及推薦重選董事[93] - 審核委員會在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舉行四次會議,審查公司核數師變動、年度業績及審核計劃[94]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已由審核委員會審閱,符合適用會計準則及上市規則[94] - 公司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審議財務及營運表現,並研究公司整體策略及方針[97] - 公司董事会成员出席率均为100%,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了所有会议[99] - 公司秘书吴女士在2022年度接受了至少15小时的专业培训以提升技能和知识[100]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提升董事会多元化程度[102][103] - 公司提名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为提名委员会提供关键选择标准和原则[108][109] - 公司外部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在2022年度审计服务费用为880,000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20,000港元[116] - 公司股东特别大会可由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提出呈请召开[117] - 公司维持有效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确保股东投资和集团资产的安全[119] - 公司每年进行风险辨别及评估,并在风险资料册内详细记录[122] - 公司设有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遵守法定披露要求[123] -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与股东沟通,包括年报、中期报告、股东大会等[129]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披露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措施及绩效[132]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的表现[134] - 公司已制定内部策略及政策,旨在为持份者创造可持续价值[136] - 公司成立专责团队管理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并持续监督进展[136] - 公司2022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927吨,较2021年的1.532吨有所增加[149] - 公司2022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1吨,与2021年持平[149] - 公司2022年颗粒物排放量为0.133吨,较2021年的0.108吨有所增加[149] - 公司通过避免交通繁忙时段用车、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安排员工拼车等措施减少车辆排放[149] - 公司制定了处理环境事故或投诉的程序,包括即时通知相关人员、调查事故并建议缓解方法、向管理层报告问题及改进措施[146] - 公司在报告期间未发现任何重大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事宜[147] - 公司通过使用低噪音设备和申请建筑噪音许可证来减少施工噪音[145] - 公司制定了符合《水污染管制条例》的程序处理建筑地盘的废水[145] - 公司通过持份者参与识别重大环境及社会议题,并与各方持份者进行公开及定期沟通[138] - 公司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促使供应商参与减少供应链中的排放量[142] - 2022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265.03吨,较2021年的236.00吨有所增加[156] - 2022年范围一直接排放为191.57吨,较2021年的156.08吨增加22.7%[156] - 2022年范围二能源间接排放为64.01吨,较2021年的71.78吨减少10.8%[156] - 2022年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为9.45吨,较2021年的8.14吨增加16.1%[156] - 2022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18,924吨,较2021年的14,761吨增加28.2%[158] - 2022年总耗水量为15,141立方米,较2021年的13,045立方米增加16.1%[165] - 2022年总能耗为891,639千瓦时,较2021年的765,609千瓦时增加16.5%[166] - 2022年不可再生燃料消耗为766,126千瓦时,较2021年的624,867千瓦时增加22.6%[166] - 公司已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68] - 公司计划使用2022年的排放密度作为未来五年内维持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基准[156] 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员工人数从2021年的119名增加至2022年的172名,员工成本总额从63.2百万港元增加至66.2百万港元[52] - 公司2022年总员工人数为172人,其中男性159人,女性13人,男女比例为12.2:1[175] - 2022年总雇员流失率为61.6%,较2021年的32.2%显著上升[176] - 按年龄组别划分,30至50岁员工的流失率最高,达到65.8%[176] - 2022年工伤数目为2起,工伤率为每百名雇员1.16[184] - 2022年接受培训的雇员整体百分比为55%,较2021年的52%有所提升[185] - 男性雇员中72%为一般员工,16%为管理层,3%为高级管理层[185] - 公司已制定《职业健康及安全手册》,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风险评估[179] - 公司为应对COVID-19,实施了体温检测、健康申报和提供快速测试套装等措施[180] - 2022年工伤损失天数为206天,较2020年有所增加[184] - 公司每年评估雇员的培训需求,确保提供适当的培训[185] - 2022年公司整体平均受训时数为1.7小时,较2021年的2.2小时有所下降[190] - 男性员工平均受训时数为1.7小时,女性员工平均受训时数为2.0小时[190] - 公司严格遵守劳工法规,未发现重大违反劳工规定的事宜[194] 供应商与质量管理 - 公司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其符合ISO9001及ISO14001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195] - 2022年公司在香港的关键供应商数量为32家,与2021年持平[197] - 公司致力于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质量符合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标准[198] - 公司设有反贪污政策,员工不得接受任何外界人士的礼物,除非经管理层批准[199] 管理层与董事会 - 李先生在地基行业拥有超过44年的经验,自1977年开始作为独资企业从事地基工程业务,并于2000年和2007年分别成立明利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和明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58] - 陈少鸿先生自2017年起担任公司行政总裁,负责集团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拥有24年地基行业经验[58][59] - 庄金峰先生自2017年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和意见,拥有丰富的会计和审计经验[60] - 何振琮先生自2017年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和意见,拥有丰富的财务和会计经验[62][63] - 施伟亷先生自2017年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和意见,拥有24年建造业经验[63][66] - 凌志辉先生担任集团总经理,拥有42年建造业经验,负责建筑地盘的日常监督和监管[67] - 曾国平先生担任集团建筑经理,拥有32年建造业经验,负责建筑地盘的日常监督和监管[67]
凌锐控股(00784)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24 12:3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中期收益为163,698千港元,同比增长49.8%[11] - 公司2021年中期毛利为12,619千港元,同比增长113%[11] - 公司2021年中期除税后溢利为1,497千港元,同比增长340%[11] - 公司2021年中期每股盈利为0.19港仙,同比增长375%[11]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溢利为1.5百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0.3百万港元大幅增加[66] - 公司收益从2020年同期的109.3百万港元增加49.8%至2021年同期的163.7百万港元[68] - 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同期的5.4%提升至2021年同期的7.7%[72] - 公司直接成本从2020年同期的103.4百万港元增加46.1%至2021年同期的151.1百万港元[71]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0年同期的11.8百万港元减少4.1%至2021年同期的11.3百万港元[73]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19港仙,较2020年同期的0.04港仙增长375%[44] 资产负债状况 - 公司2021年中期流动资产净值为51,707千港元,同比增长0.9%[13] - 公司2021年中期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09,718千港元,同比增长0.1%[13] - 公司2021年中期资产净值为106,089千港元,同比增长1.4%[13] - 公司2021年中期银行结余为5,179千港元,同比下降51.4%[13] - 公司2021年中期贸易应收款项为35,721千港元,同比增长9.3%[13] - 公司2021年中期贸易应付款项为63,739千港元,同比增长69.4%[13]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工具)为57,63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7,923,000港元略有下降[28]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为5.2百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0.7百万港元减少[76]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的总债务为121.9百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03.2百万港元增加[76]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06.1百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04.6百万港元增加[76]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的借贷总额为29.6百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40.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77]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在2021年9月30日为114.9%,较2021年3月31日的98.7%有所上升[77]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抵押的机器及建筑设备账面净值为15.7百万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29.0百万港元减少[81]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抵押的人寿保单付款为3.9百万港元,与2021年3月31日持平[81] 现金流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26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881千港元增长125.5%[18]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22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100千港元略有增加[18]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51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68千港元大幅增加[18]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17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50千港元增长38.1%[18] 成本与费用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946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068千港元下降11.4%[33]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成本总额为30,448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8,648千港元增长6.3%[38]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香港利得税为540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4千港元大幅增加[40]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5,048,000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4,322,000港元增长16.8%[46] 应收应付款项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35,721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2,683千港元增长9.3%[49]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63,739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7,633千港元增长69.4%[53]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23,807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9,887千港元增长19.7%[54]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李剑明先生持有462,91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57.86%[91] - 公司董事陈少鸿先生持有57,09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7.14%[91] - 公司董事凌志辉先生持有70,00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8.75%[91] - 公司主要股东Simple Joy持有462,91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57.86%[9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审核委员会包括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13]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113]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已刊发,股东可通过联交所网站或公司网站查阅[118] - 公司股东可免费索取印刷版中期报告,如有困难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公司或股份过户登记处申请[11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李剑明先生及陈少鸿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庄金峰先生、何振琮先生及施伟亷先生[11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庄先生辞任基地锦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1年8月31日起生效[115] 业务运营与挑战 - 公司主要客户贡献的收益均低于总收益的10%,显示客户集中度较低[30] - 公司确认了因COVID-19疫情获得的政府补助,但具体金额未披露[31] - 公司面临COVID-19疫情带来的挑战,包括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及建筑工程停工[67] - 公司将继续通过项目挑选和成本控制来保持审慎的财务管理,并增强财务资源以提高运营能力和效率[67] 员工与薪酬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有154名全职雇员,较2021年3月31日的119名有所增加[8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员工成本总额为30.4百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8.6百万港元有所增加[88]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公司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53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211千港元下降64.8%[31]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7年12月4日起生效,持续10年,未授出或行使任何购股权[107][110]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0%,即800,000,000股[109]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下任何12个月内授予的购股权行使后,已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09] 股东与竞争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未参与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102]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未提供任何与公司业务竞争的新业务机会[105] 证券交易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1]
凌锐控股(00784)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23 16: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总收益为241.0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452.6百万港元减少46.8%[24] - 公司2021年净亏损为0.6百万港元,而2020年净溢利为0.3百万港元[24]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及建筑项目暂停[24] - 公司收益从2020年的452.6百万港元减少46.8%至2021年的241.0百万港元,主要由于COVID-19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35] - 直接成本从2020年的424.8百万港元减少47.7%至2021年的222.0百万港元,与收益减少一致[36] - 毛利率从2020年的6.2%增长1.7个百分点至2021年的7.9%,主要由于更多地使用直接劳动力和机器[37] - 其他收入从2020年的0.8百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9.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COVID-19相关的政府补贴[38] - 行政开支从2020年的25.3百万港元减少2.7%至2021年的24.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收益减少而节省成本[39] - 公司2021年净亏损0.6百万港元,而2020年同期净盈利0.3百万港元[41]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0年的5.2百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10.7百万港元[44]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0年的148.1%降至2021年的98.7%[46] - 公司抵押的机器及建筑设备账面净值从2020年的41.1百万港元降至2021年的29.0百万港元[48] - 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4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56] 业务环境与策略 - 公司预计未来价格竞争将不可避免,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及政府审批进度放缓[25] - 公司计划拓阔公营地基部门的客户基础,并成立项目小组以知名客户为目标[25] - 公司将继续获得其他资格及增强财务资源,以提升投标能力及运营效率[28] - 公司预计未来业务环境仍充满挑战,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带来的经济不明朗因素[28] - 公司将坚守审慎财务管理,重点控制项目挑选及成本[2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已全面遵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注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78] - 公司董事会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注十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標準守則[79] - 公司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所有重大事宜,包括制定及批准公司整体策略及业务表现[80]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保障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責任[8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比例高于上市规则要求,且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长[85]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适当学历、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管理经验,且均确认其独立性[86] - 公司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服务合约及委任函已续新,自2020年12月27日起为期三年[87]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离,李先生担任主席,陈先生担任行政总裁[89] - 公司全体董事参加了由陈冯吴律师事务所举办的董事培训研讨会,涵盖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及内幕消息披露等课题[90] - 公司董事会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分别负责薪酬政策、董事提名及财务审查等事务[91] - 薪酬委员会已举行一次会议,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认为属公平合理[96] - 提名委员会已举行一次会议,审阅并推荐重选董事[98] - 审核委员会已举行三次会议,审查公司2020年年度业绩、中期业绩及2021年年度审核计划[99] - 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99]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提升董事会多元化程度,包括性别、年龄、文化及教育背景等因素[106][107] - 提名委员会每年在年度企业管治报告中汇报董事会在多元化层面的组成,并监督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的执行[109] - 提名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为提名委员会提供关键的选择标准及原则,以协助董事委任及继任计划[112][113] - 提名委员会在评估董事候选人时考虑的因素包括诚信、行业成就、时间投入、董事会多元化等[115]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的实施进展及可计量目标将在年度企业管治报告中披露[111] - 提名委员会将根据提名程序向董事会建议委任董事,包括召开会议、进行尽职调查等步骤[116]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将定期由提名委员会进行检讨,以确保其有效性[110]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每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披露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措施及绩效[13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表现[138]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地基工程及地盘平整工程,已识别并评估相关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139] - 公司已制定内部策略及政策,旨在为持份者创造可持续价值,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40] - 公司成立了专责团队,管理各业务部门相关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并持续监督公司目标及指标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情况[140] - 公司通过持份者参与,识别重大的环境及社会议题,并与各方持份者进行公开及定期的沟通[143] - 公司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采纳各种环境政策及措施,并在办公室推广节能措施及习惯[147] - 公司采用有效静音设备,如低噪音变压器、空气容器及手提破碎机,以减少周边环境噪音滋扰[148] - 公司已制定程序处理任何不合规情况,包括即时通知相关人员、调查事故或投诉并建议缓减方法、向管理层报告问题及改进措施[151] - 公司在报告期间未发现任何重大违反环境法律及法规的事宜[152] - 公司2021年香港营运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3吨,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09吨,颗粒物排放量为0.108吨[153] - 2021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236.00吨,较2020年的240.24吨有所减少[161] - 2021年范围一直接排放量为156.08吨,较2020年的191.74吨减少[161] - 2021年范围二能源间接排放量为71.78吨,较2020年的28.78吨增加[161] - 2021年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量为8.14吨,较2020年的19.72吨减少[161] - 2021年无害废弃物总量为14,761吨,较2020年的24,712吨显著减少[163] - 2021年总耗水量为13,045立方米,较2020年的31,649立方米显著增加[170] - 2021年总耗电量为140,742千瓦时,较2020年的56,436千瓦时增加[171] - 2021年不可再生燃料消耗为624,867千瓦时,较2020年的768,064千瓦时减少[171] - 2021年总能耗为765,609千瓦时,较2020年的824,500千瓦时减少[172] - 公司已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专业认证[173]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全职雇员人数为119名,较2020年的118名略有增加[55] - 2021年员工成本总额为63.2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60.3百万港元有所增长[55] - 2021年公司男性僱員與女性僱員比例為23.3比1,較2020年的18.5比1有所上升[180] - 2021年新聘僱員佔僱員總人數的25%,較2020年的54%有所下降[180] - 2021年僱員流失佔僱員總人數的32%,較2020年的35%有所下降[182] - 2021年公司工傷數目為零,較2020年的2例有所改善[190] - 2021年公司工傷率為零,較2020年的1.3%有所改善[190] - 公司嚴格遵守香港《僱傭條例》、《僱員補償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178] - 公司已制定《職業健康及安全手冊》並嚴格執行,確保工作場所安全[183] - 公司實施了COVID-19防控措施,包括體溫檢測和健康申報[184] - 公司2021年致命事故率為零,與2020年持平[188] - 公司已建立風險評估計劃,定期進行風險識別和監督[183] - 2021年接受培训的雇员整体百分比为52%,较2020年的50%有所提升[192] - 男性雇员接受培训的百分比为99%,女性雇员为1%[192] - 高级管理层平均受训时数为8.0小时,管理层为4.1小时,一般员工为1.6小时[192] - 2021年整体平均受训时数为2.2小时,较2020年的4.4小时有所下降[192] - 公司制定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培训计划,涵盖ISO9001及ISO14001标准[191] - 公司每年评估雇员的培训需求,确保提供适当的培训[191] 供应商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2021年与香港地区的关键供应商数量为32家[199] - 公司对供应商/分包商进行年度审查,确保其符合质量、安全及环境责任要求[198] - 公司严格遵守劳工法律及法规,未发现重大违规事项[195] - 公司保护知识产权及消费者隐私,确保数据安全[200]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公司维持有效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确保股东投资和集团资产的安全[123] -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审阅[123] - 公司已成立风险管理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缓解步骤[125] - 公司设有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遵守法定披露要求[127] 股东沟通与信息披露 -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与股东沟通,包括年报、中期报告、通函及股东大会[133] - 公司于2021年4月29日委任国卫会计师事务所为新的核数师,取代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57] - 自2021年3月31日起至年报日期,公司未发生其他重大事件[58] - 公司外部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29日获委任,2021年度审计服务费用为880,000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20,000港元[120] 管理层与董事会成员 - 公司执行董事李剑明先生拥有超过43年的地基工程行业经验,并负责公司整体策略管理及发展[60] - 公司执行董事陈少鸿先生拥有超过23年的地基工程行业经验,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及运营[6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庄金峰先生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及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及意见[6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何振琮先生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及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及意见[6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施伟亷先生拥有超过23年的建造业经验,目前担任恒辉建筑有限公司董事[70] - 公司总经理凌志辉先生拥有41年建造业经验,负责建筑地盘运作的日常监督及监管[71] - 公司建筑经理曾国平先生拥有31年建造业经验,负责建筑地盘运作的日常监督及监管[71] - 公司建筑经理黄锦歧先生拥有丰富的地盘管理经验,负责建筑地盘营运的日常监督及监管[72] - 公司财务总监黄志伟先生拥有10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负责监督公司财务营运、合规事宜及策略管理[75] - 公司秘书吴恺盈女士拥有12年审计、会计及财务申报经验,负责公司秘书事务[76] - 公司秘书吴女士在2021年度接受了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以扩充其技能及知识[104]
凌锐控股(00784) - 2021 - 中期财报
2020-12-11 16:4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中期收益为109,306千港元,同比下降42.1%[10] - 公司2020年中期毛利为5,924千港元,同比下降59.3%[10] - 公司2020年中期其他收入为7,211千港元,同比增长1220.7%[10] - 公司2020年中期行政开支为11,825千港元,同比下降8.8%[10] - 公司2020年中期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40千港元,同比下降45.8%[10] - 公司2020年中期每股盈利为0.04港仙,同比下降50%[10]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04港仙,较2019年同期的0.08港仙下降50%[42]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净溢利为0.3百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0.6百万港元减少50%[63] - 公司收益从2019年9月30日的188.9百万港元减少42.1%至2020年9月30日的109.3百万港元[65] - 公司直接成本从2019年9月30日的174.4百万港元减少40.7%至2020年9月30日的103.4百万港元[68] - 公司毛利率从2019年9月30日的7.7%下降至2020年9月30日的5.4%[69]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19年9月30日的13.0百万港元减少8.8%至2020年9月30日的11.8百万港元[70] 资产负债状况 - 公司2020年中期流动资产净值为50,493千港元,同比增长9.3%[12] - 公司2020年中期资产净值为105,482千港元,同比增长0.3%[12] - 公司2020年中期银行结余为3,750千港元,同比下降28.4%[12]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48,632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50,853千港元下降约4.4%[47]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45,771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76,986千港元下降约40.5%[51]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银行借贷总额为44,646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41,101千港元增加约8.6%[54]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包括现金及短期银行存款,利率为每年0.01%[50]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9,724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1,365千港元下降约14.4%[48]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额为22,663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24,400千港元下降约7.1%[52]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物业及设备购置总额为4,322千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2,182千港元增加约98%[44] - 公司银行结余从2020年3月31日的5.2百万港元减少至2020年9月30日的3.8百万港元[73] - 公司总债务从2020年3月31日的155.8百万港元减少至2020年9月30日的123.7百万港元[7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0年3月31日的148.1%下降至2020年9月30日的117.3%[74] 现金流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881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305千港元有显著改善[17]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100千港元,主要由于购买物业及设备的支出增加至6,256千港元[17] - 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68千港元,主要由于偿还银行借贷53,848千港元[17]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50千港元,较期初的5,237千港元有所减少[17] 客户与收入来源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香港的地基工程服务,且无地区分部资料[28][29] - 公司主要客户A、B、C、D分别贡献收益35,710千港元、24,330千港元、18,654千港元、15,042千港元[31]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公司其他收入为7,211千港元,其中政府补助为4,758千港元[32]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为89千港元,主要来自出售物业及设备的收益[32] - 公司2020年9月30日的香港利得税为4千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450千港元下降约99.1%[38] 诉讼与风险 - 公司面临两宗诉讼,涉及金额分别为441,000港元和2,001,000港元,后修改为4,588,000港元[61] - 公司董事认为诉讼无需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拨备,并将根据诉讼进展作出进一步披露[61] 投资与资产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75]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抵押账面净值总计约38.0百万港元的机器及建筑设备,以及账面净值总计约0.9百万港元的汽车[78]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无重大或然负债[81]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无重大资本承担[83] 员工与薪酬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有125名全职雇员,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8.6百万港元[85] 股息与股东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6] - 公司董事李剑明先生持有532,91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66.61%[89] - 公司董事陈少鸿先生持有57,09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7.14%[89] - 公司主要股东Simple Joy持有532,91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66.61%[93] - 公司主要股东Simply Marvel持有57,090,000股,占公司股权的7.14%[93]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承诺不参与与公司现有业务构成竞争的任何业务,并承诺在发现竞争性商机时优先通知公司[98]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收到任何控股股东关于竞争性新业务机会的书面通知[100]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购股权计划规定,购股权行使后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即800,000,000股[10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授出、行使、到期或失效任何购股权,且购股权计划下无未行使购股权[105] - 公司已采纳健全的企业管治原则,确保董事会、内部监控、披露常规及透明度达到最高水平[106] - 公司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109] - 2020年11月2日,韩正海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梁丽明女士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1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施先生自2020年11月5日起获委任为金诚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授权代表[111] - 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李剑明、陈少鸿及韩正海,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庄金峰、何振琮及施伟亷[114] 公告与报告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并将寄发给股东[113] - 凌锐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年中期报告[115]
凌锐控股(00784) - 2020 - 年度财报
2020-07-24 16:4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总收益为452.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6.5%[23] - 公司2020年净溢利为0.3百万港元,相比2019年净亏损20.5百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3] - 公司收益从2019年的289.2百万港元增长56.5%至2020年的452.6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三个项目的贡献[34] - 公司2020年毛利为27.8百万港元,毛利率从2019年的0.3%增长至6.2%,增长5.9个百分点[36] - 公司2020年净溢利为0.3百万港元,而2019年同期为净亏损20.5百万港元[39] - 公司2020年行政开支为25.3百万港元,较2019年增加5.4%,主要由于行政员工成本增加[37] - 公司2020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2百万港元,较2019年的26.4百万港元大幅减少[48] - 公司2020年资本负债比率为148.1%,较2019年的132.8%有所上升[50] - 公司2020年借贷为41.1百万港元,较2019年的50.1百万港元有所减少[49] - 公司2020年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52.0百万港元,已按招股章程建议悉数动用[45] - 公司2020年已抵押机器及建筑设备账面净值为41.1百万港元,较2019年的30.6百万港元有所增加[52] - 公司2020年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51] - 公司未建议派付2020年度的末期股息,与2019年相同[60]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地基工程,包括挖掘及侧向承托工程、桩帽工程及打桩建造等[26] - 公司收益增长主要归因于工程质量和与客户维持良好关系[26] - 公司预计未来一年地基行业将面临减价战和基建项目审批进度缓慢的挑战[24] - 公司计划通过成本控制和项目团队扩展公营地基界别的客户群[24]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收益依赖非经常性合约和分包商履约风险[28] - 公司计划通过增强财务资源和投资人力及信息系统提高运营能力[27]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地基及地盤平整行业的承包商[58] 企业管治 - 公司已采纳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并于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期间全面遵守[7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并于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期间全面遵守[80] - 董事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8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适当学历、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管理经验,确保公正意见[87] - 执行董事与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期均为三年,可续期[88]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离,避免权力集中[90] - 全体董事参加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涵盖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等[91] - 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负责特定事务[92]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确保公平合理[97] - 提名委员会于2017年12月4日成立,主要职责为审查董事会组成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并向董事会推荐新董事候选人[98]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12月4日成立,主要职责为检讨财务资料及申报程序、内部监控程序及风险管理系统[99]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99]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提升董事会多元化程度以支持公司实现策略目标及可持续发展[105] - 提名委员会将每年在年度企业管治报告中汇报董事会在多元化层面的组成,并监督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的执行[108] - 公司秘书吴女士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接受了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以扩充其技能及知识[103] - 董事会会议及董事委员会会议的出席情况显示,所有董事在2020年度均出席了所有相关会议[102] - 提名政策于2018年12月21日采纳,旨在为提名委员会在提出董事委任及继任计划建议时提供关键选择标准及原则[111] - 公司外部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在2020年度的审计服务费用为1,100,000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68,000港元[119] - 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每年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缓解,并在风险资料册中详细记录[124]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核职能,但通过内部监控系统和外部核数师的沟通确保监控有效性[125] - 公司设有内幕消息披露政策,确保内幕消息的保密性和适时披露[126][127] -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与股东沟通,包括企业通讯、联交所公告、公司网站和股东大会[13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5吨,较2019年的1.67吨有所下降[146] - 公司2020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16吨,较2019年的0.0012吨略有增加[146] - 公司2020年颗粒物排放量为0.110吨,较2019年的0.120吨有所下降[146] - 公司致力于减少车辆使用产生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采取避免交通高峰时段用车、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拼车等措施[148]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车辆使用、电力消耗以及办公室和建筑工地的水处理电力使用[149] - 公司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40.24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19年的223.81吨有所增加[154] - 2020年范围一直接排放为191.74吨,范围二能源间接排放为28.78吨,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为19.72吨[154] - 2020年惰性建筑及拆除废弃物排放量为24,544吨,较2019年的73,191吨显著减少[157] - 2020年总耗水量为31,649立方米,较2019年的4,990立方米大幅增加[164] - 2020年耗电总量为56,436千瓦时,较2019年的95,358千瓦时减少[166] - 公司已实施多项节能措施,包括关闭电子设备、使用自然光和节能照明系统等[169] - 公司已取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67] -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从2019年的1.67吨减少至2020年的1.55吨[197] - 颗粒物排放总量从2019年的0.120吨减少至2020年的0.110吨[197]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从2019年的172.16吨增加至2020年的191.74吨[197]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二从2019年的48.63吨减少至2020年的28.78吨[197]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三从2019年的3.02吨增加至2020年的19.72吨[197] - 惰性建筑及拆除废弃物从2019年的73,191吨减少至2020年的24,544吨[197] - 非惰性建筑及拆除废弃物从2019年的145吨增加至2020年的168吨[197] - 耗电总量从2019年的95,358千瓦时减少至2020年的56,436千瓦时[198] - 耗水总量从2019年的4,990立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31,649立方米[198] 人力资源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员工总数为118名,较2019年的116名有所增加[59] - 2020年员工成本总额为60.3百万港元,较2019年的51.9百万港元增长16.2%[59] - 公司总员工人数为156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8人,男女比例为18.5:1[174] - 2020年新聘员工总人数为85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1人,新聘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54%[174] - 2020年员工流失总人数为54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1人,员工流失占总员工人数的35%[174] - 2020年工伤数目为2起,工伤率为每百名员工1.3起[180] - 2020年接受培训的员工整体百分比为50%,其中男性员工接受培训的百分比为52%,女性为11%[182] - 2020年男性员工平均受训时数为4.4小时,女性为2.5小时[182] - 公司已制定《职业健康及安全手册》,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风险评估[176] - 公司实施健康申报等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确保工作环境健康安全[177] - 公司2020年意外及受伤率极低,致命事故率为零[178] - 公司每年评估员工培训需求,并提供全面的培训机会以保障人才储备[181] - 公司2020年男性与女性雇员比例约为18.5比1,较2019年的17比1有所上升[170] 管理层与董事会 - 施先生在建造业拥有逾22年的经验,包括建筑安全及安全鉴证、查核和审核[72] - 凌志辉先生在建造业拥有约40年经验,负责建筑地盘运作的日常监督及监管[73] - 曾国平先生在建造业拥有约30年经验,负责建筑地盘运作的日常监督及监管[73] - 黄锦歧先生自1990年起加入其士集团,担任水平测量助理,后于2001年离任时担任助理测量员[74] - 黄志伟先生于2016年加入公司担任会计师,并于2018年擢升为财务总裁,负责监督公司财务营运、合规事宜及策略管理[76] - 吴恺盈女士于2019年3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拥有逾11年的审计、会计及财务申报经验[77] 法律合规 - 公司在2020年未发生严重违反或不遵守适用法律及法规的情况[29]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重大或然负债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9[56] - 公司自2020年3月31日起至年报日期无其他重要事件影响[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