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科技(00818)
搜索文档
高阳科技(00818) - 自愿公佈发行资產支持证券
2025-09-19 18:56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 获批发行规模上限2.17亿元,2026年9月3日前发行,2025年9月19日成立[4] - 优先级发行规模1.83亿元,信贷评级AAAsf,2027年3月19日到期,票息2.8%[5] - 次级发行规模3400万元,未评级,2027年3月19日到期,票息未订明[5] 发行安排 - 优先级在上交所挂牌,发行给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次级给融汇智达保理或其指定联属公司[6] 资金用途及影响 - 所得款项用作集团金融科技业务一般营运资金[7] - 可拓宽融资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优化融资结构[7] - 对集团财务和股东权益无重大不利影响,交易非价格敏感性[9] 股权关系 - 公司拥有北京结行数字科技有限公司80.04%权益[11] - 融汇智达保理为北京结行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11]
高阳科技(00818):李和国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8:38
公司人事变动 - 李和国先生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 自2025年9月11日起生效[1] - 李和国先生同时辞任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1] - 辞任原因为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他工作安排[1]
高阳科技(00818)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9-11 18:37
公司信息 - 公司为高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股份编号818[1] 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有5位执行董事和2位独立非执行董事[3] - 执行董事包括徐文生等5人[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谭振辉、梁伟民[3] 委员会设置 - 董事会设立4个委员会[3] - 各委员会主席分别为谭振辉、梁伟民、徐昌军[4][5] 文档日期 - 文档日期为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一日[5]
高阳科技:李和国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9-11 18:36
人事变动 - 李和国先生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自2025年9月11日起生效[1] - 辞任原因系为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他工作安排[1]
高阳科技(0081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
2025-09-11 18:31
人事变动 - 李先生自2025年9月1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3] 合规问题 - 辞任后公司未符合联交所多项上市规则[4] 人员填补 - 董事会将在三个月内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5] 董事会构成 - 公布日期董事会有五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
高阳科技(00818)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09:47
股权信息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40亿股,面值0.0025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00万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均为27.76833835亿股,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27.76833835亿股[2]
支付机构业绩现“分水岭”,海外战场决定未来座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20:57
核心观点 - 支付机构上半年业绩呈现分化态势 部分公司因处置资产 费率提升和海外拓展实现增长 部分公司因国内竞争激烈和业务收缩导致下滑 [1][2][3][4] - 支付机构加速海外布局以寻求新增长点 通过获取牌照和本地化运营拓展全球市场 但面临监管差异和运营挑战 [5][6][7][8] 业绩表现分化 - 连连数字上半年总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6.8% 净利润15.11亿元 主要因处置连通公司股权收益16.01亿元和股权摊薄收益4.52亿元 [2] - 新大陆上半年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 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 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拓展和资产减值损失减少 [2] - 移卡上半年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4.0% 利润4137.3万元同比增长27.0% 主要因支付费率提升1.0个基点和成本控制 [2] - 新国都上半年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降3.17% 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38.61% 主要因收单及增值业务收入与毛利率同比下降 [3] - 高阳科技上半年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 亏损1141.5万港元 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降至8亿港元同比下降10% [3] 海外布局加速 - 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1985亿元同比增长94% 持有65项全球支付牌照 覆盖超100个国家及130种货币 [6] - 新大陆在中国香港及美国设立子公司 获批MSB牌照 欧美市场出货量及营收同比增长超90% 拉美地区营收同比增长超20% [6] - 移卡获得美国MSB联邦支付牌照和亚利桑那州MTL牌照 获日本批准开展扫码收单业务 [7] - 新国都取得卢森堡PI牌照 香港MSO牌照和美国MSB牌照 跨境支付业务二季度商户数量和交易金额环比增长169%和272% [7] 行业趋势分析 - 支付机构业绩分化与支付业务回升 AI降本增效相关 下滑因行业竞争激烈 营销费用高和交易规模增长瓶颈 [4] - 国内支付市场趋于饱和 价格战导致费率压缩 合规与风控成本上升侵蚀利润空间 [4] - 支付出海因跨境支付费率远高于国内 但面临各国监管差异 本地化运营难度和合规风险挑战 [7][8] - 海外业务需在牌照资源 运营路线和市场选择持续探索 长期需警惕地缘政治和文化适配度问题 [8]
支付机构业绩现“分水岭” 海外战场决定未来座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20:34
业绩表现分化 - 连连数字上半年总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6.8% 毛利4.1亿元同比增长25% 净利润15.11亿元主要因处置连通公司股权收益16.01亿元及股权摊薄收益4.52亿元 [3] - 新大陆上半年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10.54% 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 主要得益于欧美及拉美市场拓展 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 - 移卡上半年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4.0% 利润4137.3万元同比增长27.0% 主要因支付费率提升1.0个基点及成本控制 [3] - 新国都上半年营收15.27亿元同比下降3.17% 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38.61% 主要因收单及增值业务收入与毛利率同比下降 营销支持力度提升导致短期盈利压力 [4] - 高阳科技上半年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 亏损1141.5万港元 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同比下降10%至8亿港元 该分类经营亏损8330万港元 [4] - 行业业绩分化原因包括支付业务回升 AI降本增效 国内第三方支付竞争激烈 营销费用高 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瓶颈 费率压缩 合规成本上升 [5] 海外布局加速 - 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1985亿元同比增长94% 全球支付业务总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27% 持有65项全球支付牌照 覆盖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支持130多种货币 [8] - 新大陆在中国香港及美国设立子公司 获批美国MSB牌照 筹备MSO牌照 欧美市场出货量及营收同比增长超90% 拉美市场营收同比增长超20% [8] - 移卡获得美国MSB联邦支付牌照 亚利桑那州MTL牌照 日本扫码收单业务批准 [9] - 新国都取得卢森堡PI牌照 香港MSO牌照 美国MSB牌照 跨境支付业务商户数量和交易金额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分别增长169%和272% [9] - 支付出海主要因跨境支付费率远高于国内 但面临各国监管差异 本地化运营难度 合规风险等挑战 [9] - 国内增长空间见顶推动支付机构出海 需在牌照获取 本地化运营 合规风控 汇率管理等方面建立壁垒 [10]
高阳科技(00818)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
2025-08-28 17:21
提名委员会组成 - 至少由3名成员组成,过半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 主席由董事会委任,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会议相关规定 -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必要时可额外举行[8] - 法定人数为两名出席成员,至少一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 - 会议通知须提前14天发出,全体豁免除外[8] - 决议须经出席成员过半数通过,书面决议等效[8] 会议记录与汇报 - 秘书备存完整会议纪录供成员查阅[8] - 秘书或代表将纪录及报告送交董事传阅[12] - 委员会向董事会汇报结果、决定及建议[12] 股东周年大会 - 主席或成员出席回答相关查询[5]
高阳科技(0081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06:1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入同比下降18.3%至9.617亿港元(1H2024:11.769亿港元)[8] - 公司整体经营亏损1.406亿港元(1H2024:经营盈利949万港元)[8] - 每股基本亏损0.004港元(1H2024:每股盈利0.001港元)[8] - 综合营业额为9.617亿港元,同比下降18%[10] - 期内亏损27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340万港元[10] - 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业额为9.617亿港元,同比下降18%[37][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因总营业额下降而减少[39][45] - 行政开支下降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减少,部分被研发成本增加所抵消[39][45] - 支付业务产生8523.4万港元非现金购股权开支[18] - 股份支付费用达8700万港元,主要来自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的子公司授予的购股权[40][4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支付及数字服务业务收入下降10.3%至8.009亿港元(1H2024:8.927亿港元)[5] - 支付及数字服务营业额8.005亿港元,同比下降10%[15] - 支付及数字服务EBITDA为2655.5万港元,同比下降77%[15] - 金融科技服务营业额4623.2万港元,同比增长5%[21] - 金融科技服务经营利润2544.6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21] -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EBITDA改善显著,从亏损2037万港元转为盈利2824万港元[5]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营业额4134万港元,同比下降28%[28] - 金融解决方案营业额7360.2万港元,同比下降26%[31]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9980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360万港元[33] - 2025年上半年分类经营亏损扩大至3210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250万港元[33] 各地区表现 - 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服务业务增长超过四倍[152] - 公司于孟加拉、香港和美国分别签约三家新客户,其中孟加拉为首次进入的新市场[168][169] - 公司规划在孟加拉和缅甸分别建立本地办公室以应对市场需求[168][169] - 餐饮行业数字化产品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及中国大陆[156][15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金融解决方案客户需求较往年一定程度缩减[163][166] - IBS产品完成Loong Arch架构服务器调优并上线龙芯服务器[163][166] - 公司成功获取三大国际卡组织CNP业务许可[155][158] - 2025年4月获上交所20亿元储架式信单ABS无异议函[161][164] - 完成国内首单"N+N"模式信单ABS发行[161][164] - 2025年上半年与主要客户签署新年度产品开发及运营合约[162][165] - 支付交易数量同比增长8%[151] - 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8%[154] - 跨境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150%[152] - 跨境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0%[154] - 服务贸易投入取得四倍以上增长[15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21.9%至36.719亿港元(2024年末:30.113亿港元)[9] - 支付及数字服务业务应付款项增长59.3%至41.782亿港元(2024年末:26.235亿港元)[9] - 受限制银行结余增长56.3%至40.538亿港元(2024年末:25.939亿港元)[9] - 每股资产净值增长2.5%至2.851港元(2024年末:2.781港元)[9] - 总资产达138.121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6.5%[11]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85,722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18,722千港元,降幅达36.1%[61] - 账龄超过180天的应收账款占比显著增加,从2024年底的4.5%上升至2025年中的19.0%[64] - 其他金融资产及流动资产从2024年底的204,035千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中的392,952千港元,增幅达92.6%[61][65] - 受限制银行结余从2024年底的2,593,913千港元激增至2025年中的4,053,794千港元,增幅达56.3%[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3,011,282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中的3,671,885千港元,增幅达21.9%[73] - 支付及数字服务业务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2,623,537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4,178,198千港元,增幅达59.3%[79]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3,976,415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5,437,486千港元,增幅达36.7%[79] - 应计员工成本及退休金责任从2024年底的223,90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43,070千港元,降幅达36.1%[87] - 来自业务渠道合作商的按金从2024年底的445,864千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468,945千港元,增幅达5.2%[87] - 公司总资产达138.121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末118.588亿港元增长16.5%[121][124] - 净现金头寸为40.382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末33.717亿港元增长19.8%[122][125] - 资本负债率为5.0%(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末1.5%上升3.5个百分点[122][125] - 受限制银行结余达40.538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末25.939亿港元增长56.3%[122][1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719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末30.113亿港元增长21.9%[122][125] - 人民币计价的受限资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6.303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占比40.8%[128][134] - 美元计价的受限资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2.666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占比9.2%[128][134] - 短期借款为0.724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末0.821亿港元下降11.8%[122][125] 投资和联营公司表现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贡献1.192亿港元(1H2024:1.414亿港元)[8] - 公司持有百富环球3.64亿股普通股,占约34.4%有效权益,公允价值为22.022亿港元[49][55] - 百富环球的投资账面值为31.761亿港元,占公司未经审核总资产的23%[49][55] - 公司持有兆讯恒达约45.73%的已发行股份,该投资账面值为3.19亿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2%[57][59] - 2025年上半年百富环球的未经审核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收益下降[52][54] 融资和资本活动 - 资产支持证券(ABS)计划最大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亿元[90] -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上限为人民币20亿元,非续发型证券可在2027年3月14日前分期发行[92] - 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已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35亿元,于2025年4月16日成立[94][99] - 优先层级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次层级发行给融汇智达保理或其指定关联公司[92][94][99] - 发行所得款项主要用于金融科技服务板块的一般营运资金[94][99] - ABS计划第一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35亿元,于2025年4月16日成立[114][118] - ABS计划总获批规模上限为人民币20亿元,有效期至2027年3月14日[118] 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 - VBill (Cayman)购股权授予规模为2,401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9.998%[98][102] - 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235,000港元,较2024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溢价约0.4%[104][109] - 购股权归属计划为40%、30%、30%分别于授予后第一、二、三周年归属[105][109] - 购股权授予超出联交所个人1%及整体10%限额,已于2025年3月28日股东特别大会获批[107][109]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94] - 公司股票期权计划有效期至2033年6月11日[197] - 公司股份计划包括2023年6月12日采纳的购股权计划[200]和2021年6月29日采纳的股份奖励计划[200] - 购股权计划期限为10年直至2033年6月11日[199] - 董事会可在计划期限内全权酌情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权[199] 股东结构和持股情况 - 公司董事渠萬春持有653,733,636股股份,占总发行普通股约23.54%[174] - 公司董事徐文生持有11,966,000股股份,占总发行普通股约0.43%[174] - 公司董事李文晉持有13,800,000股股份,占总发行普通股约0.50%[174] - 公司董事徐昌軍持有23,958,000股股份,占总发行普通股约0.86%[174] - 公司董事許諾恩持有2,100,000股股份,占总发行普通股约0.08%[174]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2,776,833,835股作为权益计算基准[175] - VBill (Cayman)已发行股份8,004股作为相关权益计算基准[175] - 深圳高阳注册股本人民币27,500,000元作为权益计算基准[1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2,776,833,835股[179] - Rich Global Limited (RGL) 持有公司617,083,636股普通股,占股22.22%[179] - Hi Sun Limited (HSL) 持有公司617,083,636股普通股,占股22.22%[179] - 渠万春先生通过个人及公司权益合计持有653,733,636股普通股,占股23.54%[179] - Ever Union Capital Limited 持有公司334,314,000股普通股,占股12.04%[179] - Kopernik Global Investors, LLC 持有公司195,141,000股普通股,占股7.03%[179] - 公司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股份[185][189] 风险因素和担保安排 - 公司提供2019年制造商担保协议,担保金额最高1000万美元(约7800万港元)[141][143] - 2021年制造商担保协议将担保金额提高至最高2000万美元(约1.56亿港元)[141][143] - 公司提供2020年OEM担保协议,担保金额最高1000万美元(约7800万港元)[141][1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评估2021年制造商担保协议和2020年OEM担保协议的拨备不重大[141][143] - 公司收入、采购和开支主要以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英镑、新加坡元、加元和港元计价[138] - 公司未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港元或人民币汇率重大波动可能影响经营业绩[138] 子公司和关联公司 - 融汇智达保理为公司间接持有80.04%权益的附属公司[92][113] 税务事项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板块附属公司获软件及集成电路企业资格[96][101]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为2402人,其中支付及数字化服务部门1219人,金融科技服务部门69人,平台运营解决方案部门560人,金融解决方案部门501人,其他部门12人,总部41人[145] - 高级管理人员李冰先生拥有27年支付及金融行业经验[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