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阳科技(00818)
icon
搜索文档
高阳科技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141.5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18 21:01
公司业绩 - 高阳科技2025年中期收入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2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41.5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339.7万港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0.004港元 [1] 收入下降原因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和电能计量及解决方案分类营业额减少导致整体收益下降 [1]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因附属公司购股权产生8520万港元非现金开支 [1] - 数字支付取代传统支付市场,资源向海外及跨境业务倾斜 [1]
高阳科技(00818)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141.5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20:58
业绩表现 - 收入9.62亿港元 同比减少18.2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41.5万港元 去年同期溢利339.7万港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0.004港元 [1] 业务分析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减少 [1] - 电能计量及解决方案分类营业额减少 [1]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产生8520万港元非现金购股权开支 [1] 行业趋势 - 数字支付进一步取代传统支付市场 [1] - 公司向海外及跨境业务增拨资源 [1]
高阳科技(00818.HK)中期营业额9.62亿港元 同比减少约18%
格隆汇· 2025-08-18 20:49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营业额为961,700,000港元,同比减少约18% [1] - 期内亏损合共为27,100,000港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溢利23,400,000港元 [1]
高阳科技(0081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8 20: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下降18%至961.708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176.888百万港元[2] - 毛利同比下降20%至332.110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13.836百万港元[2] - 分类EBITDA(扣除未分配项目前)同比暴跌88%至8.839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5.379百万港元[2] - 经营亏损为140.575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488百万港元[2] - 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同比下降16%至119.22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41.385百万港元[2] - 经调整纯利同比下降64%至59.88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64.280百万港元[2] - 期内亏损为27.14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3.415百万港元[2] - 总收入下降至9.62亿港元,同比减少18.3%(去年同期11.77亿港元)[18] - 集团总收入同比下降18.3%,从117.69亿港元降至96.17亿港元[23][24] - 集团期内亏损2714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2342万港元[23][24]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9.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77亿港元下降18.3%[6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1.4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948.8万港元[63] - 综合营业额为9.617亿港元,同比下降18%[66] - 期内亏损为271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340万港元[6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415百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同期盈利3.397百万港元)[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141.5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溢利339.7万港元[3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雇员福利开支增加至521.45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7%[28] - 已付/应付业务渠道合作商的佣金及奖励减少至463.79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6%[28] - 研究及开发成本增至176.55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4%[28] - 信贷减值亏损拨回5.554百万港元,同比改善116.5%(2024年同期为亏损33.621百万港元)[28] - 所得税开支为7.074百万港元,同比转亏(2024年同期为抵免16.855百万港元)[29] - 香港利得税计提4.577百万港元,税率为16.5%(2024年同期未计提)[29][30] - 北京结慧确认过往年度所得税超额拨备2.237百万港元[31][33] - 购股权开支约8700万港元,主要来自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7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下附属公司获得软件及集成电路企业资格[100] - 应计员工成本及退休金责任减少主要因2025年上半年支付2024年年终花红[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销售货品收入锐减至586万港元,同比暴跌93.0%(去年同期8389万港元)[18] - 利息收入下降至5806万港元,同比减少28.1%(去年同期8076万港元)[18] - 政府补贴收入增至957万港元,同比增长21.9%(去年同期786万港元)[18] - 金融科技服务收入稳定在3759万港元,同比微增0.2%[1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产生亏损32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27万港元[18]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0.3%,从89.22亿港元降至80.05亿港元[23][24] - 金融科技服务EBITDA大幅改善,从亏损2037万港元转为盈利2824万港元[23][24]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27.5%,从5.71亿港元降至4.13亿港元[23][24] - 分类间营业额从324万港元增至605万港元,增长86.6%[23][24]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营业额8.01亿港元,同比下降10.3%,EBITDA为2655.5万港元[62] -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EBITDA为2824.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37.2万港元[62]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营业额8.005亿港元,同比下降10%,EBITDA为2655.5万港元,同比下降77%[67]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经营亏损8330万港元,主因附属公司购股权产生8520万港元非现金开支[67][68] - 金融科技服务营业额4620万港元,同比增长5%,经营溢利254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050万港元[70][71]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营业额4130万港元,同比下降28%,经营亏损2390万港元[72] - 金融解决方案营业额7360万港元,同比下降26%,经营亏损3210万港元[74] - 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8%[109] - 跨境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0%[109] - 服务贸易投入取得四倍以上增长[109] 各地区表现 - 无相关内容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获得上交所20亿元储架式信单ABS无异议函[112] - 集团未对汇率风险采取任何对冲措施[122] - 期内无重大投资、收购或资本资产计划[119][120][121]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债务、借款等) - 资产总值同比增长16%至13,812.111百万港元,去年底为11,858.778百万港元[3] - 权益总额同比增长2%至7,915.882百万港元,去年底为7,722.876百万港元[3] - 每股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至2.851港元,去年底为2.781港元[3]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应付款项大幅增加至41.78亿港元,较期初26.24亿港元增长59.2%[8] - 总流动负债显著上升至58.81亿港元,较期初41.20亿港元增长42.7%[8] - 新增资产支持证券负债3.08亿港元[8] - 总负债权益比率为42.7%,总负债58.96亿港元对应总权益及负债138.12亿港元[8] - 总资产从118.59亿港元增至138.12亿港元,增长16.5%[25] - 非流动资产添置从2302万港元增至2818万港元,增长22.4%[25]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资产大幅增加23.6%,从57.71亿港元增至71.34亿港元[25] - 金融解决方案资产下降14.0%,从4.69亿港元降至4.03亿港元[25] - 每股基本亏损0.004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0.001港元)[36]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减少至2,729.41百万股,同比下降1.1%[36] - 每股摊薄亏损为0.040港元,去年同期为0.032港元[39] - 应收贷款总额为15.74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9.33亿港元减少18.6%[41] - 逾期超过三个月的应收贷款为1.55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53亿港元增长1.1%[41] - 应收贷款减值拨备为1.48亿港元,较去年底的1.48亿港元基本持平[41][42] - 对百富环球的投资账面价值为31.76亿港元,较期初的30.90亿港元增长2.8%[45][48] - 从百富环球获得应占溢利1.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5亿港元下降13.4%[45][48] - 从百富环球收到股息91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372万港元增长8.7%[48] - 公司于百富环球的权益由34.29%增至34.35%[48] - 联营公司整体贡献应占溢利1.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1亿港元下降15.6%[45] - 兆讯恒达投资减值1.409亿港元,可收回金额为3.426亿港元,企业价值与销售额比率倍数为2.56倍,缺乏适销性折让20.5%[49] - 北京方云未确认应占权益亏损为289.1万港元,持股比例23.1%[50] - 点三三未确认应占权益亏损为385.7万港元,持股比例49%[53] - 北京充享未确认应占权益亏损为53万港元,持股比例49%[54] - 应收账款总额1.227亿港元,较期初1.896亿港元下降35.3%,减值拨备398.5万港元[56] - 应收账款账龄恶化:181-365天账期金额从281万港元增至1794.9万港元[56] - 应付账款总额3.866亿港元,较期初4.274亿港元下降9.5%[56]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应付款项增至41.782亿港元,较期初26.235亿港元增长59.3%[58]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项降至8.726亿港元,较期初9.254亿港元下降5.7%[59] - 预收客户款项增至4029.5万港元,较期初2738.2万港元增长47.2%[59] -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35亿元(约合3.6亿港元),其中优先级证券2.8亿元(年利率3%),次级证券5500万元[61] - 公司持有次级证券账面价值3.08亿港元,由账面价值3.63亿港元的应收贷款作为抵押[6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72亿港元,较期初30.11亿港元增长22.1%[64] - 受限制银行结余40.54亿港元,较期初25.94亿港元增长56.3%[64] - 资产支持证券负债3.08亿港元,期初为零[65] - 每股资产净值2.851港元,较期初2.781港元增长2.5%[65] - 资产总值138.121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16.5%[66] - 流动资产净值39.486亿港元,较去年底增长2.7%[66] - 百富环球持股364,000,000股,占实际权益约34.4%,公平值约2,202,200,000港元,占集团未经审核资产总值约23%[82] - 百富环球投资成本为259,800,000港元,公平值低于账面值,但可收回金额超过账面值[82] - 百富环球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纯利减少,主要由于收益下降,归因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采购订单减少[83] - 兆讯恒达持股约45.73%,权益319,000,000港元,占集团未经审核资产总值约2%[85] - 应收账款总额122,70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189,586千港元下降35.3%,主要由于金融解决方案及平台运营解决方案未偿还结余变动[87][88] - 按摊销成本计量之其他金融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392,952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204,035千港元增长92.6%,主要由于跨境业务其他应收款项增加[87][89] - 受限制银行结余4,053,794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2,593,913千港元增长56.3%,主要由于客户储备金集中存放要求[91][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71,885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3,011,282千港元增长21.9%[91]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应付款项4,178,198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2,623,537千港元增长59.3%[93] - 应付账款386,640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427,433千港元下降9.5%,主要由于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未偿还结余变动[93] - 公司间接持有80.04%权益的附属公司融汇智达保理发行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规模上限为人民币20亿元[97][106] - 资产支持证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35亿元,已于2025年4月16日成立[97][106] - 优先层级资产支持证券面向中国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97][106] - 次级层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给融汇智达保理或其指定联属公司[97][106] - 发行所得款项主要用于金融科技服务分类的一般营运资金[97][106] - VBill (Cayman)购股权计划授出2401份购股权,占VBill (Cayman)已发行股本约29.998%[101] - 每份购股权行使价为235,000港元,较2024年9月30日净资产溢价约0.4%[102] - 购股权分三年归属:40%于第一周年、30%于第二周年、30%于第三周年[102] - 总资产达138.121亿港元(2024年末:118.588亿港元)[1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719亿港元(2024年末:30.113亿港元)[117] - 现金净额为40.382亿港元(2024年末:33.717亿港元)[117] - 资本负债比率为5.0%(2024年末:1.5%)[117] - 受限制银行结余为40.538亿港元(2024年末:25.939亿港元)[117] - 每股资产净值为2.851港元(2024年末:2.781港元)[116] - 银行借款减少至7240万港元,较期初8210万港元下降11.8%[118] - 银行融资增至2.173亿港元,较期初2.138亿港元增长1.6%[118] - 人民币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56.303亿港元,较期初39.162亿港元增长43.8%[118] - 美元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12.666亿港元,较期初9.833亿港元增长28.8%[118] - 欧元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4690万港元,较期初3400万港元增长37.9%[118] - 日元计现金及等价物增至1710万港元,较期初520万港元增长228.8%[118] - 制造商担保协议金额最高达2000万美元(约1.56亿港元)[123] - 原设备制造商担保协议金额最高达1000万美元(约7800万港元)[123]
高阳科技(00818)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06 18:29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刊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考虑宣派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构成 - 董事会成员包括5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
高阳科技(0081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3:30
股份与股本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份40亿股,面值0.0025港元,法定/注册股本1000万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27.76833835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27.76833835亿股[2] - 2025年7月各项股份数目均无增减[1][2]
高阳科技(0081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06: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综合营业额为23.4亿港元,同比下降14%[41][43] - 公司溢利为1.766亿港元,对比去年为5.144亿港元[41][43] - 公司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2,340,040千港元,较2023年的2,709,164千港元下降13.6%[175][178] - 公司2024年EBITDA为172,840千港元,较2023年的300,875千港元下降42.5%[175] - 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176,554千港元,较2023年的514,374千港元下降65.7%[178]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605千港元,较2023年下降66.0%[17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7港元,较2023年的0.169港元下降66.3%[178] - 综合营业额为23.4亿港元,同比下降14%[184] - 年利润为1.766亿港元,较去年5.144亿港元大幅下降[184] - 总资产为118.588亿港元(2023年:130.317亿港元)同比下降9.0%[51][55] - 总负债为41.359亿港元(2023年:52.537亿港元)同比下降21.3%[51][5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113亿港元(2023年:34.82亿港元)同比下降13.5%[52][56] - 净现金头寸为33.717亿港元(2023年:34.393亿港元)同比下降2.0%[52][56] - 资本负债比率为1.5%(2023年:1.1%)[52][56] - 银行借款为8210万港元(2023年:4270万港元)同比增长92.3%[52][53][56][57] - 受限制银行结余为25.939亿港元(2023年:35.423亿港元)同比下降26.8%[52][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113亿港元,较去年34.82亿港元下降[183][180]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82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流入12.058亿港元[183]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7337.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使用3857.1万港元[183] - 公司2024年末可供分派储备为152,123千港元,较2023年末增长10.7%[170] - 公司股份溢价账金额为港币1,290,857,000元(2023年:港币1,290,857,000元),可通过派付缴足红利股形式分派[164] - 公司股份溢价账中可供以缴足红股方式分派的款项为1,290,857千港元[1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配储备金为港币152,123,000元(2023年:港币137,473,000元)[16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为1,749,898千港元,较2023年下降12.3%,EBITDA为190,297千港元,下降36.0%[175] -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为91,458千港元,较2023年下降54.4%,EBITDA为-20,631千港元[175] - 支付及数字服务业务营业额为17.493亿港元,同比下降12%[188] - 支付及数字服务业务经营利润为1.414亿港元,同比下降28%[188] -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营业额为8779.9万港元,同比暴跌56%[194] -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经营亏损2391.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298万港元[194]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分类营业额为8780万港元,同比下降56%[195] - 该分类经营亏损为2390万港元,而2023年度为经营溢利4300万港元[195] - 整体营业额从外部客户获得1.453亿港元,同比下降12%[197][199] - 整体经营亏损为2093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1951万港元有所扩大[197][19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为1142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816万港元增加39%[197][199] - EBITDA亏损为397万港元,较2023年度的549万港元有所改善[197] - 营业额下降主要由于贷款数量减少及市场状况影响[195] - 经营亏损扩大主要归因于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增加[199]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百富环球业绩同比下降38%[41][43] - 数字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35%[44] - 跨境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70%[44] - 数字支付手续费率低于传统支付,导致收入及营业利润下降[44] - 数字化支付额同比增长超过35%但手续费率低于传统支付导致收入减少[46] - 跨境交易量实现同比增长超过70%[46] - 公司经营溢利大幅下跌主要归因于经济状况及预期违约率上升导致贷款量下降[46] - 公司资源更多分配至海外及跨境业务[44] - 公司PaaS平台覆盖餐饮、零售、二手车交易等多个行业场景[44] 管理层和治理结构 - 公司行政总裁渠万春拥有信息技术行业及投资业务方面逾33年经验[11] - 执行董事李文晋拥有投资及行政事务方面逾32年经验[12] - 执行董事徐昌军拥有中港两地企业管理方面逾32年经验[13] - 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许诺恩为香港会计师公会执业会计师[19][23]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振辉拥有审计及财务管理方面逾33年经验[2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伟民自1984年起成为香港执业律师[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和国拥有企业管理及战略发展方面逾30年经验[22] - 董事不推荐支付2024年度股息(2023年:零)[82] 员工和部门结构 - 集团员工总数2411人,其中支付及数字化服务部门1168人占比48.4%[74][75] - 金融科技服务部门97人占比4.0%[75]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部门608人占比25.2%[75] - 金融解决方案部门482人占比20.0%[75] - 总部及其他部门56人占比2.3%[75] 战略行动和业务调整 - 公司完成出售两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股权,终止电能计量产品业务[40][42] - 联营公司兆讯恒达撤回上海科创板上市申请[39][42] 担保和承诺事项 - 公司为关联方制造订单提供担保,2019年制造商担保协议最高担保额为1000万美元(约7800万港元)[70] - 2021年制造商担保协议将担保额提升至2000万美元(约1.56亿港元)并取代2019年协议[70] - 2020年OEM担保协议为公司关联方提供最高1000万美元(约7800万港元)付款责任担保[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制造商与OEM担保协议的拨备被评估为不重大(2023年相同)[70] 股权激励计划 - 购股权计划下可供发行股份数量为277,683,383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04] - 股份奖励计划下可供授予奖励数量为245,688,383份,对应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8.85%[114] - 购股权计划中单个参与者在12个月内获授股份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1%,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上限降至0.1%[98][101] - 股份奖励计划中单个参与者获授股份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的1.5%[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予期权数量为227,683,383份[104][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份奖励计划下可供授予奖励数量为245,688,383份[114][118] - 2024年度未授予任何购股权或股份奖励,未发行新股[104][109][115] - 购股权行使价不低于授予日收盘价与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的较高者[100][103] - 购股权归属期通常不少于12个月,特殊情况可缩短[99][102] - 参与者接受购股权或股份奖励需支付名义代价1港元[100][103][108][112] - VBill (Cayman)购股权计划项下有800股股份可供发行,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VBill (Cayman)购股权计划未授出任何购股权,无未行使期权[125] - 任何12个月内,向单一参与者授予的期权行使后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1%[122][127]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予期权的上限降低至已发行股份的0.1%[122][127] - VBill OPCO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2月6日到期[121][133] - 深圳高阳股份激励计划于2024年5月20日采纳[121] - 接受VBill (Cayman)期权的参与者需支付名义代价1港元[124][129] - 接受VBill OPCO期权的参与者需支付名义代价人民币1元[136][138] - 期权行使期最长为授予日起10年(VBill Cayman)或6年(VBill OPCO)[123][136][139] - 期权归属期通常不少于12个月,但董事会可酌情缩短[123][128] - 随行付购股权计划于2024年2月6日终止,所有未行使购股权失效,总金额为人民币27,259,000元[142][144] - 深圳高阳股份激励计划于2024年5月20日授予持股平台购股权,总规模为人民币7,500,000元,认购价为每股人民币1.5元[151][155] - 深圳高阳股份激励计划有效期三年,从2024年5月20日至2027年5月19日[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股平台持有深圳高阳12%的注册资本[160] - 若7,500,000股购股权全部行使,公司在深圳高阳的持股比例将从50.91%降至40%(未回购)或约42.75%(30%回购)[162] - 深圳高阳股权激励计划条款允许承授人要求回购最多30%购股权股份,回购价最高为每股人民币10元[168]
高阳科技(0081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20: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23.4004亿港元,较2023年的27.09164亿港元下降14%[2] - 2024年公司毛利9.08802亿港元,较2023年的9.92177亿港元下降8%[2]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1.76554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374亿港元下降66%[2]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0.057港元,较2023年的0.169港元下降66%;摊薄每股盈利0.021港元,较2023年的0.133港元下降84%[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118.588亿港元,较2023年的130.317亿港元下降9%[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77.229亿港元,较2023年的77.78亿港元下降1%[3][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净额33.717亿港元,较2023年的34.393亿港元略有下降;资本负债比率为1.5%,2023年为1.1%[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款8210万港元,较2023年的4270万港元增加;银行融资约2.138亿港元,较2023年的2.77亿港元减少[7] - 2024年公司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净额9322.6万港元,较2023年的327.7万港元增加2745%[2] - 2024年综合营业额为23.4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14%[21]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766亿港元,2023年为5.144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118.588亿港元,2023年为130.317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8.447亿港元,2023年为39.584亿港元[21]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4.31238亿港元,2023年为17.16987亿港元[17] - 2024年经营溢利(含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净额)为9976.9万港元,2023年为7782.2万港元[17]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4.09149亿港元,2023年增加3861万港元[19] - 2024年综合营业额为23.4亿港元,较2023年度减少14%,主要因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类营业额减少[30] - 2024年公司收入23.4004亿港元,较2023年的27.09164亿港元下降13.62%[68]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1.76554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374亿港元下降65.67%[68]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0.057港元,较2023年的0.169港元下降66.27%[68] - 2024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6427.8万港元,2023年为全面收益总额2.19251亿港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118.58778亿港元,较2023年的130.31718亿港元下降9.00%[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41.35902亿港元,较2023年的52.537亿港元下降21.28%[72] - 2024年来自与客户合约的收益为2269430千港元,2023年为2529347千港元[84] - 2024年提供金融科技服务收入为70610千港元,2023年为179817千港元[8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55170千港元,2023年为116918千港元[84]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 - 8804千港元,2023年为 - 22432千港元[84] - 2024年集团分类营业额为2356548千港元,较2023年的2733682千港元下降13.8%[90][92]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之营业额为2340040千港元,较2023年的2709164千港元下降13.6%[90][92] - 2024年集团分类EBITDA为172840千港元,较2023年的300875千港元下降42.6%[90][92] - 2024年集团分类经营溢利为96761千港元,较2023年的172935千港元下降44.0%[90][92] - 2024年经营溢利(包括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净额)为99769千港元,较2023年的77822千港元增长28.2%[90][92]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74633千港元,较2023年的478987千港元下降63.5%[90][92]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76554千港元,较2023年的514374千港元下降65.7%[90][9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分类资产为11858778千港元,较2023年的13031718千港元下降9.0%[92][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分类负债为4135902千港元,较2023年的5253700千港元下降21.3%[92][93] - 2024年非流动资添置为63552千港元,较2023年的79000千港元下降19.6%[92][93] - 2024年中国大陆非流动资产为103,472千港元,2023年为148,415千港元;2024年香港非流动资产为5,994千港元,2023年为2,150千港元[96] - 2024年核数服务酬金为4,007千港元,2023年为3,880千港元;2024年非核数服务酬金为2,296千港元,2023年为3,583千港元[96] - 2024年已付/应付业务渠道合作商的佣金及奖励为978,024千港元,2023年为1,121,088千港元[96]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1,921千港元,2023年为35,387千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 [9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57,605千港元,2023年为463,432千港元[103]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减就股份奖励计划所持股份)为2,753,405千股,2023年为2,745,494千股[10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057港元,2023年为0.169港元[10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57,605千港元,2023年为463,432千港元;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为0.021港元,2023年为0.133港元[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支付或宣派任何股息,2023年同样未支付或宣派[109] - 2024年应收贷款总额为1,932,869千港元,2023年为1,682,461千港元;2024年应收贷款减值拨备为147,731千港元,2023年为145,827千港元[111] - 2024年公司对联营公司投资结余为3,442,562千港元,2023年为3,606,250千港元[114] - 2024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金额为213,160千港元,2023年为402,949千港元[116] - 2024年应收账款为18958.6万港元,应收票据为0,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386.4万港元,账面价值为18572.2万港元;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8724.3万、583万、1601.8万、17705.5万港元[129] - 2024年应付账款、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之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为3976415千港元,2023年为5121080千港元[136] - 2024年应付账款427433千港元,较2023年的596415千港元有所下降[136] - 2024年支付及数字化服务业务之应付款项2623537千港元,较2023年的3591920千港元下降[136]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款925445千港元,较2023年的932745千港元略有下降[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并计入年初合约负债结余之收入为22079000港元,2023年为40177000港元[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股份[1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支付或宣派任何股息[15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2024年营业额为17.493亿港元,2023年为19.934亿港元,减少12%[22]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2024年EBITDA为1902.97万港元,2023年为2972.03万港元,减少36%[22]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2024年经营溢利为1.414亿港元,较2023年下跌28%[22] - 金融科技服务2024年营业额为8780万港元,2023年为1.983亿港元,减少56%;经营亏损为2390万港元,2023年为经营溢利4300万港元[24] - 平台运营解决方案2024年营业额为1.453亿港元,2023年为1.66亿港元,减少12%;经营亏损为2090万港元,2023年为1950万港元[25] - 金融解决方案2024年营业额为2.739亿港元,2023年为3.046亿港元,减少10%;经营溢利为920万港元,2023年为经营亏损1990万港元[26] - 其他业务营业额贡献约占集团综合营业额总额的3.6%,2024年经营亏损为900万港元,2023年为2720万港元[27][28]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为2411人,其中支付及数字化服务部门1168人[13] 公司投资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百富环球3.64亿股普通股,实际权益公平值约为19.547亿港元,权益30.902亿港元约占集团经审核资产总值的26.1%,投资成本为2.598亿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兆讯恒达已发行股份约45.73%,兆讯恒达权益3.229亿港元约占集团经审核资产总值的2.7%[40] - 2024年,兆讯恒达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1.413亿港元的总差额确认为于联营公司之投资的非现金减值亏损[40] - 2024年公司持有百富环球34.29%实际权益,2023年为34.01%;2024年百富环球已发行股本为1,061,704,000股,2023年为1,070,214,000股[118] - 2024年公司在百富环球权益变动后金额为3,090,237千港元,2023年为3,046,010千港元[11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于百富环球的权益可收回金额超过账面价值,权益占比从34.01%增至34.29%;百富环球回购1038.8万股普通股并注销,视作收购及摊薄一间联营公司权益的收益为490.6万港元[120][122] - 2024年6月30日,兆讯恒达可收回金额为3.42597亿港元,低于账面价值,确认投资减值1413.07万港元;企业价值销售倍数为2.56,缺乏市场流通性的折让率为20.5%[12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北京方云23.1%股权,应占亏损超普通股权益,未确认的应占亏损为294.7万港元[12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北京中金20%股权,采用权益法入账[12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Cloopen的5567.7341万股A类普通股,采用权益法入账[126]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数字化支付额同比增长超30%[58] - 2024年推出的餐饮行业数字化经营产品已签约超2万家门店,上线超5000家门店[61] - 2024年随信云链平台注册企业增长超1700家,同比增长超60%[62] - 2024年公司在运营商市场主营收入保持稳定,企业微信营销代运营业务新增金融和电信行业
高阳科技(0081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0-03 19:18
金融科技服务业务概况 - 本集团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主要來自小額貸款業務及供應鏈融資業務[1,2] - 小額貸款業務的目標客戶為有小額貸款財務需求的個人[2] - 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目標客戶為企業[4] 應收貸款情況 - 於2023年12月31日,金融科技服務業務的借款人總數為69,818人,應收貸款的實際年利率通常為4%至24%[7] - 於2023年12月31日,應收貸款總額約為1,682,500,000港元,其中約136,400,000港元為有擔保[7] - 來自五大借款人的應收貸款總額約為210,200,000港元,佔應收貸款總額約12.5%及本集團資產總值約1.6%[7] 信貸減值及撇銷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計提應收貸款信貸減值虧損約54,700,000港元及撇銷應收貸款約67,600,000港元[8] - 減值評估基準詳見年報附註3、附註4及附註19[9] 風險管理 - 本集團已制定批後風險管理政策,定期評估所批出貸款的可收回性,並在必要時採取跟進行動[3,6]
高阳科技(0081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06:12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总收入为11.77亿港元,同比下降10.2%[5] - 公司上半年经营溢利为950万港元,同比下降86.4%[6] - 公司上半年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溢利为340万港元,同比下降98.9%[6] - 公司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01港元,同比下降99.1%[6] - 集团1H2024合并营业额为11.769亿港元,较1H2023下降约10%[9] - 1H2024集团利润为2,340万港元,而1H2023为3.57亿港元[9] 业务分部表现 - 1H2024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部营业额为8.922亿港元,较1H2023下降13%[9] - 支付及数字化服务分部1H2024经营溢利为9,075万港元,较1H2023下降20%[9] - 1H2024金融科技服务分部营业额为4,390万港元,较1H2023下降62%[10] - 金融科技服务分部1H2024经营亏损为2,054万港元,而1H2023为5,557万港元溢利[10]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分類營業額為57,100,000港元,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59,900,000港元下降5%[13]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分類經營虧損為21,100,000港元,而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則為16,100,000港元,主要由於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13]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分類營業額為99,800,000港元,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94,900,000港元增加5%[15]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分類經營虧損為2,500,000港元,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39,000,000港元大幅下降,主要由於前期成本減少[15]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分類營業額為83,900,000港元,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16,700,000港元大幅增加[17]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分類經營虧損為7,100,000港元,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13,800,000港元有所下降[17] 投资及资产情况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持有百富環球364,000,000股普通股,佔百富環球約34.0%實際權益,公平值約為2,133,000,000港元[29]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於百富環球之權益為3,088,100,000港元,佔本集團未經審核總資產約25.4%[29]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受限制銀行結餘以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共為6,523,612,000港元[43] - 長期銀行存款為267,437,000港元[42]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並無持有任何其他重大投資[65]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並無就重大投資或資本資產制定任何特定計劃[65] 资产负债表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21.4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0.32亿港元下降[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76.6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7.78亿港元下降[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9.15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41亿港元增加[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2.3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1.91亿港元下降[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0.1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0.22亿港元下降[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4.6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32亿港元下降[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4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82亿港元下降[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受限制银行结余为30.7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42亿港元下降[131]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4,089万港元[1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4.67亿港元[1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35亿港元[1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0亿港元[1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386万港元[144] 其他 - 数字支付进一步取代传统支付市场,导致营业额及经营溢利下降[8] - 集团正积極拓展管理服務產品、平台及跨境業務,以應對數字化轉型期間的短期壓力[8] - 向無現金及數字經濟轉變仍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對市場需求保持正面展望[31] - 中國經濟保持總體穩定,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改變[77] - 數字支付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50%[78] - 公司數字化管理產品助力商戶提升運營效率和銷售能力[79] - 公司跨境業務持續探索新區域、新業務和新平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