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士国际(00842)

搜索文档
理士国际(00842) - (经修订)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8:11
FF301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842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1,0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1,000,000,00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重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 ...
理士国际(0084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7:44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842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1,432,609,357 | | 0 | | 1,432,609,357 | | 增加 / 減少 (-) | | | 127,000 | |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432,736,357 | | 0 | | 1,432,736,357 | 第 2 頁 共 10 頁 v 1.1.1 III ...
理士国际(00842.HK)上半年营收增长11.9%至84.38亿元 纯利同比下跌61.7%
格隆汇· 2025-08-29 23:5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84.3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9% [1] - 毛利8.64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8.6%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9370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下降61.7% [1] - 每股基本盈利0.07元人民币 [1] 业务板块分析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73.4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1% [1] - 回收铅业务收益10.90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46.4% [1] 盈利能力变化 - 整体毛利率由14.1%下降至10.2% 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 [1]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下降主因美国进口关税导致高利润客户流失 [1] - 回收铅业务毛利率下降主因废电池成本持续上涨 [1] 产能与运营影响 - 墨西哥厂房投产时间由2025年第二季推迟至第四季 [1] - 本地化生产缓解关税成本压力的预期效益因此延后 [1]
理士国际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374.1万元 同比减少61.71%
智通财经· 2025-08-29 22:59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达到人民币84.38亿元 同比增长11.87%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9374.1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61.71% [1] - 每股盈利为0.07元 [1]
理士国际(00842)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374.1万元 同比减少61.71%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2:5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达到人民币84.38亿元,同比增长11.87%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9374.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1.71% [1] - 每股盈利为0.07元 [1]
理士国际(0084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额为84.3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2][4] - 公司总收益从75.429亿人民币增长至84.38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9%[15][16][19] - 公司整体收益为人民币8438.4百万元,同比增长11.9%[43] - 公司收益为人民币8,438.4百万元,同比增长11.9%[58] - 毛利为8.6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6%[2][4] - 期内溢利为6948.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3%[2][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374.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7%[2][5]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7元,同比下降61.1%[2][5]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69.5百万元,同比减少71.3%[5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93.7百万元,同比减少61.7%[58] - 毛利同比下降18.6%至人民币8.644亿元,整体毛利率由14.1%降至10.2%,主因美国关税导致高利润客户流失及废电池成本上涨[66] - 税前溢利同比下降56.2%至人民币1.165亿元,主要受毛利率下降及运营开支增加影响[7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所售存货成本为6,608.079百万元,同比增长17.7%[20]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16.9%至人民币75.74亿元,主要因销售额增长[65] - 雇员福利开支为835.926百万元,同比增长17.1%[20] - 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8.359亿元,同比增长17.1%(2024年同期:人民币7.14亿元)[84] - 财务成本为153.745百万元,同比下降4.0%[23] - 所得税开支为47.059百万元,同比增长93.7%[24] - 研发费用中即期开支为150.138百万元,同比下降17.3%[20] - 税前利润中研发成本为277.287百万元,同比下降4.7%[2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为73.4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1%[15] - 回收铅业务收益为10.8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4%[15] - 网能电池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428.8百万元,占总销售额40.6%,同比增长9.4%[45] - 起动电池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115.3百万元,占总销售额36.9%,同比增长9.6%[46]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21.8百万元,占总销售额7.4%,同比下滑9.5%[47] - 回收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089.5百万元,同比增长46.4%[48] - 网能电池业务增长得益于数据中心对UPS电池需求持续上升[45] - 起动电池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兴市场汽车产量提升[46] - 动力电池业务下滑源于中国内地市场需求疲软[47] - 回收铅业务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压力[48]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为人民币7,348.9百万元,同比增长8.1%[59] - 回收铅业务收益为人民币1,089.5百万元,同比增长46.4%[59] - 网能电池收益为人民币3,428.8百万元,同比增长9.4%[60] - 起动电池收益为人民币3,115.3百万元,同比增长9.6%[60] - 动力电池收益为人民币621.8百万元,同比减少9.5%[60]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47.6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2%[16] - 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收益为15.3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7%[16] - 美洲市场收益为14.1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16] - 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内地)收益为7.2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3%[16] - 中国内地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764.8百万元,同比增长9.2%[61] - 公司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7%至人民币15.347亿元,主要因欧洲网能电池需求强劲及中东非洲起动电池销售超预期[63] - 公司美洲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至人民币14.124亿元,主要受南美新兴市场(尤其是巴西)布局扩大推动[63] - 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内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3%至人民币7.264亿元,受益于越南电动汽车政策刺激及网能电池客户基础扩大[63] - 公司整体销售收入达人民币84.38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国内地收入占比56.5%达人民币47.648亿元[63]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53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2.2%[7] - 计息银行借贷总额为534.19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6.4%[7][8] - 存货为34.94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8%[7] - 贸易应收款项为39.74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7.3%[7] - 资产净值为50.44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0.5%[8]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48.008亿人民币增至52.375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内地占比79.8%[17]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从0.659亿人民币增至1.394亿人民币,主要受外汇收益和政府补贴推动[19] - 外汇汇兑净收益为0.509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0.117亿人民币增长335%[19] - 每股基本盈利为93.741百万元,同比下降61.7%[2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为461.772百万元,同比增长5.6%[30] - 存货总额为3,494.467百万元,同比增长3.8%[32] - 贸易应收款项为3,974.545百万元,同比增长7.3%[33] - 公司抵押贸易应收款项人民币606.52百万元以换取现金,获得款项人民币488.89百万元记为有抵押银行垫款[34]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人民币3,704.278百万元增至3,974.545百万元,增长7.3%[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743.975百万元降至653.539百万元,下降12.1%[35] - 应付贸易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从人民币2,603.037百万元增至3,080.658百万元,增长18.3%[37] - 计息银行借贷总额从人民币5,121.531百万元增至5,341.959百万元,增长4.3%[39]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贷从人民币4,005.321百万元增至4,396.197百万元,增长9.8%[39] - 资本承诺总额从人民币210.204百万元增至314.726百万元,增长49.8%[40] - 用于担保应付票据的定期存款质押金额从人民币326.764百万元降至268.989百万元[38] - 存货质押从人民币49.5百万元降至零[4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押记账面值从人民币392.715百万元降至255.058百万元[42] -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111.7%至人民币1.394亿元,主要因政府补贴及外汇汇兑收益增加[67]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2.754亿元,较期初14.06亿元减少9.3%[76] - 银行借贷总额人民币53.42亿元,资产抵押比率为34.6%,实际利率区间为2.00%-8.25%[7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加最少一倍至约945太瓦时[49] - 墨西哥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5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7,957名[84] - 董事会建议不派付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每股4港仙)[8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8]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89] - 执行董事为董李博士及洪渝女士[9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曹亦雄先生、刘智杰先生及卢志强先生[91]
理士国际(0084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8-15 16:30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当前执行董事为董李博士及洪渝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曹亦雄先生、刘智杰先生及卢志强先生[4] 财务会议与股息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议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的中期业绩及中期股息[2] 股价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内公司股份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每股1.51港元[2]
理士国际(00842) - 持续关连交易︰生產设施主购买协议
2025-08-13 21:1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 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Leoch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Limited 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42) 持續關連交易︰ 生產設施主購買協議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公告,內容有關購買生產設施的 二零二四年購買協議。 本集團於過往訂立二零二四年購買協議,以向廣東瑪西爾(一間由深圳瑪西爾全 資擁有的公司,而深圳瑪西爾則由董博士及其胞兄間接擁有約98.55%權益)採購若 干生產設施。鑑於本集團業務營運持續增長,加上本集團有意於境內及境外興建 工廠,需要額外的生產設施以滿足營運所需,董事會認為,與董博士訂立框架協議 而非再訂立一份一次過購買協議,確保以具競爭力的條款獲得穩定的生產設施供 應,符合商業利益。 由於上市規則項下根據(i)主購買協議年度上限最高金額;及(ii)二零二四年購買協 議與主購買協議按合併基準計算的最高適用百分比率(僅就截至 ...
理士国际(0084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14:12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0亿港元,股份数目100亿股,面值0.1港元[1] 股份变动 - 上月底已发行股份14.32319357亿股,本月增加29万股,月底结存14.32609357亿股[2] - 本月内合共增加已发行股份29万股,库存股份增减为0股[2][5] 购股期权 - 2010年购股期权计划上月底及本月底结存298.7万股[3] - 2020年购股权计划上月底结存1952.15万股,本月因行使减少29万股,月底结存1923.15万股,发行新股29万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16.588万港元[3] 可换股债券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可换股债券总额均为5280万港元,转换价1.53港元[4]
理士国际(0084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2:0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6,126,47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3,471,235千元人民币增长19.7%[1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266,8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943,707千元人民币增长16.6%[1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563,50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67,836千元人民币下降0.8%[14]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66,39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35,372千元人民币增长5.8%[1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41元,2023年为人民币0.39元[14][16][18] - 2024年公司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7港仙,与2023年相同[14][17][18] - 2024年公司已派付每股中期股息为4港仙,与2023年相同[14][17][18]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373,897,419股,2023年为1,362,202,493股[16][18] - 2024年公司收益达人民币161亿元,较2023年增长19.7%[22][24] - 2024年公司收益为人民币16,126.5百万元,同比增长19.7%[54][55] - 期内集团收益为161.26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34.712亿元增加19.7%[142][144] - 期内溢利为5.635亿元,2023年为5.678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664亿元,2023年同期为5.354亿元[142][144] - 期内每股基本盈利为0.41元,2023年为0.39元[142][144]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161.26477亿元,较2023年的134.71235亿元增长19.7%,其中中国内地收益94.74381亿元,占比58.8%,增长16.1%[151]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15.275亿元增加20.2%至2024年的138.596亿元,主要因销量增加[153]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19.437亿元增加16.6%至2024年的22.668亿元,整体毛利率从14.4%降至14.1%,主要因运输成本上升[155]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2.279亿元增加5.7%至2024年的2.409亿元,因政府补贴增加[156]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4.643亿元增加15.2%至2024年的5.347亿元,因全球业务扩张[157]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4.461亿元增加12.1%至2024年的5.002亿元,因收购子公司和集团重组[161]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3.719亿元减少7.9%至2024年的3.426亿元[162] - 公司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0.21亿元增加54.4%至2024年的0.324亿元,因水灾存货损毁[163] - 公司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236亿元增加34.2%至2024年的3亿元,因增加银行借贷[164] - 2024年公司存货为33.652亿元,较2023年的27.487亿元增加22.4%,因电源解决方案业务需求和收购子公司[17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为6.633亿元,较2023年的6.31亿元增加5.1%[18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6.03亿元,较2023年的30.04亿元减少13.3%[18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0.948亿元,较2023年的14.76亿元减少25.8%[185][188] - 期内,公司投资8.324亿元用于新生产设施的物业、厂房及设备,2023年为6.091亿元[186][18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2.962亿元,2023年为11.607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4.06亿元,2023年为25.291亿元[187][19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贷为51.215亿元,2023年为44.574亿元;其中11.162亿元借贷于一年后到期,2023年为9.562亿元;借贷实际利率介乎2.00%至9.60%,与2023年相同[187][19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35.3%,2023年为31.6%[191][19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也无[192][195] - 期内,公司无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9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6732名员工,期内员工福利开支(包括董事薪酬)为14.813亿元,2023年为13.31亿元[200] 各业务线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SLI电池收益飙升60.9%至人民币59亿元[27][29] - 2024年数据中心和网络电池收益增长9%至人民币69亿元[31][35] - 2024年动力锂电池收益增长19.2%至人民币14亿元[31][35] - 2024年回收铅业务收益下降19.8%[32][35] - 2024年EMEA地区收益增长42.3%[33][36] - 2024年美洲地区增长20.1%[33][36] - 2024年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增长7.2%[34][36] - 2024年中国地区增长16.1%[34][36] - 数据中心及网络电池收益为人民币6,852.8百万元,同比增长9.0%[56][59] - SLI电池收益为人民币5,931.6百万元,同比增长60.9%[62] - 启动电池收益为人民币5931.6百万元,同比增长60.9%[65] - 动力电池收益为人民币1442.0百万元,同比增长19.2%[67][69] - 回收铅业务收益为人民币1622.7百万元,同比下降19.8%[68][70] - 中国内地地区收益为人民币9474.4百万元,同比增长16.1%[78][82] - 美洲地区收益为人民币2571.3百万元,同比增长20.1%[85] - 2024年北美贡献理士总收益约15.9%[87][91] - 2024年EMEA地区收益为人民币27.538亿元,同比增长42.3%,占全球收益约17.1%[88][92][95][99] - 2024年美洲地区收益为人民币25.713亿元,同比增长20.1%[90] - 2024年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内地)收益为人民币13.27亿元,同比增长7.2%,贡献总收益约8.2%[96][100]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由2023年的114.475亿元增加26.7%至期内的145.038亿元[146][147] - 回收铅业务收益由2023年的20.238亿元减少19.8%至期内的16.227亿元[146][147] - 备用电池收益为68.52789亿元,占比42.5%,较2023年增长9.0%[148] - 起动电池收益为59.31642亿元,占比36.8%,较2023年增长60.9%[148] - 动力电池收益为14.42049亿元,占比8.9%,较2023年增长19.2%[148]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 2024年公司面临运费成本上升和税收优惠减少的挑战[39][40] - 2024年公司利润率受运费上升、航运费率波动及政府补贴取消影响[72][73][74][75] - 公司与航运公司商定长期合约锁定费率,利用货运代理获批量折扣以应对运费问题[72][74]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扩展自动停车熄匙系统产品阵营,推出高密度锂离子电池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41] - 公司收购广东汤浅蓄电池有限公司,加强售后分销渠道[41] - 2025年公司将聚焦技术领先、市场扩张和可持续发展三大策略支柱[43][46] - 技术领先方面,公司将深入开发BMS、ESS和AI驱动的EMS解决方案,推进纯铅汽车电池技术[43][46] - 市场扩张方面,公司将战略重点放在全球市场,尤其是美洲和EMEA,巩固和加强售后网络及服务能力[44][47] - 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通过环境管理、工作场所和营运安全以及透明负责的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45][48] - 2025年2月公司计划分拆负责EMEA、美洲和亚太地区业务的全资附属公司Leoch Energy Inc在美国独立上市[49][51] - 公司把握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增加及偏远地区备用电源需求增加的机遇,与当地政府和能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94][98] - 公司扩大产品种类,推出针对EMEA地区需求的电池解决方案[95][99] - 公司在战略规划中增加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应对策略,并建立风险管理团队[103][105]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产品性能,深化与多方战略合作,力争数据中心业务显著增长,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15%[109] - 公司加速向锂电池领域转型,预计锂电池业务营收乐观增长,203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储能电池领域年均复合增长率25%-30%,动力电池领域约20%-25%[110][112] - 公司推出新一代工商业储能系统,预计能量密度提升30%,循环寿命突破8000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锂电储能系统占比超80%[111][113] - 公司新加坡研发团队完善的新一代能源管理产品将全球推出,与锂电池储能产品形成完整解决方案[114][116] - 公司在新能源存储领域取得进展,中标多个光伏储能项目,2025年将深化与新能源行业合作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115][117] - 公司将加强与汽车OEM战略合作为AGM和EFB电池提供原厂供应[119] - 2025年全球售后市场更换规模预计超120亿美元,公司将深化售后渠道市场资源布局与探索,构建全球数字售后服务系统[119]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配新一代智能启停系统和混合动力车型的高性能电池产品[119]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更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辅助电池产品[123][125] - 公司铅酸电池业务在OE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正开拓后端渠道市场提升盈利能力[127][130] - 公司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功率转换系统已通过多项国际认证并应用于大型通信项目[129][131] - 公司将加大能源管理系统研发投入,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133][135] - 公司聚焦数字化和分布式能源领域,开发微电网监控与控制系统及虚拟电厂平台[133][135] - 公司将加强与主流汽车主机厂合作,推进AGM和EFB电池原厂配套供应[121] - 公司将深化售后渠道市场资源布局,构建全球数字化售后服务体系[121] -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位数增长[138][140] - 公司建议分拆全资附属公司Leoch Energy Inc在美国单独上市[141][143]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 - 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在2.8%-3.5%,中国和印度分别有望实现4.5%-5.5%和6.5%-7.5%的增速[102][104] - 截至目前,全球数字经济超6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超55%[106] - 到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15%[107] - 2024年全球SLI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超220亿美元,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118] - 2024年全球启动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20亿美元,2025年将保持年均4.5%的复合增长率[120] - 预计到2025年全球售后替换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121] - 预计网络能锂电池市场将从2024年约60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500亿美元[129][131] - 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6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超5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