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士国际(00842)

搜索文档
理士国际(0084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5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0年4月2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同年11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8] - 财务报表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编制,以人民币呈列,价值调整至最接近千元[9] - 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主席为董李博士[137]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7日[138] - 公司执行董事为董李博士及洪渝女士[13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曹亦雄先生、刘智杰先生及卢志强先生[1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161.265亿元,较2023年的134.712亿元增长19.7%[2] - 2024年毛利为22.6685亿元,较2023年的19.43707亿元增长16.6%[2][4] - 2024年本年度溢利为5.63502亿元,较2023年的5.67836亿元下降0.8%[2][4][5]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66393亿元,较2023年的5.35372亿元增长5.8%[2][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41元,2023年为0.39元[2][4] - 2024年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7港仙,2023年同样为7港仙[2] - 2024年已派付每股中期股息为4港仙,2023年同样为4港仙[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1.99917亿元,2023年为47.24538亿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93.23996亿元,2023年为93.70706亿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50.1878亿元,2023年为45.8864亿元[7] - 2024年总收益为16,126,47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471,235千元人民币[23][24][2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240,8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27,894千元人民币[29] - 2024年所售存货成本为11,931,49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112,627千元人民币[30]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总计1,481,29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30,987千元人民币[30] - 2024年研发成本总计602,5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97,014千元人民币[30]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299,99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23,554千元人民币[34] - 2024年Leoch Battery Pte. Ltd.即期所得税按税率17%计提拨备,2023年为10%[37] - 2024年部分中国附属公司获税务优惠,高新科技企业优惠所得税率为15%,从事合资格回收业务可扣除收益的10%[38] - 2024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130,82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6,018千元人民币[39] - 2024年税前溢利为694,329千元人民币,按实际税率计算的税项开支为130,827千元人民币,实际税率18.8%;2023年税前溢利为643,854千元人民币,按实际税率计算的税项开支为76,018千元人民币,实际税率11.8%[40] - 若第二支柱税收立法于2024年生效,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实际税率约为18.8%,较原税率17.8%高出1%[41]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66,393千元,2023年为535,372千元[45]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年内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373,897,419股,2023年为1,362,202,493股[44][47] - 2024年存货总计3,365,229千元,2023年为2,748,720千元[47] - 2024年因存货撇减确认开支的存货成本为29,905,000元,2023年为20,812,000元[4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账面净值为3,704,278千元,2023年为3,247,241千元[4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131,910千元,较年初增加58,782,000元;2023年末为73,128千元,较年初减少8,644,000元[5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为3.44%,2023年为2.20%[52] - 2024年有1,328,531,000元贸易应收款项订有短期信用保险,2023年为995,565,000元[49] - 2024年质押贸易应收款项金额为611,395,000元,所得款项533,759,000元;2023年质押金额为410,880,000元,所得款项327,160,000元[50] - 2024年末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总计161,166千元,2023年末为189,258千元,年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净额461,000元,2023年为亏损净额9,000元[53] - 2024年末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总计663,340千元,2023年末为631,017千元[54] - 2024年末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23,980千元,负债为10,371千元;2023年末资产总计25,360千元,负债为10,340千元[55] - 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743,975千元,定期存款662,028千元;2023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1,563,343千元,定期存款965,767千元[59] - 2024年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2,603,037千元,2023年末为3,003,992千元[61] - 2024年末集团内公司间销售交易发行应付票据金额为759,932,000元,2023年为698,900,000元[61] - 2024年末若干应付票据以金额为326,764,000元的定期存款质押作担保,2023年为597,220,000元[62] - 2024年末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3个月内为123,169千元,2023年末为148,854千元[53] - 2024年末贸易应付款项为1,187,451千元,2023年末为1,054,764千元[61] - 2024年末应付票据为1,415,586千元,2023年末为1,949,228千元[61]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计1094771千元,2023年为1476026千元[63] - 2024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计5190491千元,2023年为4518495千元[64] - 2024年须一年内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垫款为4005321千元,2023年为3501194千元[65] - 新融资协议下2024年末未偿还定期贷款结余为59819000美元及196414000港元,合计约人民币611888000元,须三年内偿还[66] - 2024年集团以价值1204966000元资产质押,2023年为1177741000元[67]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6126.5百万元,同比增长19.7%[68] - 集团收益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13,471.2百万元增加19.7%至人民币16,126.5百万元[99]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563.5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567.8百万元[99]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566.4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35.4百万元[99] - 期内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41元,2023年为人民币0.39元[99]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15.275亿元增加20.2%至2024年的138.596亿元[103] - 毛利从2023年的19.437亿元增加16.6%至2024年的22.668亿元,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14.4%轻微下跌至2024年的14.1%[10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4.643亿元增加15.2%至2024年的5.347亿元[106]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4.461亿元增加12.1%至2024年的5.002亿元[107] - 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3.719亿元减少7.8%至2024年的3.426亿元[108] - 2024年存货为33.652亿元,较2023年的27.487亿元增加22.4%;贸易应收款项为37.043亿元,较2023年的32.472亿元增加14.1%[115][116] - 2024年资本开支为8.324亿元,2023年为6.091亿元[1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2.962亿人民币,2023年为11.607亿人民币[1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4.06亿人民币,2023年为25.291亿人民币[1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为51.215亿人民币,2023年为44.574亿人民币[1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实际利率介于2.00%至9.60%之间,与2023年相同[1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5.3%,2023年为31.6%[1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有16732位雇员,雇员福利开支合计为14.813亿人民币,2023年为13.31亿人民币[126]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7.0港仙,与2023年相同;中期股息每股4港仙,与2023年相同[1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为14,503,8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447,457千元人民币;回收铅业务2024年收益为1,622,6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23,778千元人民币[23]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外部客户收益为9,474,38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157,704千元人民币;欧洲、中东及非洲2024年为2,753,83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35,577千元人民币;美洲2024年为2,571,3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140,455千元人民币;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2024年为1,326,96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37,499千元人民币[24] - 数据中心及网络电池2024年收益为6852.8百万元,同比增长9.0%[69] - 启动电池收益为人民币5931.6百万元,同比增长60.9%[70] - 动力电池收益为人民币1442.0百万元,同比增长19.2%[71] - 回收铅业务收益为人民币1622.7百万元,同比下降19.8%[72] - 中国内地地区收益为人民币9474.4百万元,同比增长16.1%[77] - 美洲地区收益为人民币2571.3百万元,同比增长20.1%[78] - EMEA地区收益为人民币2753.8百万元,同比增长42.3%[80] - 2024年北美收益占公司总收益约15.9%[79] - 2024年EMEA地区占公司全球收益约17.1%[81] - 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收益为人民币13.27亿元,同比增长7.2%,2024年贡献总收益约8.2%[82]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从2023年的114.475亿元增加26.7%至2024年的145.038亿元,回收铅业务收益从2023年的20.238亿元减少19.8%至2024年的16.227亿元[100] - 2024年备用电池、起动电池、动力电池和其他产品收益分别为68.52789亿元、59.31642亿元、14.42049亿元和2.77339亿元,占比分别为42.5%、36.8%、8.9%和1.7%,增长率分别为9.0%、60.9%、19.2%和4.0%[101] - 2024年中国内地、EMEA、美洲和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收益分别为94.74381亿元、27.5383亿元、25.71306亿元和13.2696亿元,占比分别为58.8%、17.1%、15.9
港股异动 | 理士国际(00842)盘中涨超10% AIDC铅酸备电供应紧张显现 公司为国内最大的铅酸电池出口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3-19 15:20
文章核心观点 - 理士国际盘中涨超10%,数据中心铅酸备电供应紧张或带来涨价潜力,看好AIDC驱动国内蓄电池产业链加速导入全球配套 [1][2] 公司情况 - 理士国际盘中涨超10%,截至发稿涨7.17%,报2.84港元,成交额6528.52万港元 [1] - 理士国际是中国最大的铅酸电池出口商,全球化运营优势显著,业务涵盖备用电池、汽车启动启停电池、动力电池及回收业务,产品线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行业情况 - 数据中心铅酸备电龙头大厂供给紧张凸显,订单排期到9 - 10月,铅酸备电是除柴发机组外其次紧张的环节,国内大厂资本开支持续上修或加剧供不应求状态并带来涨价潜力 [1] - 数据中心设备不间断供电保障来自蓄电池备电系统,需求有一定刚性,当前以铅酸电池为主,海外备电方案加速向锂电转向,国内锂电产业链发展成熟,在多方面具备领先优势,海外铅酸供给投入放缓,增量需求有望由国内产业链承接 [2]
理士国际:优质铅酸蓄电池企业分拆赴美上市-20250224
国证国际证券· 2025-02-24 10: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美国上市有利于公司更好运营海内外不同业务,释放留存公司和分拆公司的市值;AI、数据中心需求助力,渠道市场继续发力,公司未来铅酸和锂电齐头并进,且公司估值较低具备投资价值 [2][8][10][18]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1999年成立,全球有80多个工厂及销售公司,员工14000人,拥有3000多种电池型号,下游涉及备用、启动启停、动力及铅回收等领域 [4] - 分拆公司是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的豁免公司,为公司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主要在欧美、中东、非洲及亚太(不含中国内地、港澳)销售备用、启动、动力等电池产品 [2] 业务结构 - 收入组成上,2024年中期备用电池占42%,启动启停占38%,动力电池占9%,回收铅业务占10%;区域上,中国占58%,EMEA占15%,美洲占18%,亚太(不含中国)占8.8% [4] - 产品涵盖网络能源、起动电池、动力电池、理士锂电等多个应用领域,有多种产品系列 [5] 公司优势 - 是通信备用铅酸电池市场龙头之一,备用电池客户包括全球排名靠前的通信运营商等,汽车起动启停客户涵盖新能源和燃油车及零配件供应商 [4] - 全球化布局,海外生产销售经验丰富,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分销,海外收入占比超40%;现有产能33GWh,在中国、越南、马来、印度、墨西哥设厂,锂电布局主要在中国安徽工厂和越南工厂 [6] 发展机遇 - 备用电池领域一半需求来自数据中心,已与亚马逊达成战略合作,预计AI数据中心对备用电池需求比普通数据中心有5倍增量 [9] - 公司在主机厂和渠道市场占比约3:1,未来希望达行业平均1:3;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和海外起动电池海外售后市场收入增速分别为51%和180%;铅酸行业成熟稳定,锂电市场未来增速快,目前锂电收入占比不到10%,且积极布局新型电池 [11] 行业对比 - 在中国通信基站储能电池主要企业2022年出货量排序中,铅酸电池企业里理士国际排第一 [12] - 与同行不同领域收入比较,2022年理士国际备用电池收入6006百万元,铅蓄动力电池收入1258百万元,汽车起动启停收入2860百万元 [13] 股权架构 - 公司创始人和实控人为董李博士,通过购股权计划进行员工激励,董李博士持股73.78%,还有洪渝女士、睿思资本等其他股东 [15] 财务情况 - 公司分红率维持在30%左右,目前股息率在5.8%左右 [17] - 2024年中期营业额75.43亿元,同比增长25.6%;毛利10.62亿元,同比增长29.8%;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益2.45亿元,同比增长5.6%;起动启停电池业务收入增长93.4%,内生性增长57.1% [17] 估值情况 - 与同行相比,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市盈率3.9倍,股息率5.91%,市净率0.50倍,估值较低 [19]
理士国际:优质铅酸蓄电池 企业分拆赴美上市-20250219
国证国际证券· 2025-02-19 11: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理士国际作为优质铅酸蓄电池企业,美国分拆上市有利于其更好运营海内外不同业务,释放留存公司和分拆公司的市值;公司在备用电池领域有优势,受益于AI、数据中心需求增长,渠道市场发展潜力大,且财务表现良好、估值较低 [2] 各部分内容总结 公司概况 - 1999年成立,全球有80多个工厂及销售公司,员工14000人,拥有3000多种电池型号,下游涉及备用、启动启停、动力及铅回收等领域 [4] - 2024年中期收入中,备用电池占42%,启动启停占38%,动力电池9%,回收铅业务10%;区域上中国占58%,EMEA 15%,美洲18%,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8.8% [4] - 2023年收购天津杰士和顺德汤浅70%股权 [4] 分拆上市情况 - 分拆公司是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的豁免公司,为公司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主要在欧美、中东、非洲及亚太(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销售备用、启动及动力电池等产品 [2] 产品情况 - 产品涵盖网络能源、起动电池、动力电池、理士锂电等多个应用领域,有多种产品系列 [5] 公司亮点 - AI、数据中心需求助力,备用电池领域一半来自数据中心需求,已与亚马逊合作,预计AI数据中心对备用电池需求比普通数据中心有5倍增量 [8][9] - 渠道市场继续发力,主机厂和渠道市场占比未来希望从3:1提升到行业平均1:3;2024年上半年起动电池海外售后市场中国和海外收入增速分别为51%和180%;铅酸行业成熟稳定,锂电市场增速快,目前锂电收入占比不到10%,还积极布局新型电池 [10][11] 行业情况 - 2022年中国通信基站储能电池出货量,铅酸电池企业中理士国际排第一 [12] - 展示了同行不同领域2022年收入比较情况 [13] 股权架构 - 公司创始人和实控人为董李博士,通过购股权计划进行员工激励,展示了主要股东持股比例、购股权数目、每股行使价及行使期等信息 [15] 财务情况 - 公司分红率维持在30%左右,目前股息率在5.8%左右 [17] - 2024年中期营业额75.43亿元,同比增长25.6%;毛利10.62亿元,同比增长29.8%;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益2.45亿元,同比增长5.6%;起动启停电池业务收入增长93.4%,内生性增长57.1% [17] 估值情况 - 与同行相比,理士国际估值较低,2023年市盈率为3.9倍,市净率为0.50倍 [19]
理士国际:计划分拆海外业务并赴美上市,利于国际化战略-20250218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2-18 14: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理士国际分拆上市能将国内外市场业务板块独立运营,优化资源配置,使各市场专注发展,贴合国际化发展战略,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独立上市可提高各业务透明度,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了解与信任,助力公司在全球市场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增长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行业为能源储存设备,股价 1.90 港元,H 股市值 26.28 亿港元,已发行股本 13.83 亿股,52 周高/低为 2.06/1.13 港元,每股净现值 3.49 港元 [4] 分拆上市意义 - 理士国际计划分拆子公司 Leoch Energy Inc.赴美独立上市,标志其深化国际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分拆后公司专注国内市场,子公司负责海外业务拓展;分拆使国内外业务管理架构清晰,发展路径明确,能精准把握不同市场需求,制定针对性策略和招聘计划,推进业务落地;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价值,强化全球电力解决方案领域竞争力 [5] 国际化运营情况 - 理士国际是中国最大铅酸电池出口商,全球化运营优势显著;业务涵盖备用电池、汽车启动启停电池、动力电池及回收业务,产品线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2023 年在亚洲、欧洲和美洲拥有 18 座生产设施和 80 多家销售公司;2024 年上半年总收入 75.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5.6%;中国内地收入 43.6 亿元,占比 57.9%,海外市场合计收入 31.8 亿元,占比 42.1%,其中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占比 15.4%,美洲占比 17.9%,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占比 8.8% [6] 产品发展情况 - 公司立足铅酸电池业务,拓展锂及铅碳电池产品线,探索新材料应用;锂电池产品研发完成,安徽、越南生产线投产,预计未来五年锂电产品占比达 50%;完成铅酸电池研发,陆续收获铅碳电池订单,预计五年内铅碳电池收入占比达 5% [7] 业务合作与布局情况 - 理士国际紧密对接下游产业,与数据通信龙头及新能源车、燃油车厂商深度合作;在数据通信领域为八家国际通信及大数据公司供应专业备用电池,2023 年数据中心备用电池占比达 50%;汽车电池业务国内各板块及海外市场均有增长,通过收购股权打入日系车市场;积极布局储能,在光伏、工商储能领域挖掘机会,开拓家居储能 B2C 市场 [9]
理士国际(0084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4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754291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003416千元人民币增长25.6%[6][8][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6177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17980千元人民币增长29.9%[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4.1%,较2023年的13.6%增加0.5个百分点[9]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4174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55267千元人民币下降5.3%[9]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481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31756千元人民币增长5.6%[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18元,2023年为0.17元[9] - 2024年上半年建议每股中期股息为4港仙,与2023年相同[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7542.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13] - 公司运营成本增加1.8%,主要因原材料供应、航运成本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14] - 公司毛利率提高0.5%,主要因减少合资回收业务活动[14] - 公司经营成本递增1.8%,因合资企业回收业务活动减少,毛利率提高0.5% [15] - 公司期内收益为75.4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5.6%[38][40][41][42][44] - 期内溢利为2.417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5.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44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5.6%[38][40] - 期内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18元及0.17元[38][40]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3年上半年的51.854亿元增加25.0%至期内的64.811亿元[45][47] - 公司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的8.18亿元增加29.8%至期内的10.618亿元,整体毛利率从13.6%提升至14.1%[46] - 公司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8.18亿元增加29.8%至本期的10.618亿元,整体毛利率从13.6%增至14.1%[4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1.24亿元减少46.9%至本期的6590万元,主要因外汇汇兑收益减少6250万元[49][53]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2.143亿元增加14.9%至本期的2.463亿元,因进出口费用及销售佣金增加[50][5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95亿元增加14.0%至本期的2.223亿元,因业务收购致员工成本及办公室折旧增加[51][55]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607亿元增加13.0%至本期的1.815亿元,因提升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52][56]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亏损本期为1370万元,2023年同期收益为3180万元[57] - 财务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9810万元增加63.3%至本期的1.601亿元,因银行借贷增加[57] - 税前溢利本期为2.66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956亿元;所得税开支从4030万元减少39.8%至2430万元[57] - 期内溢利本期为2.417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553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本期为2.448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318亿元[5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4.7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607亿元),银行借贷为49.47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574亿元),资产负债比率为35.7%(2023年12月31日为32.1%)[58][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无)[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价值占集团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62] - 集团于期内并无进行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16,175名雇员[62] - 期内,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合计为人民币714.0百万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533.1百万元)[62]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期内的中期股息每股4港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4港仙)[65][67] - 中期股息将于2024年11月8日(星期五)或前后向于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营业结束时登记在册的股东派发[65][67] - 公司将在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至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6][68]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75.42913亿元,2023年为60.03416亿元[116]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64.81141亿元,2023年为51.85436亿元[11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61772亿元,2023年为8.1798亿元[116]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为2.66049亿元,2023年为2.9561亿元[11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41747亿元,2023年为2.55267亿元[116]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0.18元,2023年为0.17元[116]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摊薄每股盈利为0.17元,2023年为0.16元[11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收益(扣除税项)为 - 0.8706亿元,2023年为5.7135亿元[11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33041亿元,2023年为3.12402亿元[118]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2.36252亿元,2023年为2.8883亿元[11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49.8428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24538亿元增长5.5%[12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90.6982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70706亿元下降3.2%[12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75.9613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2.10047亿元下降7.5%[12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14.736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0659亿元增长27%[12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64.5798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8.85197亿元增长9.7%[12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16.2447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96557亿元增长25.3%[12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48.3350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8864亿元增长5.3%[121] - 2024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44.4724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99162亿元增长6%[122] - 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3.8626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9478亿元下降0.8%[122]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48.3350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8864亿元增长5.3%[12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16,250千元,股份溢价账户为1,149,501千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总额为3,822,278千元,权益总额为4,036,235千元[1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88,830千元,非控股权益为23,572千元,权益总额增加至4,259,758千元[12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16,971千元,股份溢价账户为1,158,798千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总额为4,198,162千元,权益总额为4,588,640千元[1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为244,819千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36,252千元,非控股权益为 - 3,211千元,权益总额增加至4,833,509千元[12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17,865千元,股份溢价账户为1,168,204千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总额为4,447,242千元[125] -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6月30日,股本从116,971千元增加到117,865千元,增长约0.76%[125] -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6月30日,股份溢价账户从1,158,798千元增加到1,168,204千元,增长约0.81%[125] -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从4,588,640千元增加到4,833,509千元,增长约5.33%[125] - 2024年中期综合财务状况表内综合储备为4,302,754,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55,568,000元[125][126] -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中期,综合储备从4,055,568,000元增加到4,302,754,000元,增长约6.1%[125][126] - 2024年上半年税前溢利266,049千元,2023年为295,610千元[12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599,191千元,2023年为62,439千元[128]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72,469千元,2023年为161,788千元[12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66,085千元,2023年为195,099千元[13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705,575千元,2023年为29,128千元[130] - 2024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6,868千元,2023年为445,747千元[130]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160,085千元,2023年为98,058千元[127]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16,423千元,2023年为6,610千元[127]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90,884千元,2023年为167,167千元[127]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122,379千元,2023年为140,419千元[12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65,87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23,957千元人民币[166] - 2024年上半年所售存货成本为5,614,95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4,539,577千元人民币[168]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714,02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533,088千元人民币[168]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290,92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90,435千元人民币[168]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90,88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67,167千元人民币[169] - 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为29,19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213千元人民币[16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开支总计8,58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783千元人民币[171]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总计160,085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8,058千元人民币[17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4,302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40,343千元人民币[174] - 建议中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4港仙,2024年金额为50,22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219千元人民币[178]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44,819千元人民币,2023
理士国际(0084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22:1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75.42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60.034亿元增长25.6%[1] - 同期,公司毛利为10.618亿元,较2023年的8.18亿元增长29.8%,毛利率从13.6%提升至14.1%[1] - 期内溢利为2.417亿元,较2023年的2.553亿元下降5.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448亿元,较2023年的2.318亿元增长5.6%[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8元,2023年为0.17元;建议每股中期股息为4港仙,与2023年持平[1] - 2024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33041亿元,较2023年的3.12402亿元减少[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7542.9百万元,同比增长25.6%[42] - 公司经营成本递增1.8%,因合资企业回收业务活动减少毛利率提高0.5%[42] - 公司期内收益为75.42913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加25.6%[54][55][56] - 期内溢利为2.417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5.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448亿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增加5.6%[54] - 期内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18元及0.17元[54]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51.854亿人民币增加25.0%至期内的64.811亿人民币[57] - 毛利由2023年的8.18亿人民币增加29.8%至期内的10.618亿人民币,整体毛利率由2023年的13.6%增加至期内的14.1%[5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4.737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5.481亿元,银行借贷为49.47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5.7%[67][68] 其他收入及收益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587.7万元,较2023年的1.23957亿元减少[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29950千元,所得税开支增加7309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65877千元,较2023年的123957千元下降46.84%,其中外汇汇兑收益净额11694千元,政府补贴18372千元,银行利息收入16423千元等[22]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的1.24亿人民币减少46.9%至期内的0.659亿人民币,主要因外汇汇兑收益减少6250万人民币[59] 成本开支变化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46262亿元,较2023年的2.14336亿元增加;行政开支为2.22257亿元,较2023年的1.95019亿元增加[2] - 2024年研发成本为1.81535亿元,较2023年的1.60691亿元增加;金融资产之减值亏损为2919.3万元,较2023年的621.3万元增加[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开支总计8588千元,较2023年的3783千元增长126.91%,其中处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的亏损2585千元,其他6003千元[24]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总计160085千元,较2023年的98058千元增长63.26%,其中银行借贷利息128590千元,贴现票据产生的利息23217千元等[2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计24302千元,较2023年的40343千元下降39.76%,即期税项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等地区有不同金额,递延税项为 - 22127千元[26]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3年的2.143亿人民币增加14.9%至期内的2.463亿人民币,主要因进出口费用及销售佣金增加[6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95亿元增加14.0%至本期的2.223亿元[6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607亿元增加13.0%至本期的1.815亿元[62] - 财务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9810万元增加63.3%至本期的1.601亿元[63]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4030万元减少39.8%至本期的2430万元[65] 资产负债相关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9.8428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7.24538亿元增加[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90.6982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70706亿元减少[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49626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03992千元[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759613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210047千元[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47369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60659千元[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645798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85197千元[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83350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88640千元[7]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483350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88640千元[7] - 2024年6月30日无存货抵押,2023年12月31日为100,000,000元[3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591,420千元,减值拨备为100,311千元,总计3,491,109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320,369千元、73,128千元和3,247,241千元[3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中736,986,000元获短期信用保险保障,13,207,000元获信用证保障;2023年分别为995,565,000元和59,352,000元[34] - 2024年6月30日抵押有追索权的贸易应收款项为450,890,000元,所得款项350,139,000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10,880,000元和327,160,000元[34]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56,868千元,定期存款为691,233千元,总计1,548,1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563,343千元、965,767千元和2,529,110千元[35]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6,86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3,343千元[3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249626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03992千元[3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集团内销售交易发行应付票据481898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698900000元[36] - 2024年6月30日若干应付票据以323319000元定期存款质押担保,2023年12月31日为597220000元[37] - 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贷总计501204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18495千元[38] - 2024年6月30日须一年内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垫款为368936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01194千元[38] - 银行借贷以账面价值约555224000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押记等作抵押,2023年12月31日对应值为534260000元等[3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诺总计49449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777千元[40] - 2024年6月30日土地及楼宇资本承诺为42199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7千元[40]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投资资本承诺为72500千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40]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电源解决方案业务及回收铅业务[8] - 2024年上半年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6798509千元,回收铅业务收益744404千元,分部收益总额7542913千元,较2023年的6003416千元增长25.64%[1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益4363895千元,欧洲、中东及非洲收益1165155千元,美洲收益1349508千元,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收益664355千元,分部收益总额7542913千元,较2023年的6003416千元增长25.64%[17]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内地为4088996千元,其他国家/地区为508875千元,分部非流动资产总值459787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40384千元增长5.93%[18] - 备用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135.4百万元,占总销售额41.6%,同比增长9.9%[43] - 起动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841.1百万元,占总销售额37.7%,同比增长93.4%[44] - 动力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86.8百万元,占总销售额9.1%,同比增长10.5%[45] - 回收铅业务销售收入为人民币744.4百万元,同比减少25.3%[46] - 中国内地地区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363.9百万元,同比增长19.2%[48] - 美国地区收入为人民币1349.5百万元,同比增长67.6%[49]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为人民币1165.2百万元,同比增长18.5%[50] - 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64.4百万元,同比增长20.2%[51] - 电源解决方案业务收益由2023年的50.06921亿人民币增加35.8%至期内的67.98509亿人民币,回收铅业务收益由2023年的9.96495亿人民币减少25.3%至期内的7.44404亿人民币[55] 其他事项 - 公司运营包括一个可呈报分部,未呈列分部资料[15] - 向任何客户销售的收益在2024年和2023年上半年均未占集团总收益的10%或以上[19] - 公司目前仍在评估第二支柱所得税的潜在风险,尚不清楚或无法合理估计该风险[27] - 建议中期每股普通股股息为4港仙,2024年对应金额为50,227千元,2023年为50,219千元[28]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44,819千元,2023年为231,756千元;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该溢利为250,358千元,2023年为236,429千元[29]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372,193,475股,2023年为1,361,104,160股;2024年摊薄影响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总计为1,451,252,113股,2023年为1,456,630,814股[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成本437,332,000元购入资产,2023年为179,272,000元;2024年出售账面净值为16,274,000元的资产,产生出售亏损净额2,585,000元,2023年分别为8,392,000元和2,101,000元[31] - 董事会不知悉2024年6月30日起至公告日期发生重大事件[41] - 公司已为全球近90家知名汽车主机厂提供原厂电池配套供应,与很多汽车主机厂平均合作年限超十年[52] - 公司早年在全球布局锂电产能,近两年持续斩获新客户及大订单,未来将继续研发新型电池并加大配套软件系统投入[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16175名雇员,期内雇员福利开支为7.14亿元[73] - 董事会建议派付期内中期股息每股4港仙,将向2024年10月18日登记在册股东于11月8日前后派发[74] - 公司将在2024年10月16 - 1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期内未经审核财务报表[78] 2023年上半年特定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于
理士20240620
国际能源署· 2024-06-21 13:02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概况 - 公司拥有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专注于上市公司和行业研究 [1][2][3]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备用电池、汽车启动电池、回收业务和动力电池 [2][3] - 公司客户主要分布在通信、电力、数据中心等领域 [2][3][4] - 公司拥有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在中国、越南、墨西哥等地设有工厂 [3][4] 业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134.7亿,同比增长4.9%;净利润5.68亿,同比增长12.9% [5] - 毛利率由12.4%上升至14.4%,增长2个百分点 [5] - 公司持续保持25%以上的派息率 [5][19] - 备用电池、启动电池等主要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增长 [5][6] - 公司通过并购和自建工厂等方式持续扩大产能 [21][22][23] 新兴业务布局 - 公司正在布局锂电池和铅炭电池等新兴业务 [11][12][13] - 重点发展数据中心和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 [8][9][25][26][27][28] - 与GRST合作开发环保型锂电池材料 [10] 全球化战略 - 公司持续扩大海外产能,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设有工厂 [4][21][22][23] - 在新加坡设立全球业务总部,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1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1-5月的销售情况 [14] **公司回应** - 1-5月销售情况较好,实现两位数增长 [15] - 上半年国内市场相对较弱,下半年有望恢复 [15] - 海外市场增长较快,主要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15]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墨西哥工厂建设进展 [16][17] **公司回应** - 公司在墨西哥建设两个工厂,一个租赁厂房已投产,另一个自建工厂将于明年投产 [17] - 在美洲市场就近生产有利于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17]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询问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影响 [29][30] **公司回应** - 公司采取年度长单定价,可以较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 [30] - 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带动产品价格上涨,但不会对利润产生太大负面影响 [30]
理士交流240620
安信香港· 2024-06-20 11:30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备用电池、汽车启动电池、回收业务和动力电池业务 [1][2][3] - 公司在中国、越南、墨西哥等地拥有18座工厂,产能接近16GWh,并计划进一步扩大海外产能 [4] - 公司获得了多项行业奖项,如年度供应商合作奖、福特QE认证等 [4] - 2023年公司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12.9%;毛利率提升至14.4% [5][6] - 公司正在推动产品多元化,包括布局锂电池和铅炭电池等新领域,未来5年内锂电池收入占比目标达50% [11][12] - 公司看好数据中心和储能市场的发展前景,正在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7][8][11] - 公司通过并购和自建工厂的方式持续扩大产能,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 [9][10][12]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2024年1-5月的销售情况 [13][14] **公司回应** 1-5月公司销售情况较好,国内销售有所增长,海外销售增速更快。预计全年销售增长有望达到两位数 [13][14]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在墨西哥新建工厂的进展情况 [15][16] **公司回应** 公司在墨西哥建设两座工厂,一座租赁厂房已经投产,另一座自建工厂预计2025年投产,目的是为了更好服务美洲市场 [16]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询问近期铅价上涨对公司的影响 [27][28] **公司回应** 铅价上涨对公司收入有一定正面影响,但不会对利润产生太大负面影响,因为公司采取长单定价策略,能够较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 [27][28]
理士国际(0084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21:00
公司业绩 - 公司名称为Leoch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Limited,2023年营收为13,471,235千元,同比增长4.9%[6] - 2023年净利润为567,836千元,同比增长12.9%,母公司净利润为535,372千元,同比增长11.3%[6] - 每股基本盈利为0.39元,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7港仙,中期股息为4港仙[6] - 2023年期末股东应占溢利约为535.4百万人民币[7] - 每股基本盈利为0.39元,基于本年度母公司净利润和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1,362,202,493股[8]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为7港仙,中期股息为4港仙[9] 全球市场趋势 - 2023年全球鉛蓄電池和鋰電池市場规模估计为1043.1亿美元,预计在2024年至2030年间以1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14] - 亚太地区在2023年占据了全球市场收入的65%以上,稳占全球市场主导地位[14] - 2023年,鉛蓄電池在全球電池市場中排名第二,预计在未来将继续受到可充电电池需求增长的支持[16] - 工业电池在2023年市场应用中占据了最大份额,主要是由于各行业对储能和备用系统的需求增长[18] -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乘用车制造业的增长预计将为电池市场增长做出贡献[19] - 由于技术进步,工业电池现在更加经济环保,效率也更高[20] - 由于社会对科技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日益依赖,预计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全球电池市场将显著增长[22] 公司产品线 - 启动电池产品线销售收入达人民币36.87亿元,占公司收入的27.4%[27] - 动力电池产品线2023年收益为人民币12.09亿元,占公司收益的9%[29] - 回收电池产品线收益为人民币20.24亿元,占公司产品组合的15%[31]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地区收益为人民币81.58亿元,占公司收入的60%[35] - 海外市场收益为人民币53.13亿元,占总收益的40%[37] - 亚太地区在2023年领导区域类别,主要驱动因素是其快速的工业扩张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对能源效率的需求[33] - 北美洲和欧洲、中东和非洲是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的主要贡献者,仅次于亚太地区[38]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的鉛酸蓄电池研发团队由超过380名研发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79] - 公司计划在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建立电池生产基地以扩大市场份额[81] - 公司于2023年12月收购了一家回收铅厂,旨在扩大和确保铅供应[86] 财务状况 - 2023年财务成本增加43.1%,主要由于期间银行借款增加和平均利率提高[1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160.7百万元,较2022年的580.9百万元增长99.1%[147] - 存货为主要流动资产之一,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货为人民币2,748.7百万元,较2022年的2,136.5百万元增长28.7%[149] - 贸易应收款项为主要与电源解决方案业务客户相关,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3,247.2百万元,较2022年的2,736.2百万元增长18.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