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16:41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3日收盘,共有120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富誉控股(08269)以90.76%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435港元,最高价0.475港元 [1] - 信义能源(03868)创高率65%,收盘价1.200港元,最高价1.980港元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创高率42.86%,收盘价1.710港元,最高价1.900港元 [1] - ITE HOLDINGS(08092)创高率34.21%,收盘价0.047港元,最高价0.051港元 [1] - 星凯控股(01166)创高率30%,收盘价0.480港元,最高价0.650港元 [1] 中高涨幅股票 -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00588)创高率26.47%,收盘价0.940港元,最高价1.290港元 [1] - 东江环保(00895)创高率23.33%,收盘价2.800港元,最高价3.700港元 [1] - 景业名邦集团(02231)创高率17.12%,收盘价0.690港元,最高价1.300港元 [1] - 亚太金融投资(08193)创高率16.67%,收盘价0.290港元,最高价0.350港元 [1] - 正大企业国际(03839)创高率16.5%,收盘价4.620港元,最高价4.660港元 [1] 低涨幅股票 - 能源及能量环球(01142)创高率14.52%,收盘价3.770港元,最高价4.180港元 [1] - 宏华集团(00196)创高率13.64%,收盘价0.216港元,最高价0.250港元 [1] - 科利实业控股(01455)创高率11.76%,收盘价0.280港元,最高价0.285港元 [1] - 华油能源(01251)创高率10.89%,收盘价0.205港元,最高价0.275港元 [1] - XL二南三星(07747)创高率9.24%,收盘价10.930港元,最高价11.110港元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新明中国股权(02974)创低率-42.11%,收盘价0.019港元,最低价0.011港元 [4] - 钧濠集团(00115)创低率-15.24%,收盘价2.580港元,最低价2.280港元 [4] - 细叶榕科技(08107)创低率-10.71%,收盘价0.285港元,最低价0.250港元 [4] - XI二南三星-U(09347)创低率-10.7%,收盘价0.684港元,最低价0.684港元 [4] - 从玉智农(00875)创低率-8.37%,收盘价0.265港元,最低价0.208港元 [4]
航运板块Q1业绩超预期高增,行业回暖背后仍存运力过剩隐忧?
智通财经网· 2025-05-18 07:09
中美关税下调对航运板块的影响 - 中美关税下调消息传出后航运板块股价大涨 国航远洋15日涨超19% 近4个交易日股价翻倍 [1] - 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七天平均预订量飙升277% 显示市场需求强劲 [1] - 中美达成关税共识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税率从125%降至10%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税率从145%降至30% [8] 航运板块一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航运板块市值前10大公司营业收入平均值88.9亿元 同比增长14.5% 归母净利润平均值15.6亿元 同比增长35.3% [2] - 中远海控一季度净利润116.95亿元 同比增长73.12% 锦江航运净利润3.57亿元 同比增长187.07% 中集集团净利润5.44亿元 同比增长550.21% [2] - 航运板块业绩分化明显 中远海能营业总收入57.53亿元 同比下降4.01% 归母净利润7.08亿元 同比下降43.31% 招商轮船营业收入56亿元 同比下降10.5% 归母净利润8.65亿元 同比下降37.1% [3] 集运头部公司表现及航线情况 - 中远海控跨太平洋航线货运量增长16.2% 单箱收入飙升26.3% 集装箱航运业务货运量648万TEU 同比增长7.5% [4] - 中远海控亚洲区内航线货运量增长4.25% 单价上涨20% 亚洲区内航线收入占比26% 锦江航运东南亚收入占比提升至40%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18.55% [4] - 中远海运港口海外地区码头利润同比大增367.0% 地中海及中东地区贡献显著 西北欧地区同比增长311.9% [4] 全球港口布局及绿色转型 - 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9个港口运营及管理375个泊位 招商港口进入印尼市场并布局巴西VAST原油码头项目 [5] - 中远海运集运订造12艘14000TEU甲醇动力船 可减少58%碳排放 太平洋航运订购4艘64000载重吨双燃料低排放散货船 [5] - 洲际船务计划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08年降低40% [5] 市场供需及机构观点 - 全球集装箱海运市场现役船舶7211艘 总运力3156万TEU 达到史上最高峰 未来或面临运力过剩问题 [10] - 信达证券指出关税减免幅度超预期 短期内亚欧、跨太平洋航线货量或现脉冲式增长 中金公司表示美国有效关税率从28.4%下降至15.5% 有望带动航线货量反弹 [10] - 多家机构看好航运板块前景 中远海控、宁波远洋、锦江航运等个股值得关注 [10]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7:1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3.81507亿美元,同比上升14.7%[5][6][9]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8391.4万美元,同比上升33.5%[5][6][10]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2.23美仙,同比上升26.7%[5][1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1.05232亿美元,同比上升20.2%[5][9]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7940万美元,同比上升10.0%[5]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成本2.76275亿美元,同比上升12.7%[5][9] 各业务线表现(吞吐量同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5%至3574.8931万标准箱[6][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公司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3%至1105.9655万标准箱[6][11] - 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总吞吐量为35,748,931标准箱,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3,262,222标准箱增长7.5%[12] - 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权益吞吐量为11,059,655标准箱,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0,507,302标准箱增长5.3%[1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集团集装箱总吞吐量为35,748,931标准箱,较2024年同期的33,262,222标准箱增长7.5%[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不计入北港股份的散货吞吐量为112,166,691吨,较2024年同期下跌3.0%[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汽车总吞吐量为120,999辆,较2024年同期下跌23.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3个月,Reefer Terminal S.p.A.的冷冻托盘总吞吐量为71,382托盘,较2024年同期下跌20.3%[2] 各地区表现(吞吐量同比)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地区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7%至27,172,274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76.0%[13]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7%至8,576,657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24.0%[20]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地区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3.8%至7,792,315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的70.5%[13]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地区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8.9%至3,267,340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的29.5%[20] - 珠江三角洲地区2025年第一季度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0.2%至7,099,753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19.9%[18] - 长江三角洲地区2025年第一季度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9%至4,098,231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11.4%[15] - 环渤海地区2025年第一季度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7%至12,393,067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34.7%[14] - 环渤海地区吞吐量为12,393,067标准箱,同比增长6.7%;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吞吐量为8,220,000标准箱,同比增长7.2%[1] - 长江三角洲地区吞吐量为4,098,231标准箱,同比增长6.9%;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吞吐量为1,740,216标准箱,同比增长6.8%[1] - 珠江三角洲地区吞吐量为7,099,753标准箱,同比增长10.2%;盐田码头吞吐量为3,705,101标准箱,同比增长22.3%[1] - 海外地区吞吐量为8,576,657标准箱,同比增长6.7%;CSP Zeebrugge Terminal NV吞吐量为223,869标准箱,同比增长44.0%[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将从优化全球资源布局、深化精益创新运营、加速培育港口新质生产力三方面应对挑战[22] 其他重要内容 - 西雅图码头因当地雨水排放新规,于2025年第一季度暂停运营[2] - 秘鲁码头于2024年11月14日开港运营,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无吞吐量可比数据[2]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123.46474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0.21386亿美元有所增加[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负债52.8001亿美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9.76139亿美元有所增加[8]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1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15.03亿美元,同比上升3.3%;销售成本10.86亿美元,同比上升5.1%;毛利4.17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 公司2024年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3.20亿美元,同比上升7.5%;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3.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8.50美仙,同比下降8.9%;第一次中期每股股息1.560美仙,同比下降10.6%;第二次中期每股股息1.840美仙,同比下降7.4%;派息比率40%[4] - 2024年末总资产120.21亿美元,较2023年末的119.32亿美元略有上升;总负债49.76亿美元,较2023年末的50.89亿美元有所下降[7][9] - 2024年经营利润2.67亿美元,同比下降2.8%;经营利润(计及财务收入及费用)1.44亿美元,同比上升9.3%[11] - 2024年除税前利润4.64亿美元,同比上升7.9%;年度利润3.91亿美元,同比下降0.9%[11] - 2024年年度其他全面税后亏损1.02亿美元,较2023年的2807.6万美元有所扩大;年度总全面收益2.89亿美元,同比下降21.2%[13] - 占公司总收入10%以上的单一主要客户收入2024年分别为4.22819亿美元、2.055亿美元及1.49147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4.404亿美元、1.79975亿美元及1.50802亿美元[21]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添置总额为5.36746亿美元,2023年为4.31477亿美元[24][26] - 2024年财务收入为2920.3万美元,财务费用为1.52451亿美元;2023年财务收入为2799.8万美元,财务费用为1.71189亿美元[24][26] - 2024年应占合营公司利润为5717.3万美元,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2.62942亿美元;2023年应占合营公司利润为6180.5万美元,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2.36056亿美元[24][26] - 2024年码头和相关业务收入为1502989千美元,2023年为1454353千美元,同比增长3.34%[29] - 2024年地区非流动总资产为10332119千美元,2023年为10066519千美元,同比增长2.64%[32]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等总计210873千美元,2023年为303954千美元,同比下降30.62%[34]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等总计538593千美元,2023年为577427千美元,同比下降6.72%[35] - 2024年其他营业收入为59245千美元,2023年为39466千美元,同比增长49.61%[36] - 2024年经营利润扣除各项费用总计,较2023年有部分项目金额变化[38] - 2024年财务收入为29203千美元,2023年为27998千美元,同比增长4.30%[40] - 2024年财务费用为194029千美元,2023年为190912千美元,同比增长1.63%[40] - 2024年净财务费用为123248千美元,2023年为143191千美元,同比下降13.93%[40] - 2024年公司即期税项为71,605千美元,2023年为43,971千美元;递延税项为1,452千美元,2023年为8,765千美元[42]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08,816,000美元,2023年为324,557,000美元,同比下降4.8%[44][55] - 2024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631,223,113,2023年为3,478,999,193;每股基本盈利2024年为8.50美仙,2023年为9.33美仙[44] - 2024年已派付第一次中期股息57,287千美元,2023年为61,054千美元;已宣派第二次中期股息69,209千美元,2023年为70,844千美元[47] - 2024年控股及非控股码头利润合计为424,426,000美元,2023年为431,601,000美元,同比下降1.7%[56] - 2024年控股码头利润为103,137,000美元,2023年为132,871,000美元,同比下降22.4%[56] - 2024年非控股码头利润为321,289,000美元,2023年为298,730,000美元,同比上升7.6%[57] - 2024年集团收入15.03亿美元,同比上升3.3%,控股码头吞吐量同比上升6.2%[58] - 2024年销售成本10.86亿美元,同比上升5.1%[59] - 2024年行政开支1.69亿美元,同比上升2.5%[60] - 2024年其他营业收入净额1907.4万美元,同比上升2.5%[61] - 2024年财务费用1.52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年内平均银行贷款余额31.02亿美元,同比上升3.9%,平均银行借贷成本为5.21%[62] - 2024年集团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减亏损贡献3.20亿美元,同比上升7.5%[63] - 2024年税项7305.7万美元,同比增加3785.1万美元[65] - 2024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4.09亿美元,提取银行贷款11.59亿美元,偿还贷款12.33亿美元,支付4.35亿美元用于扩建码头等,支付9580.1万美元用于股权投资项目[66] - 2024年末未偿还借款总额31.14亿美元,现金结余10.29亿美元,已承诺但尚未动用的银行备用额度6.96亿美元[67]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20.21亿美元,负债总额49.76亿美元,资产净值70.45亿美元,每股股份股权持有人应占资产净值1.58美元,净负债总权益比率29.6%,利息覆盖率5.0倍[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4.7%的借贷为固定息率借款,2023年12月31日该比例为6.9%[72] 码头业务吞吐量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1%至1.44亿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4.5%至4531.83万标准箱[5] - 2024年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2%至3265.54万标准箱;非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0%至1.11亿标准箱[5] - 2024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1%至144,032,722标准箱,2023年为135,808,554标准箱[75] - 2024年公司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2%至32,655,388标准箱,占总吞吐量22.7%;非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0%至111,377,334标准箱,占总吞吐量77.3%[75] - 2024年公司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4.5%至45,318,318标准箱,2023年为43,381,201标准箱[75] - 2024年中国地区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5%至109,808,199标准箱,占总吞吐量76.2%;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2%至32,279,961标准箱,占权益吞吐量71.2%[77] - 2024年环渤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49,550,213标准箱,占总吞吐量34.4%;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7%至13,282,472标准箱,占权益吞吐量29.3%[78] - 202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3.1%至16,484,202标准箱,占总吞吐量11.4%;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16.4%至4,766,173标准箱,占权益吞吐量10.5%[79] - 202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0%至28,756,347标准箱,占总吞吐量20.0%;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0.6%至7,945,689标准箱,占权益吞吐量17.5%[81] - 2024年西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2.4%至9,015,200标准箱,占总吞吐量6.2%;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3%至1,974,163标准箱,占权益吞吐量4.4%[82] - 2024年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5%至34,224,523标准箱,占总吞吐量23.8%;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2.6%至13,038,357标准箱,占权益吞吐量28.8%[83] - 2024年公司总吞吐量为144,032,722标准箱,较2023年的135,808,554标准箱增长6.1%[89] - 2024年环渤海地区吞吐量为49,550,213标准箱,同比增长6.4%;长江三角洲为16,484,202标准箱,同比增长13.1%;东南沿海及其他为6,002,237标准箱,同比增长0.9%;珠江三角洲为28,756,347标准箱,同比增长3.0%;西南沿海为9,015,200标准箱,同比增长12.4%;海外为34,224,523标准箱,同比增长4.5%[89] - 2024年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吞吐量32,170,000标准箱,同比增长7.2%;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7,002,772标准箱,同比增长15.7%;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1,934,295标准箱,同比增长45.6%;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245,627标准箱,同比增长54.9%[89] - 2024年CSP Zeebrugge Terminal NV吞吐量671,989标准箱,同比增长55.3%;COSCO SHIPPING Ports(Spain) Holding, S.L.及其附属公司3,669,929标准箱,同比增长16.8%;CSP Abu Dhabi Terminal L.L.C.1,844,898标准箱,同比增长36.3%;註5 HHLA Container Terminal Tollerort GmbH1,050,743标准箱,同比增长93.3%[89] - 2024年大连大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吞吐量22,438标准箱,同比下降3.3%;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258,614标准箱,同比下降3.0%;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2,574,593标准箱,同比下降6.3%;晋江太平洋港口发展有限公司200,418标准箱,同比下降9.9%[89] - 2024年香港码头吞吐量2,103,318标准箱,同比下降9.5%;Piraeus Container Terminal Single Member S.A.4,228,474标准箱,同比下降7.8%;COSCO - PSA Terminal Private Limited5,106,695标准箱,同比下降4.2%;Euromax Terminal Rotterdam B.V.2,306,954标准箱,同比下降7.1%[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计入北港股份的散货吞吐量,散货总吞吐量为442,457,077吨,较2023年的438,082,338吨上升1.0%[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汽车总吞吐量为656,943辆,较2023年的773,961辆下跌15.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Reefer Terminal S.p.A.的冷冻托盘总吞吐量为329,423托盘,较2023年的375,963托盘下跌12.4%[90] 财务报表编制及准则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编制,部分金融资产及负债和投资物业以公允价值列账[15] - 2024年公司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准则修订本及诠释,对综合财务报表和会计政策无重大影响[16] - 多项新订准则、诠释及对现行准则的修订于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尚未生效,公司未提前采纳,将在生效时采用[19] 业务分部资产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码头及相关业务分部资产为114.28916亿美元,其他分部为8.50425亿美元,抵销2.57955亿美元,总额120.21386亿美元[23] - 2023年12月31日码头及相关业务分部资产为112.08772亿美元,其他分部为9.39316亿美元,抵销2.16207亿美元,总额119.31881亿美元[23] 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与利润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为15.02989亿美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分部利润为4.38565亿美元[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码头及相关业务收入为14.54353亿美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分部利润为4.31601亿美元[26] 客户信贷期 - 公司给予客户30至90日信贷期[34] 公司发展战略与理念 - 公司以「全球佈局」为核心发展战略,以「精益運營」为核心管理理念,锚定「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0-30 16:57
吞吐量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总吞吐量同比上升5.1%至37,408,836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2.9%至11,736,527标准箱[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个月,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1%至107,267,337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1%至33,785,833标准箱[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集团总吞吐量同比上升5.1%至37,408,836标准箱,9个月同比上升7.1%至107,267,337标准箱[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集团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9%至8,642,421标准箱,占比23.1%;非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5.1%至28,766,415标准箱,占比76.9%[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个月,集团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9%至24,556,634标准箱,占比22.9%;非控股码头公司吞吐量同比上升7.1%至82,710,703标准箱,占比77.1%[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中国地区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5.4%至28,603,312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76.5%;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2.5%至8,324,816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70.8%[1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环渤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5.1%至12,889,080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34.5%;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3.8%至3,490,715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29.7%[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长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3.3%至4,272,419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11.4%;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17.2%至1,243,783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10.6%[1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下降5.6%至1,480,876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4.0%;权益吞吐量同比下降7.6%至1,063,487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9.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4%至7,712,337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20.6%;权益吞吐量同比下降0.8%至2,047,748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17.4%[1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西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5.0%至2,248,600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6.0%;权益吞吐量同比下降3.8%至467,209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4.0%[1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0%至8805524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23.5%[1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海外地区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4.3%至3423585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29.2%[16] - 受船公司航线绕道好望角影响,比雷埃夫斯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下降3.8%至1149158标准箱[16] - COSCO SHIPPING Ports (Spain) Holding, S.L.及其附属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23.2%至970278标准箱[16] - CSP Zeebrugge Terminal NV总吞吐量同比上升92.5%至190610标准箱[16] - CSP阿布扎比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1.9%至475604标准箱[16]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吞吐量同比增长7.1%[1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集团集装箱总吞吐量为37,408,836标准箱,同比增长5.1%;9个月总吞吐量为107,267,337标准箱,同比增长7.1%[18] - 环渤海地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吞吐量为12,889,080标准箱,同比增长5.1%;9个月为37,249,349标准箱,同比增长7.1%[18] - 长江三角洲地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吞吐量为4,272,419标准箱,同比增长13.3%;9个月为12,327,349标准箱,同比增长13.8%[18] - 珠江三角洲地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吞吐量为7,712,337标准箱,同比增长4.4%;9个月为21,382,300标准箱,同比增长6.2%[18] - 海外地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吞吐量为8,805,524标准箱,同比增长4.0%;9个月为25,328,203标准箱,同比增长4.1%[1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不计入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的散货总吞吐量为110,784,108吨,同比上升0.4%;9个月为340,205,125吨,同比上升2.1%[2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汽车总吞吐量为151,460辆,同比下跌29.7%;9个月为467,545辆,同比下跌18.6%[2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Reefer Terminal S.p.A.的冷冻托盘总吞吐量为78,310托盘,同比下跌14.8%;9个月为253,598托盘,同比下跌6.5%[20] - 锦州新时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吞吐量为189,968标准箱,同比增长19.3%;9个月为564,342标准箱,同比增长23.9%[18] - 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吞吐量为561,934标准箱,同比增长61.9%;9个月为1,466,333标准箱,同比增长52.3%[18]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公司收入同比上升11.2%至398,958,000美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下降1.7%至81,859,000美元[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收入同比上升5.8%至1,108,769,000美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下降5.4%至221,074,000美元[1] - 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1.9%,毛利同比上升9.2%,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6.3%至2.23美仙[2] - 2024年前9个月,销售成本同比上升6.2%,毛利同比上升4.8%,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9.2%至6.13美仙[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资产为12,188,174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931,881千美元有所增加[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权益为7,123,002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42,525千美元有所增加[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负债为5,065,172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89,356千美元略有减少[5] - 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利润为69,411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69,860千美元略有下降[6] 潜在摊薄普通股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及9个月,公司无已发行的潜在摊薄普通股[7] 公司未来规划 - 未来全球货物贸易有望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公司将持续优化全球网络布局[17] - 公司将推进秘鲁钱凯码头工程建设,提升关键枢纽港服务能级[17] - 公司将聚焦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17] 数据说明与风险提示 - 公告所载数据为未经审核资料,涉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3个月及9个月财务和业务情况[21] - 公司提醒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买卖股份时应谨慎,有疑问应征询专业顾问意见[21]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3 16:33
港口吞吐量 - 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同比上升8.2%至69,858,501標準箱[7] - 中遠海運港口控股碼頭總吞吐量同比上升8.0%至15,914,213標準箱[7] - 中遠海運港口非控股碼頭總吞吐量同比上升8.2%至53,944,288標準箱[7] - 中遠海運港口權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3%至22,049,306標準箱[7] - 中遠海運港口控股碼頭權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9,653,624標準箱[7] - 中遠海運港口非控股碼頭權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2%至12,395,682標準箱[7] - 中國地區碼頭的總吞吐量同比上升9.5%至53,335,822標準箱[9] - 珠江三角洲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7.3%至13,669,963標準箱[9] - 環渤海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8.2%至24,360,269標準箱[9] - 長江三角洲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14.1%至8,054,930標準箱[9] - 西南沿海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19.8%至4,320,100標準箱[9] - 海外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4.1%至16,522,679標準箱[9] - 大連集裝箱碼頭總吞吐量同比上升10.2%至2,486,258標準箱[9] - 南通通海碼頭總吞吐量同比上升46.8%至904,399標準箱[9] - CSP武漢碼頭總吞吐量同比上升38.8%至104,152標準箱[9] - 泉州太平洋碼頭總吞吐量同比上升18.7%至718,686標準箱[9] - 2024年上半年總吞吐量同比增長8.2%[27] 財務表現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利潤為139,215,000美元,同比下降7.4%[13] - 2024年上半年控股及非控股碼頭利潤合計為203,083,000美元,同比下降5.4%[13] - 2024年上半年控股碼頭利潤為46,227,000美元,同比下降18.6%[13] - 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碼頭利潤為156,856,000美元,同比下降0.7%[13]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收入為709,811,000美元,同比上升3.0%[13] - 2024年上半年銷售成本為511,175,000美元,同比上升3.2%[14] - 2024年上半年CSP西班牙相關公司航線及吞吐量同比增加,利潤同比增加3,110,000美元[13] - 2024年上半年CSP武漢碼頭因運營初期固定成本較高,虧損同比增加2,603,000美元[13] - 2024年上半年比雷埃夫斯碼頭受紅海事件影響,吞吐量及收入同比減少[13] - 2024年上半年財務費用為83,891,000美元,同比上升3.6%[15] - 2024年上半年應佔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利潤減虧損貢獻合共155,350,000美元,同比上升1.1%[16] - 2024年上半年行政開支為80,345,000美元,同比下降2.2%[1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營業收入淨額為2,295,000美元,同比減少12,581,000美元[18] - 2024年上半年經營業務所得現金淨額為177,565,000美元[19] 公司治理 - 中遠海運港口致力成為「以客戶為中心的全球領先港口物流服務商」[2] - 本公司設有有效的內部監控系統,確保現有安排不會對本公司決策及執行效率造成不利影響[5] - 本公司審核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及職責[6][7][8] - 成立多個委員會,包括執行委員會、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投資及戰略規劃委員會及公司風險控制委員會,各委員會有既定的職責及職權範圍[46] - 所有董事均遵守董事買賣本公司證券的標準守則[47] - 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於2024年上半年內並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之上市股份[48] - 部分董事個人資料發生變更,包括朱濤先生擔任董事會主席、張煒先生擔任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49] - 公司高度重視與股東和投資者的溝通,2024年上半年累計接待會見投資者和分析師逾120人次[51] 可持續發展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深耕可持續發展,著力打造智慧高效、綠色低碳的碼頭,助力構建綠色航運產業鏈[54] - 公司成功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暨第一屆「綠色數智」大會,並發布《中遠海運港口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方案》[57] - 公司致力於節約並善用天然資源,減少運營過程中的水資源及物料消耗,鼓勵廢水及廢物循環再利用[58] - 公司持續促進運營所在社區的發展,以扶貧及關愛弱勢群體、教育與青少年發展、環境保護為主要關注點[59] 股權結構 - 中遠(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250,408,951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81%[4] - 中國遠洋(香港)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2,530,229,79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8.90%[4] - 中遠海控、中國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被視為於中國遠洋(香港)所持有的股份中擁有權益[4] - 董事朱濤先生持有公司8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6:50
吞吐量数据 - 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2%至69,858,501标准箱,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0%至15,914,213标准箱,非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2%至53,944,288标准箱[2] - 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3%至22,049,306标准箱,控股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9,653,624标准箱,非控股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2%至12,395,682标准箱[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2%至6985.8501万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3%至2204.9306万标准箱[54] - 中国地区码头2024年上半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9.5%至5333.5822万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9.1%至1584.4755万标准箱[56] - 长江三角洲地区2024年上半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4.1%至805.493万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18.3%至231.145万标准箱[58] - 珠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3%至1366.9963万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19.5%;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4.8%至388.9742万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17.6%[60] - 西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9.8%至432.01万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6.2%;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14.6%至97.4701万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4.4%[61] - 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1%至1652.2679万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23.7%;权益吞吐量同比下降0.4%至620.4551万标准箱,占集团权益吞吐量28.1%[62] - 受红海事件影响,比雷埃夫斯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下降12.9%至195.8108万标准箱;CSP泽布吕赫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7%至30.1136万标准箱;CSP西班牙相关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3.2%至174.7492万标准箱;CSP阿布扎比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5.7%至86.0235万标准箱[62][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增长8.2%[64] - 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总吞吐量6985.85万标准箱,较2023年上半年的6457.29万标准箱增长8.2%[66] - 环渤海地区2024年上半年吞吐量2436.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2%;长江三角洲805.4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1%;珠江三角洲1366.9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3%;西南沿海43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8%;海外1652.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1%[66] - 2024年上半年香港码头吞吐量106.04万标准箱,较2023年上半年的121.85万标准箱下降13.0%[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不计入北港股份的散货吞吐量为22.94亿吨,较2023年同期的22.27亿吨上升3.0%[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总吞吐量为31.61万辆,较2023年同期的35.90万辆下跌12.0%[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Reefer Terminal S.p.A.的冷冻托盘总吞吐量为17.53万托盘,较2023年同期的17.92万托盘下跌2.2%[67] 财务收支与利润 - 公司收入同比上升3.0%至709,811,000美元,毛利同比上升2.5%至198,636,000美元[2]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下降7.4%至139,215,000美元[2]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0美仙,同比下降10.6%[3] - 销售成本同比上升3.2%至511,200,000美元[3] - 毛利率为28.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3] - 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同比上升1.1%至155,400,000美元[3] - 期内利润为168,929,000美元,同比下降7.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为168,929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181,857千美元[8] - 占集团总收入10%以上的单一主要客户收入分别为198,562,000美元、100,486,000美元及72,015,000美元,2023年同期为203,158,000美元、86,201,000美元及78,779,000美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709,811千美元[17] -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分部利润为139,215千美元[17] - 财务收入为16,239千美元,财务费用为83,891千美元[17] - 应占合营公司利润为29,740千美元,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125,610千美元[17] - 非流动资添置为 - 252,163千美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88,873千美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分部利润为150,292千美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码头和相关业务收入为709,811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688,873千美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上市及非上市金融资产的股息收入为2,01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173千美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物业、机器及设备之溢利为48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4千美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为469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459千美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中使用权资产为22,705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4,396千美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费用中从同系附属公司及附属公司非控制股东租赁的特许权为38,308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41,338千美元[25]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6239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11723千美元[26] - 2024年上半年净财务费用为67652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69284千美元[26]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和递延税项抵免共计39355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8985千美元[27]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39215000美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90美仙;2023年同期应占利润为150292000美元,每股基本盈利为4.36美仙[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1.39215亿美元,同比下降7.4%[35] - 2024年上半年控股及非控股码头利润合计2.03083亿美元,同比下降5.4%[3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入7.09811亿美元,同比上升3.0%[3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5.11175亿美元,同比上升3.2%[39]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8034.5万美元,同比下降2.2%[4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营业收入净额229.5万美元,同比减少1258.1万美元[41]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8389.1万美元,同比上升3.6%,平均银行借贷成本为5.43%[42] - 2024年上半年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减亏损贡献1.5535亿美元,同比上升1.1%[43] - 2024年上半年税项3935.5万美元,同比增加1037万美元[4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1,927,245,000美元,总权益为6,896,916,000美元,总负债为5,030,329,000美元[5][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流动负债为53,609,000美元,有754,026,000美元未动用的银行备用额度[9] - 2024年6月30日,码头及相关业务分部资产为11,282,633千美元,其他分部为885,816千美元,总额为11,927,245千美元[14] - 2023年12月31日,码头及相关业务分部资产为11,208,772千美元,其他分部为939,316千美元,总额为11,931,881千美元[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地区非流动总资产为10,172,113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66,519千美元有所增长[2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等总计383,006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3,954千美元[2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等总计588,942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577,427千美元[2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1.77565亿美元,提取银行贷款8.23588亿美元,偿还贷款8.71168亿美元[4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借款总额为31.60622亿美元,现金结余为10.20886亿美元,已承诺但未动用银行备用额度为7.54026亿美元[4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为119.27245亿美元,负债总额为50.30329亿美元,资产净值为68.96916亿美元,每股股份股权持有人应占资产净值为1.59美元[47] - 2024年6月30日净负债总权益比率(不计入租赁负债)为31.0%,利息覆盖率为4.2倍[47] - 按债务还款期划分,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还款占比17.9%,第二年占比3.2%,第三年占比27.6%,第四年占比11.1%,第五年及以后占比40.2%[48] - 按借款种类划分,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借款占比30.4%,无抵押借款占比69.6%[49] - 按币种划分,2024年6月30日美元借款占比48.7%,人民币借款占比31.6%,欧元借款占比16.9%,港币借款占比2.8%[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3.8%的借贷为固定息率借款[52] 股息分配 - 2024年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560美仙,金额为57287千美元;2023年同期股息为每股1.744美仙,金额为61054千美元[31] - 2024年3月28日宣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5.5港仙(相当于1.988美仙),于2024年6月19日派付[32] - 2024年8月29日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2.2港仙(相当于1.560美仙),将在2024年11月21日派发给相关股东[34] 股权交易 - 2024年8月29日公司与OOCL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出售中远海运港口(天津)有限公司20%股权及转让20%股东贷款,总对价为49289000.13美元[33] 税率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2023年同期相同)根据估计期内应课税利润作出拨备[27] - 公司估计经营所在司法辖区加权平均有效税率超15%,所得税风险预计无重大影响[28]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将完善全球资源布局,优化资产结构,拓展新兴市场等投资布局[64] - 公司将深化精益创新运营,实施精准营销,强化枢纽港营销工作,以科技创新赋能管理提升[64] - 公司将秉承数字智能驱动,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源运营效率和客户供应链融入能力[65] - 公司将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加快码头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参与绿色燃料供应链建设等[65]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总经理朱涛自2024年6月26日起出任董事会主席,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应区分的规定[68] - 前任董事会主席杨志坚因公务未出席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偏离董事会主席应出席股东大会的规定[68]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阅集团主要会计政策及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69] - 公司薪酬委员会由五名成员组成,为集团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制订薪酬政策并提出建议[70] 投资者关系与荣誉 - 2024年1 - 6月公司累计接待会见投资者和分析师逾120人次,推动股东基础多元化[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International Business》等多家杂志颁发的多个奖项[76]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五大基础上深耕可持续发展,打造智慧高效、绿色低碳码头[77] - 6月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入选中国交通运输部首批近零碳试点项目[79] - 上半年公司在CSP武汉码头正式上线移动端信息共享平台[80] - 年初公司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暨第一届「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6 17:12
公司业绩 - 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9.8%至33,262,222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9.3%至10,507,302标准箱[2] - 公司收入同比上升1.4%至332,716,000美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0.6%至62,878,000美元[2]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每股基本盈利1.76美仙,每股攤薄盈利也为1.76美仙[5] 地区吞吐量 - 中国地区码头的總吞吐量同比增长11.4%至25,225,841标准箱,占公司总吞吐量的75.8%[9] -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總吞吐量同比增长15.0%至3,833,054标准箱,占公司总吞吐量的11.5%[11]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總吞吐量同比增长9.3%至6,441,520标准箱,占公司总吞吐量的19.4%[13] - 西南沿海地区的總吞吐量同比增长20.3%至1,939,800标准箱,占公司总吞吐量的5.8%[14] - 海外地区的總吞吐量同比增长5.0%至8,036,381标准箱,占公司总吞吐量的24.2%[15] - 東南沿海及其他地區的權益吞吐量同比增长27.6%至1,020,203标准箱,大幅上升[12] 展望与发展 - 公司展望2024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复苏加速,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17] - 公司将积极把握自贸协定及中国优势产业出海布局机遇,加强全球资源布局,挖掘投资发展机会,推动绿色港口生态圈建设[19] 吞吐量详情 - 本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吞吐量总计为33,262,222标准箱,同比增长9.8%[2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散货总吞吐量为115,693,626吨,同比上升3.3%[2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汽车总吞吐量为158,620辆,同比下跌8.5%[24] - Reefer Terminal S.p.A.的冷冻托盘总吞吐量为89,588托盘,同比下跌0.6%[24] - 香港碼頭吞吐量下降7.4%至531,323标准箱[20] - 營口碼頭吞吐量增长4.7%至555,825标准箱[20] - 高明貨櫃碼頭吞吐量增长2.8%至391,822标准箱[20] - CSP Abu Dhabi Terminal L.L.C.吞吐量增长52.6%至431,217标准箱[20]
中远海运港口(01199)发布年度业绩,股东应占利润3.25亿美元,同比增长5.8%
智通财经· 2024-03-28 17:34
业绩表现 - 中远海运港口(01199)2023年度收入约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0.9%[1]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25亿美元,同比增长5.8%[1] - 每股盈利为9.33美仙,拟派发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988美仙[1] 总吞吐量 - 2023年,中远海运港口集团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4%至1.36亿标准箱[2] - 集团控股码头公司的总吞吐量同比下降2.7%至3076.21万标准箱,占集团总吞吐量的22.7%[2] - 非控股码头公司的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7%至1.05亿标准箱,占本集团总吞吐量的77.3%[2] 权益吞吐量 - 2023年,中远海运港口集团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3.1%至4338.12万标准箱[3] - 控股码头公司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0.7%至1901.08万标准箱,占比43.8%[3] - 非控股码头公司的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0%至2437.04万标准箱,占比56.2%[3]
中远海运港口(0119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6:52
吞吐量情况 - 2023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4%至135,808,554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3.1%至43,381,201标准箱[2] - 2023年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下降2.7%至30,762,095标准箱,非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7%至105,046,459标准箱[2] - 2023年中国地区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8%至1.0306521亿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4.4%至3067.9108万标准箱[66] - 2023年环渤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8.0%至4658.9991万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5.1%至1257.1882万标准箱[69] - 202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4.2%至14569524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2.9%至4093259标准箱[70] - 2023年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下降6.9%至5951456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16.5%至4242346标准箱[71] - 202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0.4%至27932139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下降1.7%至7896402标准箱[72] - 2023年西南沿海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14.3%至8022100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0%至1875219标准箱[73] - 2023年海外地区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1%至32743344标准箱,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0.1%至12702093标准箱[74] - 2023年集装箱总吞吐量为135,808,554标准箱,较2022年的130,107,074标准箱增长4.4%[76] - 环渤海地区2023年吞吐量为46,589,991标准箱,较2022年增长8.0%[76] - 长江三角洲地区2023年吞吐量为14,569,524标准箱,较2022年增长4.2%[76] - 珠江三角洲地区2023年吞吐量为27,932,139标准箱,较2022年增长0.4%[76] - 西南沿海地区2023年吞吐量为8,022,100标准箱,较2022年增长14.3%[76] - 海外地区2023年吞吐量为32,743,344标准箱,较2022年增长3.1%[76] - 2023年散货总吞吐量为438,082,338吨,较2022年上升1.1%[77] - 2023年汽车总吞吐量为773,961辆,较2022年下跌2.1%[77] - 2023年Reefer Terminal S.p.A.的冷冻托盘总吞吐量为375,963托盘,较2022年上升5.7%[77] 收入与利润情况 -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上升0.9%至14.54353亿美元[2]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5.8%至3.24557亿美元[2] - 2023年销售成本为10.335亿美元,同比上升2.2%;毛利为4.209亿美元,同比下降2.1%[3] - 2023年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为2.979亿美元,同比下降3.3%[3]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9.33美仙,同比上升2.3%;第一次中期每股股息为1.744美仙,同比下降18.0%;第二次中期每股股息为1.988美仙,同比上升32.2%[3]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454353000美元,2022年为1441273000美元;2023年年度利润为394280000美元,2022年为390744000美元[7] - 2023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之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9.33美仙,2022年为9.12美仙[7] - 2023年年度其他全面税后亏损为28076000美元,2022年为595366000美元;2023年年度总全面收益为366204000美元,2022年亏损204622000美元[8]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454,353千美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分部利润为324,557千美元[28]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441,273千美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分部利润为306,633千美元[30] - 2023年码头和相关业务收入为1454353千美元,2022年为1441273千美元[31] - 2023年其他营业收入为39466千美元,2022年为35407千美元[36] - 2023年净财务费用为143,191千美元,2022年为109,265千美元[40] - 2023年财务收入为27,998千美元,2022年为17,122千美元[40] - 2023年即期税项和递延税项抵免共计35,206千美元,2022年为69,365千美元[41]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9.33美仙,2022年为9.12美仙[42] - 2023年已派付和已宣派股息共131,898千美元,2022年为123,742千美元[44] - 2024年3月28日董事宣派2023年度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15.5港仙(相当于1.988美仙)[44] - 2023年完成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324,557,000美元,2022年为306,633,000美元,同比上升5.8%[48] - 2023年控股及非控股码头利润合计4.31601亿美元,同比下降2.2%,其中控股码头利润1.32871亿美元,同比下降3.7%,非控股码头利润2.9873亿美元,同比下降1.4%[49][50] - 2023年公司收入14.54353亿美元,同比上升0.9%,部分码头因吞吐量上升、业务结构优化等使收入增加,部分码头因吞吐量下降等使收入减少[51] - 2023年销售成本10.33491亿美元,同比上升2.2%,部分码头因箱量下降成本减少,抵消部分升幅[52] - 2023年行政开支1.64596亿美元,同比下降1.7%[53] - 2023年其他营业收入净额1855万美元,净收入同比增加1942.1万美元,主要因汇兑净收益、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溢利等增加[54] - 2023年财务费用1.71189亿美元,同比上升35.4%,平均银行借贷成本为5.30%,主要因美元及欧元贷款利率上升[55] - 2023年公司应占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利润减亏损贡献2.97861亿美元,同比下降3.3%,部分公司利润减少,部分增加抵消跌幅[56] - 2023年税项3520.6万美元,同比减少3415.9万美元,因回拨以前年度计提项目税项、下调预扣股息所得税税率及控股码头利润减少[57] - 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厦门海投供应链,录得收入3135.1万美元,成本2753.3万美元[51][52] - CSP阿布扎比码头吞吐量同比上升32.8%,利润贡献同比增加386.3万美元,收入同比上升51.3%,成本同比上升14.2%[49][51][5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末总资产为119.31881亿美元,总权益为68.42525亿美元,总负债为50.89356亿美元[5][6] - 2023年末物业、机器及设备为41.43919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加[5] - 2023年末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合同资产为3.03954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加[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净流动负债为69006000美元,计入1043341000美元未动用的银行备用额度及来自经营业务之预期现金流后,集团有充足资源应付到期负债及承担[9] - 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总部分部资产为11,326,353千美元,码头及相关业务分部资产为11,931,881千美元[23][26]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添置为431,477千美元,因业务合并之添置为175,982千美元[28] - 2022年公司非流动资添置为353,477千美元[30] - 占公司总收入10%以上的单一主要客户收入分别为4.404亿美元、1.79975亿美元及1.50802亿美元(2022年:4.3262亿美元、1.75926亿美元及1.62881亿美元)[25] - 2023年地区非流动总资产为10066519千美元,2022年为9566393千美元[33]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等总计303954千美元,2022年为222723千美元[34]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等总计577427千美元,2022年为464421千美元[35]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为23750千美元,2022年为22841千美元[37]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47272千美元,2022年为47075千美元[37] - 2023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180451千美元,2022年为179249千美元[37]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为435282千美元,2022年为424342千美元[37] - 2023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4.82447亿美元,2022年为4.67638亿美元[58] - 2023年末未偿还借款总额为32.34631亿美元,现金结余为12.08039亿美元,已承诺但未动用银行备用额度为10.43341亿美元[59] - 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119.31881亿美元,负债总额为50.89356亿美元,资产净值为68.42525亿美元[60] - 2023年末净负债总权益比率为29.6%,利息覆盖率为4.2倍[60] - 2023年末集团6.9%的借贷为固定息率借款,2022年末为18.3%[64] 会计准则相关 - 2023年集团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除披露影响外,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未对集团会计政策构成重大变动[10][11] - 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要求集团就初始确认时产生等额应课税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交易确认递延税项,应用经修改追溯法重列过往期间比较数字[13] - 2023年1月1日,因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递延税项资产增加15541000美元至97589000美元,储备增加13648000美元至5487831000美元,非控制股东权益增加1934000美元至1107170000美元,递延税项负债减少41000美元至128525000美元[14] - 2022年1月1日,因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递延税项资产增加14512000美元至109583000美元,储备增加12925000美元至5788370000美元,非控制股东权益增加1600000美元至1124220000美元,递延税项负债减少13000美元至140775000美元[16][17] - 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后,年度利润为390,744千美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306,633千美元,每股盈利为9.12美仙[19] - 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多项于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公司未提前采纳,将在生效时采用[22] 未来展望与战略 - 2024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1%,中国出口增长面临挑战但新能源产品出口带来港口行业机遇[75] - 2024年公司将在效益、网络、资产、人员四个维度加强国际化布局[75] - 公司将聚焦“提质增效”,以服务、成本、商务为抓手,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提升效益[75] - 公司将打造“全链服务”,融入“双循环”格局,构建绿色运输新模式[75] - 公司将推进“全球布局”,把握新兴市场机遇,参与国内港口资源整合[75] 企业管治与社会责任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78] - 2023年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股份[84] - 2023年公司获多个奖项认可,2024年Q1再获《商法》杂志多项企业法务大奖[84] - 2023年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与195家机构、257名投资者和分析师沟通[85] - 2023年公司拓宽可持续发展方针,涵盖五大范畴[86] - 公司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和商业诚信,重视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87] - 公司通过多项措施减少碳排放,携手上下游共建可持续价值链[88] - 2023年公司无人集卡项目累计作业量超210,000标准箱,国内控股码头新能源清洁能源集卡占比达46%[89] - 公司节约善用自然资源,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90] - 公司秉持多元共融理念,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进步,促进社区发展[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