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安地产(01243)
搜索文档
宏安地产(01243) - 联合公佈 - 须予披露交易有关就收购物业成立合营企业
2025-07-31 17:50
合营公司出资与股权 - 合营公司最高资本承担总额约2.9104亿港元,Prime Resonance及ADPF Oregon分别出资约4366万港元及约2.4738亿港元[2][10] - Prime Resonance及ADPF Oregon分别持有合营公司15%及85%股份[2][6] 交易性质 - 成立合营企业构成宏安及宏安地产须予披露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少于25%[3][22] 公司治理 - 合营公司董事会最多3名董事,2名由ADPF Oregon委任,1名由Prime Resonance委任[12] 物业情况 - 物业位于九龙内地段第9849号等,酒店楼宇199间客房,总楼面约48595平方呎[16] 宏安持股情况 - 宏安持有宏安地产75.00%权益[17][26] - 宏安持有位元堂药业控股约72.02%权益[17] - 宏安持有中国农产品交易约57.09%权益[17] 合营公司业务与限制 - 合营公司唯一业务为透过全资附属公司买卖等物业获取资本收益[9] - 股东转让合营公司股权受优先购买权等限制[14] 投资关联 - ADPF Oregon和Prime Resonance对合营公司资本承担属1.18亿美元总投资一部分[20]
宏安地产(0124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2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為12.556億港元,較去年2.979億港元大幅增長321%[15] - 公司收入为12.546亿港元,较去年2.979亿港元增长321.2%[61][63] - 物业销售收入为12.28亿港元,较去年2.586亿港元增长374.9%[61][62][64] - 毛利為1.39億港元,較去年0.74億港元增長88%[15] - 毛利增长至约1.392亿港元,同比增长89.2%,但毛利率下降至11.1%(2024年:24.7%)[72][77]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下降至约4320万港元(2024年:约5940万港元),主要来自没收客户按金约1230万港元(2024年:约160万港元)[73][78] - 应占合营企业亏损约3.43亿港元(2024年:溢利约2.625亿港元),主要由于物业撇减约5.205亿港元(2024年:8720万港元)[83][87] - 发展中物业及持作出售物业撇减净额约2.293亿港元(2024年:约6.924亿港元),主要由于已签约未完成销售预期亏损[84][8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约9.769亿港元(2024年:约7.333亿港元)[85][89]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9.77億港元[15] - 每股虧損為6.43港仙[1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分销开支大幅增加至约2.452亿港元,同比增长192.9%,主要由于交付Larchwood及MOUNT POKFULAM项目佣金开支[75][79] - 行政开支轻微增加至约1.124亿港元,同比增长7.4%,主要由于未售物业楼宇管理费开支[76][80] - 融资成本增加至约2.302亿港元(2024年:约1.81亿港元),主要由于借贷成本上升及项目竣工导致资本化停止[82][86] 住宅销售业务表现 - 合約銷售額(包括合營企業)為33.49億港元,較去年17.08億港元增長96%[15] - 公司录得订约销售总额约33.49亿港元[32][35] - 住宅项目聚焦地铁周边区位优势[38][42] - 住宅项目总合约销售额大幅增长至约33.49亿港元,同比增长96.1%,销售面积约147,187平方英尺,同比增长94.3%[91][95] - Larchwood项目已全部售罄,住宅及基座单位合约销售额分别约9.452亿港元及8750万港元,其中8.511亿港元已确认为收入[92][95] - FINNIE项目实现签约销售总额约4.426亿港元,售出69个单位(共90个),销售率达76.6%[96] - 住宅开发项目总未售可售面积达62.9万平方英尺[109] - MOUNT POKFULAM项目未售面积约2.14万平方英尺,集团权益占比70%[107] - 鸭脷洲大街120-130号项目未售面积约6.4万平方英尺,预计2026年竣工[107] 合营企业项目表现 - 合营项目ALTISSIMO于2025财年产生签约销售额约2.8亿港元,所有住宅单位售罄[98][102] - 合营项目PHOENEXT实现签约销售总额约9.831亿港元,售出205个单位(共230个),销售率达89.1%[98][102] - 合营项目101 KINGS ROAD实现签约销售额约12.312亿港元[99][102] - 合营项目Coasto实现签约销售额约4.886亿港元[100][102] - 集团通过合营持有油塘四山街项目50%权益[101][103] - 油塘四山街项目未售面积27.6万平方英尺,占集团权益50%[109] - 与APG合营项目开发中待售物业约46.4万平方英尺,其中13.49万平方英尺已通过预售售出[104][105] 投资物业及资产管理业务表现 - 资产管理费用收入为2500万港元,较去年3620万港元下降31.0%[61][67][69] - 租金收入为150万港元,较去年310万港元下降[61][68][70] - 处置两项投资物业导致租金收入下降[68][70] - 资产管理费用下降因去年包含一次性收购费用[67][69] - 公司全资投资物业组合账面总值约3900万港元,同比下降45.1%[112] - 包括合营企业在内的投资物业总资产值不低于64亿港元[112] - 投资物业整体出租率约97%,其中银湖·天峰出租率100%[115][118] - 出售天生楼8间商铺总代价约1.685亿港元,确认亏损约9980万港元[119] - 拟出售长沙湾道商铺代价2330万港元,预计亏损220万港元[120] - 珍宝阁509个停车位全部租出,集团权益50%[115] - 与私募基金KKR及AG合作投资物业,持股比例35%-70%[118] 学生住宿业务表现 - 学生住宿业务预租率达76.2%[41][44] - 学生住宿月租金同比增长约11.0%[41][44] - 日新舍提供1424张床位,出租率达97%[115] - 学生宿舍项目“日新舍”提供720间房及1,424张床位,截至报告日期出租率超过97%[128] - 公司以约8,720万港元出售其在持有“日新舍”的两家公司的20%股权[129] 融资与负债状况 - 银行負債比率為74.5%,較去年73.4%上升1.1個百分點[15] - 银行负债比率从2024年的68.2%降至2025年的59.4%[23] - 公司于2025年3月成功完成重大再融资[28][30] - 获得56亿港元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48][51] - 总银行借贷约为29.45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9.887亿港元减少[136] - 负债比率为74.5%,较上年同期的73.4%略有上升[136] - 约67.6%的银行及其他贷款为浮动利率,其余32.4%为固定利率[146] - 浮动利率银行及其他贷款实际年利率为6.0%(2024年3月31日:6.6%)[147][150] - 固定利率银行及其他贷款实际年利率为10.4%(2024年3月31日:11.3%)[147][150] - 全部银行及其他贷款整体实际年利率为7.4%(2024年3月31日:7.0%)[147][150] - 浮动利率贷款占比67.6%(2024年3月31日:85.7%),固定利率贷款占比32.4%(2024年3月31日:14.3%)[150] - 公司拥有可持续关联贷款约44亿港元[167][168] - 公司拥有绿色贷款约12亿港元[167][168] 现金流与资本状况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3.54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7.227亿港元下降[135] - 资本承担约为13.08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5.735亿港元减少[137] - 公司分占合营企业的自有资本承担为4.0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5.483亿港元下降[137] - 公司持有充足现金储备用于支付建筑成本、土地购买及运营开支[148][151] - 公司计划通过低息再融资降低高成本贷款以减轻利息负担[161][164] - 公司将加强现金流预测与预算管理以优化营运资金[161][164] 资产与负债结构 - 總資產為72.71億港元,較去年98.9億港元下降26%[15] - 資產淨值為34.23億港元,較去年44.47億港元下降23%[15] - 资本及储备占比47.8%,其他负债及非控制权益占比47.4%[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约为62.498亿港元,流动比率为3.2倍[135] 市场环境与需求趋势 - 非本地学生高等教育需求预计年增长14%[39][43] - 高端人才计划带动住房需求显著增长[33][36] - 香港私人住宅市场面临供应过剩及利率压力[27][30] - 香港未售住宅物业积压严重,中美贸易冲突加剧市场不确定性[159][163] 企业策略与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模式包括开发住宅及商业物业销售、投资商业及工业物业获取回报和资本增值、以及资产管理[193][195] - 公司策略优先考虑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以实现更快周转和降低业务风险[193][195] - 公司维持均衡的物业投资组合并定期检讨租户组合以最大化租金回报[193][195] - 公司致力于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以增加费用收入和提升整体回报[193][195] - 公司通过调整业务策略和控制成本应对市场变化[194][195] - 公司维持稳健财务架构并积极争取银行融资支持业务发展[194][195] - 公司与AG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分别承诺投资1亿美元及1,800万美元成立新合资企业[129] 可持续发展与ESG - 在GRESB评级中获得五星评级[49][51] - 公司获得GRESB评估最高5星评级[166][168] - 可持续关联贷款与公司5年ESG路线图挂钩[167][168] - 绿色贷款符合亚太贷款市场协会2023年更新原则[167][168] 企业管治与董事会 - 公司强调企业管治需注重透明度、问责制、诚信和独立性[188] - 公司自2021年2月8日前非执行主席辞职后,截至2025年3月31日仍未任命新主席[189][191]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存在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的情况[189][191] - 董事会下设四个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197][199] - 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董事提名并应用符合公司提名政策的准则[198][200] - Sung Tze Wah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38年测量行业经验[177] - Chan Ho Wah Terence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30年房地产及基建投资经验[178] 管理层与人事变动 - 侯振研于2024年8月加入集团担任首席运营官,拥有16年建筑行业经验[182][184] - 侯振研持有芝加哥大学MBA学位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85] - 叶树培自1996年12月起成为香港执业律师,2016年加入集团担任法律顾问[185][187] - 公司员工总数141人(2024年3月31日:145人),全部位于香港[154][157] 外汇与风险管理 - 公司未开展任何外汇对冲操作,因大部分借贷及收入以港元计价[149][152]
宏安地产:三个月合约销售额约6.97亿港元
快讯· 2025-07-02 17:26
宏安地产销售业绩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三个月内实现未审计合约销售额约6 97亿港元 [1] - 同期总合约销售实用面积约为2 56万平方呎 [1] - 业绩数据涵盖公司及其合营企业 [1]
宏安地产(0124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20: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合约销售额(包括合营企业)为33.49亿港元,较2024年的17.08亿港元增长96%[3] - 收入为12.55亿港元,较2024年的2.98亿港元增长321%[3] - 毛利为1.39亿港元,较2024年的7400万港元增长88%[3] - 应占合营企业之溢利及亏损为亏损3.43亿港元,较2024年的盈利2.63亿港元下降230%[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9.77亿港元,较2024年的7.33亿港元增长33%[3] - 每股亏损为6.43港仙,较2024年的4.82港仙增长33%[3] - 2025年公司总收入约为12.546亿港元,2024年约为2.979亿港元,同比增加321.2%,主要因2025财年销售及交付的已竣工住宅项目增加[26] - 2025年出售物业收入为12.28047亿港元,占比98%;2024年为2.58613亿港元,占比87%[26] - 2025年资产管理费用收入为2499.8万港元,占比2%;2024年为3621.6万港元,占比12%[26] - 2025年租金收入为154.6万港元;2024年为306.5万港元,占比1%[26]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0.27255亿港元,2024年为7.35805亿港元[14] - 2025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06427港元(9.76892亿港元÷152亿股),2024年为0.04824港元(7.33276亿港元÷152亿股)[22] - 出售物业收入从2024财年约2.586亿港元大幅增加约374.9%至2025财年约12.28亿港元[27] - 资产管理费用从2024财年约3620万港元减少约31.0%至2025财年约2500万港元[28] - 毛利从2024财年约7360万港元增加至2025财年约1.392亿港元,增加约89.2%,毛利率从24.7%下跌至11.1%[30] - 应占合营企业之溢利或亏损从2024财年应占溢利约2.625亿港元变为2025财年应占亏损约3.43亿港元[36]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4财年约7.333亿港元增加至2025财年约9.769亿港元[38] - 2025财年公司住宅项目实现订约销售总额约33.49亿港元,较2024财年增加约96.1%,订约销售面积约147,187平方呎,同比增长约94.3%[4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181.6万港元,2024年为626.8万港元,香港利得税税率均为16.5%[14][19]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3018.1万港元,2024年为18101万港元[14][18] - 2025年应收账款为594.2万港元,2024年为233.6万港元,信贷期介乎10至90日[23] - 2025年应付账款为5009.9万港元,2024年为1.12355亿港元,平均信贷期为30日[25]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4财年约8370万港元增加约192.9%至2025财年约2.452亿港元[33] - 行政开支从2024财年约1.047亿港元增加约7.4%至2025财年约1.124亿港元[34] - 融资成本从2024财年约1.81亿港元增加至2025财年约2.302亿港元[35] - 发展中物业及持作出售物业之撇减净额从2024财年约6.924亿港元降至2025财年约2.293亿港元[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集团有11项销售及发展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66,200平方呎,未售实用建筑面积约629,000平方呎[44][4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全资拥有投资物业组合账面总值约390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7100万港元下降约45%;投资物业组合(含合营企业)资产总值不少于64亿港元[47] - 集团投资物业整体出租率约为97%,其中The Parkside出租率82%,银湖 • 天峰、长沙湾道店铺等出租率100%,日新舍出租率超97%[48][50] - 2025财年,集团合营企业出售天生楼地下八间商铺,总代价约1.685亿港元;2025财年后,出售一楼两间商铺,总代价约6000万港元,出售亏损约9980万港元[50] - 2025年6月20日,集团拟出售长沙湾道店铺,代价2330万港元,预计确认亏损约220万港元[50] - 日新舍提供720间房及1424张床位,租户主要为内地及亚太地区在港超20间院校就读的学生[53] - 2025年6月,集团以约8720万港元向AG出售日新舍20%股权,双方拟成立新合营企业,投资承担总额分别为1亿美元及1800万美元[53] - 公布日期,集团管理8个物业管理项目,未来因住宅项目交付量增加,业务有望扩张[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香港大量未售出住宅物业及中美贸易冲突对公司构成挑战,导致物业买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未售出物业过剩[67] - 下一个财政年度公司将加大力度加速销售项目,维持审慎风险管理计划,密切监察市场变化并调整策略[68] - 2025年公司重点工作之一是去杠杆化,旨在通过再融资减低债务和利息负担,加强现金流管理[68] - 公司将通过精简运营、削减开支探索优化营运资金机会,维持稳健现金储备以应对市场[6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集团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和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12][1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对集团财务报表无影响[13] - 董事认为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属适当[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即期部分为6.40705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54311亿港元,该年度录得亏损10.29071亿港元[8] - 报告期后至综合财务报表批准日期,集团收到约4.164亿港元新银行贷款条款书用于现有银行贷款重新融资[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获现有贷款机构同意豁免遵守该年度有关利息保障比率的财务契诺要求[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尚未动用银行融资1.38131亿港元用于物业发展项目建筑成本[8] - 报告期末后,集团就出售若干资产与独立第三方订立协议,总现金代价为1.1052亿港元[10] - 宏安集团向集团提供本金5亿港元备用融资,2025年3月31日已动用1亿港元[10] - 2025财政年度集团在2024年GRESB评估中获最高5星评级,反映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6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设立约44亿港元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和约12亿港元绿色贷款[70] - 2025年6月12日,公司附属公司出售Fortune Harbour Investments Limited及Mega Hope Global Limited各自20%股权,总代价约8720万港元,AG集团及公司于合营企业总投资承担分别为1亿美元及1800万美元[71] - 2025年6月20日,公司附属公司订立初步买卖协议出售香港投资物业,代价约2330万港元,交易预计10月完成[72] - 回顾年度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持有库存股份[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下,董事会主席大部分功能由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邓灏康履行,偏离守则第C.2.1条[77]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回顾年度内无董事违规事件[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及外聘核数师举行两次定期会议[79]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9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8月14 - 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2][83] - 全年业绩公布已刊登,2025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于网站刊登[84]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减流动负债约62.498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60.143亿港元增长约3.92%;流动比率约为3.2倍,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1.4倍提升[5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543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7.227亿港元下降约50.97%[57] - 2025年3月31日总银行借贷约为29.456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39.887亿港元;负债比率约为74.5%,2024年3月31日约为73.4%[5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13.084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15.735亿港元;分占合营企业自有资本承担约4.09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5.483亿港元[5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计息债务总计34.49437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为47.14804亿港元;约67.6%的银行及其他贷款以浮动利率计息,2024年3月31日约为85.7%[60] - 2025年3月31日以浮动利率计息的银行及其他贷款实际利率每年约为6.0厘,2024年3月31日约为6.6厘;固定利率约为10.4厘,2024年3月31日约为11.3厘;整体实际利率约为7.4厘,2024年3月31日约为7.0厘[6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在香港共有141名雇员,2024年3月31日为145名[65]
宏安地产(01243)拟出售两家合营企业的20%权益并成立新合营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23:05
资产出售 - 宏安地产两间间接全资附属公司Wickert Investments及Ever Sonic Enterprises分别出售Fortune Harbour及Mega Hope两家合营企业20%权益 代价分别为8644万港元及80万港元 合计8724万港元 [1] - 出售完成后 宏安地产对两家合营企业的持股比例均降至15% [1] - 此次出售预计导致宏安集团及宏安地产集团合计亏损约2 03亿港元 [1] 新业务合作 - 宏安地产与ADPF Member、Prime Resonance签订框架协议 将成立新合营企业开展目标业务合作 [1] - 合作业务范围涵盖香港学生宿舍类物业的收购、开发、运营及品牌推广等全链条活动 [2] - 此次合作基于"日新舍"项目的成功经验 旨在结合宏安地产的物业管理专长与AG伙伴的投资经验 [2] - 新合营企业将帮助宏安地产拓展学生宿舍类资产组合 实现业务多元化 [2]
宏安地产(0124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20 17:01
收入与利润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441,7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6,700,000港元增长约54.1%[16] - 出售物业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258,400,000港元增长65.6%至2024年的427,900,000港元,主要由于住宅项目LARCHWOOD的交付[17] - 公司报告期内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96,9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0,800,000港元,主要由于融资成本和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94][95] - 毛利增加16.3%至92,700,000港元,主要由于物业销售增加[122] - 公司应占合营企业之溢利约为2.48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由于合营企业所持商业组合贡献之溢利减少[129] 资产管理 - 资产管理费用从2023年同期的26,185,000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2,981,000港元,降幅约为50.4%[16] - 公司资产管理服务收入从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200,000港元减少50.4%至报告期间的13,000,000港元,主要由于上期一次性收购费用的影响[70][72] - 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通过资产管理费、收购费、开发费及租赁费等获得收入,并在达到或超过目标内部收益率后获得推广费[148] - 公司计划利用其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展至酒店行业,以寻求资产管理收入并探索战略扩展机会[151] 租金与投资物业 - 租金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2,037,000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830,000港元,降幅约为59.3%[16] - 公司全资拥有的投资物业组合账面总值为69,000,000港元,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投资物业组合总资产价值不低于6.7 billion港元[89][91] - 公司投资物业组合(包括合营企业)的资产总值不少于6,700,000,000港元[121] - 公司投资物业整体出租率约为88%,包括新推出的日新舍启德,该物业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144][145] 住宅项目销售 - 公司住宅项目LARCHWOOD已竣工并取得入伙许可证,实现签约销售总额842,300,000港元,其中404,800,000港元已确认为收入,预计437,500,000港元将在2025财年下半年确认[73] - 公司推出的FINNIE项目住宅单位预售实现签约销售总额377,200,000港元,90个住宅单位中已售出61个,占比67.8%[73] - 位于马鞍山的ALTISSIMO泓碧住宅项目已全数售罄,实现订约销售额约280,000,000港元[74] - 位于黄大仙的PHOENEXT薈鳴项目已售出150个单位,占总数的65.2%,实现合约销售总额约723,800,000港元[74] - 位于炮台山英皇道101号的高端住宅项目已实现约805,400,000港元的订约销售额[74] - LARCHWOOD项目已完成建设并取得入伙纸,实现订约销售额约842,300,000港元,其中404,800,000港元已在报告期内确认为收入[100] - FINNIE项目已实现订约销售额约377,200,000港元,售出61个单位,占总数的67.8%[101] - 公司住宅项目在报告期内实现订约销售总额约1,247,000,000港元,同比增长86.1%,订约销售面积约45,201平方呎,同比增长95.6%[96] - 公司住宅项目合约销售额约为12.47亿港元,同比增长86.1%,合约销售面积约为45,201平方英尺,同比增长95.6%[130] - 公司新推出的高端住宅项目101 KINGS ROAD已实现合约销售额约8.054亿港元[131] 财务与负债 - 公司未建议支付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与2023年同期相同[14] - 公司为Merry Cottage集团和同明分别提供了最高120,400,000港元和250,000,000港元的银行融资担保,实际动用的担保金额分别为53,291,000港元和247,975,000港元[36] - 公司短期雇员福利支出为7,921,000港元,退休福利支出为69,000港元,总计7,990,000港元[43]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25.0%至87,400,000港元,主要由于LARCHWOOD住宅单位交付产生的佣金开支[105] - 行政开支增加3.9%至56,500,000港元,主要由于出售四山街项目及成立其士合营企业产生的法律及专业费用[105] - 融资成本增加至103,300,000港元,主要由于借贷成本上升及LARCHWOOD竣工导致相关项目贷款的融资成本不再资本化[105] - 合营企业利润份额减少至248,800,000港元,主要由于合营企业持有的商业组合利润减少[108]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为2430万港元,主要由于没收客户按金约760万港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约400万港元及物业管理费用约550万港元[12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约为58.55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4倍[15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964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7.227亿港元有所减少[15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总银行借贷约为34.272亿港元,负债比率为62.3%,较2024年3月31日的73.4%有所下降[153] - 公司资本承诺约为12.50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5.735亿港元有所减少[154] - 公司88.5%的银行及其他贷款以浮动利率计息,11.5%以固定利率计息[177] - 公司资本承担约为12.506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5.735亿港元有所减少[179] - 公司分占合营企业的自有资本承担约为4.659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483亿港元有所减少[179] - 公司为两家合营企业融资向银行作出担保最多约4.25亿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704亿港元有所增加[179] - 公司计息债务总额为39.663亿港元,其中88.5%为浮动利率贷款,11.5%为固定利率贷款[184] - 浮动利率贷款的实际利率为6.0%,固定利率贷款的平均利率为9.8%,整体实际利率为6.6%[187] - 公司预计美国联邦储备的利率削减将减轻利息支出负担,并鼓励客户增加投资活动[200] 项目开发与土地储备 - 公司与Chevalie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合资收购油塘四山街18-20号地皮,公司持有50%权益[80][81] - 公司目前有11个销售及发展中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53,200平方呎,其中与APG Strategic Real Estate Pool合资的项目已售出约78,300平方呎[82][83] - 公司正在寻找不同渠道增加土地储备,包括参与公开招标和旧楼收购[120] - 公司预计2025年完成鸭脷洲大街34及36号以及惠圆街5、7及9号项目,预计建筑面积为38,600平方呎[110] - 公司预计2026年完成黄大仙飞凤街31-41及45号项目,预计建筑面积为93,700平方呎[110] - 公司预计2028年完成油塘四山街18-20号项目,预计建筑面积为292,000平方呎[110] 物业管理 - 公司管理的物业项目数量为7个,预计未来因住宅项目交付量增加,物业管理业务将有所扩张[153] - 公司与AG成立的合营企业“日新舍启德”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翻新,提供720间房间,出租率超过99%[170] 其他 - 公司出售Parkville地下六间商铺,总代价为1.131亿港元,确认亏损1780万港元[165]
宏安地产(0124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7 06:17
财务表现 - 二零二四年全年合约销售额为1,708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增长11%[1] - 二零二四年全年收入为298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下降85%[1] - 二零二四年全年毛利为74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下降78%[1] - 二零二四年全年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为733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下降447%[1] - 二零二四年全年每股(虧損)为4.82港仙,较二零二三年下降447%[1] - 二零二四年总资产净值为4,447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下降16%[1] - 二零二四年全年收入为297,894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增长约15,000%[2] - 二零二四年全年毛利为73,584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增长约22%[2] - 二零二四年全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为733,276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下降约247%[3] - 二零二四年总资产净值为4,447,147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下降16%[5] 资产管理和物业发展 - 公司已与现有贷款人磋商,成功进行再融资,总额为717,788,000港元,并获得新借款261,000,000港元[7] - 公司已制定资产出售计划,初步向一家合资企业出售物业项目,初步现金代价为797,000,000港元[10] - 公司将继续加快预售和销售物业,以促进未售出款项的回收[11] - 公司已推出薈鸣项目并取得一些竣工证明书,计划在下一财政年度推出更多项目的预售[97] 会计准则和财务政策 - 本集团已提前采用了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和第8号(修订本),并根据过渡条款追溯应用[25] - 本集团的贷款安排在应用修订本后重新评估,对负债分类没有重大影响[26] - 本集团根据42个月循环贷款融资提取的350,000,000港元银行贷款被归类为非流动负债[27]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澄清了会计估算变动与会计政策变动之间的分别[28]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对遞延税项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整,但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没有重大影响[2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关于国际税务改革提出了一项强制性临时例外情况,但对本集团没有影响[30] 经营情况和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继续探索新的投资机会,并寻求与策略合作伙伴合作加强资产管理和物业发展业务[99] - 公司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融入所有发展项目中[102] - 公司深明回馈社区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事务,展现社会责任[103]
宏安地产(01243):张展华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 2024-03-28 17:17
人事变动 - 黄静娴女士因其他事业发展辞任宏安地产执行董事,自2024年4月1日起生效 [1] - 黄静娴女士同时辞任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文件接收代表,自2024年4月1日起生效 [2] - 张展华先生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文件接收代表,自2024年4月1日起生效 [3]
宏安地产(0124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1 16:45
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 - 公司未建议支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任何中期股息[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收入约为2.867亿港元,母公司净利润约为2.677亿港元[7] - 应佔合營企业的溢利和虧損约为3.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是由于商业组合的贡献增加[11] - 物业发展业务在报告期内的收入约为2.584亿港元,主要来自"The Met. Azure"项目和"LADDER Dundas"项目[12] - 公司期间总租金收入约为8,700万港元,较2022年9月底的4,580万港元增长约90%[32] - 公司拥有48个住宅投资物业,其中40个已售出[45] - 公司与Jumbo Holding合作成立Jumbo JV,收购香港仔惠福道3号珍宝阁停车场,总代价为4.103亿港元,提供509个停车位[34] - 公司与KKR合作拥有两个商业场所,分别位于香港马鞍山西沙路599号和将军澳唐俊街18号,各项目出租率均超过97%[38] - 公司与三名独立第三方合作成立Parkville JV,拥有位于屯门鄉事会路88号的天生楼物业,总面积为13,858平方呎,全部出租[41] - 公司与位元堂签订协议,出售两个物业控股公司的全部股本和股东贷款,总代价为7,880万港元[43] - 公司与Angelo, Gordon & Co., L.P.合作成立新合资企业,收购和经营香港九龙六合街19号的物业,预计于2024年第一季度重新开放,提供720间客房[51] - 本集团于报告期内录得约26,200,000港元的费用收入,主要由于新增的在管资产[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约为7,467,000,000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3倍[57] 项目开发及收购 - "The Met. Azure"项目位于青衣寮肚路和亨美街交界处,已售出319个单位,总销售款约为16亿港元[13] - 集团于2022年7月推出了自行开发的银座式商业物业“LADDER Dundas”,总销售所得款项约为6.169亿港元[14] - 集团于2022年8月推出了“Larchwood”预售项目,总销售所得款项约为5.721亿港元[15] - 集团于2018年收购了位于薄扶林道86A-86D号的地盘,项目名为“Mount Pokfulam”,拥有该项目70%的权益[17] - 集团于2023年5月完成了位于油塘四山街18-20号的地盘收购,总成本约为9.406亿港元[19] - 集团于2023年6月成功收购了位于香港鰂魚涌芬尼街3-9号的地盘,总地盘面积约为4,200平方呎[21] - 集团于2023年11月通过强制出售方式完成了位于鴨脷洲大街17-23号、平瀾街7-9号及新市街37-39号的地盘業權整合[22] - 集团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共同发展的白石项目“Altissimo泓碧”已交付予买方,集团拥有该项目40%的权益[24] - 集团于2021年11月与APG Strategic Real Estate Pool的托管人成立了新合资企业公司“APG JV”,集团在APG JV中拥有50%的权益[26] - 集团的发展用地组合包括多个项目,如薄扶林道86A-86D号、鴨脷洲大街120-130号、鰂魚涌芬尼街3-9号等,预期竣工年度分别为2023年至2028年[28] - 集团一直在探索不同渠道增加土地储备,包括参与公开招标和积极进行旧楼业权收购[30] 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 - 公司深入致力于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其运营的各个方面,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84] - 公司将约72亿港元的银行融资转换为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并取得了4星评级[85] - 公司在2022/2023年度获得多个奖项,展现了其对建立可持续未来和环境社会责任的坚定承诺[86] 公司治理及股东信息 - 公司在2023年中期报告中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香港共有149名员工[72] - 公司设立了股票期权计划,旨在向对公司成功作出贡献的合格参与者提供激励和奖励[74] - 公司认为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在前非执行主席辞职后一直未成功找到合适人选填补空缺[102] - 公司致力于保持高水平的企业管治,强调透明度、问责制、诚信和独立性,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为股东创造更大回报[105] - 宏安地产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普通股份,股东包括唐清河先生和游育燕女士[91] - 宏安地产有限公司股东名单中显示,宏安集团持有公司114亿股普通股,占总已发行股本的75%[91] 财务报告及会计政策 - 宏安地产有限公司二零二三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86,65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18]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74,6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118] - 宏安地产有限公司本期间溢利达267,28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118] - 王安地产有限公司二零二三年中
宏安地产(0124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8 22:5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87亿港元,同比下降77%[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7970万港元,同比下降58%[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68亿港元,同比增长294%[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盈利为1.76港仙,同比增长294%[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54.02亿港元,同比增长2%[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为0.355港元,同比增长2%[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合营企业之溢利为3.76亿港元,同比增长248%[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8068万港元,同比增长61%[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额为38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20万港元[3] - 公司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1亿港元,同比下降41%[5]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发展分类收入为258,433千港元,同比下降79.3%[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投资分类收入为2,041千港元,同比下降88.3%[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资产管理分类收入为26,185千港元,同比增长187.5%[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溢利为274,669千港元,同比增长235.2%[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稅開支为7,388千港元,同比下降48.6%[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期間溢利为267,281千港元,同比增长295.5%[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5,474千港元,同比增长990.4%[1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86,65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60,786千港元大幅下降77.3%[18] - 出售物业收入从2022年的1,250,044千港元降至2023年的258,433千港元,同比下降79.3%[18] - 资产管理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9,107千港元增至2023年的26,185千港元,同比增长187.6%[18]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28,04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7,882千港元下降41.4%[21]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80,68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0,159千港元增长60.9%[22]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溢利为267,69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7,627千港元大幅增长295.8%[24]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缴香港利得税为7,38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371千港元下降48.6%[24]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账款为8,42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203千港元增长2.7%[2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付账款为59,949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73,740千港元下降18.7%[2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86,700,000港元,同比下降77.3%,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67,700,000港元,同比增长296.0%[30] - 公司期内的总租金收入为87,000,000港元,同比增长90%,主要由于新收购租赁物业[49] - 公司报告期内费用收入约为26,2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主要由于新增的在管资产[60]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约为7,467,000,000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10,400,000港元[62]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总银行借贷约为4,127,500,000港元,负债比率约为67%[63]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资本承担约为920,300,000港元,分占合营企业的自有资本承担约为186,500,000港元[64] 会计准则变更 - 公司采用新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要求披露重大会计政策资料,自2023年4月1日起应用[11] - 公司采用新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澄清会计估算变动与会计政策变动之间的分别,自2023年4月1日起应用[11] - 公司采用新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涉及国际税务改革-支柱二模型规则,自2023年1月1日起追溯应用[13] 物业发展 - 公司物业发展业务在报告期内确认收入258,400,000港元,主要来自交付“The Met. Azure”项目和“LADDER Dundas”项目[34][35] - “The Met. Azure”项目已售出319个单位,总销售所得款项约为1,600,000,000港元[36] - “LADDER Dundas”项目所有单位及广告位已售出,总销售所得款项约为616,900,000港元[37] - “Larchwood”项目已售出105个单位,总销售所得款项约为572,100,000港元[38] - 公司于2023年5月完成收购油塘四山街18-20号地盘,总成本约为940,600,000港元,计划重新发展为商住项目[40] - 公司于2023年6月成功收购香港鲗鱼涌芬尼街3-9号地盘,总成本为412,000,000港元,计划重新发展为商住项目[4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投资物业组合账面总值为150,800,000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2.6%[48] - 公司两间全资附属公司以78,800,000港元出售两间物业控股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及股东贷款[53] - 公司母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拥有的48项住宅投资物业中,40项已售出[54] - 公司与Angelo, Gordon & Co., L.P.成立合资企业,收购并经营位于香港九龙六合街19号的物业,预计提供720间房间,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重开[57] - 公司于2022年12月与APG合作,收购香港住宅物业进行开发及再开发以供销售[59] 资产管理 - 公司与Jumbo Holding合夥成立的合资企业已全部租出Jumbo物业,该物业提供509个停车位[50] - 公司与KKR合作拥有两处商业物业,其中“银湖·天峰”已全部租出,“The Parkside”出租率超过97%[51] - 公司与三名独立第三方组成合资企业,拥有64%权益,合资企业拥有的天生楼物业已全部租出,15间店铺中3间已售出,金额约为65,000,000港元[52] 企业管治与ESG - 公司将72亿港元的银行融资转换为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与五年环境、社会及管治路线图直接相关[78] - 公司在2023年《GRESB发展基准》中获得四星评级,并在同行比较中排名第三[78] - 公司荣获多个ESG奖项,包括“环境社会企业管治及基准学会:环境、社会及管治成就大奖2022/2023-杰出环境、社会及管治(上市公司)-金奖”[79] - 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尚未填补前任非执行主席的空缺[82] - 公司审慎对待业务发展及财务状况,因国际及本土经济仍有待巩固及复苏[76] - 公司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包括与本地大学合作培育未来领导人才[77] - 公司通过市场推广活动增加客流量及消费,以应对政府推出的“你好香港”及“夜缤纷”活动[75] 其他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9] - 公司香港雇员人数从2023年3月31日的128名增加到2023年9月30日的149名[71] - 公司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附属公司、联系人及合营企业重大收购及出售,以及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70]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