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通汽车(01728)
icon
搜索文档
正通汽车(01728)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4 16:33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10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0亿港元,股份200亿股,面值0.1港元[1]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总数均为10.016050944亿股,库存股为0[2]
正通汽车(01728.HK)旗下东正金融今起招股 预期3月26日上市
格隆汇· 2025-11-03 09:22
招股基本信息 - 公司于3月14日至3月19日进行招股,计划发行5.33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 [1] - 发售价区间为每股4.20港元至6.30港元,每手交易单位为1000股,入场费为6363.49港元 [1] - 股票预期于2019年3月19日定价,并于2019年3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 - 此次上市由中金公司及瑞信担任联席保荐人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经销商背景且受银保监会监管的汽车金融公司 [2] - 公司专注于为购买豪华品牌汽车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2] - 2018年,公司发放的豪华汽车零售贷款达3.1577万笔,总本金金额为人民币61.08亿元,占其零售贷款总数的75.7%和总本金金额的86.3% [2] - 根据行业报告,2017年公司零售贷款客户的平均贷款本金金额约为人民币22万元,在所有汽车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三,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人民币9.8411万元 [2] - 按2017年豪华汽车贷款本金总额计算,公司市场份额为2.0% [2] 公司发展历程与网络 - 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依托母公司正通汽车近20年的经销商行业经验 [3] - 经销商网络快速扩张,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分别拥有226名、351名及1280名经销商 [3] - 截至2018年底,经销商网络覆盖中国182个城市,包括全部四个一线城市以及36个二线城市和142个三线及其他城市 [3] - 公司与多家豪华品牌汽车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通过利息补贴推广特定车型销售 [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16年的人民币3.3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人民币8.16亿元 [3] - 公司净利润从2016年的人民币1.7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人民币4.53亿元 [3] 募资用途 - 此次上市募资净额预计约为26.72亿港元 [3] - 70%的募资将用于拓展外部客户业务 [3] - 15%的募资将用于向正通汽车客户发放自营零售贷款 [3] - 5%的募资将用于发展技术、运营及风险管理能力 [3] - 10%的募资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3]
无人车双十一迎来大规模采购潮,场景从快递向即时零售延伸
南方都市报· 2025-10-25 17:01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被视为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商用爆发元年,行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应用阶段 [4][6] - 无人车技术成熟、核心传感器成本下降、路权开放及政策支持共同推动行业爆发 [4][6][8] - 应用场景从快递末端配送加速拓展至即时物流、城市配送等更广泛领域,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10][12] 主要企业采购与部署动态 - 中国邮政集中采购7000台无人车,框架协议有效期4年,九识智能科技为主选供应商 [1][2][3] - 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计划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 [1] - 菜鸟无人车与申通快递战略合作,助力申通达成年内投运2000台无人车目标 [1][5] - 顺丰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72个城市运营超1800辆无人车,并已三度投资白犀牛 [4] - 中通快递截至10月有超3000台无人车在250多城运行,日送超20万件包裹,计划未来落地1万台 [5] 降本增效成果 - 无人车能为客户降低30%-50%的末端配送成本,某快递加盟商单票成本从0.2元降至0.1元 [8] - 中通快递称从站点到驿站环节,无人车可减少6-7分/票成本 [5] - 在快递直营体系中,无人车可将业务量提升20%以上,并实现24小时运营 [8] 市场规模与路权开放 - 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台,较2024年增长超50% [6] - 全国已有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6] - 新石器创始人预计今年快递行业无人车交付量上限约一万多台,明年约一万五千台 [10] 技术发展与融资动态 - 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 [12] - 新石器、白犀牛、九识等L4级无人驾驶技术代表企业在2025年均获得多轮融资 [4]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合规、安全、社会接受度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12] 应用场景拓展 - 白犀牛与饿了么合作校园配送网络,预计明年覆盖100所大学,并拓展商超配送、工业物流等场景 [12] - 新石器称目前一半以上订单来自快递行业以外,预计明年70%-80%订单将来自非快递场景 [10] - 无人车运用正从快递末端配送拓展至零售补货、同城货运等更多场景 [12]
正通汽车(0172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3 16:45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0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000,000,000港元[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10,016,050,944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016,050,944股[2] - 2025年9月,法定/注册股份等数目均无增减[1][2]
正通汽车(01728) - 復牌进度季度更新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9-30 18:28
业务情况 - 集团国内从事4S经销店等业务,聚焦中高端汽车运营[5] - 集团业务网络辐射欧、拉、非、亚多国[6] - 集团获17项新能源品牌授权,3家门店已运营[5] 合规与股份 - 联交所授暂时豁免,遵守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3] - 要约人拟配售股份恢复公众持股量,选中金香港为财务顾问[7] - 公司股份2025年7月2日起暂停买卖至通知[8]
正通汽车(0172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5 16:58
中国乘用车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5] - 新能源汽车销量546.8万台同比增长33.3%市场渗透率升至50.2%[5] - 豪华车销量约160万辆同比下滑5%–7%[5] - 二手车交易量957.01万辆同比增长2.0%[5] -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10.3%[6] 集团收益与结构 - 集团收益约人民币8891.0百万元毛利约人民币297.5百万元[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88.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80]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98.76亿元下降至88.91亿元,同比下降9.8%[100] - 4S经销店业务收益下降至人民币87.31928亿元,同比减少9.8%[118] - 供应链业务收益下降至人民币1.55438亿元,同比减少14.0%[118] - 综合物业业务收益大幅下降至人民币366.2万元,同比减少97.1%[118] 收入分项表现 - 新车销售收入7245.1百万元同比下降9.2%占总收入81.5%[23] - 乘用车销售收入从76.58亿元下降至65.52亿元,同比下降14.4%[100] - 售后服务收入约人民币1486.9百万元服务台次504250台次[11] - 售后服务收入1486.9百万元同比下降12.5%占总收入16.7%[23] - 按揭贷款支持服务收入达人民币6.93亿元,同比增长112.8%[13] - 按揭贷款支持服务收入从3.26亿元大幅增长至6.93亿元,同比增长112.8%[100][102] - 保险代理收入为人民币5560万元,同比增长68.6%[15] - 供应链业务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554亿元[18] - 技术支援及施工设计服务收入从2024年的人民币2,191千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055千元,同比下降6.2%[179] 毛利与毛利率 - 毛利297.5百万元同比上升67.9%毛利率3.3%上升1.5个百分点[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9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9%[80]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8593.5百万元同比下降11.4%[24] - 存货成本达84.99亿元,较去年同期94.73亿元下降10.3%[108] - 融资成本为4.399亿元人民币[80] - 融资成本总额为4.40亿元,其中贷款及借款利息支出4.04亿元[104] - 员工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395.7百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360.2百万元[41] - 员工成本总额为3.60亿元,包括薪金福利3.29亿元和退休计划供款3070万元[104] 亏损与减值 - 经营亏损543.7百万元同比扩大133%[29] - 期内亏损887.5百万元同比扩大39.8%[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5.437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33.2%[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8.875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9.8%[80] - 公司期内净亏损为9.938亿元人民币[8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为人民币8.88亿元[96] - 综合除税前亏损扩大至人民币9.82742亿元,同比增加35.9%[119] - 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为1.15亿元人民币[80] -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7521万元,商誉减值损失3979万元,物业厂房设备减值损失1.26亿元[108] - 2025年上半年确认商誉减值损失3,979万元人民币,无形资产(汽车经销权/经销商经营权)减值损失7,521万元人民币[127] - 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人民币1.26376亿元[122] 现金流量 - 现金及等价物872.9百万元较期初增加299.9百万元[3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77.9百万元同比下降47%[34]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792亿元人民币[91]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3.489亿元人民币[91]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57亿元人民币[9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8.729亿元人民币[91] 资产负债与权益 - 流动负债20212.5百万元较期初减少3441.7百万元[33] - 公司总资产由2024年12月31日的292.18亿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71.15亿人民币,减少7.2%[8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5.73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期的8.73亿人民币,增长52.4%[84] - 流动负债净额从2024年底的83.33亿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中期的65.68亿人民币,减少21.2%[84] - 公司权益总额由2024年底的10.70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期的16.46亿人民币,增长53.9%[84]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由2024年底的亏损3.57亿人民币转为2025年中期的盈利0.21亿人民币[84] - 非控股权益由2024年底的14.26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期的16.25亿人民币,增长13.9%[84] - 永久债券总额从2024年底的19.47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期的24.04亿人民币,增长23.4%[8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4年底的11.45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中期的9.80亿人民币,减少14.4%[84] - 存货由2024年底的33.07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期的35.99亿人民币,增长8.8%[84] - 贷款及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99.70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中期的179.47亿人民币,减少10.1%[84]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65.68亿元,其中应付关联方短期贷款为人民币36.91亿元,长期贷款为人民币19.55亿元[96] 存货与周转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307.0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599.3百万元,增长292.3百万元[36] - 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从2024年上半年的50.4天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8.0天,减少2.4天[36] - 存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06,990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599,258千元,增长8.8%[133] - 已出售存货账面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9,369,900千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462,197千元,下降9.7%[134] 应收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45,086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80,337千元,下降14.4%[135] - 其他应收款项中的供应商返利应收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94,117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603,323千元,下降7.5%[137]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95,74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289,311千元,下降15.6%[142] 融资与借款 - 贷款及借款、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1314.0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9192.5百万元[38] - 即期贷款及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550,020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631,705千元,下降16.6%[141] - 从国贸财务获得带息借款净额人民币100,000千元,而2024年为净偿还人民币940,240千元[179] - 应付关联方带息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624,987千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645,764千元[182] - 即期带息借款中,国贸财务部分为人民币2,694,900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651,000千元增加1.7%[182] - 非即期带息借款大幅增加,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949,000千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1,954,800千元,增幅106%[182] - 应付关联方利息总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125,166千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92,431千元,下降26.2%[180] 现金与抵押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及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468.4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794.0百万元,减少1674.5百万元[38] - 已抵押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447.0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342.4百万元[39] - 已抵押银行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5,893,83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916,013千元,下降33.6%[1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573,088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72,939千元,增长52.3%[140] 永久债券 - 武汉正通发行人民币200百万元永久债券1初始年利率8.5%后调整为7.8%[147][148] - 永久债券1于2025年6月30日前偿还本金人民币200百万元[149] - 武汉正通发行人民币200百万元永久债券2初始年利率分别为8.5%和8.0%[150] - 永久债券2于2024年度偿还本金人民币100百万元剩余100百万元于2025年6月30日前偿还[152][153] - 国贸香港提供140,000,000美元借款转为永久债券3年利率8.5%[154] - 厦门正通发行人民币500百万元永久债券4初始年利率分别为7.2%和7.0%[156] - 国贸香港提供24,132,000美元和人民币657,295,000元借款转为永久债券5年利率5.0%[157] - 武汉正通发行人民币200百万元永久债券6初始年利率6.5%[159] - 厦门正通发行人民币400百万元永久债券7初始年利率6.5%[160] - 所有永久债券均无固定期限且公司无偿还本金或支付利息的合约义务[148][151][155][158][159][160] - 厦门正通发行本金人民币500百万元的永久债券8,初始年利率5.8%[161] - 永久债券8票面利率在未行使赎回权时每年增加150个基点,年利率上限10%[161] - 国贸香港向公司提供本金人民币500百万元的永久债券9,票面年利率5.0%[162] - 永续债3、5和9应占利润为人民币6341.4万元,同比增长48.3%[163] - 永续债3、5和9向债券持有人分配人民币10712.7万元[163] - 其他永续债持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325.0万元,同比增长23.5%[164] - 其他永续债向债券持有人分配人民币4458.2万元[164] - 公司发行永久债券获得款项10亿元人民币[88][91] - 公司偿还永久债券3亿元人民币[88][91] - 公司分配予永久债券持有人1.517亿元人民币[88][91] 投资与金融工具 - 对东风物流投资公允价值维持5.02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8.66%[132] - 理财产品投资公允价值从2024年末6,451.9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5,705.4万元人民币,减少746.5万元人民币[130] - 西部信托理财产品公允价值为5,602.5万元人民币,上半年未实现投资亏损11.2万元人民币[131] - 银行理财产品公允价值为32.9万元人民币,上半年实现未实现净收益67万元人民币[131] - 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635.4万元,其中第三级估值占5602.5万元[166] - 对东风物流投资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0171.5万元,全部为第三级估值[166] - 掉期合约负债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981.2万元,全部为第二级估值[166] - 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人民币11.2万元[171] - 东风物流投资公允价值无变动,期末余额为人民币501,715千元[171] - 期权合约已实现净损失人民币9,518千元[171] - 期权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人民币13,376千元[171] - 金融工具计入损益的收益总额为人民币3,746千元[171] 股份与融资活动 - 公司完成股份发行募资约10亿港元[7] - 公司以每股0.15港元向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发行6,669,060,524股新股,认购价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0.1100港元溢价36.36%,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0.1052港元溢价42.59%[57] - 认购事项总所得款项为1,000,359,078.60港元,净额约997百万港元(约人民币914百万元),每股净价约0.15港元[58] - 净所得款项计划用途:30%(299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20%(199百万港元)用于战略投资或并购,50%(498百万港元)用于偿还债务[60] - 报告期内实际动用净所得款项:约人民币100百万元用于营运资金,约人民币270百万元用于还款,剩余约人民币544百万元未动用[61] - 认购完成后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士持股比例从25.19%增至75.00%,触发强制性全面要约[62] - 要约以每股0.15港元收购,有效接纳1,573,178,528股,支付现金代价总额235,976,779.20港元[62] - 要约完成后公众持股量降至9.29%,违反上市规则25%最低公众持股量规定,股份自2025年7月2日起暂停买卖[63][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除认购事项外),且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64][65] - 公司发行普通股获得款项9.135亿元人民币[88][91] - 公司股本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4,69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01,605千港元,增长199.3%[144] - 公司于2025年7月11日进行董事变更:陈弘辞任执行董事,庄智博及吴晓强获委任为执行董事[67] 公司治理与股权 - 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股份,黄俊锋持股336400股(0.05%),王明成持股405000股(0.06%),陈弘持股30000股(0.01%)[45] -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9,085,216,736股,占总股本90.71%[46][4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0,016,050,944股[46] - 股份奖励计划剩余有效期约4.5年[48] - 股份奖励计划可授予股份总数上限为公司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5%,即122,611,021股[50] - 个别参与者授予上限为公司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1%,即24,522,204股[50] - 截至报告日可供发行股份总数91,931,021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92%[50] - 2020年6月12日授予奖励股份47,100,000股,占当时已发行股份约1.92%[51] - 授予股份中35,700,000股授予37名非关联参与者,11,400,000股授予三名前执行董事[51] - 授予股份按每股约1.178港元定价,总市值55,483,800港元,面值4,710,000港元[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未归属奖励股份,可供授予股份数保持91,931,021股[55][56]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的规定[68]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2]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7%[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8.855亿元人民币[83] - 公司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200.7万元人民币[88] - 所得税收益9521万元,主要来自递延所得税项1.00亿元[109] - 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增至4,367,979,834股,同比增长53.2%[111] - 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9.93826亿元,同比增长39.6%[111] 运营与网络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集团整体销量约8.6%[8] - 新车销售共26840台同比
正通汽车(01728) - 公告授出严格遵守最低公眾持股量规定之豁免
2025-09-19 16:30
公众持股 - 要约截止后公众持股930,834,208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9.29%[6] - 公司未达上市规则25%最低公众持股量规定[7] 交易状态 - 2025年7月2日上午九时正起股份暂停买卖,继续暂停直至通知[8] 豁免与公告 - 2025年9月18日获联交所暂时豁免,期间至2025年12月31日[7] - 公司将适时就恢复公众持股量另行公告[8]
农发行与中国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9:15
合作框架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于9月16日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 - 双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并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 [1] 合作领域 - 合作涵盖信贷支农、金融市场、寄递物流及农村电商四大领域 [1] - 双方将通过推进事项清单落实落地为三农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1]
正通汽车(01728)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6:30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0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000,000,000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10,016,050,944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016,050,944股[2] - 2025年8月公司法定/注册股份等数目均无增减[1][2]
正通汽车(01728.HK)中期收益下降约10.0%至约88.91亿元
格隆汇· 2025-08-28 23:09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下降约10.0%至约人民币8,891.0百万元[1] - 期内亏损约人民币887.5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634.8百万元扩大39.8%[1] 盈利能力 - 整体毛利增加约67.9%至约人民币297.5百万元[1] - 毛利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3.3%[1] 业绩变动原因 - 收益下降主要由于新车售价有所下降[1] - 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提供按揭贷款支持服务产生的收入由2024年4月1日起作为收益列报[1] - 亏损扩大主要由于新车售价下降以及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 及物业 厂房及设备减值所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