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通汽车(01728)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经济大消息,融资客加仓多股!盈利超230亿元,601728公布半年报!
证券时报· 2025-08-14 19:12
中国电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694.22亿元,同比增长1.3% [2] - 归母净利润230.17亿元,同比增长5.53%,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2] - 拟每股派发中期现金股息0.1812元(含税) [2]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3%;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0.2% [2] - 移动用户达4.33亿户,宽带用户达1.99亿户,移动用户ARPU为46.0元,宽带综合ARPU为48.3元 [2] - 产业数字化收入749亿元,AIDC收入同比增长7.4% [2] - 今日股价涨0.41%,收盘价7.4元/股,年内累计上涨3.68% [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创新驱动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5] - 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6]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较2012年实现翻番增长 [6]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海洋经济提升至战略高度,并提及"深海科技" [6] - 海洋通信是海洋经济基础设施,为6G"海陆空天一体化"网络重要组成部分 [6] 深海科技概念股市场表现 - 巨力索具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84亿元,净流入额创逾8年新高,午后股价涨停 [7] - 潍柴重机年内累计上涨185.25%,居概念股首位,业务覆盖远洋、近海领域 [7] - 巨力索具年内上涨156.66%,海兰信年内上涨141.1% [8] - 中国船舶上半年预测净利润28亿元~31亿元,同比增长98.25%~119.49% [9] - 中国重工上半年预测净利润15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181.09%~237.30% [9]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换股比例1:0.1339 [9] - 中科电气、中船防务、神开股份、中国重工、巨力索具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均超100% [10] - 超六成概念股获融资客加仓,中国船舶、中船防务、迪威尔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4.43亿元、1.46亿元和1.1亿元 [10] 融资净买入居前个股数据 - 中国船舶总市值1721.89亿元,年内涨跌幅7.94%,融资净流入4.43亿元 [11] - 中船防务总市值325.36亿元,年内涨跌幅21.49%,融资净流入1.46亿元 [11] - 迪威尔总市值57.78亿元,年内涨跌幅54.85%,融资净流入1.10亿元 [11] - 华东重机总市值78.20亿元,年内涨跌幅15.30%,融资净流入0.80亿元 [11] - 潍柴重机总市值163.27亿元,年内涨跌幅185.25%,融资净流入0.64亿元 [11] - 中国重工总市值1162.90亿元,年内涨跌幅6.50%,融资净流入0.57亿元 [11]
卖车销售盆满钵满,卖车老板赔得退网?
创业邦· 2025-08-09 09: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超4400家4S店退网,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高达50.8%,后因补贴政策略有收窄 [9][17] - 价格倒挂现象覆盖84.4%经销商,其中60.4%倒挂幅度超15% [17][18] - 7月多品牌密集投放10余款新车,但经销商库存支撑天数达54天,资金压力加剧 [9][23] 经销商财务表现 - 中升控股2024年新车销量同比降3.3%,新车销售毛利暴跌402%至-32亿元 [19] - 永达汽车净利润同比降81.8%,正通汽车新车销售毛利降375%至-16.83亿元 [19] - 美东汽车新车销售毛利降674%,净利润暴跌1717%至-22.64亿元 [19] - 和谐汽车是唯一销量增长(4.6%)但毛利仍转负的经销商 [19] 销售端两极分化 - 问界M9上市期间单月销售冠军成交28台,M8销售月入3-4万元 [6][10] - 7月淡季鸿蒙智行单店销冠仅成交5台,乐道L90预售订单达70-80单 [13][15] - 汽车销售离职率高,工作强度包含深夜送车、高频试驾等超负荷内容 [12][15] 转型突围路径 - 中升控股售后业务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9.6%,毛利102亿元占比总毛利95.8% [25][26] - 安徽东和汽车新能源销量4.8万辆位列行业第四,但百强总榜仅排91位 [29] - 零跑经销商盈利率达85%,比亚迪单店两月活动可售70台车 [30][32] - 中升控股与赛力斯合作后股价单日涨超50%,战略合作被视为转型关键 [27][28] 渠道变革方向 - 多地经销商协会联合倡议主机厂减少压库、给予灵活定价权 [23] - 售后业务三年复合增长率10.8%,维修保养成核心利润增长点 [26] - 头部经销商通过绑定新势力(如鸿蒙智行)实现业务重组 [28]
卖车销售盆满钵满,卖车老板赔得退网?
36氪· 2025-08-07 09:10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销售存在个体高薪机会但伴随高强度工作压力 而传统经销商面临大面积亏损和转型困境 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 [3][4][6][9][10][12][14][23] - 经销商行业整体面临营收利润双下滑 但售后业务和新能源合作成为关键转型方向 [10][11][15][16][17][18][21] 销售个体表现 - 问界M9上市期间有销售月销28辆 问界M8销售月销18辆且月收入达3-4万元 [1][4] - 乐道L90预售期间单店订单70-80个 平均每位销售手握10个订单 [8] - 7月淡季问界销售当月仅成交5单但仍为店内销冠 [6] - 汽车销售岗位流动率高 工作强度大且需随时响应客户需求 [6][9] 经销商经营状况 - 2024年超4400家4S店退网 经销商亏损比例达41.7% [3][10] - 价格倒挂现象覆盖84.4%经销商 其中60.4%倒挂幅度超15% [10] - 河南某大型4S店10天仅售5辆车 月房租等固定成本近20万元 [14] - 2025年5月底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45万辆 库存支撑天数54天 [14] 经销商财务数据 - 中升控股2024年新车销量48.5万辆(-3.3%) 新车销售毛利-32亿元(-402%) 总营收1681亿元(-6.2%) [11] - 永达汽车净利润1.65亿元(-81.8%) 正通汽车净利润-15.29亿元(-86.5%) 美东汽车净利润-22.64亿元(-1717.1%) [11] - 中升控股售后收入220亿元(+9.6%) 售后毛利102亿元(+9.8%) 三年复合增长率10.8% [16] - 美东汽车售后毛利26.6亿元(+105.9%) 成为逆势增长亮点 [16] 行业转型举措 - 中升控股与赛力斯达成战略合作 消息传出后股价单日涨幅超50% [17] - 零跑汽车2024年全国经销商盈利率接近85% 领先行业水平 [21] - 安徽东和汽车集团以4.8万辆新能源销量位列新能源经销商榜第四 百强总榜仅排91位 [20][21] - 比亚迪销售在厂家活动支持下2个月销售70辆车 [21] 区域市场表现 - 云南昭通某汽车销售中心3月28日全中心零成交 涵盖比亚迪/长城/奇瑞/吉利等品牌 [12] - 湖北地区在补贴政策激励下出现单销售2个月售70辆的案例 [21]
正通汽车(0172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5 18:16
股本相关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0亿港元,股份20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股份发行情况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总数均为10,016,050,944股,库存股份为0[2] 股份变动情况 - 本月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无增减[1] - 本月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数目无增减[2]
正通汽车(01728):接获复牌指引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6:48
公司股份恢复买卖指引 - 联交所要求公司恢复上市规则第8.08(1)(a)条规定的最低公众持股量 [1] - 联交所要求公司向市场公布所有重要资讯以供股东及投资者评估状况 [1] - 公司股份继续停牌 [1]
正通汽车:接获复牌指引
智通财经· 2025-08-01 16:43
公司股份恢复买卖指引 - 联交所要求公司恢复上市规则第8.08(1)(a)条规定的最低公众持股量 [1] - 联交所要求公司向市场公布所有重要资讯以供股东及投资者评估状况 [1] - 公司股份继续停牌 [1]
正通汽车(01728) - 復牌指引及继续暂停买卖
2025-08-01 16:31
事件时间 - 2025年6月9日联合刊发综合要约及回应文件[3] - 2025年6月30日联合发布要约结果及股份暂停买卖公告[3] - 2025年7月2日上午九时正股份暂停买卖[6] - 2025年7月29日收到联交所复牌指引[4] - 2025年10月1日或之前公布第一季度更新资料[5] 期限情况 - 联交所除牌期限2027年1月2日届满[4] - 此后每3个月公布一次资料直至复牌或除牌[5]
郑永达履新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5-16 15:17
人事变动 - 郑永达已任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 - 郑永达此前担任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3] -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前一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晓曦已调任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3] -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名郑永达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待股东大会审议 [3] 高管背景 - 郑永达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3] - 历任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多个部门及子公司管理职务,包括进出口六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 [3] - 曾任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 公司概况 -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厦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集团 [4] - 主要业务布局包括供应链服务、城市建设与运营、消费与健康、先进制造、金融服务等版块 [4] - 公司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世界品牌500强、亚洲品牌500强 [4] - 多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等榜单 [4] 旗下企业 - 全资、控股企业包括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55)、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000701)、厦门海翼集团有限公司(600815) [4] - 旗下还有厦门国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国贸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中红普林集团有限公司(300981) [4] - 控股中国正通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01728)、厦门国贸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等 [4]
劳动奋斗的身影熠熠生辉(劳动者之歌)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制造业与劳动精神 -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电焊班班长吴泽平通过改进焊接方法将生产效率提升80%,每年消耗80双手套和20公斤焊接材料 [4] - 江苏普美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90后工程师唐铖团队研发特殊夹具,将飞机机翼零件精度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 [9]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研发15米级盾构机,通过新型零件设计提升管片结合紧密性 [10][11] 农业与技术创新 - 河南正阳县农艺师高建林带动3000多户村民种植食用菌,每年使用上千双一次性丁腈手套保证菌种纯度 [5] 公共事业与劳动奉献 - 吉林辽源市水务集团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27年坚守岗位,单次井下作业耗时2小时 [6] - 中国邮政武汉市江岸区揽投部投递员徐龙17年累计投递邮件49万件 [7] 高端装备制造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崔兴国团队研发超大吨位球阀,螺栓紧固精度直接影响水电站万吨级水压承受能力 [12]
正通汽车(0172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2: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0,746,774千元,除税前亏损为1,482,008千元,年内亏损为1,529,086千元[9] - 2020 - 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16,880,923千元、20,985,529千元、22,606,790千元、24,131,975千元、20,746,774千元[9] - 2020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8,588,604千元、3,780,767千元、297,421千元、820,480千元、1,529,086千元[9] - 2024年公司总负债为28,148,498千元,权益总额为1,069,738千元[10] - 2020 - 2024年公司总负债分别为22,683,053千元、25,589,165千元、27,508,315千元、28,227,741千元、28,148,498千元[10] - 2020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分别为5,312,900千元、540,621千元、224,444千元、1,287,060千元、1,069,738千元[10] - 2024年公司收益约207.46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0%,净亏损约15.29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86.4%[16] - 2024年公司集采产品综合成本下降20%[18] - 2024年公司收益约为207.468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14.0%,主要因新车销售数量和售价下降[39] - 2024年新车销售收入约为159.786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21.0%,占2024年总收入的77.0% [39] - 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约为31.946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1.4%,占总收入的15.4% [39]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约为199.677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13.7%,因新车销量下降[42] - 2024年公司毛利约为7.791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22.8%,毛利率约为3.8%,较2023年下降0.4个百分点[43]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约为5.49亿元,2023年同期经营溢利约1.682亿元,转盈为亏因新车销量及毛利率下降[47] - 2024年公司期内亏损约为15.291亿元,2023年全年亏损约为8.205亿元,亏损增加因新车销售收益和毛利率下降[51]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约为236.542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0.098亿元,因即期贷款及借款增加[52]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731亿元,较2023年下降约1.718亿元[53]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及投资约2.865亿元,2023年为10.092亿元,减少因店面升级改造投入减少[54] - 2024年12月31日存货约为33.07亿元,较2023年的37.719亿元减少4.649亿元,主要因新车期末库存减少[55] - 2024年全年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为46天,较2023年的48天减少2天[55]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银行存款约为64.684亿元,较2023年的56.204亿元增加8.48亿元[57] - 2024年12月31日贷款及借款、租赁负债约为213.14亿元,2023年为210.41亿元[57] - 2024年12月31日净负债比率为1387.8%,2023年为1198.1%[57]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约为94.47亿元,2023年为94.68亿元[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约为8.023亿元,2023年约为9.558亿元[61] - 2024年公司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酬金为9800千元人民币,非审计服务酬金为235千元人民币,总计10035千元人民币[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虧絀为人民币2,328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虧絀人民币1,883百万元)[1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年销售线索同比增长60%,新媒体引流成交同比增长63%[20] - 2024年公司实现新车销售合共55,054台,其中中高端品牌汽车销售46,756台,新能源新车型销量约5,759台,约占本年度总销量的10.5%[21] - 2024年公司有效客户占比提升3.2%,精品着装率达96%,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22] - 2024年公司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专题短视频729条,进行售后专场直播372场,与近22万客户有效互动[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实现汽车售后服务1,102,139台次,实现售后服务收入约31.946亿元[23] - 2024年二手车总销量1.4万台,同比增长约24%,终端零售1817台,同比增长约36%,Q4零售量同比增长超120%[26] - 报告期内保险代理业务投保台次25.4万台[26] - 圣泽捷通2024年度全年营收约3.5亿元[35] - 2024年圣泽捷通整车物流发运量约25.4万台,整车仓储面积同比增长约17%[35] - 2024年圣泽捷通完成2项物流实用型专利和7项软件著作权申报,并获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35]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36个城市拥有93家运营点[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36个城市拥有93家运营网点,另有已获授权及筹建的网点5家[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开业网点93家,待开业网点5家,总计98家[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公司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下,财务业绩不及预期[12] - 2024年公司在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榜排名第18位,较2023年提升4位[12] - 公司在2024年通过一系列经营举措巩固行业地位,为后续转型升级奠定基础[12] - 2024年公司位列“2024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第18名,较2023年提升4位[17] - 2024年公司旗下门店累计获荣誉奖项319个,其中厂家奖项293个,政府、媒体、行业协会类奖项26个[17] - 2024年公司制定汽车业务国际化战略,打通汽车出口业务全链条,获国内某主流品牌在印尼的经销预授权[36]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报告日期董事会共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9] - 公司已采用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2024年已遵守[66] - 2024年4月10日黄俊锋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王明成辞任;同日陈弘获委任为首席执行官,李植煌辞任;曾挺毅同日获委任并于12月24日辞任[70] - 2024年2月7日于建榕获委任,曹彤、王丹丹辞任,宋涛同日获委任并于12月24日辞任;10月8日黄天祐辞任;12月24日徐尉玲、沈进军获委任[70] - 2024年10月8日至12月23日期间,董事会仅4名执行董事及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不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74] - 自2024年12月24日起,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组成完全符合上市规则规定[75] - 2024年1月1日至4月9日主席为王明成,4月10日起为黄俊锋;自2022年3月10日起首席执行官为陈弘[77] - 董事会保留重大事项决策权,日常管理等授予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订立重大交易前须获董事会批准[78][79] - 公司为董事及行政人员安排了责任保险[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须遵守公司细则轮值退任规定[81] - 每年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最少每三年一轮,新委任董事任期至下次股东大会[82] - 黄俊锋、王明成、于建榕将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退任,符合资格并愿重选连任[83]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有2名女性董事和5名男性董事[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男女员工比例约为6:4,女性代表比例接近40%[86] - 公司对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估,确认符合要求[87] - 于建榕女士及宋涛先生于2024年2月5日收到培训资料并取得法律意见[88] - 曾挺毅先生及陈弘先生于2024年4月10日收到培训资料并取得法律意见[88] - 徐尉玲博士、沈进军先生及苏毅先生于2024年12月23日收到培训资料并取得法律意见[88] - 2024年,在任董事均参与了适当持续专业发展[89] - 黄俊锋先生于2024年4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2024年股东大会出席2/2次,董事会会议出席10/10次[89][91] - 王明成先生于2024年4月10日辞任董事会主席,2024年股东大会出席2/2次,董事会会议出席10/10次[89][91] - 陈弘先生于2024年4月10日获委任,2024年股东大会出席1/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5/5次[89][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举行10次董事会会议,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召开1次会议[92] - 董事会定期会议通知于会议举行前至少14日送呈,会议文件至少提前3个营业日发出[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各召开6次会议,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94] - 截至报告日期,薪酬委员会有3名成员,2024年召开6次会议,审议人力资源等内容[95] - 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2024年举行6次会议,审议董事会架构等内容[97][99] - 截至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召开6次会议,审议核数师报告等内容[100][101] - 截至报告日期,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2024年举行2次会议,审议2023年度ESG报告等内容[103] - 公司董事负责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104] - 董事会承诺每年最少检讨一次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的有效性[110] - 董事会完成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对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性的年度审阅,认为当前制度整体有效及充足[111] - 公司秘书冯慧森女士于报告期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15] - 持有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上投票的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16] - 股东特别大会须于要求递呈后两个月内举行[121] - 若董事会21日内未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递呈要求人士可自行召开,公司须偿付合理开支[121] - 普通决议案须发出至少14个整日及10个完整营业日书面通知[121] - 特别决议案须发出至少21个整日及10个完整营业日书面通知[121] - 公司宣派及派付股息需经董事会批准,末期股息须待股东批准,派息比率未预先厘定,董事会考虑多因素且会不时检讨股息政策[122] - 黄俊锋47岁,2023年7月31日起任执行董事等职,2024年4月10日起任董事会主席等职,有超20年汽车经销领域管理经验[123] - 王明成56岁,2021年9月1日起任执行董事,2024年12月24日起任薪酬委员会成员,有超30年企业管理经验[124] - 陈弘42岁,2024年4月10日起任执行董事,2022年3月10日起任首席执行官,有逾15年企业管理经验[125] - 苏毅35岁,2024年12月24日起任执行董事,有10年企业法律事务管理经验[126] - 徐尉玲77岁,2024年12月24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香港董事学会行政总裁逾26年[127] - 徐尉玲于1981年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1992年获信息科技成就奖等多项荣誉[128] - 徐尉玲曾于2001年4月至2017年12月任贝森金融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徐尉玲曾于2012年12月至2021年5月任保利达资产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徐尉玲曾于2004年11月至2009年9月任鲜驰达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所佔集团总销售额比例分别为5.15%及9.62%,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所佔集团采购总额百分比分别为34.65%及76.63%[147] - 集团向强积金计划作出的供款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计算,每月有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148] - 董事会不建议派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息,2024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