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安好医生(01833)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好医生(01833):“医险协同”助力业务快速增长,持续强化AI闭环能力
信达证券· 2025-08-27 17:28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医险协同"助力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2025H1收入25.02亿元(同比+19.5%) 经调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83.6%)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136.8%)[2] - 深化AI能力建设 强化"数据+模型+场景"闭环能力 拥有6大医疗数据库及超14.4亿次线上问诊数据 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61亿元(同比+220%)、3.76亿元(同比+44%)、5.25亿元(同比+39%)[6] 业务表现 - 医疗服务板块收入12.78亿元(同比+20.2%) 权益用户超3500万人 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3] - 健康服务板块收入10.52亿元(同比+7.0%) 合作体检供应商近3300家(较2024年末增700家)[3] - 养老服务板块收入1.72亿元(同比+263.9%) 合作药店24万家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同比增83% 覆盖85城(较2024年末增10城)[3] - F端收入14.33亿元(同比+28.5%) 付费用户约2000万人(同比+34.6%) B端收入5.27亿元(同比+35.2%) 付费用户达360万人(同比+39.2%)[3]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33.6% 其中健康服务板块毛利率升4.6个百分点至29.4% 养老服务板块毛利率升20.7个百分点至37.6%[3] - 总费用率下降6.3个百分点至30.1% 管理费用率降3.9个百分点至14.9% 销售及营销费用率降2.3个百分点至15.2%[3] - 经调整净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至6.6% 净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5.4%[3] 战略布局 - 扩展"四到"网络覆盖:到线实现3小时内名医专家直连 到店覆盖37个科室约5万名医生(签约专家超3200位) 合作医院超4000家 健康服务供应商近10.6万家[3][4] - 到企提供员工健康服务 到家合作药店24万家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43亿元(同比+15%)、63.86亿元(同比+15%)、73.85亿元(同比+16%)[5][6] - 预计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4年31.68%升至2027年34.52%[5] - 预计ROE从2024年2.27%提升至2027年11.06%[5]
平安好医生(01833):利润率水平明显提升,B端企康及养老服务持续发力
西部证券· 2025-08-27 14:0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业绩概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19.5% [1][4] - 毛利率33.6%,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1][4]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7% [1][4] - 净利率5.4%,大幅提升 [1][4] - 剔除股份支付及外汇损益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83.6% [1][4] - 经调整净利率6.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1][4]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3.81亿元,同比增长3.9%,费用率15.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4] - 管理费用3.72亿元,同比下降5.7%,费用率14.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1][4] - 研发费用1.62亿元,同比增长0.2%,费用率6.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1][4] 业务板块表现 - F端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F端付费用户数0.20亿人,同比增长34.6% [1] - 持续提升对平安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的服务渗透 [1] - B端企康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35.2% [1] - B端付费服务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同比增长37.2% [1] - B端用户数超过360万人,同比增长39.2% [1] - 养老服务收入1.72亿元(2024年同期47.3百万元),毛利率37.6%,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 [1] - 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较去年末新增10城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55.04亿元,同比增长14.5% [2][3] - 预计2026年营收62.76亿元,同比增长14.0% [2][3] - 预计2027年营收70.74亿元,同比增长12.7% [2][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223.0% [2][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36.7% [2][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9% [2][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12元 [3]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0.17元 [3]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0.21元 [3]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153.6倍(2025年预测) [3] - 当前市净率4.2倍(2025年预测) [3] - 当前市销率7.3倍(2025年预测) [10]
港股医药板块获主动外资持续加仓,港股医药ETF (159718.SZ)现涨0.74%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43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8月25日早盘港股医药ETF(159718 SZ)上涨0.74% 实现连续三日上涨 年内累计涨幅达88% [1] - 成分股平安好医生(01833)上涨6.10% 晶泰控股(02228)上涨5.90% 锦欣生殖(01951)上涨4.35% 一脉阳光(02522)上涨4.34% 先声药业(02096)上涨3.76% [1]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年会释放鸽派信号 强调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预示9月可能降息 [1] - 降息预期提振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1] 外资配置动向 - 7月1日以来外资增持港股创新药板块持股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 新消费板块提升4.6个百分点 [1] - 外资增持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行业 减持消费者服务、煤炭、国防军工行业 [1] 行业催化剂 - 世界肺癌大会(WCLC)摘要发布 迪哲、复宏汉霖等公司公布重点产品优异数据 [2] - 9月将召开WCLC会议并更新ESMO摘要 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成为重要行业催化剂 [2] - 国家医保局已公示基本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 [2] 板块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后续存在多重催化剂:中报业绩、产业大会数据读出、潜在BD交易、商保目录推进 [2] - 港股医药ETF覆盖创新药、CXO、互联网医疗、创新器械等多领域 构成均衡的港股特色标的组合 [2]
从互联网到AI,平安超级入口的价值畅想
搜狐财经· 2025-08-23 23: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19.5% [1]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 [1] - 2024年全年营收48.08亿元,净利润8143万元,首次实现盈利 [1] 用户规模与服务覆盖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数超3500万 [1] -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同比增长83% [1] - 服务覆盖85个城市,累计落地5项团体标准 [1] - 合作资源包括5万名医生、3200位专家医生、4000家医院、10.6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24万家药店及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7] 商业模式差异化 - 聚焦家庭医生会员制与居家养老服务,而非药品电商或重资产养老社区 [3][5] - 同业平台(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自营药品收入占比超80%,叮当健康几乎完全依赖药品销售 [4] - 通过平台化整合医疗资源,避免重资产投入,提升资本效率 [5][6] 战略协同效应 - 医养业务赋能寿险及健康险:2025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 [12] - 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占比63%,客均合同数3.37个(为非生态圈客户的1.6倍),客均AUM达6.12万元(为非生态圈客户的4.0倍) [13] - 医养作为高黏性入口,降低获客成本并提升单客价值 [12][13] AI技术应用与数据优势 - 医疗数据库覆盖14.6亿人次咨询、1200万份体检报告、480万次慢病随访 [19] - 多模态大模型"平安医博通"覆盖43个业务场景,分层解决医疗专业性问题 [20] - AI辅助问诊准确率98%,复杂疾病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日问诊承接量达400万人次 [22] - AI使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运营效率提升50% [22] 行业背景与竞争壁垒 - 中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04人(低于OECD国家4.0人),三甲医院医生日均接诊超200人次 [15] - 老龄化加剧需求:60岁以上人口3.1亿(占比22%),慢性病患者超3亿 [16] - 平安通过严肃医疗场景积累和数据壁垒(如4亿张保单、1.9亿次理赔)构建竞争护城河 [18][19] 未来价值潜力 - AI医疗重构服务效率,推动"医养+综合金融"体系价值重估 [23] - 参考巴菲特增持联合健康,平安"医疗+保险"模式在中国老龄化趋势下具备长期价值潜力 [23]
花旗:上调平安好医生目标价至20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4:28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公司收入预计实现双位数年均复合增长 [1] - 中期净利润率将达到双位数增长 [1] - 花旗银行上调2024年至2027年收入和每股盈利预测 [1]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供应链效率提升助力盈利改善 [1] - 集中采购措施控制运营费用 [1] - 市场收入增长推动利润扩张 [1] - 人工智能与数码化管理应用优化成本结构 [1] 战略发展方向 - 并购聚焦医疗保健领域布局 [1] - 老年护理领域成为重点拓展方向 [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目标价从12港元上调至20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并列为首选股 [1]
大行评级|花旗:上调平安好医生目标价至20港元 上调收入及每股盈利预测
格隆汇· 2025-08-22 13:40
财务预测与目标 - 花旗将公司2024至2027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3%、4%及5% [1] - 同期每股盈利预测各上调40%、47%及49% [1] - 目标价由12港元大幅上调至20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1]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管理层预计中期净利润率将达到双位数增长 [1] - 供应链效率提升与集中采购助力成本优化 [1] - 人工智能应用及数字化管理有效控制营运费用 [1] - 市场收入增长进一步强化盈利提升预期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聚焦医疗保健与老年护理领域的并购机会 [1] - 预计未来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双位数水平 [1]
平安健康净利润增长136% AI与养老能否强化独立获客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5% [2]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6.8% 实现持续盈利 [2] - F端及B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2% [2][3] - 整体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5.1% [3] 业务结构演进 - 战略重心由C端转向"医险结合"模式 深化F端和B端业务布局 [4][6] - 养老服务成为独立营收板块 上半年同比增长263.9% [2][8] - 服务网络覆盖"四到"模式 拥有5万名医生团队和24万家药店资源 [8]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超3500万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同比增长83% [9] 协同效应实施 - 精准匹配医疗健康服务与保单权益 形成矩阵式服务体系 [3][6] - 渗透平安集团2.45亿个人金融客户 目前已服务约3500万人 [6] - B端服务付费企业客户超3500家 付费用户数超360万人 [3] 技术赋能成效 - AI助力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 运营效率提升50% [10] - AI日承载量达400万次 问诊准确率约98% [9][10] - 推出"7+N+1"AI医疗产品矩阵 覆盖健康咨询和康复指导等多场景 [9] 行业挑战与瓶颈 - 养老业务面临服务成本高、支付意愿有限、标准化难度大等行业共性难题 [2][9] - AI在复杂疾病MDT辅助治疗方案准确率接近80% 尚未完全成熟 [9] - 老年群体对AI医疗信任度有限 更倾向传统医患互动模式 [9]
平安健康净利润增长136%,AI与养老能否强化独立获客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19.5% [1]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实现持续盈利 [1] - F端及B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2% [1][2] - 整体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5.1%,服务付费企业客户超3500家,B端付费用户超360万人 [2] 业务战略与模式 - 商业模式聚焦"会员保险+医疗健康权益"产品载体,深化医险融合 [4] - 通过精细化运营保险客户,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与保单权益精准匹配 [1][2] - 战略经历多轮迭代:从初期聚焦C端在线问诊,转向削减低毛利板块,深化医险结合并拓展B端业务 [3] - 养老服务在2024年成为独立营收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63.9% [1][6] 客户与网络覆盖 - F端业务通过平安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渗透,目前服务约3500万人 [4] - 建立"四到"服务网络,覆盖37个科室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签约超3200位专家医生 [6] - 合作超4000家医院、近10.6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24万家药店、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6]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超3500万,居家养老权益用户同比增长83%,覆盖85个城市 [7]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AI技术助力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业务中台运营效率提升50% [8] - AI日承载量达400万次,柔性增长能力显著 [8] - AI医疗产品矩阵覆盖健康咨询、报告分析、复杂疾病MDT辅助等领域,问诊准确率约98%,复杂疾病方案准确率近80% [7] - 技术目前以辅助角色为主,侧重降本而非直接创收 [7][8] 增长挑战与行业瓶颈 - 高度依赖平安集团导流,自主获客能力受市场质疑 [1][4] - 养老业务面临服务成本高、支付意愿有限、标准化难度大等行业共性难题 [1][7] - AI商业化仍处初期阶段,需突破复杂场景应用及用户接受度限制 [7][8][9] - C端市场拓展能力及支付方多元化问题待解 [4][5]
支付、服务、数据融合:医保商保协同塑造健康产业新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20:29
医险协同政策环境 - 国家医保局2024年连续出台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 推动医保商保数据互通和制度创新[2] - 全国首个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2024年7月在北京投入运营 实现基本医保与商保数据互联互通[2][11] - 国家医保局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聚焦5年内上市的独家新药和罕见病用药 为创新药可及性提供制度基础[2] - 上海2024年8月发布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措施 在支付机制、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强医保商保协同[16] 行业参与格局 - 医险协同参与者从传统保险公司扩展至医药企业和科技平台[4] - 人保与中山医院2023年5月合作商保直赔试点 阳光人寿2022年4月推出癌症直通服务[4] - 复星医药打造医药险闭环模式 跨国药企参与惠民保和多方共付模式探索[4] - 76%保险公司反映现行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与医保支付规则存在冲突[17] 平安好医生战略布局 - 公司2021年启动战略转型 深耕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两大核心 推动医疗与保险养老业务融合[8] - 构建支持保险产品设计-健康服务交付-用户价值提升的全链条能力[8] - 协同平安人寿发布安有护健康服务计划 升级重疾保险+重疾专案管理服务[8] - 深化保险+居家养老模式 2025年上半年居家养老权益用户同比增长83% 覆盖85个城市[9] 业务协同成效 - 2025年上半年服务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 F端付费用户数约2000万人 同比增长34.6%[12] -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其他客户1.6倍 客均AUM达4.0倍[12] - B端服务付费企业客户超3500家 付费用户数约360万人 同比增长39.2%[12] - 参与医保+商保清分结算试点 打造平安医健付实现无感快赔产品[11] 行业发展特征 - 服务模式从事后赔付转向全周期健康管理[16] - 支付体系形成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双目录模式[16] - 上海等地推动医疗医保数据向商保开放 应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16] - 制度差异和技术整合构成主要挑战 商保理赔风控审核复杂度高[17] 公司竞争优势 - 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 构建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协同生态[4][9] - 差异化医疗+保险闭环模式规避纯线上平台流量焦虑 建立可持续利润来源[1][18] - 通过服务渗透提升金融客户价值 规模效应带来服务性价比提升和成本节约[13] - 提前卡位医险协同生态位 成为医保改革深化过程中的主要受益者[1][18]
大行评级|大摩:上调平安好医生目标价至16.3港元 上调经调整盈测
格隆汇· 2025-08-21 17:20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上调平安好医生目标价至16.3港元并维持"与大市同步"评级 主要基于其与中国平安协同效应深化及人工智能整合带来的收入增长加速和利润率改善预期 [1] 业务协同与增长动力 - 平安好医生与中国平安在金融和商务渠道的协同效应持续扩大和深化 推动公司收入增长提速 [1] - 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进一步支持公司利润率扩张 中期目标为接近10%的水平 [1] 财务预测与估值调整 - 摩根士丹利将平安好医生2025至2027年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13% 12%和11% [1] - 目标价从7.5港元大幅上调117%至16.3港元 维持"与大市同步"评级 [1] - 估值模型显示公司到2030年经调整净利润率将达到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