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银行(02016)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3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8-23 16:11
报告披露 - 公司将于2023年8月30日在上交所网站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3] 业绩说明会 - 召开时间为2023年9月1日15:00 - 17:00[2][3][6][8] - 召开方式为网络视频直播[2][4][6] - 网络直播地址为全景路演和同花顺[2][6][8] 投资者互动 - 可在2023年8月29日17:00前将问题发至邮箱ir@czbank.com[2][8] - 可在直播时登陆直播地址观看并提问[8] - 也可访问全景网或扫描二维码提问[8] 其他信息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571 - 88268966,邮箱ir@czbank.com[11] - 业绩说明会结束后可通过全景路演查看会议情况[11]
浙商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辞职的公告
2023-08-21 16:37
人事变动 - 2023年8月21日公司董事会收到关品方辞职报告[2] - 关品方因个人健康及时间安排辞独立董事职务,辞任即时生效[2] - 关品方2021年7月15日当选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未获监管核准[2]
浙商银行:浙商银行H股公告
2023-08-16 17:24
会议安排 - 浙商银行2023年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审议及批准2023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刊发[3]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8月16日,公司有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若干[4]
浙商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告
2023-08-11 15:37
人事变动 - 2022年2月23日陆建强当选第六届董事会董事[2] - 2023年4月25日陆建强当选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陆建强任职资格[2] 工商变更 - 2023年8月10日公司完成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变更[2] - 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陆建强[2]
浙商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
2023-08-09 16:49
管理层变动 - 2023年8月9日公司收到陆建强董事及董事长任职资格核准批复[1] - 即日起行长张荣森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等职责[1] 后续安排 - 公司将尽快完成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变更手续[1]
浙商银行(601916)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6 00:00
资产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资产总额为2746.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7%[6] - 一季度业务规模稳步增长,资产总额达2746.97亿元,同比增长4.77%[12] - 资产总计为2746.97亿元,同比增长4.77%[15]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营业收入为157.8亿元,净利润为56.25亿元,同比增长9.91%[6] - 营业收入为157.80亿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为56.25亿元,同比增长9.91%[12] - 利息净收入为11.7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54亿元[18]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利润为7,12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5%[19] - 综合收益总额为5,123百万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综合收益为5,010百万元,同比增长1.8%[20] 资本与风险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每股净资产为6.72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6]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3.8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和奖励为3.73亿元[7]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0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48%,资本充足率为11.49%[7] - 不良贷款余额为229.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4%,拨备覆盖率为182.86%[1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80.22亿元,同比下降178.64%[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6,877百万元,同比下降21.5%;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74,899百万元,同比增长38.6%[2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60,376百万元,同比增长93.6%;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04,916百万元,同比增长85.4%[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099百万元,同比增长30.0%[24] 股东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浙商银行股东总数为248955户,前十名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持股比例最高,为21.41%[9]
浙商银行(02016)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5 20:16
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3月31日资产总额27469.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7%[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27469.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0.39亿元,增长4.77%[16] - 2023年3月31日资产总计2746969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21930百万元增长4.77%[24] 营业收入与利润数据变化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157.92亿元,同比增长2.46%[5] - 2023年1 - 3月税前利润71.31亿元,同比增长16.44%[5] - 2023年1 - 3月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6.25亿元,同比增长9.91%[5]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7.92亿元,同比增加3.79亿元,增长2.46%[16] - 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6.25亿元,同比增加5.07亿元,增长9.91%[16] - 2023年综合收益总额为5123,较2022年的5033增长1.79%;归属于本行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5010,较2022年的4929增长1.64%[2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6元,较2022年的0.20元增长30%[23] - 2023年税前利润为7131,较2022年的6124增长16.44%[28] 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 - 2023年3月3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本集团为8.04%,本银行为8.00%[7] - 2023年3月31日一级资本充足率本集团为9.48%,本银行为9.47%[7] - 2023年3月31日资本充足率本集团为11.49%,本银行为11.46%[7] 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变化 - 2023年3月31日杠杆率本集团为5.09%,较2022年12月31日的5.12%有所下降[8] - 2023年3月31日流动性覆盖率本集团为136.43%,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8.11%有所下降[10] 股东相关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248955户[12]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期末持股45.54亿股,占比21.41%[13] 贷款与存款数据变化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946.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6.39亿元,增长4.57%[16] - 吸收存款17100.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6.21亿元,增长1.70%[16] 不良贷款相关数据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229.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4亿元,增长2.48%[16] - 不良贷款率1.4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1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 380.22亿元,2022年同期为483.48亿元,同比减少178.64%[18]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 - 38022百万元,2022年为48348百万元[28] 负债与股东权益数据变化 - 负债总额25759.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9.16亿元,增长4.88%[16] - 2023年3月31日负债合计2575916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456000百万元增长4.88%[24] - 2023年3月31日股东权益合计171053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5930百万元增长3.09%[25] 金融资产与借款数据变化 - 2023年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为64850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461百万元增长49.21%[24] - 202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34715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886百万元增长118.53%[24] - 2023年向中央银行借款为63078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7170百万元减少35.08%[24] 投资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化 - 2023年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现金59,2022年为55[30] - 2023年购置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307(负数表示支出),2022年为276[30] - 2023年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现金7299,2022年为6704[30] - 2023年收回投资收到现金653018,2022年为334542[30]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540(负数表示净流出),2022年为38556[30] - 2023年发行债券收到现金272337,2022年为103796[30] - 2023年偿还到期债务支付现金219846(负数表示支出),2022年为47236[30] - 2023年筹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0099,2022年为38547[30]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33397(负数表示减少),2022年增加48231[30] 利息收支数据变化 - 2023年经营活动收到利息21120,支付利息11764;2022年收到利息19843,支付利息8406[30]
浙商银行(0201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2 17: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主要指标增速均取得两位数增长,营收、贷款等指标增速位居全国股份行首位[14] - 2022年公司存款付息率在可比同业中降幅最大[14] - 2022年公司不良贷款率实现五年以来的首次下降[14]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各项贷款增速列第一,各项存款增速列第二,存款付息率在可比银行中降幅最大[18] - 2022年末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为28.53%,较半年末提升4.19个百分点[18]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3%[25] - 2022年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67%[25] - 截至2022年末,总资产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25] - 截至2022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0%[25] - 截至2022年末,总负债2.4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6%[25] - 截至2022年末,吸收存款余额1.6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7%[25] - 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1.47%、拨备覆盖率182.19%[25] - 2022年末资本充足率11.60%、一级资本充足率9.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05%[25] - 在《银行家》“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按一级资本位列79位,较上年跃升20位[25] - 2022年公司在“全球银行1000强”位居第79名[32] - 2022年公司“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品牌價值27.9億美元創新高[32] - 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611.52億元,稅前利潤158.31億元,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136.18億元[45] - 2022年末公司資產總額26219.30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15250.30億元,負債總額24560.00億元[45] - 2022年末公司吸收存款16814.43億元,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權益1629.33億元[45] - 2022年公司平均總資產收益率0.57%,平均權益回報率9.02%,淨利息收益率2.21%,淨利差2.02%[45] - 2022年公司非利息淨收入佔營業收入比23.04%,成本收入比27.77%[45] - 2022年公司不良貸款率1.47%,撥備覆蓋率182.19%,貸款撥備率2.67%[45] - 2022年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05%,一級資本充足率9.54%,資本充足率11.60%[45] - 2022年公司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期末每股淨資產6.49元,基本每股收益0.56元,稀釋每股收益0.56元[45] - 截至2022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6219.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52.07亿元,增长14.66%[50]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250.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77.91亿元,增长13.20%[50] - 负债总额2456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61.60亿元,增长15.86%[50] - 吸收存款16814.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57.38亿元,增长18.77%[50]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11.52亿元,较上年增加65.68亿元,增长12.03%[51] - 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36.18亿元,较上年增加9.70亿元,增长7.67%[51] -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47%,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52] - 拨备覆盖率182.19%,较上年末上升7.58个百分点[52] - 贷款拨备率2.6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52]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1.60%,较上年末下降1.29个百分点[53] - 2022年利息净收入470.62亿元,比上年增加51.10亿元,增长12.18%,占营业收入的76.96%[57] - 2022年利息收入1019.83亿元,比上年增加92.26亿元,增长9.95%;利息支出549.21亿元,比上年增加41.16亿元,增长8.10%[57] - 2022年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02%和2.21%,分别比上年下降0.05和0.06个百分点[57] - 2022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753.52亿元,比上年增加54.14亿元,增长7.74%[62] - 2022年投资利息收入220.76亿元,比上年增加28.17亿元,增长14.63%[64] - 2022年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25.26亿元,比上年增加9.34亿元,增长58.67%[64] - 2022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367.14亿元,比上年增加28.28亿元,增长8.35%[65] - 2022年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80.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72亿元,增长20.40%[67] - 2022年生息资产总额平均余额23355.24亿元,平均收益率4.37%;付息负债总额平均余额23400.83亿元,平均付息率2.35%[58] - 2022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14713.74亿元,平均收益率5.12%;吸收存款平均余额16061.41亿元,平均付息率2.29%[58] - 2022年非利息净收入140.90亿元,较上年增加14.58亿元,增长11.54%[6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7.91亿元,较上年增加7.41亿元,增长18.30%,其中代理及委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增加4.18亿元至18.02亿元[68][69]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92.99亿元,较上年增加7.17亿元,增长8.35%,其中金融投资净收益增长159.77%至20.08亿元[71] - 营业费用176.68亿元,较上年增加28.96亿元,增长19.60%,主要因加大战略业务和科技投入[72] - 信用减值损失合计276.53亿元,较2021年的248.31亿元有所增加[73] - 所得税费用18.42亿元,较上年减少2.23亿元,下降10.80%,实际税率11.64%[74] - 2022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6219.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52.07亿元,增长14.66%[78]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4862.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44.02亿元,增长13.29%,占资产总额的56.69%[78]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250.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77.91亿元,增长13.20%[81] - 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9870.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9%[83] - 票据贴现总额1123.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84] - 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4178.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4%[85] - 金融投资总额751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35%[86] - 负债总额2456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61.60亿元,增长15.86%[88] - 吸收存款余额16814.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57.38亿元,增长18.77%[90] - 归属本行股东权益合计1629.3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2.36亿元,下降0.75%[91] - 正常贷款14584.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56.21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95.63%[92] - 不良贷款223.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6亿元,不良贷款率1.47%,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92] - 截至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5250.3亿元,不良贷款223.53亿元,不良贷款率1.47%;上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3472.39亿元,不良贷款206.67亿元,不良贷款率1.53%[95][98][99] - 公司贷款金额为9870.79亿元,占比64.73%,不良贷款161.05亿元,不良贷款率1.63%;上年末贷款金额为8829.9亿元,占比65.54%,不良贷款165.81亿元,不良贷款率1.88%[94][96] - 个人贷款金额为4178.81亿元,占比27.40%,不良贷款62.48亿元,不良贷款率1.50%;上年末贷款金额为3814.94亿元,占比28.32%,不良贷款40.86亿元,不良贷款率1.07%[94][96] - 贴现贷款金额为1123.74亿元,占比7.37%,不良贷款为0;上年末贷款金额为788.55亿元,占比5.85%,不良贷款为0[94][96] - 制造业贷款金额为2169.21亿元,占比14.22%,不良贷款56.12亿元,不良贷款率2.59%;上年末贷款金额为1744.73亿元,占比12.96%,不良贷款69.27亿元,不良贷款率3.97%[96] - 长三角地区贷款金额为8430.69亿元,占比55.29%,不良贷款110.58亿元,不良贷款率1.31%;上年末贷款金额为7312.77亿元,占比54.28%,不良贷款145.19亿元,不良贷款率1.99%[98] - 抵押贷款金额为6758.21亿元,占比44.32%,不良贷款107.5亿元,不良贷款率1.59%;上年末贷款金额为5998.67亿元,占比44.52%,不良贷款59.13亿元,不良贷款率0.99%[99] - 质押贷款金额为723.03亿元,占比4.74%,不良贷款9.31亿元,不良贷款率1.29%;上年末贷款金额为1005.73亿元,占比7.47%,不良贷款7.77亿元,不良贷款率0.77%[99] - 保证贷款金额为2895.24亿元,占比18.98%,不良贷款64.98亿元,不良贷款率2.24%;上年末贷款金额为1994.74亿元,占比14.81%,不良贷款101.97亿元,不良贷款率5.11%[99] - 信用贷款金额为3673.12亿元,占比24.09%,不良贷款41.74亿元,不良贷款率1.14%;上年末贷款金额为3645.7亿元,占比27.06%,不良贷款37.8亿元,不良贷款率1.04%[99] - 截至报告期末,抵押贷款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为44.32%,余额6758.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59.54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07.50亿元,不良贷款率1.59%,比上年末上升0.60个百分点[101] - 前十大贷款客户贷款总额330.87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16%,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为63.00亿元,占资本净额的3.22%,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6.89%[102] - 2022年末逾期贷款余额299.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5.26亿元,其中90天以上逾期贷款176.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7亿元[103][104] - 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准备期初余额360.87亿元,本期计提172.45亿元,期末余额407.25亿元[104] - 截至报告期末,重组贷款和垫款总额4.5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83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和垫款总额1.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15亿元[10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1.60%,一级资本充足率9.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05%,杠杆率5.12%[106] - 2022年末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359.25亿元,一级资本净额1611.78亿元,总资本净额1958.71亿元,风险加权资产16891.48亿元[10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1.56%,一级资本充足率9.5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00%,杠杆率5.04%[109] - 2022年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308.81亿元,一级资本净额1558.76亿元,总资本净额1891.00亿元,风险加权资产16359.87亿元[110] - 公司本外币合计流动性比例为58.13%,流动性覆盖率为148.48%,其中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3256.15亿元,未来30天净现金流出2193.02亿元,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7.99%,可用的稳定资金14081.98亿元,所需的稳定资金13039.90亿元[122] - 集团本外币合计流动性比例为58.46%,流动性覆盖率为148.11%,其中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32
浙商银行(601916)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28 00:00
公司发展战略 - 2022年是浙商银行非常重要的转折之年,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经营业绩逆势上扬,集团总资产、营收、存贷款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取得两位数增长[12] - 公司确立了“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明确了数字化改革、深耕发展、五大板块协同、财富管理四大战略重点和“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13] - 公司实施了“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重塑战略体系,吹响了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号角[13] - 公司全面启动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综合金融“六大工程”,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成为全国性股份行中唯一蝉联银保监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一级行”荣誉的银行[15] - 公司在2023年坚持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深化落实四大战略重点和十二字经营方针,强化金融功能性,高举金融向善旗帜[17]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6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4%[28] - 公司总资产为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28] - 公司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310家分支机构[29] - 公司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79位[29]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610.8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14%[47]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36.1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67%[47] - 资产总额为2621.9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66%[47]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将继续坚定走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以智慧经营为突出特征的“321”经营策略[19] - 公司将着力打破条条框框,试点跨条线、跨板块、跨分行的协同作战,更加重视形成五大业务板块提供综合化服务的特色优势[20] - 公司不断完善业务体系,推进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38] - 公司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资产质量保持稳定[39] - 公司系统开启数字化改革,构建“185N”改革体系构架,推出“微海”数字化品牌[40] 公司财务指标 - 公司2022年一季度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3.91亿、163.49亿、159.77亿、133.68亿[49] - 公司2022年全年GDP为121.0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51] - 公司2022年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实体经济提供超一万亿元长期流动性[52] - 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0%;负债348.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53] - 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2.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3%[53]
浙商银行(0201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7 18:38
财务审计与股息分配 - 公司2022年度报告经审计,按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均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 - 公司董事会建议2022年度每10股分配现金股息人民币2.10元(含税),预案待股东大会审议批准[2] 控股子公司情况 - 浙银金租系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占股51%[4] - 公司持有浙銀金租51%的股份[153] 整体财务指标表现 - 2022年公司集团总资产、营收、存贷款等主要指标增速均达两位数,营收、贷款等指标增速位居全国股份行首位[5] - 2022年公司存款付息率在可比同业中降幅最大,不良贷款率实现五年内首次下降[5] - 2022年营业收入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各项贷款增速列全国性股份行第一,各项存款增速列全国性股份行第二,存款付息率在可比银行中降幅最大[8] - 2022年末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为28.53%,较半年末提升4.19个百分点[8]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3%[13] - 2022年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67%[13] - 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13] - 截至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0%[13] - 截至报告期末,总负债2.4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6%[13] - 截至报告期末,吸收存款余额1.6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77%[13] - 不良贷款率1.47%、拨备覆盖率182.19%[13] - 资本充足率11.60%、一级资本充足率9.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05%[13] - 2022年资产总额为26219.30亿元,净利润为139.89亿元[23] - 2022年营业收入为611.52亿元,非利息净收入为126.32亿元[23] - 2022年不良贷款率为1.47%,拨备覆盖率为182.19%[26] - 2022年营业收入611.52亿元,较2021年的545.84亿元增长11.9%[1] - 2022年税前利润158.31亿元,较2021年的149.81亿元增长5.7%[1] - 2022年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36.18亿元,较2021年的126.48亿元增长7.7%[1] - 2022年末资产总额2.62万亿元,较2021年末的2.29万亿元增长14.6%[1] - 2022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较2021年末的1.35万亿元增长13.2%[1] - 2022年末负债总额2.46万亿元,较2021年末的2.12万亿元增长15.8%[1] - 2022年末吸收存款1.68万亿元,较2021年末的1.42万亿元增长18.8%[1] - 2022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57%,较2021年的0.60%下降0.03个百分点[1] - 2022年不良贷款率1.47%,较2021年的1.53%下降0.06个百分点[1] - 2022年拨备覆盖率182.19%,较2021年的174.61%上升7.58个百分点[1]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26,219.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52.07亿元,增长14.66%[32]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11.52亿元,较上年增加65.68亿元,增长12.03%[33] - 归属本行股东净利润136.18亿元,较上年增加9.70亿元,增长7.67%[33] -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47%,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3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1.60%,较上年末下降1.29个百分点[35] - 2022年,利息净收入470.62亿元,较上年增加51.10亿元,增长12.18%,占营业收入76.96%[38] - 利息收入1,019.83亿元,较上年增加92.26亿元,增长9.95%;利息支出549.21亿元,较上年增加41.16亿元,增长8.10%[38] - 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02%和2.21%,较上年分别下降0.05和0.06个百分点[38] - 营业费用176.68亿元,较上年增长19.60%,成本收入比27.77%,较上年末上升2.27个百分点[36]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76.53亿元,较上年增长11.36%;所得税费用18.42亿元,较上年下降10.80%[36]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753.52亿元,比上年增加54.14亿元,增长7.74%[43] - 投资利息收入220.76亿元,比上年增加28.17亿元,增长14.63%[45] - 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25.26亿元,比上年增加9.34亿元,增长58.67%[45]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367.14亿元,比上年增加28.28亿元,增长8.35%[46]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80.97亿元,比上年增加13.72亿元,增长20.40%[48] - 2022年非利息净收入140.9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8亿元,增长11.54%[49] - 营业费用176.68亿元,比上年增加28.96亿元,增长19.60%[53] - 信用减值损失276.53亿元,2021年为248.31亿元[54] - 所得税费用18.42亿元,比上年减少2.23亿元,下降10.80%,实际税率11.64%[55] - 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611.52亿元,2021年为545.84亿元[56]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11.52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334.60亿元占比54.72%,环渤海地区105.08亿元占比17.18%,珠三角及海西地区59.05亿元占比9.66%,中西部地区112.79亿元占比18.44%[5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6219.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52.07亿元,增长14.66%,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4862.91亿元占比56.69%,金融投资7518.49亿元占比28.67%[59] - 2022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250.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7.91亿元,增长13.20%,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9870.79亿元占比64.73%,票据贴现1123.74亿元占比7.37%,个人贷款和垫款4178.81亿元占比27.40%[62][6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9870.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9%[64] - 截至报告期末,票据贴现总额1123.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51%[65] - 截至报告期末,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4178.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4%[66] - 截至报告期末,金融投资总额7518.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5%,其中基金投资1261.28亿元占比16.78%,债券投资5468.24亿元占比72.73%[67][6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负债总额24560.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61.60亿元,增长15.86%[69] - 2022年末吸收存款16814.43亿元,占负债总额的68.46%,向中央银行借款971.70亿元,占比3.96%[70]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3120.3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12.71%,应付债券3230.33亿元,占比13.15%[70]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吸收存款余额16814.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57.38亿元,增长18.77%[71] - 公司存款增加2331.24亿元,增长19.24%;个人存款增加280.39亿元,增长15.12%[71] - 定期存款增加2192.56亿元,增长28.78%;活期存款增加419.07亿元,增长6.60%[71] -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本行股东权益合计1629.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2.36亿元,下降0.75%[72] - 截至报告期末,正常贷款14584.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56.21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95.63%[73] - 关注贷款365.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88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40%[73] - 不良贷款223.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6亿元,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7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161.0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76亿元;不良贷款率1.63%,比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74] - 个人不良贷款62.4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62亿元;不良贷款率1.50%,比上年末上升0.43个百分点[74]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从2021年末的13472.39亿元增至2022年末的15250.30亿元[73][74] - 2022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525.03亿元,不良贷款金额为22.3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7%;2021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347.239亿元,不良贷款金额为20.66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75][77][79] - 2022年末公司贷款金额为987.079亿元,占比64.73%,不良贷款金额为16.10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3%;2021年末公司贷款金额为882.99亿元,占比65.54%,不良贷款金额为16.5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8%[75] - 2022年末个人贷款金额为417.881亿元,占比27.40%,不良贷款金额为6.24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0%;2021年末个人贷款金额为381.494亿元,占比28.32%,不良贷款金额为4.0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7%[75] - 2022年末长三角地区贷款金额为843.069亿元,占比55.29%,不良贷款金额为11.0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1%;2021年末长三角地区贷款金额为731.277亿元,占比54.28%,不良贷款金额为14.5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9%[77] - 2022年末中西部地区贷款金额为281.109亿元,占比18.43%,不良贷款金额为5.3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0%;2021年末中西部地区贷款金额为242.868亿元,占比18.03%,不良贷款金额为3.21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77] - 2022年末环渤海地区贷款金额为222.3亿元,占比14.58%,不良贷款金额为4.5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5%;2021年末环渤海地区贷款金额为193.924亿元,占比14.39%,不良贷款金额为2.2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4%[77] - 2022年末珠三角及海西地区贷款金额为170.856亿元,占比11.20%,不良贷款金额为1.3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1%;2021年末珠三角及海西地区贷款金额为175.27亿元,占比13.01%,不良贷款金额为725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41%[77] - 2022年末抵押贷款金额为675.821亿元,占比44.32%,不良贷款金额为10.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9%;2021年末抵押贷款金额为599.867亿元,占比44.52%,不良贷款金额为5.9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9%[79] - 2022年末质押贷款金额为72.303亿元,占比4.74%,不良贷款金额为931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29%;2021年末质押贷款金额为100.573亿元,占比7.47%,不良贷款金额为777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77%[79] - 2022年末保证贷款金额为289.524亿元,占比18.98%,不良贷款金额为6.49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4%;2021年末保证贷款金额为199.474亿元,占比14.81%,不良贷款金额为10.1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11%[79] - 前十大贷款客户贷款总额330.87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16%,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63.00亿元,占集团资本净额的3.22%,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集团资本净额的16.89%[81] - 2022年末逾期贷款余额299.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5.26亿元,其中90天以上逾期贷款176.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亿元[82] - 截至报告期末,重组贷款和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