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银行(02016)
icon
搜索文档
东莞三家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7:59
人事任命 - 东莞农商行、浙商银行东莞分行、光大银行东莞分行三家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东莞金融监管分局核准 [1] - 郑炫佳获核准担任浙商银行东莞分行副行长 批复文号东金复〔2025〕72号 [1] - 叶云飞获核准担任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批复文号东金复〔2025〕73号 [1] - 辛未获核准担任中国光大银行东莞分行副行长 批复文号东金复〔2025〕74号 [1] 高管背景 - 叶云飞出生于1977年 此前担任东莞农商行行长助理 [1] - 叶云飞2000年7月至2005年2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 [1] - 2005年2月至2007年7月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东莞市中心支局外汇检查科副科长 [1] -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前身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担任理事会风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合规部经理 [1] - 201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担任东莞农商行董事会秘书、董事、行长助理 [1] - 2024年10月起担任东莞农商行行长助理直至此次晋升副行长 [1] 监管要求 - 核准任职人员需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 [3][4] - 到任后10日内需向监管机构报告到任情况 [3][4] - 未在规定期限内到任的 批复文件将失效并由决定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3][4] - 银行需督促任职人员持续学习经济金融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 [2][3][4] - 任职人员需熟悉岗位职责并忠实勤勉履职 [2][3][4]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将共创数智金融生态
新浪科技· 2025-09-12 16:08
合作框架 -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在金融科技、基础技术、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普惠金融等领域推进合作[1] - 重点合作方向包括AI智能体建设及应用、大模型防御、分布式微服务体系、数据库等金融科技 以及财富管理、小微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业务[1] - 双方将共建数智金融生态[1] 技术战略 - 蚂蚁集团秉持"AI First"战略 与浙商银行共同探索AI技术创新应用[1] - 蚂蚁数科AI业务以行业大模型技术和可信智能体技术为双引擎 提供从行业模型、AI平台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1] - 浙商银行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银行核心业务流程、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运营决策等环节[1] 业务影响 - 合作将对银行商业模式、服务场景、产品设计和内部运营进行全面重塑 形成数字银行新业态[1] - 蚂蚁数科在金融领域累计服务100%国有股份制银行、超60%城商行 以及数百家金融机构[1] - 数字科技解决方案正深度参与多个行业升级[1]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达成深化战略合作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15:09
合作框架 -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在金融科技 基础技术 公司金融 零售金融 金融市场 普惠金融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1] - 双方以AI为引擎探索金融业发展新动能 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1] 技术合作领域 - 推进AI智能体建设及应用 大模型防御 分布式微服务体系 数据库等金融科技合作[1] - 共建数智金融生态[1] 业务合作方向 - 覆盖财富管理 小微贷款 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合作[1]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共创金融科技新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5:04
战略合作背景 - 浙商银行自2022年起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全行战略重点 并于2023年提出"AI First"战略 聚焦医疗 金融 生活三大场景应用[1] - 蚂蚁集团2023年提出"AI First"战略 以"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利每个人的生活"为愿景 积极布局智能体领域[1] 合作具体内容 - 双方将在AI智能体建设及应用 大模型防御 分布式微服务体系 数据库等金融科技领域开展合作[1] - 合作范围涵盖财富管理 小微贷款 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方面 共建数智金融生态[1] - 合作领域包括金融科技 基础技术 公司金融 零售金融 金融市场 普惠金融等多维度[2] 技术应用成果 - 浙商银行已打造超级智能助手"浙小智"和"浙银金市存单做市"AI机器人等AI应用场景[1] - 蚂蚁数科AI业务以行业大模型技术和可信智能体技术为双引擎 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3] - 蚂蚁数科累计服务100%国有股份制银行 超60%城商行及数百家金融机构[3] 战略愿景 - 浙商银行计划推动AI技术嵌入银行核心业务流程 客户服务 风险管理和运营决策等环节[1] - 合作旨在对银行商业模式 服务场景 产品设计和内部运营进行全面重塑 形成数字银行新业态[1] - 双方将以AI为引擎探索金融业发展新动能 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2]
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有多少?招商、兴业超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55
银行薪酬总额 - 农业银行上半年薪酬总额达686.58亿元 位列国有大行之首 [3] - 工商银行薪酬总额654.71亿元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超500亿元 [3] - 招商银行薪酬总额354.84亿元 在股份行中领先 [5] 人均月薪水平 - 国有大行上半年人均月薪介于2.51万至2.84万元 中国银行最高达2.84万元 [4] - 股份行人均月薪普遍高于国有大行 招商银行5.01万元 兴业银行4.57万元 [6] - 浦发银行人均月薪2.87万元 是唯一低于3万元的股份行 [6][7] 员工数量变动 - 农业银行员工较上年末减少9606人 工商银行减少超6700人 [1][9] - 招商银行员工数量逆势增加867人 是统计中唯一正增长的银行 [1][9][12] - 超八成银行出现员工缩减 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缩减超千人 [9][12] 薪酬管理机制 - 多家银行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民生银行对高管及关键岗位执行延期支付及扣回 [14] - 中国银行去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250万元 涉及2469人次 [15] - 浙商银行执行追索扣回3033.78万元 渤海银行追回2403万元 [15] 薪酬资源配置 - 农业银行将50%以上招聘计划用于县域 薪酬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16] - 工商银行优化薪酬资源配置机制 加强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 [16] - 银行通过薪酬结构调整支持战略目标实施 包括县域延伸和风险管控 [14][16]
私行业务跑出加速度成银行扩中收重要引擎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4:17
私行业务客户增长情况 - 国有大行私行客户数量优势显著 农业银行27.9万户 建设银行26.55万户 中国银行21.69万户 交通银行10.26万户 邮储银行鼎福客户4.14万户 [1] - 建设银行上半年新增私行客户3.4万户领先同业 邮储银行鼎福客户数较年初增长超21% [1]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18.27万户保持绝对领先 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均超9万户 [2] - 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上半年分别新增私行客户1.36万户和0.8万户 浙商银行客户数增长超15% [2] - 城商行表现亮眼 宁波银行私行客户达3万户 较年初增长20.27% [2] 私行资产管理规模表现 - 国有大行私行AUM规模突出 农业银行3.5万亿元 中国银行3.4万亿元 建设银行3.18万亿元 交通银行1.39万亿元 [2] - 国有大行AUM增速显著 农业银行较年初增长11.11% 中国银行增长8.28% 建设银行增长14.39% 交通银行增长7.20% [2] - 股份制银行私行AUM突破万亿关口 平安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均超1万亿元 [3] - 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私行AUM较年初增长均超10% [3] 私行业务战略价值 - 私行业务具有弱周期 低波动 高价值特性 成为银行应对净息差压力的重要营收增长方向 [1][3] - 私行业务是拉动零售AUM增长最快的板块 开发潜力大且获利空间可观 [3] - 高净值客群受经济周期影响有限 中长期仍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重要抓手 [2] 银行服务模式创新 - 建设银行完善私行客群经营策略 推进企业家工作室建设 加大民营企业家服务力度 [3] - 邮储银行创新推出"助成才 赢未来"品牌活动 聚焦子女教育规划和资产传承场景需求 [3] - 中信银行推出"信亦享"专属服务品牌强化客户分层 光大银行深耕家庭 悦己女性和企业主三大核心客群 [4] - 未来私行业务将向深度数字化 服务生态化 投资全球化三大方向演进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将重构服务流程 [4]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借助资金流信息平台提升小微金融精准服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1 17:05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成效 -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成为安徽省内第一批实现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落地的银行金融机构 [1] - 截至2025年8月末通过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43户累计投放金额8650.40万元 [1] - 平台具备全国联网主体驱动实时在线按需共享广泛应用等综合优势 [1] 资金流信息平台功能特点 - 帮助信用白户信用薄户无抵押无担保中小微企业提升融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 [1] - 通过资金流信用信息与征信系统企业信用报告多维度交叉验证提升银行放贷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1] 具体服务案例实施 - 合肥某包装纸板有限公司因轻资产运营缺乏传统抵质押物面临融资困境 [2] - 银行引导客户使用数科贷产品通过大数据模型风控校验并借助资金流平台增信 [2] - 结合平台获取的上下游交易信息财务数据征信数据水电费订单等多角度验证经营真实性 [2] 业务处理效率与成果 - 多角度综合评估后认定企业符合信用贷款标准推荐使用数科贷产品 [2] - 客户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审批放款全流程发放信用贷款200万元 [2] - 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快速放款缓解企业资金需求获得客户高度满意 [2] 未来推广计划 - 银行将加强组织领导系统应用过程督导宣传培训等措施 [3] - 持续加大资金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力度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3] - 实施基于平台的增信流水贷工程促进平台应用提质扩面 [3]
浙商银行长沙分行三大创新举措护航湘企出海深耕非洲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1 10:21
核心业务创新 - 推出"涌金全球汇2.0"集成三大子产品 实现120余种货币清算网络覆盖非洲主要经济体[2] - 通过"一币百汇"打通非洲30余国小币种汇路 累计办理小币种收付超700万美元[2] - 创新"人民币错币种进口押汇"模式 允许企业以人民币融资实现美元结算[2] 服务效率提升 - 信用证开立时效从5天压缩至2小时 通过数字化"极速开证"服务实现分钟级处理[3] - 实现肯尼亚先令等小币种秒级清算 解决传统汇款需5天经三家银行的痛点[2] - 全流程线上化办理融资业务 支持当天申请当天放款[2] 业务规模与覆盖范围 - 涉非业务累计规模突破2.1亿美元 服务覆盖非洲20余个国家[1][4] - 2023年至2025年8月跨境收支达1460万美元 进口开证超3700万美元[4] - 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规模超1.6亿美元 服务30余家湘企[4] 产品应用场景 - 为橡胶、化工、原料药等20多类商品贸易提供金融支持[4] - 实现美元/欧元/英镑/加元本地收款零清算成本[2] - 嵌入式金融服务对接企业ERP及网银系统 实现授信-开证-汇兑-融资一键办理[4] 战略发展方向 - 扩大非洲小币种清算范围 推动人民币在非洲跨境贸易中的使用[4] - 建设线上中非金融服务中心 打造湘企走出去一站式金融超市[4] - 深化与非洲本地银行合作 支持湖南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4]
一个深耕本土的增长样本:浙商银行“深耕浙江”战略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9-10 13:58
核心战略与定位 - 浙商银行自2022年起确立并坚定执行"深耕浙江"首要战略 将总部设在浙江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业务竞争力 [2][3] - 该战略将银行的商业目标与区域金融赋能深度绑定 旨在服务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2][3] 区域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浙江省内存款总额突破6102亿元 省内融资服务总量达1.12万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省内融资投放985亿元 超2024年全年增量 [2] - 过去三年浙江省内业务营收较2021年增长25.5% 持续压降存款付息率 [4] - 省内民营经济贷款达2834亿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48% [5] 政府与企业合作 - 实现与浙江全部11个地级市政府战略合作全覆盖 区县合作覆盖率近60% [4] - 近三年省内公司授信客户数量增长66% 对省市属国企及浙商百强企业基本实现合作全覆盖 [4] - 优质上市公司合作率较三年前提升20个百分点 [4] 普惠金融与零售业务 - 三年内普惠小微客户数量增长31% 新增普惠小微贷款445亿元 增量保持股份制同业第一 [5] - 省内私人银行客户超7000户 零售价值客户(月日均AUM20万以上)达26.4万户 占全行近半数 [5] 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46万户 融资余额超4400亿元 服务高层次人才超4100户 [7] - 浙江省内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3万户 融资余额超1200亿元 服务高层次人才超1800户 [7] - 首批发行科技创新债券50亿元 [7] 产业生态赋能 - 推出"'10+N'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覆盖企业全周期需求 [7] - 与万洋集团合作覆盖全国133个产业园 累计服务超2000户企业 发放贷款逾180亿元 [8] - 创新设计与企业"碳强度"挂钩的转型金融贷款 通过利率优惠激励企业绿色改造 [8] 战略升级计划 - 启动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2025-2027年) 聚焦科技金融和支持新型工业化 [3] - 制定新增融资总量、客群基础、存款规模"三个倍增"目标 [5] - 出台《支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十五条举措》 在更高维度助力制造业发展 [5]
浙商银行合肥分行携手国铁上海局、淮南矿业落地全国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9 14:56
业务创新 - 全国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成功落地 由浙商银行合肥分行与国铁上海局合作开展 淮南矿业作为办理方专项用于支付铁路运费[1] - 该业务标志着铁路物流场景金融领域的新突破 实现融资申请 授信审批和单笔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1] - 通过国铁95306平台与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无缝对接完成操作[1] 合作背景 - 2025年2月28日国铁集团与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签署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合作协议 浙商银行位列其中[1] - 浙商银行在推广铁路运费贷业务后 主动探索国内信用证在铁路物流场景的应用[1] - 淮南矿业作为安徽省属国企 日常铁路运输业务频繁 运费支付需求较大[1] 业务实施 - 业务于9月4日通过信用证结算模式落地 有效解决企业铁路运输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2] - 该模式降低物流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2] - 淮南矿业已成功使用信用证支付电费 此次进一步拓展至铁路运费支付领域[2] 各方评价 - 淮南矿业表示该业务拓宽融资渠道 节约财务费用 提升经营效益[2] - 浙商银行称此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重要探索 将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挖掘更多应用场景[2] - 国铁上海局表示将继续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 打造更完善的物流金融服务生态[2] 未来规划 - 浙商银行将继续深化与国铁集团合作 探索更多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场景[3] - 将持续优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推动铁路物流金融服务的普及与应用[3] - 最终目标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