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银行(02139)

搜索文档
鸠杖新韵里的养老答卷
贝壳财经· 2025-05-08 15:45
老龄化社会现状 - 截至2024年末甘肃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0.06% 全国这一比重达22.0% [2] - 老龄化社会面临金融服务如何兼顾"慢服务"与"数字化"的双重挑战 [2] 老年客户痛点 - 高龄老人面临行动不便 需亲自到网点取养老金造成困扰 [1] - 异地定居老人遭遇社保卡密码锁定 原单位解散导致处理困难 [1] - 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数字鸿沟问题 对APP操作不知所措 [1][9] 适老化服务创新 - 推出上门驻点服务 为行动不便老人办理社保卡激活等业务 [3] - 在工资发放日开设专门窗口 高校设服务站减少排队时间 [3] - 网点设置敬老窗口 配备老花镜 血压仪等适老设备 [5] - 铺设防滑地胶 加装扶手 实现轮椅通道全覆盖 [5] 数字化适老改造 - ATM机增加语音提示和字体放大功能 [9] - 手机银行推出"颐年版"专属服务 [9] - 推行"三慢服务法"(语速慢 操作慢 解释慢) [9] - 建立老年客户应急服务档案 记录健康信息 [9] 养老金融品牌建设 - 2024年10月推出"甘养乐"养老金融示范网点 [10] - 截至2024年末建成19个养老金融示范点 [10] - 定期举办老年主题活动 提升理财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10][1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推出储蓄存款 特色保险 代销理财等多款养老特色产品 [13] - 以养老食堂建设为依托打造特色生态场景 [13] - 制定《养老金融落地实施方案》系统推进适老化改造 [12] 产融协同模式 - 与甘肃金益康 甘肃城乡投康养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14] - 开展综合授信 个人业务 账户开立等协作 [14] - 探索"金融+实体"养老金融合作新模式 [14]
甘肃银行劳动者图鉴: 每个爱岗敬业的小可爱,都是今天节日的主人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1:44
服务亮点 - 甘肃银行在五一假期期间通过柜台、理财室和企业车间等多场景提供超暖服务,展现劳动者精神[1] - 柜台服务人员小张以零差错零投诉记录获得首季"服务之星",提供包括上门服务在内的全方位客户关怀[5][6][7][8] - 零售客户经理小王通过个性化服务实现上万客户零投诉,包括理财规划、防诈骗提醒等接地气服务[14] - 企业客户经理小缪创新信贷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企业"成长档案"和挖掘"隐形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18][19] 服务特色 - 柜台服务体现"六边形战士"特质,兼具高效业务处理(手速快到飞起)与人性化关怀(半跪操作)[2][6][7] - 理财服务注重生活化沟通(唠3小时家常)和定制化方案(生活理财方案),实现客户深度认同[14] - 企业服务突破传统信贷思维,采用长期陪伴模式(定期串门)和场景化服务(驻扎车间)[18][19] 服务成果 - 个人客户服务获得高度认可,如八旬老人社保卡激活等特殊需求得到满足[7] - 理财服务成功转化潜在客户,小夫妻从理财顾虑者变为方案认同者[14] - 企业服务创造实际价值,帮助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18][19]
甘肃银行劳动者图鉴: 每个爱岗敬业的小可爱,都是今天节日的主人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1:34
服务亮点 - 柜台员工小张三年保持零差错零投诉记录 并获首季"服务之星"称号 其服务包括高效清点凭证 贴心协助老年人办理业务 甚至提供上门服务[5] - 零售客户经理小王服务上万客户零投诉 擅长用生活化比喻解释金融产品 并能及时识别诈骗风险 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理财方案[8][9] - 客户经理小缪深入企业车间 通过挖掘"隐形信用"帮助缺乏抵押物的企业获得贷款 并建立长期跟踪服务机制[12] 服务特色 - 针对老年客户群体推出"贴脸展示"验钞 手把手教学手机银行等适老化服务[5] - 理财服务注重生活场景结合 通过3小时家常沟通了解客户需求 再提供个性化方案[9] - 企业信贷突破传统抵押模式 创新采用数据挖掘方式评估信用 并提供持续跟踪服务[12] 服务文化 - 节假日期间仍坚持在岗服务 覆盖柜台 理财 企业信贷等多条线业务[1][12] - 建立"服务之星"等内部激励机制 表彰优秀服务案例[5] - 强调"长期陪伴"理念 从一次性服务延伸至持续跟踪的企业"串门"服务[12]
甘肃银行净利近五年首现下滑,董事长刘青降薪、行长王锡真涨薪
搜狐财经· 2025-04-27 11:31
文章核心观点 甘肃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不过总资产、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客户存款总额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率下降,员工数量增加,董事长和行长薪酬有变动 [1][2][6] 分组1: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59.54亿元,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为5.82亿元,同比下降9.65% [2] - 202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4.93亿元、62.78亿元、65.27亿元及66.65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创近五年新低 [2][3] - 2020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63%、2.24%、5.39%及7.17%,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65%,为近五年来首次下滑 [5][6] 分组2:资产情况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4147.08亿元,同比增加6.7% [6] - 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亿元,同比增加3.8% [6]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末减少0.07% [6] - 2024年末客户存款总额为3213.79亿元,同比增加8.7% [6] 分组3: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4595名雇员,较2023年末的4505人增加90名雇员 [7] 分组4:高管薪酬 - 2024年董事长刘青薪酬为88.6万元,薪酬微降;行长王锡真薪酬为73.7万元,涨薪11.16% [9] 分组5:高管履历 - 刘青59岁,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18年9月起任该行党委书记,2018年12月至今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9] - 王锡真51岁,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22年5月起任该行党委副书记,2022年9月起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2022年10月至今任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执行董事 [10]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15款金融App上“黑榜”,涉分期白条、捷信金融、甘肃银行等
新浪财经· 2025-04-24 08:40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6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其中15款金融APP上“黑榜”,监管部门正完善政策筑牢个人信息堤坝,用户需留心守护自身隐私安全 [1][3][18] 违规APP情况 违规APP名单 - 云端金融、捷信金融、车贷e通、众安贷、汇通启富 - 山西证券、弘历投教、移动白条、分期白条、武清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福建农商)、携程金融、兰州银行企业版、甘肃银行、张家口银行、阳光村镇银行等15款金融领域相关App被点名 [3] 违规APP问题类型 - 这15款金融APP主要存在五类问题,包括隐私政策内容不完整、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信息、用户权益保障功能缺失、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以及未获授权处理敏感个人信 [5] 多起违规APP - 云端金融、捷信金融、车贷e通等10款金融领域相关App存在多起违规事项 [6] 银行APP违规情况 - 甘肃银行、兰州银行企业版等6款银行APP被点名,甘肃银行因未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被通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9.54亿元,净利润5.82亿元,年底约有411.19万名零售手机银行客户,交易约1804万笔,总额约2716.3亿元;兰州银行企业版因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信息、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两类问题被列入违规名单;村镇银行类App违规率较高 [8][12][14][15] 过往银行APP违规案例 - 2月17日,乐山商业银行APP涉五项违规被点名;2024年12月24日,江阴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旗下手机应用因违规或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被通报 [16] 监管动态 监管政策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从四方面提出18项具体要求;12月,《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18] 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周道许表示金融服务类APP隐私保护是监管重要关注对象;素喜智研苏筱芮强调金融机构应规范用户个人信息管理,严监管趋势将持续 [19] 用户提醒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醒用户谨慎下载使用违规移动App,认真阅读协议和政策,不随意开放权限和输入信息,定期维护清理数据 [19]
甘肃银行(0213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6: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双双增长6%以上,跻身人民币4000亿元城商行序列[7] - 2024年公司各项贷款增幅4.27%,一般性存款增幅9.46%[7] - 2024年公司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人民币千亿元[7]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有所下降[24]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下降[24]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有所上升[24]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上升[24]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下降[24] - 2024年营业利润为4.757亿元,较2023年的5.693亿元下降[24] - 2024年年度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下降[24] - 2024年本行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823亿元,较2023年的6.445亿元下降[24]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14,707.6百万元,较2023年的388,588.7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百万元,较2023年的222,871.6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负债总额为380,869.7百万元,较2023年的355,408.6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客户存款为321,379.3百万元,较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每股净资产为2.25元,较2023年的2.20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资产回报率为0.15%,较2023年的0.17%有所下降[25] - 2024年权益回报率为1.74%,较2023年的1.97%有所下降[25] - 2024年净息差为1.18%,较2023年的1.48%有所下降[25]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的2.00%有所下降[25] - 2024年拨备覆盖率为134.05%,较2023年的133.39%有所上升[25] - 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减少10.7%[33] - 2024年净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减少9.6%[33]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4147.076亿元,同比增加6.7%[33] - 2024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同比增加3.8%[33] - 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末减少0.07%[33] - 2024年12月31日,客户存款总额为3213.793亿元,同比增加8.7%[33]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减少6.6%[34][36]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减少14.7%[34][36]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34]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增加31.8%[34] - 计息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341,543.9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367,594.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48%降至2.27%[38] - 净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5,557.0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4,674.7百万元,净利差从1.26降至1.02,净息差从1.48降至1.18[38] - 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变化金额为684.3百万元,利率变化为 - 1,689.1百万元,净减少1,006.6百万元;计息负债利息开支变化金额为587.1百万元,利率变化为 - 717.2百万元,净减少124.3百万元;净利息收入变化金额为97.2百万元,利率变化为 - 971.9百万元,净减少882.3百万元[42] - 利息收入由2023年的14,023.1百万元减少7.2%至2024年的13,016.5百万元,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增加5.5%,平均收益率从3.74%降至3.29%[46] -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75.6%降至2024年的71.2%,总额从10,606.2百万元降至9,271.2百万元[46] - 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的5.33%降至2024年的4.40%,零售贷款从5.06%降至4.54%,票据贴现从1.73%降至1.41%[48]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834.7百万元增加10.2%至2024年的3,124.4百万元,平均结余增加9.8%,平均收益率略微增长[49] - 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5.6百万元增加52.6%至2024年的23.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0.83%增至1.27%,平均结余减少0.4%[50] - 客户存款平均结余从2023年的279,754.9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304,466.4百万元,利息收入从6,910.2百万元降至6,854.9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47%降至2.25%[38]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平均结余从2023年的6,668.4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5,479.9百万元,利息收入从169.7百万元降至122.3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54%降至2.23%[38]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3.236亿元增加4.2%至2024年的3.372亿元,平均结余从167.045亿元增加7.7%至179.895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94%降至1.87%[51]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43亿元增加7.0%至2024年的2.599亿元,平均结余从169.812亿元增加7.1%至181.789亿元[52] - 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84.661亿元下降1.5%至2024年的83.418亿元,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由2.48%降至2.27%,平均结余从3415.439亿元增加7.6%至3675.948亿元[54] - 客户存款利息开支由2023年的69.102亿元减少0.8%至2024年的68.549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47%降至2.25%,平均结余由2797.549亿元增加8.8%至3044.664亿元[55]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697亿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1.223亿元,平均结余从66.684亿元减少17.8%至54.799亿元,平均成本率从2.54%降至2.23%[56]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5.907亿元增加13.3%至2024年的6.691亿元,平均结余由235.567亿元上升20.4%至283.546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51%降至2.36%[57]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6.485亿元减少14.5%至2024年的5.546亿元,平均结余从237.817亿元减少9.1%至216.257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73%降至2.56%[58]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44亿元减少9.9%至2024年的1.298亿元,平均成本率由1.90%降至1.75%,平均结余从75.989亿元减少2.2%至74.323亿元[59] - 净利息差从2023年的1.26%降至2024年的1.02%,净息差从2023年的1.48%降至2024年的1.18%[60]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至2024年的4亿元,交易净收益从2023年的6.2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8.289亿元[61][63] - 2023 - 2024年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净收益从1.166亿元降至0.412亿元[64] - 2023 - 2024年汇兑净收益从0.475亿元降至0.384亿元[65] - 2023 - 2024年其他营业收入从0.576亿元降至0.09亿元[66] - 2023 - 2024年经营开支从23.888亿元降至23.766亿元,减少0.5%[67] - 2023 - 2024年员工成本从12.618亿元增至12.699亿元,增加0.6%[71] - 2023 - 2024年信用/资产减值损失从37.07亿元降至31.016亿元,减少16.3%[76] - 2023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从0.771亿元增至1.09亿元[78] - 截至2024及2023年末,总资产分别为4147.076亿元及3885.887亿元[79]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8%[81]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占总资产的55.8%,较2023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百万元,较2023年的222,871.6百万元增长3.8%,占总资产的54.4% [83] - 公司贷款从2023年的142,825.3百万元增加7.9%至2024年的154,092.7百万元 [84] - 零售贷款从2023年的51,972.0百万元增加3.5%至2024年的53,815.9百万元 [84] - 信用贷款从2023年的33,870.8百万元增加26.9%至2024年的42,975.7百万元 [87]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从2023年的5,781.8百万元增加0.6%至2024年的5,818.7百万元 [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原值)为141,293.5百万元,较2023年的130,134.3百万元增加8.6%,占总资产的34.1% [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380,869.7百万元,较2023年的355,408.6百万元增长7.2% [90] - 客户存款从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增加8.7%至2024年的321,379.3百万元,占负债总额的84.4% [93] - 2024年发行数笔面值总额37,200.0百万元的零息同业存单,有效年利率介于1.99%至2.55%之间 [94] - 抵押、质押及保证贷款合计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例从2023年的82.2%降至2024年的78.6% [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338.379亿元,2023年同期为331.801亿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良贷款为43.4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3%;2023年同期不良贷款为43.3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0%,不良贷款率减少0.07个百分点[98][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248.595亿元,2023年同期为2171.174亿元[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及零售业及房地产业发放的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67.4%,2023年同期为66.1%[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50.698亿元,占比44.5%;2023年同期股本为150.698亿元,占比45.4%[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公积为59.587亿元,占比1
甘肃银行:以养老金融为钥 开启金融为民新途
财富在线· 2025-04-11 11:02
文章核心观点 甘肃银行构建全方位“适老”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出特色养老金融模式,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赋能、适老化改造等举措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未来将加速创新完善供给体系,擦亮“甘养乐”品牌推动“养老”变“享老” [1][2][3] 分组1:养老金融模式探索 - 甘肃银行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构建全方位“适老”金融服务体系,开启守护银发群体金融新途 [1] - 制定《甘肃银行养老金融落地实施方案》,从多维度优化产品供给与金融服务,探索特色养老金融模式 [1] - 整合行内资源,创新打造“甘养乐”惠民品牌,提供“一站式”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省内揭牌19家示范特色网点 [1] 分组2: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甘享幸福”等养老特色产品,与保险公司合作研发“长寿人生”系列保险产品,与理财公司联合推出颐养天年专属理财系列产品 [2] - 上线发行三代社保卡,设立105家“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 [2] 分组3:科技赋能服务 -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通手机银行、自动取款机、智能柜台的“颐年版”服务功能 [2] - 拓展远程银行功能,为常住省外退休社保卡客户提供服务,开启智能时代金融服务新体验 [2] 分组4:适老化改造 - 加强网点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惠民小站”服务专区,配备多种服务设施,提升关爱与服务质量 [2] 分组5:信贷与场景建设 - 与省内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甘肃银行‘甘养乐’养老金融示范基地” [3] - 运用金融科技围绕养老食堂建设打造特色生态场景,提升养老生活品质 [3] 分组6:未来规划 - 适应老年客群和养老产业金融需求变化,加速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完善供给体系 [3] - 做实、擦亮“甘养乐”养老金融品牌形象,推动“养老”变“享老” [3]
9家上市行“反向追薪”超1.13亿!渤海银行人均退薪3.93万,招商银行未再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4-03 08:23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9家上市行累计“反向讨薪”超1.13亿元,部分银行连续或首次披露金额,且行业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愈发完善 [1][4] 分组1:2024年9家上市行“反向讨薪”情况 - 9家上市行包括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累计“反向讨薪”超1.13亿元 [1][4] - 中国银行“反向追薪”金额最高,达3250万元,对246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 [1][4] - 渤海银行人均退薪金额最高,超3.9万元,其次是浙商银行超2万元,中行、哈尔滨银行超1万元 [3][4] 分组2:各银行不同年份“反向讨薪”对比 - 招商银行、威海银行和瑞丰银行2024年未披露具体金额,2023年招商银行“反向讨薪”总金额最高达4329万元 [6] - 华夏银行和上海农商行2023年报提及金额,暂未发布2024年年报 [6] - 渤海银行和东莞农商行连续三年披露,渤海银行逐年递增,东莞农商行有变化 [6] - 浙商银行和中原银行今年首次披露,中原银行曾在2022年称暂无情况 [7] 分组3:部分银行薪酬相关信息及行业机制发展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年报提及绩效薪酬扣减、止付或追索相关信息 [9] - 东莞农商行和甘肃银行年报提及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具体金额 [9] - 行业从2010年起陆续出台相关指引完善薪酬追索扣回机制,超95%机构已制定实施 [10][11]
甘肃银行(0213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48
公司整体规模与发展 - 公司资产、负债总额双双增长6%以上,跻身人民币4000亿元城商行序列[6] - 公司各项贷款增幅4.27%,一般性存款增幅9.46%[6] - 公司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人民币千亿元[6] - 公司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增速均超过20%[6] - 公司个人有资产客户超190万户,个贷客户15.8万户、信用卡客户66万户,存量商户超20万户[7] - 公司对公客户10.85万户[7] - 公司建成19个养老金融示范点[6] - 公司19个分支机构「三定」方案落地实施[7] - 2011年5月,25家法人单位、白银市商业银行全体股东及平凉市商业银行全体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公司[13] - 平凉市静宁成纪村镇银行于2008年9月18日在中国注册成立,为公司的子公司[12] - 公司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2018年1月18日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8][19] - 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331位,中资银行排名66位,中国银行业100强排名第58位[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个总行营业部、12家分行、181家支行、3家小微支行以及1个社区支行,覆盖甘肃省所有市州区域和约95%的县域[162]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甘肃省电投持有公司约4.21%的股权[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甘肃省公航旅持有公司约18.3%的股权[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甘肃省国投直接持有公司约12.67%的股权,并间接持有约10.74%的股权[11] - 甘肃省国投持有金川集团47.97%的股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金川集团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12] - 酒钢集团68.42%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31.58%的股权由甘肃省国投持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3月28日,酒钢集团持有公司约6.53%的股权[12] - 甘肃省国投84%的股权由甘肃省国资委持有,16%的股权由酒钢集团持有[1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有所上升[23]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有所上升[2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营业利润为4.757亿元,较2023年的5.693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年度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本行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823亿元,较2023年的6.445亿元有所下降[2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414,707.6百万元,较2023年的388,588.7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百万元,较2023年的222,871.6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负债总额为380,869.7百万元,较2023年的355,408.6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客户存款为321,379.3百万元,较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每股净资产为2.25元,较2023年的2.20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资产回报率为0.15%,较2023年的0.17%有所下降[24] - 2024年权益回报率为1.74%,较2023年的1.97%有所下降[24] - 2024年净息差为1.18%,较2023年的1.48%有所下降[24]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的2.00%有所下降[24] - 2024年拨备覆盖率为134.05%,较2023年的133.39%有所增长[24] - 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59.539亿元,较2023年的66.651亿元减少10.7%[32] - 2024年净利润为5.847亿元,较2023年的6.466亿元减少9.6%[32] - 2024年末总资产为4147.076亿元,同比增加6.7%[32] - 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同比增加3.8%[32]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93%,较2023年末减少0.07%[32] - 2024年末客户存款总额为3213.793亿元,同比增加8.7%[32]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29.781亿元,较2023年的139.006亿元减少6.6%[33][35]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46.363亿元,较2023年的54.345亿元减少14.7%[33][35]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为4.001亿元,较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33] - 2024年交易净收益为8.289亿元,较2023年的6.29亿元增加31.8%[33] - 计息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341,543.9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367,594.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2.48%降至2.27%[37] - 净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5,557.0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4,674.7百万元,净利差从1.26降至1.02,净息差从1.48降至1.18[37] - 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4,023.1百万元减少7.2%至2024年的13,016.5百万元,生息资产日均余额增加5.5%,平均收益率从3.74%降至3.29%[45] - 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0,606.2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9,271.2百万元,占比从75.6%降至71.2%[45]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834.7百万元增加10.2%至2024年的3,124.4百万元,平均结余增加9.8%[48] - 存放同业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5.6百万元增加52.6%至2024年的23.8百万元,平均收益率从0.83%增至1.27%,平均结余减少0.4%[49] - 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变化中,金额因素增加684.3百万元,利率因素减少1,689.1百万元,净减少1,006.6百万元[41] - 计息负债利息开支变化中,金额因素增加587.1百万元,利率因素减少717.2百万元,净减少124.3百万元[41] - 净利息收入变化中,金额因素增加97.2百万元,利率因素减少971.9百万元,净减少882.3百万元[41] - 客户贷款及垫款中,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的5.33%降至2024年的4.40%,零售贷款从5.06%降至4.54%,票据贴现从1.73%降至1.41%[47]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3.236亿元增加4.2%至2024年的3.372亿元,平均结余从167.045亿元增加7.7%至179.895亿元,平均收益率从1.94%降至1.87%[50]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43亿元增加7.0%至2024年的2.599亿元,平均结余从169.812亿元增加7.1%至181.789亿元[51] - 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84.661亿元下降1.5%至2024年的83.418亿元,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由2.48%降至2.27%,平均结余从3415.439亿元增加7.6%至3675.948亿元[53] - 客户存款利息开支由2023年的69.102亿元减少0.8%至2024年的68.549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47%降至2.25%,平均结余由2797.549亿元增加8.8%至3044.664亿元[54]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及拆入资金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697亿元减少27.9%至2024年的1.223亿元,平均结余从66.684亿元减少17.8%至54.799亿元,平均成本率从2.54%降至2.23%[55]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5.907亿元增加13.3%至2024年的6.691亿元,平均结余由235.567亿元上升20.4%至283.546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51%降至2.36%[56]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6.485亿元减少14.5%至2024年的5.546亿元,平均结余从237.817亿元减少9.1%至216.257亿元,平均成本率由2.73%降至2.56%[57]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开支从2023年的1.44亿元减少9.9%至2024年的1.298亿元,平均成本率由1.90%降至1.75%,平均结余从75.989亿元减少2.2%至74.323亿元[58] - 净利息差从2023年的1.26%降至2024年的1.02%,净息差从2023年的1.48%降至2024年的1.18%[59]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3.799亿元增加5.3%至2024年的4亿元,交易净收益从2023年的6.29亿元增至2024年的8.289亿元[60][62] - 2023 - 2024年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净收益从1.166亿元降至0.412亿元[63] - 2023 - 2024年汇兑净收益从0.475亿元降至0.384亿元[64] - 2023 - 2024年其他营业收入从0.576亿元降至0.09亿元[65] - 2023 - 2024年经营开支从23.888亿元降至23.766亿元,减少0.5%[66] - 2023 - 2024年员工成本从12.618亿元增至12.699亿元,增加0.6%[70] - 2023 - 2024年信用/资产减值损失从37.07亿元降至31.016亿元,减少16.3%[75] - 2023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从0.771亿元增至1.09亿元[77] - 截至2024及2023年末,总资产分别为4147.076亿元及3885.887亿元[78]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314.14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8%[80] - 截至2024年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占总资产的55.8%,较2023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8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分别为231,414.3百万元和222,871.6百万元,分别占总资产的54.4%和55.9%[82] - 公司贷款从2023年的142,825.3百万元增加7.9%至2024年的154,092.7百万元[83] - 零售贷款从2023年的51,972.0百万元增加3.5%至2024年的53,815.9百万元[83] - 信用贷款从2023年的33,870.8百万元增加26.9%至2024年的42,975.7百万元[86]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从2023年的5,781.8百万元增加0.6%至2024年的5,818.7百万元[87]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原值)从2023年的130,134.3百万元增加8.6%至2024年的141,293.5百万元,分别占总资产的33.5%和34.1%[88]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分别为380,869.7百万元和355,408.6百万元[89] - 客户存款从2023年的295,556.2百万元增加8.7%至2024年的321,379.3百万元,分别
砥砺前行十三载 奋楫扬帆谱新篇——甘肃银行以高质量金融供给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4-11-21 10:18
文章核心观点 甘肃银行成立十三周年以来坚守市场定位,以高质量金融供给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实体、改革发展、金融助农等举措取得优异成绩,未来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16] 党建引领 - 突出领航定向,强化政治引领力,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完善领导体制,修订议事规则,制定方针政策 [2] - 突出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力,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学习研讨 [2] - 突出强基固本,强化组织引领力,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和考核评价办法,深化党性教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巩固典型创建成果 [3] - 突出人才赋能,强化队伍引领力,实施青年英才开发工程,搭建后备干部梯队,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3] - 突出服务宗旨,强化作风引领力,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 服务实体 - 普惠金融方面,自2019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投放超475亿元,余额达131.58亿元;上线“小微e贷”等产品,3款产品贷款余额为19.65亿元 [6] - 支持重大项目,与多家企业合作,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加大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 [7] - 发展绿色金融,申请1.25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绿色贷款余额达195.7亿元 [7] - 支持科技创新,制定行动方案,推出特色信贷产品,与合作方推出“科技基金增信贷”,科技贷款余额达111.71亿元 [8] 改革发展 - 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线上搭建生态平台,手机银行客户达404万户,月活超100万户;线下智慧转型,网点智能柜台渠道替代率达73.13%,自有渠道交易离柜率达90.35% [9] - 聚焦内部治理体系优化升级,修改章程,规范“三会一层”运作,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三定”方案,改革绩效体系 [10] - 提升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管理效能,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合规体系,升级风险监测和计量手段 [11] - 推动业务轻资本、数字化、场景化发展,确立业务板块和核心能力,推进“五大工程”,零售贷款和营收占比提升 [11][12] 金融助农 -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用于帮扶村道路、饮水、生产生活条件和文化阵地建设等项目 [13] - 促进产业发展,与市州建立联络机制,投入资金助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新推出“支种贷”,种业领域贷款余额达1.19亿元 [14] - 强化教育资助,累计投入300万元帮助困难学子,开展活动,成立教育基金,进行常态化教育帮扶并捐赠资金 [14][15] - 支持灾后重建,积石山支行建立保障小组,开辟绿色通道,推出“重建贷”,累计投放重建贷款超400笔、金额2亿余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