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医疗(02160)

搜索文档
心通医疗-B再涨超7% 公司有望并购重组微创心律管理业务 进一步增厚产品管线布局
智通财经· 2025-07-30 11:21
心通医疗-B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上涨7 41%至1 45港元 成交额达1913 45万港元 [1] 业务重组计划 - 微创医疗与心通医疗考虑将心通医疗与集团CRM业务进行重组 旨在推动资源深度整合及提升竞争力 [1] - 重组目的是整合不同业务板块及产品组合 [1] CRM业务概况 - CRM业务为集团控股50 13%股权的子公司 主要生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相关产品 [1] - 产品包括起搏器 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等 [1] - 2018年微创医疗以1 9亿美元收购LivaNova心律管理业务 [1] - 2016年LivaNova心律管理业务营收2 5亿美元 2024年微创心律管理收入2 2亿美元 亏损8805万美元 [1] 整合后发展前景 - 整合后的心通医疗有望打造覆盖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律管理疾病的平台型公司 [1] - 通过共享国际销售渠道 可为两项业务创造协同效应 [1] - 有助于在全球市场建立更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影响力 [1]
异动盘点0721| 监管约谈外卖平台,美团续涨4%;雅江水电站开工,点燃水泥、水电设备股;奈飞跌超5%、BZAI飙涨59%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21 11:57
港股市场动态 - 美团-W(03690)再涨近4%,监管约谈外卖平台企业,机构认为补贴战放缓有利于美团UE触底反弹 [1]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相当于再造3个三峡工程 [1] - 建材水泥股全线高开,华新水泥(06655)涨超29%,西部水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建材科技跟涨 [1] - 水电设备制造商高开,东方电气(01072)涨超65%,哈尔滨电气(01133)涨超20% [1] - 稳定币概念股走强,华检医疗(01931)涨超23%,胜利证券(08540)涨超5%,联易融科技(09959)涨超7% [1] - 优必选(09880)早盘涨近10%,中标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采购订单,总金额近1亿元 [1] - 优必选发布全球首个会自主换电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计划今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1] - 优必选面向科研教育的天工行者机器人已收获百台订单,今年预计交付超300台 [1] - 农夫山泉(09633)涨超3%,里昂称公司有望受益竞对舆论发酵,业务复苏势头强劲 [2] - 心通医疗-B(02160)再涨超5%,微创医疗拟将CRM业务注入心通医疗,有助于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 [2] - 石油股普涨,中国石油化工(00386)涨近4%,高盛上调下半年油价预期 [2] - 中资券商股继续活跃,华泰证券表示已公告的27家券商中,大券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集中在50%-80%,中小券商多集中在50%-120%,部分实现1000%以上增幅 [2] 美股市场动态 - 奈飞(NFLX.US)跌超5%,Q2营收同比增长15.9%至110.8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但未能满足高预期 [3] - 盈透证券(IBKR.US)涨7.77%,Q2利润和营业收入上升 [3] - Blaize Holdings(BZAI.US)飙升58.75%,与Starshine合作获得1.2亿美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合同 [3] - 在线房地产平台OpenDoor Technologies(OPEN.US)涨36.36%,平台对其兴趣激增400% [4] - Talen Energy(TLN.US)涨24.48%创历史新高,将以35亿美元收购两座燃气发电厂,预计每股自由现金流提高超过40% [4] - 富途控股(FUTU.US)涨7%,巴克莱银行预计其未来几年增长将加速 [4]
拟重组!微创医疗心律管理业务
思宇MedTech· 2025-07-18 14:22
重组公告 - 微创医疗计划将其CRM业务与微创心通医疗科技的业务进行合并 [1] - 该重组建议目前不具约束力,未构成任何具约束力的要约、协议或承诺 [6] 重组背景 - 微创医疗是领先的医疗器械集团,业务涵盖心血管介入、骨科、CRM、神经介入等十二大领域 [4][10] - CRM业务专注于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产品,包括起搏器、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 [4] - 微创心通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的经导管解决方案 [4] 重组理由 - 合并后将形成强大的心脏病产品平台,提供从CRM到结构性心脏病的全面产品组合 [6] - 共享国际营销及销售渠道,产生协同效应,扩大全球市场影响力 [8] - 扩大业务规模及增长潜力,提升收益、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8] - 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对两项业务价值及增长潜力的认可 [8] 公司概况 - 微创医疗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上海,是全球化的高端医疗器械集团 [10] - 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逾2万家医院,平均每5秒有一个产品被使用 [10]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0年15%提升至2023年28% [10] - 全球专利申请超6000项,其中PCT国际专利超1500项 [10] - 2024年研发的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火鹮"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审评 [10]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收入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 [11] - 2024年自有品牌出海营收0.96亿美元,同比增长84.7% [11] - 2024年净利润亏损2.69亿美元,同比收窄58.6% [11] - 2024年EBITDA转正,从去年亏损3.70亿美元改善至盈利0.60亿美元 [11] - CRM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21.4% [11] 产品与技术 - CRM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起搏器、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 [4][11] - 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火鹮"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审评 [10] 市场布局 - 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布局,避开欧美巨头主战场,性价比优势明显 [10] - 欧洲CE、美国FDA认证加速 [10] 行业活动 - 2025年9月4-5日将召开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11]
心律管理业务注入心通医疗内情:微创系与高瓴赌约大限将至?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18:32
业务整合计划 - 微创医疗宣布计划将心律管理业务与子公司心通医疗合并,旨在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并共享国际营销及销售渠道 [2] - 该计划目前为不具约束力的建议,存在不确定性 [3] - 消息公布后,微创医疗和心通医疗股价分别上涨6.6%和7.21% [4] 财务影响 - 心通医疗2024年收入为3.62亿元,净亏损0.49亿元,商业化进展不顺利 [4] - 微创医疗心律管理业务2024年收入达2.21亿美元(约15.87亿元),其中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贡献1.82亿美元,占比超80% [4] - 整合有望显著提升心通医疗的业绩规模 [5] 对赌协议背景 - 微创心律曾计划独立上市,2023年5月提交港交所IPO申请但无进展 [7] - 2021年引入高瓴投资等机构时约定,若微创心律未能在2025年7月17日前上市且市值未达15亿美元或募资少于1.5亿美元,投资者可要求赎回股份 [7] - 截至2022年末,相关金融工具金额达2.87亿美元 [8] - 此次整合可能旨在缓解对赌协议到期带来的资金压力 [8] 历史关联交易 - 2023年8月,心通医疗曾以3.6亿元购入微创医疗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地产资产 [9] - 此次为心通医疗第二次接盘微创医疗资产,交易定价等细节尚未披露 [11]
心通医疗重组:微创医疗在豪赌中寻求自我救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8:02
公司重组策略 - 心通医疗-B收到控股股东微创医疗关于心律管理业务(CRM)与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合并的建议 旨在形成心脏病产品平台 提供从起搏器 除颤器到TAVI LAA等全面产品组合 [1] - 业务合并策略理据包括建立多元化产品平台 共享国际营销渠道 提升全球市场开发能力及资本市场认可度 [1] - 合并后平台将覆盖结构性心脏病与节律管理 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提升资产辨识度吸引专注心血管赛道的长线资本 [2] 公司财务表现 - 心通医疗市值从上市初529亿港元跌至约60亿港元 跌幅超90% [4] - 2018-2020年前7个月累计亏损约4亿元 2024年营收3.62亿元同比增长7.54% 净亏损4944.6万元同比收窄89.51% [4] - 微创医疗2020-2023年累计亏损18.11亿美元(约131亿元人民币) 四年亏损加研发投入共计232.4亿元 [5] - 微创医疗2024年目标收入100亿元 亏损20亿元 2025年目标打平 此后以20%净利率实现500亿元收入100亿元利润 [6] 行业市场前景 - 2019年中国TAVI市场规模3.92亿元 预计以53.1%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25年50.557亿元 [9] - 2019年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3630万人 预计2025年增至4020万人 [8] - TAVI手术相比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等优势 手术时间通常1-2小时 [8] 战略协同效应 - 合并可共享微创已建立的欧洲销售网络 实现"一平台多产品"出海 降低渠道重复投入 [2] - 心通医疗有望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改善毛利率 [6] - 合并实体或成为微创系心血管领域唯一上市平台 后续可能注入冠脉药物球囊 神经介入等关联资产 [6] 潜在挑战 - 业务整合面临技术 渠道 管理融合难题 需平衡CRM业务扭亏与TAVI产能扩张的投入分配 [7][10] - 中国TAVI市场面临集采风险 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8] - 交易设计需公平评估CRM业务价值 避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7]
股价异动大涨!微创医疗拟将CRM业务并入心通医疗,影响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7-17 16:08
生物医药B类股普涨行情 - 7月17日生物医药B类股普涨,三叶草生物-B(02197 HK)、科伦博泰生物(06990 HK)、心通医疗-B(02160 HK)等多股异动上涨 [2] - 心通医疗股价一度跳空高开飙升近21%,截至发稿涨幅超6%,异动与微创医疗(00853 HK)考虑将CRM业务并入心通医疗的消息相关 [2] - 微创医疗股价同日跳涨近7%,曾入选港股百强榜单 [3] 微创医疗CRM业务重组计划 - 微创医疗向心通医疗提出不具约束力建议书,拟将心律管理(CRM)业务并入后者,CRM Cayman为微创医疗非全资附属公司(持股50 13%) [4] - CRM业务专注于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产品,包括起搏器、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等 [4] - 重组目的为整合内部资源、提升竞争力,建立心脏病产品平台,合并后形成涵盖结构性心脏病与CRM解决方案的全面产品组合 [4][6] 心通医疗业务定位与技术优势 - 心通医疗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起源于2009年瓣膜预研项目,自主研发的TAVI系列产品覆盖全球20余国700余家核心医院 [5] - VitaFlow Liberty®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及可回收输送系统为国内首款获欧盟CE认证的TAVI系统,并布局二尖瓣、三尖瓣及左心耳封堵器等产品线 [5] 业务合并的协同效应预期 - 合并将共享国际营销渠道,创造协同效应,强化全球市场影响力,提升收益及现金流 [6] - 通过多元化产品平台(TAVI、LAA、TMV等+CRM设备)增强市场开发能力,优化资本市场对增长潜力的认可 [6] 集团战略调整与市场反应 - 微创医疗业务繁杂,此次重组旨在整合心脏病相关资源,推动协同发展,两家公司当前均处于亏损状态 [7] -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但分歧明显:微创医疗与心通医疗股价上涨,但心通医疗盘中回落且成交量创历史天量 [8]
港股生物医药股延续强势再度爆发,三叶草生物(02197.HK)涨近24%,开拓药业(09939.HK)涨超20%,乐普生物(02157.HK)、心通医疗(02160.HK)均涨超10%,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涨超8.5%。
快讯· 2025-07-17 10:13
港股生物医药股表现 - 港股生物医药行业延续强势上涨趋势 [1] - 三叶草生物(02197.HK)股价上涨近24% [1] - 开拓药业(09939.HK)股价涨幅超过20% [1] - 乐普生物(02157.HK)和心通医疗(02160.HK)股价均上涨超过10% [1] - 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股价上涨超过8.5% [1]
微创医疗(00853)拟策略重组CRM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22:55
公司战略重组 - 公司正考虑将CRM业务与微创心通(02160)的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合并 以推动内部资源整合及提升竞争力[1] - 合并旨在打造多元化心脏病产品平台 涵盖CRM业务的起搏器 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 以及结构性心脏病业务的TAVI LAA TMV TTV等产品[2] - 合并后将形成覆盖结构性心脏病和CRM解决方案的全面产品组合 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独特定位[2] 业务协同效应 - 合并可共享全球营销渠道 统筹市场资源 扩大现有合作的广度与深度[2] - 通过互补协同效应 预计将提升合并后业务的收益 盈利能力及现金流[2] - 统一财务管理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及集资能力[2] 业务板块介绍 - CRM业务专注于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产品 包括起搏器 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配套导线[1] - 结构性心脏病业务专注于经导管解决方案的研发及商业化 致力于为结构性心脏病提供先进治疗方案[1] - 公司业务板块还包括心血管介入 骨科医疗器械 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 神经介入 手术机器人等[1] 市场影响 - 合并有助于公司在全球市场建立更强大的据点及影响力 扩大产品覆盖医院及患者范围[2] - 多元化产品平台将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对两项业务价值及增长潜力的认可[2]
1.7亿!心通医疗全资收购上海佐心
思宇MedTech· 2025-06-04 17:26
公司动态 - 心通医疗全资收购上海佐心剩余49%股权 总代价为人民币1 7亿元 收购完成后将持有上海佐心100%股权[1] - 收购分两部分进行 分别从微创投资收购35 27%股权 从上海佐擎收购13 73%股权[1] - 上海佐心成为心通医疗-B全资附属公司[1] 公司背景 - 心通医疗成立于2015年 2021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创新医疗器械[2] - 公司起源于2009年瓣膜预研项目 总部位于上海[2] - 核心业务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产品 VitaFlow系列为核心产品[2][4] 产品布局 - 产品线涵盖经导管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和手术配件以及左心耳封堵器[2] - 自主研发AnchorMan左心耳封堵系统及导引系统 已获NMPA和CE批准上市[4][5][6] - TAVI系列产品进入中国逾650家医院 覆盖8个海外国家近百家医院[4] 临床数据 -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12个月临床结果达到非劣效性主次要终点 封堵有效性优于对照组[7] - 上市前临床研究显示12个月临床成功率达98 1% 左心耳封堵成功率100%[7] - VitaFlow Liberty获得欧盟CE认证 加速全球化布局[4] 行业会议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1][7] - 思宇已举办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骨科大会 心血管大会[1]
心通医疗(0216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61,56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6,215千元人民币增长7.54%[49]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51,21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29,931千元人民币增长9.25%[49] - 2024年公司来自经营的亏损为62,62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13,651千元人民币亏损收窄80.03%[49]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53,26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71,534千元人民币亏损收窄88.70%[49] - 2024年公司每股亏损为0.02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0.20元人民币亏损收窄90%[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为人民币361.6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36.2百万元增加7.5%[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10.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06.3百万元增加3.8%[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人民币251.2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29.9百万元增加9.3%,毛利率从68.4%上升至69.5%[1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净收入为人民币84.3百万元,低于2023年的人民币91.8百万元[1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成本为人民币153.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37.3百万元减少35.4%[1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销成本为人民币164.8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23.0百万元减少26.1%[1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7.6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70.2百万元减少18.0%[132]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17亿元,2023年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2亿元[133] - 其他经营成本从2023年的5.46亿元降至2024年的4.4亿元[134]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4100万元降至2024年的4000万元[135] - 应占联营公司的亏损从2023年的4.97亿元增至2024年的6.17亿元[136] - 存货从2023年的12.29亿元增至2024年的13.54亿元[139]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4.48亿元增至2024年的18亿元[141] - 其他金融资产从2023年的2.43亿元增至2024年的9.26亿元[143]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15.29亿元增至2024年的35.86亿元[1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177.37亿元降至2024年的135.91亿元[149]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3年的3.0%增至2024年的3.5%[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量为6550万元,2023年为6850万元,约占同年总采购量的39.5%,2023年为19.8%[1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量为1990万元,2023年为2750万元,约占同年总采购量的12.0%,2023年为2.2%[1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五大客户的收入为3.126亿元,2023年为3.057亿元,约占同年总收入的86.5%,2023年为91.9%[1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集团最大客户的收入为9530万元,2023年为8180万元,约占同年总收入的26.4%,2023年为24.3%[1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37.23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6.946亿元[1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自主研发的TAVI系列产品进入中国逾650家医院和近百家海外医院[36] - 2024年公司TAVI产品海外收入增长108%,植入量增长63%[42] - 公司产品新获三项CE认证,VitaFlow Liberty®成首个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智造”TAVI系统[42] - 公司成功收购上海佐心51%股权,推广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及导引系统[43] - AnchorMan®系列产品获批后数百例商业化植入手术成功率达100%且无严重并发症[43] - 公司VitaFlow®系列第三代产品VitaFlow Liberty®Flex于2024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46] - 公司TMVR产品完成多例人体植入及最长两年期术后随访,AltaValve™ TMVR系统在美欧开展临床试验[46] - 公司四代TAVI产品VitaFlow® IV、AR适应症新产品及TTVR产品研发快速推进[46] - 公司AnchorMan®系列新产品研发高效开展[46] - 报告期内公司TAVI产品在中国新增进入80余家医院,业务覆盖超650家医院,海外进入近百家医院[85] - 公司获得上海佐心51%股权,拓展业务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细分市场[85] -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系统及其导引系统在国内15个省市的50余家中心累计突破400例商业化应用,手术成功率达100%[86] - 第三代TAVI产品VitaFlow Liberty® Flex于2024年12月获NMPA批准,VitaFlow Liberty®共获18个国家/地区的注册批准[86] - 公司自主研发的四代TAVI产品VitaFlow® IV即将完成设计,TMVR产品完成多例人体应用并完成最长两年期术后随访[87] - 公司与业务伙伴合作的TMVR产品AltaValveTM获FDA授予两项突破性设备称号,已开展关键临床研究[87]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组合包括7款已获证产品及多种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88] - 公司第一代TAVI产品VitaFlow®于2019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8月在中国商业化[92] - 上市公司使用VitaFlow®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中,110名患者STS评分为8.8%,5年随访全因死亡率为18.2%,严重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1%,8年随访全因死亡率为39.1%,心源性死亡率为20.6%[93] - VitaFlow®于2020年7月和11月分别在阿根廷及泰国注册[94] - VitaFlow Liberty®的PAV在释放未超最大释放范围75%时,术者能进行多达三次回收[95] - VitaFlow Liberty®于2021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2024年4月获CE - MDR认证,截至年报日期在17个海外国家/地区注册[96] - VitaFlow Liberty® Flex于2024年12月获NMPA批准,截至年报日期已商业化[97] -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系统尾部有12个“3D折叠”单元[98] - TAVI产品已在18个国家商业化应用,进入中国逾650家医院和海外近100家医院,中国独立术者逾450名,海外近50名;左心耳封堵器产品进入中国50多家医院,完成逾400例商业应用,培养独立术者近50位[107] - 截至报告期末,治疗方案推广团队有逾160名全职员工[10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公司将深耕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巩固市场份额并追求盈利[47] - 公司计划加大左心耳封堵器产品推广力度,提升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并通过与电生理厂商合作推广“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加速其商业化进程[117][118] - 公司将深化多层次的医院覆盖及术式渗透,加强患者发现及转诊,打造学术品牌,开展长期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估[119] - 公司目前VitaFlow Liberty®已获17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注册批准,将继续推进国际战略[120] - 公司将有序推进新产品研发,寻求外部合作扩大产品组合,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降本控费[121][122][123][12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2年设备采购框架协议期限为2022年6月23日至2024年12月31日[5] - 2023年分销框架协议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5] - 2023年原材料采购总协议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5] - 2023年服务采购总协议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5] - 2023年推广及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采购框架协议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5] - 2024年上海佐心服务采购协议期限为2024年4月15日至2025年12月31日[7] - 2024年科威分销框架协议期限为2024年7月19日至2025年12月31日[7] - 交银上海分行向上海佐心授出本金总额最高达人民币5.0百万元的中期授信,为期两年,自2024年9月30日起[10] - 交银上海分行向上海佐心授出本金总额最高达人民币5百万元的短期授信,为期一年,自2024年9月30日起[10]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7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东路1661号举行[7] - 上海微創心通与微創投資订立餐饮服务框架协议,初步期限自2023年1月17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12] - 上海微創心通与微創投資订立物业管理服务框架协议,期限为自2023年1月17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20] - 上海微創心通与科威醫療订立科威貸款協議,向其授出本金額为人民币1000万元的贷款融资,利率为协议日期的一年期LPR,期限为自提取日期起计两年[16] - 本公司于2019年1月10日根据开曼群島法律注册成立[12] - 科威醫療于1993年4月15日在中國成立[16] - Medical Product Innovation于2011年6月2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注册成立[16] - 微創投資于2013年4月9日在中国成立[18] - 上海佐心于2019年9月10日在中国成立[18] - 上海微創心通于2015年5月21日在中国成立[18]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20] - 上海佐心获上海农商行张江科技支行最多600万元人民币授信,为期1年,自2024年9月30日起[22] - 张瑞年自2025年3月27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8] - Jeffrey R Lindstrom自2025年3月27日起辞任执行董事[28] - 公司注册办事处自2024年12月31日起变更为Vistra (Cayman) Limited相关地址[28]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005美元[22] - 公司于2021年3月30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经不时修订)[24] - 公司于2020年3月13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于2023年6月27日终止并以股份计划替换[24] - 公司于2023年6月27日采纳股份计划(经不时修订)[24] - 上海心永于2024年6月21日在中国成立,用于收购及持有目标物业[22] - 上海微创心通于2024年8月22日有条件同意收购上海心永全部股权[22] - 2024年1月1日,公司有条件收购上海佐心51%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141,316,920元[112] - 2024年8月22日,公司有条件收购上海心永全部股权,代价不超人民币380.0百万元,交易于2024年9月30日获股东批准[112] - 2025年3月5日,集团联营公司4C Medical完成D轮融资,募得所得款总额高达175.0百万美元[114] - 2025年3月27日起,Jeffrey R Lindstrom先生辞任,张瑞年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等[114] - 2025年4月1日,公司与上海微创医疗订立物业租赁协议,租期自2025年4月1日至2028年3月31日[114] - 周嘉鸿曾在2010 - 2018年担任市值超20亿美元的Kulicke & Soffa Industries首席财务官[62] - 姚瑶截止最后可行日期是超100项中国及海外专利发明人或联合发明人[69] - 张瑞年自2025年3月27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67] - 姚瑶于2024年2月1日加入集团,此前2010 - 2019年在微创医疗集团工作[69] - 王丽娜于2024年8月加入集团,有逾15年财务管理及审计工作经验[70] - 吴女士在医疗行业研究和私募股权投资方面有逾13年经验[60] - 周嘉鸿拥有逾30年国际银行从业经验[61] - 孙女士在1990 - 1996年担任上海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63] - 丁博士自1998年5月起担任复旦大学教授[66] - 赵亮46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治疗方案推广高级副总裁[68] - 孙伟先生42岁,2021年9月加入集团,有近16年外企工厂管理经验[71] - 秦瑞博士37岁,2022年12月加入集团,在医疗器械领域有近十年相关经验[72] - 何小燕女士42岁,202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