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归创通桥(02190)
icon
搜索文档
归创通桥-B(2190.HK):净利润破亿,血管介入龙头迎新阶段
格隆汇· 2025-03-28 20:1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医疗大健康行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归创通桥作为血管介入领域企业,净利润破亿元首年扭亏为盈,穿越行业周期,其在集采中表现出色、业务增长显著、成本管控有效,且国产替代加速、海外布局深化,未来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当前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1][8][23] 行业情况 - 我国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4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561亿元,虽自2021年起受集采降价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 [3] - 血管介入为高值医用耗材最大细分领域,2023年市场规模为559亿元,占比36%,同比增长13.77%,是所有医疗器械二级子行业中第二快的赛道 [3] - 血管介入高值耗材处于低渗透率、低国产化阶段,成长空间大,但集采常态化倒逼着企业转向“修炼内功、源头创新”的精耕逻辑,重塑竞争格局 [6] 归创通桥业绩表现 收入端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3%,2021 - 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64% [8]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5.29亿元(占比67.7%),同比增长38.4%,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68%,增长源于核心产品放量及产品渗透率提升 [8]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收入2.52亿元(占比32.3%),同比激增74.5%,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58%,增长动力来自产品商业化及新产品上市 [8] 支出端 - 2024年公司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率分别较2023年下降20、9及10个百分点,运营效率提升 [9] 利润端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003亿元,首次全年盈利,毛利率维持在71.6%,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溢利净额1.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3%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18亿元,定期存款19.26亿元,财务资源充足 [10] - 与同行相比,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保持前列,率先扭亏为盈且盈利首年突破净利润亿元大关 [10] 归创通桥发展因素 国产替代加速 - 公司共有47款获批产品,其中36款已参加集采并中选,如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等在不同集采中中标 [13] - 中标集采后产品快速放量,如银蛇颅内支持导管销售量平均增长约2.5倍,颅内弹簧圈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0%,PTA球囊在河南公立医院集采后市场地位位列第一 [14] - 血管介入耗材集采基本实现“全覆盖”,行业集采渐入尾声,伴随集采深入,行业出清速度有望加快,头部公司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15] 海外布局深化 - 公司早在三年前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已有20款产品在24个国家及地区实现商业化,2024年海外业务创收2258万元,同比增速达58.2%,近四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87% [18] - 海外业务布局广泛,重点覆盖欧洲、金砖国家,积极扩展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并着手布局北美市场,预计2025年新增14个产品,触达1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收入有望翻倍 [19] 产品梯队建设 - 自2021年以来,公司累计获批超40款产品,平均每6个月推出5款新产品,目前拥有66款产品管线,其中47款国内获批,8款获CE标志,5款在阿联酋获批,多款在海外国家上市 [20] - 2025 - 2027年,公司有17款产品有望陆续获得NMPA批准上市,浦银国际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速超50% [20] 归创通桥估值情况 - 截至3月28日收盘,公司市销率仅为6.33倍,处于近三个完整财年的历史分位点下方区域,相较于全球同类型医疗器械企业存在系统性低估 [23] - 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有望“摘 - B”,触发纳入港股通标的筛选池、获得主流医药基金配置权限两大资本催化效应,带动估值重塑 [23]
归创通桥-B(0219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19:4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7.825亿元,较2023年的5.278亿元增加48.3%[4][5][68][70][72][80][132][177] - 2024年公司毛利5.599亿元,较2023年的3.850亿元增加45.4%;毛利率71.6%,较2023年的72.9%下降1.9%[4]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1.003亿元,2023年为亏损0.787亿元,同比变动227.3%[4] - 2024年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溢利净额1.240亿元,较2023年的0.070亿元增加1663.0%[4] - 2024年公司录得溢利净额人民币100.3百万元[1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在71.6%[18]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23年的31.0%降至2024年的22.3%[18] - 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33.2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61.0百万元减少10.6%[18]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14.1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91.0百万元[18] - 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782,47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527,754千元[20] - 2024年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452,56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3,375,701千元[21] - 2024年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51,55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328,316千元[22] - 2024年商品销售收入780,930千元,2023年商品销售收入526,452千元[33] - 2024年合约负债16,860千元,2023年为19,922千元[35] - 2024年计入年初合约负债结余的已确认商品销售收入19,922千元,2023年为9,601千元[37] - 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759,899千元,其他市场22,577千元;2023年中国市场收入513,482千元,其他市场14,272千元[39]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100,256千元,按法定税率计算税项12,573千元;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78,734千元,按法定税率计算税项 - 15,876千元[46] - 2024年未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的可扣减亏损122,511千元,可扣减暂时性差异96,019千元;2023年可扣减亏损179,677千元,可扣减暂时性差异81,393千元[49]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0,256千元,2023年亏损78,734千元;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0.3101元,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0.24元[51]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0.3057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23,320千股,就股份奖励作出的调整为4,670千股,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27,990千股[54] - 2024年计入非流动资产的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合计3,305千元,2023年为4,278千元;计入流动资产的合计39,140千元,2023年为38,588千元[5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539千元,2023年为1,182千元;2024年就贸易应收款项总额计提拨备14,000元[60][62]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17,498千元,2023年为233,886千元[64] - 2024年公司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溢利净额1.24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额1.003亿元[70] - 2024年公司录得溢利净额1.003亿元[8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在71.6%[80]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百分比由2023年的31.0%降至2024年的22.3%[80] - 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为2.332亿元,较2023年的2.61亿元减少10.6%[80]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1.141亿元降至2024年的9100万元[82] - 商品销售收入为7.8093亿元,占比99.8%,较2023年增加48.3%[135] - 中国市场收入为7.59899亿元,占比97.1%,较2023年增加48.0%[135] - 其他地区收入为2257.7万元,占比2.9%,较2023年增加58.2%[135] - 2024年销售成本为2.226亿元,较2023年的1.428亿元增加55.9%[138]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3.85亿元增加45.4%至2024年的5.599亿元,毛利率从72.9%微降至71.6%[139] - 2024年研发开支为2.332亿元,较2023年的2.61亿元减少10.6%,主要因雇员福利开支从1.098亿元减至8290万元[140]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747亿元,较2023年的1.638亿元增加6.6%,占整体收入百分比从31.0%降至22.3%[143] - 2024年行政开支为9100万元,较2023年的1.141亿元减少20.2%,占整体收入百分比从21.6%降至11.6%[144] - 2024年其他开支为140万元,较2023年的160万元减少14.7%,主要因能耗开支减少[14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030万元,较2023年的1490万元增加36.5%,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146]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4360万元,2023年为1580万元,主要因优先股投资Avinger Inc.公允价值变动[148] - 2024年财务收入净额为6520万元,较2023年的7780万元有所减少,主要因银行利息收入减少[149] - 可动用财务资源总额从2023年的25.771亿元降至2024年的25.09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61.5%[155] - 2024年年内溢利1.00256亿元,2023年为亏损7873.4万元[1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为87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00万元,资产负债比率由1.83%增至2.93%[1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1.94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994亿元下降14.6%[1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913亿元[16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875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765名[1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风险基金投资方面的资本承担分别为1280万元及1.587亿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006亿元及1.446亿元[16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介入产品收入的67.7%来自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32.3%来自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5][68][132] - 2024年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较2023年增加38.4%,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较2023年增加74.5%[5][6][68][70][132][133] - 神经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为5.28511亿元,占比67.7%,较2023年增加38.4%[135] -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为2.52419亿元,占比32.3%,较2023年增加74.5%[135] 产品集采销售情况 - 2023年6月公司DCB在三明采购联盟中选后,多数省份销售量平均增长约3.5倍;2024年5月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在“3+N”省联盟集采中中标后,多数省份销售量平均增长约2.5倍[9] - 2023年6月河北省牵头的三明采购联盟中,公司DCB执行后在大多省份销量平均增长约3.5倍;2024年5月“3 + N”省级联盟集采中,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在大多省份销量平均增长约2.5倍[73] 国际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2260万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58.2%,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12] - 公司在24个海外国家/地区销售20款产品,正将更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在欧洲开展临床跟踪试验[12] - 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2260万元,同比增长58.2%,在24个海外国家/地区销售20款产品[76] 产品推出情况 - 自2021年初以来,公司在中国市场共推出40款医疗器械产品,平均每六个月推出五款新产品[14][78] - 2024年公司推出通桥麒麟血流导向装置、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ZYLOX Unicorn血管缝合器等多款重要产品[14][17][78][79] - 2024年公司实现48.3%的增长率,在中国市场推出47款产品,分销网络覆盖超3000家医院,临床使用医疗器械超80万个[8][72] 公司产品战略布局及获批情况 - 公司战略布局共66款产品及候选产品,47款产品在中国商业化上市,8款产品在欧洲经济区获CE标志,5款产品在阿联酋获批[83] - 公司2027年底前预计有额外6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89] - 公司目前有23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89] - 公司在颅内缺血性卒中领域提供6款产品,推出蛟龙颅内取栓支架、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及球囊引导导管三件套解决方案[91] - 公司在颅内出血性卒中领域提供7款产品,推出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弹簧圈及麒麟血流导向装置三款治疗类产品[94] - 蛟龙取栓支架、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等多款产品在欧盟、英国、土耳其等海外国家获批[88] - ZENFluxion药物洗脱外周球囊扩张导管等多款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在欧盟、土耳其、阿根廷等海外国家获批[88] - 公司部分产品预计2025 - 2027年在中国市场商业化上市,如2025年有膝下PTA药物洗脱球囊导管等[83][86] - 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二代于2024年第一季度推出,具备更多规格及尺寸[96] - 通桥麒麟血流导向装置于2024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公司正加快其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98] - 辅助栓塞支架预计最快于2025年推出,支架系统释放80%左右可再次回收[99] - 30%-50%的缺血性脑卒病例与颅内狭窄有关,2019年中国颅内狭窄患者数量1730万例,预计到2030年增至2790万例,载药自膨颅内支架已启动临床试验,预计最快于2026年推出[101]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在中国有24款外周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预期2027年底前将有额外11款获批[102] - UltraFree DCB于2020年11月在中国推出,2020年10月取得CE标志,2021年下半年在欧洲商业化[104] - 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国内市场市占率约20%,已在CE及十个国家/地区注册获批[105] - ZYLOX 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5秒内导管温度升至120摄氏度,20秒完成一个消融治疗周期[106] - 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于2024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公司正加快其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109] - ZYLOX Unicorn缝合范围扩大为5F - 22F,可兼容8F以上的大口径缝合,于2024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112] - 2024年3月公司与Avinger Inc.订立许可及投资协议,预计2025年年底推出Pantheris系列和LightBox 3[113] - Pantheris于2024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117] - Tigereye ST于2024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119] 产品特点及市场情况 - 蛟龙取栓支架(蛟龙CRD)通过推广三件套解决方案及BADDASS取栓术式提升应用[92] - 全显影取栓支架(蛟龙CRD二代)配有更多规格,为医生提供更多选择[93] - ZYLOX Unicorn是首款国产自主研发的血管缝合器,打破进口品牌市场垄断[112] - Pantheris是全球首款具实时成像功能的定向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治疗器械,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斑块切除[116] - Tigereye ST是全球首款具实时成像功能的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闭塞开通治疗器械[118] - LightBox 3与Patheris和Tigereye ST系列联合使用,提供机载图像引导系统,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120] - 2019年中国PAD患者达4950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6230万例,其中下肢动脉疾病约占所有PAD病例的80%[116] - 中国血管闭合手术数量从2015年的10.75万台增至2019年的27.43万台,预计2030年增至378.21万台[112] 股份购回情况 - 根据2023年6月6日购回授权I,公司于报告期内购回10.8万股H股,总代价为97.109
归创通桥-B:管线不断丰富,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国元国际控股· 2025-01-03 09:55
投资评级 - 目标价为16.8港元,较现价11.78港元有42.61%的上涨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1][10][2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导者,集研产销于一体,研发效率高 [4][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58.61%;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293.91% [5][2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66.9%,同比增长46.7%;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33.1%,同比增长88.2% [5][24] - 公司把握集采机遇,ZYLOX Penguin静至®全国集采中首轮中标,取栓支架等产品在河北省集采中标 [5][22] - 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02亿元、11.63亿元、15.17亿元,EPS分别为0.33元、0.48元、0.71元 [5][27] 产品管线 - 截至2024年6月,已有44款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12款产品海外获批 [4][20] - 2024年重点品种包括国产首款全显影远端闭合密网支架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和国产首款自主研发的血管缝合器产品ZYLOX Unicorn®血管缝合器 [4][20]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46.7%,主要得益于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等核心产品的持续增长 [24]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88.2%,主要得益于UltraFre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的快速销售增长 [26] 国际市场拓展 - 2024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收入1150万元,同比增长84.2%,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 [4] - 已在22个海外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南美等 [4] - 计划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正在取得更多产品许可,并将更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如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及冲击波球囊系统 [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71.3%,较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主要因部分产品进入带量采购及战略性降价以扩大市场份额 [24] - 预计2024-2026年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9%、45.1%、30.4% [23] - 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8.7%、45.0%、47.1% [23]
归创通桥-B:“外周+神介”双轮驱动,未来重磅产品或成业绩新增长引擎
广发证券· 2024-12-29 13:49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合理价值为17.78港元/股 [1] 核心观点 - 公司未来重磅产品或成为新的增长引擎,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亿元、1.41亿元、1.91亿元 [1] - 公司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66.0百万元,同比增长58.2%,归母净利润68.9百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5] - 公司24年上半年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243.5百万元,同比增长46.7%,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120.6百万元,同比增长88.2% [1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202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75] - 公司已在国内市场推出44款产品,覆盖超3000家医院,临床累计使用器械超60万个 [75] - 公司战略布局63款产品及候选产品,逐步丰富介入类产品组合 [75] 神经介入产品 - 公司神经介入产品线丰富,涵盖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产品,已上市23款产品 [76] - 公司重点研发产品包括自膨式颅内支架及载药自膨颅内支架,预计2027年底前将有6款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 [77] - 公司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推出6款产品,包括蛟龙颅内取栓支架、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及大禹球囊导引导管 [155] 外周介入产品 - 公司外周介入产品布局全面,已上市21款产品,覆盖动脉、静脉、血透通路和外周栓塞四大方向 [77] - 公司与Avinger公司合作,预计2025年推出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旋切导引导管 [77] - 公司外周球囊扩张导管产品包括UberVana™药物涂层外周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等 [192] 市场前景 - 中国神经介入手术数量预计从2020年的161,400台增长至2026年的740,500台,复合年增长率为28.9% [147]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0% [174] - 中国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38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 [155] 集采政策 - 公司积极参与集采,拓宽产品入院渠道,弹簧圈产品在多次集采中标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61] - 公司在吉林等21省集采中标弹簧圈产品4,727个,占比1.9%,在广东省集采中标占比提升至4.1% [161][162] 国际化进展 - 公司海外产品主要覆盖欧盟国家,部分产品进入阿联酋、阿根廷和巴西等市场,未来将逐步取得更多国家的上市许可 [119] - 公司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达11.5百万元,同比增长84.2%,已在22个海外国家/地区实现销售收入 [131]
归创通桥-B(0219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16:4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65,9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0%[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60,91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1.3%,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865千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增长293.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溢利净额为78,1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5.6%[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溢利净额78,200千元人民币,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额68,900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市场实现59.0%的销售增长率,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和优质产品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7] - 2024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1.5百万元,同比增长84.2%,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溢利净额人民币68.9百万元,毛利率保持在71.3%[10]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32.6%降至21.9%[10]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01.5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2.4%[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366.0百万元,同比增长59.0%,其中介入产品收入为人民币364.1百万元,同比增长58.2%[44][47]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为人民币243.5百万元,占总收入的66.9%,同比增长46.7%[44][48]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为人民币120.6百万元,占总收入的33.1%,同比增长88.2%[44][48] - 公司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05.1百万元,同比增长76.6%,主要由于原材料及耗材增加以及雇员福利开支增加[49]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60.9百万元,同比增长52.9%,毛利率从74.2%微降至71.3%,主要由于部分产品进入带量采购及战略性降价[50] - 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01.5百万元,同比减少22.4%,主要由于研发人员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减少[51] - 公司研发开支总计为人民币101,54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130,806千元下降22.4%[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80.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74.9百万元增加6.7%,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从32.6%下降至21.9%[53]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3.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0.4百万元下降13.4%,占整体收入的比例从21.9%下降至11.9%[54]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0.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2百万元增加104.7%,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增加[56] - 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33.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8.9百万元减少14.3%,主要由于银行利息收入减少[5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532.6百万元,较去年底的1,086.6百万元减少51.0%[63] - 公司借款为人民币75.0百万元,较去年底的50.0百万元增加50.0%,资产负债比率从1.83%增加至2.61%[64]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21.2百万元,较去年底的1,399.4百万元下降27.0%[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21.9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68] - 公司计划通过自身发展及并购等方式拓展中国及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风险基金投资方面的资本承担分别为人民币36.1百万元及人民币168.7百万元[71] - 公司计划继续投资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团队以加强中国境外的销售,并致力于南美及泛亚地区的注册工作[73] - 公司将继续提高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平台、制造专业知识及专有技术,以及高效的销售和营销网络[75]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65,9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11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60,91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11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6,599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74,133千元人民币[11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125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0.1077元人民币[11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106,7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1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379,76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115]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2,60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115]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109,6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5]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负债总额为376,85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8,316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4.8%[11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358,60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7,783千元人民币增加了12.8%[11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8,25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533千元人民币增加了73.2%[1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68,86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期内亏损35,514千元人民币有显著改善[1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104,03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经营所用现金净额18,523千元人民币有显著改善[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64,76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111,010千元人民币有显著增加[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62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5,046千元人民币略有增加[11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2,60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86,579千元人民币减少了51%[1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365,9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9%[137] - 中国地区收入为354,5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137] - 神经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为243,51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6%[138] -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为120,63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2%[1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69,7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5%[141] - 研发开支为12,48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141] - 政府补助收入为9,3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6%[142] - 财务收入净额为33,36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3%[144] - 合约负债为26,38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1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68,865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35,514千元,实现扭亏为盈[14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2125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每股亏损人民币0.1077元,显著改善[14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2102元,摊薄后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27,633千股[15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通桥医疗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中国内地一般企业25%的税率[14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人民币92,176千元,期末账面净值为人民币615,262千元[15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中可扣税部分为200%,显著提升了税务优惠[14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費用總計為人民幣15,352千元,主要計入銷售成本、研發開支和行政開支[15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使用權資產折舊人民幣220,000元資本化至在建工程[152] - 土地使用权账面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34,105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33,739千元,摊销费用为366千元[155] - 楼宇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5,715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6,003千元,添置金额为2,610千元,折旧费用为2,322千元[157] - 租赁负债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5,877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6,241千元,其中流动负债为3,875千元,非流动负债为2,366千元[158]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9,686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4,721千元,主要由于研发中的技术增加25,589千元[16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86,579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532,607千元,定期存款从1,388,432千元增加至1,796,287千元[16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82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837千元[163]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流动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277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8,265千元[163] - 借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50,000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75,000千元[163] - 原材料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4,835千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07,711千元,制成品存货从50,817千元减少至44,815千元[163]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流动资产的合计金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38,588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38,523千元[164]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02,000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858,000元,增长54.6%[165][166] - 贸易应收款项拨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20,000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1,000元,增长5%[1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2,054,000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55,138,000元,增长150%[167] - 公司向Avinger Inc.投资15.0百万美元,已完成第一期投资7.5百万美元,认购优先股金额为30,645,000元[168] - 公司战略投资公允价值亏损为8,893,000元[16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2,475,011,000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328,894,000元,下降5.9%[170] - 公司购买库存股份支出10,607,000元[1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库存股份余额为7,802,975股,较2023年6月30日的2,724,500股大幅增加[17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员工发行了1,713,525股库存股份,相关成本计入“其他储备”[1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其他储备总额为1,003,39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6月30日的958,67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7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H股计划以74,445,000元人民币购买了7,297,500股H股,其中894,399股已授予员工[1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4,597,006股,行使价为2.13元人民币[1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总额为9,30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9,992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8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中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1,02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3,914千元人民币显著下降[1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剩余合约期限为6.6年[17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H股计划发行了1,713,525股股份给员工[1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中,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960千元人民币,行政开支为2,243千元人民币[182]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27,508千元增加到2024年6月30日的54,945千元,增长约99.7%[183]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8,853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113,280千元,下降约4.7%[183] - 应付员工工资及福利从2023年12月31日的64,431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53,285千元,下降约17.3%[183] - 银行借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50,000千元增加到2024年6月30日的75,000千元,增长50%[185] - 投资风险基金和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从2023年12月31日的245,164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204,765千元,下降约16.5%[187] - 经营租赁承担从2023年12月31日的890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429千元,下降约51.8%[188]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中,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的10,339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3,479千元,下降约66.4%[190] - 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有关的政府补助作为递延收入计入非流动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8,674千元增加到2024年6月30日的15,885千元,增长约83.1%[184] 产品与市场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介入产品收入为364,10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其中神经血管介入产品占66.9%,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占33.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7%,主要得益于主要产品的持续增长和新产品的贡献[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8.2%,主要得益于市场准入扩大和新产品的商业化[6] - 公司在河北牵头的"3+N"省级联盟集采中,银蛇颅内支持导管以最高排名中标,蛟龙颅内取栓支架在六款中标产品中占两款,占比33%[7] - 2024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1.5百万元,同比增长84.2%,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8] - 公司在22个海外国家/地区销售产品,并正在推进更多产品许可,包括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和冲击波球囊系统[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出多款重要产品,包括麒麟血流导向装置、ZYLOX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和ZYLOX Unicorn血管缝合器[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中国商业化上市44款产品,欧洲经济区内有八款产品获得CE标志,五款产品在阿联酋地区获批[11] - 公司在中国市场已有23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到2027年底将再获批6款[18] - 公司推出的蛟龙取栓支架(蛟龙CRD)及其二代产品全显影取栓支架,提供更多规格选择,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堵塞血管[20] - 麒麟血流导向装置于2024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在加快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23] - 公司预计2025年将推出颅内药涂球囊扩张导管,2026年推出颅内支架和载药自膨颅内支架[13] - 公司在外周血管介入领域,预计2025年推出膝下PTA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和Pantheris 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旋切导引导管系列[15] - 公司在海外市场已有蛟龙取栓支架、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等产品在欧盟、英国、土耳其等多个地区获批[17] - 公司推出的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及其二代产品,提供更多规格及尺寸选择,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21][22] - 公司预计2026年推出冲击波球囊系统和锯齿切割球囊,2027年推出外周球扩覆膜支架系统和外周点状支架系统[15] - 公司在血透通路领域,预计2026年推出超高压球囊[15] - 公司在血管闭合装置领域,预计2025年推出血管封堵器[15] - 公司预计最快于2025年推出辅助栓塞支架,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目前被进口品牌垄断[24] - 公司预计最快于2026年推出载药自膨颅内支架,该产品已启动临床试验
归创通桥-B:24H1增速亮眼,Avinger强化产品矩阵
华安证券· 2024-08-27 22: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59.0%),其中国内收入3.55亿元(+58.3%),海外收入0.11亿元(+84.2%);未经调整盈利0.69亿元,经调整盈利0.78亿元,公司首次实现经调整端盈利[1] 2) 公司神经血管介入产品实现收入2.44亿元(+47%),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实现收入1.21亿元(+88%),外周介入占比提升至33.0%。2022H1-2024H1期间,公司实现整体收入CAGR 55%,其中海外收入CAGR 105%[1] 3) 随着运营效率、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公司实现销售及分销开支费用率22%(-11pct)、研发开支费用率28%(-29pct)、行政开支费用率12%(-10pct),其中研发开支和行政开支绝对金额与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1] 4) 公司目前产品总计63款,其中神经介入类29款(商业化23款,在研6款),外周介入和血管闭合类34款(商业化21款,在研12款)。报告期内,公司获批重磅产品包括麒麟TM血流导向密网支架、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和血管缝合器;2023H1-2024H1公司总计获批神经介入+外周介入新品16件[1] 5) 公司与Avinger签署独家授权协议,负责全产品在大中华地区本地化生产及销售权利,同时成为Avinger大中华地区外的生产制造商。Avinger开发了全球唯一具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功能的设备及产品,其潜在美国市场规模约7.6亿美元,中国外周血管疾病(PAD)患者超过4000万人[1] 财务数据总结 1)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有望分别实现8.00/10.70/14.02亿元,同比增长52%/34%/31%;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10/1.85/2.85亿元,同比增长239%/69%/54%[2] 2) 对应EPS为0.33/0.56/0.86元;对应PE倍数为32/19/12X[2]
归创通桥-B:1H24业绩亮眼,首次实现IFRS及经调整口径全面盈利
浦银国际证券· 2024-08-22 10:3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归创通桥(2190 HK)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略升至16.4港元 [1][2] 核心观点 - 归创通桥1H24业绩亮眼,首次实现IFRS及经调整口径全面盈利,收入同比增长59%至人民币3.7亿元,毛利率下滑至71.3%,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6,887万元 [1] - 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52%至人民币8.0亿元,2025年收入同比增长37%至人民币1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和1.8亿元 [1] - 公司计划2025年启动分红,并继续回购股票,截至7月末已回购0.7%的H股 [1] 业务板块分析 神经介入 - 1H24神经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至人民币2.4亿元,核心产品"蛟龙"取栓支架和"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在京津冀"3+N"集采中中选,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2024年3月和6月分别获批密网支架和血管缝合器,预计将为收入增长提供新动力 [1] 外周介入 - 1H24外周介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至人民币1.2亿元,主要受益于UltraFree DCB、ZenFlow系列球囊等核心产品的持续放量 [1] - Avinger产品Pantheris已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5年获批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E/2025E/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8.01亿元、10.97亿元、14.38亿元,同比增长51.7%、37.0%、31.1% [2][6] - 预计2024E/2025E/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75亿元、2.36亿元 [2][6] - 预计2024E/2025E/2026E核心营业利润率分别为6.3%、12.2%、14.6% [6]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为10.48港元,总市值为34.6亿港元,52周股价区间为7.2-14.7港元 [3] - 2024E/2025E/2026E市销率分别为4.0x、2.9x、2.2x [2][6] - 市场预期区间为10.5-16.4港元,浦银国际目标价为16.4港元 [4] 产品管线 - 神经介入产品包括"蛟龙"取栓支架、"银蛇"颅内支持导管等,部分产品已在国内外获批 [8] - 外周介入产品包括UltraFree DCB、ZenFlow系列球囊等,Avinger系列产品预计2025年获批 [9]
归创通桥-B(0219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0 16:52
收入增长 - 收入同比增长59.0%,达到人民币365.99百万元[6]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46.7%[14]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8.2%[15] - 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366.0百万元,其中人民币364.1百万元来自介入产品的销售,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58.2%[123]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46.7%,主要是由于主要产品收入持续增长、提高产品在各级医院的渗透率以及新产品带来的额外收入[124]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88.2%,主要是由于不断努力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医院渗透率及扩大分销网络,以及新产品的商业化上市[125,126] 盈利能力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78.2百万元[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人民幣68.9百萬元,毛利率保持在71.3%[138,139] - 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收入比重由32.6%降至21.9%,研發開支較去年同期減少22.4%[140,141] - 實現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溢利淨額人民幣78.2百萬元,即經剔除以股份支付為基礎的薪酬開支調整後的期內溢利[127] 产品创新 - 推出通橋麒麟血流導向裝置等新產品[23] - 公司持續升級現有產品線,推出多款第二代產品,包括全顯影取栓支架、機械解脫彈簧圈、UberVana外周藥物洗脫球囊擴張導管等[26] - 公司在2024年推出多款重要新產品,包括通橋麒麟血流導向裝置、ZYLOX Penguin靜至髂靜脈支架系統和ZYLOX Unicorn血管縫合器[133,134,135] - 公司持續優化現有產品線,推出多款二代產品如取栓支架二代、顱內彈簧圈二代、DCB二代等[136] 国际业务拓展 - 國際業務收入增長84.2%,達到人民幣11.5百萬元[20] - 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積極推廣品牌和產品[22] - 加強國際業務資源投入,包括在歐洲建立物流設施[22] - 公司在海外市場獲批的產品包括蛟龍取栓支架、顱內血栓抽吸導管等神經血管介入產品以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165][166][167][168][169][170] - 公司正在加快ZYLOX Swan靜脈腔內射頻閉合導管和ZYLOX Penguin靜至髂靜脈支架系統在中國的商業化進程[189,191] - 公司正在大中華地區註冊及本地化Avinger系列產品,預期最快於2025年推出[195] 市场地位 - 在河北"3+N"省級聯盟集採中,銀蛇顱內支持導管以最高排名中標,價格遠超同類B組產品[19] - 公司在22個海外國家/地區銷售產品,正在推廣更多產品如ZYLOX Penguin靜至髂靜脈支架系統及衝擊波球囊系統[131] - 公司已在中國市場商業化44款產品,在歐洲和阿聯酋等地區獲批多款產品[143] - 公司的藥物洗脫PTA球囊擴張導管在國內市場的市佔率約20%,並已在CE及九個國家/地區註冊獲批[188] - 公司的ZYLOX Unicorn血管縫合器是首款國產自主研發的血管縫合器,打破進口品牌在血管穿刺點縫合解決方案的市場壟斷地位[194] 产品管线 - 公司在神經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等領域擁有豐富的產品管線,未來幾年將陸續推出更多新產品[146-153] - 公司提供了六款顱內缺血性卒中治療產品,包括蛟龍取栓支架(CRD)、銀蛇顱內支持導管及球囊導引導管(BGC)等三件套解決方案[172] - 公司推出了鳳顱內動脈瘤栓塞彈簧圈、機械解脫彈簧圈及通橋麒麟血流導向裝置等六款顱內出血性卒中治療產品[175][176][177][178] - 公司正在開發輔助栓塞支架(自膨式顱內支架)和載藥自膨顱內支架等未來重點產品[179][180][182][183] - 公司已有23款神經血管介入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預計2027年底前將有額外六款產品獲批[171] - 公司已有21款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預期於2028年底前將有額外12款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獲批[185] 市场机遇 -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30%-50%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例與顱內狹窄有關,中國顱內狹窄患者數量將由2019年的1,730萬例增至2030年的2,790萬例[184] - 中國PAD患者數量由2019年的4,950萬例預計將於2023年達到6,230萬例[196] - 血管減容裝置與DCB的聯合使用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優化管腔的即刻開通效果,並利用DCB的局部藥物作用降低再狹窄的風險[198] - Tigereye ST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具備實時成像功能的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閉塞開通(CTO)的治療器械,能夠提供增強的成像質量、更高的旋轉速度和精確的用戶控制,顯著提升在血管真腔內開通病變的可能性[200] 会计政策变更 - 本集团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务期间首次采納了《
归创通桥-B:神经、外周介入龙头,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国元国际控股· 2024-07-31 10: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是国内在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导者,集研产销于一体,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公司重点研发神经及外周血管器械市场,该行业发展迅速而国产渗透率严重不足,公司是行业龙头,增长较行业增速更快。[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业绩快速增长: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不少于3.6亿元,同比增加不少于56.5%;公司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50.0百万元,实现首次盈利,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23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28亿元,同比上升57.6%,归母净利润为-0.79亿元,同比增长30.7%。[1] 2) 高效研发效率升级现有临床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化:公司推出多款二代产品,如全显影取栓支架、UberVana外周药物洗脱球囊扩张导管、外周PTA球囊扩张导管二代及高压PTA球囊扩张导管二代。公司在欧洲开展CE标志产品的临床跟踪试验,旨在建立产品质量认可度并获取EU MDR认证,以进一步服务海外市场。2023年,公司来自中国以外地区的收入达到了1.43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增长了83.1%。[1] 3) 强化销售网络,推动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公司通过有效的投标策略,成功中标并扩大了医院使用的产品,从而在2023年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在河南省的带量采购中,公司几乎所有竞标的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中标,产品入院率接近100%。公司的产品在京津冀及其他地区的带量采购中也表现优异。[1]
归创通桥-B:构建神经+外周介入完整版图,步入产品收获期
华安证券· 2024-05-28 12:31
公司概况 - 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在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导者,专注于植入领域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服务 [10][1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拥有"归创医疗"和"通桥医疗"两大品牌,分别专注于外周血管介入和神经血管介入业务,同时拓展血管闭合业务 [10] - 公司管理层具备丰富的医疗器械从业经验,创始人赵中博士在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拥有近30年从业经历 [13][14]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高速增长,2019-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92万、2763万、1.78亿、3.34亿、5.28亿元,同比增长58.0% [19][20] - 公司近年亏损呈现显著收窄趋势,2023年经调整净利首次盈利 [19][20] - 神经血管介入为主营业务,占比72.34%,外周血管介入占比27.41% [21][22] - 公司毛利率水平稳步增长,2023年达72.9% [23][24] 产品布局 - 公司拥有43款NMPA批准上市产品,8款CE认证产品,覆盖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两大领域 [10][47] - 神经介入产品线涵盖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颅内狭窄等五大类别,主要包括蛟龙®取栓支架、银蛇®颅内支持导管、白驹®颅内球囊等 [50][51][54][55] - 外周介入产品线包括球囊、支架、导管、滤器等全系列动脉和静脉产品,主要包括UltraFree®DCB、外周PTA球囊等 [90][91][92]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领域产品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10][47] - 公司产品在多个省市的带量采购中中标,市占率不断提升,如弹簧圈市占率从2020年的0.27%提升至2022年的4% [62][66] - 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了在欧洲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104] 海外拓展 - 公司已在19个国家实现商业化,2023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83.1% [104] - 公司除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外,还为当地品牌提供OEM服务 [104]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将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105] - 公司在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领域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108] - 主要风险包括扭亏为盈不及预期、带量采购降价、在研产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等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