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02252)

搜索文档
微创机器人-B:扭亏在望,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已见成效
西南证券· 2025-02-11 17: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微创机器人-B“买入”评级,目标价21.83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五分之四”机器人版图已成,2025 - 2026年将是重要扭亏节点,随着营收增长、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利润将扭亏为盈 [6] - 国内配置证政策放松带来市场扩容,2023年6月新版医用设备配置证中腹腔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规划数新增215%,公司订单量连续2年翻倍以上增长,中标数位居国产首位 [6] - 海外市场快速突破,商业化首年即获批20 +海外订单,5G远程手术方案助力学术推广和装机入院 [6]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增速为173%/108%/130%,给予2026年15倍PS,目标价20.4元(21.83港元)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微创机器人:国产手术机器人异军突起 - 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子公司,2014年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2015年成立公司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1年在港上市,产品布局涵盖五大领域 [9] - 公司股权集中,微创医疗集团间接持股48.08%,主要控股股东为上海默化人工智能,还有员工持股平台 [9] - 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总裁何超博士有14多年手术机器人研发经验 [10] -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4H1营收0.99亿元(+106%),亏损收窄至2.8亿元,预计未来两年扭亏 [12] - 2024年起公司把控降本增效,2024H1四费率合计2.9亿元,同比减少45%,研发成本中员工成本占比最高 [14] - 截至24H1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2亿元,总负债8.7亿元 [16]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长坡厚雪 -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第三代外科手术形式,强化微创手术优势,克服其局限性,促进开放手术向微创转变 [19] - 机器人手术转换率低、住院时间短、输血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但操作时间长 [21] - 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达704亿元,腹腔镜和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最成熟,分别占60%、17% [22] - 直觉外科是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2024年营收8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净利润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 [24] - 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最新一代达芬奇5于2024年3月发布并优化更新,全球装机量9902台,欧美占77.5%,2024年手术量约268.3万例,年均单台271例/台 [26] - 手术机器人是“剃须刀”商业模式,设备+耗材+服务构筑高壁垒,2024年直觉外科业务中耗材占比57%,设备占比27%,服务占比16% [30] - 复盘直觉外科股价,产品迭代升级是核心驱动力,手术机器人厂商有强先发优势,直觉外科占据绝对领导地位 [34][38] 微创机器人:后起直追,5G远程引领手术机器人新潮 - 公司“五分之四”机器人版图补齐,获批品种有腔镜、骨科、泛血管和经皮穿刺,均已获批NMPA,部分获海外注册证,其他在研品种步入临床试验注册阶段 [40] -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对标达芬奇,由三部分组成,手术优势多,已用于复杂泌尿外科手术,2022.1获批上市,2023.9二代适应症拓展至全科室 [41] - 2023年6月新版配置证落地,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望放量,全国规划新增559台,微创机器人中标数为国产首位,预计2025 - 2026年释放300多台余量 [43][44] - 公司5G远程手术引领潮流,2022年6月开展全球首例超远程手术,2024年演示和验证覆盖全球多国 [49] -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髋膝一体关节置换,2022.4获批上市,适应症拓展,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订单超40台,海外销售依靠微创医疗集团 [53][55]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假设图迈2024 - 2026年销售增速为214%/91%/169%,毛利率为50%/55%/57% [57] - 假设鸿鹄2024 - 2026年销售增速为100%/122%/58%,毛利率为48%/52%/55% [57] - 假设其他产品2024 - 2026年销售增速为246%/164%/131%,毛利率为39%/43%/50% [57] - 预测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6百万元、594百万元、1368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8.1%、52.4%、55.6% [57] 相对估值 - 选取直觉外科和联影医疗为可比公司,因未盈利选取PS估值法,给予2026年15倍PS,目标价20.4元(21.83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58]
微创机器人(0225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99,237千元,2023年同期为47,603千元[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7,013千元,2023年同期为22,068千元[5] - 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279,950千元,2023年同期为544,733千元[5]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277,161千元,2023年同期为539,012千元[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9,6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33,859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43,22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94,048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865,15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6,152千元[6]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257,73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1,755千元[6]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9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5%[9] - 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同比缩窄48.6%[11] - 报告期内公司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同比下降49.7%至人民币2.353亿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9920万元,较2023年同期4760万元增长108.5%[4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4700万元,较2023年同期2210万元增长113.0%,毛利率为47.4%,去年同期为46.4%[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9220万元,较2023年同期1.269亿元下降27.3%[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3010万元,较2023年同期7760万元下降61.2%[5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成本1.641亿元,较2023年同期3.117亿元下降47.3%[51]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总计164,149千元,较2023年的311,696千元下降[5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净收入为530万元,2023年同期为净亏损2320万元[53]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净亏损1040万元,2023年同期为190万元[54] - 融资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860万元增加至2024年上半年的980万元[55] - 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被投资公司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1680万元减少41.6%至2024年上半年的980万元[56] - 2024年上半年计提对Robocath投资减值拨备1570万元[57]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2.434亿元[62]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1.085亿元,报告期内资本开支为1500万元[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5.077亿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2.211亿元[65]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贷总额为4.32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42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77.0%,2023年12月31日为64.9%[6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质押若干专利取得账面价值1.5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70] - 截至2024年1月1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8037亿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款项净额实际用途为1.274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5292万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244,576千元,2023年同期为519,262千元[108]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279,950千元,2023年同期为544,733千元[10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0.29元,2023年同期为0.56元[108]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亏损280,020千元,2023年同期为541,530千元[10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470,64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5,276千元[11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72,5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8,772千元[110]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为237,73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700千元增长138.45%[11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57,73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1,755千元下降48.63%[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274,904千元,较2023年末的519,480千元下降47.08%[111][11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277,161千元,其他全面收益 -61千元,全面收益总额 -277,222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6,309千元,较2023年的397,554千元减少48.11%[115]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5,911千元,较2023年的42,266千元减少62.36%[11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所得现金净额为 -64,579千元,较2023年的395,320千元下降116.34%[115]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86,799千元,较2023年的44,500千元增加544.49%[115]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1,054千元,较2023年的704,599千元下降68.63%[115] - 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交易金额为35,884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销售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人民币9.6775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7603亿元;服务收入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为人民币945万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入;其他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人民币1517万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22] - 按客户地理位置划分,2024年上半年中国收入为人民币6.3763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858亿元;美国收入为人民币1467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9023万元;欧洲收入为人民币1.5996亿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收入等[122] - 2024年上半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人民币651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207万元;政府补助为人民币7199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8954万元等[123] - 2024年上半年计息借款利息为人民币7293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708万元;租赁负债利息为人民币2456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788万元[124] - 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人民币2758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1997万元;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3.8599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3.305亿元[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权益法入账的被投资公司确认减值亏损人民币1.5697亿元[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2.77161亿元,2023年同期为5.39012亿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9.58594亿股[1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成本为1493.2万元,2023年同期为4815.5万元[12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为2.965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6.9万元;可收回增值税为3.326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786亿元等[130]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1年内偿还金额为19.476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5357亿元;1年后但2年内为16.852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97亿元等[131] - 2024年6月30日银行有抵押贷款为14.9978亿元,2023年为零;无抵押贷款为22.252亿元,2023年为47.5057亿元等[132] - 2024年6月集团与关联方交易视作贷款,出售样机代价6000万元,租回代价6600万元[13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个月内为5.2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015亿元;超过1个月但于3个月内为1.627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181亿元等[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成本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2.5177亿元,2023年同期为4.3534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为4498万元,2023年同期为1.2166亿元等[1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于损益确认的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总额为3.5398亿元,2023年同期为7.117亿元[137] - 2024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56,47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6,916千元[140] - 2024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本证券第三级公允价值为56,47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162千元[140] - 非上市股本证券估值比率中预期波幅比率为74%(2023年:74%),事件发生的预期概率为45%(2023年:45%)[141] - 2024年6月30日事件预期发生机率上升╱下降10%,集团亏损增加╱减少443,000元;预期波幅上升╱下降5%,集团亏损增加╱减少29,000元╱23,000元[142] - 2023年12月31日事件预期发生机率上升╱下降10%,集团亏损增加╱减少444,000元╱531,000元;预期波幅上升╱下降5%,集团亏损减少╱增加168,000元╱67,000元[142] - 2024年6月30日就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金额为3,01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4千元[143]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其他福利为2,176千元,酌情花红为918千元,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11,791千元;2023年分别为2,454千元、1,190千元、27,445千元[144] - 2024年上半年向关联方销售货品20,195千元,收取服务费10,072千元,购买货品10,442千元,来自关联方贷款99,091千元,偿还关联方贷款39,091千元;2023年分别为13,156千元、12,339千元、372千元、0千元、0千元[14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为关联方银行贷款担保金额为5,990,000元,2023年6月30日为5,000,000元[1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三款旗舰产品图迈、蜻蜓眼和鸿鹄均已通过绿色通道获得上市批准[7] - 截至报告日,图迈在全国累计20家医院完成商业化装机并确认收入,稳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9] - R - ONE血管介入机器人自2023年12月获批后积累数台意向订单,报告期内实现中国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9] - 图迈开展海外探索不到一年获逾十台订单,报告期内完成海外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并贡献销售收入[9] - 鸿鹄海外版图拓展至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报告期内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实现销售收入[10] - 今年公司通过培训中心培训两百多位主刀医生,开展千余场手术机器人临床培训和技术指导活动[12] - 截至报告日,图迈完成临床手术超1400例,鸿鹄在全球累计完成超1300例TKA手术[12] - 截至目前,图迈在全球完成超200例5G远程人体临床手术探索,成功率达100%,创造20余项全国乃至全球首例(次)纪录[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92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8.5%,得益于主要产品图迈和鸿鹄海内外市场推进商业化[17] - 报告期内图迈在中国市场实现7台商业化装机,截至报告日期累计在全国20家医院完成装机,稳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18] - 截至报告日期,商业化销售的图迈已完成临床手术超1300例,鸿鹄在全球累计完成超1300例TKA手术,覆盖国内外近70家医院[18] - 报告期内R - ONE血管介入机器人实现中国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18] - 报告期内图迈完成海外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海外
微创机器人-B:海外订单达10台,国产机器人迎出海里程碑
西南证券· 2024-09-10 17: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未给出公司的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106%)、毛利4701万元,净亏损2800万元,亏损明显收窄主要因营业收入增长以及业务聚焦和降本增效带来的费用优化 [2] - 公司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在国内已在20家医院实现商业化装机,辅助完成人体临床手术量突破1300例,位居国产腔镜机器人第一,海外在手订单量累计达10台,已有2台实现商业化装机,是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出海的标志性里程碑 [2] - 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已累计获得约30台海外销售订单,全球累计TKA手术量超1300例,覆盖约70家医院 [2]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收入分别为2.9/5.9/1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5/1.1亿元,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放量在即 [2][8] 分业务总结 腔镜手术机器人 - 公司自研腔镜机器人"图迈"在国内外市场表现良好,国内已在20家医院实现商业化装机,海外在手订单量累计达10台,已有2台实现商业化装机 [2] - 预计2024-2026年图迈销售增速为214%/91%/169%,毛利率为50%/55%/57% [7][8] 骨科手术机器人 - 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在海外市场表现良好,已累计获得约30台海外销售订单,全球累计TKA手术量超1300例,覆盖约70家医院 [2] - 预计2024-2026年鸿鹄销售增速为100%/122%/58%,毛利率为48%/52%/55% [7][8] 其他产品 - 公司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等其他产品市场竞争格局较好,预计2024-2026年销售增速为246%/164%/131%,毛利率为39%/43%/50% [7][8]
微创机器人(0225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2:2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9237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47603千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人民币47013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2068千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税前亏损为人民币279950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44733千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279950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44733千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29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0.56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录得净亏损人民币280.0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544.7百万元[3] - 报告期内,公司自由现金流净流出人民币235.3百万元,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下降49.7%[3]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5796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33859千元[7]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725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8772千元[7]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5773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01755千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亏损2.7995亿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2.06309亿元[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亏损2.77161亿元,2023年同期为5.39012亿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成本为1493.2万元,2023年同期为4815.5万元[20] - 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同比缩窄48.6%[37] - 报告期内公司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同比下降49.7%至人民币2.353亿元[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9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5%[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9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760万元增长108.5%[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人民币47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210万元增长113.0%,毛利率为47.4%,去年同期为46.4%[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92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269亿元下降27.3%[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01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7760万元下降61.2%[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成本为人民币1.64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117亿元下降47.3%[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净收入为人民币530万元,2023年同期为其他净亏损2320万元[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净亏损为人民币1040万元,2023年同期为净亏损190万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人民币9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860万元增加[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被投资公司亏损为人民币98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680万元减少41.6%[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计提对Robocath投资减值拨备人民币1570万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人民币243.4百万元[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108.5百万元,报告期内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5.0百万元[8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07.7百万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21.1百万元[8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计息借贷总额为人民币432.5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人民币42.6百万元;资产负债比率为77.0%,2023年12月31日为64.9%[8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72.6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8.8百万元[88] 各业务线收入及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医疗器材销售收入9.6775亿元,2023年同期为4.7603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收入94.5万元,2023年同期无相关收入[13] - 2024年上半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65.1万元,2023年同期为420.7万元[1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719.9万元,2023年同期为895.4万元[14] - 2024年上半年汇兑净亏损150.4万元,2023年同期收益351.7万元[14] - 2024年上半年与终止租赁有关的净亏损14.3万元,2023年同期为4045.4万元[14] - 2024年上半年计息借款利息729.3万元,2023年同期为370.8万元[15] 公司资产及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扣除亏损拨备为2965.8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6.9万元[21] - 2024年6月30日计息借款1年内偿还金额为19476.4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535.7万元[22] - 2024年6月30日银行有抵押和无抵押的贷款分别为14997.8万元和22252万元,2023年无抵押为47505.7万元[2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7706.3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25.1万元[2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质押若干专利取得人民币150.0百万元银行贷款[89] 公司股权及融资相关情况 - 2024年7月公司完成配售,发行1290万股,每股9.1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1482.4万港元[26]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682.6百万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1375.4百万元),2022年1月全部入境并完成结汇[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原订分配总计1682.60百万港元,变更后经修订分配总计仍为1682.60百万港元,2024年1月1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80.37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际用途为127.45百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52.92百万港元[92] - 2024年6月26日,公司订立配售协议,7月5日完成配售1290万股新H股,配售价每股9.1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拟40%用于核心业务发展及生态圈布局,30%用于产品提升优化,3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98] 公司关联交易情况 - 2024年6月集团与关联方交易视作贷款,总代价6000万元,租回代价6600万元[24] - 2024年6月25日,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向上海微创天牛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出售样机,总代价6000万元,租回代价6600万元,含租金本金6000万元及租赁利息6000万元,租期三年[94] 公司人员及管理架构变动 - 2024年6月28日,梅永康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7月18日生效;同日房聪女士获建议委任为执行董事,钟伟文先生获建议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7月18日获选[99] - 2024年8月14日,许燕珊女士辞任公司秘书,杨兆琳女士同日接任并任授权代表[100] 公司制度及章程修订情况 - 公司于2024年6月25日股东大会批准章程细则及议事规则修订,7月1日生效;7月18日临时股东大会批准章程细则及董事会议事规则修订,7月18日生效[101][102]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现金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26] - 董事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3] 公司财务报告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阅[96]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并讨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97]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已刊登,2024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刊登[104]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公司拥有上海知脉51%权益,Robocath拥有49%权益[108] - 公司拥有上海介航40%权益,Biobot拥有30%权益,上海羚敏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拥有30%权益[108] 公司股份面值情况 - 内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以人民币认购及支付[106] - 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以港元认购及买卖[107] 公司手术机器人业务产品情况 - 核心产品图迈报告期内在中国市场实现7台商业化装机,截至公告日累计20家医院完成装机,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33] - 截至公告日,商业化销售的图迈已完成临床手术超1300例,鸿鹄在全球累计完成超1300例TKA手术,覆盖国内外近70家医院[33] - R - ONE血管介入机器人2023年12月NMPA获批后加速入院推广,报告期内实现中国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33] - 图迈报告期内完成海外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海外订单累计逾十台[34] - 鸿鹄海外版图拓展至5大洲20多个国家,报告期内销量较去年同期翻倍,截至公告日累计获近30台海外销售订单[34] - 美国及欧洲10多家医疗机构鸿鹄已完成TKA手术超300例[34] - 图迈已在全球辅助完成近200例远程人体临床手术,成功率达100%,创造20余项全国乃至全球首例(次)纪录[35] - 报告期内图迈在中国市场实现7台商业化装机并确认销售收入[41] - 截至公告日期,图迈已在全国多省份累计20家医院完成商业化装机,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41] - 2024年5月图迈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是目前第一且唯一获此认证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42] - 报告期内图迈完成两台海外市场商业化装机并实现营收突破,累计海外订单突破十台[43] - 2024年机器人外科学会(SRS)年会期间超1700名全球各地顶级专家参会,数百名专家试驾图迈[43] - 集团在全球累计布局近40家图迈临床应用及培训中心,报告期内完成主刀医生认证培训超百人次[44] - 截至公告日,商业化装机的图迈完成临床手术超1300例,适用于近200种适应症[45]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商业化装机后不到一个月实施手术29例[45] - 截至公告日,图迈全球5G远程人体临床手术探索近200例,成功率100%,覆盖近30个城市,连接超30家医院,累计传输距离超150000公里[46] - 2024年初图迈跨越12900公里完成全球首次跨国5G超远程模拟手术验证[46] - 截至公告日,图迈远程内窥镜手术系统启动NMPA注册临床试验,处于临床入组进程中[47] - 截至公告日,图迈单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注册资料递交,处于NMPA审核阶段[48] - 2024年7月集团自主研发的具备实时融合荧光成像功能的三维电子胸腹腔内窥镜系统获NMPA批准[50] - 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2023年获NMPA上市注册证,是首款搭载自研机械臂获批上市的国产髋膝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51] - 鸿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已获FDA、欧盟CE等认证,是首款在中美欧等主要市场获批上市的国产手术机器人[51] - 报告期内,鸿鹄海外版图拓宽至五大洲20多个国家,销量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52] - 截至公告日期,鸿鹄在全球累计完成超1300例TKA手术,临床覆盖国内外近70家医院[52] - 美国及欧洲10多家医疗机构完成鸿鹄TKA手术超300例[52] - 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完成国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首例人体临床试验[53] - R - 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2023年12月获NMPA批准后,报告期内实现中国市场首两台商业化装机[54] - R - ONE辅助孟加拉国专家完成全球首次机器人PCI远程手术两连台等多项全球首例手术[54] - iSR'obot Mona Lisa机器人前列腺穿刺活检系统2023年获NMPA批准后开启商业化拓展[55] - Mona Lisa与图迈形成诊疗一体化方案,是国内首款在泌尿外科领域获证的前列腺穿刺机器人[55] 公司研发及技术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共申请1314项专利,已获授权国内外专利共459项,包括304项中国专利及155项海外专利,其余855项专利还在申请中[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64项,其中海外授权发明专利23项[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商标注册292项[62] - 公司
微创机器人(0225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16:36
公司业务及产品 - 公司是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提供能够延长和重塑生命的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8] - 公司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已积累多款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9] - 公司核心产品图邁在2023年10月获得NMPA批准,商业化进程加速,已完成10台商业化装机,市场份额第一,打破进口品牌市场壟斷[11] - 公司核心产品鴻鵠及蜻蜓眼在报告期内贡献稳健的销售收入[11] - 公司首个出海产品鴻鵠在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主流国家取得商业化突破,累计获得15笔海外销售订单,完成逾百例机器人辅助手术[15] - 公司持续推进创新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共获得8项海内外注册批准,提供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包括腔道手术、骨科手术、泛血管手术和经皮穿刺手术领域[17][18][19][20] - 公司在遠程手术领域取得突破,图邁已在全球范围内完成超过120例5G遠程人体临床手术探索,成功率达100%,有望引领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21] - 公司通过战略聚焦和降本增效措施,自由现金流淨流出大幅减少,落实研发效率提升、生产降本、优化运营效率等方案,强化精益运营能力[22][23][24] - 公司主要产品在商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内外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34] - 公司将加速实现进口替代,提供更多、更全面、更优质的高端治疗方案[32] - 公司将推动开拓海外市场,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端医疗装备及解决方案[33]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04.6百万元,同比增长384.2%[35] - 公司在海内外市场的行业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34] - 公司战略聚焦在主要商业化初期产品上,全方位落实降本增效措施,自由现金流淨流出下降42%[50] - 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多款产品处于快速推进阶段[53] - 公司核心产品图邁是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在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科、胸外科等多个科室获得NMPA批准[56] - 公司已在国内完成近20台中标、11台商业化装机,其中2023年内完成10台商业化装机,订单数量领先国产品牌[57]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0多家图邁临床应用及培训中心,完成超过2000例高难度人体临床手术,率先邁过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规模化应用门槛[58] - 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和R-ONE血管介入机器人分别获得NMPA批准,展现良好的商业化潜力[39] - 海外市场探索取得首份订单,成功辅助实施首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标志着海外业务正式起步[40] - 鴻鹄海外业务在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主流国家取得商业化突破,累计获得15笔海外销售订单[41] - 通过国际行业会议和展会成功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学术影响力,推动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42] - 五大赛道的产品加速实现成果转化,提供智能手术全解方案,包括腔道手术、骨科手术和泛血管手术领域[44] - 5G技术在手术机器人产品中的联合应用取得成功,实现超过120例5G远程人体临床手术探索[49] - 公司全面掌握手术机器人的五项核心底层技术,建立创新型手术机器人平台并持续开发新产品[94] - 公司在上海和深圳设有两个中国研发中心,并在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布局海外研发中心,为产品研发和升级提供支持[95] 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 - 2023年收入为104,592千元,毛利为14,694千元,税前亏损为1,023,530千元[6]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33,859千元,流动资产为794,048千元,总资产为1,427,907千元[6]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04.6百万元,同比增长384.2%[35] - 公司在商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收入持续增长得益于技术优势和商业化实力[35] - 公司在全球经济地缘政治不稳定,对中国经济环境和医疗器械行业造成影响,公司面临挑战[34] - 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30] - 公司持续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业务可持续增长为首要目标[34] - 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30] - 公司预计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可持续性发展,面对快速增长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产品组合,建立多专科手术机器人平台[103] - 公司计划加快商业化进程,提升市场渗透率,建立更多手术机器人培训教育中心,加强与医
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布局趋于完善
西南证券· 2024-04-09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384.2%[1] - 公司2023年净亏损为10.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主要因营业收入增长、研发费用下降和降本增效措施实施[1]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收入分别为2.8/12.4/1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0/0.9亿元,处于起步阶段,放量在即[2] 产品展望 - 公司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在2023年取得多项批准,销售表现强劲,预计未来毛利率将逐年提升[1] - 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在海内外市场均表现优异,预计未来毛利率将逐年提升[1] 市场趋势 - 公司2023-2026年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预计将逐年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4] - 微创机器人-B(2252.HK)2023年营业额预计将从104.59百万元增长至1730.73百万元,增长率达到1655.5%[6] 销售团队 - 上海销售团队包括高级销售经理卞黎旸、田婧雯等人[11] - 北京销售团队包括高级销售经理姚航、胡青璇等人[11] - 广深销售团队包括高级销售经理张文锋、龚之涵等人[12]
配置证下发有望提速,重点关注公司后续资金规划
浦银国际证券· 2024-04-05 00:00
业绩总结 - 微创机器人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384%,达到人民币1.05亿元,归母净亏损同比缩减11%至亏损人民币10.1亿元[1] - 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将超过人民币2亿元,净亏损将缩减至7亿元以内,配置证有望加速下发,设备更新政策或可抵消部分反腐影响[1] - 公司2023年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同比下降42%至6.7亿元,计划2024年将控制自由现金净流出在4.5亿元以内,现金储备仍不宽裕,需寻求新融资方案[1]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将分别达到人民币2.1亿、5.5亿和10.8亿元,公司指引2026年实现盈利,但对盈亏平衡时点预期较为保守,目标价下调至15.1港元[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 - 公司股权总额为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4%[3] 产品和技术 - 报告中提到微创机器人产品管线中的腔镜手术和骨科手术产品已获批并在中国和海外开发阶段[4] - 公司部分产品已获批并销售情况良好[5] 市场展望 - 微创机器人公司股票目标价为15.1港元,被评为买入[6] - 微创机器人(2252.HK)的乐观情景下,目标价为18.0港元,概率为20%,2024年收入预计超过3亿人民币,稳态毛利率预计超过80%[7] - 微创机器人(2252.HK)的悲观情景下,目标价为9.0港元,概率为20%,2024年收入预计不足2亿人民币,稳态毛利率预计不足60%[7] 其他 - 浦银国际提醒投资者,本报告仅供提供信息,不构成购买或出售证券的邀约,投资者应自行评估风险并咨询专业顾问[12]
微创机器人(0225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53
财务表现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104,592千元,较2022年增长384.2%[3]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淨虧損人民幣1,023.5百萬元,较上年有所下降[5] - 公司自由现金流淨流出自2022年下降42%至2023年[6]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104.6百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84.2%[4]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損益表显示營業收入增长带来毛利增加[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損益表显示研发费用下降[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損益表显示營銷開支增加[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損益表显示經營虧損为975,137千元[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显示年內虧損为1,023,530千元[8]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財務狀況表显示非流動資產为633,859千元,流動資產淨值为108,772千元[9]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拥有短期计息借款人民币375,357,000元,录得净亏损人民币1,023,530,000元和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567,843,000元[17] - 本集团已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按主要产品或服务线和收入确认时间划分客户合同收入,2023年醫療器械销售收入为104,592千元[21] - 2023年税前虧損为102,353万元,较2022年的114,628万元有所下降[30] - 每股基本虧損为1,012,174,000元,较2022年的1,139,806,000元有所下降[30] - 2023年终止租赁导致40,454万元的损失[32] - 可收回增值税为25,786万元,较2022年的68,244万元有所下降[33] - 2023年计息借款为475,057万元,较2022年的33,100万元大幅增加[34] - 股本为958,594千股,股本及股份溢价为958,594千元[36] 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向好,展现出发展韧性和潜力[37] - 2023年中国鼓励医疗领域前沿技术和突破,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有望发展[38] - 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39] - 2023年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驱动下,高端医疗设备需求有望迎来重大突破[40] 产品发展 - 核心产品图邁的多科室应用获得NMPA批准,完成10台商业化装机,已在全国多个省份累计实现近20台中标[48] - 公司在报告期内加速实现成果转化,4/5赛道已有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提供智能手术全解方案[56] - 骨科手术领域的鸿鹄应用获得多国认证,成为首款在多个主要市场获批上市的国产手术机器人[57] - 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的商业化冠脉血管介入机器人[58] - iSR’obot 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成为国内首款在泌尿外科领域获证的前列腺穿刺机器人[59] - 公司多款手术机器人产品实现与5G技术的联合应用,已完成超过120例5G远程人体临床手术探索[60] 技术创新 - 公司持续引领医疗领域的智能变革,让手术更精准、更智能、更安全、更微创伤[98] - 公司致力于推动机器人辅助手术普惠化,增强中国创新型医疗科技与远程手术技术的全球影响力[99] - 公司在5G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实现多项重要里程碑,推动機器人輔助手術邁向普惠化[100] - 公司全面掌握手术机器人的五项核心底层技术,通过多年深厚积累建立创新型手术机器人平台[103] 公司运营 - 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最少25%由公众持有[159] - 公司不建议在报告期派发末期股息[161] - 公司将在2023年进一步确定股东年会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将及时发布通知[160]
港股异动 | 微创机器人-B(02252)跌超3% 预计去年净亏损不超10.5亿元
智通财经· 2024-03-06 10:58
股价表现 - 微创机器人-B(02252)股价下跌超过3%[1] 财务表现 - 公布2023年度预计净亏损不超过10.5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亏损额[2] - 预计2023年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50%,主要归因于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3]
微创机器人(0225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5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是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微创伤手术领域的发展,拥有多款产品处于不同阶段[8] - 公司已在全国40多家医院展开超过1200例机器人辅助临床手术,涵盖盆腔、腹腔、胸腔高难度手术[16] - 公司已完成近50例5G远程手术,包括全球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等[20]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布局超过40家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累计完成超过1,200台人体临床手术,推动智能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普及化进程[31] - 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十余款产品处于产业化项目快速推进阶段[32] - 公司核心产品图邁为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通过微创方式完成复杂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轻外科医生疲劳,已完成超过50台5G远程手术[34] - 公司自主研发的图迈单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独特单臂结构,可在狭小空间内实现七个自由度,相较传统多孔手术具有临床价值[40] - 公司自主研发的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已获得NMPA颁发的上市注册证,销售量和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4] - 公司自主研发的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获得NMPA颁发的上市注册证,并在中国、美国、欧盟、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市场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在多个主要市场获批上市的国产手术机器人[46] - 公司已完成首例全髖关节置换人体手术以及首例膝关节单髁置换人体手术,正式进入全髖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等应用的实质性临床验证阶段[49] 财务状况 -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7603千元,同比增长超过4000%[6]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47.6百万元,同比增长显著[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7.6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29] - 本集团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營業收入为人民幣47.6百萬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42.3%[71] - 銷售及營銷开支由64.2百萬元上升至126.9百萬元,增长97.8%[72] - 行政开支由65.1百萬元增加至77.6百萬元,增长19.1%[73] - 研发成本由336.4百萬元下降至311.7百萬元,降低7.3%[74] - 存貨由250.5百萬元增加至271.4百萬元,增长8.4%[82] - 租賃負債由186.9百萬元减少至134.4百萬元,降低28.1%[83]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48.0百万元减少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04.6百万元[87] - 本集团的净资产负债比率从2.4%增加至48.9%[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24.0百万元,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则为人民币773.5百万元[91] 股东情况 - 何超博士持有公司H股617,023,912股,占相关类别股份的64.81%[97] - 袁帅先生持有公司H股552,118,874股,占相关类别股份的58.00%[97] - 张劼先生持有微创视神14,000,000股股份,占相关类别股份的13.08%[99]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已于2022年2月10日通过股东特别大会通过了H股奖励计划[109] - H股奖励计划的目标是为了认可合格参与者的贡献,并为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留住人才[110] - 公司已根据上市规则第17章采纳购股权计划[115]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可发行的H股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H股总数的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