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icon
搜索文档
太美医疗科技(02576.HK)将于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16:33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通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2 16:30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3] 会议审议 - 审议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其发布[3] - 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34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200,592,533股,面值1元,股本200,592,533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363,186,467股,面值1元,股本363,186,467元[1] - 2025年7月法定/注册股本总额563,779,000元,无增减[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200,592,533股,库存股0,7月无增减[4]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363,186,467股,库存股0,7月无增减[4] 其他说明 - 公司为中国注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股本”指“注册股本”[3] - 股份期权不适用[5] - 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6]
太美医疗科技首席财务官“换将”,36岁王为接棒面对11年亏损成绩单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01
高管变动 - 太美医疗科技首席财务官姜程文因个人事务辞职,即日起生效且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1] - 董事会任命36岁的王为接任CFO,全面负责战略财务规划及日常财务管理 [1] - 王为拥有逾十年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易执行经验,曾任职于法国巴黎银行、中信里昂证券等机构 [1][2] 新任CFO背景 - 王为2021-2023年担任瑞信证券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部副总裁,负责中资企业海外融资交易 [2] - 2023-2024年担任华灯资本执行董事,负责中资企业跨境并购交易 [2] - 2024-2025年担任上海深屹实业董事会秘书兼投资并购负责人 [2] - 教育背景包括复旦大学计算机学士、爱丁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剑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硕士 [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11年亏损,2024年营收5.51亿元同比下降3.8% [3] - 2024年净亏损2.17亿元(经调整亏损5726万元),较上年有所收窄 [3] - 2021-2024年员工数从1490人缩减至627人,裁员近六成 [3] - 雇员福利开支下降40%至3.64亿元,毛利率提升9.6个百分点至40.8% [3] - 销售费用下降41.7%,研发费用下降48.5%,但三费支出仍占收入九成 [3] 业务挑战 - 盈利改善主要依靠成本压缩而非业务扩张 [3] - 研发投入缩水近半引发长期竞争力质疑 [3] - 新任CFO面临为公司建立真正造血能力的重大考验 [3]
太美医疗科技(02576.HK)7月23日收盘上涨11.64%,成交313.62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23 16:34
股价表现 - 7月23日太美医疗科技股价收报4.7港元/股 单日上涨11.64% 成交量68.28万股 成交额313.62万港元 振幅14.96%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25.67% 但年初至今仍下跌1.64%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5.27% 显著跑输大盘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51亿元 同比减少3.84%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5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38.11% [1] - 毛利率40.81% 资产负债率22.02% [1] 行业地位 - 中国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和营销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市场份额5.9% [2] - 服务客户超1400家医药企业及受托研究机构 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 [2] - 按客户数量计 已成为中国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2] 估值水平 - 软件服务行业TTM市盈率平均值为-11.38倍 行业中值为-3.05倍 [1] - 太美医疗科技市盈率为-10.24倍 在行业中排名第109位 [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京投交通科技3.88倍 黄河实业5.21倍 驴迹科技5.58倍 自动系统5.75倍 禅游科技6.02倍 [1] 机构关注度 - 目前暂无机构对该股做出投资评级建议 [1]
太美医疗科技赵璐:打造临床试验领域“智驾平台”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2:29
公司发展历程 - 太美医疗科技从提供SaaS工具的初创企业成长为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登陆港交所主板 [2] - 公司已服务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CRO,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 [2] - 2013年切入市场时依靠"效率工具箱",2020年进入自主创新及AI智能化研发阶段,从SaaS升级为数字化平台 [3] - 公司定位为"以AI驱动的赋能生命科学产业的科技公司",目标是打造临床试验领域的"智能驾驶平台" [2][4] 产品与技术 - 推出"临床研究数智化演进蓝图"和AIaaS协作模式,首创"数字员工"体系 [4] - iDM数据管理智能体使建库效率提升80%,错误率降低50% [4] - iCTA文档管理智能体使属性填充时间减少70% [4] - iPV药物警戒智能体处理个例安全报告效率提升300% [4] - 将数十种割裂工具整合为统一平台,实现多元参与方协同作业 [3] 行业背景 - 临床试验阶段占据新药研发时间近80%,研发经费约70% [3] - 2024年中国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 [5][6] - 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6] - 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临床试验中占比接近30%,热门靶点占比超60% [6] 客户结构 - 客户分为跨国药企、本土大型药企及初创型创新药企业三类 [6] - 某全球领先药企的中国研发中心入组患者数量占其全球总数的四成左右 [7] - 初创型创新药企业曾贡献公司近一半营收 [7] - 覆盖全球25大药企中的21家、中国创新药百强中的90家 [8] 国际化布局 - 在中国、美国、新加坡设立数据与交付中心 [8] - 产品符合HIPAA、PDPA、ICH-GCP等多项国际标准 [8] - 自2017年起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全球协同研发与交付服务 [7]
太美医疗科技AI战略升级 助力创新药研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6:07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创新药研发面临临床试验管理流程冗长、跨组织协作效率低下、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等挑战 [1] - 医药行业已迈入"数智化2.0"阶段,核心是通过AI重构业务流程并直接释放数据价值 [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致力于通过AI与大数据技术为医药研发、药物警戒及商业化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 [1] - 公司从SaaS升级为数字化平台,打破组织间和软件间壁垒,支持跨组织在线协作 [2] - 公司首创"数字员工"体系,将AI智能体嵌入临床研究全流程,实现从"生产力工具"到"生产力"的突破 [2] 产品与服务 - 推出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和PharmaOS医学科学营销数字化协作平台,链接医药企业、医院、第三方服务商等多方参与者 [2] - 推出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价值导向型AIaaS合作模式,为生命科学产业提供全栈式智能化支持 [2] 市场覆盖与客户 - 已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CRO提供服务 [1] - 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 [1] 技术发展与创新 - 从2020年开始进入自主创新及AI智能化研发阶段 [2] - 近年来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从新药研发到商业化的全流程场景 [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加大AI技术研发投入,完善AIaaS商业模式并拓展国际市场 [2]
太美医疗科技:2024年亏损2.1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9:2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9亿元 同比下降3.95%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5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47亿元有所收窄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亿元 同比改善1.5亿元 [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9% 较上年同期上升10.17个百分点 [22] - 基本每股收益-0.39元 [2] 估值指标 - 以4月24日收盘价计算 市净率(TTM)约1.56倍 市销率(TTM)约3.28倍 [2] - 市净率(LF)历史分位数为76.69% [5] 业务结构 - 公司为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营销等环节 [10] - 2024年数字化服务收入3.425亿元 SaaS产品收入1.619亿元 定制产品收入0.467亿元 [18] - 2023年数字化服务收入3.699亿元 SaaS产品收入1.557亿元 定制产品收入0.019亿元 [20] 资产负债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加17.2%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3.79个百分点 [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56.99%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1.81个百分点 [32] - 合同负债减少36.89%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4.03个百分点 [35] - 租赁负债增加377.63%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65个百分点 [35] - 2024年流动比率5.05 [39] 历史趋势 - 2021-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95%/18.59%/-3.95% [13][14]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持续为负 [13][1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24.21% 低于A股行业均值和中位数 [37]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06: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嘉兴太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6日在中国成立[7]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7][8][9] - 公司股份代号为2576[6]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5] - 公司合规顾问为英高财务顾问有限公司[6] - 公司中国注册办事处、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在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路36号智慧产业创新园9号楼3楼[5] - 公司是中国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100] 公司上市及相关安排 - 公司H股上市日期为2024年10月8日[8] - 公司招股章程于2024年9月27日刊发[9] - 2024年10月8日,公司H股于联交所主板上市[99] - 公司将在2025年6月13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7][106]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资格,公司将在2025年6月10日至2025年6月13日暂停办理H股过户登记手续[107] - 所有填妥的过户文件及相关股票须在2025年6月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公司H股证券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107] - H股于2024年10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首次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59.5百万港元,已按招股章程拟定用途及比例分配使用[187] - 自上市日期起至年报日期止,公司一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最低公众持股量25%[134]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5.5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略有下降,其中云端软件产品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6%,数字化服务收入3.42亿元,同比下降7.4%[15]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31.2%提升至40.8%,提高了9.6个百分点[15] - 2024年公司净亏损从3.56亿元降至2.17亿元,同比下降39%,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726万元,同比下降81.9%[15]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5.83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为3.49亿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2.35亿元人民币[13]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2.15亿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应占年内亏损为2796万元人民币[13]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1.58亿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应占权益为7676.3万元人民币[13]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5.512亿元[23]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31.2%上升至40.8%,提高了9.6个百分点[23]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由2023年的人民币3.564亿元收窄至2.174亿元,同比减亏39.0%[23] - 2024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730万元,同比下降81.9%[23]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573.1百万元减少3.8%至2024年的人民币551.2百万元[38][39] - 云端软件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01.4百万元增加3.6%至2024年的人民币208.6百万元,其中SaaS产品销售由2023年的人民币155.7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61.9百万元,使用两种或以上SaaS产品的客户收入由人民币1.2百万元增加5.0%至人民币1.3百万元[38][39] - 数字化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369.9百万元减少7.4%至2024年的人民币342.5百万元[38][39]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394.1百万元减少17.2%至2024年的人民币326.2百万元[41] - 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179.0百万元增加25.7%至2024年的人民币224.9百万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31.2%上升至2024年的40.8%[42] - 销售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50.2百万元减少41.7%至2024年的人民币87.6百万元[43]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268.9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21.4百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大幅增加人民币111.3百万元,员工成本减少人民币59.2百万元[44]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69.2百万元减少48.5%至2024年的人民币87.1百万元[45] - 2023年及2024年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8.4百万元及人民币3.6百万元[46] - 2024年录得年内亏损人民币217.4百万元,2023年录得年内亏损人民币356.4百万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流动资产净值11.8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83亿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银行存款、短期国债投资及受限制现金分别为3.193亿元、5.999亿元、1.594亿元及510万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179亿元、2.692亿元、零及150万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总额为1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比率为5.05,2023年12月31日为3.71;负债比率为22.0%,2023年12月31日为27.9%[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汇兑亏损430万元,2023年为收益190万元;外汇收益净额为1750万元,2023年为收益860万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有负债、资本承担、资产负债表外交易[62][63][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薪酬成本总额为3.639亿元,2023年为5.952亿元[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从五大客户获得的收入为人民币9130万元,占总收入16.6%[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五大供应商采购人民币432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4.7%[12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发行可换股证券等类似权利[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行任何债券[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关联方交易构成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须遵守相关规定,无此类交易须披露[1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向董事、监事或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支付酬金作为加入奖励、入职奖励或离职补偿,也无董事放弃酬金[1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订立任何股权挂钩协议或于年末存续有关协议[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为人民币1万元,2023年无捐款[184] - 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除全球发售外,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或出售库存股份,年末无库存股份[1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所得款项净额总计2.595亿港元,已动用530万港元,未动用2.542亿港元[188] - 改善及升级TrialOS和PharmaOS平台等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9080万港元,占比35%,已动用140万港元,未动用8940万港元,预计2029年12月31日或之前动用[188] - 提升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7790万港元,占比30%,已动用210万港元,未动用7580万港元,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 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2600万港元,占比10%,未动用,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 选择性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3890万港元,占比15%,未动用,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 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2590万港元,占比10%,已动用180万港元,未动用2410万港元,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37.9%的营业收入来自销售云端软件[29] - 2024年度公司62.1%的收入来自提供数字化服务[31]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公司升级专业软件产品线,落地“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和“无界-医企互动学术交流平台”[17] - 2024年公司核心产品“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优秀案例[17] - 2024年公司服务1400多家医药企业和CRO,覆盖全球25大药企中的21家及“2024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中的90家[17] - 2025年公司将推出临床研究AI智能体平台“文思智能”,并持续更新、扩展产品及服务品类,加速国际扩张[18] - 2024年公司全新升级数智平台,“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入选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22] - 2024年公司承建的客户A临床运营一体化平台一期完成建设工作[22] - 2024年3月,公司在临床试验采集与挖掘领域的AI技术应用案例登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增刊[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CRO提供服务[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2024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中的90家[23] - 公司业务覆盖医药研发、药物警戒、医药营销等领域,打造“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和“无界-医企互动学术交流平台”[21] - 公司计划推出临床研究领域智能平台,基于超4000项试验的历史数据训练及实时反馈优化机制[32] - 公司推出的临床研究领域智能平台能赋能药企、CRO及研究者降低30%研发成本、提升50%试验效率[32] - 公司将利用行业洞见和数字技术,实现更多临床服务的标准化,丰富产品组合[33] - 公司将利用数据安全和合规专长,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33] - 公司将改进直销模式和推广策略,扩大客户基础[35] - 公司与头部生物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服务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36] - 公司累计支持中国40个NDA/BLA申报项目,AI训练集涵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36] - 公司每年新增超200项试验数据,驱动DLA模型季度迭代升级[36] 公司人员信息 - 陆一鸣43岁,2018年5月加入集团,2024年3月起任首席技术官,信息科技及软件工程经验逾14年[74][75] - 黄玉飞45岁,2015年5月加入集团,2024年2月起任运营保障部负责人,电信及软件技术领域经验逾18年[76] - 倪晓梅54岁,2018年4月加入集团,任法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法律相关事宜经验逾17年[77] - 蒋骁博士46岁,2020年9月加入集团,2023年9月21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投资及资产评估行业经验逾21年[78][79] - 陆一鸣2003年7月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06年3月获该校计算机系统架构硕士学位,2008年9月获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75] - 黄玉飞2002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7月获该校通信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76] - 倪晓梅1992年7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学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2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77] - 陆一鸣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任股东代表监事,2024年3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74] - 黄玉飞自2016年6月起任董事,2023年9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76] - 倪晓梅自2018年6月起任董事,2023年9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77] - 蒋博士自2022年9月起任金杯汽车董事,2024年2月起任天风证券独立董事,2024年6月起任上海柏楚电子独立董事[81] - 李治国博士48岁,2020年9月加入集团任独立董事,2023年9月21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冯志伟先生56岁,2023年9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方面有逾32年经验[83][84] - 董晓晗女士41岁,2024年7月起任职工代表监事及监事会主席,有逾十年市场经验[87] - 文纲先生47岁,2020年9月起任股东代表监事,在投资方面有逾十年经验[88] - 冯先生自1992年8月至1999年9月为德勤核数师,1999年10月至2007年8月为弘陞投资顾问董事[84] - 冯先生自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为金界控股副总裁,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为卓尔智联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84] - 董
太美医疗科技连亏11年!人员缩减难解增收困局,竞争加剧致核心业务缩水
搜狐财经· 2025-04-03 15:53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医疗SaaS赛道降温,太美医疗科技营收下滑且持续亏损,虽通过降本增效使亏损收窄,但费用高企、业务售价下跌等问题仍制约其盈利,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5.51亿元,同比下滑3.8%,净亏损收窄至2.17亿元,经调整亏损仍达5726万元,延续2018年以来亏损态势 [1] - 2021 - 2023年营收从4.66亿元增长至5.7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3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2]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5.22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约8.1% [7] 公司上市情况 - 一级市场受明星资本追捧,但上市进程波折,2023年3月上交所上市审核被否,后转港交所上市首日破发,上市首日至今年4月1日收盘股价跌幅达60.22% [1][2] 公司成本控制 - 为控制成本,全职员工由2021年的1492人大幅缩减至2024年末的627人,2024年员工成本减少5920万元,雇员福利开支较上年同期下降近40%至3.64亿元 [1][3] - 2024年销售开支和研发开支分别下降41.7%和48.5%,但三费开支占营收比重仍高达90% [4] - 2024年营收下降3.8%情况下,毛利率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至40.8%,主要因成本降低策略 [3] 公司业务情况 数字化服务 - 2024年实现收入3.43亿元,同比下滑7.4%,因市场竞争加剧致平均服务价格下降 [6] - 2021 - 2023年该业务毛利率从17.2%下滑至10.2% [6] IRC业务 - 2021 - 2023年收入分别为8997.6万元、1.01亿元和8982.8万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20%、18.3%、15.7%,毛利率从50.8%下滑至42.3% [6] - 2021 - 2023年平均售价逐年下滑,截至2024年前三个月已下探至8.1万元 [7] 数字化临床研究服务 - 近年收入逐年增长,但毛利率持续为负,2021 - 2023年分别为 - 5.9%、 - 16.8%和 - 2.3% [7] 云端软件SaaS产品 - 2024年收入呈现4%的微增,但难带来可观利润规模,且收入不稳定,2022年曾同比下滑约5.8% [7] 行业挑战 - 医药行业数字化服务商若无法构建解决行业关键需求的价值主张,商业模式将面临难以建立可持续盈利定价逻辑和无法实现低成本高毛利增长飞轮的双重挑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