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投资(02886)

搜索文档
滨海投资获得中石化财务天津的财务资助
智通财经· 2025-08-25 08:18
融资安排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天津泰达滨海清洁能源集团获得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提供的1.5亿元人民币授信 [1] - 授信通过商业承兑汇票形式用于结算天然气采购款项 并由天津清洁能源承担上游供应商贴现息 [1] - 商业汇票承兑合同有效期截止2025年12月30日 [1] 交易意义 - 本次交易实现集团首次以票据结算气款 提供低成本资金并优化融资结构及财务成本 [1] - 中国石化作为重要股东通过该交易兑现助力集团发展的承诺 体现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与担当 [1]
滨海投资(02886) - 自愿性公告 - 获得中石化财务天津之财务资助
2025-08-25 08:03
融资与交易 - 天津清洁能源获中石化财务天津1.5亿元授信[4] - 授信用于结算天然气采购款,其承担贴现息[4] - 《商业汇票承兑合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0日[4] - 本次交易为关连交易可获全面豁免[5] - 交易实现集团首次以票据结算气款[6] 交易影响 - 为公司提供低成本资金,优化融资结构和成本[6] - 体现中国石化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6]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3名执行董事、3非执董及4独董[7]
滨海投资(02886)2025中期业绩公布:归母净利润同比稳增3% 毛差进一步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7:30
财务表现 - 收入29.31亿港元 毛利3.10亿港元 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10.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3亿港元 同比增长3% 每股基本盈利12.54港仙 同比升1% [1] - 综合融资利率4.67% 同比下降82个基点 融资成本减少2914万港元 [1] 运营数据 - 总销气量11.4亿立方米 二季度销气量同比回升13% [1] -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同比上升0.07元人民币/方至0.50元人民币/方 [1] - 累计城市中压燃气管网长度增加38公里至4014公里 高压及次高压管网长度657公里 [2] 业务结构 - 管道天然气销售业务收入27.41亿港元 占总收入约94% [2] - 住宅用户管道燃气使用量1.87亿立方米 工业用户使用量6.42亿立方米 [2] - 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和毛利均同比上升7% 成为集团主营业务之一 [2] 战略发展 - 多元化气源战略优化采购成本 多地政府推动顺价机制改善民用气价倒挂 [1] - 发展增值服务业务 推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落地 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2] - 深化与上游气源商合作 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 [1][2]
滨海投资拟向天水智城注资合计1036.51万元
智通财经· 2025-08-22 17:25
战略投资 - 滨海投资全资附属公司泰城清洁能源以现金1036.51万元人民币注资天水智城 其中960.78万元用于增加注册资本 75.73万元用于增加资本公积 [1] - 注资后天水智城股权结构变更为泰城清洁能源持股49% 天津市水利工程持股51% [1] - 本次注资系与天津市水利工程的战略合作 旨在为天水智城业务运营扩展提供资金并发展专业燃气工程平台 [1] 业务协同效益 - 通过天水智城深度参与工程项目前期规划与施工交底 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精准管控 [1] - 依托天津市水利工程综合实力增强大额项目资金统筹能力与抗风险水平 保障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1] - 通过集中采购与规模化施工降低原材料及人力成本 避免第三方施工单位利润分流 [1] - 利用天津市水利工程资源争取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在合规前提下最大化项目收益 [1] 技术创新规划 - 整合物联网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 搭建燃气工程应急管理平台实现事故响应"一平台调度" [1] - 通过数字化升级提升项目运营安全性与韧性 为业务注入创新动能 [1]
滨海投资2025中期业绩公布:归母净利润同比稳增3% 毛差进一步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8-22 17:25
财务业绩 - 收入29.31亿港元 毛利3.10亿港元 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10.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3亿港元 同比增长3% 每股基本盈利12.54港仙 同比升1% [1] - 综合融资利率4.67% 同比下降82个基点 融资成本减少2914万港元 [1] 运营表现 - 总销气量11.4亿立方米 二季度销气量同比回升13% [1] - 城镇燃气平均毛差同比上升0.07元人民币/方至0.50元人民币/方 [1] - 累计城市中压燃气管网长度增加38公里至4014公里 高压及次高压管网长度657公里 [2] 业务结构 - 管道天然气销售业务收入27.41亿港元 占总收入约94% [2] - 住宅用户管道燃气使用量1.87亿立方米 工业用户使用量6.42亿立方米 [2] - 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和毛利均同比上升7% 成为集团主营业务之一 [2] 战略发展 - 五地政府发布天然气零售价调整政策 改善民用气价倒挂情况 [1] - 优化上游气源结构降低采购成本 坚持多元化气源战略 [1][2] - 加速发展增值服务业务 推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落地 [2]
滨海投资(02886.HK)联手天津水利工程向天水智城注资合计1036.51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8-22 17:21
公司战略合作 - 滨海投资全资附属公司泰城清洁能源以现金1036.51万元注资天水智城 其中960.78万元增加注册资本 75.73万元增加资本公积 [1] - 注资后泰城清洁能源持有天水智城49%股权 天津市水利工程持有51%股权 [1] - 本次注资系与天津市水利工程的战略合作 旨在为天水智城业务运营扩展筹集资金 发展成专业燃气工程平台 [1] 股权结构 - 天水智城原为天津市水利工程直接全资附属公司 天津市水利工程系泰达附属公司 [1] - 注资完成后泰城清洁能源成为天水智城新股东 与天津市水利工程共同持股 [1] 交易细节 - 注资协议于2025年8月22日订立 交易对手为天津市水利工程及天水智城 [1] - 注资总额1036.51万元人民币 对应取得天水智城49%股权 [1]
滨海投资(02886)拟向天水智城注资合计1036.51万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7:19
投资交易 - 滨海投资全资附属公司泰城清洁能源以现金1036.51万元人民币注资天水智城 获得49%股权 [1] - 其中960.78万元人民币用于增加注册资本 75.73万元人民币用于增加资本公积 [1] - 注资完成后股权结构变为:泰城清洁能源持股49% 天津市水利工程持股51% [1] 战略合作目标 - 为天水智城的业务运营和扩展筹集资金 发展成为专业燃气工程平台 [1] - 通过深度参与工程项目前期规划与施工交底 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的精准管控 [1] - 依托天津市水利工程综合实力 增强大额项目资金统筹能力与抗风险水平 [1] 协同效益 - 通过集中采购和规模化施工降低原材料及人力成本 避免第三方施工单位利润分流 [1] - 利用天津市水利工程资源争取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最大化项目收益 [1] - 整合物联网监测和智能预警技术 搭建燃气工程应急管理平台实现"一平台调度" [1] 技术升级 - 基于天水智城智能化技术基础发展数字化升级 提升项目运营安全性与韧性 [1] - 为业务注入创新动能 实现事故响应系统化管控 [1]
滨海投资(02886.HK)中期收入29.3亿港元 同比减少17%
格隆汇· 2025-08-22 17:07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29.3亿港元 同比减少1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3亿港元 同比增加3% [1] - 每股基本收益12.54港仙 较去年同期12.41港仙增加0.13港仙 [1]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其他收益增加推动盈利增长 [1] - 融资成本减少贡献利润提升 [1] 行业环境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国产气及管道气供应持续增长 [1] - LNG进口面临国际高价与需求乏力双重制约 [1] - 国内经济复苏带动终端消费需求逐步改善 [1] 公司战略规划 - 保障城燃业务主业稳定增长 [1] - 加速发展增值服务业务 [1] - 加快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落地步伐 [1] - 推动集团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1] - 2025年目标实现恢复性稳定增长 [1]
滨海投资(02886) - 关连交易向天津市天水智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注资之协议
2025-08-22 17:01
公司股权 - 泰达为公司控股股东,间接拥有579378707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18%[3][33] - 泰城清洁能源是公司全资附属公司[40] 注资交易 - 2025年8月22日泰城清洁能源与天津市水利工程及天水智城订立注资协议,注资10365133.33元持有天水智城49%股权[2][4][7][8][37] - 注资款9607843.14元增注册资本,757290.19元增资本公积[2][7][37] - 注资完成后泰城清洁能源和天津市水利工程分别持天水智城49%和51%股权[2][7][10][12] - 注资款项10365133.33元10个工作日内现金支付,由集团自有资金出资[8] 关联交易 - 注资协议交易构成公司关联交易,适用百分比率高于0.1%但低于5%,仅受报告和公告要求约束[3][33] 天水智城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泰城清洁能源、天津市水利工程各委任三名,一名雇员董事选举产生[11] - 管理层预计天津市水利工程委任总经理等,泰城清洁能源委任财务副总经理/总监[11] - 主要从事市政道路、管道网络等建设业务[29] - 2023年除税前利润2345806元,2024年6257811元[30] - 2023年除税后利润2228604元,2024年4693358元[30] - 截至2025年1月31日经审核净资产价值约10787027元[30] 评估情况 -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估值基准日为2025年1月31日[13][18] - 总资产账面价值39885900元,评估价值39887100元,增值1200元,增值率0.00%[27] - 流动资产账面价值39877700元,评估价值39877700元[27] - 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8200元,评估价值9400元,增值1200元,增值率14.20%[27] - 总负债账面价值29098900元,评估价值29098900元[27] - 净资产账面价值10787000元,评估价值10788200元,增值1200元,增值率0.01%[27] - 全部股权评估价值为10788200元,较资产净值账面价值高出0.01%[27]
滨海投资(0288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2 16:53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同比下降17%至29.31亿港元[4] - 毛利同比下降10%至3.10亿港元[4] - 期内利润同比增长3%至1.77亿港元[4] -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至2.58亿港元[5] - 期内利润为17.28亿港元,同比增长2.9%[1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7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或5百万港元[89] - 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04亿港元[29] - 公司综合毛利为3.1亿港元,综合毛利率为10.6%(去年同期为9.7%)[87]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天然气采购成本为29.43亿港元,同比下降18.9%[32] - 融资成本净额同比下降27%至4342万港元[5] - 融资成本净额为5945万港元,其中利息费用1.10亿港元[33] - 所得税费用为3259.6万港元,即期所得税占3098万港元[34] - 研发费用5044.7万港元,行政开支9008.6万港元[28] - 研发费用为5750.6万港元[29] - 折旧费用合计1.04亿港元,其中计入销售及服务成本的折旧为6966.4万港元[28] - 折旧总额为1.04亿港元,其中70.0%计入销售及服务成本[29] - 折旧开支保持稳定在95.7百万港元水平,同比基本持平[43] - 公司行政开支为9000万港元,同比增加800万港元或10%[88] - 员工薪酬支出13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4.9%[105] - 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转回净额1115.3万港元[28] - 融资成本4549.0万港元,融资收益207.1万港元[2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3.76亿港元,同比大幅下降43.3%[12] - 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出为20.55亿港元,同比扩大48.7%[12] - 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8.99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出4837.8万港元[1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58亿港元,较期初减少15.2%[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下降至3.26亿港元[8] - 现金及银行存款为391,851,000港元,较期初下降5.6%[92] 资产、债务与借款 - 总资产同比增长3%至79.98亿港元[4] - 流动借款大幅增长73%至18.57亿港元[9] - 借款总额增长11.3%至370.64亿港元,流动借款大幅增长73.3%至185.70亿港元[48] - 借贷总额为3,706,434,000港元,较期初增长11.3%[92][93] - 无担保银行借款增长35.9%至26.04亿港元,其中非流动部分增长69.1%至12.09亿港元[50] - 有抵押银行借款减少至7.656亿港元,较去年末的9.995亿港元下降23.4%[51] - 其他借款总额减少至4.505亿港元,较去年末的5.311亿港元下降15.2%[51] - 一年内到期借款大幅增加至18.57亿港元,较去年末的10.713亿港元增长73.3%[52] - 银团借款偿还人民币段2.17亿元(约2.38亿港元),剩余美元段6.64亿港元将于2026年6月到期[49] - 向中石化控制实体借款总额达3.287亿港元,较去年底经审核的3.194亿港元增长2.9%[70] - 资本负债比率为58%,较期初上升2个百分点[92] - 借贷货币结构:18%美元计值,82%人民币计值[93] - 利率结构:25%固定利率,75%浮动利率[93] - 公司综合融资利率为4.67%,较2024年底下降0.62个百分点,利息费用同比下降2687万港元[85] 偿债能力与流动性 - 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53.69亿港元,显示短期偿债压力巨大[18] - 流动比率为0.29,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536,894,000港元[92][94] - 公司已获得约115.17亿港元的已签署贷款额度以维持运营[18] 业务线表现(收入与分部业绩) - 公司总收入为29.31亿港元,其中管道天然气销售分部收入最高,达27.41亿港元[28] - 分部业绩合计3.10亿港元,管道天然气销售贡献1.89亿港元,增值服务分部贡献2539.9万港元[28] - 工程施工及天然气管道安装服务收入1.25亿港元,全部为按时段确认的收入[28] - 天然气管输服务收入2709.9万港元,增值服务收入3767.0万港元[28] - 公司总收入为35.3亿港元,其中天然气销售贡献32.95亿港元(93.3%)[29] - 分部业绩为3.43亿港元,其中天然气销售贡献1.89亿港元(55.0%)[29] - 管道天然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7%至27.41亿港元,减少5.54亿港元[76] - 工程施工及天然气管道安装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5%至1.25亿港元,减少4259.6万港元[77] - 公司代输气量约为3.115亿立方米,管输服务收入为2709.9万港元,同比减少529.2万港元或16%[78] - 公司增值服务总收入为3767万港元,同比增长241.6万港元或7%,其中燃气具销售收入为993.1万港元(同比增39%),维保服务收入为417.7万港元(同比增31%),保险代理服务收入为509.8万港元(同比增20%)[79] 业务运营数据 - 管道天然气总销量同比下降14%至11.4亿立方米,其中管销气量下降12.4%至8.3亿立方米,管输气量下降18.0%至3.1亿立方米[76] - 住宅用户管道天然气使用量下降6.0%至6583×106百万焦耳,工业用户下降14.2%至22532×106百万焦耳[76] - 累计城市中压燃气管网长度增长至4014公里,较去年底增加38公里[77] - 用户总数增长至247万户,同比增长1%[77] - 公司总销气量达11.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但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3%[81] - 公司用户总数增长至247万户,同比增长1%[82] - 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11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9%[81] - 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达414.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14%[81] - 国内天然气产量达1313.01亿立方米,同比上升6.22%[81] 资产与负债详情 - 总权益同比增长4%至24.00亿港元[4] - 合约负债下降33%至4.57亿港元[9]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为12.26亿港元,合约负债为4.57亿港元[18] - 流动借款为185.70亿港元,是流动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18] - 不动产、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增加5.3%至63.05亿港元,主要受汇率差额影响增加1.93亿港元[43]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总额增长15.2%至35.10亿港元,其中第三方应收款项增长10.6%至23.52亿港元[43] -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显示365日以上逾期金额达2.02亿港元,占比61.1%[45]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增长1.8%至122.61亿港元,其中365日以上账期金额占比54.5%达3.58亿港元[47] - 优先股股本减少16.7%至2,399千股,总股本减少8.5%至25.83亿港元[46] -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总额减少12.1%至99.85百万港元,其中第三方款项拨备率27.4%[43] - 政府补贴类递延收益减少至5226万港元,较去年末的5743万港元下降9.0%[52] - 建设项目补助类递延收益增加至9037万港元,较去年末的8783万港元增长2.9%[52] - 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减少至2662万港元,较去年末的3077万港元下降13.5%[53] - 递延所得税负债大幅减少至705万港元,较去年末的1226万港元下降42.5%[54] - 合约负债总额降至10652千港元,较去年底经审核的16412千港元下降35.1%[69] 关联方交易 - 向关联方销售管道天然气收入保持稳定,为1.97亿港元[58] - 向中石化控制实体采购汽油等支出达95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13千港元增长33.5%[63] - 应付关联方账款总额达11054千港元,较去年底经审核的8201千港元增长34.8%[68] 股东与股本信息 - 公司最大股东泰达香港持股比例微增至37.95%[57] - 每股基本收益为12.41港仙,同比增长0.13港仙[40] - 每股基本收益为12.54港仙,同比增长0.13港仙[90] - 公司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76港元,总额约1.04亿港元[37] - 公司以总对价约341.8万港元购回3,138,000股普通股作为库存股份[111] - 一月购回816,000股 最高价1.16港元 最低价1.06港元 总对价91.8万港元[111] - 三月购回1,060,000股 最高价1.12港元 最低价1.05港元 总对价115.5万港元[111] - 四月购回806,000股 最高价1.14港元 最低价1.02港元 总对价87.6万港元[111] - 五月购回256,000股 最高价1.04港元 最低价1.01港元 总对价26.3万港元[111] - 六月购回200,000股 最高价1.06港元 最低价1.01港元 总对价20.6万港元[111] - 公司决议赎回480,650股可赎回优先股 每股赎回金额50港元[111] - 可赎回优先股总赎回金额为24,032,500港元[111] - 截至业绩公告日赎回款项尚未支付 相关优先股尚未被赎回[111] - 期内除披露外公司及子公司未进行其他上市证券买卖或赎回[112] 其他综合收益 - 期内其他综合收益为6628.1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5828.4万港元[10][11] 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 - 公司未使用任何衍生金融工具对冲财务风险[22] - 金融负债的合约未贴现现金流出与2024年底相比无重大变动[24] - 融资活动产生净汇兑收益11百万港元[95] 资产处置与融资 - 天然气管道资产回租交易涉及账面净值3.18亿元人民币,获得对价3亿元人民币[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