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润新能(688275)
icon
搜索文档
万润新能: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3-09-21 17:18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 的核查意见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海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湖北 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润新能"或"公司")首次公开发 行股票并上市持续督导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 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 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万润新能首次公开发行部分 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事项进行了核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类型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 2022 年 7 月 26 日出具的《关于同意湖北万 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 1635 号),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21,303,795 股,并于 2022 年 9 月 29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A 股 前总股本为 63,911,383 股,首次公开发行 A 股后总股本为 85,215,178 股,其中 有 ...
万润新能: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023-09-21 17:18
证券代码:688275 证券简称:万润新能 公告编号:2023-033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 上市流通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上市流通的战略配售股份数量为 1,515,723 股,限售期为自湖北万润 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 12 个月。本公司确认,上市流通数量等于该限售期的全部战略配售股份数量。 除战略配售股份外,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数量为 41,215,921 股,限售 期为自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 12 个月。 本次上市流通日期为 2023 年 10 月 9 日(因非交易日顺延)。 一、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类型 2022 年 9 月 28 日刊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湖北万润 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 本次解除限售并申请上市流通股份数量为 42,731,644 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 的比例为 33 ...
万润新能(688275)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31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码688275 [1][9] - 公司中文名称为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润新能[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世琦[12]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经济开发区天马大道557号[12] 报告基本情况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3]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11] - 报告期末为2023年6月30日[11] 利润分配与预案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5] - 2023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67][68] 合规情况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 [6] 前瞻性陈述说明 - 本半年报中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实质承诺 [5]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7.77亿元,同比增长70.15%,主要因销售数量同比增加125.44%[6][14][39][45]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39亿元,同比下降269.79%,主要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下游需求放缓、产品价格和毛利率降低及计提存货跌价损失[6][15][39][4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17.00亿元,主要因生产规模扩大,预付采购款和生产性支出增加,销售回款多以票据结算[16]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 -6.65元,同比下降227.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 -6.77元,同比下降232.88%[14] - 2023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35%,较上年同期减少38.83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54%,较上年同期减少38.33个百分点[1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5%,较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14] - 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534.47万元[18] - 2023年上半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3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3.48%;总资产197.0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77%[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计提预计损失6331.31万元[39]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5.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08%;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5.8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05%,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27.47%[44] - 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23.44%、125.70%、108.73%、54.91%、169.92%[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项目金额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变动,变动比例分别为-41.15%、32.78%、32.05%、46.39%等[53] - 短期借款、合同负债、应交税费等负债项目金额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变动,变动比例分别为52.78%、-98.00%、-65.59%等[54]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受限资产合计47.28亿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56] - 报告期投资额3.2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0[58] - 2023年上半年对外股权投资已实际缴纳6.46亿元,其中支付以前年度股权投资款6.45亿元,支付2023年上半年新设公司股权投资款100万元[58] - 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报告期销售数量增加,营业成本变动主要系销售数量增加及产品单位成本增加[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13.4001020986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8.963669万元,期末数7.8858997999亿元[61] - 虹润高科营业收入12.7976645730亿元,营业利润 -5430.649761万元,净利润 -4485.943496万元[62] - 宏迈高科营业收入3.3463234126亿元,营业利润 -1.0348005480亿元,净利润 -1.0348005480亿元[62] - 宇浩高科营业收入2.9239515950亿元,营业利润3739.236095万元,净利润3051.983752万元[6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数量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但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客户需求放缓,产品毛利为负,利润大幅降低[6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20] - 2023年上半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49.35%;磷酸铁锂出货量75.90万吨,占比提升至66%,同比增幅约70.56%[20] - 磷酸锰铁锂材料已小批量试生产,产线具备放量条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量产出货[21]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在客户验证,第五代处于中试阶段[23] - 研发出优化磷酸铁制备方法的核心技术及掺钛磷酸铁[23] - 利用核心技术改善磷酸锰铁锂导电及循环性能,第一代产品小批量试产[23] - 布局多体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产品优点多[23] - 第二代高倍率磷酸铁锂研发处于中试阶段,本期投入4,580,819.43元[29] - 磷酸铁锂金属阳离子掺杂工艺开发处于试生产阶段,本期投入9,695,603.21元[30] - 磷酸铁锂碳源工艺研究使0.1C充放电容量同比提升0.5%[32] - 适用于低温工况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在-20℃工况下低温循环次数大于3000周,电池容量保持率>80%[32] - 前驱体磷酸铁对磷酸铁锂性能和成本的影响研究,使产品过程合格率达99.9%以上[33] - 全资子公司宇浩高科磷酸铁锂产能由1.5万吨/年调增至2万吨/年[40]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9个、国际发明专利8个,累计获各类知识产权126项、核心技术20项[21] - 研发人员增至446人,同比增长79.84%[21] - 报告期研发投入222,406,454.73元,同比增长169.92%,占营收比例3.85%[2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对多个项目进行研发,总投入预算为3.188154008亿美元,已投入1.1045706037亿美元,累计投入2.2432593323亿美元[32][33][34] - 磷酸铁锂前驱体浆料性能改善工艺开发项目预算4000万美元,已投入3222.838316万美元,累计投入3621.844876万美元[32] - 降低磷酸铁锂制备过程中锂源消耗量工艺研究预算3000万美元,已投入1195.358371万美元,累计投入3093.306622万美元[32] - 高性能储能型磷酸铁锂材料开发预算350万美元,已投入308.632061万美元,累计投入308.632061万美元[32] - 第二代容量型磷酸锰铁锂产业化研究预算1300万美元,已投入345.961733万美元,累计投入345.961733万美元[33] - 新型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预算5682.00008万美元,已投入272.659881万美元,累计投入786.327812万美元[33][34] - 高性能聚阴离子型钠离子正极材料开发预算500万美元,已投入90.963198万美元,累计投入204.711371万美元[3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人员数量44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1.99%,上年同期分别为248人、13.51%[3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677.34万元,平均薪酬6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541.83万元、6.22万元[35] - 公司储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等新产品核心技术,正在建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3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标准共计37项,拥有20项核心技术,66项国内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及47项实用新型专利[36] -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9个,国际发明专利8个,实用新型专利16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10个[39] 公司优势 - 公司基于磷酸铁核心技术与产能,实现前驱体、正极材料一体化产业链融合[36] - 公司与主流锂电池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拥有优质客户资源优势[36] - 公司于2018年通过IATF16949:2016认证,建立完善质量管控体系[36] - 公司在湖北、山东、安徽三省布局大型生产基地,在建项目落地后产能规模将快速提升[37] -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生产和销售队伍,重视人才管理[37] -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技术学院建设进度,通过培育中心输送专业人才[38] 风险与应对 - 公司面临正极材料技术迭代、人才争夺、市场竞争加剧、产能利用率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42] - 公司面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和存货跌价的财务风险[42][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2908.50万元[43] - 公司通过多种策略应对市场变化,如优化供应链、拓展市场、规划产能等[40] 项目建设 - 公司向鲁北万润增资15.49亿元,持股80%,用于“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该项目土建完工,产线设备正安装调试,磷酸铁产线已开始调试[59] - “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由昊朔新能源建设后公司回购,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土建完工,产线设备正安装调试[60] 股东大会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2次股东大会,议案全部审议通过,不存在否决议案情况[65] 环保情况 - 报告期内投入环保资金18,669.25万元[68] - 虹润高科属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排放颗粒物4646.1kg、氮氧化物109.02kg、二氧化硫119.73kg、氨(氨气)3.6kg等,均未超标[69][70] - 虹润高科磷酸铁锂车间、磷酸铁车间、湖北朗润环保中心等有相应废气和污水处理工艺[71] - 报告期内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已建成项目均获环境主管部门审批[72] - 虹润高科和鲁北万润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73] - 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制订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监测结果达标[74] - 公司其余下属子公司非重点排污单位,注重防治污染、节能减排[76] - 公司坚持环保方针,引入管理体系,实现环保效益[77] - 公司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建设[77] - 公司积极响应“双碳”号召,郧阳一厂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部分子公司准备申请材料[78] - 公司组建双碳研究部,成立碳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碳管理委员会开展碳管理工作[78] - 报告期内各子公司开展碳盘查和磷酸铁锂产品碳足迹计算,获ISO14064及ISO14067核查证书[78] - 公司参照ISO 50001标准建设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程序[79] - 公司实施降本提质工艺研究、替换高效设备、加装热能回收装置等节能措施[79] - 公司回收利用废弃包材,制定办公室节能措施[79] 股份限售承诺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42个月内限售股份[81] - 部分公司股东承诺自取得公司股票之日起36个月内限售股份[81] - 部分公司股东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限售股份[8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刘世琦与董事李菲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发行上市前股份[84] - 刘世琦与李菲在担任公司职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86] - 刘世琦与李菲申报离职,离职半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86] - 刘世琦与李菲所持股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87] - 公司股东博源创业、国金佐誉等承诺自取得公开发行股票前股份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已持股份[90] - 若监管机构对博源创业等锁定期有更严格要求,将按要求进一步承诺[90] - 博源创业等承诺减持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90] - 股东天泽高投申报前12个月受让的144.1219万股股份,自取得日起36个月内限售[93] - 天泽高投其余28.0155万股股份,自上市日起12个月内限售[94] - 股东十堰凯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所持发行前股份限售[97] - 董事晏绍康自上市日起12个月内,首次发行上市前股份限售,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超25% [99][100] - 董事会秘书高文静、财务总监柴小琴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通过十堰凯和间接持有的发行前股份限售,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超25% [104][105] - 监事王勤、黄洋及核心技术人员晏益志自上市日起36个月内,通过十堰凯和间接持有的发行前股份限售[109] - 晏绍康、高文静、柴小琴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特定情况锁定期延长6个月[101][106] - 王勤、黄洋、晏益志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 [110] - 实际控制人刘世琦近亲属刘玉兰自公司股票上市起36个月内锁定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3][114] - 公司部分股东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起12个月内锁定本次发行前的公司股份[118] - 20
万润新能:关于举办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8-22 16:56
重要内容提示: 一、说明会类型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将于 2023 年 08 月 31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及《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半 年度报告摘要》。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经营业绩、发展战 略等情况,公司定于 2023 年 08 月 31 日(星期四)15:30-16:30 在"价值在线" (www.ir-online.cn)举办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半年度业绩 说明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 证券代码:688275 证券简称:万润新能 公告编号:2023-028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举办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8 月 31 日(星期四)15:30-16:30 会议召开地点:价值在线(www.ir-onli ...
万润新能(688275)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财务表现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30.98亿元,同比增长101.6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亿元,同比下降114.50%[4] - 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主要系报告期销售数量增加60.8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主要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降低[7] - 研发投入增加主要为保持技术先进性,加强研发活动投入[7]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主要为理财收益和企业重组费用等[5] 资产状况 - 总资产为189.7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47%[5] 股东持股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7,198股,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中包括刘世琦、李菲等[7] - 厦门市惠友豪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2,141,328股[8] - 湖北尚联置业有限公司持有1,725,519股[8] - 湖北天泽高投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721,374股[8] - 湖北盛世高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677,588股[8] -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530,865股[8] - 深圳市平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747,279股[9] - 吴小丽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163,886股[9] - 深圳市平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平石T5y对冲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85,064股[9] - 魏丽嫦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65,465股[9] - 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五色土三期证券投资基金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61,502股[9] 现金流量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309.85亿元,同比增长101.3%[13] - 净利润为-38.87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下降232.27亿元[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1.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净额下降232.18亿元[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净额增加59.56亿元[17]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8.94亿美元[18] - 公司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2.84亿美元[18] - 公司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6.37亿美元[18] - 公司支付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的现金为5.31亿美元[18] - 公司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4.23亿美元[1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52亿美元[18] - 公司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8.95亿美元[18]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47亿美元[18]
万润新能:关于举办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25 17:18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举办2022年 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一、说明会类型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04 月 25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了《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及《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 度报告摘要》,并将于2023年04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 披露《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为便于广大 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经营业绩、发展战略等情况,公司定于 2023 年 05 月 08 日(星期一)15:00-16:00 在"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举办湖北 证券代码:688275 证券简称:万润新能 公告编号:2023-018 董事长刘世琦先生,财务总监柴小琴女士,董事会秘书高文静女士(如遇特 殊情况 ...
万润新能(68827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5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润新能[15] - 公司外文名称为Hubei Wan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15] - 报告期为2022年度,报告期末为2022年12月31日[15] - 保荐人、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4] - 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 - 公司所属行业为“C2613无机盐制造”,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磷酸铁[34] 利润分配与股本变动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8.34亿元[5] - 2023年4月23日公司审议通过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20元(含税),每10股转增4.8股,不派送红股[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8521.52万股,以此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2.99亿元(含税),占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1.29%[5] - 本次转增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变为1.26亿股[5]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2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299,957,426.56元(含税),占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29%[149] - 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每10股转增4.8股,合计转增40,903,285股,转增后总股本变更为126,118,463股[149] 行业与产品介绍 -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多种类型[12] - 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12] - 锂电池在报告中均指锂离子电池,其充电时有特定化学反应方程式[12] - 正极材料性能直接影响锂电池各项性能指标,常见有多种类型[12] - 前驱体对正极材料性能指标具有决定性作用[12]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17][18]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0%[17][1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4亿元,同比增长175.03%[17][19]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13.85元,同比增长144.70%[17][1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5.90亿元,同比增长477.54%[17][20] - 2022年末总资产198.59亿元,同比增长325.72%[17][2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25.51亿元[17][21]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2%,较上年减少0.09个百分点[17]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35%,较上年减少1.77个百分点[17] - 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65%,较上年减少1.40个百分点[17]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0%[25]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营业利润9.63亿元,同比增长118.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71.90%[7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98.59亿元,同比增长325.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85.90亿元,同比增长477.54%[76]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24.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19%;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2.0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09%,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17.82%;在建工程账面价值20.2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20%[71] - 2022年公司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变动比例分别为567.83%、212.96%、75.09%、212.30%、441.06%[77]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41亿元,同比增长980.81%[77]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1亿元,同比增长454.03%,营业成本102.45亿元,同比增加567.83%[85] - 锂电行业营业收入122.37亿元,同比增长458.77%,营业成本101.68亿元,同比增长573.92%,毛利率减少14.20个百分点[86] - 磷酸铁锂生产量99419.62吨,同比增长150.30%,销售量92205.80吨,同比增长130.31%,库存量11549.37吨,同比增长254.30%[88] - 锂电行业直接材料成本93.51亿元,占总成本比例91.97%,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757.82%[8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19.6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6.86%,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0[9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84.2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8.81%,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94]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分别为212.96%、75.09%、441.06%、212.30%[96] - 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变动,筹资活动变动比例为980.81%[96] - 资产减值损失-3.16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2.58%,不具有可持续性[96] - 货币资金期末数47.80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1441.09%[97] - 应收账款期末数22.01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297.17%[97] - 存货期末数24.22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695.63%[97] - 短期借款期末数16.41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99.34%[97] - 应付账款期末数25.81亿元,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614.81%[97] - 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合计51.14亿元[98] - 2022年对外股权投资报告期投资额为40.37亿元,上年同期为8.39亿元,变动幅度达381.40%,实际缴纳27.73亿元[100] - 重大股权投资涉及宏迈高科、华虹清源、鲁北万润、安庆德润,合计投资31.55亿元[101][10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126.6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2.26亿元,期末数为21.88亿元[104]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为3.28亿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5.65亿元[104] - 其它权益工具投资本期计提金额为2.83亿元[104] 研发情况 - 第三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已量产,第四代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出货,磷酸锰铁锂产品正在进行客户验证[25] - 全年研发费用投入43,523.99万元,涉及多个研发领域;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9个,国际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9个,实用新型专利22个[2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03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52个,国际发明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26] - 2022年9月获得LiFePO4 + C Licensing AG专利联盟许可[26]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人数增至35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39.19%,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12.19%[27] - 公司通过多种核心技术研发出不同性能的磷酸铁锂产品,坚持研发策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29][30] - 公司研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行“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策略,有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两种方式,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等方向进行研发布局[32] - 公司掌握金属离子体相掺杂等多项核心技术,在正极材料领域技术积累雄厚[3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核心技术20项[42] - 公司金属离子体相掺杂技术可提高LiFeP0₄离子导电性,改善电化学性能[42] - 公司引入高分子碳源技术可提高产品压实和比容量,提升倍率和低温性能[43] - 公司晶粒尺寸调控技术可抑制磷酸铁锂颗粒长大,实现晶粒尺寸调控[43] - 公司倍率性能提升技术可实现高倍率材料制备[43] - 公司比容量提升技术可提升磷酸铁锂材料比容量[43] - 公司制备的磷酸铁一次颗粒约50nm,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提高充放电比容量[11] - 公司通过控制磷酸铁比表面积等提升磷酸铁锂能量密度[7] - 公司采用一体化包覆及成型技术等提高材料循环寿命[8] - 公司通过多级除铁等手段降低产品磁性物质[9] - 公司通过控制原材料一致性等保证材料性能一致性[10] - 公司研究合成条件等因素对磷酸铁形貌的影响,得到多种形貌磷酸铁[12] - 公司利用除杂技术去除钛、铝杂质离子,获得低杂质元素磷酸铁[13] - 公司通过调节pH值制备不同颜色、物相的二水磷酸铁,调控正极材料形貌[14] - 公司探究工艺参数对晶体成核和长大的影响,制备不同比表面积磷酸铁[15] - 公司对锰酸锂正极材料进行掺杂改性,提高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16] - 2022年公司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9个、国际发明专利9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软件著作权1个、商标23个,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9个、实用新型专利22个[5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03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52个、国际发明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39个、软件著作权1个、商标4个[53] - 2022年费用化研发投入435,239,944.85元,较上年度80,441,864.04元增长441.06%,研发投入合计435,239,944.85元,较上年度增长441.06%[55] - 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2%,较上年度减少0.09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55] - 2022年研发人员总数35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06人,增幅为139.19%[55] - 农业级磷酸一铵制备无水磷酸铁工艺项目本期投入5,329,500.00元,累计投入1,334,144.04元,处于中试阶段[57] - 硫铁矿烧渣制备高纯氧化铁红的研究项目本期投入12,000,000.00元,累计投入316,678.81元,处于小试阶段[57] - 磷矿粗酸制备磷酸铁的工艺研究项目本期投入16,500,000.00元,累计投入2,552,206.07元,处于中试阶段[57] - 压实高于2.60g/mL的LiFePO4正极材料研发项目本期投入6,000,000.00元,累计投入12,847,298.14元,处于中试阶段[57] - 公司开发出高倍率磷酸铁锂新产品,处于中试阶段,适用于电池快充领域[58] - 特定添加剂使高压实磷酸铁锂浆料粘度降低20%以上,提升设备效率和降低成本[58] - 适用于低温工况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工艺达量产阶段,低温循环超3000周,容量保持率超80%[59] - 前驱体磷酸铁配比研究使磷酸铁锂过程合格率达99.9%以上[59] - 公司开发出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锰基层状氧化物钠离子正极材料,处于中试阶段[59] - 公司开发出高比容量、长寿命、低成本铁基硫酸盐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处于中试阶段[60] -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354人,较上期148人同比增加139.19%,占公司总人数12.19%[61] - 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224.27万元,平均薪酬11.93万元[61] - 研发人员增加因业务规模扩大和新增募投项目对产品技术升级创新需求加大[6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54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2.19%[6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的各类标准共计24项[6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核心技术20项,国内发明专利52项、国际发明专利7项及实用新型专利39项[64] 生产与产能 - 安徽基地年产3.7万吨产能于2022年二季度逐步释放,湖北基地年产9.6万吨产能于2022年三季度逐步释放[27] - 募投项目“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土建基本完工,设备基本安装完成,正在调试;山东滨州一期项目厂房基本完成,设备陆续进场安装;“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正在筹备建设[27] - 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已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且达量产能力,磷酸锰铁锂处客户验证阶段[29]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原则安排生产,实施自主生产为主、外协加工为辅模式,产能不足时采取“以产定销”策略[33] - 报告期内公司多个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规模化生产效益凸显[38] - 公司已在湖北、山东以及安徽三省布局大型生产基地,随着在建项目落地,产能规模将快速提升[65] - 2022年3月签订“年产9.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投资及回购协议,总投资约12亿元,已建成投产[103] - 2022年使用20.49亿元超募资金向鲁北万润和华虹清源增资,实施“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约61.91亿元,厂房基本完成,设备陆续进场安装[103] - 2022年12月签订“年产10万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资及回购协议,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正在建设中[103] 采购与销售 - 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万润新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统筹采购业务[27] - 与上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原材料供应和成本优化[27] - 公司主要通过研发、生产与销售磷酸铁锂、磷酸铁
万润新能(688275)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营收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40.45亿元,同比增长803.66%;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74.40亿元,同比增长549.59%[7]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74.40亿元,2021年同期为11.45亿元[37] 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600.2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7.92亿元,同比增长332.93%[7]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7.97亿元,2021年同期为1.84亿元[40]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5.77[2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2,143,159.28元,少数股东损益为4,760,270.05元[43] - 综合收益总额为796,903,429.33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792,143,159.28元[43] 研发投入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1.34亿元,同比增长512.7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16亿元,同比增长339.88%[10]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为512.7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39.88[20] - 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2.16亿元,2021年同期为0.49亿元[40] 资产与权益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66.7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5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84.2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66.58%[10]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25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66.58[20]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7,705,584,138.15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10,194,560.73元大幅增加[31]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554,060,250.1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54,277,335.79元增加[31] - 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1,464,887,192.57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4,359,403.34元增加[31] - 2022年9月30日固定资产为2,536,597,820.34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11,759,996.03元增加[31] - 2022年第三季度末资产总计166.75亿元,年初为46.65亿元[34] - 2022年第三季度末负债合计81.11亿元,年初为30.93亿元[36] - 2022年第三季度末非流动资产合计39.80亿元,年初为22.74亿元[34] - 2022年第三季度末流动负债合计60.78亿元,年初为27.42亿元[34] - 2022年第三季度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84.27亿元,年初为14.87亿元[36] 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4.66元/股,同比增长575.36%;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2.39元/股,同比增长318.58%[10]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为575.36元/股,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18.58元/股[20]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98%,较上年增加10.32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42.03%,较上年增加25.28个百分点[10]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12.39元/股[46] 非经常性损益与政府补助 - 本报告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2.84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38.08万元,主要为处置襄阳华虹闲置固定资产收益[11] - 本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58.24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955.84万元,主要为本期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11]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 - 年初至报告期末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50.88万元,主要为单项计提客户应收账款产生的坏账准备转回[14] 增长原因 -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销售规模扩大、下游企业需求旺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17]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4,023[21] - 前10名股东中,刘世琦持股19,641,855股,持股比例23.05%;李菲持股7,525,608股,持股比例8.83%[24] 成本与费用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64.99亿元,2021年同期为9.34亿元[37]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0.27亿元,2021年同期为0.08亿元[40] 现金流量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756,072,467.56元[4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827,551,698.58元,现金流出小计为8,014,177,826.09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2,186,626,127.51元[47][49]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1,719,455.00元,现金流出小计为1,099,412,513.38元,现金流量净额为 -1,077,693,058.38元[49]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795,845,147.96元,现金流出小计为332,443,159.29元,现金流量净额为9,463,401,988.67元[49] - 2022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199,082,802.78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370,266,614.62元[49]